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秋,月是故鄉明

中秋,月是故鄉明

加利福尼亞更透明的陽光,萊因河畔更圓滿的月亮,劍橋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遠遠及不上家鄉日暮時點起的那一束橘黃的燈光。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是故鄉明》

季羨林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

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

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

《鄉 愁》

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荀子·禮論》

過故鄉,

則必徘徊焉,

鳴號焉,

躑躅焉,

踟躕焉,

然後能去之。

《鄉 愁》

席慕容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望月懷遠》

唐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歲歲中秋景不同

中秋節是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但是直至唐代,中秋節才出現。

作為人文節日,中秋節的起源較為複雜,既與上古時期人們的月亮崇拜有關,也與祭祀月亮女神嫦娥有關,但中秋節作為民俗節日的直接起源是唐朝初年的賞月風尚。唐人過中秋,凸顯中秋月色明美,並將人間相思與中秋月明的自然景觀相結合,平添了幾分詩情畫意。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均以中秋賞月為樂。五代時期王德裕的筆記小說《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李隆基要建「望月台」,「玄宗八月十五日夜與貴妃臨太液池,憑欄望月不盡,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於池西岸別築百尺高台,與吾妃子來年望月。後經祿山之兵,不復置焉,惟有基址而已」。筆記小說雖非信史,但亦可見唐人賞月之風尚。唐代詩文繁盛,皎潔的中秋之月也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他們觀月、賞月,對月吟詠,留下了許多絕美詩文。白居易在《華陽觀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中寫道:人道中秋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華陽洞里秋壇上,今夜清光此處多。在中秋之夜,白居易與友人歡聚賞月。

唐人過中秋,相思亦是主題。中秋時節,詩人看到白樹棲鴉、冷露桂花,感覺孤寂凄冷,想起遠方的杜郎中,心中更充滿了無限思念。中秋明月,不僅引得詩人一個人相思,相思亦是所有人的共同情感訴求。「今夜月明人盡望」,一輪中秋明月,引得世間人人仰望,相思盡顯。

如果說唐代的文人雅士喜愛欣賞一輪中秋明月,對月吟詠,以盡相思,那麼宋人過中秋,則增添了更多的世俗情趣。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中秋」,北宋汴京(開封)「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市人縱酒度節;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吳自牧在《夢粱錄》中描述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熱鬧,在銀蟾光滿之時,富家巨室,王孫子弟,莫不登高玩月,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街上商戶也紛紛登上小小月台,舉家歡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市井貧民雖無富足財力,可過中秋節的願望也十分強烈,「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

宋人過中秋,還增加了拜月習俗。中秋拜月,女則願貌似嫦娥,顏如皓月,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宋代金盈《新編醉翁談錄》記載了一個民間傳說。戰國時期,齊國有個叫無鹽的女子,相貌極為醜陋。後因虔心拜月,長大後以德行佳尚為由被選入皇宮,但皇帝一直不喜歡她。有一次,皇帝在賞月時看到她,姿色異常美麗,貌若嫦娥,決定立她為後。宋人中秋拜月之事雖偶有發生,不是世人的普遍習俗,但卻為明清時期中秋拜月習俗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秋節發展到明清時期發生了重要轉型。唐宋時期人們過中秋節主要是賞月、玩月,重視節日的娛樂性、社交性。明清時期中秋節的節日性質發生了變化,人們同樣賞月、玩月,但更關注祭拜月亮的神秘意義,現實生活中人際關係的梳理,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係協調。

明清時期人們過中秋節,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祭拜月亮。清代俗諺「八月十五月兒圓,西瓜月餅供神前。」周作人在《中秋的月亮》中說,明清江南中秋供素月餅水果及老南瓜,又涼水一碗,婦孺拜畢,以指蘸水塗目,祝曰眼目清涼。可見,祭拜月亮已經成為明清時期重要的中秋習俗。

說起中秋節,人們自然會想起一種節令食品——月餅。月餅是典型的中秋節日食品,俗為「團圓餅」。若追溯月餅的來源,它的形制最早在宋代可能就有了,蘇東坡曾曰:「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但從歷史文獻的記載看,宋人過中秋,重在「秋嘗」,所嘗之物,不僅有月餅,還有石榴、棗、栗、橘、葡萄等時令水果,也飲新酒,因而月餅在當時還不是典型的中秋節令食品。以月餅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風俗大概始於明朝。民間流傳的元末八月十五吃月餅殺韃子的傳說表明當時人們已經要在中秋節吃月餅。據明代顧起元《客座贅語》載,南京有一位鐵冠道人道術高明,能預知未來。明太祖對此不以為然,召見道人問道:「今日我有何事?」道人對曰:「太子某時進餅。」這天正是中秋,太祖遂命人將道人鎖在房中等待驗證。等到那個時間,太子果然奉上餅食。太祖正吃著月餅,突然想起了道人,於是以正在吃的餅子賜道人。等到打開門鎖一看,道人已經不在了。不僅皇宮中太子向皇帝進獻餅食,民間也要家家吃月餅、互送月餅。明代沈榜在《宛署雜記》中說明代京城「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麵餅相遺」。這種麵餅大小不等,呼為「月餅」。月餅做工考究,「市肆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清代還有特製的祭月月餅,此月餅比日常月餅「圓而且大」,俗稱「團圓餅」。《燕京歲時記》稱:「至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

中秋月餅不僅可以拜月,可以饋贈,更重要的是要把月餅吃掉,以求團圓幸福。民間吃月餅通常要將月餅切成均勻的若干份,按人數平分,每人分享一塊月餅,象徵團圓。據《酌中志》記載,北京人用月餅祭月之後,可以立即分食,也有將月餅留到歲暮除夕「合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如家中有人外出,便要特地留下一份,象徵他也參加了中秋團圓。天上月圓,人間團圓,中國人以分食月餅的方式團聚家人、濃聚親情。

一句話的中秋

文 / 劍鈞

夢中圓月,朦朦朧朧的,彷彿淡淡的雲,為它罩上一層充滿憧憬的夢幻,又彷彿古老的傳說,為遙遠的情侶編著遙遠的傳說。

溶溶的夜色中,我將月亮請入夢裡,因為我怕嫦娥耐不住廣寒宮的寂寞。我用我的詩心為夢中的圓月撐起一方晴空,讓有情人縱目遠處的鵲橋、月色、花影……

在疏疏朗朗的花叢下,讓醉意朦朧的相思和多情的明月相伴。圓圓的月亮,圓圓的相思……

選自劍鈞散文詩集《愛的雨巷》

中秋 與你共享一輪明月

中秋 .與你共享一輪明月

.

還是抬頭遙望

還是低頭思念

不管路多遠

今夜都連著故鄉

不管心多忙

今夜都和親人一起

不管高樓遮擋

今夜與你共享一輪明月

.

憶起三月

那時月亮懸掛十里桃花

春天離場

忘記留下一張照片

.

多少愛恨轉瞬黯淡

月亮千古明亮

今夜不說秋風涼手

路上還有菊花

有愛就回家

.

愛上就要情緒化

上半月是盼望

下半月是思念

上半月消瘦

遼闊宇宙煙霧瀰漫

早已不再澄澈

為誰 .你徹夜輾轉

下半月你去遠方

牽掛天涯海角

你在那裡

照亮遊子夢境

.

惟有有這十五

你才圓到心上

月亮 .今夜抬頭祈禱

能否藉助你

傳達綿綿愛戀

還要帶著一輪明月

去有波濤地方

掛在遠行船頭作燈籠

還要帶著一輪明月

掛在雪晴之夜

那時你說喝酒

我就陪著痛快淋漓

醉後 .就著月光

我們雪地種出梅花

潔白

仍是靈魂質地

.

詩路心語:今天中秋節,真誠送上團圓的節日祝福:月圓人圓,菊香情濃!

今夜一輪月,共誰賞清輝一一千萬別忘了與親人賞月呵;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一,秋日霜冷,酒一定要喝些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一團圓時刻,別忘了惦記遠方,並送上真情關懷??

總之,我已準備好心情:中秋之夜, 與你共享一輪明月!

傳遞詩意/傳遞陽光/傳遞春天味道/傳遞心靈幽香……


推薦閱讀:

故舊從鄉來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
春風又綠了麥田
四月故鄉

TAG: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