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歷史規律,謀聖張良為何能夠得以避免?

說起漢初三傑,許多人並不陌生。他們便是蕭何、張良和韓信,這三人都是秦末漢初的英傑。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其手下文臣武將不計其數,其中蕭何、張良、韓信居功至偉,被史學家稱為「漢初三傑」。

那麼,同樣都是漢初三傑之一,韓信被殺,蕭何被猜忌,為何只有張良最終得以善終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對這三位做一個簡要介紹:

1.蕭何

西漢初期政治家,漢朝第一位丞相,「漢初三傑」之一。

他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漢戰爭時,蕭何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

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制定了《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

蕭何慧眼識才,力薦韓信,韓信率漢軍渡陳倉,戰滎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連戰連勝,在垓下設十面埋伏,一舉將項羽全軍殲滅,為劉邦平定了天下。

然而,蕭何功高位顯,必然引起了為人刻薄的劉邦的猜忌。劉邦曾經三次懷疑、試探蕭何。劉邦三次對蕭何的懷疑,使蕭何不得不採取自黑的方式來求得自保。他故意貪污受賄,使自己喪失了在關中百姓心中的威望。最終,憑藉這種可悲的方式,蕭何最終化險為夷,幸免於難。

由此,蕭何雖然保全性命,但其採取的方式及其可悲,也算是不得善終。

2.張良

字子房,西漢初年頂級的謀士,後世稱其為「謀聖」。

在秦末農民戰爭中,他追隨劉邦,是劉邦的主要「智囊」。

楚漢戰爭中,他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這一名句,也隨著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而流傳百世。

張良是「漢初三傑」中結局最好的,原因就是張良精通黃老之學,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功成身退的道理,使得劉邦一直尊重張良。

3.韓信

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吳起,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

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

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

從軍事統帥的角度來說,韓信可以算得上是千古難得的帥才和將才了。他能夠把弱小的軍事力量的潛能發揮到極致,以至於最後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將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徹底擊敗,讓項羽自刎烏江,一舉奠定了建立漢王朝的基礎,這是與他超人的軍事指揮天賦分不開的。

但作為一位權力中樞的謀臣來講,韓信顯然是智不足,是不及格的。說句難聽的話,韓信的權謀技巧只相當於小學生水平。他身處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極易招來殺身之禍的境地,卻毫無自我保護意識,多次受到猜疑誣陷卻從不在意、不思改進,最終在未央宮陰謀中死於呂后之手,真可謂「英雄一世真豪傑,辜負胸中百萬兵」!他的死,他自己需付一半的責任。

從上可知,在三傑之中,劉邦對韓信從來就沒怎麼放心過,對蕭何也是疑神疑鬼,反而對張良則似乎從來都沒疑心過。基於此,韓信的結局最慘,其次是蕭何,結局最好的是張良。漢初三傑不同的結局,是有具體的原因的。

在小編看來,原因如下:

第一:韓信手握兵權,而且攻齊之後又主動求封為齊王,犯了帝王家大忌,劉邦對他有疑心一點也不奇怪;

第二:蕭何與劉邦同鄉,在關中也是有著自己勢力的,且深得民心,劉邦因此對他也一直放心不下;

第三:張良是一直跟在劉邦身邊的,淡泊名利的為人使劉邦對他相對放心得多,而且張良是外來戶,不像蕭何的根深蒂固,這也是日後張良得以善終的原因。

以上是小編個人拙見,歡迎大家多多指教。


推薦閱讀:

為什麼她會說出這些精準到可怕的預言
《三國演義》中關平是什麼人?
孟姜女背後你不知道的秘密
如何評價荊軻刺秦王的行為?
華野殲滅張靈甫的74師,是國民黨軍哪一位將領差點解救成功?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