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劉長卿詩詞鑒賞

劉長卿詩詞鑒賞

詩人簡介

劉長卿(709-780?),字文房,河間(今河北河間)人。開元二十一年進士,大曆中,官至鄂岳轉運留後,為觀察使誣奏,系姑蘇獄,後貶南巴尉。終隨州刺史。劉長卿「以詩馳名上元、寶應間」(《唐詩紀事》)。他的詩多寫貶謫飄流的感慨和山水隱逸的閑情。擅長近體,尤工五律,曾自稱為「五言長城」。風格含蓄溫和,清雅洗鍊,接近王孟一派。他集中也有少數反映現實的詩,如《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用很簡煉渾括的詩筆,寫出安史亂後荒涼雕敝的景象:逢君穆陵路,匹馬向桑乾。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處處蓬蒿遍,歸人掩淚看。此外,如《疲兵篇》、《送李中丞歸襄州》等詩,或寫久戍邊塞不得歸家的兵士,或寫被罷歸鄉里的老將,也令人深感同情。他寫山水隱逸生活的詩,成就較高。用嚴格的律詩寫景抒情,能作到凝鍊自然,造意清新。其代表作如《尋南溪常山人山居》: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屐痕。白雲依靜渚,芳草閉閑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詩中寫他尋訪道人,在南溪山中一路所見的幽靜景色,洗鍊清新,頗饒風致。結尾寫空寂的禪意,思想感情卻是消極的。又如《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荒僻幽靜的別墅,無人肯到,皇甫侍御獨遠來相訪,欣慰之情,不言而自見。他的絕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也是歷來傳誦的名作: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雪夜投宿山中貧寒人家所見的情景,只短短几句話就刻畫烘托出來,讓人感到含蓄親切。他還寫過一些懷古傷今的作品。這些詩往往和他自己受貶謫的失意心情融合在一起。如《長沙過賈誼宅》: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托古喻今,寓情於景,寫得很渾成深厚。三四兩句,於寫景中融入賈誼《鵬鳥賦》的詞語和意境,尤見藝術功力。但是,他的思想生活都比較狹窄,因此詩境也缺乏更多的變化。高仲武《中興間氣集》說他的詩「大抵十首以上,語意稍同」,很能切中他詩歌藝術上的弱點。

目錄

1.酬李穆見寄(孤舟相訪至天涯)

2.重送裴郎中貶吉州(猿啼客散暮江頭)

3.余干旅舍(搖落暮天迥)

4.送嚴士元(春風倚棹闔閭城)

5.喜李翰自越至(南浮滄海上)

6.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古台搖落後)

7.餞別王十一南遊(望君煙水闊)

9.喜鮑禪師自龍山至(故居何日下)

10.新年作(鄉心新歲切)

11.餞別王十一南遊(望君煙水闊)

12.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一路經行處)

13.長沙過賈誼宅(三年謫宦此棲遲)

14.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

15.彈琴(泠泠七弦上)

16.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荒村帶返照)

17.送上人(孤雲將野鶴)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酬李穆見寄

劉長卿

孤舟相訪至天涯,萬轉雲山路更賒。

欲掃柴門迎遠客,青苔黃葉滿貧家。

1.和三、四兩句比,一、二兩句的寫作角度有何不同?這樣寫有什麼作用?(4分)

2.三、四兩句蘊含了怎樣的感情?請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一二兩句站在訪客(遠客)的角度寫,三四兩句從主人(作者)的角度寫;(2分)想像訪客旅途的艱辛,(1分)暗含對遠客的體貼以及對客人來訪的感激。(1分,「體貼」或「感激」,答出一方面即可)

2.打掃柴門迎接遠方的來客,既有對訪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來訪的欣喜,還體現了好客之情。(4分,「盼望」、「欣喜」和「好客」答出其中兩方面得2分,結合內容簡析2分)「青苔黃葉滿貧家」,表明貧居無人登門,頗有寂寞之感,從而為客至而喜。(2分,感情1分,簡析1分)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提問題。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注】詩題「重送」,是因為這以前詩人已寫過一首同題的五言律詩。劉、裴曾一起被召回長安又同遭貶謫。

1.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5分)

2.「青山萬里一孤舟」一句運用了怎樣的手法?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日暮江邊送別的凄清傷感的畫面。日落時分,江邊送客,被貶的友人已乘舟遠行,詩人獨立江邊,只聞猿猴哀啼,唯見江水茫茫。(3分)表現出詩人送別友人時悲戚無奈的思想感情。(2分)

2.以景結情(寓情於景,借景抒情),(2分)描繪了在連綿萬里的青山間一隻小船獨自遠去的情景,(2分)既寫盡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隨他遠去的只有萬里青山,又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關切與不舍。(2分)(手法答「想像」,能夠合理解釋亦可)

 

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余干旅舍

劉長卿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注】此詩是劉長卿從嶺南潘州南巴貶所北歸時途經余干所作。

1.首聯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6分)

2.分析詩歌尾聯在全詩中的表達效果。(5分)

參考答案

1.草木搖落,淡淡的暮色,鋪展得那樣悠遠,一直漫到了天的盡頭。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楓變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盡了,作者描繪了一幅蕭瑟秋景圖。(3分)這一番秋景描寫,既暗示了時光節令的流逝推移,又烘託了詩人情懷的凄清冷寂,隱隱透露出一種鬱郁的離情鄉思。(3分)

2.詩人憑眺已久,鄉情愁思正不斷侵襲著他的心靈,不知從哪裡又傳來一陣搗衣的砧聲,是誰家少婦正在為遠方的親人趕製寒衣?(2分)這一畫外音的巧妙運用,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寫出詩人滿懷的悲愁痛苦,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3分)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送嚴士元①

劉長卿

春風倚棹闔閭城②,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君去若逢相識問,青袍③今已誤儒生。

[注]①嚴士元,吳(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員外郎。②闔閭城,蘇州城。③青袍,貞觀四年規定,八品九品官員的官服為青色。

1.上詩頸聯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請作簡析。(4分)

2.清代學者方東樹說此詩「(第)三、四句卓然名句,千載不朽」,試賞析這兩句詩。(3分)

參考答案

1.這兩句詩表現了作者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2分)實寫目送孤帆遠去(1分),虛寫想像中湖南的景物(1分),都是對朋友深摯感情的反映(1分);「萬里情」直抒胸臆,惜別之情尤其突出(1分)。本小題最多得4分。

2.細雨看不見,看看衣服已濕,說明時間過了很久;(1分)「閑花」既說明落花很輕,又可見作者心在敘談而不在賞景;(1分)拈出細雨、閑花,筆觸細膩,表明作者心目中忘了時間、天氣、景物,(1分)形象而含蓄地表現出了作者與朋友相見的愜意心情。(1分)本小題最多得3分。

 

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喜李翰自越至

劉長卿

南浮滄海上,萬里到吳台。

久別長相憶,孤舟何處來。

春風催客醉,江月向人開。

羨爾無羈束,沙鷗獨不猜。

1.請分析「久別長相憶,孤舟何處來」中包含的詩人的情感。(3分)

2.簡要賞析「春風催客醉,江月向人開」的表達效果。(3分)

3.友人李翰的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4分)

參考答案

1.對朋友長久的思念;(2)對朋友孤舟浮海的關切;(3)對朋友多年不見,自越而來的驚喜。(3分。每點1分)

2.使用擬人手法,將春風、江月人格化(1分),融情於景(1分),表現出朋友到來的欣喜、歡悅(1分)。

3.四海泛舟,浪跡天涯;萬里來訪,重視友情;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了無心計,物我相融。(4分。每點1分)

 

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1.詩人眼中常山道人隱居地周圍環境的最大特色是什麼?請簡要說明。

2.請分別對第三聯中「過」和「隨」兩個字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1)幽靜。沿途是莓苔,遠望白雲繚繞,近看芳草當門。白雲、靜渚、春草、閑門都營造出一種靜謐的氣氛。(4分)

2.(2)「過」字把雨後松樹翠綠的顏色丞相了出來。「隨」字形象的表現了山道峰湖路轉,人在隨山轉折、緣山尋找「水源,令人有曲徑通幽的遐思。(4分)

 

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

劉長卿

古台搖落後,秋入望鄉心。

野寺來人少,雲峰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注】①吳公台,在今揚州北,南朝古迹。②搖落:零落。

1.作者登臨遠眺主要抒發了怎樣的感情?(3分)

2.第三聯是如何寫景的?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登台,秋景秋意,勾起了作者懷鄉思歸的感情(1分);憑弔零落蕭條寂靜的南朝古迹,觸景生情,抒發了朝代更替(或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世無常)的惆悵悲傷之情。(2分)

2.從視覺和聽覺(2分)的角度寫景,寫詩人看到夕陽依舊照在吳公台上,聽到悲涼的鐘聲在寂靜的林子里迴響(分析1分)。從而描繪了悲涼、寂靜(意境2分)的環境特點。

 

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餞別王十一南遊

劉長卿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1.請簡要分析頷聯中「沒」字和「空」字的妙用。(4分)

2.頸聯採用了什麼手法來表現離情別緒,請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沒」字明寫飛鳥的不知去向,同時又隱喻友人的南遊,寫出了友人的遠行難以預料,傾注了自己的關切和憂慮。「空」字,寫友人遠去了,只有青山依依向人,同時烘托出詩人此時空虛寂寞的心境。(4分)

2.虛實結合(或想像),前一句實,後一句虛。前一句寫詩人目送著友人的行舟遠去,直至消逝在長江盡頭;後一句想像著友人正在夕陽燦照的五湖(當指太湖)畔觀賞明媚的春色。

 

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喜鮑禪師自龍山至

劉長卿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

猶對山中月,誰聽石上泉。

猿聲知後夜,花發見流年。

杖錫閑來往,無心到處禪。

1.「誰聽石上泉」中的「誰」字有的版本作「也」字,你認為哪個字更好?請結合詩歌分析。(4分)

2.作者在這首詩中表達了哪些思想感情?請結合詩歌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1)(示例一)「也」字更好。內容上,寫出了鮑禪師既賞山中月,又聽石上泉的悠閑生活。格律上,「也」與「猶」對仗工整,讀來流暢、自然。

(示例二)「誰」字更好。營造了蒼涼、荒蕪、凄清的意境。故居仍在對著山中明月,卻久已無人居住,還有誰去聽那清泉流經岩石發出的優美聲音?主人去了哪裡?做什麼呢?給人留下無限遐思,也給詩歌增添了幾分精彩。(4分)

2.(1)作者對朋友的思念與盼望(2)作者與鮑禪師深厚的情誼(3)作者對出家人生活的嚮往,喜歡出家人淡泊名利、超凡脫俗的思想。(4分)

 

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新年作

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後,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①,從今又幾年?

【注】①長沙傅:西漢賈誼年少才高,曾為大臣所忌,貶為長沙王太傅。

1.請結合整首詩歌內容,概括作者的處境。(3分)

2.根據上述作者處境,請分析作者的心理。(3分)

3.頸聯主要用了「嶺猿」、「江柳」的意象來寫景,請從手法和作用角度賞析頸聯。(4分)

參考答案

1.新年將近,卻因被貶謫而離家遙遠;年紀衰老,卻依然位卑而居人之下。(被貶謫、離家遠、年紀老、地位低,任意答到三點即可)

2.整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極度思念家鄉(1分)卻歸期遙遙的悲傷(1分),也流露出懷才不遇的憤懣(1分)。

3.從早至暮,嶺上猿猴悲啼不斷;而江邊柳樹則遭風煙侵襲纏繞,一片凄迷(1分,大意對即可)。作者借景抒情,將悲涼失意的情感,寄寓在哀傷凄涼的景色之中。如果答「寓情於景」或「聽覺和視覺相結合」亦可)。

 

1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餞別王十一南遊

劉長卿

望君煙水闊,渾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注】①五湖:指太湖。②白頻:水中浮蘋,花白色,故名。

1.頷聯中「   」和「   」兩個字點出被送的人遠去了,同時烘托出詩人此時空虛寂寞的心境。(2分)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2分)

3.頷聯中「空」字用得好,請作簡要賞析。

4.詩人運用怎樣的藝術手法來寫餞別的?請作簡要分析。5.請簡要分析頷聯中「沒」字和「空」字的妙用。

(4分)

6.下列對本詩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   )

A.詩題是「餞別」,但詩中沒有餞別場面,甚至一句離別的話語也未提及。

B.首聯寫朋友登舟遠去,小船行駛於茫茫長江,詩人頻頻揮手,依依惜別。

C.第三句虛實結合,詩中「飛鳥」隱喻友人的南遊,傾注了自己的關切。

D.尾聯詩人想像朋友站在汀洲之上,對著秋水蘋花出神,心中充滿愁思。

參考答案

1.沒,空。

2.表達詩人送別友人的離愁別恨。(或依依惜別之情)

3.空字不僅寫出了被送的人漸行漸遠,同時烘托出詩人空虛寂寞的心境。

4.詩人運用借景抒情(「虛實結合」亦可)的手法,藉助眼前煙水、飛鳥、青山和白蘋等景物,通過遙望和凝思,想像別後友人的情景,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為一體,來表達離情別緒。

5.雪天客居他鄉的孤獨、寂寞、無奈 2分對家鄉和親人的深切思念 1分盼望與人相見的急切心情。

6.D(應是詩人從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別的現場來,他站在汀洲之上,對著秋水蘋花出神,久久不忍歸去,心中充滿著無限愁思。)

1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①見屐痕。

    白雲依靜渚②,春草③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④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注】①莓苔:一作「蒼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跡,此處指足跡。

②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③春草:一作「芳草」。

④「溪花」兩句:因悟禪意,故也相對忘言。禪: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1.這首詩是如何圍繞「尋」字展開思路的?請結合有關詩句簡要分析。(5分)

2.詩人並沒有尋到常山道人,但結尾為什麼說「相對亦忘言」?請結合你對「禪意」的理解進行分析。(6分)

3.詩人眼中常山道人隱居地周圍環境的最大特色是什麼?請簡要說明。

4.請分別對第三聯中「過」和「隨」兩個字作簡要賞析。

5.簡要述說這首詩的主要內容。(3分)

6.全詩是圍繞著一個什麼字來逐漸展開的?請結合詩歌做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詩人沿路尋來,由莓苔上的屐痕猜想居者未曾出門;(2分)然後,由遠及近,描繪道人隱居的環境,交代來訪不遇;(2分)詩人雨後看松色、尋水源,領略清新宜人的山中美景,處處體現「尋」字。(1分)

2.詩人希望通過訪晤常山道人來體會清寂、閑逸的「禪意」,(2分)他看到了白雲繚繞水邊、芳草門前搖曳的道人居所,也欣賞到雨後松色青翠、山水清秀之景,(2分)雖尋訪不遇,但已然體會到寧靜、恬適的清趣,無需與道人再言「禪意」,自然也就「忘言」了。(2分)

3.幽靜。沿途是莓苔,遠望白雲繚繞,近看芳草當門。白雲、靜渚、春草、閑門都營造出一種靜謐的氣氛。(4分)

4.「過」字把雨後松樹翠綠的顏色丞相了出來。「隨」字形象的表現了山道峰湖路轉,人在隨山轉折、緣山尋找「水源,令人有曲徑通幽的遐思。(4分)

5.詩人興沖沖步行山中拜訪一位道士,不想卻吃了個閉門羹,在他的居所周圍尋找,仍未如願。(1分)詩人不但沒有失望惆悵,反而從周圍的美景中獲得精神愜意和心理的滿足。(1分)他乘興而來尋訪道士,獲得「禪意」後盡興而返。(1分)

6.全詩圍繞著題目的「尋」字,逐漸展開。(1分)「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突出了一個「尋」字。(1分)頷聯寫由順其路而始入其居境,「春草閉閑門」意味尋人不遇。(1分)後四句繼寫一路景觀,「隨山到水源」就是隨山尋水源,而尋水源也就是尋道士,也緊扣一個「尋」字。(1分)

 

1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思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注】作者因遭誣陷被貶瞳州司馬,本詩寫於赴任途中。詩人因公務南至湘中,瞻仰賈誼故宅寫下此詩;此前,才華橫溢的詩人曾因「剛而犯上」被貶。②棲遲:淹留。③楚客:指賈誼。賈誼曾被漢文帝重用,後被疏遠,任長沙王太傅。

1.本詩頷聯景物描寫有何作用?試作簡析。

2.試分析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下列對作品的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 (3分)

A.首聯寫賈誼被貶長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涼,奠定了全詩抑鬱沉重的感情基調。

B.頷聯寫詩人步入賈誼故宅所見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圍,為下文抒發感慨做了鋪墊。

C.頸聯寫賈誼當年在湘水憑弔屈原,如今,詩人又來到長沙憑弔賈誼;此乃萬古同悲。

D.尾聯感嘆唐王朝風雨飄搖時卻貶謫無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發出了憤怒的質問。

4.將本詩與課本上左思《詠史》比較,任選一角度,簡要賞析兩詩表現手法上的異同。(4分

5.頷聯渲染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請簡要分析。(4分)

6.這首詩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概括。(4分)

7.頷聯渲染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2分)

8.結合全詩,分析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頷聯通過對「人去後」、「日斜時」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寫,渲染了長沙賈誼故宅的蕭條、冷落、寂寥的氛圍,烘託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為下文抒發感慨做鋪墊。

2.本詩借古傷今,借賈誼被逐長沙之事,表現自己無罪被貶的悲憤和痛苦,對不合理的社會現實健行了強烈的控訴。

3.D

4.都運用了借古諷今的手法,劉詩借賈誼屈原的被貶暗示自己的遭遇;左詩借西漢舊事,表達了對西晉門閥制度的不滿。

本詩①借景抒情(賞析頷聯)②擬人、反問(賞析頸鏈、尾聯)③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等)。

左詩①比喻:用「松」「苗」比喻有才華的寒門子弟與平庸的世家子弟;②對比:兩種人不同身份和不同命運的對照。

5.頷聯通過對「秋草」「寒林」和「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寫,以及作者的「獨尋」「空見」,渲染出一種蕭條,凄愴的氛圍。

6.表達了對賈誼的同情,對漢文帝的指責,對自身際遇的慨嘆,對當今統治者的不滿。

7.詩人獨自尋覓在斜陽之下的荒草寒林間,四野無人,渲染出一片蕭條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圖。

8.表達了詩人對賈誼的同情,對漢文帝的指責,對自身孤獨寂寞處境的感嘆,以及對當今統治者的不滿。

參考譯文

賈誼被貶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萬代令人傷情。

我在秋草中尋覓人跡不在,寒林里空見夕陽緩緩斜傾。

漢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無意憑弔有誰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裡落葉紛紛,可憐你不知因何天涯飄零?

 

1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這首小詩,是寫詩人送名詩僧靈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注】蒼翠山林中的竹林寺,遠遠傳來晚鐘的聲音。背著斗笠,披著夕陽的餘輝,獨自向青山歸去。

1.用自己的語言把這首詩前兩句展現的畫面描繪出來。

2.這首詩中的「獨」字寫出了什麼景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3.詩人給「送別」的場面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參考答案:

1.(2分)暮色蒼茫中,青山深處,竹林寺掩映其中,裊裊鐘聲,從寺院飄出,如千里跫音,若有若無。

2.(2分)「獨」字寫出了詩人佇立日送、友人獨自遠去的情景,表達了作者依依不捨之情,構成了一種閑淡的意境。

3.色彩:蒼蒼;鐘聲:杏杏;景色:斜陽、青山,這些都營造出一種閑淡清寂的氛圍,有別於一般送別詩的黯然神傷。

 

1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彈琴

劉長卿

         泠泠①七弦②上,靜聽松風寒③。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注】①泠泠:洋溢貌。②七弦:古琴有七條弦,故稱七弦琴。③松風寒:松風,琴曲名,指《風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1.結合詩句說說你是如何理解「靜聽」二字的?

2琴為心聲,細讀此詩,你能讀出詩人怎樣的心聲?

參考答案

1.描寫了彈琴者入神的神態,從側面烘托出琴聲的超妙。

2.曲高和寡 知音難覓懷才不遇借聽彈琴聲,感嘆世風日下,不彈古調,自己的愛好不合時宜,抒發了使人感到曲高和寡,知音難覓的寂寞心情。

參考譯文

七弦琴上彈奏出清幽的琴聲,靜靜地聽就像寒風吹入松林那樣凄清。雖然我十分喜愛古老的曲調,但現在的人彈奏的不多了。

 

1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劉長卿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

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

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

古人評劉長卿的詩,說他因遭貶謫,其詩「多凄怨語」。此詩寫朋友皇甫侍御來訪之「喜」,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詩人是如何表現出心中之「喜」的。

參考答案

全詩以寫景為主,借景抒情。夕陽映照著偏遠的荒村,深秋時節落葉紛紛,路無行客,雨斷野橋,澗水亂流。在這樣偏僻、孤寂的荒村,在這樣一個凄清的暮秋時節,有同病相憐的朋友來訪,如何不高興。(說出以寫景為主,借景抒情的意思,即明確本詩的表現方法,得2分,能夠抓住本詩所寫的典型景物(選二、三處即可)加以描述,得2分:表現出因有同病相憐的朋友來訪而高興的內容,得2分)

 

1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送上人

劉長卿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注】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縣東,相傳僧支遁曾於此放鶴養馬,道家以為第十二福地。

1.本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試簡述。

2.這是一首送行詩,詩人與上人是好朋友,詩人要上人「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意思是什麼?

參考答案

1.首句運用了比喻和反問的修飾手法。以孤雲、野鶴喻上人,既表明上人是一個行僧,四海為家,漂泊無定,又寫出超然脫俗的隱士情懷,因為孤雲、野鶴也是隱士的象徵。

2.詩意在說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歸隱,就別往這樣的俗地。隱含揶揄靈澈之入山不深。

 

 

 


推薦閱讀:

雞年詩詞五組
我們都誤會辛棄疾了
杜甫戰爭詩中的女性形象是怎樣的?
宋詞《戀綉衾·柳絲空有千萬條》表達了詩人什麼什麼情感?
中秋感懷

TAG: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