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一場自我擺渡
修行,是自我生命的選擇,我們應當而且必須用生命去投入!任何心意乖張、逢場作戲、迷戀塵緣、玩世不恭的人,終將一無所獲,只能上演自欺欺人的鬧劇。
修行是追求人生的覺悟、人生的超越,是自我的追求,不是打發時光的休閑活動,不是湊在一起的聚會閑聊,是自我默默地實踐,堅定地走自己選擇的道路。
現在借佛教之名而大發其財的人,大有人在。更有人把佛教當成自己的職業,一份工作而已。一切以佛教之名而詐騙錢財的名色之徒,難逃地獄之報。我們要心明眼亮,不能盲目追隨。以免修道不沾邊,惡業沾一身。
修行,就是修自我的心行!真心為之,功不唐捐!難行能行,這就是道心!
心在道,人在俗而離俗;心在俗,雖求道而背道。
無論修行與否,人都在世俗的社會中生活,吃喝拉撒睡,一樣不可少。而用心不同,人的思想就不同,境界就不同。
修道,就是清修、寡慾、少取,心境光明、恬淡、知足。而如果心思停留在世俗的物慾豪奪上,那麼,口頭上、表面上再裝扮成修道的樣子,也終是背道合塵。
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兩種基本的修學習慣:一是念佛,二是懺悔。
念佛不僅僅是口頭上念幾聲「阿彌陀佛」,更重要的是時時、事事依佛陀教法去思考,去行動,時時處處做到心中有佛。
懺悔,是我們及時匡正思想,純正起心動念所必不可少的。凡出現不好的、邪惡、敗壞、貪求的等等念頭,做了各種不如法的事,當下要立刻懺悔。即使在夢境里做了不好的事,醒來後也要立刻懺悔。唯有如此,心念才能純凈,行為才能無疵。
修行,要修得鐵石心腸,又要柔情似水。
修行,不是人情往來,鐵石心腸就是是非分明,不給自己因為「人情」的借口,製造墮落和下流的機會。柔情似水,更不是男女情愛多愁善感,而是細密的修行心思,對眾生的大愛情懷。
非經磨難無以出離。
無論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沒有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事,修行更是如此。只有經歷世間的磨難,只有看透人生的苦痛無常,才會培養自己的出離心、求道心。
凡夫在表相上追逐,聖人在心地上用功,各自取道不同。凡夫和聖人,用心不同,自然用功的方向就不同。
財、運、官等等,世上一切都是一場緣分,有緣分時感覺什麼都是有,轉眼之間緣分沒了就是空,這就是無常。
把暫時的擁有當成永恆,把暫時的快樂當成永遠,得則癲狂敗則頹廢,這正是眾生的無知與淺薄。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暫時的,有緣則聚,無緣則散。
身受業報苦,心隨菩提悅。
聖人與凡夫,有身體的存在必然有身體的痛癢,必然有吃喝拉撒的需要。但眾生隨業顛倒,而菩薩則隨緣安住、心安自在。
往生不一定要開悟,但開悟而往生卻能有較高品位。
睿智在平常中顯現。
智慧在平常的生活中運用與顯現,沒有真智慧,必然隨業奔逐,隨境悲喜。所以,智慧只在平常的生活中,只在起心動念中。
人的修行一定要歸於平靜而表現平淡。
一個人願力不夠就無法將小情感擴展到大情感,就無法實現人生飛躍。
小情感的本質是自我、是自私自利。願力不夠或沒有願力,就無法真正具有菩薩情懷,悲天憫人,也無法真正修持菩薩道。
對一個人的評價要學會冷靜觀察,凡夫的習性是在業力的推動下依相取人,依人取法。
凡夫依自己的情感、喜好在評價人,選擇對人對事的態度。自己喜歡的人,不好也好,惡事也是好事,這就是是非顛倒,依人取法。這看起來是對別人的態度,其實是自我內心的染污,邪法的體現。
任何人的修行都是在自壘寶塔,多生多世在壘,不可能一下子明心或見性。所以,依法修行是很長久的過程,累積足夠的善緣功德,方能破迷見真。
沒有功德就不會有真善緣,不會有真進步。但進步不是貪求來的,希望一步登天,那是痴人說夢。
安於正見才能轉識成智。
沒有正見,哪裡會有正智。依情感、依喜好待人接物,必然是隨業取捨、進退,沒有正見可談。安於正見,心才不會受情惑、情迷而顛倒。
小愛要靠大愛滋養,小愛會使人自私,在關鍵時刻只愛自己,大愛使人心胸廣闊且能使小愛精美。
傳播佛禪大智慧
分享佛禪正能量
【國際佛教禪修學會】【佛禪大智慧為有緣人祈福】
☆☆.感謝關注分享,轉發功德無量.☆☆
推薦閱讀:
※進化的決心:超越集體意識,獲取切實知識
※鏡子中的自己和照片里的自己,哪一個更貼近別人眼中看到的自己?
※自我實現,是一件很平凡的事。(內附職業方向分析指南)
※關於文論與批評專業:啟程去探尋「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
TAG: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