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民素質真的是劣根性的體現,不可改變嗎?讀《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

推薦者:虎嗅1人文社科

書名:《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

作者:張宏傑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當一個社會缺乏公正,公平,大部分資源被少數人佔有,任何通過思想層面來改變現狀的做法都顯得無力。一個真正健康的社會,是人人都擁有尊嚴的社會。但是,當生存都存在問題的時候,誰還在乎尊嚴? 想讀(12) 在讀(0) 已讀(0 )

國民素質,是近些年一直在討論的話題,我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要知道國民性並非一成不變的,我們也有過春秋時的清澈剛健,唐宋時的雍容文雅,以及明清時倒退,顯現奴性和流氓氣。

一代代的傑出人士都在國民性方面有過作為,如魯迅、柏楊、龍應台,反思、批判、痛罵甚至詛咒國民劣根性;梁啟超、陳獨秀、胡適,苦心積慮,提出種種國民性改造方案。為何時至今日「國人素質太低」之音仍然不絕於耳?

本書試圖告訴讀者在國民性的發展過程中,近百年來我們錯過了什麼?「國民劣根性」的改造要從哪裡開始?書中通過世界視野中對中國國民性的觀察和歷史視角下對中國國民性演變過程的剖析,作者認為是落後的制度造成了中國人的劣根性。中國國民性劣化的根源在於制度建設與國民性改造之不同步。中國人身上並沒有「過濾性病菌」,要改造國民性,必須從制度方面去努力!

國民性是一個比較宏大的詞語,如果先談女人如何對自己老公評論會更接地氣,下文為豆瓣網友司馬白羽從這種接地氣的話題入手來分析我們的國民性,作為讀者的你,是否可從中找到解決之道?

---------------------

從一個女人對他老公的評價說起

張宏傑的《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讓我幾番唏噓。從戰國時期獨具個體精神的「士」到清代鑽進故紙堆里不敢言時事的知識分子,中國的國民性演變實際上是從曙光走向灰暗。作者一針見血的指出,中國當下國民性的乏擔當,多盲目實則是歷代統治者一步步造成的。這個「造成」既有制度層面上的設計,也有現實的打擊,通過技術性的改造與現實的導引,國民性朝向「盲」和「愚」的方向發展。 某次會談前,我曾聽到前排座位兩位女士的閑聊。甲女對乙女說,你老公人真好。乙女不無鄙夷的說,他好是好,就是沒有錢,好有什麼用。實際上,據我所知,乙女家有房有車,其夫也算是一個小領導。在中國當下的社會,大概也算是中等階層吧。換個說法,乙女對丈夫的期望並非「好」,而在於是否有錢,至於什麼標準才算有錢,那就不知道了。我曾問過一個外國朋友,在國外是否也有好人壞人這種說法,他很肯定的說有。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我請他談談個人的看法,他說了很多條,歸納起來只是一個詞:美德。是美德,而絕非「有錢」。我問他們是否對「有錢」有標準,他笑了起來。他並不否認實利,但只要金錢能夠滿足基本的生活,他們更看重金錢之外的東西。然而,中國當下的社會告訴我們,除了錢和權,此外沒有別的東西。一個人無論有怎樣的品質、才能和成就,如果不能轉化為金錢,就會遭到鄙夷。 今年開春我回老家,我老家有野祭的傳統(類似於春遊,謂之「出新」)。在郊外,一番祭祀結束後,年長的人互相敬酒,當然還有一篇類似於祝酒詞的東西。幾個白髮蒼須的人當然要說點什麼,大多數人的長篇大論我沒聽清楚。只有一個中年人的話有兩句極為刺耳:後生們要好好念書,爭取考大學;考上大學的要削尖腦袋鑽,爭取當官;當了官的要貪,不貪做不了大官……這話不無調侃成分,自然引起一片笑聲,然而這笑聲也並非嘲笑,而是很複雜,其中不無點頭的面孔。聽著鞭炮震天響,看著跪了一地的老老少少,我悲哀的發現他們和魯迅先生筆下的人是那麼像。他們的衣裝都很時尚,不少人都開著轎車,然而在骨子裡他們與清末的人有何區別?也許,沒有區別。    從梁啟超、魯迅、胡適、王小波到鄢烈山,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試圖通過他們的一支健筆來改變中國的國民性,然而中國社會的兩極化使得「啟蒙」顯得蒼白。當一個社會缺乏公正,公平,大部分資源被少數人佔有,任何通過思想層面來改變現狀的做法都顯得無力。一個真正健康的社會,是人人都擁有尊嚴的社會。但是,當生存都存在問題的時候,誰還在乎尊嚴?官員們通過「權力」使普通人喪失尊嚴,商人用金錢腐蝕官員以獲得資源(在這個過程中官員喪失尊嚴),普通民眾則為了基本生存不擇手段,致使尊嚴不存。在一個不在乎尊嚴的群體里,是沒有美德、榮譽這些東西的,因而,判定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只剩下錢和權。所以,那個以「錢」來衡量自己老公的女子,其實也是很多人的縮影。我們無權以道德標準去責怪她,因為我們的道德標準本身就有問題。在這個時代,金錢即道德。而在張宏傑的作品中,實際上並無太多東西觸及當下社會的實質,而是更多的探討過往,即所謂歷程。


推薦閱讀:

中國轟-6k巡航宮古海峽,攜帶核彈足夠打擊日本全境?
核武時代 誰會侵略中國?
中國國產AG600水陸兩棲大飛機首飛背後的軍事意義?
·【中國畫 寫意山水的布勢構圖解析】·(下)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