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支燮棠 太極拳講稿

文/ 支燮棠

太極拳是祖國的外修其身,內養其心,動中求靜的養生寶貴遺產,練太極拳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加強肺臟功能以理氣機,另一方面是提高肝臟作用以通百脈,因而增進健康。並且通過長時間鍛煉,非但身體過弱者可以轉變為強,並且對各種慢性疾病者可以取得治療,恢復康健。練太極拳時,既要中正平穩,舒展柔和,又沒有跳遠躍高等勉強動作以致影響氣喘心跳來增加心臟負擔等弊病,所以男女老幼咸宜的運動方法是——太極拳。

 這種動中求靜,以氣血為主的運動方法,是經過多少年來的拳師,用畢生精力,實踐研練,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口口相授,一直傳到今天。解放後,在偉大黨的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英明方針政策的大力提倡之下,使得太極拳運動,更加生氣勃勃,得到普遍發展,因而更增強了人民群眾對太極拳的喜愛。練了太極拳後,健康面貌得到改善,體質得到加強,使人人在生產工作崗位上,發揮了無比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對祖國的偉大社會主義事業,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造成疾病的因素,有的是受到外面忽冷忽熱的氣候驟然變化,以及流行性疾病的傳染,即所謂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氣侵襲,因抵抗力薄弱,因而發生疾病,有的是受到一般事物的刺激,影響情緒劇烈波動,以及男女飲食等事的過分消耗,不知節制,所謂喜、怒、悲、恐、悠思、驚等七情的干擾,因而削弱了人體本來具有的抵抗力,以致在不知不覺中積累成疾。既然知道了造成疾病的原因,就應當於未病之前,加緊預防。既然知道了造成疾病的原因,都出於抵抗力不足,就應當加強抵抗力,抵抗力愈強,疾病就無從侵犯。太極拳就是預防疾病侵犯和加強人體抵抗力的最好鍛煉方法。

 祖國的醫藥經典上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又說「氣為血帥,氣行血行」,意思是說,經常勿使思想混亂,經常保持情緒安定,做到七情勿來干擾,使得造成疾病的因素起不了作用,然後保持了呼吸正常,氣機一通暢,既能使人體內在力量充沛旺盛,所有一切血液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分泌系統、排泄系統等等,均能隨之正常化。既然均以平衡正常,自然而然增強了人體的健康。人體的健康得到加強後,雖是外界氣候的驟然變化,以及任何流行性疾病的傳染都無從侵犯豈不是加強了抵抗力和預防於未病之先了。練太極拳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做到恬淡虛無的「靜」和「血」通流通暢,保持百病皆除的健康狀態。反過來講,發生疾病的因素,不外乎情緒波動、思想混亂,因此影響氣血通流運行有失正常、有失平衡,因而造成疾病,練了太極拳後,思想意識集中於頭、手、身、足的連貫一致,使得情緒安靜,接著氣血通流運行隨之正常和平衡,氣血通流運行情況得到改善之後,就可以使原來因為氣血運行反常而所造成的一切疾病,亦隨之逐漸改善,最後就會得到完全恢復康健的功效。

 古人為什麼命名此一拳種叫太極拳呢?太極二字究竟怎樣講解呢,還是什麼東西的代名詞呢?從字面上講太比大還要大,極是一種東西的開端和盡頭處。充沛於宇宙六合之間的是氣,古人說「一氣流行,無凹無凸」,任何處所,任何動植物,都充滿著氣,都是分秒不能離開這氣,至大至剛的是氣,至柔至微的也是氣。少壯之人,受生之氣正盛,所以強壯;老弱之人,受生之氣衰弱,所以衰弱,所以要保持強壯,就必須長令此氣壯盛,方合乎古諺所說的「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練太極拳就是「人衰氣補」的最好運動方法,所以叫此拳種為太極拳。顧名思義,「太極」二字就是氣的代名詞,但氣補的方法並不是一任自己的意思去隨便做的,一定要有識途老馬來指導,否則是得不到好處的。

 呼吸是人們從出娘胎後帶來的本能,用不著要人去教導指點,然後才會呼吸的。可是練太極拳時的補氣方法,要有人加以指點才能呼吸正常,而不會走入歧途,這話不是十分矛盾嗎?其實這一點也不矛盾。要知道各人出生以後,處境有所不同,習慣亦有所不同,逐漸把本來具有的呼吸本能在不知不覺中向不正常的道路方面發展,因此使呼吸系統有失正常,而各系統的反常程度深淺不同,所以造成疾病的情況。也就人與人殊,練了太極拳是可以把所有系統的一切異常和不平衡,逐步糾正和改進過來,不僅可以解除病魔纏擾,而且可以預先防止疾病的侵犯。

 太極拳的運動方法,自頂至踵,四肢百骸,都有著一定的姿勢,進退轉側,都有著一定的規範,其中有個極重要而不可忽視的道理,就是任何姿勢,任何舉手投足等動作,要力求中正和順,尤其要嚴格做到「守中」,不許越出一個「中」字,這樣就做到經常掌握自己的重心,不啻保持了自己的呼吸正常化,即拳譜上說的,不俯不仰,不偏不倚,和而不流,以及氣貫丹田虛心實腹。但是呼吸正常決不是用自己的思想意識去支配而是要依據拳中規矩方法去做的,假使不明白這個道理而用思想意識去支配,就不免犯了「氣不可御,御氣則滯」的大毛病,依據太極拳的規矩方法,就用不著注意呼吸,而呼吸在規矩方法的範疇領域中自然而然走上正常化的道路,等到呼吸正常化後,人身自頂至踵、四肢百骸即柔和通暢,會產生一種熱溜溜的溫熱感,是人身機體組織和臟腑器官得到正常運行之後,才產生的氣化作用。因氣化作用產生的溫熱感有些什麼樣的好處呢?它可以加強全部血液循環的旺盛,它可以加速氣體交換的過程,它可以提高新陳代謝的進度,它可以推動全身周圍神經末梢的高度興奮,使得內皮網狀的功能迅速提高和改善。尤其在呼吸正常化之後,自然而然會得深長細和直貫丹田,所謂息息歸臍,做到了小腹呼吸,因腹呼吸的影響,促進了肝臟內儲備的大量血液去參加血循環,因而增加了靜脈血的迴流量,同時亦就增加了動脈血的輸出量,特別是在周圍神經末梢的高度興奮之下,使得全身毛細血管增加開放數量,使得細胞膜的擴散、滲透與吸收等性能為之加強。在這一影響之下,不但減輕了植物性神經和大腦皮質等的負擔,使之維持情緒方面的安定,而且在所有氣血系統得到改進以後,就足以防禦外來病因的犯襲,企不是就達到去病延年的要求了。

太極拳是動靜相結合的修身養心方法,所以尚柔(不同於軟),不尚剛強,要虛不要堅實。不妨作一個試驗,孰優孰劣,當場分明,假使有一個人全身用力,又剛強又堅實的站著,由另一個人將他抱起來,這時就請記住他的體重,放下來後,仍由前一人站著,此時一點不要用力,四肢軟綿綿放鬆,,兩胯亦放鬆,兩膝略彎,仍讓前所抱起的人將他抱起來,這時就可以辨別出來,虛柔比剛實為重。而太極拳之所以主張要虛要柔的道理,不是就因刃而解了么?太極拳所以要柔要虛,就是要一任自然,但是一任自然之中,必須能夠領會「守中」,古人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也就是說不可以離「中」,因此在練太極拳時固不可離開一個「中」字,即使在行住坐卧時亦不要離開這個「中」字,若能領悟這個「中」字即能掌握了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經常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脈通暢,所以守中,就是做調息功夫,就是祖國的吐故納新的導引養生方法,調息功夫,要從太極拳的規矩方法中去汲取和領悟出來,然後才能夠引用到行住坐卧方面去,於是才能保持呼吸正常化。

莊子說:「真人呼吸以踵」,是做調息的一種方法,太極拳的調息方法,亦是要呼吸以踵。練太極拳要守中,要掌握自己的重心,就必須崇信老師口口相授的九要方法,在九要的基礎上經常把自身的重心平均移植在兩足的足後根上或者任何一足的足後跟上,你就會覺得呼吸深長細和起來,而且感到每一呼吸無不往來於臍下小腹處(即氣貫丹田)。大家都知道腹呼吸比胸呼吸好處多,因為用胸呼吸只有胸部前後左右擴大,遠不如用腹呼吸時的把上下腔容積放大,其所接受的肺活量,要遠比胸呼吸的大。胸深呼吸時,因為肺部毛細血管充血的影響,所以會減少動脈血的輸出量;腹呼吸就大不相同,因為腹壓增高的關係,促進了肝臟所儲存的血參加血循環的作用,因而增加了靜脈血的迴流量,同時影響靜脈血亦增加了輸出量。周圍神經的高度興奮,毛細血管通路數量的增多,血液流量的增多,植物神經負擔的減輕,軀幹和內臟器官的活躍,以及新陳代謝的提高,都要從太極拳的損其有餘補其不足陰陽採補方法中去汲取和發展後才能實現。

 為什麼在工作繁重產生疲勞感時,人們往往會打一個哈欠和伸一個懶腰,就感到輕鬆舒服呢?這是生理上要求你本能的去做的,因為消耗量大於補償量時,就需要來一次額外補償,打哈欠時的深呼吸和伸懶腰時展筋伸肌,都是清除疲勞恢復體力的天然自發性本能,太極拳之所以要使呼吸深長,伸肌展筋,其道理就不難明白了,因此太極拳越練越不覺得疲勞,反而覺得輕鬆舒服,這是增加人身活力的一種優良運動方法,並不違反自然與打哈欠伸懶腰起著同樣的作用。

是不是練太極拳有百利而無一弊,假如有百利而無一弊的話,古人就不會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練太極拳就怕用剛勁,若用剛勁就會發生胸滿腹脹,氣逆哮喘等病,不但呼吸失常血液循環受阻,而且四肢百骸的經絡關節均隨之失常而不能暢通,輕則肉中發跳,重則按之酸痛,所以練太極拳要柔不要剛,柔不等於軟,練太極拳的用力,是自然的力,決不是咬緊牙關屏住呼吸時的力,它是一種順中有逆,逆中有順的自然力,是一種並不影響呼吸暴亂「氣與力合一」的力,亦即是一種積於柔必剛,積於弱必強的力。

練太極拳的一切動作,舉手呀,投足呀,軀幹轉展呀,無不取象於天體「圓形」惟圓可以包羅萬象,

祖國的武術技擊是豐富多彩的,有許許多多武術技擊項目。每個武術技擊項目又分出許許多多派別。究竟創始於何代、何年、何人,傳說不一。最早見之於書的,如荀子議兵篇中「齊人隆技擊」及漢書刑法志中「齊民以技擊強」。充分說明了武術技擊,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隨著歷史的發展,使武術技擊的造詣,與日俱長,練了武術技擊,不但壯身體,卻疾病,益壽命,而且在戰場上,尤其是古代火器未備之前的戰場上,衝鋒陷陣,搏擊敵人,發揮了武術技擊的莫大威力。我國宋明兩朝的民族英雄岳武穆和戚繼光等,莫不精通武術技擊,在保衛祖國,捍禦外侮,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翻開二十五史看一看,在歷代開國之初,統治王朝的都是重視武術技擊的,迨至一登王位,大多數改行了重文輕武的政策,所以在這種統治時代的過程中,使得中國武術技擊日趨沒落,致有痛心的「東亞病夫」之譏。

祖國解放以來,依靠了偉大的共產黨和毛主席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英明方針政策使不絕如縷的武術技擊獲得重生。從而蓬勃發展,大力提倡,遍及全國。練習武術技擊,可以強健身體,卻病延年。而且也鼓舞了武術技擊者將其所長盡量發揮出來。同時使得有關武術技擊的專書和論述,連續出版了很多,真是美不勝收。消除了過去各立門戶不相交流的舊習慣。我敢斷言,今後祖國的的武術技擊,必定隨著偉大的三面紅旗,光芒萬丈的指路燈塔,以一日千里之勢的快速步伐,發揚光大,使祖國的武術技長足進展。全國人民亦家喻戶曉地懂得要強健身體,卻病延年,就必須人人都起來練好武術技擊,強壯自己的身體,使各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各人的智慧和力量,來為祖國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一份力量,把祖國建設成世界上一個強盛的國家,一洗過去被譏為「東亞病夫」的恥辱。 

 

祖國的武術技擊,大致可分為(一)徒手(二)器械兩類。開始學習時,總是先從「徒手」學起的。徒手又分為單練和對練兩道。單練是知己功夫,對練是知彼功夫。單練時必須在每個姿勢上,力求正確熟練。我記得孫祿堂老師曾一再指示說「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雖感必明,雖柔必強。千萬不可一日打魚三天曬網,若然是得不到好處的」。因此一勢未能正確熟練,請益是徒勞無益的。老師教授,不肯馬虎,可見一斑,更使我深印腦際的師訓,是我拜師求學時,老師曾說:「你若要打天下第一,可速另訪名師,以免耽誤你的時間;若要修養身體,同我為汝師綽然有餘。」故其所講所授,莫不從修養兩字出發。經常於講授之暇,訓誨諸同學,「練拳宜在靜處用功,不許在人前賣弄精神,誇張技藝。務以德行為先,要恭敬謙遜,不與人爭,以涵養為本,要一勢精靈,得練千遍,若不熟練,還得千遍。」言簡意賅,足為終身的座右銘。

武術技擊原不分內家和外家,所練方法均不外乎身法、眼法、手法、步法和如何運用肩肘腰胯等法。但是後人就說「外家拳」是見諸形貌,功行於外;而「內家拳」 是運氣用勁,堅實內膜不露形貌,功蘊於內。這種說法是很抽象的。要知道祖國武術的流派固多,長處互見,要非身體力行,就不足以指短論長。孫祿堂老師以畢生精力,僅懂得八卦、形意、太極三種拳術。至於少林和武當等派別之分,完全是後人各是其說,所分的不知相互交流而形成的。因為在封建統治時代里,大家墨守成規,各樹一幟相互標榜。在傳授武術時,全憑師承,口口相授,絕少筆之於書。雖有拳譜,但文字玄奧,很難理解。所以即使有書,亦難自修。而且不肯輕泄於人。都抱寧缺毋濫的思想,並有妄傳於人要遭災殃等無稽之說。於是祖國的武術乃日趨衰敗。孫祿堂老師一反其道,把形意、八卦、太極三種拳術彙集一身之後,消除門戶之見打破保守作風,著書留影,把舉手投足等動作,務求其詳地一一筆之於書。把用意用力所在闡述無遺。既可以執書按圖索驥,取法自修,又可以保存國粹,不致湮沒不彰,節省了後人的精力和時間。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把前輩拳師的創造發明,公開敘述,供諸同好,而著有《拳意述真》一書。對未來的弟子學員,獲益不淺。

 

孫祿堂老師常說:人身養命之寶,是氣和血。理氣之機為肺,理血之機為肝。氣為先天,血為後天。故氣在前,血在後,血無氣不成。換句話講,是人身的主要臟器,肺和肝如有故障發生,生命就要發生危險,尤其是氣更為重要,所以有百病生於氣之說。氣不散亂,就能內外如一,氣一貫穿,就能上下相連,從而保持人身各系統的穩定和平衡,亦就可以保持人身的健康。因此練拳的主要入手方法,就是調息(一呼一吸叫息)。調息的方法要呼吸時不著意不用力,綿綿若存,似有似無,一任自然。動作要合乎拳法中規矩,不可使身體如波浪式的忽高忽低,文武剛柔,須無用「過與不及」的中正和順,用拳法中的規矩法則,縮回身中散亂馳外之氣(即拳中的逆勁),返歸於內。運動時要循環無端,無形式之間斷。要舌頂上顎,要鼻孔呼吸,嘴要虛合,不可張開,要心腎相交,心中意志,下照海底。海底之氣自下而與神意相交,歸於丹田之中,運貫全身,暢達四肢。以腰為主宰,以丹田為根,以三體式為基礎,以九要之規矩為練拳之工具,不可有一毫之勉強。要純任自然,外形之式要舒展,內中之氣要中正,外形要和順,周身內外不可拘束。肺主皮毛,人體外形的皮質毛髮,都與肺腑有著相互密切的關係。肺部最易成病之處,是肺的上部和邊緣。現在依照拳法的規矩法則做到含胸使得呼吸時橫隔肌活動,充分加大加強。正因為舍胸的緣故,既可以增加肺部上葉和邊緣的代償功能。還可證明:270厘米長的橫隔膜,每上下移動二厘米,就可以增加肺活量540毫升。這就更加說明,這種調息方法,對肺發展的代償功能,是有一定顯著的效果的。

氧是人體所有細胞和組織不可缺少的主要物質,肺活量增加,當然氧亦補充滿足。尤其在氧補充滿足之後,對肝的功能和肝細胞的恢復亦就格外有利,因而改善了軀體的新陳代謝,同時亦增加了抵抗疾病的作用,而起了經常保持軀體健康的功能。

身體的健康必須依靠人身中每一個細胞正常機能穩定和平衡。細胞的活動依靠溫度。體溫假設或高出或低於正常,便要產生疾病,這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人體內部的穩定和平衡,是每個人保持健康的必要基礎,領導穩定和平衡的主帥是氣,管理氣(呼吸)的臟器是肺。而肺的活動不是意識可以支配,是由植物性神經來支配的。但是受到條件反射的時候,其作用就同樣可以影響到呼吸活動性的反常。所以古人把條件反射作用的影響和臟器有關的病因認為:(一)悲哀動中則腎病;(二)喜樂不均則肺病;(三)憂愁不解則脾病;(四)怵惕思慮則心病;(五)盛怒不釋則肝病。這就說明了百病生於氣。所以練拳是以調息方法為主要目的,人生來是好動不好靜的。要做到靜才能勿傷害人呼吸的正常,就必須記住拳法中的口決:心定神寧,神寧清靜,清靜氣行,氣行則神氣相通。練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與內臟各器客息息相關,互相生化,互相制約。舉例來說:如拳中的「綳」屬腎,「履」屬心,「擠」屬肝,「按」屬肺,「采」屬大腸「列」屬脾,「肘」屬胃,「靠」 屬膽。所以練太極拳有一動百動,決不局限某一部分,亦不可分割開來。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誘導,故必須力求姿式正確,動作和順,決不危害呼吸正常。若差毫釐,即不免有失諸千里之弊。

人體的機能平衡發生變化,如體溫異常,血液循環不足,都能使人產生疲勞。人在運動量增加時,消耗量大於補償量,亦要產生疲勞。所以必須加強補償力量。加強的方法,第一要使得貯藏倉庫的貯備量充足,第二要輸送補償物質的運輸工具周轉迅速,以便隨時供應需要部門的提用補償,不虞缺乏而造成赤字,而還要將需要的補償物質,及時輸送到需要部門。

這項輸送工具的控制,調劑負責者就是腎臟。腎藏精,精是人體的六液(汗、涎、涕、淚、溺、精)。因此有練精化氣的方法,就是要加強腎臟所起作用,使得全身的六液。分布排泄,各走其道。如何加強腎臟,首先要通八脈、利九竅。其方法即寓於拳法規矩中的順逆和化(即拳中的起鑽落翻)。順是順其自然往前伸,逆是氣力往回縮,和是中正無乖,化是化後天的氣和力合于丹田。遵照孫老師教導的無極式,要起立正面,身子直立,兩手下垂,頭要頂,項要豎,鼻孔呼吸,嘴要虛合,舌頂上齶,兩肩鬆開,腰要塌勁,胯要縮,把重心移到兩腳後跟,兩足足尖不和,兩足足跟不扭,身子如平地立竿,動靜不知,兩目平視,將神定住,內無所視,外無所觀,胸中空空洞洞,腹內至虛至無。首先做到靜,然後變為太極式。先將腰塌住勁,兩腿里曲要園滿,不可有死灣子。兩足後跟俱向外扭勁,兩腿如騎馬式一齊扣勁不可顯露往一處扣,兩肘往裡裹勁。兩眼平著向前看,胯極力行為表現回抽勁。頭往上頂勁,口要虛合,舌頂上齶,呼吸要由鼻孔出入。項要豎勁,心不要用努力。兩肩齊往回縮。如此自然而然會內開外合,按照拳路的四正四隅作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等種種動作,俾與內臟各器官配合,起著平均發展,使其有外長一寸,內長一寸,一動百動等作用。決不局限於身體的任何一部分,單獨發展,達到氣機通暢心息相依。亦即是動中求靜,使得一切雜念無從產生,大腦皮質和植物性神經的負擔減輕,則精氣充沛。卻病延年。可操左券。而知已的功夫,亦就生成,對練知彼功夫,亦不外綳、履、擠、按、采、列、肘、靠等方法,習之純熟,手上便有分寸矣。

練拳的目的,主要為了健康,要維護健康,就必須使人體內的精氣神經常旺盛充沛,換句話說,就是要把人體內極重要的氣血,運用周轉,暢達百骸,充分發揮了營養作用和保衛功能。古人認為人們吃了食物以後,經過氣化作用,提取了其中精華,然後全面供應全身組織,保證了人體的健康,假使氣血運行受阻,功能不足,便要發生疾病,一如表皮皮膚得不到氣血的供應,就會發生麻木,不知痛癢,或老停滯不通,淤滯於任何一處的肌肉裡面,就要生痂生瘡。所以人體內的氣血周流不息,使得皮毛骨肉的生理活動經常穩定平衡,就不易生病。氣血與精神有密切關係,氣血枯少或氣血淤滯,都可以引起神情恍惚,言語失常等疾病,故氣血不足,必須採取調息補氣等方法,來加強人體生理活動功能,古人深切認識氣血是人體內極重要的物質,氣血是相互關係,相互協調來共同維護健康的主要物質,若有過與不及而失去穩定和平衡,就要招致疾病,甚至造成生命不可挽救的死亡。發明創造太極拳的目的,就是要求氣血和暢的調息補氣方法。

 練太極拳的要求目的,既然以氣血運行通暢為主,古人在長期生活實踐中,通過觀察,體會、分析,對自然界的現象和變化,有了一定的認識,掌握了一定的規律,因此創造了這套太極拳種,又隨歷史的發展,經過許許多多名師的身體力行,始能很科學化地分清層次,逐層鍛煉來加強人體的功能。根據孫祿堂老師的講解第一層練精化氣的道理,我有以下幾點體會,現在談出來請各位同好研究指正。

  在生理方面,整個人體的組成,以一個成年人來講,他的體重如果是五十公斤的話,那麼至少有三十公斤是水(古人稱之為精,亦即是人體的六液,1淚為肝液,2汗為心液,3涎為脾液,4涕為肺液,5溺為腎液,6津為腎液之精)水在人體中究竟起了哪些作用呢?

  1、水是血液的一部分,水少了,血液濃縮,流動緩慢,人體各器官不能得到及時的營養供應,細胞產生的廢物也不能及時排泄。

  2、水對產熱散熱起著很大比重,要使水的熱度升高,必須要大量的熱,而水的蒸發時也需要大量的熱,蒸發少許的汗,就能消散體內過剩的熱。因此由於水的流動迅速就維護身體溫度的平衡,經常保持體溫在攝氏37℃左右,就依靠水的調劑作用。

  3、水的溶解力很強,人們每日所食的營養物質,都要在水中溶解分化,然後才能輸送到各需要部門。

  4、水是人體內有利於參加各種化學作用的主要成分,如唾液幫助食物消化,滑液幫助各臟器和關節活動的安全。

  5、在正常的情況下,人的血液經溶解後每一百毫升血液內含有二十毫升的氧。

水的重要作用既如上述,那末統治水量的恆定性主要是那腎臟器官,腎的作用,使全身水液的分布排泄各走其道,腎臟衰弱往往骨軟、頭暈、耳鳴、健忘,大便秘結或五更泄瀉。祖國醫學和氣功內家拳等均以腎為「命門」上行夾脊入注腦中髓海,內注五臟六腑,都是依靠這命門之火,如果沒有這命門之火,機能都將停止功能活動,無法維持生命。依據現代醫學解剖了解剖了解命門的部位近於腎上腺部位,腎上腺有調節各元素的代謝作用和電解質平衡作用,如果這些物質的代謝作用和平衡作用發生混亂,就要造成疾病甚至死亡,人們能維持生命,主要依靠腎上腺的功能,所以腎上腺即是「生命之源」。譬如元宵所掛的走馬燈,其中唯一火耳,火旺則動速,火微則動緩,火熄則寂然不動。所以腎臟關係之重要,不言而喻。練太極拳的初步功夫,練精化氣,就是加強腎臟統治力量,但是腎臟與其他臟腑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互相促進,亦決不可單獨分割對立,而是統一不斷變化的,生理活動,大致不出乎伸縮開合,陰陽順逆,動靜虛實,若動勝於靜,或靜勝於動,虛盛實衰或實壯虛偏,即犯了偏勝偏弱的反常情況,從而發生人與人殊的疾病,亦即是氣血不和,陰陽失調所致,練太極拳就是要起調整作用。「補其不足,損其有餘」太極拳是內功拳,它是保證氣血沒有偏勝偏衰的狀況,就要使得全身經絡路路通暢,練習時要使全身左右十二對經脈時時刻刻起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作用,把表面的穴道銜接起來,把內部的臟腑聯繫起來,身體內外,四通八達,氣血就循環不息動作周轉,其中最主要是背後當中的一條督脈和胸腹當中的任脈,督脈是統領諸陽經,任脈是統領諸陰經,太極拳練到一定的時候,就會感到一股溫暖氣,首先在督任兩脈內流動,古人形容督任兩脈中氣血流動的情況說「後升前降」 即是這個意思。故孫祿堂老師說吸氣時由湧泉過會陰上達頂門,呼氣時只有息息歸臍,每一舉手投足,分布全身的四正八柱等筋,都要協調合作,不呈散亂,所以能開合伸縮,力達指心,運動如抽絲,兩手如扯棉,「練精化氣」是「易骨」築基的功夫,就是打好基礎。假如沒有基礎,等於造房時地層基礎不堅實,所造房屋的重量就要形成塌陷傾倒。「易骨」就是要堅其骨,因為骨是人身的支架槓桿,能夠支撐體重和幫助肌肉完成各種動作的骨幹,要壯其體,使得人體內外壯實,練法:運轉和順,起落整齊,以正其中,將身中散亂之氣收納于丹田之內,用九要之規矩,練之上下相連,內外如一,依法練習,就會有氣從兩腎間上升,即所謂鹿運尾間,能固其精,腎之見於內為骨,見於外為齒為發,以兩耳為門戶。命根立於腎間,真息寄於臍下,若要不老,還精補老。

  古人創造這套太極拳,對養身固多好處,因此對其所流傳的種種口決和規矩應當取法崇信,但是一定說他是盡善盡美,遂認為沒有進一步改善的地方,這就未免過於迷信,甚至認為今人不如古人,產生了尊古賤今的想法,這是更加要不得的,須知現代科學發達,象物理、化學、醫學、數學、力學、原子、電子等種種學術,其發達的情況,都非古人所敢夢想,尤其是祖國解放以來,由於偉大的黨和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使祖國轉弱為強,面貌煥然一新,在各條生產戰線上,破除迷信,創造革新先進事迹,指不勝數,故太極拳的蓬勃發揚,都非古所敢設想。太極拳雖然是祖國的國粹,自然應當尊之重之,然而還應當破除迷信,相互交流,截長補短,遵照多快好省的辦法來加以改進。才不辜負黨的大力提倡,我以限於學識,不能有所發明。希望多多予以指教。
推薦閱讀:

馮志強先生論練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小架如何用意——小架心法
太極拳界存在的幾大謬論!
基本功是練好太極拳的根基

TAG:太極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