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促進道德建設需法治保障

促進道德建設需法治保障
李林
2012年09月03日10:53   來源:學習時報

 

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充分發揮法律與道德兩種行為規範、法治與德治兩種治國理政方式在管理社會、治理國家、規範行為、維護秩序等方面的作用,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首先,應當正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與社會主義道德的關係。我國傳統法律文化十分重視「引禮入法,禮法結合」。當今中國加強法治和道德建設,也應當把握好兩者的關係。法治與道德是相互補充、相互作用、有機統一的。法治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底線和後盾,凡是法治禁止的,通常就是社會主義道德反對的;凡是法治鼓勵的,通常就是社會主義道德支持的。社會主義道德是法治的高線和基礎,是法治具有合理性、正當性與合法性的內在依據,法治的價值、精神、原則、法理等大多建立在社會主義道德的基礎上,法治的諸多制度和規範本身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在法律制度層面上,社會主義法治的立法堅持「良法善治」,執法強調「秉公為民」,司法主張「公平正義」,守法要求「平等」、「誠實」和「信用」……法治的所有這些特徵和要求,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成為法律化的社會主義道德。

同時,兩者又有所區別。社會主義道德追求的是真、善、美等價值,這是一種崇高而理想的境界,是高度的行為標準;法治追求的是公平、正義和利益等價值,這是一種普通而實在的境界,是大多數人可以做到的低度的行為標準。社會主義道德主要靠教育和自律,或通過教育感化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來實現,是一種內在的「軟性」約束;法治的實現固然要靠教育和培養,但主要靠外在的他律,表現為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對違法者予以「硬性」約束,對犯罪者施以懲治,直至剝奪生命,具有「剛性」特點。由此可見,法治與道德各有側重、各有所司。為此,我們既要反對法治萬能主義,克服重法治輕道德,用法律和法治「包打天下」、解決一切問題的傾向,也要警惕道德至上主義,克服重德治輕法治的傾向,避免用思想道德說教解決一切利益分配和行為規範的問題。

其次,應當加強社會主義道德的法律化建設。社會主義道德是法律的源泉,是制定法律的內在依據、價值要求和評價法律善惡的重要標準。然而,目前社會上「見義不敢為、見義不想為」、見死不救的例子屢屢發生,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嚴重存在……所有這些現象,不僅反映出當下某些道德規範缺失和道德無能為力,敗德無德行為的成本代價太低,也說明我國法律對於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某些滯後和不足。立法對道德的促進和保障作用,主要是通過立法方式來實現某些道德的法律化,通過法律來確認和強化社會主義道德的價值訴求和規範實施。從立法的倫理本質和社會職能來講,對於需要法律禁止和懲罰的敗德無德行為,對於需要法律褒獎和支持的美德善德行為,都應當儘可能通過立法予以必要體現。當務之急,應當進一步加強有關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方面的立法,制定諸如「見義勇為獎勵法」等法律法規;完善現行法律法規,堵塞立法漏洞,加大對於違法敗德無德行為的懲處力度。當然,立法對於「見利忘義」、「好逸惡勞」、「驕奢淫逸」等背離社會主義道德的行為,能否用法律介入以及用什麼法律、在何時、怎樣介入等問題,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做出科學結論。「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凡是適宜用法律規範並且以法治保障或者懲戒的道德要求,應當儘可能科學合理地納入法律調整的範疇,通過立法程序使之規範化、法律化;凡是思想範疇的內容(如認識問題、觀念問題、信仰問題等)和不宜用法律規範調整的道德關係(如愛情關係、友誼關係等),立法應當避免涉足。在處理兩者關係時,必須堅持「法律的歸法律,道德的歸道德」原則,不宜混為一談。

最後,應當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確保內化於法律中的社會主義道德得到遵守和實現。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道德的生命在於遵守。多數社會主義道德法律化以後,就要求各類社會主體認真實施憲法和法律,使法律化的道德要求在社會生活中付諸實現。從法律實施角度來看,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嚴格執行法律化了的道德規範,就能夠從法治上有效地保證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充分實現;反之,國家的憲法和法律不能有效實施,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徇私舞弊,則必然嚴重損害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和道德建設。對於執法司法人員而言,在實施法律的過程中,一方面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依法辦事,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秉公執法,公正司法,把法律化的社會主義道德要求落實到法律實踐中;另一方面又要統籌法律、倫理和人情的關係,關注普遍法律規則和複雜事實背後的道德倫理因素,使法律實施的結果(如法院裁判)儘可能與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評價相一致,至少不與社會主義道德的價值相衝突。如果一項法院判決有可能導致人們不敢見義勇為,不敢救死扶傷,不願扶老攜幼,不願拾金不昧……那麼,法官就需要特別審慎地對待,否則這種司法判決就可能陷入「贏了法律,輸了道德」的困境。此外,執法司法人員要帶頭做社會主義道德的表率,堅決防止執法腐敗和司法腐敗,保證法律公器的純潔和神聖。英國政治哲學家培根說過,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危害超過十次嚴重犯罪。因為嚴重犯罪污染的是水流,而不公正審判污染的是水源。社會主義道德是我國法治的「水源」之一,不公正的行政執法和司法審判,令人唾棄的執法腐敗和司法腐敗,不僅直接毀損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而且嚴重破壞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價值基礎。

總之,法律與道德都是不可或缺的社會行為規範,法治與德治都是至關重要的社會治理方式,因此,應當高度重視法律與道德的相輔相成,把法治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法治在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萬鵬、趙晶)


推薦閱讀:

一養花就死星人堅持養花是否道德?
我是一名初三的學生,老師經常欺負我?
索羅斯害得很多人家破人亡,和希特勒有什麼區別?
如何評價「大多數中國人的行善,目的是要自己將來有好報,這種行善更像一種投資,一種買賣」這句話?
約好讓別人幫忙,別人因為忙爽約,是誰的過錯?

TAG: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