標籤:

太極拳的思維方式(二)

太極拳,根據易理的太極陰陽學說,在調整人體機能和應敵手法等過程中,陰陽變化非常複雜,內涵非常豐富,但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思維方式:

(一)陰陽對應(對稱、相應)

太極,是陰陽的合抱體。太極所包含的陰陽兩種動能既互相對立,又互相制約,互相依存,這就是它的陰陽對應性。即陰陽對稱又相應,以維持事物的相對平衡、動態平衡,從而維護事物的穩定態。

太極拳運動,則處處強調陰陽對稱,陰陽互應。即有左有右,逢左必右;有上有下,逢上必下;「前去之中必有後撐」,前發後塌;內外、上下、輕沉、快慢、逆、開合、虛實,都必須相互對稱,又相互制約,相互依存。陰陽二者缺一不可,二者非相應不可,在二者對應中體現身法之中正。人維護身法中正,又必須做到陰陽對應、八面支撐、八面牽扯、八面呼應,以求動態平衡。所謂三維(縱、橫、豎)中定,實質上是陰陽相應的整體觀。整體觀是系統論的核心。從整體上把握生命進程中的方方面面的相對平穩態,練拳時處處、時時都在動態中找平衡,種種對立性的動作相呼應、相和諧對稱,肯定對調節人體機能大有好處,在應敵方面,則使自己具有一種穩定的整體勁。

這種陰陽對應性,運用於人格修鍊,則要求陽剛與陰柔並重,守退與開拓並重,內省與外傾並重,奮勇前進又留有餘地。這種精神境界的修鍊體現在練拳過程中,則是剛柔相濟, 輕沉兼備,能容能放。拳風拳貌要做到:凝重而舒展,嚴謹而瀟洒。把人生、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都看做一個陰陽互體的太極。只有你能與自然界、人際間和諧相處,方能跨入自由王國和應事自如的境界。

(二)陰陽互包

又叫陰陽互孕,陰陽相寓。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如同太極圖中之黑魚有隻白眼睛,白魚有隻黑眼睛。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陽嵌入陰,陰含於陽,兩者互相依賴,互為胚胎。如男子有雌性激素,女子有雄性激素。

運用於太極拳,則要求行功中要做到開中有合,合中有開,開合相寓;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剛中有柔,柔中有剛。運用於技擊,則是化中有打,打中有化,化打合一。如「白鶴亮翅」,雙臂開,雙手虎口相合,「初收」,雙手合,雙肘要掤開。否則,只開無合,則散;只合無開,則癟。「懶扎衣」、「小擒打」,都體現了化打結合,化打合一的技巧。

為人處事,同樣也要注意陰陽互包這方面的修養,人生短促,但要使你的生命有豐富的內涵,短促之中有長遠的奉獻。順境時,要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逆境時,要以退求進,以屈求伸,力求化險為夷,退而結網,力求東山再起,力求轉敗為勝,力爭在磨難中創造輝煌。

(三)陰陽互根(相濟、互濟)

陰陽相互依存,互為依託。任何一方面都不以脫離另一方面而單獨存在。所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云:「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陰陽是相互為用的,陰在內為陽之鎮守,陽在外,為陰之役使。按人的生理來說,陰指物質,陽指功能。物質居體內(陰在內),功能表現在外(陽曆外)。在外的是陽,是內在物質運動的表現,所以說陽為「陰之使」。在內的陰,是產生機能的物質基礎,所以說陰為「陽之守」。兩者互為其根。所以《類經圖翼》云:「陰根於陽,陽根於陰,陰陽互根,萬象乃生。」

太極拳,動靜互為其根,輕沉互為其根,蓄髮互為其根,虛實互為其根,鬆柔與剛韌互為其根,內外互為其根,發力與重心互為其根,丹田與四肢互為其根。例如,太極拳講求「邁步如貓行」,那麼另一隻支撐在地面上的腳,肯定更吃力,說明實為虛之根。同樣,如果沒有虛,也就沒有實;沒有輕,也就沒有沉。所以也可以說虛是實之根,輕是沉之根。再說放鬆,如果沒有全身各個關節、肌肉以及臟腑的放鬆,也不可能集中於一點而發出的「摧枯拉朽」、「迅雷不及掩耳」的彈性的螺旋式的陽剛之勁。由此可見,鬆柔又是陽剛之根。又如一棵樹,我們通常把地下面的叫做「根」,地上面的叫做樹榦、枝、葉??其實,對下面的根須來說,它何嘗又不可以把上面的稱做它的「根」?因為上下是互為作用、互為依存的關係,人體本身各個臟腑之間,也是互為其根的。另外人體的三節互用,不論手、肘、肩、或胯、膝、腳,也是互為其根。如《孫子兵法》中所云:「擊首尾相應,擊尾首相應,擊中首尾相應」。也可以說明太極拳技擊法中這種陰陽互為其根的道理。所以,打拳,一定要弄清虛實互根、輕沉兼備、剛柔相濟、蓄髮互孕、三節互根、陰陽互用的拳理。

同樣,做人也是與大自然、社會、人際關係之間,互為其根,彼此相濟。

(四)陰陽全息(整體性)

即陰陽兩種動能的整體性。拳論中的「周身一家」,「一動無有不動」,「節節貫串」,「起之於足,行之於腿,主宰於腰,形之於手」等,都說明此拳用勁的整體性。陳照奎老師把這種運勁的整體性稱做「蛹動勁」,好像蠶蛹,毛毛蟲,一節動節節動。此外,打拳還要精氣神、意氣力三結合,動靜結合(大腦入靜,動作不停,動中求靜),化打結合,化打合一(引化來力與借力打人合而為一),都體現此拳動作的整體觀。太極拳強調放鬆,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更好地集中全身力量於一個發力點上。

進一步講,太極拳勁力運用的整體性,還體現在人體之力與大地之力合而為一,即所謂「借地之力」。人體作用力於大地,大地的反作用力又反饋給人體,從而使你的勁力更渾厚、堅韌而強大。這也符合人體力學原理。

(五)陰陽變化有序(往複摺疊)

陰陽變化的規律之一,是易學理論中的「無往不復」,即陰陽變化的有序性。欲陰必陽,欲陽必陰,陰陽往複摺疊。陳式太極拳的一條重要運勁要領是「勁走摺疊」。陳家溝有云:太極拳「不懂疊法枉徒勞」。

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開先合、欲合先開,欲放先卷、欲卷先放,欲發先蓄、欲蓄先發,以及欲擒先縱,欲要先給、欲給先要等等,一系列的反正相成的運勁方法,也正是老子講的:「反者,道之動也。」(《道德經》)此即從反面入手的處事法則。太極拳中,充滿了這一哲理。如「單鞭」接「第二金剛搗碓」動作一,一個動作包含棚捋按發四個摺疊勁。又如「前招後招」即左右摺疊,一左一右一前,一波三折;「雙震腳」,又是上下摺疊,一下(按),一上(托),又一下(拍擊),又是一波三折。「指襠捶」,右引左發:右下引,左上發:左上開,右下合,再前下抖開。又是一波數折。

太極拳反對直來直去,反對抽扯之形,就必須採取這種柔韌蓄髮,摺疊迴環,聲東擊西的技巧,只有如此才能體現出拳法之妙全在運勁,運勁之要,又在於陰陽有序、陰陽摺疊之術。

(六)陰陽變化的螺旋形式

太極拳,特別是陳式太極拳的一個突出特徵是強調走纏絲勁、螺旋勁。「太極拳,纏法也」(陳鑫)。正如太極圖中間那條「S」線,說明陰陽變化的形式是立體螺旋形式。恩格斯講辯證法云:「矛盾引起發展,發展的螺旋形式。」說明一切事物發展的形式是螺旋式。太極拳也不例外,打拳時周身處處都在非順即逆的螺旋中運化,大大小小動作,都在螺旋中完成的。即陳照奎老師常講的:「打拳三個圓,推手三個球。」他講「一切動作,非圓即弧,或是S線」。所謂三個圓:第一,要求上身,四肢,所有動作非順即逆,都要在螺旋中動作;第二,所有動作運行的路線,都要做到非圓即弧;第三,定勢造型要圓,所謂松透棚圓。做到內氣鼓盪,外形飽滿。總之,身體各部位動作既有自轉,又有公轉,定勢也要兩臂棚圓,虎口圓,襠圓,湧泉穴、勞宮穴圓,氣勢要圓。打起拳來,丹田如軸承帶動全身,周身如龍似蛇,縱看如鑽頭,橫看如環,如鏈,如波濤滾滾,發勁如漩渦,如龍捲風。太極拳運勁不丟不頂,沾粘連隨,均要靠這種順逆纏繞的螺旋勁。從健身角度考慮,它對於疏通氣血、強筋嫩膚,肯定有獨特作用。

(七)陰陽消長變化的節奏性

一切事物從生長、發展到消亡,都有一個漸變和突變的過程。這一哲理運用到太極拳中,就是力求行功的漸變性和節奏性,快慢相間,波浪式運行。打拳一味求快,即為缺氧運動;一味求慢,則失去節奏性的韻味。這種節奏性的運動,可以做到有氧代謝,久練而不累,汗流而不氣喘,肯定有利於健身,也有利於鍛煉技擊功力。

為此,太極拳的運動格調(尤其是一路拳)基本上是求緩慢,求沉穩,但有慢也有快,有蓄有發,有卷有放,如波濤起伏,如江水滔滔,如樂曲之節奏,有旋律,有韻味,打拳的人心曠神怡,看拳的人感到是一種藝術享受。

(八)陰陽變化的的莫測性

周易有云:「陰陽不測之謂神。」又云:「陰陽變化莫測如神。」意思即一切事物的變化,往往是難以預測的。同時,打拳特別是推手,對方勁力的變化,雙方接觸中的相互變化,都是難以預測的。人的一生,生活變化也是難以預測的,我們如何適應變化莫測的環境,關鍵在於一個人的應變能力如何。

太極拳,就是鍛煉人的應變能力。不論自然環境、人際關係、社會處世都是變化莫測的,我們在變化莫測的生活環境中,要有一種靈活而有韌性的應變能力,做到運用自如,做到「因敵變化示神奇」,達到一種運用自如的「無礙妙境」。太極拳則教導我們要放鬆,要動中求靜,要沉穩,要遇事不慌,要能容、能化、能隨屈就伸、能隨機應變。平時鍛煉,通過太極拳架鍛煉、推手、單式訓練、器械訓練、功力訓練、散手訓練、用意訓練,使自己具備應有的力量、速度、靈敏、耐力等素質,遇到情況變化,善悟、善聽、善察、善辯、善於應變,從而在行功過程中,培養靈感,鍛煉應變能力。在應敵時,能順其勢,借其力,關於以其人之力還制其人之身;千方百計運用陰陽思維方式,使自方處於陰陽決離之境地。這就要要求你具有一種大將風度,「每臨大事必有靜氣」,沉著應變,遇事不慌,橫禍飛來心不驚,能從容不迫地應付種種不測風雲。


推薦閱讀:

國人的三種腦殘思維方式不說不知道大家請勿對號入座
社交影響與關聯性
1|魔戒、人性和黑暗森林
拒絕被AI悄悄改變?這一個特質不能不知道!
什麼樣的思維,會讓你變得與眾不同?

TAG: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