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理論】辯識跪膝的拳病
05-25
行拳走架也好,推樁推手也好,如果拳勢的下肢出現了跪膝,那是不符合技術要求的拳病,常見有三種跪膝的姿勢動作,分別述說以下。
弓步的前實腿跪膝 例如弓步前實腿的膝蓋向前過於傾斜,有人俗稱弓膝,另有人稱為跪膝。如果膝蓋前緣的垂線過於傾斜,不僅勁力不順遂,而且有容易被人牽引借力發放。如果膝蓋前緣的垂線超過了腳尖,不但有以上弊病,還有使膝蓋、膝關節出現傷痛。初學者有個實際問題是如何感知自己的膝蓋前緣垂線是否過於傾斜了?此處「過於」兩字的實質是膝蓋過於受力產生的僵硬和走向失重的滯勢。要想弓步前實腿不跪膝,就得把松腰松胯練上身並改變下肢勁路走向的練法。觀察一下就知道,前實腿跪膝的勁路主要走大腿前面、膝蓋、小腿脛骨、腳掌的,有些老練家對此俗稱「勁走陽面」。如果松腰松胯的勁路主要走襠部、大腿後面、膝關節後面、小腿後面、腳跟,有些老練家對此俗稱「勁走陰面」,這樣的話,就能掌握膝蓋前緣垂線處於較佳的度量。所以有前輩指出:真能松腰、松胯、松襠,何來跪膝?我在授拳實踐中獲知:對於「勁走陰面」而言,指導徒弟、學生體悟松膝是較為重要的,要讓他們認識松膝有什麼具體意思,松膝對養生和技擊有什麼好處,要讓他們體認怎麼是松膝的和不松膝的練法。半馬步、虛步的後實腿跪膝
例如半馬步、虛步的後實腿膝蓋超過腳尖太多,那是後實腿膝蓋往前跪下的拳病。後實腿膝蓋超過腳尖太多,整個身體的重量都壓到膝上,一是使膝關節僵硬,肩、腰、胯的松沉勁力不能順暢的落到腳下;二是由於膝關節承重太大又加上慢練的時間滯長,所以較為容易造成膝關節傷痛。一般來說,後實腿的胯骨尖、膝尖、腳尖是大體同一方向,有允許誤差值,在膝關節承載正常和沒有影響松腰、松胯、松膝的前提之下,膝蓋適量超過腳尖1至3厘米是沒有問題的,正常的感覺是膝關節後面吃勁和膝蓋不受力,膝前虛、膝後實、勁力走膝關節而不走膝蓋是松膝的主要特徵。如果膝蓋超過腳尖時膝關節後面沒有吃勁而是膝蓋受力過大,那就是拳病了,得在腰、胯、襠中找出哪處沒有較好鬆開的原因。不要縮胯夾襠,也不宜過度的開胯展膝,這些弊病可以通過松腰來感知,縮胯夾襠和過度的開胯展膝都會使腰松沉得不大舒服。弓步的後腿跪膝 例如弓步後腿彎曲屈膝,是否膝蓋跪下的拳病,不能一概而論,得要透過表面看實質,一分為二的辯說。如果後腿的膝蓋、膝關節沒有分清虛實的整膝有跪意的彎屈,那是消極性的懈跪動作,影響了後腿之胯至大腿、膝關節、小腿、腳底節節貫串的鬆開,制約了虛實轉換的功效。為了深入一點說明後腿跪膝的問題,先說一個引子。有些練拳者說弓步的後腿稍許彎曲是對的練法,另有些練拳者說弓步的後腿伸直是對的練法,究竟哪個說得對呢?其實這些人不真正懂得弓步的虛實狀態。對此我認可太極名家董英傑先生的意思:弓步的後腳,不用時為虛,可以稍許彎曲;用時為實,接對方之勁力卸入地面或發勁於腳底時後腳伸直。
初學者可能提問:何謂沒有分出虛實的整膝呢?膝蓋、膝關節沒有分清虛實就是指整個膝部都是一樣的不受力不吃勁或者同樣的受力吃勁,因此從腰胯過來的松沉勁力陷於膝跪姿勢而不能較好的傳遞到腳底。倘若膝蓋、膝關節分清虛實,就會有膝蓋為虛不受力、膝關節為實而吃勁的感覺,也是真能松膝的體認。即使後腿為虛不用勁的時候,也會在膝部感覺出膝蓋為虛、膝關節為實的相對狀態,用文字表述虛實狀態的分量可能不夠準確,以言傳身教的心領意會為準吧。 膝部處於分清虛實的狀態,看上去腿有點彎、膝有點屈,這是積極性的「跪膝」(在跪膝兩字加上雙引號,以表明不是拳病的意思),與消極性的跪膝有何區別?一是積極性的「跪膝」不是定勢,而是過渡性動作。二是腿彎、膝屈的多少是對應於實際情況的恰到好處,其中有後虛腿「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的練法,也有後實腿「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的練法,這種練法與預應力結構的弧線拱橋有某些相通之處,就是具有良好的預應彈性和彈力。三是積極性「膝跪」的腿彎、膝屈,重在內在松膝的功夫,還需要松腰松胯的保障與支持。我把「預應」兩字看成太極拳聽勁、接勁的內涵意思,膝關節有了「預應」的拳意,後腿至腳底就會節節貫串的鬆開伸直或松沉蹬地。消極性跪膝的腿彎、膝屈沒有如此講究。有興趣者不妨自己站個弓步樁叫拳友推按一下,以此體驗積極性「膝跪」和消極性跪膝的區別所在。推薦閱讀:
※紫微斗數算命理論大全第二章 宮氣
※制度理論(Institutional theory)的相關學者索引
※四柱理論精品文章集萃(二十三)(三命指迷賦)
※格局法理論彙集
TAG: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