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黃燒豫章[9],泥澒[10]相煉飛,鼓鑄[11]五石銅[12],以之為輔樞[13],雜性不同類,安肯合體居!千舉必萬敗,欲黠[14]反成痴,稚年[15]至白首,中道生狐疑[16],背道守迷路,出正入邪蹊[17]。管窺不廣見,難以揆[18]方來,僥倖訖不遇,聖人[19]獨知之。 [1]學士:指有學問的人。 [2]邂逅:邂(xie謝)(hou後)的原意是不期而會,這裡引申機會。
[3]文說:文字記載。[4]因緣:這裡是依據憑籍的意思。
[5]操持:把握。
[6]羌石膽:羌(qiɑng),地名。石膽,即膽礬。《名醫別錄》說它「生奉州羌道山谷大石膏,或羌里句青山」。
[7]雲母:即雲母石,為古代養生家燒煉外丹的要葯。《神農本草經》說它「久服輕身延年」。
[8]礬磁:即礬石與磁石,也是燒煉外丹的要葯。《神農本草經》上說礬石「煉餌服之,輕身不老增年」;《名醫別錄》上說磁石「養腎藏,強骨氣,益精除煩」。
[9]豫章:樹木名。引申為炭火。
[10]泥澒:指丹砂。丹砂的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含有硫及其它雜質,所以也稱為泥汞。丹砂是燒煉外丹最主要的藥物,因為據《神農本草經》記載,它的功用十分巨大,「主身體五藏百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殺精魅邪惡鬼,久服通神明不老」。[11]鼓鑄:冶煉金屬鑄造器物。這裡指外丹的燒煉。
[12]五石銅:五色石脂及赤銅,泛指加用的金石藥物。
[13]輔樞:指主葯與輔葯。[14]黠:慧黠(xiɑ),聰明的意思。
[15]稚年:年輕時。
[16]狐疑:猶豫不決。[17]邪蹊:蹊(xi溪),小路。指歪門邪道。
[18]揆:(kui葵)度,揣測。[19]聖人:指有道德、有功夫的人。
世間很多的修鍊者,本來根器都是不凡的,就學問而論皆是上品,從修鍊而論卻有負良材,甚為可惜。修鍊者若以己之法為最高級,自己認識最奇妙引以為幸,實在是失敗的開始。 如果沒有緣份碰到還丹理法的真正點化,就只會白耗資材而終不歸元,就象現在很多氣功修鍊者盲目向外花了很多的錢財總抱怨找不真師是一樣的道理,錯不在假師,而在於自己沒有真心而培不出真我來。 因此現代社會信息發達了,各種文章,各種理法都紛紛呈現在人們的眼前,人們以為依照文字說教可以當作根據,以本來就不是自己的本心所產生出的意念去判斷終究,從中找尋不到緣份。識神的把握總免不了失卻本來的信息。因為識神中的運動大部分都建立在外事外物刺激的基礎上,很難找到其根的作用。 有的燒茅煉丹者,花精力在調配石膽、雲母、礬磁二石,硫磺這些金石之物上,然後用精製的木碳去鍛燒,結果丹砂四散,即使加上五石銅,自己以為找到了成功的樞鈕,卻不明白,這些雜物本來都不是同類的情性,如何能將他們聚合在一起成丹呢?所以千般作為則必有萬次失敗。本欲聰明有獲,到頭來卻成了痴呆。 由初期的崇拜到後來產生懷疑,背道而馳卻又頑固不化。本來出入正念卻蹈於邪路上。思維不開闊是見識不廣,凡心執著。心無空則談不上獲得天地人的支持,更談不上得高人點化。 抱僥倖心理想遇到高人點化那是無德的行為,而聖人早就知曉每一個誠心修鍊者的情況,只不過聖人也是神用和用神都在無為中罷了。
三聖前識章第十三
若夫至聖[1],不過伏羲[2]。始畫八卦,效法天地;文王[3]帝之宗,結體[4]演爻辭;夫子庶聖雄[5],《十翼》[6]以輔之。三君[7]天所挺,迭興更御時[8],優劣有步驟,功德不相殊,製作有所踵[9],推度審分銖[10]。有形易忖量[11],無兆[12]難慮謀,作事令可法,為世定此書。 [1]至聖:指伏羲、文王、孔子。 [2]伏羲:人類的始祖,教民從事漁獵畜牧,傳說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創畫八卦。它畫的八卦乾在南方,坤在北方,離在東方,坎在西方,兌在東南,艮在西北,震在東北,巽在西南,稱為「先天八卦」。
[3]文王:周文王姬昌。他在殷紂時封為西伯,建國在岐山之下,積善施仁,政化大行,受到紂的迫害,被囚禁於羌里。在關押時期,他改畫八卦:離在南方,坎在北方,震在東方,兌在西方,巽在東南,乾在西北,艮在東北,坤在西南,稱為「後天八卦」。他將兩種八卦重疊推演,並加文字解釋,著成《周易》。
[4]結體:結合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兩種卦體。
[5]夫子庶聖雄:孔子是眾多的聖人中的傑出者。
[6]十翼:即《易傳》,是解釋《周易》的十篇著作(《彖》上下、《象》上下、《繫辭》上下、《文言》、《序卦》、《說卦》、《雜卦》的總稱。)
[7]三君:即三聖。
[8]御時:領導時代。
[9]踵:踵(zhong腫):為足後跟。這裡是追隨、繼承的意思。
[10]分銖:分,古代的長度單位,十分為一寸:銖(zhu朱),古代的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都是很小的單位,所以引申為細微曲折的情況。
[11]忖量:揣度。
[12]兆:徵兆。
聖人所演化出來的天體理論往往到了後人的手中,卻愈演愈複雜,誰能越修越簡捷,誰就是一個成功者。 談到古代的聖人,在常人的眼中,不過是伏羲畫出了第一張先天八卦圖,以此來概括天地運轉的一些規律,文王是天帝之宗脈,利用了這個形體演譯出八卦的爻辭。孔子是先行聖人中的平常者,所以將八卦爻辭的解釋擴大到十翼之多。 這三位聖明的君子都是天地推舉出來引導民眾馭使時運的代表人物。儘管他們的功績是讓民眾了解到天機的某種溝通手段。其表現出的優劣是按步驟呈現的,然而功德卻沒有差別,因為每個人的立足點不同,其立言的重點肯定有差異,無論是立論的尺度和輕重,都會因人的需求而定。 作為接觸八卦的後人,只可能在有形的一面去推度與把握,然而於無形的事物對每個運動的作用卻難以考慮和預謀,所以在此立言著述此書,只是涉及到古人留給我們發展論點的間隙,這個間隙就是無形難料的事物怎樣去聯繫到有形的一面,因此寫了此書,留給後人思量。 素無前識[1]資,因師覺悟之,皓[2]若褰帷帳[3],瞋目[4]登高台。《火記》六百篇,所趣[5]等不殊,文字鄭重說,世人不熟思。尋度[6]其源流,幽明本共居,竊[7]為賢者談,曷[8]敢輕為書?若遂結舌喑[9],絕道獲罪誅,寫情著竹帛[10],又恐泄天符[11]。猶豫增嘆息,俯仰綴[12]斯愚[13],陶冶[14]有法度,安能悉陳敷[15],略述其綱紀,枝條見扶疏[16]。 [1]前識:前輩專家。 [2]皓:皓(hɑo)的原意為潔白,這裡引申為明白。
[3]褰帷帳:褰(qiɑn千),揭起,撩起。帷(wei惟)帳,布帳。
[4]瞋目:(chen辰)即睜大眼睛。[5]趣:同「趨」。
[6]尋度:探求揣測。
[7]竅:這裡指悄悄地。
[8]曷:曷(he何)是古代的疑問代詞,相當於「怎麼」。
[9]結舌喑:結舌,默不作聲;喑(yin音),不能說話。緘默不言的意思。
[10]竹帛:竹簡和白絹,古代供書寫用。
[11]天符:這裡指天機。[12]綴:貫穿。
[13]愚:指愚衷。愚,謙詞。衷,內心。
[14]陶冶:這裡是修鍊的意思。
[15]陳敷:詳細敘述。[16]扶疏:枝葉茂盛紛披的樣子。
人沒有能力去通曉過去和未來,只有靠師父的度化才能覺悟這一切。有了師父的教化,將人們從一個小天地中引到廣闊的自然中,就象從帳蓬中來到廣大的草原中,而心情就象睜大眼睛,登上高台,想看得更遠,知道得更多。《火記》這本書,帶給人們的真實也不存在很大區別,文字上肯定是鄭重其是,涉及到具體問題了,就不可能那麼滿足每個人的理想。世上求道之人對這一點卻很容易迷信,以為失傳的事物一定很奇特,得此即真。這種想法是很幼稚的。追究這件事的根源只能說隱態的事物與顯態的事物是共同作用於事物的。 如果一本書將隱態的事情都說光了,那顯態還有必要存在嗎?所以賢明者認為不可輕易著書立說給天下的讀者,在信息上是逃脫不了懲罰的。如果在書中儘是真言,又擔心泄漏了天機。猶豫與嘆息之中,抱定了一個簡單的想法,修鍊者陶冶自己是應該有法度的,事物的掌握也只有一步步地來。 一本書中不可能將所有的真機毫無保留地記載上,還要將精華留到隱態去傳播,因此顯態只能粗略地介紹修鍊的匯流排。這稱之為提綱挈領,若想知道詳細的真機,只有安排到平常的生活中去體會修鍊。
金丹刀圭章第十四
以金為堤防[1],水入乃優遊,金數十有五,水數亦如之,臨爐定銖兩[2],五分水有餘。二者以為真,金重如本初,其土遂不離,二者與之俱,三物[3]相含受,變化狀若神。下有太陽氣[4],伏蒸[5]須臾間,先液而後凝,號師黃輿[6]焉。歲月將欲訖,毀性傷壽年,形體為灰土,狀若明窗塵。 [1]堤防:堤壩。 [2]銖兩:指劑量。
[3]三物:指金、水、土。
[4]太陽氣:真火。
[5]伏蒸:指真火從下向上熏蒸。
[6]黃輿:原指土地,這裡指內丹玄象「黃芽」。
金為水母,以土圍水則無憂,魄為金性,藏而不移,水為被動,動則難收,水即元精,為志所定,因而魄凈則金純,志大則元精旺,兩者為性命之基礎,交會則為陰神。 元精乃坎中陽爻,是能量因子,魄為人身至陰,以雌伏雄,故危險的能量因子得遇魄氣則伏首聽命。魄的比例只會用到一半,元精的數量也如此用到一半,在冶煉之時配比的重量都是自然完成,元精一半留作命體的基礎以與丹體相呼應,一半用來參與爐中。二者(魄與元精)的參予都是真實不虛的,金的重要性就象她來自於母系遺傳一樣,有了魄的純凈和清靜,土之真意也就不會亂動。 魄、元精以及真意這三者是相互關連形成了順序相含的關係,土含金、金含水,母終為子受,意念運動起來,作用於爐中,其變化就象有神靈在操縱一樣,是物質之間的相生性質在起作用,而修鍊者則應在煉丹的過程中始終掌握好「知雄守雌」的方法,將煉丹中出現的對偶性物質的隱性一面調理好,則無往而不成了。 心屬火,謂為太陽,將心火移居釜下,則須臾之間可使陰陽換位而促成丹珠凝成,顯態由蒸而化氣,隱態則由蒸而化形,物化有象稱之為黃輿,就象鉛的諧音「遷」一樣,有丹成於陰(下),必然要育之於陽(上),運轉沒有車馬不行,黃芽一生車馬登程。 修鍊之中將歲月用慾望來作終結,是不合清靜之道性的,毀掉了性命的精華而傷及壽命,得不償失,形體終將變為灰土,修鍊一場就象窗上的灰塵一樣抹之即空。這是需要注意的。 搗治併合之,持入赤色門[1],固塞其際會[2],務令致完堅。炎火張[3]於下,龍虎[4]聲正勤,始文[5]使可修,終竟武[6]乃成。侯視加謹慎,審察調寒溫,周旋十二節[7],節盡更須親[8]。氣索[9]命將絕,體死亡魄魂,色轉更為紫,赫然[10]稱還丹,粉提[11]以一丸,刀圭12]最為神。 [1]赤色門:指爐鼎。 [2]際會:鼎蓋與鼎身的交合處。
[3]張:熾盛。
[4]龍虎:指鉛、汞。
[5]文:指文火。
[6]武:指武火。
[7]十二節:十二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別與復、臨、泰、大壯、乾、遁、否、觀、剝、坤十二卦相應。
[8]親:有周而復始的意思。
[9]索:消亡。
[10]赫然:光彩顯耀的樣子。
[11]粉提:一提之粉。提,量詞。
[12]刀圭:刀圭(gui規)是古代量取葯末的用量,這裡借指靈丹妙藥。
物與象,本是一事,一事呈兩相,一相為象,一相為物。象則為丹頭,物即是丹身,覺則為丹尾。藥物實繁,無非陰陽兩類,觀煉者見於丹頭為陰性,覺于丹尾為陽性,丹身為命體實際變化,亟需驗證。將藥物撮合一塊,要經過心口,物象卻不可一時將其合於一起,因為時機還不成熟,不要急於要求達到完善和堅固,要等待隱態的事物自動引導陽性事物。真火熾盛在鼎下,龍虎這一對由元神和元精引發出來的後天精華,激而生象,以龍虎喻之其聲不斷,聲音由腎所發,聞之則元精已動。文武也是陰陽之道,先用文火修心至凈,次競武火見丹成,一個是下面的元精喜遷新居(玄宮),一個是上面的元神拱手相讓,其中夾著青龍白虎好鬥性,由先天控後天,提來歸釜中,熬將大葯始稱丹。 謹慎之中需小心侯視,審察之時調節寒一溫(仍然要注意調整識神的位置,知白守黑是總則)。一個小周天的十二時辰下來,丹象聚凝越來越緊,呼吸之氣卻就象被消蝕光了一樣,似乎性命就將絕,而身體整個細胞系統(後天遺傳),都被凍結了,此時的狀態的死卻無死,稱之為死而不亡,神未亡失也。 然而魂魄這兩個後天遺傳中影響到長久的物體信息(物有生死消散之信息)卻因為先天信息的引導,異常地重新結合在一起而成了新的生命的基礎,從此失去了傳統中的保留(亡)。後天化為先天,能量也就越來越高,顏色也就轉為深紫黑色了。此時的丹體赫然可敬,即是古人所謂「金液還丹」,看起來,好象是一提粉般多少的丹體,其神妙之處卻是常人不可想像的,就象埋在很深的土層下的寶物一般難見其真。
水火情性章第十五 推演[1]五行數,較約[2]而不煩,舉水以激火,奄然[3]滅光明。日月相薄蝕[4],常存晦朔間,水盛坎侵陽,火衰離晝昏,陰陽相飲食[5],交感[6]道自然。名者以定情,字者緣性言,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 [1]推演:推理演繹。 [2]較約:簡單明白。
[3]奄然:氣息微弱的樣子。
[4]薄蝕:薄,迫近。蝕,侵蝕。
[5]飲食:比喻陰陽互相消長。
[6]交感:互相感應。
從理性上談到「金液還丹」這個事物,是很簡單明了的,無非就是在人的五藏之中推演出相生之正理。用水去潑火,火的光明立即就會失去。太陽和月亮相互影響產生了月蝕和日食的自然現象,而這種現象都發生在月亮的朔日和望日。 水旺盛時坎水則侵蝕陽光,火衰弱時則為鉛擒汞。陰陽是相互飲食而達到平衡的,因感應而生出自然的反應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 情性這一對事物也是表裡之間的關係,前面的情是名,後面的性是為實,名是引發人們的注意,實是歸根朔源。情是表象,所以在修鍊中乃致生活中很容易被人們執著,談到問題的實質卻少有人問津了,金液還丹的實質也是這樣一些矛盾中的一對。 修鍊的實質和實際也因情性的處理不同而分成兩類,重名者則拒情致千里之外,以示潔凈,為單純求得無染而絕情。重實者則知情心為性緣所起,因情善導,將人之情用到導引藥物的實踐中,而摒棄慾望的影響。這樣,人的繁衍之情性就被「還丹」之過程所融會,成為「金丹」的基礎物質,此法稱之為「有情無欲」。金丹得來需用到人性之初萌,即所謂「返入黃金室」中,從此「後天」入「先天」,造化之鑰開自然。 吾不敢虛說[1],仿效[2]聖人文,古記題《龍虎》[3],黃帝美金華[4],淮南[5]煉秋石[6],王陽加黃芽[7],賢者能持行,不肖[8]毋與俱。古今道由一,對談吐所謀,學者知勉力,留連深思維,至要言甚露,昭昭[9]不我欺。 [1]虛說:隨意編造。 [2]仿效:模擬。
[3]龍虎:即《龍虎經》,是古代的煉丹學著作。
[4]金華:即真鉛,這裡借指煉成的內丹。
[5]淮南:指漢代的淮南王劉安,傳說修鍊成仙。
[6]秋石:指煉丹過程中黃芽內熟,其色由白變黃,這裡也借指內丹。
[7]王陽加黃芽:王陽,古仙人名。加,通「嘉」,讚美的意思。黃芽,指內丹修鍊中陰精陽氣相感而成的真一之體,經過進一步烹煉即可成為內丹,也稱「丹頭」,這裡也借指內丹。
[8]不肖:品行不好的人。
[9]昭昭:明白。
我不敢胡編濫造,仿效古代聖人的文章,古文記載的《龍虎真經》中黃帝所煉成龍虎大丹,淮南王劉安所煉的秋石,王陽對黃芽的評論等等都是古人對「金液還丹」的讚美。這一切賢德者都能夠接受並能夠身體力行,持懷疑而反對人的就不要強言其美,硬將他拉到修鍊的隊伍中來。 古今證得大道的特點都是由一而生萬物萬象,在談話中要有自己的見解,現在說了這些學習此道的人要勤勉自力,要反覆地從常態中聯繫起來悟道,很多重要的玄機我都已經說過了,明白的人經過實踐的檢驗就知道我沒有說假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