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議舞蹈中的挺胸姿態

摘要:「挺胸」的姿態是舞蹈中最常用到和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環節,通過對正確和錯誤挺胸姿態以及靜態與動態挺胸姿態的分析比較,總結出課堂教學中切實可行的對錯誤挺胸姿態的糾正方法。

關鍵詞:舞蹈教學;挺胸;靜態挺胸姿態;動態挺胸姿態

 

「挺胸」是舞蹈中最常見的身體姿態,這一姿態在各個舞種及其訓練體系里都有嚴格的要求與體現,是舞蹈重要的審美標準之一。在舞蹈的基礎訓練中,挺胸一般是以靜態姿態為切入點開始訓練的,一般體現在對站姿的訓練中。胸作為軀幹的中樞部分,直接決定了人體的站姿正確與否,對靜態挺胸的要求更關係到進一步的學習中對舞蹈中動態挺胸舞姿的把握。

 

對挺胸姿態分析的必要性

關於「挺胸」的概念,關鍵詞是「挺」這一姿態。《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詞典》)對「挺」的相關解釋為:「伸直或凸出(身體或身體的一部分),詞例為:「挺胸」等,這是對「挺胸」姿勢的理解,即,將胸「伸直或凸出」。那麼,靜態的挺胸姿態是應該將胸「伸直」還是「凸出」呢?這是一個很少有人探究的問題,但這又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直接影響教學的理念和效果。

從「挺胸」概念的引申義來分析,很多文學作品中,並不單把挺胸作為一種姿勢,更作為是意志、胸懷、氣概、精神的表現。有文章在描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時,說「他挺胸而立,從容就義」;在描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能開心顏」的李白時,說「他挺胸而立,悠遊山水,寫就了半個盛唐」;與之相反,一般用「點頭哈腰」這個成語來比喻「虛假的恭敬或過分的客氣」。這反映出我國傳統文化對「挺胸」這一姿態的贊同和審美傾向,因此,從理論上搞清楚正確的挺胸姿態,有利於舞者在舞蹈藝術作品中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舞蹈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有關舞蹈的書籍、光碟資料得到了普及,電視舞蹈和網路舞蹈成為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使舞蹈不再只是「圈內事」,人們逐漸開始關注舞蹈、了解舞蹈、喜愛舞蹈,還有很多人開始學習舞蹈或支持孩子學習舞蹈。但由於舞蹈老師的個人素質和悟性的差異,加之其所受教育的不同,在教學中難免會出現錯誤。尤其是教學中,對學生靜態挺胸的要求,是非常關鍵的,有一些老師卻不能正確指導學生。如果老師們能掌握正確要領,學生就會少走很多彎路,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舞蹈中的靜態挺胸姿態與動態挺胸姿態簡單比較分析

 

頸椎

 

我們從側面觀察脊柱,有頸、胸、腰、骶4個生理性彎曲。其中頸彎和腰彎凸向前,胸彎和骶彎凸向後。(見圖例)[1]

 

 

胸椎

 

腰椎

 

骶骨

 

尾骨

 

筆者認為,舞蹈中的靜態挺胸姿態就是要保持脊柱的自然狀態,即保持其生理性彎曲,相對說來,就是「伸直」的姿態。而動態挺胸的姿態要改變脊柱的生理性彎曲,即「凸出」的姿態。那麼在初學的時候,一定要從胸「伸直」的姿態入手,這是基礎,是學習過程中要解決的初級問題;相比之下,胸「凸出」的姿態是對身體姿態更高的要求,需要通過對骨骼和肌肉的長期訓練才能達到。但有些老師在教學中,尤其是初級階段教學中,只強調胸的「凸出」,不講胸的「伸直」,沒有解決好站立、身體力量支撐等一系列問題,就人為地讓胸「凸出」了,成為「揠苗助長」。

 

 

人體側面脊柱圖

 

 

 

錯誤的挺胸姿態分析

我們以芭蕾基本功訓練為例,對站姿的訓練是從輔以把桿開始的,站姿最重要的是軀幹部分的姿態。「抬頭、挺胸、收腹、提臀、沉肩……」,很多教師都會在課上這麼要求。對於含胸彎背的學生,「挺胸」的要求非常恰當,而脊柱生理彎曲良好的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就會有誤了,因為人們對「挺」通常的理解是「凸出」,而胸椎的自然狀態是不夠「凸出」的,自然狀態下,胸彎凸向後。在這種理解下,學生常常會把挺胸的姿態做成胸部挺起(凸出)、凹腰,同時會造成撅臀和肋骨張開,一旦形成這種「挺胸觀」,就會對脊柱造成另一種壓迫。從視覺上,有悖於形體美;在其後的舞蹈學習中,這種姿態會造成很大的障礙,比如對動態舞姿的把握就會不準確,在做動作時,容易長期凹腰、撅臀和肋骨張開,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所反映出的氣質和性格會有偏差;另外,由於這種挺胸方式使上身比較僵硬,橫膈膜隨之上提,容易造成胸式呼吸,使舞者很難將舞姿和氣息融為一體,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缺氧,影響身體健康

對已形成的錯誤挺胸姿態的糾正方法

如果學生已形成錯誤的挺胸姿態,可以從把上的站立開始糾正,筆者認為,在教授站姿時,大可不必提「挺胸」一詞,對於已形成錯誤概念的學生,甚至要明確提出「不要挺胸」。在教學中,筆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為:感覺身體從頭至腳呈一條直線,身體略微前傾,腹背肌與臀部肌肉均要收緊,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統一於一條直線中,感覺不要把某個部位凸出或是凹進,沉肩並注意頸椎與胸椎的統一;腹肌的收緊並非一成不變,在吸氣的同時允許腹肌暫時的鬆弛,身體要隨吸氣自然達到各部位的擴張,反對僵化,盡量做到腹式呼吸。

在這種要求下進行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有效地防止了學生錯誤的挺胸姿態。在唐滿城教授與金浩老師所著的《中國古典舞與身韻教學法》中,對基本站勢——小八字步垂首站的要求為:「身體直立,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頭對正前方,雙目自然平視,雙腳成腳跟併攏,腳尖對2、8點的小八字狀。」整個表述中,並沒有提到「胸」,這說明,他們也是不贊成「挺」胸的,即,與筆者的論點「保持脊柱的自然狀態」不謀而合。

除了單純在把上糾正以外,還可以在一些組合中糾正。如,古典舞身韻的教材中,「提、沉、沖、靠、含、腆」等諸多練習可以有效糾正錯誤的挺胸姿態:沉「以沉氣之力帶動腰椎從自然垂直狀一節一節下壓而形成胸微含……」可讓學生更清晰地感覺到脊柱的狀態,這種「含」的姿態會有效糾正「凸出」的姿態,尤其是腰椎的「含」,會讓已形成錯誤習慣的學生感到呼吸不暢,此種情況老師要積極引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意識;再如「跳朝鮮族舞蹈時要放下心胸,即心窩往回收。具體表現為,胸口肋骨要放下,不能向上提,在此基礎上再稍微靠近一點,不能打開而使得整個身體呈現挺胸狀態,另外腹部在平時自然狀態的基礎上稍稍往裡收一點,這有助於學生在進行朝鮮族舞蹈訓練時,感覺到腹部的力量,而能知道使用丹田之氣。……」[2]朝鮮族舞蹈在姿態上要求沉肩、自然含胸、收肋骨、腹式呼吸等,對學生胸態訓練大有裨益。這些教材可以針對已形成錯誤挺胸姿態的學生實施。

教學中應注意「不挺胸」並不代表「不收緊肌肉」,不能從錯誤的挺胸姿態走向另一個極端——無約束的放鬆,便失去了舞蹈的「態」。

 

建立正確挺胸姿態的意義

筆者認為,「動態的挺胸姿態」要求在舞姿中體現胸的「凸出」,這在很多民族舞蹈中都有體現。如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姿態為昂首、挺胸、立腰,再配合以「移頸」、「打指」、「翻腕」等裝飾性動作的點綴,形成了其熱情、豪放但不輕浮,穩重、細膩卻不瑣碎的風格韻味;蒙古族舞蹈也有很多挺胸的姿態,在舊時唱「安代」治病的活動中,歌手們就會唱道:「先彎下腰,再挺起胸,揮起手帕,唱出聲!」 [3]通過挺胸的姿態表現出其粗獷豪放的性格。

如果舞者已形成良好的挺胸姿態,在進一步的學習中,就容易準確把握蹈姿態和語彙,否則,則容易做成「挺胸、塌腰」,舞出的效果與風格的純正性以及所體現出的民族舞蹈的精髓都是要打折扣的;另外,隨著學習程度的加深,學生會逐漸開始接受高位技巧的訓練,錯誤的挺胸姿態將會成為他們學習路途中的「絆腳石」。

 

結語

 「挺胸」的姿態是舞蹈中最常用到和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環節,是基礎中的基礎,在此之上,才能建構動作、身法、神態、造型、韻律等,舞者才能正確把握所塑造人物的性格、氣質、風貌。在教學中,應對其重視,給學生打好基礎。


推薦閱讀:

曾經學過舞蹈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金星的舞蹈是啥水平?
想要成為舞蹈家需要做些什麼。?
222.與喵共舞117~中秋第3天
這就是街舞穿搭,你get了嗎?

TAG: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