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失敗與偉大
「她」的失敗與偉大
馬立明
資深評論員,政治學博士
發表於 2014/09/25 16:38 約8分鐘
最近兩個女明星,走了截然不同的兩條路。一個是張柏芝,她是鋒菲戀2.0版中最受傷的觀眾。據報道,她讀到新聞後在好友面前失聲痛哭,突然發現自己最終成為了一團錯愛中被拋棄的那個。浮世之間,顛沛流離,大愛大恨,又歸於沉寂,似乎成為天下紅顏之最終寫照。另一個女星——她與張柏芝同一緯度,我說的是在《哈利·波特》中飾演小赫敏的艾瑪·沃特森,她在聯合國大會上一番關於女性主義的發言震驚了世界,這個昔日的童星在青春的入口處,就宣布要重構世界兩性的遊戲規則。她說話的那個姿態,就如佔世界人口一半數量的女王閃亮回歸一樣。她需要在全球徵集1億位支持女性運動的男性的支持,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第一個就表達了支持。
兩位女星,一中一洋,一個70後,一個90後。她們的文化背景、時代背景都完全不一樣,或者說沒有可比性。但她們面對的,都是以男性為主導的冷酷世界。在世界的絕大部分地方,價值觀、世界觀、兩性觀都由男性主導,女性只能被迫服從,多少富有才華的女子被迫接受了不公正的遊戲規則。正如沃特森所說,「我8歲的時候,因為想要自己導演一次為父母表演的節目,結果被說是霸道;14歲的時候,我開始被媒體的特定元素性別化;15歲時,我的女性朋友們放棄了她們喜愛的球隊,只因為她們不想看起來肌肉發達;18歲的時候,我決定成為一個女性主義者時,我的男性朋友們拒絕表達他們的感受……」那些真正趟過男人河的女人,除了少數女強人外,大多都是作為美麗的「青花瓷」——也就是男人的美麗玩物而存在。世界在冥冥之中便註定了男女不一樣的成長規則。在眾多女性中,張柏芝與沃特森都是(至少曾經是)成功者,憑藉出眾的美貌征服了觀眾,獲得了廣泛的知名度。
我不關注娛樂圈,但由於辦公室有幾位對此如數家珍的女同事,因此也大致知道張柏芝的發展路線。她剛出道時無疑是個美女,記得90年代末的理髮店中還有她的清純海報。按現在的話說,就是「女神」。恐怕在當時講,她的男影迷要多於女影迷吧。然而艷照門事件後,張柏芝陡然跌落「神壇」,失去的不僅僅是女神形象和整個演藝生涯,還賠上自己的婚姻。
前日,閆紅在一篇題為《張柏芝,她美如開片青瓷》的文章中,表達了一個善良女子對張的同情,同樣表達這種同情的還有向太——這次她得到了網友的支持。但在這個世俗社會,仍有不少人一提起張,就是火冒三丈。有個男性朋友,也算是成功人士,他的觀點也代表了一個典型大男人主義者的看法:「張柏芝發動我們看艷照。」哈哈,我記得好像是男人們搶著看啊,現在卻變成受了張柏芝「毒害」了。女人的態度也好不到哪裡去,指責其「不守婦道」,沒有「潔身自好」,她們成為了男權主義的最佳盟友。在主流價值觀的夾擊下,張柏芝已經沒有立足之地。她今年拍的幾部電影都慘敗告終,淪為「票房毒藥」。哪怕有人給予她同情,都會遭到輿論的討伐——「她自找的」,又或者,這種同情本身就是傷害。她跌入傳統評價體系的陷阱里,再也爬不出來。
好了,讓我們再看看「小赫敏」為我們帶來了什麼。她很早就意識到女性身份的種種尷尬。她是一個被捆綁、被束縛的符號。哪怕因外表清純、靚麗而獲得男性們的關注,但遭遇張柏芝的命運,也是這種成功女性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因此,沃特森發出了吶喊,不僅呼籲兩性平等,而且還邀請男性加入她們的運動中。「如果男性不必去控制,女性也不必被控制。這時我們就能看到兩性和諧相處而不是互相對立了。我們應該停止為彼此定義……如果你堅信性別平等,那麼你已經在不經意間成為了女權主義者,我為你喝彩!」沃特森這次演講,既成為女性運動史上值得記載的一筆,也成為聯合國大會上最動人的瞬間。更關鍵的是,她指出了很多女性遭遇不公命運的真正原因——
女人並不是生就的,而是逐漸形成的。女性不能真正為人,所以容易受傷害。
女性運動屬於少數派運動之一,因此也在我的研究範疇之內。在閱讀了大量相關材料之後,我也逐漸成為了「男性的女性主義者」,關注運動的進展。女性運動並不是狹義的「女權至上」,更不是像伍迪艾倫的《香蕉》那樣,把男人「閹掉」,而是呼喚女性的更多可能。上世紀60年代,波伏娃在作為「女性聖經」的《第二性》指出:法國大革命儘管響亮地提出了「天賦人權」的口號,但那只是男人才享有的權利。「不論是制憲會議的溫和派還是國民公會的激進派,在他們高喊『平等』的同時,都一致堅持婦女應回到家庭和廚房中去,履行『造化』所要求她們的賢妻良母的職責」。這就是女性的普遍困境,不是靠幾場革命、幾個運動就能完成的。其實,講到女性地位,在西方社會已經是最好的,放眼世界,情況要糟得多。尤其是中東、非洲等地方,不要說性別平等了,女性根本就是男性的歸屬品。在當地男人看來,女性主義壓根就是個讓人討厭的偽命題。在中國又如何?看看痛哭的張柏芝,多少也能說明一二。
但是,互聯網正以飛快的速度解放女性意識,展示了一個以注意力、消費、表達、言說為主體的「她世界」。其實,互聯網是弱者的主場,女性通過互聯網找到了鬥爭的方式。以前,在以農耕、狩獵、畜牧為主的農業社會,以及以製造、開採為主的工業社會,在體力上佔有絕對優勢的男性成為主導者,但在後工業時代,在以創作、管理、營銷為主的以腦力勞動為主的行業中,男女之間的分別越來越小。尤其是進入互聯網時代,女性善於溝通、表達的優點再次凸顯,男女間不平等地位進一步縮小。以中國為例,80後、90後這一代女性,絕大多數人已經是熟練地進入了互聯網角色,在智力、能力、收入不亞於男性的她們,可能會成為女性運動的踐行者。之前,在中國社會中便出現了「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的辯論,很多女性都深以為然;那部以獨立女性羅鸝為主角的《離婚律師》之所以大紅大紫,也是暗合了這一潮流。在兩性關係中處於弱勢的中國精英女性,亟需一場「獨立運動」。
不為取悅男性而存在,過有質量的生活,這是女性主義者的普遍號召。比中國更早進入網路化生存的西方社會,在女性主義道路上走得比我們更早。在她們崛起的背後,是整個社會行業分工的重構,以及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不過,在沃特森發表講話的當晚,有男性對她進行威脅——信不信曝光你的裸照!要知道,這幾天好萊塢才爆發了「艷照門」,一大波紅星都捲入其中。但是,沃特森很淡定,因為她知道,她的身體屬於她,她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人。有艷照,那又如何?反問一句,男人的艷照怕曝光嗎?如果女人有與男人相仿的地位與自信,艷照又如何能傷害她?
再說回張柏芝,在兩性關係的回合中,她是徹底的輸家。男性嫌棄她,女性也嫌棄她。再有少數人同情她,但這同情也太廉價。有人說她唯一反敗為勝的機會是嫁給謝賢,當然這也不可能。這位華人女星唯有掙脫兩性關係的話語體系,果斷地從自怨自艾的「兩性關係受害者」身份變為男權社會的抗爭者。她只有成為自己的女王,才能抵抗男人們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所以,女性主義讓女性找到了變強的方式。尤其是一些精英女子,她們有能力改變這個世界。在沃特森前面,已經有很多文弱的女子大步走上了抗爭之路,比如貝隆夫人、昂山素季、希拉里、默克爾、朴槿惠等,她們拋棄了傳統的性別角色扮演,以偉大的行動證明「她」的價值。
但是,哪怕女性獲得了自信,這個世界的運行法則未必有多大變化。雖然「小赫敏」向男性發出了邀請,但以下的畫面很可能出現:一位觀眾對她妻子說,「『赫敏』說得太棒了,真是精彩的演講,我們深受鼓舞……好了,親愛的,你把碗洗一洗吧。」
版權聲明: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華網思客發布,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於新華網思客。
推薦閱讀:
※淺色床單上的哭泣
※不要讓知乎綁架你的思考
※經絡減肥靠譜嗎?多年減肥失敗,心好累,感覺不會再瘦了。。。求解釋
※「失敗學」教的不是失敗,而是成功
※關於變態老闆的二三事:遇到變態的老闆應該如何去解決
TAG: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