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世界名蛇大全


雞冠蛇

雞冠蛇是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和古籍上記載的一種虛構生物。在中國東部、南部廣大地區都有它的傳說。需要指出的是,變色樹蜥的俗名也叫「雞冠蛇」。中國民間傳說認為,雞冠蛇長有類似公雞的肉冠,身長尺余,圍可數寸,體色不一,可直立上身。該蛇劇毒無比。遍及中國大江南北的森林、墓地等等,其中包括了 安徽黃山境內的大山中、大坪水庫(東南近鄰武當山,南面與神農架相連)、懷柔區渤海鎮卧佛山地、湖北媯安縣、遼寧瀋陽蘇家屯區東山口村大山東林地、鳳城、吉林通化、四川、湖北廣水烏龜山、膠東、湖南、安徽等等。

雞冠蛇的外形特徵是蛇頭像雄雞頭長火紅雞冠,體色各異,身長一尺多,粗大約幾寸。可直立上身,還可騰空飛行。 相傳,有些雞冠蛇會主動攻擊人,其在攻擊時雞冠狀物會由紅變為紫色,會像眼鏡蛇那樣噴毒液、毒霧,不明的人會誤以為是煙。人一旦惹怒它之後,它就會跳起來和人比高,如果它挑起時比你高,那麼它就會對你展開攻擊。若你比它高,則其就會逃走,不會傷人。民間相傳看見它時,對付它的辦法就是趕緊脫下一隻鞋,往高空一拋,雞冠蛇見此情景,就會趕緊掉頭離去。知道雞冠蛇習性的人都不會魯莽捉它,遇見它時是唯恐躲避不及。

據說在廣西百色市鳳梧鄉至榜圩鎮一線上有一村莊名淮達村,有一座高度很小的小丘,當地人稱之為「雞冠山」,在上世紀20~30年代曾有大量當地人稱見過雞冠蛇,多人描述的雞冠蛇具有統一的外觀特徵:身體顏色多樣,但多見為淡黃色、金黃色,頭上有肉狀凸起,似雞冠,但也沒有雞冠那麼紅,移動速度很快導致人們誤以為此蛇會飛。並且此蛇在群居的蛇窩中會發出類似母雞交生的「咯咯咯」的聲音,故又被當地人稱為「雞叫蛇」。因此蛇劇毒,咬人後中者均死亡,故當地幾個村落將薪材集中起來將整個小丘團團包圍後燒山,燒死了大量的所謂「雞冠蛇」。親歷此事件的當事人陸金華現依然健在。但由於證據不足,也不能判定該地這種蛇類是不是傳說中的雞冠蛇。不過,當地零星的群眾反映此蛇確實存在,很多人將此蛇神秘化。如果能獲得一條活體標本,對於蛇類研究應當有意義。

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為大型蛇類,又稱過山峰、大扁頸蛇、大眼鏡蛇吹風蛇、過山標等。雖稱為「眼鏡王蛇」,但此物種與真正的眼鏡蛇不同,它並不是眼鏡蛇屬的一員,而是屬於獨立的眼鏡王蛇屬。相比其他眼鏡蛇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頭頸轉動靈活,毒性極強,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之一。在中國西南與華南地區常有出沒,通常棲息在草地、空曠坡地及樹林里。體型特徵為:體背面黑褐色:頸背具一「∧」形的黃白色斑紋,無眼鏡狀斑;軀幹和尾部背面有窄的白色鑲黑邊的橫紋。下頜土黃色;體腹麵灰褐色,具有黑色線狀斑紋。


烏梢蛇

烏梢蛇 ,俗稱烏蛇、烏風蛇,分布範圍很廣,是我國較為常見的一種無毒蛇。成蛇體長一般在1.6米左右,較大者可達2米以上。主要特徵是身體背面呈棕褐色、黑褐色或綠褐色,也可分為黃烏梢、青烏梢和黑烏梢,背脊上有兩條黑色縱線貫穿全身,黑線之間有明顯的淺黃褐色縱紋,成年個體的黑色縱線在體後部變得逐漸不明顯。

烏梢蛇是典型的食、葯兩用蛇類,李時珍《本草綱目》對其食用和藥用價值作過詳盡的說明。它不僅肉質鮮美,好於其他眾多的無毒蛇,而且還具備許多毒蛇所沒有的藥用價值。傳統中藥中的烏蛇便是本種處理後的干品,這是其他無毒蛇所無法比擬的。除此之外,烏梢蛇皮還是製作樂器、皮革製品的上好原料。


銀環蛇

銀環蛇俗稱過基峽、白節黑、金錢白花蛇、銀甲帶、銀包鐵等,毒性極強,為陸地第四大毒蛇。全身體背有白環和黑環相間排列,白環較窄,尾細長。


赤練蛇

準確名字叫赤鏈蛇,體背黑褐色與紅(紅褐)色相間。很多人都認為赤練蛇是無毒蛇,但其實它還是具有微毒,雖然絕大部分人被赤練蛇咬傷沒有問題,但是,個別對赤練蛇毒過敏患者還是有生命的危險!赤練蛇也是一種食、葯兩用蛇類,中醫認為赤鏈蛇有祛風濕,止痛,解毒斂瘡的功效與作用。


金環蛇

金環蛇,俗稱金甲帶、金包鐵、金腳帶等,是環蛇屬的一種,是毒性很強的蛇。金環蛇是一種具前溝牙的劇毒蛇,與眼鏡蛇、灰鼠蛇合稱「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蛇體浸酒及蛇膽也被用來入葯。


太攀蛇

又名普通太攀蛇 或 海岸太攀蛇,是一種大型的太攀蛇屬成員,亦為澳大利亞最大的毒蛇。分布於澳大利亞東部及北部沿岸一帶,另也出沒於新幾內亞的島嶼。根據數個毒理學報告的實驗白鼠 LD50 皮下注射數據,此物種的毒性在陸棲毒蛇中位列第三。此蛇擁有修長的頭部及身體。頭長而窄,前額向前稍微彎曲,形狀猶如棺材;身體細長但結實,整體呈流線型。它們全身背部顏色一致,通常為墨綠、棕、紅褐或米色;面部及身體兩側顏色偏淺;腹部一般為乳白或淺黃色,並夾雜著橘或粉色的斑點。


球蟒

在歐洲,他們被稱呼為「皇蟒」,而在美國就用「球蟒」這一稱呼,這是因為當他們感到緊張的時候,他們會把自己的身體捲縮成一個很緊的球,並把頭穩固的藏在中心。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像很多其他蟒類一樣,球蟒也是一種溫和的蛇類。與其它蟒蛇比較,球蟒的體型較為細小,性情亦較溫和,是相當受歡迎的寵物蛇類。


玉米錦蛇

玉米錦蛇的顏色很多,通常可見到灰色、灰褐色至土黃色、橙色等,身上有鑲黑邊的紅或紅褐色斑紋,腹部有濃淡相間的方格狀斑紋,所以又叫做「玉米蛇」。溫順無毒,是具有觀賞性的寵物蛇。


黃金蟒

黃金蟒是緬甸蟒蛇的白化突變種,是一種十分稀少的變異品種。黃金蟒的成體可以長到約7米長。在它的原產地,通常被印度人作為「神靈」加以崇拜。其通體金黃並有白色不規則紋路,鱗片滑順,頭頂具有大鱗片以及熱感頰窩。歐、美國家作為寵物合法化飼養。


喜瑪拉雅白頭蛇

喜瑪拉雅白頭蛇是一種比較古老的蛇種。它們主要出沒於東南亞的一些山脈之中。另外,在中國境內的西藏東南部以及越南均能發現喜瑪拉雅白頭蛇。有劇毒,在人體內會引致痛苦、腫脹、高血壓、反胃、腹痛、睏倦、四肢麻痹等。


蝮蛇

中等大小的毒蛇,全長約500毫米。頭為長三角形,與頸部分界明顯;眼、鼻之間有頰窩,眼後到頸部有一條棕褐色縱帶,其上緣鑲有一黃白色細紋。體粗,尾短,末端尖細。口內前部有一對著生在上頜骨的圓錐狀管型毒牙;後方還有8對預備毒牙。體色不一,可由淺褐色逐漸轉成紅褐色的變異;我國至少有6種蝮蛇。蝮蛇的學名「Agkistrodon」源自希臘語,當中「Ancistro」意思是「鉤」,而「odon」則代表「牙」,兩者合指蝮蛇最為人所知的鉤形毒牙。除食用外,有很高的醫藥價值。它種源易得,養殖方法不難,是群眾致富的一項新型養殖業。


黑曼巴蛇

黑曼巴蛇又稱「黑樹眼鏡蛇」,是第二大的陸生毒蛇類,也是曼巴蛇類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黑曼巴蛇是非洲最大的毒蛇,有非洲死神之稱,毒性極強,佔據奈吉爾·馬文南非十大致命毒蛇名單上的第一名。黑曼巴蛇的名字是源於其烏黑的口腔,而不是指其棕色的身體。


奶蛇

奶蛇也是一種美國本土蛇類,當然也就成為美國蛇類業者的培育對象。在寵物蛇市場上也是很熱門的種類。之所以稱為奶蛇,是因為這種蛇經常在牛棚里出現,被人誤傳為喝牛奶,其實它是吃牛棚里的老鼠。絕大多數的奶蛇都是以紅黃黑三色作為基本體色,只在排列順序上有所區別。


水蚺

水蚺,類似水蟒的蛇類,是現存蛇類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正常成熟個體都在5米以上,最大的活體記錄是6米多。水蚺看似兇猛,但是全世界近10年來,並沒有幾起吃人記錄,反而每年遭到屠殺的水蚺達到60多噸。


網紋蟒

網紋蟒,又稱為霸王蟒、網蟒,屬大型蟒蛇,世界最長之蟒蛇。因兩眼延伸到嘴角、身體背部為灰褐色或黃褐色、有複雜的鑽石型黑褐色及黃或淺灰色的網狀斑紋花紋,故得名「網紋蟒」。一般約8-9米,最長可達12米以上。目前已瀕臨滅絕。


翠青蛇

翠青蛇是一種脾氣非常溫順的無毒蛇,性格「內向」,見了人好像特別怕「羞」,終是猶恐避之不及,在情緒穩定的狀態下很少會攻擊人。身體細長,體型中等,成蛇體長為80~110厘米。


王錦蛇

王錦蛇是一種游蛇科蛇類,體大兇猛,且無毒。王錦蛇的主要特徵是頭部有「王」字樣的黑斑紋,故有「王蛇」之稱。其頭部、體背鱗緣為黑色,中央呈黃色,似油菜花樣,體前段具有30餘條黃色的橫斜斑紋,到體後段逐漸消失。腹面為黃色,並伴有黑色斑紋。尾細長,全長可達2.5米以上。


黑眉錦蛇

黑眉錦蛇別名家蛇﹑秤星蛇等,是大型無毒蛇,全長可達2米左右。由於該蛇具有較大藥用價值,常被人類捕殺,數量不斷銳減。黑眉錦蛇的主要明顯特徵是眼後又2條明顯的黑色斑紋延伸至頸部,狀如黑眉,所以有「黑眉錦蛇」之稱。肉供食用,皮供工業用。蛇製備蛇酒,供藥用;蛇蛻也供藥用;善於捕食鼠類,對滅鼠害有利。


緬甸蟒

緬甸蟒,也有人稱為緬甸岩蟒,又叫南蛇、琴蛇、雙帶蚺,是蛇亞目蟒科蟒屬亞洲岩蟒的亞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種蛇類之一。它是東南亞地區的本土品種,多居於熱帶雨林里。


亞馬遜森蚺

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蚺,棲息於南美洲,體長可達6米,重達200公斤,粗如成年男子的軀幹;但一般森蚺長度在4米左右。


血蟒

主要分布於東南亞,中小型蟒,一般不超過兩公尺,原產地的大部分血蟒是當作製作皮件的原料,因為獨特的體型和美麗的花紋而具有較高的觀賞、展覽價值。


虎斑游蛇

虎斑頸槽蛇是我國學術界廣泛爭議的一種蛇類,由於性格溫順,很多學者都認為它是無毒性的蛇類。其實它是毒蛇,但性格溫順。體背面翠綠色或草綠色,體前段兩側有粗大的黑色與桔紅色斑塊相間排列,枕部兩側有一對粗大的黑色「八」形斑。


綠瘦蛇

俗名菱頭蛇、藍鞭蛇、鶴蛇。綠瘦蛇不是瘦蛇,網上常常搞混藤蛇,蔓蛇,瘦蛇。性情溫和,具有1~2枚後溝牙,有輕微毒性。體形細瘦修長,成體全長1.5米左右,最大者可達2米。身體背腹面均為綠色,腹面色明顯淺於背面。成蛇體色為淺褐色、黃綠色或熒光綠色,身體兩側有兩行淺色的白線。


豬鼻蛇

因吻端朝上,可用於拱土,即北美所謂吹氣蛇,對人無害。在受到威脅時,豬鼻蛇都會腹部朝天,張開嘴巴裝死。還有另一項絕招就是把頸部肋骨撐開,並發出嘶聲,很像眼鏡蛇,也會假裝要攻擊人,但是都不會真正開口咬,只是嚇唬的伎倆。


紅尾蚺

又稱紅尾蟒,無毒,主要分布於中美洲、南美洲及加勒比海附近的一些島嶼。此蛇有多種顏色,而且體型龐大,是相當矚目的蛇類。,紅尾蚺身體多以紅色或棕色為基調,尾部則呈磚紅色。背部以褐黃色的斑紋為主,尾部的斑紋較為淺色。


紅脖頸槽蛇

俗名野雞項、紅脖游蛇、扁脖子,後毒牙類毒蛇。此蛇在國內已經造成多起嚴重傷害甚至致死的案例,頸槽蛇屬毒牙位於口腔後部,為後毒牙,而不是更先進的管牙,需要咬得很深並咀嚼才能注毒,一般被咬一口不會出現嚴重反應,加上性格大多溫順,所以未能引起足夠重視,頸槽蛇屬咬傷無對應血清,目前只能透析治療。


貝爾徹海蛇

貝爾徹海蛇一度是全球毒性最強的蛇類之一,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阿什莫爾群島的暗礁周圍。海蛇的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後閉,吸入空氣後,可關閉鼻孔潛入水下達10分鐘之久。身體表面有鱗片包裹,鱗片下面是厚厚的皮膚,可以防止海水滲入和體液喪失。其性情頗為溫和,除非受到包含強烈敵意的對待才會進行咬擊。


黃金眼鏡蛇

又稱海角眼鏡蛇、好望角眼鏡蛇,毒性佔據奈吉爾·馬文南非十大致命毒蛇名單上的第二名,是造成非洲蛇傷最多的毒蛇之一。黃金眼鏡蛇也是顏色比較特別的一種毒蛇,除了像其名字一樣,全身是黃金色外,有的亞種呈棕到黑色,身上也會長有黑色的斑點。


鈍尾兩頭蛇

俗名雙頭蛇、越王蛇、兩頭蛇、枳首蛇。它是無毒蛇類。因有較大價值,被中國國家林業局收錄為受保護的野生動物之一。其尾部形狀、粗細、花紋與頭部相似,且有相似的黃色斑,初看很像兩端都是頭的樣子。


中華眼鏡蛇

中華眼鏡蛇(Naja atra),又名舟山眼鏡蛇,在廣東、廣西、香港俗稱飯剷頭,台灣則稱之為飯匙倩、飯匙銃、膨頸蛇。屬於眼鏡蛇科,分布於中國南部、台灣和中南半島的中低海拔地區。中華眼鏡蛇體色一般為黑褐或暗褐,背面有或無白色細橫紋。成蛇體全長為1.5~2米。中華眼鏡蛇蛇毒可製成凍干品以及蛇毒酶。


白條錦蛇

別名枕紋錦蛇、麻蛇。中國北方分布廣泛的無毒蛇。生活力強,耐饑渴。性情比較溫順,行動較遲緩。亦可作為寵物飼養。


尖吻蝮

尖吻蝮又稱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蘄蛇、山谷虌、百花蛇、中華蝮等,是亞洲地區內相當著名的蛇種,尤其在台灣及華南一帶更是自古已備受重視的蛇類。尖吻蝮系一種劇毒蛇,相傳被這種蛇咬後不出五步就會昏倒,所以又稱「五步倒」,五步蛇的藥用價值盛傳已久,蛇肉、蛇毒、蛇血、蛇粉、蛇干、蛇鞭等入葯,對幾十類疾病均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其中五步蛇泡酒,對風濕、類風濕效果相當顯著。


滑鼠蛇

俗名:烏肉蛇、草錦蛇、長標蛇、水律蛇、山蛇,是一種無毒蛇。背面黃褐色,體後部有不規則的黑色橫紋。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南方地區,生活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平原地帶。滑鼠蛇是入選三蛇酒和五蛇酒的首選代表蛇之一。其肉有藥用價值。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主治風濕性關節炎、無名疼痛等症。同時滑鼠蛇還是中國廣東、廣西、福建的主要食用蛇之一。


灰鼠蛇

無毒蛇,行動敏捷,性情溫順,一般不主動襲擊人。別名:黃梢蛇、索蛇、過樹蛇、過樹龍、過樹榕、跳樹標等,據介紹,灰鼠蛇在被捉住時,具有斷尾逃逸的習性。與金環蛇、眼鏡蛇合稱三條蛇。三條蛇是中國南方著名的食用蛇類,為「三蛇酒」、「三蛇膽酒」和「三蛇膽」的原料。灰鼠蛇肉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主治風濕性關節炎、麻痹、癱瘓等症。其去內臟後,為三蛇酒和五蛇酒的原料之一。其膽製成蛇膽酒、蛇膽陳皮、蛇膽川貝等中成藥,具有消痰止咳作用。


白頭蝰

中國27種毒蛇之一,又名白頭蛇,頭部白色,有淺褐斑紋。軀、尾背面紫褐色。


莽山烙鐵頭蛇

主要分布在中國湖南省的莽山一帶,是中國的特有的巨型毒蛇種,俗稱「小青龍」。通身黑褐色,其中間雜著極小黃綠色或鐵鏽色點,構成細的網紋印象,頭部為三角形,略大,有頰窩,看上去像是一塊烙鐵,故得此名。已經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紅色名錄中的「瀕危」級物種。


玉斑錦蛇

玉斑錦蛇屬於游蛇科,別名美女蛇,已改名,玉斑麗蛇。全長可達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頭部有三道黑斑;背中央有一行幾十個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邊緣黃色;腹西灰白色,左右交錯排列著黑橫斑。除一般致危因素外,玉斑錦蛇以體色斑紋美麗,常被飼養觀賞,也宰殺食用,種群數量日趨減少。


短尾蝮

又稱草上飛、地扁蛇,劇毒,多棲息於在長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區。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長期以來短尾蝮被認為具有某些治療作用而入葯,用以生產蛇酒、蛇干、蛇粉等,且被日本國藥酒廠大量收購;中國也採用它做原料生產藥物,數量急劇降低。


原矛頭蝮

又名為龜殼花,俗名烙鐵頭、筍殼班等、老鼠蛇和惡烏子等,是台灣六大毒蛇之一。頭長呈三角形,頭長約為其寬的1.5倍。龜殼花常與無毒的擬龜殼花混淆,擬龜殼花的頭部較圓。


圓斑蝰

又稱百步金錢豹、盧氏蝰蛇(魯塞爾氏蝰蛇)、鎖蛇,體粗壯,全長1m左右。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台灣及東南亞地區。


綠錦蛇

我國易危物種,生活習性為樹棲。 通身背面翠綠色,全長1m~1m5,少數個體可達1m8。色彩艷麗,適於觀賞,加以部分種類個體較大,往往大量被捕殺食用。


中國水蛇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南方沿海有以水蛇煮粥而食的習慣,又認為水蛇有祛風除濕功效,大量被捕食與出售;由於大量施用農藥與化肥,直接中毒或吞食已中毒的獵物而斃命;加以農田被開墾建設,棲息地日益縮小等等,都影響到本種數量日趨減少。


印度眼鏡蛇

眼鏡蛇科眼鏡蛇屬的一種蛇,亦是眼鏡蛇屬中的重要代表種。印度眼鏡蛇是有毒蛇種,主要分布於印度次大陸,因此得名。在印度,眼鏡蛇有著神聖而可怕的形象,在印度神話中它甚至具備了無上權威的神格。


三索錦蛇

三索錦蛇,俗名白花錦蛇(不是百花錦蛇),白花蛇,別名三索線、廣蛇,背麵灰色或黃褐色,無毒,生活於450-1400m的山地、平原、丘陵地帶。性情暴躁,處於攻擊狀態時前半身保持的形狀呈"S"形。


草腹鏈蛇

無毒蛇,俗名黃頭蛇、花浪蛇、土地公蛇、草尾仔蛇。小型蛇類,體長最大約90公分,全身由鏈狀花紋交織,體背側有兩條黃色的線縱貫到尾端。草腹鏈蛇在台灣被稱為「土地公蛇」,因為傳說草腹鏈蛇是土地公兒子的化身,因此早期務農的人若是發現草腹鏈蛇通常都不會打死。


矛頭蝮

又稱槍蝰、矛頭蛇、黃齶蛇,主要分布於中美洲及南美洲地區。頭部狹小,呈三角形,因此俗稱矛頭。矛頭蝮在美洲導致許多宗人類遭其咬傷致死的事件,其為禍情況比其它毒蛇更嚴重。


青環海蛇

前溝牙類劇毒蛇。長1.5—2米。其軀幹略呈圓筒形,體細長,後端及尾側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黃色或橄欖色。全身具黑色環帶55—80個。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魚類。青環海蛇也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它的皮可用來做樂器和手工藝品;蛇肉和蛇蛋可食,味道很鮮美;某些內臟可入葯。


東方虎蛇

虎蛇為常見種類,澳大利亞南方地區的沼澤地數量極多。身體呈多種顏色,身上一般有褐色和黃色條紋。東方虎蛇毒液含凝血劑和神經麻痹劑,經常使人斃命。


溫泉蛇

溫泉蛇是中國獨有的珍稀蛇類,棲息在高原溫泉附近的岩石洞穴或石堆中,僅見於西藏。


中介蝮

俗名七寸子、七寸蛇麻布袋、麻七寸,多生活於北疆,多棲息于海拔900-1650米低山石隙或灌叢。其生存的海拔上限為4000米。


白眉蝮

蛇目、蝰科、主要棲息在寬闊田野中的一種劇毒蛇類。腹部為灰白色,散有大的深棕色斑。白眉蝮蛇蛇毒提純後的精毒製成的生化製劑——蝮蛇抗栓酶,是腦血栓的剋星,其換代產品——降纖酶,在治療心、腦血管、高血脂、脈管炎等疾病方面有獨特療效。


鉤盲蛇

鉤盲蛇是棲息於地洞的蛇種,由於體型細小,加上善於掘洞,因此經常被誤認為蚯蚓,唯一分別就是鉤盲蛇的身體並沒有分成明顯的段節。


束帶蛇

身具條紋圖案,有如襪帶。代表種的特徵是身上有1或3條縱向黃色或紅色條紋,條紋之間夾著方格斑。。普通束帶蛇(T. sirtalis)攻擊性較強,為北美洲分布最廣的爬蟲類。


漁游蛇

棲息于山區丘陵、平原及田野的河湖水塘邊。半水性,夜行性,能在水中潛游。性兇猛,常攻擊捕蛇者。主要獵捕小魚,兼食蛙、蟾蜍等。當受到驚嚇時,它會抬起身體前部,採取攻擊的姿勢。


頸棱蛇

無毒蛇,該屬在世界上已知有4種,分布於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中國。從形態上看該蛇極象蝮蛇,有「偽蝮蛇」之稱。


台灣小頭蛇

小型蛇類,成年體型通常在60cm左右,最長可達95公分長,頭部小,頭後有倒V的花紋,背部有條磚紅色的縱帶,並有不明顯褐色閃電狀的花紋,成蛇腹部為褐白色幼蛇為磚紅色。本種可當寵物,在寵物店,其名為蛋蛋蛇。


非洲樹蛇

佔據奈吉爾·馬文南非十大致命毒蛇名單上的第九名,其毒液毒性之強,足以殺死一個成年人。普遍分布於熱帶非洲,棲居於荊棘叢、稀樹林地中。


黑頭劍蛇

俗名黑頭蛇,是無毒的小型蛇類,性情溫順。


麗紋蛇

俗稱為環紋赤蛇,有劇毒,棲息于山區森林中,夜間活動,很少咬人。


長吻海蛇

又稱黃腹海蛇,主要分布於世界上的熱帶海域地區。背部深棕色或黑色,腹部為鮮明的黃色。長吻海蛇是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泛的海蛇,同時亦是唯一能畢生存活于海洋(甚至深海)中,並于海中進行繁殖的蛇類。


響尾蛇

響尾蛇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質環,為多次蛻皮後的殘存物,當遇到敵人或急劇活動時,迅速擺動尾部的尾環,每秒鐘可擺動40~60次,能長時間發出響亮的聲音,致使敵人不敢近前,或被嚇跑,故稱為響尾蛇。響尾蛇奇毒無比,足以將被咬噬之人置於死地,但死後的響尾蛇也一樣危險。美國的研究指出,響尾蛇即使在死後一小時內,仍可以彈起施襲。


粉鏈蛇

粉鏈蛇為中國特有種,分布於海南省海南島上。背面黑褐色,軀尾具粉紅色橫紋,頸背有一粉紅色倒"V"形斑。由於人為的捕捉;加以近年海島的開發建設,其生存環境日益縮小,已處於極度瀕危境地。


紫灰錦蛇

又名紅竹蛇,是一種無毒蛇。背部紫銅色,頭背部有3條黑色帶紋。錦蛇類大多數色彩艷麗,適於觀賞,加以部分種類個體較大,往往大量被捕殺食用。


王蛇

又名皇帝蛇。王蛇屬的學名「Lampropeltis」源自希臘語「λαμπρο?」,意指「閃亮的鱗甲」,形容王蛇屬蛇類色彩華麗的背鱗。雖然王蛇屬於溫和的蛇類,可是如果受到生命威脅,它也會發出嘶聲並反擊,有時也會捲成球體並以排泄物噴向敵人。


繁花林蛇

俗名繁花蛇、金錢豹。生活在上麓平原或丘陵富於林木的地區,有攀爬習性,捕食鳥、樹棲蜥蜴。


紫砂蛇

俗名茶斑大頭蛇、懶蛇、褐山蛇,為無毒蛇。背面紫褐色;頭背及兩側有對稱的綠褐色縱紋,向後方延伸,體背還有多數不規則的「∧」形斑紋或網紋。


中國小頭蛇

俗稱秤桿蛇,無毒,體長約半米,山區和平原均有分布。


黎明盲蛇

世界上最小的蛇。無毒,體呈圓柱形,形似蚯蚓,故又稱「蚯蚓蛇」。


非洲角蝰蛇

生活在北非地區。具毒性,主要分布於北非及中東地帶,它們有著明顯的特徵,其雙眼位置有一對豎立的刺狀角鱗,因此容易辨認。


血蚺

分布蘇門達蠟島和中南半島的熱帶雨林里。


山王蛇

主要分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南部至墨西哥北部一帶,棲息于海拔2700米以下的山地針葉林和灌叢地帶。 吻鼻部為白色,身體主要為紅色,有白色或黃白色斑紋,背部有黑色環紋。


蛇島蝮

有毒蛇種,中國大陸的特有種,主要分布在中國遼東蛇島。體色多以銀色、灰色為基調,配合淺黑色的幼條體紋,頭部雙眼位置有黑色紋帶,此類蛇被稱為「黑眉蝮蛇」。


竹葉青蛇

竹葉青蛇常弔掛或纏在樹枝上,以蛙、晰蠍、小鳥和鼠類等小型動物為食,具攻擊性,有毒,廣泛分布於亞洲各地。竹葉青蛇是一種美麗的毒蛇,全身翠綠,眼睛多數為黃色或者紅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條線,尾巴焦紅色,觀賞價值極高。竹葉青蛇是世界10大最致命生物之一。

春遊踏青,遇到這種好看的蛇要趕緊遠離。  


大班蛇

主要生活在澳洲人口最多的東海岸,是澳洲最常見的毒蛇之一。它們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之一,而且是極少數為了保護自身而主動進攻的蛇類之一。


巨蝮

主要分布於亞馬遜河盆地北至哥斯大黎加的森林和灌叢地。巨蝮卻是帶有致命毒液的危險動物,佔據奈吉爾·馬文哥斯大黎加十大致命毒蛇名單上的第一名。這些大蛇身體呈紅褐色到粉紅灰色,與它們的森林地表生境相符,整個背部有x形或鑽石形圖案。


細白環蛇

一般生活於平原或山地,最大全長約700毫米。要分布於越南、寮國、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以及中國的廣西、海南、福建等地。


高原蝮

俗名雪山蝮、麻蛇。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等地,一般生活於高山高原草原地區以及多出沒於有亂石堆處。小型毒蛇,背麵灰褐色,具紅褐色或古銅色斑紋,生活於高山高原地區,多出沒於梯田邊的雜草亂石堆處、山坡、路邊、溪流旁。


狐狸蛇

狐狸蛇因為其肛門處有著獨特的腺體,而所釋出的分泌物味道如同火狐的麝香,所以被依此命名。 廣泛分布於北美的五大湖附近。在自然環境下通常生活在濕度比較高的地方 ,不太會爬樹,幾乎都在地面上活動,而且非常善於泅水。


香蛇

在蓋亞那的邦可那村,有一種奇異的蛇。它的身上能發出香味,有防蟲、防蚊等作用。更有意思的是,香蛇能將身體蜷縮起來,絞成一種非常美麗的「花斑」,當地人利用這一特殊的自造花型,用膠水灑在蛇身上定型,製成美麗的蛇窗格。


墨西哥玫瑰紅蟒

墨西哥玫瑰紅蟒是一種體形粗壯的蟒蛇,有一個窄窄的頭和粗鈍的尾巴。在其淺灰色的和淡黃色的身體上,從頭到尾裝飾著寬寬的深棕色條紋。這些條紋可能界限非常分明,或者非常粗糙。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這種蟒多分布在墨西哥西北部,擅長爬高,多見於灌木和半沙漠地區,以小鳥和哺乳動物為食。


坡普腹鏈蛇

坡普腹鏈蛇為爬行動物。在中國大陸,主要分布於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方,常棲息於低山區流溪或其他水體。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281至920米。


葡萄樹蛇

主要分布於美國西南部、中美洲以及南美洲北部,劇毒。體色可能為灰色、褐色或綠色。體長約1-1.2公尺左右,長棲息於雨林及農地中。


曼巴蛇

為劇毒蛇類,多為樹棲蛇,生活在非洲。


紅沙蟒

一種較為原始的小型到中等的無毒蛇類。


盔頭蛇

盔頭蛇是一種中等身型的毒蛇。它們的身長60厘米,最長可達90厘米。它們呈黑色,有不規則的黃色斑紋。盔頭蛇分布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的悉尼盆地。


澳洲金剛蛇

分布於澳洲北部、新幾內亞。棲息於樹林、林地。一次排出的毒液足夠殺死50萬隻老鼠,幾乎具有核武器的殺傷力,與貝爾徹海蛇 齊名堪稱世上最毒的蛇,毒性還要比 眼鏡王蛇強100 倍。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記錄有人死於這種蛇的咬傷,因為此蛇分布於人跡罕至的荒漠,且性格比較溫和。


烏梢蛇 

烏梢蛇 ,俗稱烏蛇、烏風蛇,分布範圍很廣,是我國較為常見的一種無毒蛇。


澳洲老虎蛇

澳洲老虎蛇是澳洲十大毒蛇之一,分泌強烈的神經毒素、凝固劑、溶血素及蛇類特有的肌肉毒素,其毒性能躋身世界最強烈的蛇毒之列,毒性排行第八。


碎蛇

碎蛇,即細蛇蜥,生活在西藏墨脫縣墨脫村的山坡上,是一種隱藏在地下生活的動物。每到五六月間人們翻地時常常會發現它,由於它容易斷,所以當地人叫它碎蛇。據說此蛇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用碎蛇浸泡的酒,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和風濕性關節炎效果良好。

「碎蛇」長約40厘米,秤桿般粗細,鱗片呈褐色,且有芝麻般大小的白點,外貌與鱔魚相仿,當地人又稱之為「干黃鱔」。而「碎蛇」這個名字,則是根據它的身子容易碎斷而命名的。「碎蛇」的身體特別脆嫩,如果從樹上或高處落下,馬上便會被「五馬分屍」,斷成數截,並且會被彈出老遠,然而,人們怎麼也不相信「散架」後的蛇身竟然會有「破鏡重圓」的回天之術,能在10分鐘奇蹟般地重新組合,連接起來。就像鏈條脫散開又接上一樣,不見流血,不留痕迹。,照常行走、生存。蛇摔斷若當時被人任意揀走一節,它就不能復活了。「碎蛇」無毒,也不願咬人,即使咬了人,也不會紅腫。因此,大人小孩都不怕它,而且還敢徒手擒拿它。

在野生動物的大家庭里,恐怕唯有「碎蛇」的自救本領最高。它們的「特異功能」之謎,古今無人揭開,或者說專家們壓根兒不知道世界上有這樣怪古稀奇的蛇。


推薦閱讀:

世界被官僚統治的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影響世界十大中國人,除了孔子還有哪些人?
物理定律在物質世界中是否具有普適性?為什麼?
為了編一個架空世界,需要儲備一定的地理知識,都需要哪些?盡量詳細深入一些。
哪些科幻小說或電影對未來世界的宗教有獨特的描述?

TAG: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