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落拓才子黃仲則

       大三時,同宿舍一位同學手捧著《兩當軒集》高聲朗讀,始知此書。深夜,我趁同學睡覺,借廁所燈光竊讀,感慨黃仲則時乖命蹇,落拓平生。
  黃仲則(1749-1783)名景仁,字仲則,自號鹿菲子,江蘇武進人,身世凄涼,貧病交迫,是一位典型的落拓江湖懷才不遇的才子。
  文學上,對黃仲則詩的評價不是很高,多覺得其詩平淺無味,格調聲律不嚴謹,個人主義色彩過於濃厚。不管怎樣,黃仲則的詩確實打動了眾多的讀者。
  葉靈鳳在《讀〈郁達夫集外集〉》一文中說道:「達夫很喜歡黃仲則,龔定盦的詩,早年曾用黃仲則的故事寫過一篇《采石磯》,對這位詩人傾倒備至」。
  瞿秋白曾引用黃仲則「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的名句來敘述家庭的窮困生活。後來,在贈送給友人的一首詩中寫道:「詞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吾鄉黃仲則,風雪一家寒。」表達對黃仲則的深切同情。
  我讀黃仲則詩,喜歡他詩句中濃郁的感****彩,雖然文人以次批評之,我非文人,率性直情的流露,讓我刻骨銘心。「別後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珊瑚百尺珠千斛,難換羅敷未嫁身」、「風前帶是同心結,杯底人如解語花」,筆致旖旎,寫盡相思之苦。「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讀起來催人淚下。「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筆調凄愴,直抒胸臆。
  黃仲則的詩,令人「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多年來,自己仿如一隻飄蕩在羊城的孤魂野鬼,市橋悄立傷原憲(孔子學生,以貧窮出名),概嘆長安米貴,居之不易。
  黃仲則年三十五歲而終,遺詩甚多,有《兩當軒集》傳世。
推薦閱讀:

薛子謙熱衷創作新歌,華晨宇酷愛玩風格,誰才是真正的音樂才子?
為何古代文化中說江南多才子?
我不是花心, 我對你們都是認真的
如何正確地詮釋這個戲子強於才子地社會?

TAG: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