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不在氣]

太極拳[不在氣]
來源:少林與太極2007/4 作者:舒佑輝 點擊: 390 發布時間:2007-04-03 雙擊滑鼠滾 字體:[大 中 小]
 

有人講,練太極拳「不在氣」.其理由是《十三勢行功心解》中云:「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那麼,練太極拳真的「不在氣,,嗎

    一、太極拳與氣有無關係

    《十三勢行功心解》真的不談論氣嗎7其實,該文中談論氣的話諸如「以心行氣」、ct以氣運身」、「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氣以真養而無害」、「心為令,氣為旗」、「腹鬆氣沉入骨,神舒體靜」、「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人脊骨」、「氣若車輪.腰如車軸」等,談論氣的話有十處之多。這就說明氣在太極十三勢行功中非常重要。而「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則另有他意.

    其他拳經拳論談氣嗎?在諸多拳經拳論中,談論氣的話也很多。如《太極拳論》中有「氣宜鼓盪,神宜內斂」;《太極拳經》中有「虛領頂勁,氣沉丹田」;<<t--勢歌》中有「氣遍身軀不稍滯」、「腹內松凈氣騰然」,「意氣君來骨肉臣」。《太極拳真義》中有「翻江鬧海.元氣流動」,「盡性立命,神定氣足」,「要遍體氣流行.一定繼續不能停」(《周身大用論》):tt流行於氣,呼吸於肺」(《十六關要論》);「務使氣斂入骨」,「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運氣也」.tt鍊氣歸神」,「力從人借、氣由脊發」,「氣向下沉.由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此氣由上而下.謂之合。由腰形於脊骨,佈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升」(《五字訣》);「氣遍周身,分行上下(貼於脊背、沉于丹田)」.tc意氣相連」(《太極拳基本要點》)。陳鑫語錄中講「一往一來運一周,上下氣機不停留」;老拳譜中講「內煉一口氣,外練筋骨皮」,「三寸氣在千般用,三寸氣斷萬事休,等等。總之.太極拳內功要氣沉丹田,氣達四梢,氣貫任督.氣行經絡。從以上諸多言論中,可以看出:太極拳與從密切相關。行拳以采先天元氣,運氣通脈.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達虛,煉虛合道。太極拳須以意念領氣為主旨,導氣令和,氣充神全.方能起到祛病療疾、養生延年的最佳效果.因此,自古傳承至今的太極拳是很重視氣的如果太極拳「不在氣」,也就不叫太極拳了.

    二、古代先賢關於氣的論述老子在《道德經》中講:「專氣致柔.能嬰太極拳司不在氣一兒乎?」嬰幼兒不受七情六慾之干擾,可保人先天之「三寶」,陽氣充沛、生機蓬勃,致柔之極。修鍊太極拳有術者,可「老來煉得孩兒體」。老子又日:「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宇宙間,大幹世界,萬事萬物,離不開陰陽二氣。二氣交融、變化,陰陽消長,陰息陽生.陰陽和合。故《莊子·知北游》中日,「通天之下一氣耳」,「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0氣是宇宙的本體,就是道,也就是生天、生地、生人,是萬物的自然力。人是萬物之靈.是宇宙的縮影,謂之小天地,「人之生,氣之聚也」。

    《道德經》是修鍊太極拳最早、最高的哲學理論,老子即是發現宇宙真理的祖師。

    《黃帝內經》論氣:宇宙本體就是元氣,其正常轉化,人體健康,人壽年豐;如果出現異常.人會生病,甚至死亡。人元氣充沛,則疾病不生。正氣虛弱,則感受外邪。故《素問·評熱病論》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0」《素問·六節臟象論》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以應之。」《素問.生氣通天論》講:「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形乃困縛。』』故《素問·四時調神大論》說:「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痾疾不起。」《黃帝內經》中講述了人體健康、疾病輕重與自然氣機的升降開合息息相關,這些都為人修鍊養生、採氣提供了基本原理。

    太極拳體現了黃老道四時陰陽的思想,行拳可調攝精神、增強元氣。人抗病力強,就可以預防和減少疾病的發生,否則疾邪生。故春秋後期著名醫學家扁鵲說:「不順四時,不令五味,而疾生焉。」

    中華養生功700多種,其各派之功理功法及丹道經書,沒有一家能超出《黃帝內經》養生之道的原則。獨樹一幟的太極拳,同樣也不例外。

    太極拳屬高層次的內功。「練拳不練功,到頭一場空」,故太極先哲對氣十分重視。    I-

    三豐禪師在《太極道訣》中講,「學太極拳為人道之基,人道以養心定性、聚氣斂神為主」,明確講了太極拳必須「聚氣」,即聚先天之氣(霖)。如何聚氣?煉功時,以丹田由外向內收斂,使之聚而不散,並以意貫通全身,將氣斂入骨髓,發動肢體運動。聚氣與斂神二者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只有聚氣斂神、養心定性.才能真正練好太極拳。    1

    氣聚神斂,長壽之道也。因此,古代先哲先賢。對聚氣、養氣、採氣、運氣都十分重視。黃老道「四時陰陽』』的思想,在太極拳中已充分體現出來。老子的《道德經》是太極拳最高最早的哲學理論;《黃帝內經》是修鍊太極拳的根本原則;各位太極拳先賢大師,也為修鍊者留下了太極的經典拳論和行功道訣。

    三、練太極拳怎樣鍊氣

    氣5精和神是什麼關係?形為拳,氣為功。拳練筋骨皮,功煉精氣神。拳功合練,內外相合.為太極拳之真義。太極拳以煉精氣神為主旨.氣化論是太極拳的基礎,其基礎功法是氣沉丹田」,基本功法是「抽坎補離」法。精是生命的基礎,氣是動力,神是主宰;精生氣,氣生神.神馭身形。太極內功修鍊之法:心靜則凝神.凝神則氣靜,氣靜則精化,精化則氣充,氣充則神全。故行拳須「靜中觸動動尤靜」,以意氣發動肢體,將既定十三勢表現出來,才能體現太極拳之真義。故三豐祖師在《太極道訣》中講,人之一生,「精氣神」消耗太多,全靠修鍊補養,「莫待風波壞了舟」0精、氣、神是祛病延年的內在因素。

    《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自然呼吸是通過肺和鼻來完成的,要求呼吸深勻細長。呼吸就是開合,呼時氣外出則為開.吸時氣入內則為合。呼吸有大呼吸、小呼吸.有明顯呼吸、隱幽呼吸,有先天呼吸、後天呼吸等等,行拳走架出手為呼、收手為吸.升為吸、降為呼,開為吸、合為呼等等。行功仰掌可采天之陽氣,俯掌可吸地之陰氣。行拳隨呼吸而開合,與外界進行充分的氣體交換.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對人身體健康大有裨益。故《內經》中講:慢運勿慌.「骨正筋柔.氣血以」。

    氣與經絡竅位有沒有關係?太極拳幽隱的細微呼吸,是以心肺為動力.以經絡血脈為通路,靠血液、淋巴液、組織液.把清新之氣送到全身各系統、各組織、各器官的每個細胞之中;同時又把全身細胞吐出的污濁之氣帶回肺泡之中,由氣管從鼻孑L呼出。呼吸氣功叫「調息」。「調息」的目的,是要取得先天元氣與後天胸中之氣融為一體.成為一個先後天一元化的整體。這種「調息」.是通過打通任督二脈,循行「小周天」.以及循行十二正經的「大周天」完成的。故氣與經絡竅位同人之健康息息相關。經絡根源於臟腑.臟腑依賴於經氣,經氣依賴於腎間動氣,腎間動氣即先天元氣。元氣使人趨向健康.一身輕安。

    老拳譜講:「拿住丹田綜內功。」丹田即竅位,又叫穴位,拿住即把握、意守之意。要求行功時丹田內轉,丹田呼氣陽上.丹田吸氣陰下。行拳時須拿住丹田.才能煉內功.祛病養生效果才更佳。

    上述簡日「循經守竅.導行行氣」。i豐祖師叫「以意運化經絡」。楊公澄甫說:「經絡不閉則氣通。」陳鑫講:「凡經絡皆有益於拳。」要得太極真諦.必須舒暢經絡。故陳鑫告知習拳者:「一往一來運一周,上下氣機不停留.自古太極皆如此,何須身外妄索求。」當然.這是對太極修鍊至深者的要求.一般人只要做到行拳時心息相依、心靜息調、求得健康就算不錯了。

    四、怎樣防止滯氣

    1.「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的真實含意:1994年.由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楊式太極拳·發勁、運氣、練勢》一書第10頁中講:  「有人說十i勢行功心解中有云: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則無力,無氣則純剛。』略視之.氣為無。不知該處所講的氣,是指人體獃滯之氣,或浮躁之氣,也或發怒的暴氣。這種滯氣、浮氣、暴氣,在發功時雙足虛浮.重心不穩,所以說無力,、」

    「滯氣」就是練功中Jl_f{現了偏差.氣功家叫「著魔走火」。出偏輕者滯氣.進而血瘀.重者甚至精神錯亂.

    太極拳陰陽相生、靜動相兼,陰陽互補.多餘則泄,不足則補。行拳「拳動順時.容色和悅」,滯氣等偏差極少見。故日:「形順」則氣通,「形悖」則自滯。

    2.滯氣的原因:一是行拳走架未「換勁」.二因意念守竅著意過濃,且無醫學常識.不知經絡血脈走向所至。三為私心雜念作怪.執意追求練功效應。總之,練拳出偏差而滯氣.是由於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和貪嗔痴慢凝五素,進而釀成心腎不交、失心走火.氣機運化失常,新陳代謝污濁之氣難以排除.從而形成滯氣等諸般怪症,.

    3.怎樣防治滯氣?學拳先學德.德高功自深,仁德之人多壽。養生先養心,心靜清氣生。精華滋養,養形養神。故日行拳「先在心.後在身」;常保心態平和,切忌動怒生氣.萬事須包容。太極拳是注重內養的功法,非「氣人」的氣功;練拳時應不刻意追求練功效應.行拳應順其自然,先求其象,後得其氣,要勤誠修鍊.水到渠成;練拳者要有武德.尊師重道.謙虛大度。常言道,「太極如登萬重山.老師話語是指南」,「太極十年不出門」。故老子日:「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

    萬一滯氣,不必驚慌失措:輕者旋腰、抬背、擦胸、揉腹即可緩減治癒:重者暫停練拳.以免滯氣加重,適時針灸或服以湯藥即可解治。

    修鍊太極拳是最好的養生之道.其:卷旨是「心怡神固,養氣為歸」。男女老幼皆適宜。故《玄笈七簸》五六《元氣論》中說:「人與物類皆稟一元之氣而生成,生存長養,最珍最貴者莫過於人之氣也。」因此,行拳須「靜中能動動尤靜」,「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故老子講「靜為躁君」,即靜為動之極。靜以養心,靜能養氣。氣是人生命運動的根本。有氣則生.氣絕身亡。太極拳之氣即丹田氣.指先天之氣.真丹凈潔之氣。望習練者大徹大悟。擇善而從之.

推薦閱讀:

陳式太極拳推手八法之——肘法
李天金除了是馬雲的貼身保鏢,還有什麼身份?
徐曉冬和雷雷的比武,說明了什麼?苗青
淺析太極拳的求中、守中、用中

TAG:太極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