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至關重要_真實智慧讓人生快樂
人生努力的方向很重要,我們到底把孩子、把往後的子子孫孫往哪裡去帶?當我們重視的是道德、是德行,那我們這條路可能會帶動百年、千年以後的子孫,都邁向正確的康莊大道,所以學貴立志。諸位同修,你要帶你的家族走多少年?怎麼都沒有聲音?怎麼這麼沒有信心?「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最起碼也要拿范仲淹先生來做榜樣。你以後都想八百年不衰,應該怎麼樣帶後代子孫,相信你看事的角度絕對會相當不一樣。
我們剛剛也提到,真實智慧才能讓人生快樂,而真實的智慧也來自於好學才能夠學到。《大學》裡面提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人生的目標。「明明德」,明德用佛家語就是我們的自性,當我們明白了自性,明心見性,自己就成就了,那時候就法喜充滿;明明德也是自覺。「親民」,親近眾生,親近人民,才能夠了解他的需要。進一步要「新民」,這個「新」就是幫助眾人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所以在《大學》裡面提到,就是自己還有讓眾人能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最重要的要從他的思想開始轉變起,這是覺他。最後「止於至善」,當我們明明德,當所有的眾人也能夠明明德,我們就自他圓滿,所以止於至善在佛家就是圓滿成佛。諸位同修,我們看到儒家修學的目標跟佛家修學的目標完全相應,我們就可以體會到英雄所見,大略相同。為什麼中國人能夠接大乘佛法,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聖哲人把我們的根基都紮穩,所以要好好珍惜老祖宗的智慧。那當你在明明德當中,就會有喜悅出現。
人生在哪些感受當中會讓你快樂?哪些情境當中你會覺得非常喜樂?哪些情況?諸位同修,你們這幾天都很痛苦嗎?你們這幾天有沒有感覺喜樂,為什麼會感覺喜樂?法喜充滿,「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因為我們的明德在力行當中透一點出來了,這個光芒,諸位同修,要讓它持續放光,不能回去以後又遮起來。我在高中時代聽過兩句教誨,當時候確實當場就肅然起敬,眼前一片光明,但是三十秒以後就黑暗了。第一次是聽到「岳陽樓記」裡面,范仲淹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突然眼前好像放光明,覺得這句話讓我肅然起敬。後來就沒有再放光了。另外一篇文章是孔明的《出師表》,突然讀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種人生真痛快。但是這個光芒直到十多年以後,遇到師父上人才重新再點亮。
諸位同修,人生有多少個十多年?不要再讓自己、還有讓我們的下一代浪費人生十多年的時間。當我們真正認知到智慧的可貴,聖賢教誨的重要,我們那些很紛亂的思惟就會放下。就是因為還沒有了解到重要性,才會顧慮東顧慮西,「我兒子假如不學這麼多才藝,以後會不會跟不上」,就一大堆煩惱,都來自於沒有深刻體會。這個智慧的教育綱舉目張,整個人生都可以全面圓滿發展起來。在馬來西亞有位朋友他就說:每次來聽課的時候,大家都是狀態很好,好像都開悟了,也是雄心壯志好好回去施展一下。突然在坐飛機的時候,開始有點眼前模糊,有點清楚又不會太清楚。結果一回到家裡,遇到冤親債主,就開始懷疑聖賢人說的是真的嗎?悟、霧、誤,到最後就退心,那可不行。
我們學貴自知,要有自知之明,我們現在的根器學習絕對不能中斷,一定要長時薰修。而這個薰修因為現在科技發達,每天一定要聽師父上人講經,這絕對不能斷。我前三年,真的每天都聽師父講經,當人與人當中出現一些不愉快的時候,只要我們坐下來聽經,差不多聽個十分鐘,問題就沒了,真是如此!為什麼?因為障礙不在外,障礙是自己的分別執著。結果一聽經,聽師父開導以後,心量就擴寬了,一擴寬,障礙就通過去了。所以就持續幾年的時間不敢離開老和尚的教誨。慢慢你的道理明白了,理得心安,時時遇境界就慢慢能提起的正念,當場就把這個執著轉化掉。
我們修學也要常常勘驗自己的功夫,有沒有年年不一樣,有沒有月月不一樣,有沒有天天不一樣,假如天天不一樣,那你一定法喜充滿,你一定會很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我們不氣餒,一定往這個方向不斷努力,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因為本覺本有,不要想得太困難,俗話說「登天難,求人難」,我們增長道業,又不登天,又不求人,沒有想像中這麼困難。 編者:好學近乎知 ——出自《弟子規》與佛法修學26
推薦閱讀:
※專家分享:想讓你家孩子的數學更好?這個方法很重要
※39歲,老公剛查出癌症,結婚多年也沒要孩子,現在是不是該要個孩子?
※感統失調的表現及訓練小遊戲
※全職媽媽的抑鬱?
※媽媽會打扮,到底有多重要?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