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達真堪布:關於八關齋戒的開示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八關齋戒。受持八關齋戒,是最最方便的一種修法,是佛祖當時為在家居士而傳的法。因為在家居士每天要做好多事情,要受持更多的戒律有一定的困難。八關齋戒只有八條戒律,時間也非常短暫,就是在一天一夜24小時之內,受持八條戒律。對在家居士來說受持起來也沒有什麼困難, 

  僅僅受持八條戒律能有多大的功德呢?雖然時間不是很長,戒條也不是很多,但是這個功德非常大。和出家人不一樣,在家居士每天要照顧家人,要做很多家務,還要做很多其他的事情。若是沒有信心,沒有決心,在極短的時間內守護這些戒條也有一定的困難。現在你們能受持這些戒律,說明了你們有決心,有信心。我剛才為什麼說這個功德很大、很了不起?主要是決心和信心。內心的這種發心才是真正的功德,心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也可以說你們每天在百忙當中,做這些世間瑣事的同時還能受持戒律,這種發心、這種決心非常殊勝,所以功德非常大。

  我上次給大家講八關齋戒的時候也講了,對你們來說要受持戒律,環境與條件都不是很允許,不是很方便,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受戒、持戒,這個功德非常大。我們在凈土、在極樂世界修一百年,不如在娑婆世界、在紅塵中修一剎那。對出家人來說,受持這些戒律沒有難度,因為出家人沒有家,沒有孩子,他們有這個條件與機緣,違緣、障礙也不是很多。但是對你們來說不一樣,違緣、障礙非常多,條件不具備。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發心清凈,你們受一次八關齋戒與我受一生的具足戒沒有太大的區別,因為我們的機緣和條件不一樣。我受戒方便,持戒容易。你們受戒不方便,持戒不容易,尤其是漢眾弟子和這些藏民也有不同。

  你們也不是家家都信佛,都學佛。在同一個家庭里,有的是兒女信佛,父母不信還反對;有的是父母信佛,兒女不信還反對;有的是先生信佛,太太不信,還阻礙;有的是太太信佛,先生不信,還阻礙。個別環境不允許,整個環境也不太好,所以難啊!

  我剛開始到漢地的時候,整個環境、氣氛都不太好。雖然每個寺院都是人山人海的,但是真正信佛、學佛的人非常非常罕見。以前好多人對學佛人有看法,覺得學佛人是神經病,有問題。這幾年的變化非常大,整個環境、氣氛都變了。

  雖然變了,但是懂得佛理,真正學佛的人還是少,非常不容易。

  學佛不容易,受戒持戒更不容易,什麼誘惑都有。在我們這邊沒有網吧,也沒有酒吧。內地什麼都有,網吧、酒吧到處可見,違緣重重啊!所以在那樣的環境里,在那樣的情況下,你們能夠受持戒律,這個功德非常非常大。

  我為什麼講你們在一天一夜裡受一次八關齋戒的功德,已經超越了我一生當中受持具足戒的功德?我們是從具體的環境、條件,各方面因緣的角度講的。從小到大,我一直有受戒、持戒的條件,所以容易。你們就不一樣了,因為發心不一樣。比如說我們今天要去幫助一個人,或者要去布施,如果吃的、穿的這些物品、資源非常充足的情況下,布施給別人一頓飯或一碗米,與你在一無所有,缺吃缺穿,快要餓死的情況下,布施給別人一頓飯或一碗米不一樣。因為發心不一樣,所以功德也不一樣。在那種情況下一般人做不到啊!好好的時候,舒舒服服的時候,條件具備的時候,要布施給他人一頓飯或一碗米沒有困難,誰都能做到。所以,一定要珍惜機緣,一定要珍惜法寶,一定要好好地受持戒律,能積累無量的功德,能積累無量的善根,多好啊!

  你們在那樣的環境,在那樣的條件下,受持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不太難吧。我剛才講了,這樣做遠遠超越了我這個當比丘的受一生一世的具足戒。你們看,一生一世起碼要幾十年,你們才二十四小時,這是從時間上講的。

  從戒條上來講,你們要守持八條戒律,而我要守持二百多條戒律,差距多大啊!但是我的機緣成熟了,環境條件都具備了,所以受持那麼多戒條,受持那麼長時間都沒有太大的困難。你們呢,雖然戒條少,時間短,但是受持起來有非常大的難度,所以功德就不一樣。所以大家要珍惜法寶,珍惜緣分,好好受持八關齋戒。

  受持一天一夜的戒律,可以讓自己的相續變得清凈,讓自己的心理素質有所提高。若是你受戒了,修法了,心理素質沒有提高,沒有任何進步,相續沒有絲毫的改變,煩惱依舊,習氣依舊,那麼受戒就沒有意義了,實際上就是沒有受戒。言行舉止沒有改善,心靈上的品質沒有提高,你受什麼戒呀?你所守護的是戒律嗎?受戒不要只看形式,只看錶法,只看表面上的東西,而是看結果,看真正甚深的意義。

  什麼是戒律?戒是不允許做的,律是必須要做的。一個是決不能做的,一個是必須要做的。真正的戒律是什麼?是心靈上的東西,是內心的轉變。我執我愛,無明愚痴是不允許的。戒是要戒掉無明,戒掉我執我愛;律是有人無我、法無我的智慧。要受持戒律就要受持這樣的戒律,這是最最殊勝,最最究竟的戒律。

  一切痛苦的根,一切煩惱的根都是從我執我愛引起的。上等的持戒是用高見解、高智慧去對治、降伏這些最最根本的無明,最最根本的邪見。這是最最究竟的一種受持戒律。高見解、高智慧、高層次的人,這樣受戒持戒。這樣受戒持戒最好的結果能即身成佛,最起碼也能登地。你看,受戒的功德多大啊!中等的持戒,雖然沒有斷除根本無明,沒有斷除我執我愛,但是能對治貪嗔痴慢疑等煩惱。戒是不生起貪嗔痴慢疑等煩惱,律是時時刻刻以正知正見來守護三門,不讓三門被貪嗔痴染污,降伏煩惱也是一種持戒。下等的持戒,是認真受持、守護這些戒條,能提高你的修行層次。

  雖然在在處處、時時刻刻不犯這些戒條有困難,但是一日一夜之內不犯這些戒條應該能做到吧?你是否已經修到那種不被任何雜念染污的境界?你是否達到了那種無舍無取,無得無失的境界?沒有吧?如果沒有,你為什麼不用受戒、持戒呢?你為什麼不受戒、持戒呢?我說過,解脫成佛之前持戒是為了自己持的,解脫成佛之後持戒是為了眾生持的。這個怎麼講呢? 因為自己不是要成佛么?雖然是為了眾生受戒持戒,但也是為了自己能解脫成佛而受戒持戒。你解脫成佛以後受戒持戒是表法,你應該表法啊!在人間,你做為一個佛法的代言人,佛的弟子,應該達到這些最基本的要求吧!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修行人,不管你是否有成就,不管你是否有修行,都應該受戒持戒。

  第一條戒,不殺生,不能殺害任何眾生的生命。如果你故意殺害眾生的生命,將來要承擔、感受四種果報。異熟果是下地獄,墮落惡趣,要感受惡趣的痛苦。等流果是生生世世要被殺,最終轉生為人的時候要承受短命多病等很多果報。

  你現在經常殺生、吃肉,到處偷盜、欺騙,到處做不凈的行為,是在吸毒啊!時間久了你就完了。剛開始吸毒很有意思,再吸、再吸,最後就要喪失自己的生命。你現在做這些惡事,覺得很有意思,很有意義是吧?其實你這是在犧牲、斷送自己的法身慧命!相對來說,吸毒不算什麼,再嚴重也只能犧牲、斷掉一次生命。如果犧牲、斷掉了法身慧命,你就要永遠墮落,永遠輪迴啊!在輾轉輪迴中會犧牲、斷掉無數次的生命,要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

  殺一條命將來要還五百條,這還不算什麼,償還命債以後還要下地獄,感受地獄的痛苦。從地獄出來以後,還要生生世世地感受短命多病的果報,所以不允許殺生。做為大乘修行人,為了眾生的利益,殺生也有允許的時候,但是有條件,就是沒有絲毫的自私自利之心。曾經也有過這樣的公案,以前的大悲商主殺過短矛黑人,可他不但沒有罪過,反而圓滿了七萬劫的資糧。

  什麼叫惡?以貪嗔痴所作的一切都是惡。什麼叫善?在不貪、不嗔恨、不愚痴的狀態下所作的一切都是善。如果你不是因為貪心,不是因為嗔恨,也不是因為愚痴,而是為了眾生,為了大家的利益,你殺生吃肉都是允許的。剛才講的大悲商主,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殺掉短矛黑人的?當時,若是他不殺掉短矛黑人,短矛黑人就會殺掉五百個商人,這樣短矛黑人一定會墮落地獄,感受地獄的痛苦。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悲商主不顧自己的利益,不顧自己的安全,毅然殺掉了短矛黑人。這件事在表面上看是惡,實際上是善。

  我說過,善惡也有四種表現形式:一個是表面上看是惡,實際上是善;一個是表面上看是善,實際上是惡;一個是表面上看是善,實際上也是善;還有一種情況,在表面上看也是惡,實際上也是惡。剛才說的那種情況,在表面上看是惡,實際上是善。因為他的發心是清凈的,是在對眾生利大弊小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沒有罪過,因而我們也不要太執著。

  比如吃肉,若是家裡實在不同意,實在反感,你隨順一下也不要緊。另外,有人經常到外面去應酬,參加各種聚會、宴會,若是方便,有條件盡量不吃。如果是肉、蝦、茅台……都上來了,自己特別想吃,特別想喝,但是還找借口:「隨順眾生么,隨緣吧……」然後吃啊喝啊,這樣肯定有罪過,將來自己一定要承擔果報。如果不是貪那些東西,而是發自內心地真不想吃,真不想喝,但是為了避免讓那些眾生起邪見,起煩惱,隨順一下也不要緊。

  我以前說過,佛法是活的。普賢菩薩有十大願王,其中之一是隨順眾生。你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能硬碰硬,不能讓那些眾生墮落,否則是自私的做法。那個時候你沒有考慮眾生,只考慮自己,你怕將來下地獄,怕感受不好的果報,還是為了自己么。話說清楚,找借口絕對不行。如果不是貪、饞,而是發自內心地真不想吃,真不想喝,但是為了避免眾生生起邪見或誹謗才吃才喝的,你是為了度化他們才吃才喝的。攝受弟子,度化眾生,幫助別人的時候,不是需要四個竅訣么,其中一個就是同行,與有緣分的眾生同行。

  當時為什麼舍利子度化不了皇宮裡的人,後來被文殊菩薩度化了呢?因為文殊菩薩有善巧方便。文殊菩薩剛開始到皇宮的時候並沒有給他們講法,「好,我們吃喝玩吧!」然後文殊菩薩就陪他們吃喝玩啊,慢慢地調啊調啊……最後都調整過來了,都度化了。攝受弟子、幫助他人要有竅訣,要有方便啊!你要摸清楚、看清楚。若是能利益他們,你就不能客氣了。目的不一樣,你是為了調伏他們,度化他們,而不是為了自己貪吃貪喝貪玩。所以,持戒應該有個方便。我們受戒持戒的時候也要靈活,不能死板,要根據因緣,根據具體情況來受戒持戒。

  我以前也跟大家講過,既然你受持八關齋戒了,就要清凈持戒,夫妻要分房、分床等。但是為了度化身邊有緣的眾生,實在不行,你可以舍戒。你沒有預料到,沒有注意到就受戒了,然後突然出現情況了,若是他接受不了,他不同意的情況下,你應該舍戒,這個時候不應該和他針鋒相對。我不是跟你們講過么,雖然持戒的功德非常大,但如果這個時候你能舍戒,也是功德。你非常喜歡、願意受戒持戒,你不願意舍戒,更不願意破戒。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為了對方,為了眾生,舍戒也是一種功德,因為發心不一樣啊!不是找借口,找借口不行,真是這樣就行了。但是,大乘修法里,身三種惡業、語四種惡業都有允許、開許的時候,但只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這樣的環境下才是允許的,不是隨隨便便允許的。

  大乘佛法以心為主,所有的行為都要看發心、動機。你的發心、動機是善,所有的行為都是善;發心、動機是惡,所有的行為都是惡。所以大家一定要聽明白,不是隨便開許、允許的。這是有一定條件,有一定要求的。不是為了自己,完全是為了眾生,在對眾生利大害小的情況下,才是允許、開許的。

  第二條戒,不偷盜。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他人的東西,在他人沒有同意的情況下,你搶、偷、占都是偷盜。若是有這種心,哪怕是偷、搶、佔一粒米、一滴水,都是偷盜,都會犯戒。

  第三條戒,不淫慾。所有的淫行——不凈的行為都要斷掉。居士五戒是不邪淫,這裡是不淫慾。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夫妻最好分房。若是沒有這個條件,一定要守護好自己的三門。就像剛才說的,在特殊的情況下就要用特殊的方法。連以不好的心態看一眼都不允許,連這個念頭都不能有。若是看了,或者生起了一些不好的念頭,儘管不犯根本戒,但是也犯支分戒,也有一定的罪過,也要懺悔。

  第四條戒,不飲酒。酒有各種各樣的,有吃的,有喝的,也有聞的。你吃多了、喝多了、聞多了能醉。讓你心亂,心不正常的都是酒,所以不許飲用,不能,包括藥酒都不能喝。為了治病,抹一下或者洗一洗可以,但是不許喝。就像剛才說的,特殊的情況下特殊處理。如果你受戒了,實在不行可以舍戒。若是自己發心清凈,真有純凈的利他心或者善心,也不算犯戒。

  第五條戒,不妄語。打妄語也一樣,不能說假話、欺騙人家。妄語有普通妄語、大妄語和上人法妄語,但這裡指的是不能說任何的妄語。但方便語不是妄語,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是可以說的。現在人都在找借口,我是在說方便語,其實說的都是妄語。現在人所謂的方便語用的很多,涉及的面很廣,你看看自己的發心和動機。與殺生、偷盜、邪淫一樣,在特殊的情況下可以開許。就像剛才說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眾生,在對眾生利大弊小的情況下可以。不是為了自己,這是發心,你發心完全要純正,然後對別人利大弊小,這樣的情況叫特殊情況,這樣你可以說方便語,可以有一些方便的行為。學佛難就難在這裡,不會運用,沒有智慧。缺少智慧就缺少方便,缺少方便就障礙多、違緣多。若是有智慧的話一點都不難。有智慧就有方便,有方便就沒有障礙、沒有違緣,沒有違緣、障礙就會順利達到目的。

  比如今天我們要到一個地方,不管是坐汽車,坐火車還是坐飛機,若是沒有任何障礙都能順利到達目的地。我們今天要去拉薩,有的人坐汽車,有的人坐火車,有的人坐飛機,因緣福德不同,條件也不一樣。坐飛機快一些,幾個小時就到了。坐火車幾天也能到。坐汽車的也是七八天就到,時間上差不了多少就能達到目的,能到達地方。同樣,我們修法上如果沒有障礙就快了。就是缺少智慧,不會運用,不會修行才總有障礙。滿腦子矛盾重重,衝突重重,滿腦子都是煩惱,都是痛苦。修行難就難在這裡,自己缺乏智慧。若是有智慧,有修行,懂得佛理了,就通達無礙了。確實是真的,懂得佛理有智慧的人都是通的。什麼都可以,都行,都好,沒有一個「不」字。但是我們現在是什麼狀態?矛盾衝突,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好,這樣也不行。你看,眾生、凡夫多可憐,這叫沒有福報。

  什麼叫有福報、沒福報?身心自在才是有福報。這樣的人,是暢通無阻的,是通達無礙的,他沒有障礙。雖然你有錢、有權,有能力,但是你矛盾重重、煩惱重重、痛苦重重,這叫沒有福報!我不是跟你們講過么,財富不是真正的福,法福才是真正的福,身心自在才是真正的解脫啊!雖然物質豐富,條件優越,但是你一點點都不自在,一點點都不自由。錢財把你壓的那麼的疲憊,權力把你束縛的那麼痛苦,沒有用啊!所以,真的,大家應該追求心靈的解脫,內心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精神的享受才是最大的享受。

  雖然現在大家在山上,物質條件非常的貧乏,睡不好,住不好,吃不好,穿不好,但是為什麼每天那麼開心快樂呢?因為大家在感受精神的快樂,享受精神的喜悅。所以大家應該追求精神上的解脫,應該去享受內心的快樂,這多好啊!

  第六條戒,不塗抹裝飾。塗抹裝飾容易亂性,容易引起這些邪念等惡業。如果是為了莊嚴、保養自身這個壇城,就沒有罪過。你塗抹這些東西的時候,你拿這些東西來裝飾的時候,心裡想的是什麼?是為了什麼?發心動機是什麼?這樣的人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有好的想法的。這樣容易攪亂自他的心,容易引發、引起不凈的行為,引起邪念,所以才不允許。如果你是為了莊嚴壇城,為了保護壇城,這樣可以。主要是看你的發心動機,看具體情況。如果你為了莊嚴壇城,為了保護壇城,那你為什麼在快要出去的時候,或者去見更多人的時候才化妝?這個發心肯定不清凈。如果你是為了莊嚴壇城,在家裡也應該化妝啊!如果在家裡無所謂,出去見一些人,到一些場合的時候就裝一裝,還是沒有好意,就是想出去迷惑眾生,這是不允許的。

  我不是講過么,我們學佛人不能這樣。雖然你是在受戒、持戒,但是你應該乾淨利索,應該莊嚴。佛當時也非常講衛生,佛的弟子都非常講衛生,非常乾淨。是要乾淨、要利索,但是不能過度。如果唱歌跳舞,彈奏樂器,是為了供養三寶,為了供養上師,為了積累福德,可以啊!如果不是這樣,在散漫、放逸的狀態下,跳啊、唱啊、彈啊,容易引起煩惱,容易引起不好的行為,所以不允許。這都是為了保護最根本的那幾條戒律。前三條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是最根本的戒條,為了保護這些戒條,後五條才不允許。不許喝酒,喝酒了以後,意亂了,心亂了,不正常了,就會造很多業。剛才這些也是。

  第七條戒,不坐卧高貴床褥。如果是為了供養、莊嚴,我們轉念,發心,這樣的話你就可以坐卧高貴床褥。如果不是這樣,而是以貪心,坐高一點,住好一點,就會引起傲慢心。如果自己坐在高座上,或者用一些高貴的床,那你肯定覺得,我真了不起啊,這是金子、銀子、寶石的。你看容易生起貪心,引起傲慢心。今天本來是要多修法的,但是因為床好啊,一躺下就開始打呼嚕睡著了,這樣影響修行。

  第八條戒,過午不食。以前佛在世的時候也是過午不食。中午以後吃飯,對修行、對禪修的影響更大,為什麼呢?以前那些出家人都在山上修行,每天都要下山化緣,距離很遠。如果每天早上也討飯,中午也討飯,下午也討飯,這樣就沒有修行的時間了,就影響修行了,所以乾脆就不吃了。佛就規定下午不用吃東西了。現在你還沒明白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的這些道理,要是你真明白了,哪還有時間早上、中午、晚上做飯、吃飯。整天就忙活這個,就沒有修行的時間了。第一,應該有充足的修行時間;第二,如果是下午、晚上吃多了,就會昏沉,然後就睡著了。做不下去,念不下去,影響禪修,影響修行,所以不允許午後吃東西。過午不食,就是根據自己的時間,過中午以後不吃東西。不能喝飲料,只能喝白開水。這樣對你的修行有幫助,這樣身體也輕鬆,還不昏沉,願意修行,對修行有幫助。

  這八條戒是最最基本、最最簡單的戒,所以都要受持。受持戒律的時候,特殊情況下就不說了,一般情況下要嚴格守護,不要勉強,要發自內心的受戒持戒。有的寺院每天都受戒,有些人就到處宣揚:「我今天又受八關齋戒了,明天我還要受八關齋戒。」就那麼點功德一說就沒有了,還自以為了很不起。這樣就是沒有一個純正的發心,只是為了裝修行人,為了得到一些讚歎,這樣持戒沒有用。有些人就是愛裝,不能這樣,發心要清凈,發心要純正,發自內心的受戒持戒,這很重要。

  如果你發自內心地受一次八關齋戒,修一次八關齋戒這個法,對你的修行一定會有幫助的。你的心理、行為肯定都會有所改變,有所進步,有所提高的。如果你每天都受戒,卻沒有任何的轉變、進步與變化,那就沒有意義了。所以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受戒、持戒。

  別解脫戒之居士五戒

  在別解脫戒中,我們主要講居士五戒。什麼叫別解脫戒?「別」是分別,「解脫」是脫離六道輪迴而獲得永久的解脫。誰受此戒,誰就能從六道輪迴中得到解脫,這就是別解脫戒。比如說有兩個人,一個人受持了別解脫戒,一個人沒有受持,受戒的人可以解脫,沒有受戒的人就無法解脫。

  別解脫戒是在有出離心的基礎上受持的戒,最起碼也是為了自己的解脫。比如說我們受持不殺生的戒了,這不一定是別解脫戒。如果在你的相續中沒有出離心,不是為了脫離輪迴而受持戒律,而是為了人天福報之類的種種目的,你受持居士五戒、沙彌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這就是一般的戒律,而不是別解脫戒。

  殺盜淫妄酒這五條戒律,是佛陀對弟子們最起碼的要求,這五條都是根本戒。與八關齋戒不同,受持居士五戒所能得到的戒體是一生一世的。

  一、不殺生

  居士五戒的第一條是不殺生,主要指的是不殺害人的生命。殺害其他眾生也犯戒,也有嚴重的罪過,但是不犯根本戒。人與其他眾生不一樣,得到了人身才有解脫的機會,你斷滅了他解脫的機會,這個罪過特別嚴重。不僅在佛法中殺人是犯根本戒的,從世間法的角度來講,殺人也是很重的罪。

  犯根本戒要具備四個條件:對境、思想、行為和結果。

  1、對境:犯殺生根本戒的對境是人。所有的人,老人、少兒、嬰兒、胎兒都包括在內了。

  2、思想:分為觀念和動機。如果想殺害張三,結果誤殺了李四,這是觀念上的錯亂,雖然也犯戒,但是不犯根本戒。然後是動機,要有故意殺害他人生命的動機,才算犯根本戒。無意當中把人嚇死了,或者不小心把人打死了,這就不具備殺人的動機,所以不犯根本戒。

  3、行為:不管是自己動手殺、讓別人殺,還是通過念咒、神通等一切殺人的手段,都是行為。

  4、結果:有了行為以後,他確實死亡了,才算犯根本戒。如果他沒有死亡,則不犯根本戒。

  這四個條件是一個界限,超越了這個界限才犯根本戒。所以,根本戒不是很容易犯的。犯了根本戒,相續中的戒體就消失了,要重新受戒。如果犯了其他的支分戒或相似戒,也有罪過,但相續中的戒體還存在,所以不需要重新受戒。

  當然,殺害任何眾生的生命都是不應該的。我們行善斷惡,斷十種惡業,首先就是斷殺生。我們受八關齋戒的時候,殺害任何一個生命都犯根本戒。居士五戒中,犯根本戒的對境主要強調的是人的生命,殺害蚊子、蒼蠅等其他生命也有罪過,也要感受惡報,但是不犯根本戒。

  在別解脫戒中,任何時候都不允許殺害人的生命。但是,大乘佛法是饒益眾生的,在沒有自私自利的前提下,如果不殺他,他就會對眾生造成很大的傷害;如果殺了他對眾生有益,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殺人。小乘佛法主要強調形式和表面,而大乘佛法完全看發心和動機。發心動機是善,一切行為都是善行;發心動機是惡,一切行為都是惡行,任何時候都一樣。

  二、不偷盜

  居士五戒的第二條是不偷盜。犯偷盜的根本戒,也要具足對境、動機、行為和結果這四個條件。

  1、對境:所有權完全屬於別人,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自己與他人之間沒有任何糾紛的財物(飲食、日常用品等物品也包括在內),並且一次所偷的東西價值超過兩元。偷兩元以下的東西也有罪過,但是不犯根本戒。國家的、單位的財產也是一樣,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拿走國家、單位的財物,或者亂花亂用公家的財物,都是偷盜。

  2、思想:分為觀念和動機。觀念不能有錯亂,想偷的東西和實際偷到的東西要一致。想偷錢,結果拿到的是衣服,這是觀念上的錯亂,不犯根本戒。還要有動機,如果沒有偷盜的動機也犯戒,但不犯根本戒。

  3、行為:採取何種方法都一樣,無論是自己偷還是指使他人偷,無論是明著搶還是暗地偷,無論是通過念咒還是用神通得到,都是偷盜的行為。

  4、結果:最終得到這個東西了,心裡也知道偷到了,在相續中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就犯根本戒了。

  在現今社會,佔用、浪費、揮霍公家和單位財物的現象非常普遍,其實這個罪過特別嚴重,因為這都是消耗自己的福報。有的人覺得這是別人的、老闆的、國家的,就不珍惜了,殊不知你有這樣的機會,是你自己積來的福報。但是眾生愚痴迷惑,沒有智慧,不懂這些道理,以為佔了便宜,實際上是損害了自己。

  珍惜財物,節約資源,就算是一個普通的好人也能做到,更不用說我們這些學佛的人了。在任何地方都不應該亂花亂用,比如在壇城,這些水電等等,你認為是別人的,實際上這都是十方眾生供養上師三寶的財物。浪費壇城的財物,福報消耗得特別快。

  三、不邪淫

  居士五戒的第三條是不邪淫。大概地說,邪淫就是與夫妻以外的人發生不凈行為,但是詳細地講起來有很多。

  1、非人。與家族七代之內的親屬有不凈行為是邪淫;與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凈的行為屬於邪淫;與別人已經付了錢財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凈的行為也是邪淫。這是在對境上的要求。

  2、非處。在密處以外的地方,比如在口腔、肛門有不凈的行為(包括用手)也是邪淫。

  3、非境。在父母、老師、上師、僧眾附近(能聽見、能看見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經等三寶物所在的地方有不凈的行為都是邪淫;身上戴著佛像(包括在佩戴系解脫、加持品)做不凈的行為也是邪淫;在人群當中(眾人聚集處),或在有光線的地方有不凈的行為也是邪淫。這都是在環境上的要求。

  4、非時。在白天、受持齋戒日(包括佛菩薩的聖誕、成道、涅槃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經期、患病期間、產婦尚未完全康復期間和傷心憂愁之時有不凈的行為也是邪淫。

  5、非法。通過毆打、強暴等手段發生不凈的行為也屬於邪淫。

  6、非量。一夜之內做超過五次以上的不凈行為也是邪淫。

  以前我們可能不是很清楚,現在知道了,以後要多注意,不要隨便地犯這些戒。如果實在不方便的情況下,也可以懺悔。

  犯邪淫的根本戒,要具足四個條件:對境、思想、行為、結果上都有要求,沒有結果不會犯根本戒。邪淫戒跟其他戒也有不同之處,其他戒強調思想、觀念上不能有錯亂,還要有動機,但是這條戒就沒有這些要求了,觀念錯沒錯都一樣,動機有沒有都一樣,只要有結果就犯戒了。

  在漢地,如果要求你們完全按照這些要求做,肯定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夫妻之間一方信佛,一方不信佛的情況特別多,有些人不僅不信還反對、誹謗。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可以隨他的意,這並不是你自己想造這些惡業,所以不會有罪過,不會犯戒。我們都是修大乘佛法的人,大乘里只講心,不講行為和形式,沒有表面上的善惡,如果你的發心動機是善的,一切都是善的。

  我為什麼在這裡講戒律?就是為了讓大家懂得這些詳細的內容,懂了以後再看自己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就盡量做,做錯了最起碼也會懺悔。如果不懂這些道理,你連懺悔的方法都沒有,這樣造業就更嚴重了。只要你會調整心,就不會犯戒。如果你沒有做到,犯戒了,懺悔就行了,懺悔沒有什麼可難的。佛說過,兩種人可以成就,一種是不犯戒的人,一種是犯戒以後會懺悔的人。如果犯戒了還不懺悔,那你是相信因果的人嗎?是相信輪迴的人嗎?是想解脫的人嗎?

  四、不妄語

  居士五戒的第四條是不妄語。妄語可分為普通妄語、大妄語、聖人法妄語(上人法妄語)。聖人法妄語不屬於一般凡夫人的境界,比如說「我看見天堂了」,「我去地獄了」,「我看見佛了」,「我看見魔了」這些,超越了凡夫的思想境界,打這樣的妄語才算犯根本戒。打一般的妄語也有罪過,但是不犯根本戒。

  妄語的根本戒在對境、思想、行為、結果上也有一定的要求。

  1、對境:妄語的對境是人,其他非人或動物不算。如果跟精神有問題的人說謊,不算犯根本戒;如果跟精神正常的人說謊話,因為他能聽懂你的意思,就算犯根本戒。

  2、思想:動機是為了欺騙他人而說的,沒有神通說有神通,沒有看見佛說看見佛了,沒有看見魔說看見魔了,就犯戒了。自己真正有神通了,無意當中說了這些不犯戒。然後是觀念,你想說的是「我看見佛了」,但說出來的是「我看見魔了」,這是觀念上的錯亂也犯戒,但是不犯根本戒。

  3、行為:行為是採取某種方法讓他人知道。是親自說、通過別人說,還是打電話、發信息說,都一樣犯戒。

  4、結果:結果是對方聽到了、聽懂了。對方相信不相信都沒有關係,只要對方聽見了而且聽懂了你的意思,就犯根本戒了。如果對方沒有聽見或沒有聽懂,也犯戒,但不犯根本戒。

  其實打任何的妄語都有罪過,都會犯戒,但是犯根本戒必須具足這四個條件。

  五、不飲酒

  居士五戒的第五條是不飲酒。在對境上,任何酒都一樣,只要是能讓人喝醉的東西,喝了就犯戒;在思想上,動機、觀念都要有;在行為和結果上,喝了並且咽下去了,就犯根本戒,如果只是漱漱口、消消毒,不犯根本戒。

  人喝酒以後很容易喪失意志,很容易放逸,還會犯其他的戒,所以佛對酒的要求特別嚴。作為佛弟子,任何時候都不允許飲酒。但我們是修大乘佛法的人,要看發心,只要是為了眾生、為了三寶,怎麼做都行。

  我們這裡有很多做生意的人,出於業務上的需要,經常會有應酬,這就要觀察自己的發心與動機。你是為了什麼做生意賺錢的?如果發心動機是善,是為了弘揚佛法、救度眾生,是為了對社會做貢獻而做生意賺錢,這就是大乘修行者、大菩薩的行為,你飲酒不會有罪過,不會犯戒。如果完全是自私自利,不可能有允許飲酒的時候。

  大家都要好好地學一學,學明白了,考慮好了再來受戒。受戒的時候,受一條戒也行,因為你是居士啊,不受居士戒怎麼當居士?當居士就應該受持居士戒。酒戒是所有戒的基礎,如果不受酒戒,受其他的戒也不能成為完整的戒。酒戒是必須要受的,受這一條戒叫一戒居士,在此基礎上,再受一條戒叫二戒居士,受三條戒叫多戒居士,受四條戒也是多戒居士,能受五條戒是最好的,是圓滿居士。你們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和修行程度受這些戒。

  持戒波羅蜜多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持戒波羅蜜多,主要講戒律。戒律有好多種,這裡主要講斷惡行戒、行善法戒和饒益有情戒。

  修持戒律要斷一切惡,行一切善。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叫善,什麼叫惡。善惡的標準、因果的細節,只有佛法里才有,只有佛才能說明白,除了佛之外誰也說不清楚,即使說也只能大概地說,不是詳細、究竟地說。佛講的善惡標準有好多種。世間出世間,小乘大乘、顯宗密宗都不同。

  一般的斷十種惡,行十種善屬於世間的戒律。如果你能斷十種惡,行十種善,就可以投生為人,或者轉生為天人,享受人天的福報。斷十種惡,行十種善也可以作為出世間的戒律。出世間的戒律要具備出離心、菩提心、空性的智慧。沒有這些就不是出世間的戒律,不受持出世間的戒律就不能解脫,不能成就,更不能成佛。

  小乘里善惡的標準主要是出離心。如果對世間法有貪戀,為了世間的利益,所做的一切都是惡。不貪戀世間的利益,而是為了解脫,為了寂滅,所做的一切都是善。也就是說,只要有出離心的攝持,所做的一切都是善;沒有出離心的攝持,所做的一切都是惡。

  大乘里善惡的標準主要講利他心。為自己、自私自利,所做的一切都是惡;為眾生、為他人,有利他心,所做的一切都是善。

  這是善惡的標準。如果我們不懂得佛理,不懂這些善惡的標準,就無法能夠衡量、分辨、取捨善惡。你所認為的善不一定是善,你所認為的惡也不一定是惡。我們現在經常以自己的想法去衡量:「我很善良,做了很多善事,怎麼還沒有好報呢?他那麼壞,造了那麼多惡業,為什麼還那麼春風得意、一帆風順呢?」善惡很難分辨,尤其是好人和壞人很難分辨。佛在經中講過,人有四種類型:外熟內也熟,外不熟內也不熟,外熟內不熟,內熟外不熟。心裡清凈,表面上也清凈,這叫內熟外也熟;心裡不清凈,表面上也不清凈,這叫外不熟內也不熟。這兩種人很容易分辨、判斷,但是另外兩種人卻很難分辨。一種是外熟內不熟:外表上很清凈、很善良,但是內心不清凈、不善良。還有一種是內熟外不熟:表面上不清凈、不善良,但是內心是清凈的、善良的。這兩種人很難判斷是好人還是壞人,是善人還是惡人。所以不能輕易判斷別人,不能輕易判斷善惡因果。

  有種人就是不相信因果,懷疑因果。佛講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不管我們做善業了,還是造惡業了,過了千劫也不會浪費,到時候一定會成熟的。什麼時候報,誰也說不清楚。我們的言行舉止,包括每個起心動念,是善還是惡,我們也說不清楚。懂得佛法,懂得佛理,有一定正知正見的人,才能分辨,才能取捨。所以還要學、還要修。

  首先要明白佛理,這個很重要。我經常跟大家講,聞思修是有次第的。先聞思,有了足夠的聞思再去修行,才能成就,否則怎麼修呢?若沒有足夠的聞思,不明理,不知道佛講的善惡標準,怎麼分辨、取捨善惡呢?

  在不同層次里,有不同的善惡標準。首先你要知道這些標準,然後看自己的相續,自己的修行在哪個層次上。如果你在世間的層次,就以世間的善惡標準來衡量。如果你在出世間的層次,還要看是在小乘的層次還是在大乘的層次,在顯宗的層次還是在密宗的層次,再用相應的善惡標準去衡量。這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在行善還是在造惡。

  你判斷別人、衡量別人的時候,首先要知道他的境界在哪裡,最起碼要有他心通吧!你知道他的境界在世間的層次里,你就可以以世間的善惡標準來衡量他,看他是在行善,還是在造業。你知道他的境界在出世間、在小乘,你就拿出世間或小乘的善惡標準來衡量他。如果他在大乘,而且在密宗的境界,那你就拿大乘、密宗的善惡標準來衡量他。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就不應該判斷、評價別人,說別人的是非,這是造業!你沒有這個資格!第一,你不知道世間出世間、小乘大乘、顯宗密宗的不同境界與善惡標準。第二,你也不知道他人的境界與層次。要衡量、知道他人的境界,你的境界必須要比他人高。高境界可以觀察低境界,低境界無法觀察高境界。

  有的人說什麼「這個法師講得好,那個法師講得不好」「這個法師如法,那個法師不如法」。祖師大德為什麼要求我們「不贊不謗陌生師」?因為這樣容易造業!造業了就要承受果報,這個果報非常嚴重。如果你誹謗了一個具德的、有成就的聖者,這個罪過比殺害三界所有眾生的罪過還大。為什麼要造這麼大的業?將來怎麼承擔這個果報啊!沒有必要嘛!

  不贊不謗,不要輕易去接觸、親近,不要輕易地跟他學,不要在不了解的情況下說他的是非,也沒有必要捨棄他。他也是眾生,你捨棄眾生也是一種罪過。作為菩薩,捨棄眾生就是捨棄菩提心。如果把菩提心舍掉了,怎麼能成就呢?

  這些善惡標準是大概地講的,很多細微的還沒有講。我們先要掌握一般的善惡標準,以及不同層次中不同的善惡標準,然後再去衡量、分辨、取捨。佛講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你們認為學佛有那麼簡單,有那麼容易嗎?要是有這麼簡單,有這麼容易,眾生就都成佛了。

  有人認為:「我在學佛,我在修行!」實際上連善惡的標準都沒有掌握,也不知道什麼叫善,什麼叫惡。小乘里怎麼講的,大乘里怎麼講的;顯宗里怎麼講的,密宗里怎麼講的,都混淆了。還說:「他造惡業了,將來要下地獄;我在種善根,將來會得到好報……」然後期待著。一個月過去了,發現自己沒有什麼變化;一年過去了,還是沒有什麼變化。就開始懷疑了:「我做了那麼多善事,怎麼還得到不好報呢?怎麼還不發財呢?怎麼還過得不好呢?他那麼惡,造業那麼狠,怎麼還沒有報應,還那麼一帆風順呢?」

  佛講的因果絲毫不爽,不會有假的。善惡很難分辨,因果也很難掌握。有現世現報的,有來世再報的,還有很多生生世世以後再報的。但不管是善還是惡,都不會浪費,一定會報的。所以不要懷疑因果,不要誹謗佛。

  都是自己的問題,是自己沒有學好,沒有修好;是自己迷惑,不知道什麼叫善惡。也許你做的不一定是善,也許他做的也不一定是惡。就像前面說的,有內熟外不熟的——在表面上很兇惡,很暴躁,行為都很不正當,但是你能看出來他的內心嗎?以前很多大德高僧,在表面上都是下等種姓的人,有的是屠夫,有的是漁夫,有的是獵人,有的是妓女。佛菩薩為了救度眾生,所化現的形象有各種各樣,在豬、牛、貓、狗當中,都有佛菩薩的化身。

  我們經常講,每四個修行人當中肯定有一個成就者。你能看得出來嗎?以前有個人說:「佛說了,四個修行人當中肯定有一位成就者。不對啊?我也不是,你也不是,他也不是,那個人也不是。你看,沒有嘛!」我們現在和他一樣。自己的境界還沒有到那個層次的時候,在外表上是看不出來的。你自己的境界低,往上看不出來,只能往下看。比你低的境界裡面肯定沒有了,比你高的境界里有很多,但是你卻看不出來,就在那裡盲目評論,以為沒有,於是懷疑。

  我們今天舉辦的觀音法會,參加的人這麼多,這裡面肯定有很多,最起碼也有十幾位大成就者,你能看得出來嗎?你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看這個不好,看那個也不好,「他也有煩惱、痛苦,他也有習氣、個性……」就這樣評論。為什麼在你眼裡都不好呢?第一,自己的心不清凈。心清凈的時候一切都是清凈的,心不清凈的時候一切都是不清凈的。第二,自己的智慧不夠。妙觀察智是佛的智慧,一般的修行人有相似的妙觀察智,但是你沒有。你一點修行、一點成就都沒有,你不僅沒有妙觀察智,連相似的妙觀察智都沒有,你沒有「看透」的能力,所以看不出來。 

  自己有煩惱、有痛苦,有習氣、有個性,就覺得別人也有,和自己一樣。現在很多人都這麼認為:「他和我一樣,也沒有好到哪兒去啊!」這都是錯誤的。你能知道他的內心嗎?他心通不是什麼高境界,但是你要評價別人,要有他心通,不然怎麼評價別人呢?

  《自我教言》里講:「不贊不謗自親屬,不贊不謗陌生師,不贊不謗一切人。」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在沒有能力的情況下,不要去誹謗,也不要去讚歎。

  「我的父母、兒女如何如何好」「我的先生(太太)如何如何好」,這就是讚歎。你可以讚歎,但是你不能在不了解的情況下惡意地去讚歎,否則也是一種造業。有些人經常說:「我的兒女好,別人的兒女都不如我的兒女……」不要輕易評價別人,不要輕易說別人的是非。這樣很容易造惡業,而且會造很大、很嚴重的惡業,不知不覺地就會導致自己落入出苦無期的下場!

  在特殊的情況下,你可以讚歎,可以表揚,這是方便語,是善巧方便,你要有這個智慧。有必要的情況下,為了度化他人,為了自己能更精進地修行,修行是為了解脫成佛,解脫成佛是為了眾生,出於這種發心也可以讚歎,可以表揚。但是我們現在的狀況是,不管是讚歎還是誹謗,都是惡意的,不是善意的。這是一種貪念,一種貪著。

  信佛就要信因果,修行就要取捨因果。斷惡行善就是戒律,戒律像大地一樣。如果沒有大地,我們怎麼蓋樓,怎麼行走?同樣,沒有戒律我們無法修行。佛講戒定慧,首先是戒,然後才能有定,最後才能產生慧。我們不說特殊情況,一般情況就是這種程序,這個次第。戒律是根,不受持戒律,不可能成就!現在很多人都不受持戒律,有的人怕犯戒而不敢受戒,有的人不明白受持戒律的必要性而不受戒。

  你想成佛,必須要受持戒律,這是解脫、成佛的必經之路。戒律有好多種:有世間的戒律,有出世間的戒律;有小乘的別解脫戒,大乘的菩薩戒,密乘的十四條根本戒等等。這些戒律也不是都要受持,是要根據自己的根基、意樂、因緣受持的。一下子都受持,而且想守護住,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守住了所有的戒,戒律圓滿了,就是佛了。那個時候不受而受,受而不受,受不受都一樣,沒有什麼可受的了,都是清凈的,都是圓滿的,都是美好的,哪有什麼戒和律、取和舍的分別啊?我們現在還沒有成就佛果,所以要受持戒律。

  受持戒律要根據自己的意樂。你處於世間階段,就受持世間的戒;你處於小乘階段,就受持小乘的戒;你處於大乘階段,就受持大乘的戒;你修密宗階段,就受持密宗的戒。真正的受戒,不是約束、痛苦,而是一種輕鬆、自在、快樂。當你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修行處在哪一階段與層次的時候,自然就受戒了。

  如果內心不清凈,身心不輕鬆,那不是受戒,而是給自己壓力,讓自己受折磨。因為不懂,所以勉強、刻意地控制,這都不是真正的受戒。不明理的時候就是這樣,明白了以後,就不會這樣了。

  不是剛開始所有的戒都要受持,而且全要守住。你修到不同的層次,受不同層次的戒律。你的相續、境界在哪個層次,你就受哪個層次的戒律,都是自然的,到時候瓜熟蒂落。所以,我現在不勉強,大家盡量做。你受戒了以後,不可能不犯戒,但是盡量別犯戒;萬一犯戒了,也可以懺悔。

  佛非常慈悲,佛講的法也非常圓融,非常圓滿。佛講的戒律分三部分:第一,講如何受戒;第二,講戒條,包括允許的、不允許的戒條;第三,萬一犯戒了怎麼辦,還有沒有清凈的餘地?

  第一,如何受戒。分別講解了受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的儀軌。

  第二,戒條。沒有絕對的允許,也沒有絕對的不允許。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是允許的,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是不允許的;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是必須的,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不是必須的,講得很細緻。也不是任何時候都不允許,這些世間法、緣法都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

  罪業有性罪、定罪之分。性罪其行為本性是一種罪,定罪是佛制定的。不學佛的人也會有性罪,定罪是只有學佛的人才會有。比如殺生、偷盜都是性罪,不管你學佛還是不學佛,不管是人還是非人,都一樣,做了就有罪。定罪是佛制定的,隨著年代,隨著地區可以變。以前佛在世的時候,很多是不允許的,現在都可以允許了。

  比如說在印度,佛在世的時候,結夏安居的時間是夏天三個月。後來,佛法(尤其是戒律)傳到藏地的時候,結夏安居變成一個半月。以前,如果沒有三個月的結夏安居就是犯戒,這是佛定的。為什麼要結夏安居?因為出家人經常到城裡化緣,其他教派會誹謗,說釋迦族的出家人不學修,整天在外面化緣。為了避免這種誹謗,佛制定了夏天三個月不出門,安居靜靜修行的規矩。為什麼要定在夏天呢?因為夏天蟲子多,如果經常出去,容易傷害這些眾生。但是到藏地就不一樣了,夏天沒有那麼長,就改成了一個半月,這是可以變的。

  還有,以前在印度,佛在世的時候,規定出家人不許穿帶袖的衣服,只能露著胳膊,上面不穿上衣,下面也不穿褲子,只是穿袈裟。這是為了和一般在家人或外道區分開來。在服飾上也能看出來是釋迦族,是佛教的,而且是個出家人。到藏地又變了,藏地和印度不一樣,印度氣溫高,暖和;藏地氣溫低,寒冷。所以就開許可以穿帶袖的衣服。

  定罪根據情況是可以改變的,但性罪是不可以改變的。任何時候,不管是學佛的人還是不學佛的人,不管是人還是非人;不管是在印度、在藏地,還是在漢地都一樣,性罪都不可以改變。但是大乘佛法里,是以利他心為主,為了眾生的利益,身口的惡業都有允許的時候。如我們講過大悲商主殺掉短矛黑人的公案。

  大悲商主(釋迦牟尼佛的前世)是個修行者。他殺短矛黑人,表面上看是殺生,但是他沒有罪過,反而圓滿了七萬劫的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不是七萬年,而是七萬劫啊!為什麼呢?因為發心!他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眾生。那五百個商人都是有修證、不退轉的聖者,如果短矛黑人殺害了他們,一定會墮落地獄的。為了避免他墮落地獄,大悲商主殺了他。表面來看,這對短矛黑人是一種傷害,但是這個傷害很小。因為他只是失去了一條命,只感受了幾分鐘的折磨與痛苦。如果下地獄了,就要失去無數次生命感受無邊的痛苦,出苦無期。

  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從利弊方面來看:第一,對大悲商主來說,他殺害了短矛黑人,使短矛黑人沒有傷害到那五百個商人,避免了短矛黑人下地獄的果報;第二,殺了一個人,卻保護了五百個商人的生命,這是利大於弊。其次從發心與動機方面來看:第一,完全是為了眾生,而不是為了自己;第二,對眾生利大害小。

  在這樣的情況下,身三種惡業、口四種惡業都有允許的時候。但是在大乘里,尤其在顯宗里,意三種惡業是性罪,沒有允許的時候。但是在密乘里也不一定,煩惱也可以轉為菩提。煩惱當下就是清凈的,不用特意斷除,有轉變的方法。這麼一說,都是以方便為主。我以前講過,大乘佛法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如果為了眾生,怎麼做都可以。如果你有智慧,會方便行持,受戒也不難。受持戒律不是一種苦,而是一種樂;不是一種約束,而是一種解脫。

  第三,萬一犯戒了怎麼辦,還有沒有清凈的餘地?受戒後不違犯是最好的,犯戒了也沒事。戒律的第三部分就是講犯戒了怎麼辦,還有沒有清凈的餘地。

  不同層次里也講不同懺悔的方法。比如說犯別解脫戒了,有彌補、懺悔的方法;犯了菩薩戒,也有彌補、懺悔的方法;如果犯密乘戒了,還有懺悔的方法。通過懺悔,都能彌補;通過懺悔,都能返回;通過懺悔,都能清凈。

  然而,很多人都沒明白這個道理,認為受戒是一種壓力,是一種約束,是一種束縛。這還是不懂戒律,不會受持戒律。如果懂得了戒律,就會受持戒律,持戒不難。不同層次有不同的戒律,不同戒律有不同的受持方法,不同戒律有不同的懺悔方法。持戒不是死的而是活的。

  我們現在所認為的戒律是定死的,必須要受,絕對不能犯。雖然受戒了,但卻把它當成了一種壓力,這樣受戒就變成了一種痛苦。這是因為不懂戒律,不會受持戒律。不知道自己在哪個層次,也不知道自己處在哪個境界。

  自己所修的法是哪個乘,自己的根器在哪裡,很多人都不知道。現在很多人都不懂佛法,還講佛法,其實他講的只是一部分,是不全面的,世間與出世間,小乘與大乘,顯宗與密宗,每個層次的佛法都不同。佛法可以分三乘、四乘、八乘或九乘。紅教寧瑪派所有的佛法,都可以歸納到九乘佛法里。

  九乘佛法都是出世間的,它從聲聞、緣覺開始。大幻化網等許多續部里講人天乘、聲聞緣覺乘、菩薩乘、金剛乘。但九乘次第里沒有人天乘,沒有下士道的修法。小乘是聲聞乘和緣覺乘,大乘是顯宗和密宗。顯宗里有一個是波羅蜜乘,其餘六個都是密宗里的。密宗包括外密三乘:事部、行部、瑜伽部;內密三乘:瑪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一共六乘,再加上前面的聲聞乘、緣覺乘、波羅蜜乘,共九乘。

  你的根基在哪裡?是聲聞乘、緣覺乘,顯宗波羅蜜乘,還是密宗的外密或內密?九乘次第都有戒律——有共同的,也有不共同的。你的根基在哪裡,你就去受和自己的根基相應的戒律。受戒不是為難你,佛沒有為難你,是你自己不會受。

  很多人學佛修行都是東抓西抓、東跑西顛、不死不活的。說修也沒修,說沒修也修了;說學也沒學到什麼,說沒學也學了一些。這是什麼狀態啊?自己仔細思考一下,你到底在幹些什麼?學修些什麼?是修世間法還是修出世間法?是修小乘還是修大乘?是修顯宗還是修密宗?如果修密宗,在學修密宗的哪一乘?

  現在我們很難做到不犯戒。佛講,造業、犯戒有四種原因:第一,不明理。不明白、不知道這是在犯戒造業,在迷茫的狀態下犯戒了;第二,不相信。也知道在犯戒、造業,但是在半信半疑,不太相信的狀態下,造業、犯戒了;第三,煩惱重。也明白、也相信,但是煩惱重,在煩惱面前是個弱者,嗔恨心、貪心一上來,沒有控制住,又犯戒了;第四,串習重。由於無始劫以來的習氣,不知不覺地犯戒了,不知不覺地造業了。煩惱是不好對付的,沒有一定的正知正見,沒有一定的定解,無法降伏它。它一上來,就得跟著跑,讓你罵人你就得罵人,讓你打人你就得打人,讓你幹壞事你就得幹壞事。

  現在很多人都存在這四種問題,還能不犯戒嗎?但是我說過,犯戒也不要緊,好好懺悔就可以了。不過,如果你認為只要懺悔就可以了,然後就隨便了:「沒事,雖然我受戒了,但是也可以犯戒,因為我可以懺悔。」有這樣的心態就不行了,以這樣的心態犯戒是罪過。如果是因為沒有辦法,即不知道、不深信、煩惱強烈、習氣深重不好對治,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犯戒了還有餘地,你可以通過懺悔,一步步地清凈。也許你還會犯戒,但主要是你有這個受戒的意識,慢慢進步了,有變化了就行。以前犯的時候多,現在犯的時候少了;以前犯戒的時候一點都不在乎,現在在乎了。不斷地修、練,慢慢地就不犯戒了,就徹底清凈了,那時候你就成佛了,這也是有過程的。如果你因為怕犯戒而不受戒是錯誤的。應該受戒,盡量別犯戒,實在犯了就懺悔。

  前面講的是斷惡行戒、行善法戒,接下來是饒益有情戒,這是菩薩的戒律。作為菩薩,作為大乘修行者,要利他,要饒益眾生。佛講了四種方法:布施、愛語、同行、共事。我們現在都發菩提心、受菩薩戒了,如果你發菩提心、受菩薩戒都是真的,那你就是大乘修行者,你要負這個責任,要受持這個戒律!

  布施就是在一般的情況下,不僅不能惱害眾生,還要利益眾生。在家裡、在單位、在外邊沒有要求,不求回報,無私地付出。在家裡多幹家務,無怨無悔;在單位給你安排工作,心甘情願地做;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就幫同事做,任勞任怨……這都是布施。你不是要受饒益眾生這條戒嗎?所以就要布施、付出。他人需要什麼,喜歡什麼,一般的情況下就要隨順他人。在家裡、在單位、在外邊都這樣做。

  愛語就是說悅耳語,說好聽的話。不要總跟人吵,不要總說是非,不要總評價別人:我單位領導如何不好,我同事如何沒有能力,反倒陞官了……心裡總不平衡。他陞官是他的命,是他自己的福報;你一直認為自己比他強,但是卻沒有陞官,這是你的命,是自己福報不夠,因緣不具足。如果福報夠了,因緣具足了,你也會陞官。同樣你陞官以後他們也會這樣想。

  人都特別自以為是,都覺得自己好,他人都不如自己。人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但是凡夫就是這種個性,就有這樣的習氣,看自己的時候就看優點;看別人的時候就看缺點。不如別人的地方,自己就感覺不出來。

  既然他陞官了,肯定是比你好,比你強,你就得承認。但是自己不承認,心裡還不平衡,煩惱不已。眾生得到安樂,得到好處了,我們應該隨喜才對。作為大乘修行者,不應該嫉妒他人,不應該說他人的是非。我們經常說:「我要為眾生,我要給予眾生安樂!」現在不用你給予,他自己得到了,你心裡為什麼不舒服啊?因為你說的那些都是假的么!如果你真心這麼想,沒有通過你的幫助,他自己陞官了;沒有通過你的力量,他自己發財了;沒有通過你的付出,他自己生活好了……你應該隨喜,應該發自內心的高興才對啊!

  我們現在隨喜也是表面上的。他人做功德了,修福報,積善根了,都會說「隨喜!隨喜!」說得都很好。你心裡真的隨喜了嗎?心裡真的替他高興了嗎?你要好好問問自己的良心,你是不是表裡如一?隨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他人有功德了,積善根了;得到好處了,有進步了,有成就了,你能發自內心地隨著他歡喜、開心,這叫隨喜。隨喜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歡喜之心,不是一種行為,不是一句話!

  迴向同樣要發自內心。我有功德、有善根、有福德了,然後將這一切全部給他人,讓他人也有同樣的功德、善根、福德、成就……心裡這樣想,這叫迴向。迴向不是一種行為,不是一種言語,而是一種心態。你有沒有真心地這樣想?如果有,才是迴向!雖然隨喜迴向好,但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這樣才有功德、才有力量!

  如果你不貪著、不執著,真能發自內心地將功德、善根、福德施捨給眾生,這個功德不得了啊!有智慧的人,不會貪著世間的財富、名譽等,而會非常在意自己的功德、善根、福德,這才是真正的如意寶啊!會讓你得到很多很多的利益。

  在家裡不跟他吵,不跟他爭。吵什麼、爭什麼呀?要說愛語!現在很多人都說:「我也想把家人度進來,我也想把同事度進來,但是為什麼不行呢?」因為你沒有用四種方法攝受眾生。布施你沒有做到,沒有為他們付出,沒有好好表法。愛語你也沒有做到,沒有和他們說悅耳語。

  同行就是做利益他人的行為,做對他人有利益的事情,幫助他,替他做事,讓他高興。

  共事就是和他做同樣的事情。比如在家裡,跟家人一起生活,平時要跟他做同樣的事情。

  只有大乘行者,真正的菩薩,才有攝受眾生的四種方便,才有這個能力!這樣你才能把他領入佛門,才能幫助、救度他。

  在家裡、在單位、在外邊,對那些眾生,你能做到這四種善巧方便,就一定能把他拽回來,一定能把他領入佛門,然後學佛修行就沒有問題了。

  為什麼父母兒女、親戚朋友都沒和你一起學,因為你沒有表好法。好好表法,這也是一種傳法,這叫現身說法!這個力量不可思議!讓他們親身感受,親身體會,親眼所見你的變化與進步。你學佛修行以後,所得到的這些好處和利益,使他們不得不學。誰不追求這些?誰不渴望這樣?是你沒有展現,是你沒有好好表法,所以他們沒有跟你學。這都很重要!這是簡單地講,詳細地講還有很多。


推薦閱讀:

關於你
關於梟神奪食
關於探戈的一些,,,(續)
關於傷官

TAG: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