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國標舞網-華爾茲的音樂與擺盪動作

華爾茲音樂為3/4拍,其節奏是強、弱、弱,是由一個強拍和兩個弱拍組成一小節音樂,每分鐘大約28-30小節。為了更好的理解華爾茲音樂我們再進行一下回顧:

1、節奏包括節拍和速度這兩個概念,前者是指音樂規律性的強弱交替的運動即拍點的組合,後者是指這種律動的速率,是指音的長短關係。

2、節拍是指強拍和弱拍的組合規律,有很多有強有弱的音,在長度相同的時間內,按照一定的次序反覆出現,形成有規律的強弱變化。

3、音樂的旋律是體現音樂的主要思想或全部思想,用調式關係和節奏關係組織起來的,具有獨立的許多音的橫向單聲部進行,是經過藝術構思而形成的若干樂音的有組織、有節奏的和諧運動。作為舞蹈者:如何理解音樂的旋律、節奏以及節拍之間的關係和特定的作用;如何利用我們形體的動態語言表達音樂的思想和內涵;如何詮釋出華爾茲音樂的典雅、纏綿的風格特點,而彰顯舞者神情自若、氣度非凡的高雅風度;如何讓華爾茲音樂與華爾茲舞蹈動作進行有機的融合,是我們步入摩登舞藝術殿堂過程中必修的功課。

一、鞦韆式擺盪與華爾茲音樂的融合

1、鞦韆式擺盪(鐘擺原理)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盪鞦韆」的動作,「盪鞦韆」是指一個物體通過具有一定長度的繩索固定於一端,之後此物體沿著固定點進行反覆悠動的過程。「盪鞦韆」的過程是物體從高處藉助重力和外力的作用沿著固定點進行向下的弧線加速運動,而後藉助慣性進行弧線式拋起運動,物體到達最高點之後受重力和外力的作用繼續回擺的過程。

分析此過程我們可以把物體向下的弧線式加速過程稱為「擺」的過程;待物體到達最低點的瞬間平動速度最大(離心力最大),這個速度的獲得是重力勢能轉換為動能的結果;而後該物體依靠慣性進入弧線式向上的運動過程,此過程我們可以把它稱為「盪」的過程;物

體盪至最高點後有瞬間的相對靜止,此時動能完全轉換為新的重力勢能。如此循環往複就是典型的鞦韆式擺盪過程,在「鞦韆式」擺盪的過程中若是沒有外力的補充其最後會由於能量的逐漸損耗而停止下來,這是自然法則無需解釋。

華爾茲舞蹈的擺盪是及其特殊的擺盪,在此借用「鞦韆式」擺盪的形態來闡述華爾茲的擺盪也比較牽強,但若能夠把生活中的「雙繩鞦韆」設想成「單繩鞦韆」則比較貼切一些,在此只是借用過來以便於闡述擺盪的原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若是僅運用「鐘擺式」

擺盪原理來描述也會存在許多瑕疵,因為華爾茲的擺盪是「複合式擺盪」,僅從一種擺盪的方式來完成複合式擺盪的描述,顯然是難於完成的工作。

華爾茲舞蹈的擺盪原理與撐桿跳高運動員「壓桿」時的身體擺盪原理更為相似,僅僅是撐桿的彎曲代替了我們形成「滿弓」的腿,但是絕大多數舞者都沒有親身的體驗,因此借用盪「鞦韆」這一常見的活動來表述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了。

2、華爾茲音樂的強、弱、弱:

在華爾茲音樂中每個小節都會出現一個強拍,而強拍是力量的象徵也是詮釋華爾茲音樂思想的開端,因此我們能否利用好音樂的強拍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試想一下:假如在我們面前懸掛著一個很重的物體,若想讓它擺動起來該如何去做呢?是在靜止中直接去推動?還是將其先拉起一定的高度,而後藉助回擺的速度再施加推力而將其擺出?顯然我們會選擇後者。那麼在何時進行發力呢?是到達最低點之後?還是未到最低點之前?答案也是後者。因此我們可以很清楚地認識到發力是在到達最低點之前,那麼此時的音樂又處在哪一個拍節上呢?結論就是華爾茲音樂的第一拍「強拍」,所以說發力是在「強拍」出現時,是因為「發力」而出現的「強拍」,而不是因有「強拍」再「發力」。由此我們可以推論出華爾茲音樂的節奏與鞦韆式擺盪的周期是吻合的、融合的,因此如何塑造與華爾茲音樂節奏相吻合的擺盪式身體動作,是掌握華爾茲舞蹈內涵的關鍵。

3、鞦韆式擺盪與華爾茲音樂節拍的對應關係:

鞦韆式擺盪的過程揭示出了物體重心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運動規律,這個循環往複的過程可以用擺動的「周期」來度量,而華爾茲舞蹈音樂的旋律則是時間上循環,這個循環的過程也可以用「周期」來描述。因此我們可以把華爾茲音樂的進程劃分為若干個時值,並以

此與「鞦韆式」擺盪做出一個時間和空間的坐標系,描繪物體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運動軌跡,這個物體的運動軌跡就是我們進行華爾茲舞蹈時所要遵循的身體重心運動軌跡,只要我們身體重心的運動軌跡與之完美融合,我們的舞蹈就會呈現出無比的生命力和藝術的魅力。

我們知道線段是由無數個點組成的,而這些點的密度會影響到弧線的圓滑程度。因此我們與華爾茲舞音樂進行融合時,把三個拍節劃分成六個半拍來進行對應,既One、and、Two、and、three、and(1n2n3n)將會獲得更加細膩的效果,由此我們可以很輕鬆的推論出華爾茲音樂的第三拍是處於身體重心的最高點。我們可以藉助時鐘的錶盤來描述身體重心在華爾茲音樂中所處的高低位置,既簡單又明了又易於掌握和運用。在時鐘的錶盤上「three」拍對應於3的位置,「and」拍對應於4,「one」拍對應於5,「and」拍對應於6,「two」拍對應於7,「and」拍對應於8,而到達9的位置又是一次最高點「three」拍的開始。

舞蹈動作的過程就是時間的過程,也就是舞蹈音樂時值的進程,我們把一小節音樂的時值,劃分為六個時值片段以利於我們很好的與動作的環節相對應,由此可以說明我們跳舞時是在時間的進程中做出與之相適應的動作的過程。因此,說我們跳舞既不是跳One(第一拍)也不是跳two(第二拍)更不是跳three(第三拍),而是跳「3 – 1」、「1 – 2」、「2 – 3」時間的過程。

我們要明確節拍的時值所在時間軸上的位置,對於我們很好的理解音樂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華爾茲音樂是由強、弱、弱組成的三拍子音樂,那麼每一個節拍所擁有的時值是多少呢?以每分鐘30小節音樂來算每小節音樂的時值是兩秒鐘,每一拍所佔的時值是2/3秒;這2/3秒時間是一個節拍的完整時值,那麼在華爾茲舞曲中是如何劃分時值的?顯然那種僅以踏上強、弱節拍為目標的舞者是很難表達音樂時值的,因為強與弱僅僅是瞬間的聲音,即使有時值也是非常的短暫。在舞蹈中我們對音樂的處理,是把出現「強拍」聲音之前的半拍時值,加上「強拍」出現後的半拍時值稱為一個完整的「拍子」(全拍),這個完整的「強拍」在華爾茲舞蹈中我們統稱為第一拍,而後的兩個「弱拍」也是如此,都是時間的進程而不是動作的「標誌」。

以此類推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的理解華爾茲舞曲的節拍了,既「and – One – and」 是第一拍,「and – Two – and」是第二拍,「and –Three – and」是第三拍,也就是說把華爾茲音樂的強到弱、弱到弱、弱到強,都以兩個半拍的時值來劃分,前後兩個半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拍子。

二、華爾茲的基本動作與音樂的融合

系統論知識告訴我們整體的融合取決於局部的融合,而局部的融合效果又反過來影響整體的融合效果,因此做好局部或單一方面的融合是保證整體融合的基礎,因此我們在基本左轉步與華爾茲音樂的融合中,利用拆分原理從不同的方面進行簡單的融合實踐,以尋求循序

漸進式的各個突破最終達到整體的高級融合,這是學習與實踐經驗的必然選擇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選擇,更是獲得舉一反三能力的唯一選擇。

1、人體重心的運動軌跡與華爾茲音樂的融合:

依據鞦韆式擺盪原理與華爾茲音樂的融合而推論出第三拍處於最高點,因此我們可以作為起始動作的準備(提高重心),隨後進入由高到低的運動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音樂的「three – and – one」,這是一個逐漸向下「擺」的過程並伴有加速運動的狀態,但此時並未到達最低點,隨後音樂進入「one – and」半拍時值的過程,至「and」時人體重心才處於最低點,而後隨著音樂的進程到達「two – and – three」,這是一個逐漸減速「盪」起的過程直至到達「three」的又一個準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人體重心的運動軌跡完全滿足鞦韆式擺盪規律,同時也符合華爾茲音樂節奏「周期」的要求。因此理解和運用好人體重心在華爾茲音樂時值中所處的位置,對於提高華爾茲舞蹈藝術水平、詮釋華爾茲音樂的思想內涵具有基礎性意義,這個過程可以藉助鐘錶的錶盤來記憶。

2、上體框架的運用與華爾茲音樂的融合

上體框架的作用就是維持身體重心的平衡和作出蓄勢的準備,是上弦加張力的部位。說起上弦加張力我們不得不提及背部肌肉的收縮,在此我們僅就舞者背闊肌的收縮提出更高的要求:

1)要了解背闊肌的起止位置。

2)要了解背闊肌的收縮會引起我們上體框架的哪些形態的變化。

3)背闊肌的收縮與華爾茲音樂的融合在哪個拍節的時值出現。當然人體動作的精妙變化僅僅依靠一塊肌肉的收縮是遠遠不夠的,但是我們如果能夠抓住主要矛盾並能夠得以解決,那麼次要矛盾也會因此而逐漸的解決掉。

我們知道舞蹈是用我們的身體唱歌,用我們的形體語言描述音樂的意境和主題思想。因此研究和確定上體框架在華爾茲音樂中的作用是跳好華爾茲舞蹈的關鍵。在摩登舞基礎部分我們已經經過了上體框架統領下肢運動的練習,可以說明上體框架的作用在摩登舞中是極其重要的,也是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最為基礎的功夫,決不可忽視,否則會對未來的發展產生無法形容的重大影響。 為了更好的說明動作的過程,我們以基本左轉動作為例加以論述和分析:

在華爾茲音樂的and –three過程,是我們的身體處於接收來自地板支持力的過程,待此力傳導至肩胛骨下沿時(橫膈膜),我們的下肢已經完成了力的傳導,而後我們進入依靠收縮背部肌肉產生的張力和「上弦」動作而準備進入能量「釋放」的過程。與此同時男士依靠上體框架通過「球窩關節」引領女士做出相應的框架外觀,並做好蓄積能量的儲存和釋放的準備。

在華爾茲音樂three – and的過程,由於身體重心的升高我們身體所具有的重力勢能相對較大,在重力勢能轉換為身體的彈性勢能(腿部滿弓)時我們的能量轉換是由上而下逐漸轉換的過程,最後形成腿部滿弓的蓄勢待髮狀態。

在華爾茲音樂and – one的過程,是在釋放身體彈性勢能(滿弓)的同時,利用腿部前群肌肉和背部肌肉的收縮產生強大的動力,推動我們的身體進行運動,至雙腳開立前跟後掌狀態。

在華爾茲音樂one –and的過程,左腳進入由腳跟碾壓(滾動)至腳掌形成新的滿弓並完成重心的完全轉換,此時右側身體產生長長的身體線條形成拉弓狀態,由此得到蓄勢待發的射箭姿態準備進入「擺」的過程。

在華爾茲音樂and – two的過程,在釋放身體蓄積能量的同時男士依靠收縮左側背部肌肉產生的力量,控制右側身體的超越左側身體的進入真正的「擺」的過程,身體右側形成最大線條的同時身體重心依然處於左腿上。

在華爾茲音樂two – and的過程,左腿藉助滿弓時彈性勢能的釋放逐漸拉長身體線條至雙腿開立、腳掌支撐姿態,做好合併步前的重心提升準備,這也是由「擺」而來的「盪」的開始。

在華爾茲音樂and –three的過程,利用背部肌肉的收縮產生的張力促使身體重心的繼續升高,同時依靠上體框架通過「球窩關節」的傳導作用,引領女士完成新的上弦加張力的蓄勢準備,這是「盪」起動作的結束,也是新「擺盪」動作的開始。

如此反覆既可完成基本左轉步的上體框架與華爾茲音樂的融合工作,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

男士背部肌肉的收縮是通過上體框架引領女士完成動作的前提,在與華爾茲音樂的融合過程中,背部肌肉的收縮僅僅出現在「and - one、and - two、and - three」三個半拍的時值里,而「one - and、 two –and、three – and」三個半拍的時值是腳下動作,當然在此過程中背部肌肉保持一定的張力是必要的。

理解和運用此規律是提高學習摩登舞效率的又一方法,一定要熟記於心切不可稀里糊塗不明就裡而浪費時間。

3、下半身運動與華爾茲音樂的融合:

在摩登舞中我們從橫膈膜以下至腳尖部分統稱為下半身,它包含了我們身體中段和腿及以下部位。如果我們把整個人體看作是一部汽車,那麼我們的上體框架就是高級跑車的「穩定翼」和裝飾外觀,身體中段則是汽車的底盤和發動機,而我們的腿和腳則是車輪。因此漂亮的外觀和「穩定翼」取決於上體框架的塑造,穩固而強勁的中段是得以獲得運動安全保證和動力的前提,運轉自如的腿和腳是滿足高速而靈活運動的先決條件。

還可以這樣理解:我們人體的上端(橫膈膜以上)是運動平衡的穩定翼,中間的腰部則是人體運動的發動機,而居於腰部下端的髖部是人體運動的方向盤。由此我們在舞蹈的過程中,如何很好的利用髖部進行運動信息的傳遞與接收,如何控制女士運行的方向和速度的同時,並能夠與音樂有機的融合是塑造一體化舞蹈的關鍵所在。

人體的一切運動都離不開我們腿和腳的協調配合,其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協同運動構成了我們人體移動的基本方式,因此處理好三關節協同工作的關係是提高舞蹈流暢性的基礎。

1)在華爾茲音樂and –three的過程,藉助來自地板的支持力依靠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的傳導促使我們身體重心的升高,通過對中段上端進行能量的蓄積工作,促使我們形成蓄勢待發的姿態,與此同時我們的背部肌肉進行收縮,從而塑出造欲左先右上弦加張力後的釋放趨勢。

2)在華爾茲音樂three – and的過程,是身體重力勢能轉換為腿部彈性勢能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的能量傳遞是由上而下的過程,通過腰部、髖部、腿部、腳部的協同工作,形成一個蓄勢待發的滿弓姿態,與此同時我們的髖部進行前旋的工作,促使女士髖部進行外展並形成後退的運動姿態,做好滿弓後的蓄勢待發準備。

3)在華爾茲音樂and –one的過程,是支撐腿腳跟經過重力的作用落跟的同時,我們藉助釋放支撐腿肌肉的彈性勢能以及我們腰部儲存的強大能量,促使身體向前運動並形成前跟後掌雙腳開立支撐狀態。

4)在華爾茲音樂one–and的過程,男士的髖關節繼續打開,膝關節繼續向前滾動形成腳掌支撐的同時,右側身體形成最大的身體線條,依靠左側背部肌肉的收縮使右側身體形成新的拉弓姿態,準備進入擺盪(射箭)。在完成身體重心轉換的同時男士依靠髖部的力量,促使女士形成預先擺動。

5)在華爾茲音樂and–two的過程,藉助釋放經過拉弓而產生的能量並通過左側背部肌肉的收縮,促使右側身體完成強大的擺盪,與此同時藉助身體中段的聯合運動帶領女士完成整個擺盪。

6)在華爾茲音樂two–and的過程,是藉助來自擺盪的慣性而完成的雙腳掌開立支撐姿態,做好新的蓄勢待發上弦加張力的準備.

7)在華爾茲音樂and –three的過程,此過程與1)的過程相似。綜合以上分析,我們中段的運用是伴隨華爾茲音樂整個進程中,因此熟練掌握身體中段的運用技巧,是學習和掌握摩登舞技術的關鍵之關鍵。

第三節的基本內容就這些,不過應該強調的是:由於大家沒有見到前面關於舞蹈形體的劃分內容,有必要說明一下。

這是第六章的第一節有關「說明」內容,有助於理解摩登舞形體的「兩段」式結構。

(二)舞蹈中的形體

為了語言交流的需要,我們把人體劃分為三段式結構,但是在舞蹈動作的運用中我們的身體則是以兩段式結構出現的。由於我們身體「中段」的特有性質,決定了我們的身體分為「上半身」和「下半身」兩部分。上半身包括上體框架和中段,下半身包括中段和腿腳,此時的「中段」是「承上啟下」的中樞和紐帶,在運動中我們的「中段」在不同的運動狀態下其歸屬是不同的。

1、裝飾性動作

所謂裝飾性動作既指人們為了塑造身體線條或上體框架間的扇形打開動作。這些動作大多出現在「高點」或相對靜止或減速運動時,這時我們的「中段」屬於「下半身」(如華爾茲舞蹈中的升起性動作等)。

2、移動性動動

所謂移動性動作既指人們為了產生最大的移動距離,而使身體重心降低而產生移動的動作。這些動作大多出現在「低點」或腳步變化較快時,此時我們的「中段」屬於「上半身」(如探戈舞的低點走步等)。

一般情況下:高點時「中段」屬於「下半身」,隨著身體重心的逐漸下降,我們身體「中段」的歸屬也隨之產生逐漸的變化,待身體重心達到最低點時我們身體的「中段」則完全歸為「上半身」了,而後隨著身體重心的逐漸升高,其歸屬也由「下半身」逐漸的下移,直至屬於下半身(高點)。這種「中段」歸屬權的上下轉移過程是身體能量循環產生的自然現象,也是人體運動的基本特徵。

我們要時刻注意在摩登舞中我們的身體是「兩分式」結構,且不可依據「三分式」定義來運用我們的身體,否則我們身體的「中段」會在無形中削弱其作用,只有深刻理解「中段」是連接上體「框架」和「下肢」的橋樑和紐帶,是身體能量上下循環的「通道」,我們的舞蹈才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去發展、去進步

推薦閱讀:

核武時代 誰會侵略中國?
打臉澳洲,東帝汶喊你去海洋仲裁!
中國古代最經典的山水詩
美國女人眼裡的中國男人:靠「金錢」吸引女性
中國歷史上的頭號漢奸,官銜很高,帽子很綠,做了禽獸又如何?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