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跪膝

 練太極拳預防膝關節損傷的要點

1.加強膝關節能力的鍛練

  加強膝關節能力的鍛練,首要是加強股四頭肌的鍛練。有關專家認為這是目前預防髕骨軟骨病的有效方法。通常採用傳統的站樁法,主要有馬步樁(渾元樁)o具體的要求和作法是:站樁者雙腳分開同肩寬,足尖與膝朝前,下蹲時膝關節保持在130度左右作高位半蹲(練功經過一段時間,根據個人情況蹲位可適當下調,但不要過低)。兩手從兩側提於胸前,手指相對,手心向里,中間距離30厘米,兩手心與胸間距離一尺左右,兩手高不過肩,低不過腹,頭正頸直要放鬆,兩肩松沉,肘下墜,重心後坐,松胯塌腰,足趾與後腳跟微抓地,湧泉穴要虛空,兩眼平視前方。每次站樁時間因人百異,可以從每次5分鐘逐步增加到20分鐘,每天練1—2次,練完後要緩緩伸膝,不要用力過猛。此功主要是使練功者達到活力、換勁增加腿膝部關節力量。

練太極拳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掌握運動量

  一套太極拳打下來,少則幾分鐘,多則十幾分鐘,許多動作,如:馬步、弓步、虛步使膝關節處於半蹲位狀態,對於初學太極拳者來講,這樣成套的練法,肯定是膝部負荷過重,膝部極易受損。我認為初習者最好是先練單式,然後是單式組合即分段練習,難度大的式子更要加倍單獨練習。太極拳是一門藝術,藝術創作似乎依循這樣一個規律,越是複雜的越是要「刪繁就簡」。因為任何事物都是從簡單最原始階段起步的。出淺人深,好比作畫,要一筆筆地往畫紙上畫,逐漸使畫面豐富,鮮活起來。練太極拳也應如此,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動作熟練了,腿部力量增強了,可以逐漸把練過的式子串起來練,這樣練的好處是減少因技術動作不熟悉、不合理和腿部力量不強而造成的膝關節損傷。

  另外,對一些常年堅持練太極拳的人來說每天的運動量也要有合理的安排,不要高興了就多練幾遍,不高興就少練幾遍,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制定一套合理的鍛練計劃,太極拳練的是功夫,著急不行,盲目瞎練更不行,練功要講科學,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只有練習方法對頭了,才會收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練好太極拳首先要講規矩。初學者一定要找一位明師引路,初學一定要按規矩練,一舉手一投足都要合乎拳理要求,不要隨意比劃,要知道現在流行於世的各流派傳統太極拳,是經過先人上百年的研習傳承,實踐證明是科學的,我們今人的研究成果還遠不如先人,先人的成果我們還不能隨意改變。練拳必須按要領去練,否則就會出偏差。練太極拳特彆強調走腰勁,拳論日:「刻刻留意在腰隙」,「主宰於腰」。楊式太極拳傳人楊振摹先生講得更具體,他說:「練楊式木極拳,必須以練腰為主。練拳一切動作要靠腰帶動,腰帶、腰拉、腰轉、腰腳手」。練拳如何作到腰帶動手腳呢?他以「單鞭」式為例說,打完.「攬雀尾」的按式動作後,身先向後坐,重心移到左腳,手不上下動,隨身後移,右腳尖離地翹起,然後腰帶著手和右腳一齊向左轉動,這是腰腳手一齊轉。右腳尖只起上抬的作用,不起轉的作用。轉身時,不應該轉動實腿的腳尖,否則便是硬擰實腿,硬擰時間長了會損害膝關節,不能做到腰帶手腳轉,同時在虛實上也分不清。????

一、不可跪膝。太極拳起勢一般為雙手平起、平落,雙膝微曲。但是有的太極拳書籍中會將屈膝寫成跪膝,一些老拳師在教授時也習慣性地將其稱為「跪膝」。這往往造成初學者在下蹲時,以強勁下蹲,導致膝蓋受力過於突兀、短時間受力過大,長期會造成膝痛。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以本人聯繫經驗及與拳友交流來看,在起勢下蹲動作時,必須以腰力向後拉大腿,然後下蹲,這樣可以將減輕膝蓋受力,預防膝蓋受傷。

二、牢記腰為主宰。拳論上講腰為主宰,拳友們一定要牢記這句話。不論哪家太極拳,在練習時,腰為主宰一定要貫徹始終。以起勢為例,就是在雙手平起評落後,由腰拉腿後坐,然後開始其他動作。楊氏太極拳合太極一勢,在重新站立時,也是以腰上拉上挺,拉動雙腿直立。在做楊氏太極拳單鞭下勢動作時,也是由腰後拉右腿,然後下坐。金雞獨立一勢腰的動作正好與單鞭下勢相反。

初學者甚至很多老拳師,往往不能將腰為主宰貫徹到每一勢中,結果往往在下蹲、前進、後退時,僅以腿力之稱全身重量,最後導致膝蓋長期受力過大,髕骨出現病變。所以,練習太極拳必須以腰為主宰。

三、轉換中心要避免誤區。由於理解不同,很多老拳師在教授太極拳時,往往將身體重心的轉變簡化。如重心在左時,往往要求學生將身體像左一偏,完成這一動作。這實際上是一個誤區,因為這樣往往導致聯繫者以強勁、橫勁硬將全身重量壓在腿上,而膝蓋則成為受力點,長此以往,必然導致膝蓋通。所以在轉變重心時也必須以腰為主宰,利用腰的轉動完成這些動作

以,摟膝坳步為例,在左摟膝完成後下接右摟膝,這時腰應當向後向右向前轉動,帶動左手、腿轉動,化解自己身體的重量,並完成重心轉換。

四、一定要放鬆。練習太極拳放鬆是十分重要的。全身上下各關節、肌肉應當均處於放鬆狀態。但是初學者往往可以放鬆上身,而腰及雙腿仍處於僵硬、緊張狀態。這主要是由於腰部、臀部肌肉仍處於緊張狀態造成的。

在練拳時,應在虛靈頂勁的同時,氣沉丹田,全身在腰部形成對拉。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放鬆臀部肌肉,最好有下墜感,臀部放鬆,腰部自然放鬆,雙腿肌肉也在同時放鬆,這樣在練拳時才可以避免起強勁、僵勁,化解拙力。

對初學者來說,在起勢時,兩腿與肩同寬立定後,可以微微屈膝,同時放鬆臀部肌肉,下墜趕自然會產生。

1、跪膝。跪膝就是膝關節超過腳尖太多,使整個身體的重量都壓到膝關節上,不能順利的下到腳上,由於膝關節承重太大,易造成膝關節疼痛。

 2、定式時實腿的膝關節與腳尖不能對照。陳鑫說:「骨節要對,不對則無力.」由於膝關節與腳尖不對照,使膝關節受力不當,所以易造成膝關節疼痛。如動作「懶扎衣」定式時右腿要注意膝關節要與腳尖對照;動作「單鞭」定式時左腿要注意膝關節與腳尖對照。

 3、重心倒換時動作幅度過大,兩膝造成左右搖擺同時兩腳不能抓地。出現不是外側腳離地,就是內側腳離地的現象,這樣子扭來擺去,也會對膝關節造成不良影響,容易使膝關節受傷。

   4、動作轉換時不能虛實分明。在腳尖外擺、內扣時盡量不要負重,待定好方向後,再將重心轉移過去,不要將兩腳在地下虛實不分的亂扭亂擺,這樣既不能體現出虛實分明,又會在帶負荷轉重心時,不小心使膝關節受傷,導致以後會出現關節痛。

如何進行防治

  我們在分析了造成膝關節疼痛的基本原因後,就給我們以後練習太極拳指明了方向,即在練功前做到準備活動充分;練功後要充分做好休整活動,平時在練功時或不練功時都要注意對膝關節的保護;在練功方法上要糾正不正確的姿勢,即跪膝時要注意做到松胯、收胯,這樣就不至於使膝關節超過腳尖。練拳時像坐在凳子上一樣四平八穩,在定式時盡量做到實腿膝關節與腳尖對照,即動作到位,不丟不頂,使內勁通達。重心倒換時要做到兩腿抓地,幅度不要太大,兩腳要像吸盤一樣落地生根,不能扭來扭去,在轉換方向時不要帶重心,待方向轉好後再將重心轉過去,即腳尖外擺、內扣時這條腿一定是虛腿。原來就有的傷痛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因人施教。運動量的大小要根據一個人的承受能力,不可急於求成,太極拳最忌一個「貪「字,貪多則欲速不達。所以初習太極拳者,要先練高架子,待腿部支撐力增強了在逐步放低架子。


推薦閱讀:

關於探戈的一些,,,(續)
關於梟神奪食
關於傷官
關於你

TAG: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