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進入「後政改時代」大家都是輸家?

香港進入「後政改時代」大家都是輸家?

方遠

隨著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宣布「政改方案不獲立法會通過」,外界期待已久的香港2017年政改方案表決最終以8票贊成、28票反對的結果告一段落,結局令人遺憾。

試想一下,如果政改方案能夠通過,不僅意味著香港現有的符合條件的500多萬市民可以選舉特首,還意味著這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區域內第一次實現「一人一票」的普選,具有極高的示範性作用和里程碑意義。

然而,現在這一切都是幻想,香港不僅暫時要繼續沿用之前更為保守的、完全與普選無關的特首產生辦法,而且正在進入「後政改時代」,未來的形勢無疑更加嚴峻。

本來,香港是具備「真普選」的條件。回歸將近十八年的 香港,有著完善的法治和高素質的公民,具備成熟民主社會必需的條件,理應實施普選。如果說在港英政府時期,香港寄人籬下,不得有「真普選」,還能理解,那麼在香港已經回歸祖國、成為自己的主人的情況下,又有什麼理由不能推行「真普選」呢?

可是,事情絕非如此簡單。香港的「真普選」是「萬事俱 備,只欠東風」。中央政府或許出於國家安全的顧慮,畢竟大陸與香港的政治制度不同,而香港又有著一百多年的殖民歷史,觀念上和情感上都讓相關官員一時半會不放心,所以才會給普選「連落三閘」。某些治港官員,過於官僚化,把僵化、對立的思維用在本應更加靈活、多元、開放的香港社會。至於香港的既得利益集團,則暗中拖延「真普選」的進程,保持現有利益。正是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香港政改方案距離公眾預期較遠。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政改方案不符合嚴格意義上的「真普選」,但沒有到完全不能接受的地步。相比於之前的特首產生辦法,現在的政改方案肯定是有進步,不僅在名義上踐行了普選,而且即便民主派的政治人物不能成為特首候選人,但是因為經過提名委員會產生的兩至三名特首候選人必須經過所有具有選舉資格的香港市民的篩選,需要得到後者的選舉才能成為特首,使得特首候選人之間不得不產生競爭和考慮民意。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有瑕疵的政改方案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讓香港政治擺脫小圈子的限制。況且,放眼世界歷史,任何國家或者地區的民主化進程無不是循序漸進的。務實而理性的港人,在有瑕疵的普選和小圈子的政治面前,不妨先保住既有成果,守住陣地,以圖後謀,為日後普選的真正到來做好準備,否則任由政改方案被否決,香港政治將繼續陷在小圈子裡面,既得利益集團將繼續攫取香港的政商利益,很有可能出現如李嘉誠所言「大家都是輸家」 的結局。

如今,政改方案已經被否決,港人一直以來追求的「真普選」瞬間退回到政改方案之前。歸根結底,被否決的原因是中央政府與港人之間缺乏相互信任,是過去18年治港政策存在嚴重失誤,才讓今天的香港上演這樣一幕令人尷尬又令人遺憾的畫面。

當然,如果站在更高的視角去審視政改方案被否決,會發現有值得玩味的地方。香港政改方案雖然被否決,卻創下一個另類的里程碑--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由一個下級行政區的地方性議會推翻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決定。這種政治上的象徵意義是不可小覷的。

中國古典名著《孫子兵法》裡面有句名言:置之死地而後生。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治港官員和特區政府,抑或香港市民,都應該以政改方案被否決為教訓,靜下來反思,合力推動香港走出困境。對於中央政府來說,確實有必要全面檢視香港回歸以來的治港政策,重新站在鄧小平當年提出「一國兩制」的戰略高度,以更具政治智慧的方式和更廣闊的胸懷來看待香港問題,這樣不僅有助於真正解決香港問題,還有可能為日後處理類似問題準備經驗。對於治港官員和特區政府來說,應該時刻要清楚治理好香港才是王道,要變得更加開放、多元、靈活。對於廣大香港市民來說,「後政改時代」尤其需要保持理性和剋制,學會循序漸進,絕不能真的成為輸家。

文章來源成長中國網

推薦閱讀:

留學深造&境外工作 我們為什麼選擇香港?
《寒戰2》與特區高官任命
好大的風的 Live -- 來香港留學:申請和學術。
1千克拉怎麼用單位表示?
川粉邏輯在香港問題上的偉大實踐

TAG: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