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寶的意義
皈依三寶的意義 —— 濟群 法師
http://www.hhfg.org/jcjx/f121.html——在無錫開原寺舉辦皈依法會的開示1995年,濟群法師應無錫佛協邀請,在開原寺為無錫居士宣講《瑜伽菩薩戒》,並於法會圓滿後為信徒授三皈五戒,本文根據法師在法會上的開示記錄而成。
一、何謂三寶
在皈依三寶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三寶。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和僧寶,寶代表了稀有珍貴,因為佛、法、僧在世間的出現非常稀有難得,所以稱之為寶。
佛寶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佛代表著覺悟,覺悟宇宙人生真理,能夠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同時,在智慧、道德和行為上,都已經達到徹底的圓滿。 法寶是指佛陀所說的教法,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眾生因迷茫所困,無始以來在生死中輪轉,不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處?皈依法之後,通過對佛法的學習,可以了解到離苦得樂的方法,解脫生命中存在的種種痛苦,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僧寶是指嚴持戒律的出家人,包括賢聖僧和凡夫僧二類。僧寶是佛法住世的象徵,是三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或許有人會認為,我只要皈依佛寶和法寶,而不必皈依僧寶,可不可以呢?回答是否定的。因為佛法在世間的流傳,必須依靠僧寶的住持和弘揚。還有一種人則認為:我皈依僧寶和法寶,總該沒問題吧?回答同樣是否定的。因為學佛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成佛,佛陀是我們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如果我們不皈依佛寶,就會失去前進的目標。三寶是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體,不皈依其中的任何一寶,都不能成為嚴格意義上的佛教徒。二、皈依的意義
那麼,皈依意義究竟何在?所謂皈依,也就是尋找我們生命的依賴。 我們生存在這個世間,從出生到成長乃至死亡,每一階段都需要不同的依賴。在小時候,我們依賴父母的呵護養育;進入學校後,依賴老師的傳道授業;步入社會後,依賴同事的指導教育;成立家庭後,依賴對方的體貼協助,正是因為大家的幫助,我們才能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之材。除了生活周圍的這些人,我們還會依賴各種不同的對象,有人認為金錢萬能,將金錢的增長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有人認為權力至上,將權利的獲得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有人信奉鬼神,遇到挫折就祈求鬼神的保佑;有人信奉上帝,希望通過對上帝的信仰得到永生。這種種現象,都是出於依賴。 但是,我們所依賴的那些對象是不是那麼可靠呢?我們依賴父母,但父母親終會撒手西歸,不可能永遠為我們提供庇護。我們依賴家庭,但家庭也有聚散離合,正如佛經中所說的比喻:夫妻好比同籠棲宿的鳥,一旦大限來臨,免不了各奔東西。我們依賴財富,但佛經告訴我們:財富為五家所有,大水能將財產沖走;大火會將財產燒毀;大風會將財產刮跑;盜賊和黑勢力會財產掠為已有,即使僥倖躲過這五種災難,不肖子孫也會將財產盡情揮霍。 「崇高必墮落」,無論多麼珍貴的東西都有失去的一天。當權力、地位、財產、親人都失去的時候,我們還能依賴什麼呢?信奉鬼神嗎?其實,鬼神也和我們凡夫一樣,有喜怒哀樂,我們供養去他,遇上他高興的時候確實能保佑你,萬一遇上他動嗔心的時候,就可能適得其反,孔子要我們敬鬼神而遠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那麼,上帝是不是可靠呢?上帝雖然能力和福報都比我們大,但福報享盡時,也要和凡夫一樣流轉六道。所以說,唯有三寶才是最究竟,最值得信賴的歸投之處。 三寶又可分為三類,即住持三寶、化象三寶、自性三寶。首先是住持三寶,我們現前供養的這些泥塑木雕的佛像為佛寶;三藏十二部經典為法寶;住持僧團的僧眾為僧寶。佛法要流傳世間,必須依賴於這三寶的住持。
其次是化象三寶,以釋迦牟尼為佛寶;以佛當時所說的「四諦」、「十二因緣」為法寶;以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如舍利弗、目犍蓮等為僧寶。 第三種是自性三寶,也就是說每個眾生都具有如來的一切智慧德相,只是被無明妄想及貪嗔痴煩惱所覆蓋,清凈本性無法顯現。 那麼,怎樣才能使清凈的本性顯現呢?就要通過皈依外在的三寶,學習佛法,逐漸開發我們原有的自性三寶。所以,皈依三寶從究竟的意義上來講,就是皈依我們本自具足的清凈自性。三、皈依三寶的事項
1、皈依三寶非皈依某人 皈依時應該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呢? 第一,我們所皈依的僧寶,不是指某個人,而是整個僧團及所有出家僧人。今天,雖然是由我在這裡為大家授皈依,但我僅僅作為大家接觸佛法的介紹人而已,並不意味著大家就是皈依我。從今往後,我們要以至誠恭敬的態度去對待僧團中的所有出家師父,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2、皈依時觀想第二,皈依的內容包括了懺悔及發願,但最重要的是我要帶領大家念的「盡形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幾句話。大家在正式稱念這幾句話時,要特別注意。因為皈依不僅是一種儀式,關鍵是通過這一儀式得到三皈的戒體。
大家應當以虔誠的、清凈無染的心來接受這一戒體,戒體有上、中、下三品,根據不同的發心而得。如果我們皈依的目的並非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將來廣度一切眾生,就可得上品戒體;如果我們皈依是希望通過學佛修行,能夠斷除煩惱,了脫生死,就可得中品戒體;如果我們皈依只是為求得一些人天福報,保佑家庭平安、生意興隆,那所就是下品戒體。大家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戒體,就要發什麼樣的心,這也皈依時應注意的。四、皈依後要注意的事項 1、持五戒 那麼,皈依後我們又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在座的人,有的僅僅是為了皈依三寶;有的還希望求授五戒。但不管想不想受戒,作為一個佛弟子,持五戒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嚴持五戒是做人的根本,儒家提倡仁、義、禮、智、信五常,仁是博愛;義是遵循道德規範;禮是不做不合法的事;智是要有智慧,保持清醒的頭腦;信是要有信用,這和五戒所說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極其相似,所以說,五戒是我們所應遵循的基本道德規範。 五戒的第一條為不殺生,包括一切有情藏、思想、記憶、知道冷熱苦樂的生命體。當然,殺生有重罪和輕罪之分。重罪主要是指殺人,而殺牛馬豬羊乃螞蟻蚊子則屬於輕罪。重罪是不可懺悔的,犯下之後就失去了優婆塞或優婆夷戒;輕罪可以通過懺悔來消除業障。受戒之後若有違犯,就會有戒罪和業罪兩重罪過,能懺悔是戒罪,但業罪依然還是存在。可能大家比較關心受戒後是不是必須吃素的問題,能吃素當然最好,如果一時還做不到,吃些三凈肉也不算犯戒,尤其是家庭主婦,要操持全家的飲食,免不了要接觸一些葷食,只要不違背殺生的原則也是沒什麼妨礙的。 第二是不偷盜,在佛教里,偷盜也叫做「不與取」,只要是屬於他人的東西,沒有經過主人同意就據為己有的行為都屬於偷盜。 第三是不邪淫,所謂邪淫,是指正當夫妻關係以外的,不為社會道德所承認的男女關係。 第四是不妄語,凡是與事實真相相違背的語言都屬於妄語。在佛教里,又有大妄語和小妄語之分。如果你本來沒有道德,卻欺騙別人說有道德;或是本來修行沒什麼境界,為騙取恭敬和供養而大肆吹噓,凡此種種,都屬於大妄語,屬不可悔罪,並會因之失去優婆塞及優婆夷戒。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事卻說沒看到,沒看到的又說看到了,則屬於小妄語,是可以懺除的。還有一類為方便妄語,如到人家做客,為減少主人麻煩,本來沒吃飯卻說吃過了,屬於方便妄語,沒有什麼罪過。第五是不飲酒。五戒的前四條屬於性戒的範疇,就是本體是違理的,不僅戒律所不容許,和社會道德也是相違背的。而不飲酒是屬於遮戒,為什麼佛陀要制定這一條戒律呢?因為一個人飲酒後,會在失去理智的狀態下犯戒。佛經里曾有這樣的記載:有位持戒嚴謹的優婆塞,某次外出歸來,因口渴難耐,誤將酒當作水喝了,結果神志模糊,恰巧鄰家的公雞飛來,他便將雞捉來殺了,這就同時犯下了盜戒和殺戒,然後,鄰居來尋雞,他推說沒有看見,又犯了妄語戒,而鄰居又是位漂亮的少婦,他一時興起,結果邪淫戒也犯了。所以,佛教提倡禁酒,主要是為保護前面四條戒。當然,也有開許的時候,如果是生病需要酒來治療,還是允許的。
2、持六念 在家居士除了受戒而外,還要常存六念。 (1)念佛:時時憶念佛的功德,以佛作為學習的榜樣,以成佛作為人生的目標。 (2)念法:時時憶念法的殊勝,以此激勵自己不斷探求真理。 (3)念僧:時時憶念賢聖僧的清凈梵行,以此培養出世的心態。 (4)念戒:時時憶念佛所制定的戒律,以此對照自身的行為,檢查自己的行為舉止及起心動念是否符合戒律的規範。 (5)念施:在生活中隨時幫助他人,無論是財富還是我們所學到的佛法,只要別人需要,都要設法予以滿足。 (6)念天:天人的福報由他們的善行而來,我們想有美好的未來,就要多積福德。 3、護持佛法皈依之後,就是佛的弟子了。既為佛子,當作佛事,我們都應以護持三寶為己任,使佛法在世間得到廣泛的流傳,使更多的眾生能夠獲益。
五、皈依的程序 皈依之前必須先懺悔業障,因為我們從無始以來,在沒有接觸佛法之前,基本都處於無明的狀態,「無明」也就是無知。我們因為無知而造下了許多罪業。今天我們皈依三寶,是生命中的一大轉折點,因為學佛後,我們的生命才會更有希望。皈依是人生的轉折,也是新生命的開始。在進入新的生命里程前,我們必須懺悔過去所造的罪業。現在,大家先跪下來,懷著虔誠的心跟我念: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然後,跪著拜一拜(三稱三拜)。 懺悔之後,我們還要發願:在生命流轉的過程中,支配的力量主要有業力和願力兩種。所謂業力,就是我們過去所造下的善惡行為,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並不是做過就沒有了,它會形成一種力量保存在我們生命的主體中,並由這種力量推動我們流轉生死,為什麼有人出生在窮困家庭,有人又出生在富貴家庭?這都是自己過去生中的業力所致。怎樣才能改變我們的人生狀態呢?就要通過發願,以願力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導引未來生命的發展。上次講菩薩戒時,我曾說到:十方諸佛之所以能夠成佛,就是因為他們在因地上發了大願。阿彌陀佛之所以可以成就西方凈土,是因為他發了四十八大願,而每個大願都是如何利樂有情、普度眾生;藥師琉璃光如來所以能創立東方凈土,也是因為他在因地所發的十二大願。 學佛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成佛,所以,我們要在十方三寶前發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三稱三拜。)
接著要正式給大家授三皈,這是最關鍵的時刻,大家先認真想一想,自己是以什麼樣的心來皈依?是想得上品戒、中品戒,還是下品戒?發願得上品戒體,就要發廣大心,發普度眾生之心,並以這樣的心情來接受皈依。 大家先稱自己的名字:「弟子某某人……」,再跟著我念: 「盡形壽,皈依佛,如來至尊等正覺,為我所尊,終不皈依,邪魔外道。」 「盡形壽,皈依法,三藏十二部典籍,為我所尊,終不皈依,外道典籍。」 「盡形壽,皈依僧,清凈僧團,為我所尊,終不皈依,外道邪眾。」 (三稱三拜) 「盡形壽,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三稱三拜) 最後,還有部分人要受五戒,五戒的內容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了。要受戒的人先跪下,當我每問一條的時候,你們希望受持這條戒律就回答「能持」,如果覺得一時還做不到,就不用回答。
一、盡形壽不殺生,你能做得到嗎? 二、盡形壽不偷盜,你能做得到嗎? 三、盡形壽不邪淫,你能做得到嗎? 四、盡形壽不妄語,你能做得到嗎? 五、盡形壽不飲酒,你能做得到嗎? 下邊,大家跟著我一起迴向。 最後,禮佛(三拜),頂禮授戒師(三拜)。殊勝三皈依實錄——2004年8月28日(農曆七月十五)佛歡喜日雲南雞足山
http://58.22.131.2/puming/vidio/sgy/%CA%E2%CA%A4%C8%FD%F0%A7%D2%C0%CA%B5%C2%BC.doc放光寺上慈下法阿舍黎為居家二眾授三皈依實錄眾成工作室根據現場錄音整理
(一)請 師(註:為方便大眾閱讀,略去三皈依儀軌中部分文字,詳文見《佛教念誦集》)(二)禮 佛(文略)(三)求 受 皈 依維那師云:夫宅中寶藏,非指示而莫曉,衣里明珠,必解說而方知。若不依僧,安能聞法,苟非佛法,無以出塵。今居士等身處世俗,念欲歸真,理須求請明師,乞受凈法。我今為汝恭請白馬堂上上慈下法阿闍黎,為汝等作三皈歸本師。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稱自己名。(眾即各稱自己法名)其餘言詞,皆隨我道。大德,一心念我弟子(眾各稱自己法名)今請大德為三皈本師,願大德為我作三皈本師。我依大德故,得受清凈三皈,慈憫故。(三請,每請一拜。第三遍最後一句為大慈憫故)慈法法師:我們先講法名——名者,無以自明,仗佛慈悲加持令我等有情得以明心見性,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如光明照於天下,使天下有情之眼目得以使用。我等雖長眼目,若無光明不得啟用,我等雖有智慧,若無三寶啟迪,不得啟用。出離生死苦海,不靠三寶之舟無以得渡,啟迪心智若無大覺回施,覺不得見。眼不自見,要有光照方能知曉。我們雖然智慧如佛,但若無三寶啟迪則永遠住在暗流之中,不能啟用,如寶藏沉于海底。這個皈依是很神聖、很難得的,是曠劫以來我們第一次真正地遇到一個出離的機會。就像這個天陰了很久,突然太陽出來了,我們見到了太陽,體會到了溫暖、光明,心裡豁然開朗,我們遇到佛法亦復如是。今天我仗借三寶諸佛的加持,把諸佛的加持清凈地回施給大家,用三寶的慈悲、智慧來應契大家本來光明的心,讓這顆心真正地袒露出來。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我是跟大家共同學習皈依的伴侶,因為我先於大家,所以稱阿闍黎,就是榜樣的意思。我們皈依的是釋迦牟尼佛,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言和十方諸佛慈悲的回施,是十方賢聖僧和清凈守法的僧團,非是慈法。若能清晰地、決定地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能作一個無畏的皈依者,因為三寶常住不會散壞,不會變異。若說我皈依的是慈法,那我哪天要墮落了,你怎麼辦?一定要知道我們皈依的是三寶,這樣我們的皈依就會得到不退轉的攝化!(眾:南無阿彌陀佛!)年齡大,腿不方便的可以蹲下,關鍵是要啟發我們的恭敬心的真實。(四)和 尚 嗚 尺 雲諸善男子、善女人等,汝今既已殷勤申請,可為汝作三皈阿舍黎,所有言詞,聽我開導。(後文略)慈法法師:皈依一定要是自己的願望,一定要從這兒發出來,(師用手指向其心臟部位)真誠的舉舉手。(眾皈依居士速舉手向上)對!不要小看它,我們舉手的時候就表達了無畏的真誠!若我有虛假的心怎麼辦呢?在你舉手的時候要消除它。這個皈依,曠劫以來我們不知。我們有父親、有母親、有自己的親眷,但是沒有自己不壞的伴侶與眷屬,不壞的教授者與愛護者,不動搖的真實的功德藏的保護者,你現在的父母、夫妻、兒女,周邊的親人,都在改變,都會死掉,這是誰都抵禦不了的自然生命的結果。諸佛菩薩以悲憫濁世有情而應化於世,讓我們知道有不壞的伴侶,有無上的伴侶——諸佛菩薩是我們真正的親眷。三寶不是遊戲,不是宗教,它以宗教住世,啟迪大家的正信,教導有情。佛相是人人心中圓滿之相,是我們大家的智慧德相,是皈依者的德相。你心中若是沒有諸佛菩薩,你供在家裡也不起用,若你心中有,就會生喜悅、得愛護、得回施、受加持,像看到自己的媽媽、爸爸一樣,你有依怙、有倦戀,三皈依亦復如是。佛像、經典、僧眾都是啟發我們安穩、智慧、慈悲的善巧,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先從形象上皈依,才能激發我們心智中真正的嚮往,形象的皈依就是我們的表達。表達得出來,心智就會坦蕩,生命就會安樂。你再苦再難,也知道這是業力所現,宿世因果所現,心就會平和下來。在無量輪迴中,我們若守護一個生命的誓願無怨無悔,就可以遠離殘殺,做一個平和、喜悅、安慰眾生的人。若遠離詆毀、傷害、仇恨,你就是這個苦難世界中快樂的人,這個顛倒世界中有正知正見的人,這混濁的世界中清凈的人。這個清凈人人需要。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願望,但你心中那個最圓滿的願望,你往往還不知道,所以需要三寶的啟迪。佛法是真實的,是能面對一切世間的。它有四無畏的善巧之根,能摧毀邪見使我們心中升起光明與守護,清凈與真實。每個人心中的蓮花是無以描述的,它一直都那麼清凈、光明地放著光,載負著我們心中最圓滿的那個願望。我們從來就沒有丟失過這種莊嚴與福德,但是通過皈依我們得到了清凈的、莊嚴的、不可思議的啟發與照見,這個照見就是皈依的真實功德。一定要把三皈依的教理、意義、功德聽明白,這樣就能真正得到三皈依的攝護,生命就會有巨大的變化——我們將與諸佛菩薩作伴侶,不再與生死煩惱、業障作伴侶。這個生死煩惱無量劫以來糾纏著我們,讓我們看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生命原本是智慧的,不需要被迫和痛苦。我們都需要安樂自在,佛陀表達了一種大自在、大解脫,給我們一個外在的皈依和內在的啟迪,相應成就——安住的、不退的成就!有些人想見賢聖僧,但你沒有勝德、勝因、勝緣,你見不到,你能見到凡夫僧就是福報了。所以不要因為我們是凡夫僧而生輕慢心,關鍵是我們所傳達的離苦得樂的法益——像照鏡子,使我們照得見,感知得到,這一剎那就是照見了自己的剎那,就是皈依的剎那。我們的本性是與佛陀無二無別的,真正在這個地方清凈地守護,就真正地在這一剎那得到了三皈依!(眾: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剎那太珍貴了,希望大家得到真正的皈依,真正地皈依那就是佛子,佛菩薩就是我們的伴侶——那我們太幸福了,因為佛菩薩永遠慈悲、愛護我們,永遠不捨棄我們!我們經常會被捨棄——被自己的親人朋友捨棄,被自己的青春年華捨棄,被自己的父母捨棄,被自己所愛的人捨棄。(眾皈依者中有人失聲痛哭……)但三寶不會捨棄我們,三寶在無盡的法界中愛樂著我們,是我們永遠不舍的伴侶,諸位一定要記住這一點。(眾:南無阿彌陀佛!)皈依就是滴水還海之意。佛法僧三寶如大海,我們這一滴水投到大海里就再也不幹枯了。菩薩們,你們從此再也不會幹枯了,智慧不會幹枯,伴侶不會捨棄,因為得到了盡未來際的攝化,一直到成佛!(眾:南無阿彌陀佛!)今天大家能至心皈依,福德藏就打開了;大家真正地皈依守護著三寶的加持,智慧藏就打開了;大家真正地愛樂一切有情,像佛菩薩一樣面對自己的一切眷屬因緣,慈悲藏也打開了,現下就會受菩薩記、菩提記,得不退轉。《阿彌陀經》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家的皈依亦復如是,若我們常存念三寶,愛樂三寶,護三寶如護眼目,直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決定得不退轉的攝化!(眾:南無阿彌陀佛!)很多人說我心中有佛就不用皈依了。這樣的人也真是夠空性偉大的,你真知道你心裡有什麼嗎?我們不光心中有,還要心中用!我們愛護生命,但生命會有生死,可三寶沒有生死,是不是我們愛護三寶要超過生命呢?(眾:南無阿彌陀佛!)很多人盲目地誇張了自己的那顆妄想的心,得不到真正的法的受用,而受虛妄的、妄想設計的傷害,所謂的二寶居士就很受其害。所以我至誠地讚美大家,與大家作清凈的共同三皈依的親眷。(眾:南無阿彌陀佛!)這一段對三寶的皈依與感情,大家能不能如法地守護呢?(眾:能!)善哉!下面是請聖,(離法坐然後請聖)大家應該有一朵花,以表自己迎請諸佛菩薩的真誠,以花表心,花開見佛。(五)請聖善男子,汝等既能如法受持三皈者,應當先請十方三寶,以為依怙之尊,次屈一切萬靈,而作鎮嚴之主。汝起立合掌,至心作觀,隨我啟請,稱自己名(眾即各稱自己法名)香花迎香花請弟子(慈法)一心奉請,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彌陀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明受皈。(三請,每請一拜)慈法法師:善哉!不要輕視這個奉請。你說沒見佛菩薩駕著雲過來,放著光過來,它過來你也看不到。因為我們的業緣只能讓我們見到這樣的,我們的福報如是,我們的修持如是,你要信得及,就能得到十方諸佛的加持。十方諸佛以無礙身、無礙力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愛護攝化我們,我們要生起一念懷疑,那一念懷疑就是你,一念誹謗,誹謗就是你,所以我們要深信三寶。用三寶來啟發我們這一顆真誠、廣大、如實的心,通過迎請讓我們照見了自心的廣大無礙,諸佛慈光攝照與我們心心相應。人生這一台戲真是粉墨登場失去面目,若把現在的面目洗掉,才知道原來是佛,智慧圓明!(眾:南無阿彌陀佛!) 香花迎香花請弟子(慈法)一心奉請,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脫木叉,十二分經,權實教典離欲真凈,甚深法寶,謹運一心,皈命頂禮。(三請,每請一拜)慈法法師:善哉!我們心中本來就有這顆不退的種子。皈依是我們無量劫來最大的事情,一定要認真。你過去從未有認真的生命,現在這認真的一刻從此就得到了諸佛菩薩的證明。香花迎香花請弟子(慈法)一心奉請,觀音勢至,文殊普賢,清凈海眾,諸大菩薩,律藏會上優波離尊者,西天東土歷代祖師,傳南山宗,諸大律師,中興律祖慧雲馨公大和尚,白馬堂上海發老和尚。惟願不願本願,慈光攝照,證明受皈。(三請,每請一拜)慈法法師:慧雲馨公大和尚,是明朝的一個大和尚,這個儀軌是他做出來的,所以要頂禮他。海發老和尚是我在白馬寺受戒時的戒和尚,這樣說是表明傳承,這個地方出家人要知道,不然給別人講皈依時就會有麻煩。不要怕多磕頭,我們多磕一個頭就多洗刷一次我們無始劫以來的我執和妄想,要把我們這個瓶子徹底洗刷乾淨,裝上甘露!(眾:南無阿彌陀佛!)下面就不能說弟子了,因為諸天護法、天龍八部都是學法的、護法的,我們不皈依他們,但他們可以做我們的守護者,所以也要迎請他們。香花迎香花請(慈法)一心奉請,光明會上,寄位諸天,梵釋四王,天龍八部,伽藍土地,護戒神王,金剛力士,幽顯靈祗,惟願不違本誓,監壇護戒。(三請,每請一拜)慈法法師:天龍八部這些護法在佛前都發過誓願,若佛滅度之後,於此閻浮提守護一切三寶的皈依者。大家皈依以後,若沒有守護者,就像沒有監護人的孩子一樣不能健康成長。鬼神主要是以一種細色身住世。我們這個眼睛,不是天眼、慧眼,也不是法眼、佛眼,是肉眼,因此你看不到他們。看不到不能說有與沒有,只能說你看不到。這些天龍八部,你要是證得法眼凈就能看得到,就像我們拿射電望遠鏡可以看到外銀河系。他們生活在他們那個空間,我們在同一法界但感覺不一樣,這個法界就像這個房子一樣,若今天晚上大家都在這個大殿里休息,各人就有各人的夢境與世界,那些龍天也在做他們的夢,互相不干擾。要知道這個世界有無量的眾生,看得見的看不見的,有胎生、濕生、卵生、化生。希望大家對三尺之外的神靈生起真正的明知與明察。很多人學佛不信因果,認為我看不見,我在暗處別人不知,別人不知佛菩薩知啊,因為人人都在打妄想。我們每個人的想法都有一種力量,所以大家要愛護自己的意業。(六)懺 悔上來迎請三寶證明,今則三寶慈光攝照汝等,竊恐曠劫至今,造諸惡業,障閉心源,不堪納受,是故汝等,應對三寶前,生大慚愧,生大怖畏。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求哀懺悔,稱自己名(眾各稱自己法名)隨我語言,一一自說。 我弟子(慈法),從於無始以至今生,毀破三寶,作一闡提,謗大乘經,斷學般若,弒害父母,出佛身血,污僧伽藍,破他梵行,焚毀塔寺,盜用僧物,起諸邪見,撥無因果,狎近惡友,違背良師,自作教他,見聞隨喜,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故於今日,生大慚愧,克誠披露,求哀懺悔,惟願三寶,慈悲攝受,放凈光明,照觸我身,諸惡消滅,三障蠲除,複本心源,究竟清凈。(眾隨師三說,每說一拜。)慈法法師:很多出家人,學佛很久的人,認為沒有這些過失,恰恰久學佛的人反而容易犯這些過失,你不相信可以看看你的舉心動念。初學者反而沒有謗大乘、謗般若這一類的因緣,因此大家一定要審視、愛惜,並記住這個日子——懺悔的日子!在佛法中最上乘來說,一切染著、取捨都是惡;在色界天,無色界天來說一切非禪定都是惡;在欲界天來說一切殺、盜、妄、淫,違犯十善都是惡;現在一般的人認為你得罪我、對不起我是惡。我造過很多惡,大家造過惡沒有呢?(眾:造過。)造過惡就懺悔!我們造諸惡業、閉塞心源,使我們那一顆廣大、純凈、真實的佛陀的心,被埋沒于海底。諸佛拿這個摩尼寶來廣度有情,游化十方,自在安住。而我們把它沉到惡業的海底去了。若不把它洗刷乾淨,這個摩尼寶就沒法運用,因為閉塞心源不堪納受三皈戒體。今天這個儀式有些長,我們慢慢地講,大家慢慢地休息。受法的過程本來就是休息的過程,今天晚上你會睡個好覺的。(眾笑)我們剛才迎請十方諸佛賢聖僧、十方尊法,讓威德力大光明來洗滌我們心中的黑暗之垢,照見我們的細微惑亂、顛倒妄想。我們這些有情很少生慚愧,因為相互的誹謗、污辱沒有慚愧的機會。若不信把你放在這法座上你就會生慚愧,諸佛菩薩無礙的光照著你的每一個思想動念和行為,你慚愧不慚愧啊?你能遮敝什麼?你只能遮敝自心。所以我們要懺悔無始以來的過失,末法時代最可憐的就是不知慚愧不知懺悔。一些出家師傅看了幾部大乘經典就開始當佛了——來吧,供養我,我給你做福田,結果三天兩天就被人拜趴下了,或者說三年五年就被人搞倒了。他不知道佛是廣大、平等,無我相、無人相,是無有一塵染著。那我們無始以來的染著需要不需要懺悔呢?(眾:需要!)我們的種種染著都是惡道的業緣,若不相信,你就悄悄地記錄下你每天的舉心動念,看看地獄的多還是極樂世界的多。惡業不要說,善業尚需懺悔——善業以為有善者是為罪惡之源,所以對善業的染著尚需懺悔,況且惡業呢?這話若能理解,我們就做一個清凈的學佛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眾:南無阿彌陀佛!)那我們就可以做一個自在的人,不會糾纏在是非中常生煩惱,看不慣這個受不了那個,把自己折磨得很痛苦,還去指責社會,指責親屬,指責自己的周邊,不光不得出離,反而更加苦惱。所以要放下世俗心——就是怨恨,就是認為自己很善,做了很多好事。闡提者斷善根,自私自利斷滅大慈悲的傳播,就是大家都在供養我,我來修行,我來辦自己的事,這真是很殘酷。像謗大乘經,普通人基本上謗不成,一般都是出家眾才能謗。怎麼謗呢?沒有大慈悲心,沒有廣大智慧心來運用慈悲,稱為謗大乘經,斷滅大乘種性。像「弒害父母」,不孝者即是弒害者初因,現在孝順的有幾個孩子?「污僧伽藍,破他梵行」,這個地方出家眾要多注意,女居士、年輕的娃娃們,尤其有個漂亮臉蛋的孩子們一定要注意,要愛護三寶,尊重生命,使他們真正的正行、正業、正命,要相互的尊重愛護。「焚毀塔寺,盜用僧物,狎近惡友,撥無因果」在這個時代都很多。我們無始以來的過失與罪業,我們根本就不知道有多少啊,在諸佛放光動地、周遍法界的大悲心中,我們一定要懺悔。(眾:南無阿彌陀佛!)(七)受皈汝等對三寶前懺悔已竟,罪業必定消除,身心自然清凈。汝當外託事儀,內明理觀,而起廣大慈護之心,遍緣一切情非情境,於此境上,誓斷惡修善,利濟眾生,心境緣覽,系法於心,心法和合,名曰三皈體。皈依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應隨我語,端身合掌,至心皈依。慈法法師:行善莫染善,多作善事而無所染著,這才是真正的斷惡修善。下面一定要把法名報清楚,把三皈依說清楚。一定要把這個烙印烙下來,清晰地烙在法界中,烙在我們的過去、現在、未來,一烙到底!(眾:南無阿彌陀佛!) 我(慈法)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眾隨師三說,每說一拜)就在這三句話中,我們得到了身心的投奔,若忘掉就會失去三寶盡未來際對我們的守護。我們皈依了,還要使無量的眾生離苦得樂,我們要真正離苦得樂,就要守護一個誓願,不自贊不謗他,密護自己的皈依因緣,心裡存念著皈依,希望別人皈依,不輕說自己皈依了,這樣你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很多剛受比丘戒或剛出家的就急於度人,剛受了三皈依的居士就急於度人,結果丟失了自己現前的利益,也傷害了三寶,所以一定要密護於自心。皈依了不要輕易給別人說,叫密護三寶。很多人往往在這個地方丟失了,就會到處給別人說你怎麼不皈依啊?我都皈依了,我現在是三寶弟子了,這叫販賣佛法,不知道什麼叫皈依。在密乘教言中,在根本授記中,就會把三寶放在最前面,來應契我們的心智。授戒是密乘教言,因為一切有情擁有而不知,諸佛親證其法則,以平等心回施有情,讓眾生得見、得聞、得用,無皈依者無以知曉,所以稱為密。我們剛授了三皈依戒的,不學佛的思想還很重,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密護自己的三皈依,心中常存念而不輕說。別人恨你,給你作惡緣,你心中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去對抗,就會得到不可思議的智慧、慈悲、善巧的加持!剛皈依不要輕說,讓喜悅在自己心中,不斷地用三皈依的心觀察,用新的眼目觀察這個世間。密護一段時間真的感到很安穩了,的確稱得上佛子了,才有力量。你要是做不到,別人會因此謗三寶,會說你這三寶弟子比正常人都不如。所以一定要注意。 我們現在是佛子了,應該像諸佛菩薩一樣舍諸痛苦,舍諸染著!(眾:南無阿彌陀佛!)但是現在可能做得可能不算好,所以要多做,不要販賣佛法。我們曠劫以來流轉生死,沒有出離的機會,就是沒有一個真正守護的誓願。這一生若能守護三皈依誓願,你必得成就!不要經常違背自己的誓願,否則就會做一個無聊的人,失去信心的人,長劫輪迴的人。古德說的命可毀,誓願不可毀。你能守護三皈依誓願,第一保證不墮惡道,第二保證於佛法中得不退轉。三皈依誓願是個寶貝,要守護、運用、成熟這個寶貝,使這個寶貝真正化作自己的生命。在三皈依戒法中,誓願力是第一力,在整個佛教的歷程中,這個誓願力是我們的根。上來三皈正是納體於心,更加三結,得法圓滿,謂之三番羯磨。汝當至心,隨我語道。我(慈法)皈依佛竟,寧捨生命,終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所尊,慈憫故。(眾隨師三說,每說一拜。最後一句為大慈憫故。)慈法法師:善哉!在毗盧遮那如來法會上,有無盡的諸佛海會,我們皈依佛,立這樣的誓願,如來海會的諸佛就會來親證我們。(眾:南無阿彌陀佛!)佛在一些甚深的教典中這樣教導我們——成就菩薩法、聖法、一切不可思議法實在不難,就是一個誓願的守護,若能守護,你就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力量。皈依佛、法、僧三寶是大慈憫之心,是大容之心。一定要守護這個誓願,若守護這個誓願,一切龍天護法就會守護你,愛樂你,不使你墮落,不使你受到傷害。但你要不愛護這個誓願就會怨恨三寶,隨著這種妄業流轉。很多人貪圖禪定,貪圖善法,貪圖名聞利養,貪圖眷屬,許許多多的人沒有三皈依的心,沒有立過三皈依的清凈誓願。若不相信你可以思維觀察,在你生命的關口,你想到的是三寶還是個人的利益?是三寶的守護還是個人的名利得失?打你一槍你首先念的是媽呀還是阿彌陀佛?這點特別重要!我(慈法)皈依法竟,寧捨生命,終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來所說三藏十二部,顯密一切教典,是我所尊,慈憫故。(眾隨師三說,每說一拜。最後一句為大慈憫故。)慈法法師:外典的教化是心外求法。世間相互的怨恨、指責都是心外求法。在佛教唯有自己慚愧懺悔,贊他美德自慚不如。若能守護這個誓願,就能真誠地啟發我們如實地知自心,如實地與佛相應,如實地觀察佛的圓滿,常生慚愧。內求於法,愛樂世尊教化,外觀佛菩薩應化,感恩戴德守護現緣,那你就是佛子,覺悟者,要不然你還是世俗人——自贊謗他,相互抵毀,妄自設計,煩惱熾盛而不知。 「顯密一切教典」,在原典上是沒有「密」字的,因為現在學密的逐漸地多一些,所以加上這個字。密法是應契教,是果地教,如念佛必成佛,必能往生,得不退轉。三皈依是不退轉的教化,三寶一定會盡未來際攝化我們!(眾:南無阿彌陀佛!)我(慈法)皈依僧竟,寧捨生命,終不皈依外道邪眾,皈依清凈賢聖僧,是我所尊,慈憫故。(眾隨師三說,每說一拜。最後一句為大慈憫故。)慈法法師:賢聖有三類:佛、菩薩、四相四果之聖人。清凈僧是如法守護佛法者,不是標榜自己者,我們皈依的是清凈賢聖僧,一定要審視清楚。不要說我皈依慈法師,因為你把你造的那些惡業放在佛菩薩、清凈賢聖僧身上,他們能回施你利益。就像孩子闖禍了,父母若有能力就好處理。你攀的是諸佛菩薩、賢聖僧,若有過失,在佛菩薩形像面前,在聖眾面前發露懺悔,就得清凈了。但僅是某個人的弟子,就有很大的局限與委屈。我遇到一群出家師傅都要還俗,我說你們怎麼都要還俗呢?他們說:「我們師傅還俗了!」(眾笑。)所以不要說皈依某人。除非是真正的成就者,這一定要清晰。不是怕擔業緣是怕大家得不到如實的利益。(眾:南無阿彌陀佛!)有人說我是某法師的皈依弟子,就把師傅也拉到自己的業力中去了。鬥爭的時候就說我師傅是正知正見,你師傅是邪見,你們是魔子魔孫,這樣都沒有真正的皈依。因為真正皈依的人不會謗他,皈依僧如和合海,善調鬥爭。不管你出家在家,好鬥的人都沒有真正皈依。應該這樣說——我在放光寺受的皈依,慈法法師為我作的證。這樣說雖然煩瑣,但你能尊重這個法則,相互不侵害。在凡夫地,因果就是你的被迫性,就是你徹頭徹尾自己造就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你自己在做——你吃是你的,你煩惱、痛苦是你的,你愛恨也是你的,你學佛還是你的,如此來照見自己的心靈與業,就知道都是自己的造作,所以希望大家發四無量心。(八)發 願善男子,汝等既皈三寶,已獲本體,則心有所皈,身有所依,當起妙用,發大誓願……(後文略)我釋(慈法)眾生無邊誓願度 我釋(慈法)煩惱無盡誓願斷我釋(慈法)法門無量誓願學 我釋(慈法)佛道無上誓願成 眾隨師三說,每說一拜我釋(慈法)自性眾生誓願度 我釋(慈法)自性煩惱誓願斷我釋(慈法)自性法門誓願學 我釋(慈法)自性佛道誓願成 眾隨師三說,每說一拜慈法法師:我們剛才說這四句話是佛菩薩說的,大家是不是菩薩啊?(眾:是!)善哉!勇猛的學佛有情,學佛的勇猛者,要當仁不讓,於煩惱中我們退得遠遠的,於學佛中我們可不能退。佛說什麼我就常說,佛想什麼我就常思維,行嗎?(眾:行!)一定要認準——做佛,不是驕慢,是慈悲平等、愛樂有情、當仁不讓!大家是菩薩嗎?(眾:是!)善哉!汝等雖身在世俗心同菩薩,何以故?因為三皈依故!煩惱、眾生、法門,無上的佛道都不離我們現前這一念,你要牢牢地守護著它,愛護它,觀察它,要智慧,慈悲地運用它!(眾:南無阿彌陀佛!)(九)顯 益 勸 囑善男子,汝今已發弘誓願,則智為先導,但堅信行,有願必從。汝雖身同世俗,心是菩薩,所獲功德,不可思議。校量功德經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如來,如稻麻竹葦,人以四事供養滿二萬歲,諸佛滅後,各起塔廟,復以香花種種供養,其福雖多,不如有人以純凈心,皈依三寶所得功德。汝今當生大歡喜,生稀有想,愈增深信,愈堅弘願,出煩惱淵,至菩提岸。即今所受三皈,以為出世正因,慎勿退失,謹守修行。汝能依教奉行否?(眾:能依教奉行!)慈法法師:善哉!大家已經受三皈依了,我們這一生必然要結束,我們一定會回歸極樂,那我們就念南無阿彌陀佛!(眾:南無阿彌陀佛……)(十)回 向(文略)授 受 三 皈 依 圓 滿 結 束
推薦閱讀:
※我為什麼要做魔術師?
※2016年93閱兵對青少年有什麼教育意義?
※奇異值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分析數據從數據意義開始
※十神作用方式的吉凶意義 財運2
TAG: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