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心理學全集
05-25
每天學點心理學全集 作者:王宇01內容簡介更新時間2011-1-6 13:35:25 字數:330 方面都會受到心理學的影響。如果我們能夠輕鬆調節自己的心理情緒,就能讓自己積極樂觀地對待生中的所有問題。在生活中,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夠成為真正成功的人。所以,每天學點心理學能夠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打開心靈的窗戶,找到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學好心理學能夠讓我們再社交、愛情、管理、養生等諸多方面佔盡優勢,遊刃有餘。 本書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從處世、職場、愛情、說話等各個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講解了心理學對生活的巨大影響。本書通過發人深省的案例和詼諧精鍊的語言,讓您在學習心理學的同時,享受閱讀的快感。只要拿起這本書,每天讀點心理學,久而久之,您就會成為自己心理學與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生活中的各個的心理醫生,從而跨越各種心理障礙,實現生活的輕鬆自如。前 言更新時間2011-1-6 13:35:40 字數:1141 人生在世有許多的事情要做,就需要面的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出門要和別人交際、要和家人相處、要在辦公室里和上司同事共事…… 但是當我們看到有些人活得春風得意、如魚得水,而有的人卻活得窮困潦倒、處處碰壁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猜測這其中必定有一定的原因。是什麼因素讓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加大?是什麼因素導致人的成功和失敗?為什麼有的人整天開開心心,而有的人卻愁眉苦臉? 這些都需要我們去開導,去引導自己和身邊的人能夠認識自己和別人的內心。每天學點心理學,能夠讓你細緻掌握生活中的這些現象,懂得越多,那麼就越容易解釋身邊的這些現象,同時也能夠讓自己和他人保持一個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 心理學的內容十分廣泛,心理研究同樣是一門非常有前途的職業。雖然不要求我們成為專門的心理學家,但是我們應該要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只有了解這些,才能夠分析我們自身的情況以及我們碰到的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和物。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士一種非常複雜的生物,人總是會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通過心理學的分析,這些做法卻又是可以清楚地歸類。 心理學家們通過長久的觀測和總結,同時進行反覆的實驗,來論證他們的成果。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我們不必再苦苦探索每種現象的本質,我們只需要學習他們的理論,並恰當地運用在實際生活中。 在這本書里,一共講了十二個心理學方面的問題,其中包括: 做人心機,左右逢源受歡迎。 「察言觀色,改變自我。」 「寧缺毋濫,拒絕狐朋狗友。」 「利益歷來都是人心的試金石。」 「冷靜對待「酒後吐真言。」 「城府不妨深一點兒。」 處世心理,得心應手打交道。 「天下沒有一次性人情。」 「提防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勿以善小而不為。」 「與性格怪異的人相處的藝術。」 「控制你的反感情緒。」 「別讓拒絕成為心靈的困擾。」 愛情心理,開啟幸福生活的大門。 「單相思會引發心理問題。」 「女人最看重男人什麼。」 「大齡女性的擇偶誤區。」 「逃跑的新娘——婚前恐懼症的心理調適。」 「完美是缺陷:避免戀愛中的情感失落。」 …… 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了,人的內心所想決定了人的作為,有了正確的心理就會有正確地做法。每天學點心理學,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看清身邊的每一個人。 昨日的輝煌和失敗已經過去了,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嶄新的未來。學好心理學,不管是以後的處世還是生活選擇,都會擁有正確地評判標準。本書將會成為保證我們取得成功的工具。 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夠從本書中學到對自己有益的東西,希望再下一次遇到讓我們惶惑的事情的時候就能夠泰然處之。願人人都能夠變得更加完美,內心也更加健康,這樣,就達到了我們的目的。
前序更新時間2011-1-6 13:35:52 字數:1095 「看清心理學的種種特徵,也許只是為了能夠在種種決策中給自己一個理性的氛圍。」 ——中國某區CEO姜超 「其實你只需要做出一點小小的心理改變,就能收穫一種富足的人生,真希望早日看到本書的出版。」 ——天涯網友 心理學,一個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詞。聯合國衛生組織指出:21世紀困擾人類的不是環境問題,不是資源問題,也不是恐怖主義,而是來自於人類心理的問題。諸如情結的煩悶,學業與工作的壓力,孩子厭學,感情困惑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引發憂鬱,失眠,焦慮或者其他現代文明病。可以說,如何讓自己浮躁的心態,歸於平靜,如何放鬆自己,關注心理健康,已成為21世紀重要的社會的新課題。 心理學是關係的學問,是利用關係來影響他人。 曾經有位心理大師說過:「人只有在關係中才能得到滿足和茁壯成長。」人的一生都在尋找和建立關係,當然,只有與人有關係才能更好地生活和成長。心理學就是幫助缺乏關係的人學會建立關係,幫助關係不好的人改善關係。而如何與之建立起良好的關係,通過別人對你的認同來影響別人就顯得非常重要。 心理學是說話的學問,它用合適的語言來維持與人交往的和諧。 來訪者若是沉默、不善表達,或是說話過於直白等等,這些情況將會嚴重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最終會影響個人的發展。如何保持和人交談的良好氣氛,如何讓來訪者覺察出自己言行並不妥當,這就需要運用到心理學,帶有修飾的語言,既不會傷害來訪者,也會讓自己受到益處。心理學是人們關係的橋樑,是語言的潤滑劑。 心理學是生活的學問,它立足生活,探究生命的意義。 心理學源於生活,但是又超越了生活,它包含了對生命的假設和認識。心理學史上孤獨的修行者、耽於聲色犬馬者、狂熱的神秘主義者以及理智的唯實論者,他們認為人類可以檢視、理解,這一點最終指導或控制了他們的思想進程、情緒和行為結果,使他們成了另一類人——心理分析者。 喜歡超越的人,他們永遠追求心靈的自由。這種自由在於即便被現實的壓力、苦惱、疾病纏身,內心卻依然會感到快樂和滿足。那麼,心靈真的存在嗎?它在精神的哪一個層面?我們怎麼樣才能尋跡心靈呢?生命的潛能、智慧、靈感、道德、坦誠、良知、博愛、慈悲、無私與使命感,以及對所有生命的珍視、保護與敬畏,這些都是人類心靈層面的內容。 生活是由人的心理與行為支撐的,無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戀愛婚姻,還是工作中的人際交往,都離不開心理學,都需要心理學的知識和幫助。你想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生活嗎?看過本書後,相信你就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如魚得水地暢遊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活力!第一章 心理學,與幸福相關的科學 1更新時間2011-1-6 13:36:24 字數:5365 或許,和個人幸福關係最密切的學問就是心理學了。心理學到底在講些什麼呢?心理學是一門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是一門讓人變得更聰明的學問。心理學家們說,他們的任務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人類的行為,從而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1.知心理則懂人生 人是一個開放的自我調節系統,人的心理與生理是一處統一的整體,人的心理活動是受人體的高級神經中樞——大腦控制的。健康的人在生理、心理上都處於動態平衡,維持這種動態平衡需要一定的條件,則需要人所共有的心理現象,即個體和社會生活所必需的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這些,也只有你認真學習心理學,才能更好地懂得人生。 為什麼要懂一點心理學 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字,誕生於19世紀初,它是靈魂的科學。希臘文中認為靈魂就是呼吸和氣體的意思,一切生物,有機群體生存都是依靠呼吸,也就是由靈魂而來的,後來由於科學的發展,把它改成心靈。科學的心理學不僅對很多現象做出了說明,還由此闡述了很多人世間的發展規律。 不論處在哪個年齡階層的人,懂一點心理學總是有必要的。懂得心理學,它能使你變得勇敢、堅強、獨立去面對現實中的困難、矛盾、挫折、悲傷及痛苦。面對人生的心理狀態非常重要,心理學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健康與心理障礙、心理測試學、諮詢心理學、心理諮詢技巧、心理測試技能、心理診斷技能等。當然,這些都需要人們去不斷地掌握和理解,這樣,人生也就會絢麗多彩。 人有生理和心理需要,人的生理需要:體溫、氧氣、水、食物等;人的心理需要:睡眠、休息和尋求刺激。這些基本的需要適當滿足後,繼而產生安全需要、友誼和愛的需要、尊重和自尊的需要,直到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體潛在的能力。然而,如果生理、心理動態平衡失調超出一定限度,個體已不能自動使之恢復,則表現為生理、心理功能失調,形成患病的狀態,比如:神經衰弱、睡眠過度、抑鬱、焦慮、孤獨、社交恐怖。如果人沒有能力按社會認為適宜的方法行動,以至其行為後果對本人或社會不適應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心理障礙」。 隨著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研究心理學,對探索人生、了解人們內心活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人們也普遍意識到生活中的各個系統都與心理學息息相關,心理學不僅是人們生活的動力,也常常通過它來調節人們的行為能力。心理學設計有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若干學科。由於心理學有很好的實用價值,使人們感到心理學可以很好地利用它的價值,提高個人素質。心理學深入到每一位人們的心中,對我們以後達到良好的人生目標也有很大的幫助! 了解心理,透析人生 心理學,是現代人們生活中設計最為廣泛的話題。不論人們的衣食住行,還是與這紛繁複雜的社會接觸,都離不開心理學,都需要涉及到心理學的方方面面。心理學視為支撐改變著我們人類的一切生活。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在理論上已基本形成,而且成為了一門科學的獨立體系。而且它在社會時間中針對各個不同的派系,建立了相互的聯繫,從而派生出許多分支學科。 一、普通心理學 普通心理學是這樣的一門學科,它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的一般規律,是心理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研究。按照心理活動的基本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可以把普通心理學分為感覺心理學、知氣質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分支基礎學科。 普通心理學研究心理過程的發生髮展和個性形成的一般規律,既包括過去人們公認的理論和規律,也包括人們不一定公認的但已經產生的學派理論和學說。它尚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學科,目前還在繼續研究中,而且未來還將大力研究這門學科。 二、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人群體在社會中的人際交往、心理特徵、行為等的學科。它著重強調人類與社會中的一切所發生的必然聯繫,比如:家庭、婚姻,它們的存在與社會存在著一定的影響。 三、發展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是研究個體與時代問題的學科。發展中的個體在各個階段中的內在表現,它們的主要矛盾就是怎樣解決科學合理的心理學指導。發展不是一次就能發展完善的,而是依照一定的時間,一定的階段才發展的,因此發展心理學分為:嬰兒心理學、幼兒心理學、學齡心理學、少年心理學、老人心理學等。各階段的心理學都是反映各年齡段的發展本質,也是對正在發展中的人們進行科學合理教育的學科。 存在心理問題的人群,人們往往把自己心裡所存在的問題給諮詢師反映。恰當處理與外界不合理的思維、情感和反映方式,並學會融入外界社會,不僅能夠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排除困擾、還能掌握自我調節的方法。從而提高生活質量,提高工作效率,成功教育子女,處理好家庭關係。 心理小貼士 人生總是充滿了變數和挫折,心理學的研究不可避免的漸漸被這個社會所認知,引導人們去研究它,探索人生奧妙。心理學深入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只要了解了自己的心理,懂得如何去把握心理活動與社會的聯繫,人生將會變得美妙無比。通過對自己心理的了解,找出心理矛盾的所在,從而讓自己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2.生活中的心理學 從發展歷程來看,心理學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有哲學那個時代起,心理學的基本問題就成為哲學所注意、所研究的內容了。心理學又是一門很年輕的科學,它是從19世紀後半葉起才從哲學中分化出來而成為獨立的學科,至今不過100多年。現代交際生活中,會不同程度的接觸到一些人和事物,這時,一些常見的心理效應便油然而生,它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和規律。由於人與人的交往等,會引起一系列的因果反映。因此,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心理效應非常重要。 生活中常見的心理效應 列寧曾把心理學定義為:那些應當構成認識論和辯證法的知識領域。由此可見,心理學從哲學母體中分化出來而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並不意味著心理學與哲學相互割裂、彼此對立。就整個科學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來講,心理學是一門特殊的基礎科學。它具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特點,起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中介作用,但它更側重於社會科學。 在心理學研究中,又有側重於自然科學的心理學分支學科和側重於人文社會心理學的心理學分支,二者猶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在整個心理學系統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社會的發展步伐在不斷加快,心理學的地位和作用也顯得愈來愈重要。客觀現實對心理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視人的全面發展,重視人自身而非技術的因素。 所謂「心理效應」,也是社會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它是個體或事物的某些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個體或事物產生相應的變化的因果反映或連鎖反映,它有消極與積極的特徵。因此,重視心理效應,合理的利用心理效應,對人們以後的日常生活工作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生活中的心理效應有許多,但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常見的以下幾種: 一、首因效應 一般情況下,它指你第一次與人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比如,大學生在招聘會中通過面試給所應聘的公司最初的印象,這在許多社交活動中也有很多。人們可以利用這種效應,給人一種很好的形象,這樣以便為以後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不過這只是一種暫時的行為,更深層的交往還需要在個人自身素質等體現出來。這就需要加強個人的談吐、修養、舉止等方面的訓練。 二、近因效應 這是一種恰恰與首因效應相反的效應,是指在交往中最後一次見面給人留下的印象,這個印象往往在對方印象中留有很長的時間。比如,多年不見的朋友或同學,在最後分別時,大家的印象是最深的。也許一個深深的擁抱或是一份美好的祝福,你就會在對方的心中樹立一個很好的形象。 三、光環效應 當一個人對某種喜歡的或是崇拜的人或事物有很強烈的感情時,就對於其缺點則不太在乎。所謂情人眼中出西施也許就是如此吧。光環效應有一定的腹面影響,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人們很難分辨事物的好與壞,善與惡,很容易上當受騙。因此,在交往過程中,需要人們具有一定的自我防範意識。 四、定勢效應 定勢效應,就是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思維意識,很難改變的思想活動。比如影視明星鍾鎮濤,經常在電影中出演一些黑社會老大,人們思想中就形成了他黑社會的形象。這就是一種思維的定勢。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要學會用邏輯思維去面對事情,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另一面。一個以前有過前科犯過罪的人,要改變別人的定勢思維,以自己最好的行動去感化大家,這樣才能重新在人們心中有著一個新的、好的思維定勢效應。 五、投射效應 這種效應是一種認知心理偏差,它是對別人不了解的一種懷疑和猜測。經常發生於兩種情況下:一是,當別人與自己很多都相似時,人們往往有種自己比別人強的感覺,懷疑心裡特別嚴重。二是,當自己遭遇不順心的事情時,就會想方設法轉移到別人身上,以求得心理平衡。比如甲乙都在一個公司上班,甲因為感到自己比乙工作能力強,每天都打小報告給公司上級說乙。這就是明顯的投射效應。 利用心理,充實生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於心理效應的還有很多,比如人事管理工作者若能合理的運用人事心理效應,充分利用各個人才在各方面的優勢,使其能夠在某一學術或是其他方面發揮自己的長處,資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不僅能最大可能地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做到人盡其才,而且還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曾有個這樣的故事,它講了一位有名的美國學院的教授,他想研究一個關於「天氣預報」的問題。誰料到出現了問題,他在計算機上用最精密的數據計算,模擬了天氣的變化過程,認為可以用計算機的計算速度來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但是,經過多次的重複試驗,卻事與願違,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他初始的數據錯誤導致最後錯誤的失敗。 最後,他回到家看到妻子後,就沖妻子大罵了幾句,妻子很生氣,出去買菜時心裡也很惱火,路邊看見一隻狗在汪汪直叫,就用腳把狗踢到一邊,狗被踢之後又叫的越來越厲害。這時街上過來一位老人,把老人嚇了一跳,正好這為老人患有心臟病,最終被這突如其來的狗嚇得心臟病發作,不治身亡。 在我們生活中常會出現諸如此類的事情,一個小小的事情,就會發生一系列連鎖的反映,這些反映可能會導致一些危及人們生命的後果,所以一定要合理的利用心理效應,這樣,自己的心理既得到了改善,又不至於影響到他人。 另外,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一些所謂的「名片效應」。 曾經有一位求職的青年,應聘了幾家單位都被拒之門外,感到十分沮喪,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信心了,但生活的壓力促使他又振作起來,他抱著最後的一線希望到一家公司去應聘。在此之前,他先打聽該公司老總的過去,通過了解,他發現這個公司的老總與自己有過相似的經歷,於是他如獲珍寶,在應聘時,就與老總暢談自己的人生經歷與工作經驗。果然,他博得了老總的深切同情和賞識,最終他被錄用為業務經理。這就是所為的名片效應。 此種效應就是指當兩個人的價值觀以及經歷等相似時,這樣使其覺得彼此距離拉近了,從而縮小了彼此的心理差距,更願意同其接近最終結成良好的人際關係。所以,合理地使用「心理名片」,尋找到合適的時機,恰到好處地向對方出示你的「心理名片」,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名片的藝術,使得個人的人際交往具有很大的收穫。 心理小貼士 在日常生活中,心理效應大部分都能運用到我們的實踐生活上,這就要看人們怎麼樣去對待它。只有重視心理效應,學會用心去生活,才會讓美好的心理更能抵制那些惡劣的心理;才會覺得生活是充滿陽光般的燦爛。生活中的心理學,需要我們去慢慢體會和改變,只有抓住心理效應的特徵,並善於去應用它,才會使我們的心理更充實,人生更完美! 3.心理健康的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曾對人類的健康下了定義:健康不僅指沒有疾病和虛弱,而且還應是軀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可見,健康是指身心健康,而並非指簡單的身體健康。心理現象是否異常,一般需要考察心理的很多方面,考察個人的生活史方面,對過去和未來的心理的異常,行為有何表現,特別不可忽視的是社會背景中個體的變化。當然心理諮詢也是心理學的重中之重。 心理健康與障礙 心理健康與障礙,在醫學方面常表現為對於病人的治療等,是研究病人的異常心理或病態行為的醫學心理學分支,即病理心理學。它研究的主要對象是異常心理或病態行為的表現形式,及其發生的原因和發展規律,並集中研究探討鑒別評定的方法及預防與矯治的措施。 在心理健康方面與心理障礙的心理過程癥狀上,可將人體障礙分為感覺障礙、人格障礙、注意障礙、行為障礙、意識障礙思維障礙、記憶障礙等。按臨床精神疾病的表現或癥狀可分為神經症性障礙、精神病性的障礙、性變態、心理生理障礙、適應障礙、兒童行為障礙、智力落後等。 心理諮詢是人們通過向諮詢師尋求解決各類心理問題的辦法,心理諮詢的對象既包括健康的人群,也包括存在著心理問題的人群。人生中面臨的問題很多,有時人們不可能憑藉自己的能力去解決一切事情,健康的人群往往會面對許多家庭擇業、社會適應、求學等大問題,個體在處理這類事情時,時常期待自己能做出一個理想的選擇,順利地度過人生的每一個時期,各階段發揮到極致,這時候人們就會通過了解心理學來對自己的心理活動進行諮詢,諮詢師也就針對不同的問題給予最合理的幫助。第一章 心理學,與幸福相關的科學 2更新時間2011-1-6 13:36:41 字數:5210 如今社會競爭激烈,我們要隨時應對社會的角色轉換、人際變動、知識更新等。在適應的過程中,難免有心理壓力,要經歷挫折與衝突,為了應付它們適應環境,應該為自己設立心理防衛機制,如:升華機制,把自己不容易實現的慾望進行改變;幽默機制,人處於尷尬時,以發笑、開玩笑、說俏皮話等幽默方式進行自我解嘲,處理問題,這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壓制機制,將痛苦的事情「遺忘」,以保持心境的安寧。 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 懂得心理學,並把它應用到生活中,你就會發現,無論是人的性格,還是對事物的認知過程,包括人的情緒、語言、人際交往、心理疾病等都和心理學聯繫在一起。那麼心理健康有哪些標準呢? 一、周期節律性 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效率上,人的心理活動都有著自己內在的節律性。人的注意力程度也是一種波動的狀態,不僅是注意,人的所有心理過程都有節律性。一般情況下,可以用心理活動的效率做指標去探查這種客觀節律的變化。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不太高,但一到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則相反。也就是說,若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出現異常,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都意味著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二、意識水平 意識與注意力有一定聯繫,意識水平的高低取決於注意力水平。一個人不能專註於某項工作,就不會專心思考問題,思想經常開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從而出現工作上的差錯。此時,我們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問題了。從某種角度來講,注意水平的降低會影響到意識活動的有效水平。如果一個人的思想集中程度越低,那麼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由此而造成的後果如記憶水平下降等也越嚴重。 三、暗示性 如果一個人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且還會引起情緒的波動及思維的動搖,甚至會表現出意志力薄弱,那麼這就是易受暗示性的表現。具有情緒和思維很容易受環境變化的影響,給精神活動帶來不太穩定的特點。其實,每個人多少都會有受暗示的心理,只是程度的差別較大而已,一般女性較男性易受暗示。 四、心理活動強度 心理活動強度是指人們面對或強或弱的精神刺激時的抵抗能力。當一種強烈的精神打擊出現在面前時,不同人對於精神刺激的抵抗力也不相同。抵抗力差的人遭遇刺激之後,容易遺留下後患,可能因為一次精神刺激而導致反映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強的人亦有反映但不致病。抵抗力和人的認識水平有莫大的關係,若一個人對外部事件有著充分理智明了的認識,自然可以相對地減弱刺激的強度。另外,人的生活經驗以及固有的性格特徵,及先天神經系統的素質也都會影響到這種抵抗能力。 五、心理活動耐受力 在現實生活中,人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刺激,但如果它們長期反覆地出現在你的大腦里,你就需要有足夠的忍耐力了。因為,這種慢性的長期的精神刺激重者折磨人的一生,使人一輩子都處在痛苦之中。但是,有些人會在這種慢性精神折磨下出現心理異常,個性發生變化,甚至產生嚴重的軀體疾病。 當然,也有些人的心理活動忍耐力比較強,他們知道如保擺脫這些心理困惑,從而不會出現任何心理障礙。這種人不會把這種精神刺激當作痛苦,反而把它當作生活鬥爭的樂趣,當作一種標誌自己是一個強者的象徵。那麼,這種對長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就是人心理健壯水平的一個指標,我們就稱它為心理活動耐受力。 六、康復能力 人的一生中,誰也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創傷,在精神創傷之後,情緒的極大波動,行為的暫時改變,甚至某些軀體癥狀都是可能出現的。不同人的認知能力不同,經驗不同,從一次打擊中恢復過來所需要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恢復的程度也有差別。這種經歷創傷刺激,而後恢復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稱為心理康復能力。康復水平高的人心理創傷恢復得較快,縱是再次回憶起曾經的創傷時,他們的心態也表現得較為平靜。 七、心理自控力 心理自控力,是指對情緒、情感、思維自覺控制能力。人類精神活動及其過程的隨意性程度、自覺控制水平的高低,都與自控能力有關。對於一個身心十分健康的人,他的心理活動自然也會運行自如,情感的表達恰如其分,詞令通暢、儀態大方、既不拘謹也不放肆。另外,我們觀察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時,可以把他的自控能力作為判斷標準。所以說,心理的自控力強度是一個人心理健康與否的標準。 八、自信心 所謂自信心,即指一個人對某種事件或工作的應付能力,也是對自己能力的評估,有過高和過低兩種傾向。評估過高就是盲目的自信,評估過低就是盲目的不自信,這種自信心的偏差所導致的後果都是不好的。評估過高,很可能會由於實際能力不足導致失敗,從而產生失落感或抑鬱情緒。評估過低,則可能因害怕失敗,而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自信心作為人精神健康的一種標準,只有認真分析自己的綜合能力,才能讓自己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提高。 九、社會交往 在生活中,我們總避免不了人與人的交往,而且它也是人類的精神活動得以產生和維持的源泉。社會交往被剝奪,必然導致精神崩潰,伴隨的是種種異常心理。所以說,一個人與社會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標誌著一個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如果一個人無端的與親友及社會斷絕來往,他的性格就會變的孤僻,甚至出現精神的接觸不良。另外,如果一個人過分的同社會成員交往,即使素不相識的人也可以十分熱情地傾談,並表現得十分興奮,這就成了精神躁狂狀態。所以,健康的心理需要恰當的社會交往。 十、環境適應能力 從某種角度來講,人為了個體保存和種族延續,就必須適應環境,那心理也是適應環境的工具之一。人不僅能夠適應環境,而且擁有通過實踐和認識改造環境的能力。然而,儘管人的積極主動性很強,但終究是不能脫離開自己的生存環境,如生活環境、工作性質、人際關係等。因此,為了讓我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就要提高自己的環境適應能力。 心理小貼士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人的主動性縱是很強,但對生存環境的突然變化仍然是無能為力。在這時,所謂消極適應也是很重要的,起碼在某一時期或某一階段上有現實意義。當生活環境條件突然變化時,一個人能否很快地適應下來以保持心理平衡,這就是人們的環境適應能力,它往往標誌著一個人心理活動的健康水平。因此,我們在遵循社會倫理道德及法律法規前提下,還要對個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提供恰當的滿足。 4.人往往會「以自己為中心」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為人處世總是以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為出發點,從不顧及他人。具體表現為:固執己見,盲目地堅持個人的意見。以自我為中心的相近成語「剛愎自用」、「我行我素」。「剛愎自用」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原文為:「晉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hú)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後來「剛愎自用」這句成語,就是從原文中用來形容先縠的「剛愎」一語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其人的性情倔強,自以為是。 「剛愎自用」人人皆有 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心虛的人。這樣的人,他們的內心永遠隱藏著自卑,他們害怕人們輕視他,害怕人們不把他當回事,因而他們便常常表現得非常衝動,並且往往會故意製造一些讓人們注意他的事端。當然,這也是我們每個人曾經都有過的心理,只是有些人善於隱藏它。 因此,當你面對這樣一個人時,你不必在意他做什麼、說什麼。只要你不受他的干擾,你完全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剛愎自用的人往往也會招來別人的反感,當他人其言行表現得冷淡一些,或對其製造的事端不在意時,對方就會因你的表現而感到非常的無趣。那麼,你就不會受到這種人的糾纏及影響,你也就不會再因為這樣的人而感到煩惱了。 相傳,在春秋魯宣公十二年,楚國出兵攻打鄭國,晉國於是派荀林父等人率軍前往援助鄭國。當晉軍正要渡河時,卻得到消息說鄭國已經和楚國講和,統帥荀林父在分析形勢後,認為不能輕率地進軍與楚國交戰,因此打算撤兵回國。然而,大將先縠卻未聽從指揮,自行率領軍隊渡過黃河,去追擊楚軍。 待荀林父發覺後,已無法阻止衝動的朱毅,只好下令全軍前進。楚王原本打算退兵,令尹孫叔敖也贊同,計劃命令軍隊繼續南撤回國。這個時候,楚軍大夫伍參卻力勸楚王出兵與晉軍交戰,他認為晉軍的荀林父新任統帥,威信不高;而將軍先縠又固執剛愎,不聽指揮;其餘將領也都意見不一,使得部下無所適從,此時若是楚軍出戰,必定勝利。楚王聽了伍參的話,下令停止撤退,回師北進,迎擊晉軍。晉軍大敗。 保持主動心態,迎接外界變化 根據調查,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具有本科以上學歷、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職員,年薪一般在10萬元以上,事實上,他們不是資本所有者,而只是在某個營利性機構中擔任一定的高級管理職務。這群人就是人們常說的「高級打工仔」,他們衣食無憂,通過按揭的方式都能擁有自己的住房和私家車。他們認為,只要足夠小心並盡心盡責,那麼保住飯碗、養家糊口基本上沒有問題。 然而,在他們看來自己承受著很大的壓力,甚至超出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當面臨感情、經濟、婚姻家庭、就業、學習及職業發展等諸多問題時,他們往往忘記了給予這些事件一事多解的機會。在遇到來自多方面壓力的時候,人們應把多角度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遷移到社會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去的。換句話說,即我們以主動適應的心態來引導事物的變化,並不斷地改變自己,以更好地適應新事物和新環境。 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一些年輕人由於涉世不深,自以為從書本上或從一件小事上得到了一點膚淺的常識,就看破了這個世界。可是,當他們自以為是地步入社會以後,才知道不是原來想的那麼一回事,別人不買他的賬。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缺乏主動適應性,即對事物的變化發動有積極影響的行動。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更多的是被動地響應外界變化。當變化來臨時一旦過不了關,就只得被動受挫,長期積累就會導致心理脆弱。所以,一定要用主動的心態,迎接外界變化。 一些自以為是的人遇事會有自卑感,怕自己做不好事,大部分情況下他們往往選擇放棄。對於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往往會產生自卑的或逆反心理,不能從一題多解的思路去解決,也聽不進不同的意見,總要自己去「嘗試」才肯相信。如果一直這樣走下去,結果將是可悲的,等醒悟了,已經時過境遷,連拐彎的機會都沒有了。等一切機會都錯過了之後,後悔也來不及。 當你了解了這種情況之後,就應事先做好準備,鍛煉自己的快速適應能力。如果你的適應能力很差,那你對世界的變化及生活的摩擦會很不習慣,但只要意識到了,還是有希望改善此狀況的。保持主動心態,練習順應時變得快速反映能力,不要將自己拘禁在慣有的固定模式中。那麼,只要以主動的心態面對生活,你就會可以信心百倍的生活和工作了。 心理小貼士 當一個人以自己為中心時,他的心理上往往表現的極端。那麼,只有你只有心理適應性強的時候,生活中就會「遊刃有餘」,各種壓力也將能化之於無形。如果我們把自己置身於寬廣的環境中,你的心情就會感覺到很愉快,這種精神品質有利於你的心理平衡與健康,是個生命力強的人。當心理適應性處於中等狀態的時候,事物的變化及刺激就不會使你失魂落魄。一般情況下,你能對面前的問題做出適度反映,若事件比較重大或較為重要,你的適應期則要拖得更長。 5.用心理學治療失眠 導致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如心理、疾病、環境等多種因素,其中最常見、最有影響的是精神心理因素,75%~100%的慢性失眠者往往同時伴有心理障礙。因此治療失眠,最重要的是從心理學角度解決問題。人生的成功與失敗、快樂與憂愁、幸福與痛苦,都是由我們的心態所決定的。在痛苦、失敗、憂愁的面前,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理智做事,這樣我們才能點燃希望之火,才能擁有幸福、成功與快樂。 造成失眠的心理因素 一、越怕失眠越失眠 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後,由於工作壓力比較大,失眠好像成了家常便飯。整天害怕自己睡不著,越這樣想就越睡不著。這是現在大多數人都有的「失眠期待性焦慮」,通常表現為晚上一上床,就擔心睡不著,逼迫自己儘快入睡,結果卻適得其反。越怕失眠腦細胞就越興奮,就越難入睡。保持良好的睡眠規律,不要擔心任何有關失眠的問題,心靜後,自然而然地就能進入夢鄉了。 二、多夢不是失眠 可能大多數人都存在這樣的疑問:天天晚上做夢,白天頭總是暈沉沉的,多夢是不是也是失眠?其實,是這種錯誤觀念使人產生焦慮、擔心的。擔心入睡後會再做夢的警戒心理,往往使得人睡得很淺,影響睡眠質量。其實,做夢不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而且是大腦的一種工作方式,有助於記憶、過濾無用信息,保證正常的效能。夢本身不具有傷害性,但是「認為夢有害」的心理卻導致了失眠,從而讓自己產生了更重的心理負擔。 三、自責心理易致失眠 上班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領導批評,嚴重者因工作失誤使得公司蒙受經濟損失,有的人晚上就會因心存自責而難以入眠。這些人往往會為一次的過失而內疚自責,並且大腦里常性地重複這件事,並懊悔當初自己沒有如何如何辦。第一章 心理學,與幸福相關的科學 3更新時間2011-1-6 13:36:55 字數:5199 失眠可能一直持續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懊悔之情更重,大腦細胞持續興奮,當然難以入眠,導致失眠更加嚴重。有類似癥狀的人應該意識到,事情既然已經過去,就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畢竟再多的懊悔也於事無補,只要調節好得失心境,睡眠自然也就會好起來。 四、手足無措心理 有些人遇到突發事件後,經常表現出手足無措、慌張無緒的樣子,甚至夢中也會思考怎麼做,當然就會導致睡不好。有這樣的一類人,即使晚上睡覺也還是瞻前顧後,左思右想,始終處於進退兩難焦慮無助的狀態。那麼,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就應該努力平靜心態,仔細理清頭緒,最好在睡覺之前不要過分考慮事情。目前,治療失眠最佳方法就是採用藥物療法與心理療法結合,通過心理醫生的幫助找到病因,再進行相應的心理治療、藥物調理和儀器調節等綜合療法是很有效的。 放平心態,安定生活 提到失眠,可能大部分人都會把它和安眠花聯繫在一起,因為大部分人常靠吃安眠藥睡覺。實際上,安眠藥不能長期食用,否則人體會對其產生有依賴性、抗藥性,劑量不斷增加更有副作用。安眠藥就是另一種「麻醉劑」,只能起到暫時緩解的作用,不能徹底治療失眠。心理療法治療失眠症,方法簡單易學,不需使用任何藥物和設備,效果可靠穩定,不易複發,無任何副作用。採用心理療法,不但可以避免藥物引起的睡眠異常,而且還可以讓你擁有一份好的心境。 比如,有一個青年,他揚帆出海要到另一個地方去,但不幸的是,在船快要到達終點時,海上突然颳起了大風。船無法承受這麼強大的風暴,在巨大的風浪中沉了下去,不過老天爺對他總算優厚,這位青年被風浪衝到了一座荒島上。以後的每一天,他都翹首以待,希望有船來將他救出。遺憾的是他每天晚上都在無數次的失眠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所以他不再對此抱有希望。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砍來一些樹木,簡單地給自己搭建了一個躲避風雨的「家」。 然而,有一天當他外出尋找食物時,忘記了熄滅家中的火,在他走後,一場大火頃刻間把他的「家」化為了灰燼。等他回來時,看到的只是滾滾濃煙消散在空中,為此他悲痛交加,充滿絕望,他覺得上帝對自己實在是太不公平了,自己再也沒法活下去了。第二天清晨,當他還沉浸在痛苦絕望中時,風浪拍打船體的聲音驚醒了他——一隻大船正向他駛來。希望總算到來了。 這對他來說的確是一個意外,他被救了上來。他疑惑地問:「這麼長時間了都沒有人發現我,你們是怎麼知道我在這裡的?」搭救者說:「我們看見了燃放的煙火,料想這裡一定有人被困,就順著煙火把船開了過來。」青年聽後,簡直不敢相信,竟是那場大火救了他。 雖然故事中的年輕人總是面臨困境,但如果他總是消極,總是抱怨,那麼他的一生也許就要在荒島上度過了。其實想一想,人世間的許多事情不也是同樣的意想不到和詭秘嗎?恐怕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一場災難居然招來了幸運之神。所以,做人做豁達樂觀一些,雖然我們無法確知命運好壞,但我們可以安排自己的樂觀情緒、改變自己的心理! 其實,在生活中與其悲觀看福不如樂觀看禍。很多人在災難面前,像患了近視症似得只看到禍害中的悲慘,無法從另一個側面看到悲慘背後的萬幸。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關鍵是在於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此則故事,教會我們做事情需要冷靜地去準備,「積極」地去應對。所以,我們要有顆平常的心態,不要盲目地積極或消極,否則就會走向了各自的極端,使你的心理蒙受陰影。 所以,當我們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時,就可以試著放鬆精神,排除一切雜念。把所以的感覺集中在放鬆身體的過程上,就會享受到平靜而舒適的滋味。當然,這一過程做得越細緻越好,達到放鬆的目的並不受時間的限制,關鍵是要體會到放鬆的感覺。 心理小貼士 治療失眠可能採用心理暗示法,在放鬆肌肉時,默念某些話如「我累了,渾身都沒有力氣,需要休息」,「緊張消除了」,「松…松…松…」,「完全鬆弛了」等,有助於放鬆過程。嘗試一下鬆弛療法,其法妙不可言,你將不會再因入睡困難而煩惱。患者堅持1~3個月的時間,以便用心理療法完全取代藥物治療,最終達到治癒失眠的目的。 6.人人都害怕「失去大於得到」 每個人都害怕自己失去的大於得到的。人生在世,總是會追求得不到的東西,總覺得那才是最珍貴的。對於已擁有的東西,總覺得不值一提。際遇的不同讓我們生活有了貧富差距。但是,有的人生活清苦,感覺卻幸福,有的人物質富裕卻仍感苦惱。更多的時候,不幸福不是因為不曾遇到幸福,而是當幸福來臨之時,自己卻渾然不知。無論身邊擁有多少羨慕的目光,不但不懂得珍惜已有的幸福,反而任由幸福從手指間白白溜掉,空留揮之不去的痛苦。 人人都害怕失去大於得到 在人生的長河中,有時會突然遭遇不幸,諸如親人夭亡、家庭破裂、傷病纏身、事業受挫等。那麼,命運之神在賜予你掌聲和鮮花的同時,也會夾雜些凄風和苦雨,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公,生活原本就是這樣!面對突如其來的不幸,有的人屈服了、倒下了,而有的人頑強地搏鬥著、抗爭著、挺立著,最終勇敢地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所以,我們要想用自己的雙手重新開拓出一條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道路,那麼就必須做到坦然處世,這樣才有可能使得自己擺脫不幸的折磨。 祈禱幸運女神的青睞,做幸福生活的寵兒,是每個人都應有的美好願望。但是,如果你的生活里闖進了「不幸」這個令人詛咒的惡魔,就得趕緊拿起擺脫厄運的思想武器。我們不能一味地埋怨命運的不公,更不能使自己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怨天尤人不能消除痛苦,只會更添一份痛苦。 生活也具有其雙面性,應該辯證看待問題,一切厄運絕非沒有希望,一切幸運也並非沒有煩惱。當遇到一件倒霉的事情時,其實都給下一次的「起」積蓄著機會。不管個人、家庭、單位、國家等不可能永遠處在一個頂峰,這是法則和規律。無論碰到什麼事兒都不要怨天尤人。凡事都有平衡,我們要平靜坦然地面對。 當面對災難時,要用主動、平靜的心態對待,因為這種態度本身就有逢凶化吉的作用。當收穫喜悅時,要保持淡然的心態,因為歡呼收割之前,必須流汗撒種。未經楷書的行書,不經火燒的陶瓷,不付出代價的捷徑,是不可能有收穫的。 沒有人能夠決定這個世界,但人人都能決定自己的心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生活不可能到處都是鮮花,也不可能事事都能盡人意,造物主是公平的,因為這世界不是某一個人的世界,它不可能把所有的好事都降臨在一個人的頭上。 人生路長遠,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都不要持有消極思想,而是要及時地把自己心態調整到的最佳的積極狀態。因為,消極心態在無意識中排斥財富、排斥健康、排斥快樂,使人愁更愁,苦更苦,它使人生黯淡無光;而積極心態卻有著驚人的催人奮進力量,它能創造財富、創造健康、創造成功、消除煩惱、收穫快樂,使人生多姿多彩。因此,要做一個胸懷寬廣的人,笑看輸贏得失,得意時淡然一些。 坦然應對心理危機,走出困境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每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這歷史性的一刻,四川發生了里氏8.0級的大地震,震感波及到了大半個中國,數以億計的中國人都感受到了那驚心動魄的一刻。人們難以想像在地殼之下是怎樣的情形,但每個人都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災區的慘狀,體會到了自然界巨大的能量所帶給人們的無奈。一間間坍塌的房屋,一個個逝去的生命,一雙雙無助的眼神,一群群無家可歸的人。這一切讓每個國人心痛,讓全世界人都為之心痛! 是的,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了。人們還未來不及恐慌就已經陷入了一片黑暗中,生命在瞬間宣告了結束。它是我們中國人的生命嚴重的損失,但災難不因我們的害怕而不到來。我們看到了,受災人民對生命的無限渴望,他們沒有被災難打垮,他們勇敢地接受了現實。活著的人顧不上失去家人的悲痛,馬上投入到救援的隊伍當中,被壓在建築物下的人,相互安慰相互鼓勵,甚至一起唱起國歌來為彼此加油鼓勁。 生命,在那一刻顯得如金子般珍貴。我們也看到了,全國人民對災難人民表現出來的同情和幫助,一筆筆捐款和物資被緊急送往災區,一個個關心的問候被帶到災區,為了表達對亡者的哀悼,中央政府做出了降半旗和哀悼的決定。我們也看到了,天安門廣場聚集的人群遲遲不肯散去,他們含著熱淚高喊著:中國加油!四川挺住!那一刻,人性的光芒照亮了整個中華大地。 但即使有全國各族人民的關心,還是無法彌補地震帶給人們心靈上的震撼。經歷過巨大的災難後,災區的人們一無所有,辛苦了大半輩子的血和汗隨著地震一起消失了,這樣的結果又有幾個人能夠坦然接受呢?於是,許多老人出現了心理危機,他們老淚縱橫,許多孩子出現了心理危機,他們難以將腦海中的那一剎那抹去,就連年輕力壯的年輕人也出現了心理危機。有些人甚至在震後幾個月還不能擺脫災難的陰影,於是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來結束這些心理陰影。 這對於災區的人們來說,顯然失去的遠遠大於得到的,甚至是對生命的一次毀滅。在人們的心理上無疑造成了巨大的創傷,但是,他們依然挺了過來,依舊跳出了心靈的門檻。他們勇敢地承受住了本不能承受的心理壓力與恐懼,這一切,皆來源於心理的震憾與力量! 是的,人生總要經歷風雨,如果自己的心總是停留在中間的坎坷中,那麼永遠也不能見到雨後的彩虹。是的,只有坦然地面對這些危機,才是最好地幫助自己的方式。汶川是全國人民永遠的痛,我們失去了太多。然而,現實無法改變,生活終究還是要繼續,我們必須走出心靈的陰霾,對生活的光明未來充滿希望。 心理小貼士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期待得到更多的東西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失去一些東西。人往往不珍惜已得的東西,卻為他們的失去而痛苦萬分。如果不懂得珍惜,就會輕易地失去所得,而這輕易失去的看似不值得珍惜的東西,往往就是對我們來說最珍貴的東西。既然我們都害怕失去的過多,那就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失去而空悲切。 7.獎勵心理法,改變不良習慣 大多數時候,我們會為某些遭遇感到煩惱和困擾,然而煩惱和困擾的也許並不是遭遇本身,而是我們心目中不良的心理反映。學習心理學,讓我們對自己的情緒、感情、心理過程等等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們可以從自身反省,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也可以用來幫助別人,也能治療自己和他人的不良習慣。那麼,想改變一個人的不良習慣,就對他的不良習慣進行獎勵,是一種很好的心理促進法。 改變不良習慣,就要用獎勵心理法 在一個幽靜的小山村裡,生活著一位智慧的老者。老者很喜歡恬靜的獨處時間。但不知何時起,他家門前的空地上開始喧鬧起來。在空地中央有一塊向日葵田地,孩子們都喜歡拿向日葵玩耍。自然那裡就變成了孩子們的遊樂場。正是為了這件事,老者發過火,攆過孩子們,但每每只能得來一時的清凈,孩子們仍然是聚眾嬉鬧起來。這位老者可謂是想盡了辦法,他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老者把玩耍的孩子們招呼過來,並給他們提了一個建議:「看到你們玩兒得這麼開心,我也很高興。以後你們每來玩兒一次,我都給你們每個人發一塊錢。」孩子們發現原本兇巴巴的爺爺突然變得和藹,都犯暈了。但是為了能每天都得到那一塊錢,他們還是高興得去到空地上來玩。 孩子們的這種生活沒有持續幾天,這位老者又向在院子里撒了歡玩耍的孩子們說了這樣一句話:「孩子們,我手頭的錢不多了,以後每天只能給每個人發五毛錢。」這樣以來,孩子們都一臉不高興地說:「太不像話了,我們為你勞動就只值五毛錢嗎?我們才不會為那點兒錢來這裡玩兒呢!」果然,孩子們不再到空地來玩了,老者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從此以後,老者又可以悠然自得的享受生活了。 為什麼與早先相比,多了五毛錢之後,孩子們倒是不來了?這個問題可以用「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來解釋。「內在動機」是指由於活動本身來給人滿足感和樂趣,從而促使人們從內心產生自覺的驅動力,驅使人做出相應的行動。「外在動機」是指由於外在的表揚或獎勵等促使人做出被動的行動。起初,孩子們自由地在空地上玩耍,是出自於活動本身的趣味性。後來老者用「發錢」這一獎勵措施,把原本有趣的內在動機轉化成了玩耍才能得到「獎勵」的外在動機。最後,當「獎勵」這一外在動機明顯減少,孩子們對空地的興趣也就自然減退了。 這種效應由萊特實驗得到證實的,他以幼兒園兒童為對象的畫圖實驗。萊特把孩子們分為甲、乙兩個小組,事先告訴甲組的孩子們畫圖有獎勵,而對乙組的孩子們則只讓他們畫圖卻並未給予任何獎勵。畫完後,兩個小組的孩子們都得到了獎品。一周後,得出結果:甲組孩子們的畫圖次數逐漸降低,而乙組孩子們卻比從前更熱衷於畫圖。 那麼,甲組的孩子們為什麼失去畫圖的興趣了呢?這是因為畫圖的「樂趣」轉變成了「有報酬的活動」。所以,不要獎勵孩子喜歡做的事,而要獎勵你想改變的孩子的不良習慣。採取一種轉換動機的措施就能調整孩子的行為。並不是只有給予「懲罰」的方法才能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第一章 心理學,與幸福相關的科學 4更新時間2011-1-6 13:37:11 字數:4141 健康人生,從改變不良習慣開始 現在生活、工作、學習的壓力都在增加,如果我們處理不當,則可能會就此一生了。尤其是一些在校的學生,他們因成績不好而產生自卑心理和偏激的行為習慣。因為自卑,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不想去學習,不想做作業,上課不聽講,因此成績不好。然而,這些孩子又非常好強,就會思考在差的方面超過別人,因而在行為習慣上也就表現得更差。所以,孩子的健康未來,就要從改變他的不良習慣開始。 我們可以採用激勵的強化訓練方式對他們加以矯正,還要注意改變他們的認知水平,調動其情感因素,以鞏固輔導效果。在對孩子的整個輔導過程中,應特別重視培養其自信心、自尊心、責任感和成就感。首先要做的是矯正他們不正常的想法,可以通過交流、談心的方式,讓他們在關愛關注中敞開自己閉鎖的心扉,讓他們了解自己、接納自己、並鼓勵他們改進自己。 其次,獎勵可以配合其他教育手段。在工作中,我們通過表揚和獎勵來激發孩子的自信與自尊。如:當他們在運動會上表現出頑強拼搏精神時,我們就號召同學向這些學生學習;當他們幫同學們掃垃圾物,主動幫老師做事時,我們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們。 最後,獎勵法切不可急功近利。讓孩子改掉這些壞毛病,要一步一步地來,並且在實施過程中要不斷表揚他們所取得的進步,並不時的給他們點出錯誤,提出新的要求。可以制定一個可行計劃。如果一切依計划進行,那麼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還要配合學校老師和家長,只有二者達成共識才能更好地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 心理小貼士 所謂「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二者之間也有一定的聯繫。內在動機注重因為興趣而產生的主動的強烈動機,外在動機則強調以制定有回報的行動為目標而產生的被動的微弱動機。如果獎勵由內在動機引發的行動,那麼原本積極的內在動機就可能轉變為外在動機。因此,當我們想改變自己或他人的不良習慣時,我們不妨試下鼓勵的方法,說不定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8.良好的情緒,輕鬆的一天 情緒好,不容易疲勞。調整好自己的心理,快樂是永遠在你身邊的,看你如何去把握了。想快樂就必須做出犧牲,也許人們在竭力尋找快樂,犧牲了一些本來就已經養成的習慣,或是某種特別鍾愛的信仰。儘管這些東西曾經對你有多麼的重要,但是為了自己的快樂,扔掉它們,也許你會過得更坦然、更幸福。因為,良好的情緒,是輕鬆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 控制心理,美好生活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身上都具有某種能力和力量。要想使得自己幸福和成功,就必須想辦法去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是由自己掌控的,為什麼說一個表現一流的專業推銷員會把推銷做得好呢?因為他知道客戶討厭什麼、平時最關注的是什麼、並能為此做出一個令人很滿意的答案。這就是心理控制術的方法所在。 心理控制術不是水晶球的魔幻之術,更不是搖擺針的催眠意識。它並非一定意義上的自我意象的改變,而是運用自我長期以來的調節去改變個人身上的那些不足,並且抓住自己過去和現在存在的缺點。我們要努力的改變自己,及時地調控自己的心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控制方法。這不僅對個人心理的改善是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還可以更好地改變人生。 巧妙地控制自己的心理,對走向人生成功之路很有必要。聖經上耶穌曾告誡人們:不要把新的布料補到舊的衣服上,或是用舊的、骯髒的裝汽水的瓶子去裝新配製的酒。如果用積極向上的心理作為補丁去補到人們陳舊的心理衣服上,結論也不會得到很好效果。因此,要巧妙的控制自己的心理,才能很容易地把一件事情辦好。 巧妙地運用心理控制術,將那些解決的事情委託給那些不被佔用的部分,把需要解決的事情放下來,這樣壓力就會變得渺小起來。那麼,那些不必要的苦思冥想的困擾也會煙消雲淡的。控制自己的心理需要一定的方法,不要總是對別人的舉動妄加指責,否則的話,不僅對自己形成了很大的壓力,而且還會嚴重影響你的社會交際關係。 良好情緒,輕鬆一天 清晨是新的一天的開始,那麼,良好的情緒是輕鬆一天的開始。在心理學上,良好的情緒是多方面的,然而我們通常指積極向上的心理。積極的心理學是指人們把使自己低落的關注點轉向關注人類的優秀品質和積極力量上。幸福的人不一定在經濟上很富有,一個窮人,他也可以是快樂的。積極樂觀的人不一定有很多財富,但他們的生活一定是輕鬆愉快的! 心理學專家曾經特意調查了一些中過巨額彩票的人,如果這些人的性格存有抑鬱的情緒,那麼,中獎後他只會快樂6個月左右,但6個月以後他們就會重新陷入抑鬱之中,又一次變得不快樂。由此可見,金錢只能使一個原本不快樂的人在短時間內獲得快樂與幸福。所以,從人的一生的角度看,金錢使人快樂的感覺是很短暫的。 據相關研究調查表明,擁有積極情緒的人比一般人更能忍受痛苦的折磨。一個將手伸進零攝氏度以下冰水中的人:在冰水中普通人伸手,最多只能忍受60~90秒,但在積極情緒測量中最出色的人,得分最高的人,或者一個具有積極的情緒的人,往往能忍受的時間會更長。由此可見,心理狀態好的人會比消極抑鬱的人更具有忍耐力!不但在這些方面,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例如,快樂的人比別人更喜歡與人交朋友,獨處會讓他們感覺不快樂。他們願意主動接觸陌生人,與人為善,願意幫助他人,更具有利他主義精神;他們更關心周圍的人,並且而很少計較自己的得失。 世界上70%的人都是悲觀的,他們總是認為別人比自己樂觀。經心理學家表明,樂觀的人壽命更長,他們曾經特意測試了80個心臟病人,27個被測試為最悲觀的病人中,有18個人沒有經受住第二次心臟病發作而去世了。然而,19個被測試為最樂觀的人中,只有一個在第二次心臟病的發作中死亡。由此可見,樂觀是抵抗疾病的第一道也是最強悍的防線。 積極心理學從傳統心理學的角度上出發,它主要研究人們在生命中最不幸的事件,從而改變到研究生命中最幸福、快樂的事件。從主觀體驗上看,積極心理學關注人的積極的主觀體驗,主要探討人類的幸福感、滿足感、快樂感,從而建構未來可行的樂觀主義態度和對生活的忠誠度。 對於個人成長來講,積極的心理學主要提供積極的心理特徵,如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等。積極地看待事物,才能創造和拓展的勇氣,積極的人際關係,才會讓你對自己的人際有新的審美體驗。積極的心理素質還包括人的社會性。作為一個人的美德,就是體現本人的誠實守信,博愛,利他行為,對待別人的寬容,接納和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才能擁有良好的情緒,才能輕鬆自在的度過每一天。心理學研究表明,社會上多數樂觀的人在工作成績和社會地位等各方面均強於悲觀的人。積極樂觀的心態是可以培養的,對於消極悲觀的人來說,可以通過專業心理訓練轉化成為積極而樂觀的人。 心理小貼士 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做出那麼偉大的科學成就,就是因為他具有超強的心理因素,這些都源於他平時愛想像的緣故。一個人的心理因素把握好了,那麼他就會朝著一個方向去努力,這樣他也就會有機會凌駕自己的知識,把自己的經驗等總結歸納起來。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避免總會遇到種種壓力。壓力已經成了當下的流行辭彙之一,人們已經將擔憂、焦慮、失眠作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人們並且加以接受,這就是一個人承受心理能力的力量! 9.放下心理包袱,直至成功 放下心理包袱,就是對我們人生重擔的一種釋放,是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常記在心的一句話。事實上,我們所處的生存空間正在被無限壓縮。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歐美一些未來學家曾經預言:「當人類跨入2l世紀時,每周的工作時間將壓縮到36小時,人們將會有更多的時間提升自我,休閑娛樂。」那麼,這麼多的休閑時間內,若我們再背負著那些心理包袱去工作和生活,那麼我們何以成功,何以擁有高質量的生活? 放下心理包袱乃成功關鍵 如果一個人本身就有很強的實力,再加上超常的心理素質,這無疑是最完美的心身組合。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人,能在同等條件的競爭條件下比對手獲得更多的機會。美國一位專家曾經對85位事業有成的企業名流進行過調查研究,歸納出他們具備共同的「超強心理特徵」。那麼,超強的心理素質,即是指寵辱不驚、物我兩忘;不喜形於色,極少在人前抱怨、發牢騷。那些勇於放下心理包袱的人,總是憑堅韌不拔的意志擺脫困境,直至最後的勝利。 羅·克拉克,是60年代澳大利亞著名的長跑選手,曾19次打破男子五千米和一萬米的世界紀錄。然而,出乎人們意料的是,他卻在兩屆奧運會上遭遇滑鐵盧,僅獲得一枚銅牌,克拉克也因此被戲稱為「偉大的失敗者」。不僅是克拉克,歷屆奧運會中,l/3以上公認的實力最強者並未登上冠軍領獎台,這成了體育界有名的「克拉克現象」。「克拉克現象」實質上是一種心理素質的失敗。 又如,一位曾成功從火海中逃生的老人,人們對他的生還感覺十分奇怪。當時,一家劇院突發火災,驚慌失措的人們爭先恐後朝出口處的兩扇大門擠,結果門被人流封死了,許多身強力壯的小伙都未能逃出來。而這位老人見勢,便知從大門逃生無望,乾脆靜下心來,仔細觀察火勢的位置及走向,隨即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迎著火海繞過去!果然,他在火場的背面發現了一個小缺口(也是他生命的出口)。這位並不具備超強的體力,但憑著豐富的經驗及過人的心理素質,最終贏得了命運之神的垂青。 所以,只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以輕鬆的心態面對每一天的生活。這非但是古人的警戒,也是提醒我們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必要性。如今在升學、就業、工作、競爭等多重壓力的排擠下,成功心理學將倡導的是「輕裝上陣」,就是設法讓當事人臨陣之前進行心理減壓、放下思想包袱。我們要知道:實力的「靈魂」,總是在「減」的過程中展現;成功的奇蹟,往往在「放」的不經意間發生。 挑戰一些不可能的事情 美國哲學家詹姆斯曾說過:「人應該每一兩天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這是人生進步的基礎和上進的階梯。」有句話說「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用辯證法的觀點來看,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所以,我們不能奢望自己的進步能夠立竿見影,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就行了。每天都挑戰一些不可能的事情,就是「逼」自己提升心理素質的辦法之一。
第一章 心理學,與幸福相關的科學 5更新時間2011-1-6 13:37:24 字數:3229 進入21世紀,大部分人的工作時間在無限延伸,甚至超過了72小時,然而有不少人被市場無情地淘汰了,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不具備超強的心理素質。對於有意識增強自我心理素質的人們來說,他們會勇於做一些挑戰性的事情,這樣的話,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心理素質與適應能力。在這樣一種社會中,如果你不能夠放下心理包袱,勇於挑戰一些超越自我極限的事情,那麼你就有可能會被社會所淘汰。 三年前,有一位在某大型通訊企業中擔任銷售經理的人才,三年來,一直忙於日常事務,在「乾杯」聲中翻過了日曆。然而,這三年的每一天中他總是頂著許多的心理壓力,並且一直為這些壓力所困擾,自然,工作效益也不會有所進展,反而,給工作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如今,他的下屬學歷和能力都比他高出一籌,並且在數年的商海中獲得了積累,銷售業績驚人,於是,公司就迅速淘汰了他,最後留給他的是歲月的蹉跎與時光的惋惜。 這就是現代的職場進化論,由此可見,如果一個人不肯放下心理包袱,並且整日被困惑所纏繞,那麼,他的位置終究有一天會被別人所取代。 調整心理,改變生活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總愛追求幸福的生活。那麼,什麼是幸福的生活,什麼是高質量的生活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於把思想和感情叫做「心」,把條理和規則叫做「理」。所謂心理就是心思、思想、感情的總稱。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人的心理活動及其發生、發展規律。我們通常所說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情感、意志以及個性等都是心理現象。個性就是自我,這是一個很抽象的名詞,它是隨著自己心理的成熟逐漸體現出來的東西,也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漸體會出來的東西。 人類有著普遍的渴求,被愛、被承認、被關注、被認同、被肯定、被理解,這些渴求被滿足了,人就會處於積極向上的狀態,幸福的感受才會更強一些。如果這些渴求不被滿足,我們就會影響到對幸福的感受。 一個人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並以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去處理一切,心平氣和地面對一切,在社會中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心理猶如一把弦,弦鬆了緊了都要變調,只有不失時機地加以調整,弦音才會恢復純正。當我們的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時,我們才能在社會中左右逢源,這樣許多棘手的問題也便迎刃而解了。 心理學講究的是一種「悟」性,改變一種想法就可以改變一種行為,學習心理學可以改變原來不成熟片面的人生觀,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可以使將來的行為變得更理智,生活更加快樂幸福!通過不斷地調整心理,產生良好、合理的情緒,才能讓我們與成功更加接近。人非聖賢,我們惟有正視現實生活中的一切,勇於放下那些負累身心的包袱,我們才能輕鬆走人生路! 心理小貼士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換言之,人正因為有缺陷,才不能做到完美無缺。人的煩惱可能隨處可見,人們為了掩蓋自己的不足,不得不做出很多力不能及的事情,為此,人們得到了很多煩惱。但是,我們應該明白:「企者不立」,踮著腳尖走路是走不遠的,久而久之,灰心、失望、自卑等不良情緒就會來光顧於你。因此,我們只有放棄那些心理包袱,才不會痛苦萬分,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理,才能走健康人生路。 10.要想收穫更多,意味付出更多 收穫與付出本是一對反義詞,但二者卻有一定的聯繫。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如果一個人想得到的更多,則意味著人需要付出的更多。然而,我們的心理總會在這兩者之間波動不安。俗話所:「付出才有收穫」,而收穫的多少還是在於自身,所以不要給自己找客觀原因,要學會勇敢地面對現實。當然,出錯也是人生之常事,但千萬要記住:只有付出才能收穫,沒有不勞而獲的美差事;要想收穫更多,你就要為之付出更多。這也是常人所應具備的心理素養! 先學會付出,才可能有收穫 時光匆匆而過,世間許多美好的東西不是我們雙手所能把握得住的。也許,當我們回想往事的時候,心中多少會有一些感慨,總會衡量一下付出與收穫的比重。其實,沒有付出就難得收穫。正因花木蘭敢於代父從軍,才收穫了滿城凱旋;正因勾踐肯於卧薪嘗膽,才收穫了十年後的勝利;正因孫臏肯於付出雙膝,才收穫了大敗魏軍的勝利果實,正因革命先輩們灑盡熱血,才換來了中國的大統一……那麼,當你今天想得到收穫時,你是否會反思自己昨天付出了什麼? 對於這樣的問題,你或許會付諸以笑,或許繼而深沉。有些人為學業曾敦敦不倦,但收穫的還是無功而返;有些人潛心研究而付出了半生的心血,結果卻無果而終……總之,不論是生命的挫折、坎坷曾給你帶來多少的不幸,還是你曾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多少心血,你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付出是收穫的前提,沒有付出就談不上收穫。如果你付出了,結果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過程不也是一種收穫嗎? 付出不一定會有收穫,但不付出是絕對沒有收穫的。這就好比播種,你沒有播種,怎能在收穫的季節看到豐碩的果實呢?如果你想收穫更多的果實,就意味著你要播種更多的種子。是啊!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當你知道了付出與收穫的關係,也就不會那麼期待付出後的成果如何了,況且那似乎已不再是你關心的問題了,畢竟旅途的風景也是一種收穫。所以,只有先付出了,最後才可能有收穫。再說了,只要自己曾經儘力地付出過,又何必看重收穫的多與少呢?由此可見,這正是體現人們衡量付出與得到的心理差異! 若想收穫更多,則你需付出更多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啊!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哪怕僅僅是收穫幸福的感覺。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付出與收穫很多時候是不成正比的。人們之間存在著太多的不同,正因為人與人之間有區別、有差距,社會才有了美與丑,才有了正義和邪惡,才有了那麼深的隔膜。我們為了得到的更多,可能付出了太多太多,也許你會擔心自己的付出會被人所嘲笑,其實,從內心深處而言,無論什麼樣的付出,它都是一種幸福的體現! 當然,有時自己的一腔熱血換來的卻是付諸東流,從心理上來講,的確讓人心痛不已,也難免讓人有些失望。這時候,我們應該從心理上痛定思痛,也許是我們付出得不夠多,也許是付出的方式不對,也許我們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付出?只有在心理上找到一個平衡點,才能使我們心平氣和地做好一切事情! 其實,付出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伸出一雙溫暖的手,幸福的人就多了;奉獻一顆真誠的心,孤獨的人就少了。前人種樹,後人納涼,付出不一定要有所收穫! 想必大家都知道「臘八粥」,但卻不知道它的來歷。據說在一戶勤勞的家庭中,一對夫妻倆勤勤懇懇,創下了一份份的遺產。他們一天到晚的勞作著,過了幾年家也就富裕起來。但是,這夫婦倆卻十分溺愛自己的兒子,孩子基本上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由衷的關心,促使他養成了懶惰貪吃的壞習慣。 不幸的是,老兩口去世後,兒子和兒媳便成天吃喝玩樂。餓了吃父母留下的糧食,冷了穿父母留下的衣服,過著神仙一般的快活日子。但是,許久之後,也就是臘八這天,他們只剩下一碗粥,他們喝完這一碗粥之後,沒過兩天,倆人就活活地被餓死,凍死了。 由此可見,在生活中,懶惰的心理不能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付出或許沒有收穫,但不付出就更沒有收穫,因此,只要肯於付出,就不會沒有吃不完的飯,沒有穿不破的衣,「臘八粥」中懶夫婦的下場也就是不勞而獲者心理的下場。 其實,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一架衡量得失的天平,它是勞動者惟一的法門,只有付出了血和汗,我們才能得到心理上的洗禮。所以,每個人的心理天平不能失去平穩。在現實生活中,不勞而獲的事情不過是一種偶然,不付出便想得到收穫是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心理小貼士 不勞而獲與勞而不獲是一個鮮明的對比。當今的社會是一個講究真才識學的年代,如果你成天癱坐著,不工作,不學習,只享受,那錢財會從天而降,絕對只是你的黃粱一夢。如果所有人都希望過充實的生活,就必須認真工作,充分利用我們的大腦和雙手。人生本就是付出與收穫的集合,只有付出智慧和汗水才能收穫美好的人生。第二章 做人心理,左右逢源受歡迎 1更新時間2011-1-6 13:37:37 字數:5282 不管你從事哪個職業,沒有謀略的心理,做人是不成功的。做人如果沒有「心理想法」,就會四處碰壁,孤立無援;做事不懂「心理規律」,就是稀里糊塗,深陷絕境。成功要有智慧,治國要有方略,打仗要有計謀,下棋要有心計,然而做人想要左右逢源,則需要「心理應變」。 1.察言觀色,改變自我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人面對不同的人,都能夠用不同的交往手段輕鬆自如地與之交往,而有的人卻不會這樣。這是因為前者懂得察言觀色的道理,知道如何觀察形勢,知道怎樣才能「投其所好」,所以,他們在社交方面總是如魚得水,左右逢源。這其實是做人的心理。察言觀色可以讓你更加自由的處事與做人。 察言觀色,其實就是要求人們如何通過觀察對方的言行和臉色而猜透本人的心理,並且明白對方的一個眼神代表著什麼樣的心理,對方的一個動作意味著將要做什麼,對方的一個細微的臉部變化暗示其發生了怎樣的心理變化。察言觀色是一切人情交往的基本技術,也是最基本的心理應對技巧。不會察言觀色,你便不懂得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舵柄,你的人生也將預示著走荊棘之路。 學會察言觀色 察言觀色的字面意思就是觀察別人的臉色,領悟別人語言中的真正含義。這是為人處世的必備手段和方法,也是一個人重要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應變能力的體現。比如說,聽了別人講過的一段話,你可以猜測出別人為什麼這麼說,這麼說到底有什麼韻味……在思考這一系列問題的同時,也是一個自我心理思考的過程。 學會察言觀色,就是要學會怎樣看透他人的思維,看透他人的心理。察言觀色的基礎是一個人的直覺。一個人的直覺雖然敏感,但卻容易受到外界的蒙蔽,從而干擾自己的內心對一件事情或者一件事物所做出的客觀評價。 一個人的言辭可以透露出一個人的品格和習性,一個人的眼神可以展現一個人的內心的心理活動,甚至一個人的衣著、坐姿及手勢都可以在一定的情況下告訴人們,其人此刻內心正在進行怎樣的心理活動。出色的心理學家能夠看到他人內心的思維轉變,能夠猜測到對方下一個念頭想到的是什麼,這就是心理學中的「讀心術」。 察言觀色其實是「讀心術」的一種應用。一個人如果不會察言觀色,那麼他就不會明白他人話語的弦外之音,也就不會猜測他人這麼說到底有什麼企圖。如果學會了察言觀色,你就可以找到他人產生這種想法的根源,找到你應對他人心理的技巧。 如果將「觀色」比喻為查看天氣,那麼看一個人的臉色就好比「看雲識天氣,這其中有著深奧的心理學知識。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把自己的內心活動展現於其臉上,而是他們用心理戰術法來極力遮掩自己的內心想法,並且往往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是「臉上笑容,心裡淚水」。外表讓人看起來這些人很開心,其實他們的內心卻是十分地痛苦。 學會察言觀色,就是要求我們靈活地應對不同的場合。當一個人同你談話時,你的眼睛並不應該「四處飄動」,因為你要想了解到對方的內心想法,那麼你必須從對方的眼神或者面部表情上洞察其人的心理變化。 如果有人在跟你談話時,對方的眼睛總是往其他地方看,同時說話也顯得心不在焉,這就表明你的來訪打斷了對方正在做的事情,因為,此刻對方的內心還在惦記著這件事情,雖然他在同你談話,但他的心並不在你們談話的內容上。所以,你就應該學會明智地處理這種場合,停止自己的說話,並向對方說:「您最近一定很忙,那我就不打擾了,過一段時間我再來拜訪。」 此時當你起身告辭時,對方定會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身上,並且將全部的心思放在送客上。雖然你走了,也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但對方會對你的做法感到感激,下次談話的時候他定會非常的合作,因為你懂得「察言觀色」,懂得別人心理上的內心活動! 曾有一個人不懂得察言觀色。這個人經過多次的科考,最後終於謀得一個山東縣令的職位。當他去拜見自己的上司時,卻不知該說些什麼。 互相沉默了一段時間,此人忽然問道:「敢問大人貴姓?」上司很吃驚,但還是回答了。這個縣令思考了一會兒,對上司說:「大人的這個姓氏在百家姓中可是沒有哇!」上司很驚異,說:「我是旗人,漢人的姓氏里自然沒有這個姓氏。」縣令便立刻站了起來,問道:「大人您是哪一旗的?」上司答道:「我是正紅旗人。」縣令借口說道:「正黃旗才是最好的,大人您怎麼不是正黃旗的人呢?」 上司很生氣,問道:「貴縣您是哪的人?」該縣令答道:「卑職是廣西人。」上司說道:「廣東最好了,貴縣怎麼不是廣東人?」縣令大為驚訝,此刻才發現上司已經是滿臉怒氣,於是趕緊出去了。 翌日,他收到上司的文書,命他會學校任職。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這個人不會察言觀色,不懂得人與人溝通的心理戰術。 改變自我,重塑自我 察言觀色不是一種嘴皮子上的功夫,它需要聯繫和熟悉。一個人若想學會察言觀色,就應該改變自我,塑造新的自我。但怎麼做才算是改變自我,才能學會察言觀色呢? 首先,改變自我就要學會捕捉他人的「弦外之音」。捕捉他人的弦外之音就是要明白他人說這話的深層意義,有些話不要意味是簡單的字面意思,如果你具有心思的話,那麼你會聽出他人的弦外之音,從而避免自己做錯事,避免自己遭受意外的傷害和損失。 要學會捕捉他人的弦外之音,你要改變原本不懂得思考的自己。在與人談話時,一定要轉動大腦,理解別人所說的話的真正含義。有時候一個人內心的思想總會在不知不覺中表露無遺,因此在與人交談時,要多留心,從談話中探知他人的內心世界。 其次,要改變自己以往的性格和脾氣。察言觀色需要一個穩定的心理環境,如果你的情緒時刻處於一種激動的狀態,那麼你是不會有心思去思考他人的心理活動的,因為此刻你無法控制住你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心理活動。 當你想發脾氣的時候,你要想想這麼做的壞處,然後再找到自己產生這種情緒的根源,搞清楚自己當時是怎樣的心理活動,防止以後頻繁地發脾氣。如果你是一個性格很執拗的人,你也應該改一改。因為執拗的性格會讓你陷入自我當中,從而不會顧及到他人的感受,更不會有心思去思考他人的心理活動了。 再者,要學會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比如你同一個喜歡音樂的人一起喝咖啡,你就不應該跟他討論經濟學的知識,那樣只會讓別人對你產生厭煩的情緒,當你意識到他人的這種情緒時,應當知道適可而止了。 如果你對自己眼前的這個人並不熟悉,也不知道對方喜歡什麼,那麼你就應該試著用不同的談話內容來交談,同時也要觀察對方在交談時的臉色和語氣的變化,因為這些可以告訴你這個人此時是討厭你的談話還是喜歡你的談話,從中得知他人內心的真實想法。 心理小貼士 察言觀色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技巧,也是一門學問。一個人一旦學會了察言觀色,你就會有種話未說,便知其意的感覺。這也是察言觀色的心理作用。人的心理會通過人的表情和語言表現出來,所以人們應當學會察言觀色,懂得察言觀色的心理方法和作用。這樣,你就不用費盡心思地去猜他人的「內心」了! 2.寧缺毋濫,拒絕狐朋狗友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由此可見,朋友對一個人而言有多麼的重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也有自己的交友原則,有的人只結交「精英」,而有的人卻結交那些地痞流氓;有的人結交忠實敦厚的人,而有的人卻只結交姦邪狡詐之人。這就是人與人的不同。不同的朋友對自己的影響也就不同,有的可以有益於你的人生,而有的則是在敗壞你的人生,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人與人的心理是相互受到影響的。由此可見,每個人在交友時要有一個準則,那就是寧缺毋濫,拒絕狐朋狗友。 一個人如果孤孤單單地走過自己的人生,這樣的人生無疑是最悲哀的人生。不管自己的人生是否平坦,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有朋友,在自己憂愁鬱悶的時候,能夠有人聽聽自己的訴說,能夠有人為自己的人生指點迷津。但是,這並不是說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朋友。朋友是那些在幸福的時候可以一同分享,在痛苦的時候也可以一同度過的人,是那些與自己的人生和品德有幫助的人。如果你的朋友沒有一技之長,只是意味地利用你,只會讓你沾染惡劣的習氣,這樣的朋友寧可沒有。 交友要有選擇性 培根說:「人生在世,得不到友誼的將會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誼的社會則是一片繁華的沙漠。」這句話就告訴人們友誼在人的一生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友誼可以給人一種歸屬感和認同感,友誼還可以帶動人內心努力的動力。雖然友情重要,但交友應當慎重,要有一定的選擇性。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友誼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內心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這種滿足讓人們對自己更加自信。但是,如果交友錯誤,那麼這種認同感和歸屬感就會發生偏差,在友誼的濃熱期雖然沒有任何的破綻,一旦出現問題,這種缺乏質量的友誼只會增加人們內心的傷痛,在心理上必將承受巨大的由此帶來的壓力。 如果交友正確,那麼正確的友誼會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不僅與當事人無害,反而會有利。高質量的友誼不單單可以滿足人們內心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還可以讓人們在這種友誼中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認識人生。 真正的友誼並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它需要人們精心地長時間地培育,只有經過了相識、相知的過程,友誼之花才會在二人之間綻放。如果一個傷心的人把自己的悲傷告訴了自己的朋友,那麼他的憂傷就會變成一半,原因是朋友幫他分擔了一半;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的快樂告訴了朋友,那麼他的快樂就會加倍,這是因為你的朋友因你快樂也得到了快樂。 當你的朋友分擔了你的憂傷時,你的內心因為憂傷的事情所產生的心理壓力就會得到緩解;當你的朋友分擔了你的快樂時,你的內心的快樂也會感染你的朋友,你的情緒也會影響朋友的心理活動。 所以,一個人需要友誼,但友誼的建立要有選擇性,換言之就是交友要有選擇性。盲目的友誼未必會成功,未必會對自己的人生有幫助,未必能夠讓自己的心理得到安慰。聰明的人在尋找自己的友誼時,是不會隨隨便便找一個人就當作自己的朋友的,而是選擇與自己興趣相投或者讓自己的心理可以得到某種慰藉的人來作為自己的朋友。 交友要寧缺毋濫 人們在尋找自己的友誼的過程也是在滿足他人尋找友誼的過程。在當今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信息的交流更為迅捷,更為頻繁。有的人雖然與你零距離接觸,但心靈卻與你相隔十萬八千里,這種人並不適合作為自己的朋友,或者只能算是「酒肉之交」。 交友寧缺毋濫,就是要保證自己交友的質量,要讓自己的心靈依靠得到充分的保障。有的友誼是建立在溫飽關係基礎之上的,當你二人衣食無憂時,你們是沒有「心靈隔閡」的朋友;在生死存亡之間,它便會將你們的友誼踐踏地粉身碎骨。有時候,某個人在你眼中是最佳的朋友,他可以看懂你的心,知道你的思想,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是你的「生死之交」。 真正的生死之交不但能夠讀懂你內心的想法,讀懂你的心理,他還知道如何安慰你的受傷的心靈,驅散你心頭的陰霾。不管你的想法有多麼的拙劣,不管你的行為有多麼的幼稚,他都不會嘲笑你,而是盡自己的努力來維護你的尊嚴。 尋找自己的友誼,需要選擇性,不要因為一時心靈上友誼的空缺就隨便找一個人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白,或者同時有很多朋友,就像在踢足球一樣,有多個「替補隊員」。有這種心理的人應當立刻打消,不要以為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滿足自我的心靈。 交友寧缺毋濫,需要有一定的標準。沒有標準的交友只會讓自己的心靈更加的疲憊,甚至使自己的內心失去陽光的色彩。所以,學會拒絕,就是學會拒絕狐朋狗友的感染,或許這些人根本稱不上是朋友。狐朋狗友不僅降低了你友誼的質量,它還讓你的心理活動產生巨大的波動,更會讓你的人品和心理品質發生巨大的改變,甚至讓你迷失了自我。 在選擇朋友的時候,要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格林伍德就曾發出感嘆:我寧可獨自一人,也絕不會與那些庸俗卑劣的人為伍。顯然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與其與那些狐朋狗友在一起,倒不如獨自一人孤獨、安靜地度過自己的一生。因為這樣的人生或許還可以保持純潔。 所以,不要輕易地把別人當作自己的朋友,也不要輕易地放棄原本可以建立真正友誼的機會。志同道合的人會有同樣的心理感應,會彼此感應到對方的心理活動,而那些狐朋狗友對你的心理感應是不會有所共鳴的。真摯的友誼不僅僅是喜好的交流,同時也是心理的交流。 另外,每個人都可以吸收他人的思想和模仿他人的行為,如果你的朋友擁有某種不良癖好,你會極易受到影響,會在不知不覺中染上惡習。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意思。如果在你的周圍都是一些卑鄙小人,都是一些狐朋狗友,那麼你也不會高尚多少,你的心靈也不會得到純凈。如果你與高雅之人為伍,那麼,你的心靈便會得到甘霖的滋潤。 寧缺毋濫,拒絕狐朋狗友,這是交友的根本原則。 心理小貼士 如果你的周圍都是一些不值得交往的人,那麼你要注意了。不要將這些人作為你選擇朋友的對象,他們不但不會滿足你心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還無法與你相同的思想和思維模式,沒有共同的溝通語言,所以,遇到這些人的時候,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心靈受到玷污的話,就要遠離,而不是靠近。友誼是需要質量的,交友也要學會寧缺毋濫。第二章 做人心理,左右逢源受歡迎 2更新時間2011-1-6 13:37:49 字數:5247 3.利益歷來都是人心的試金石 從古至今,利益一直都是人心的試金石。一個人對你的友誼是否忠誠,用一定的金錢你就可以檢測出來,但檢測出來的結果往往會讓人們接受不了,因為這些人曾是他們「最好的朋友」。其實,真正的朋友是不會因為利益而出賣自己的朋友的。有的人在貧窮的時候可以做到與夥伴情同手足,一旦有了地位,得到了利益,他交友的觀念便發生了變化,你不再是他的「知己」了,反而成為了他的累贅。 一個人一生不可能只有一個朋友,但朋友與朋友之間還是有差別的,而且同樣是至交的人也是不同的,總的來說就是朋友之情有厚薄之分,朋友的心靈也有正邪之分。有的朋友的心靈是純真無邪的,而有的則是隱藏著真實的自己。他們總是用表象迷惑他人,但是一旦遇到與自己的利益有關的問題時,他們的本性便會暴露出來。這就是利益的好處,它可以告訴你,你所謂的「朋友」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朋友。 人心是變幻莫測的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不同的生活目標,都有不同的生活經歷,所以,每個人的心理也會有所不同。因為社會是個大熔爐,在這個大熔爐中,每個人都避免不了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在這些影響的作用下,每個人的心理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基於人們的心理基礎是不同的,那麼,在社會的作用下,每個人的心理最終所成長的效果也就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人心是變幻莫測的。 每個人都有朋友,但朋友之間的感情深度卻是不一樣的。春風得意的時候,大家互相禮尚往來,互相給予關照;但如果有了磨難,那麼有的人則會因為不同的心理而做出不同的決策,也許這些決策會讓你陷入到困境中,嚴重的會讓你受到巨大的打擊。所以,有的人開始對自己周圍的人有了戒心。 當人們面對即將歸屬於你的利益時,有的人會表現得很平淡,有的人則是很興奮;有的人趨之若鶩,有的人冷面相對,這些人在面對利益的時候,均以各自不同的心理來看待眼前的利益。然而變幻莫測的人心讓人們看不到這些不同表情的後面所蘊含的內容。 人的心理是不同的,這是因為人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基礎是不同的。心理的不同導致人們考慮問題的方式也就不同,在面對利益的時候,這些心理會檢測出人的本心。這些本心就是變幻莫測的人心。 有的人在這件事情是表現得很熱情,但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卻很冷淡,這些都是由他的心理所支配著。俗話說「人心是善變的」,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人心善變的特點。不要用你一成不變的心理去考慮他人善變的心理,否則你極有可能會掉入善變心理的漩渦當中! 利益是人心的試金石 雖然人心都是變幻莫測的,但它們依然躲不過某些東西的考驗,比如利益、權力、官位等等。從古至今,有很多人在面對這些東西的時候,便表現出了自己的真面目。所以,人們常說,利益是人心的試金石。 有的人在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自覺毫無自尊和地位,此時可以同自己的窮哥們兒同甘共苦,甚至連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思路都一樣。一旦自己的地位上升了,便會擺出財大氣粗的一面,交友的觀點也會隨之改變,過去的「好友」在利益至上心理的支配下,便成為了個人的「累贅」。隨著心理的變化,他們對帶自己昔日好友的態度也在一點一滴的改變。 曾有兩個戰士在戰勝時期同甘共苦,後來其中的一位因為犯錯而離開軍隊,在文革中他的過去便成了「嚴重的歷史問題」,因為這個原因他便被錯誤地批鬥。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找昔日的「好友」為自己作證。而這個戰友竟然害怕受到連累,拒不見他,並且揚言說不認識他。面對老友的態度,老兵落下了傷心的淚水。人心哪!這就是人心哪!老兵的心在吶喊。 面對上述這個問題,在保全和受傷中間,注重利益的人通常都會選擇保全自己,而那些看輕利益的人都會寧願受傷也要幫助自己的好友。此刻,在利益的面前,人心的真偽就表露無遺了。所以,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不要用你的心理和思維去思考他人的心理和思維,因為你的思考極有可能會與現實有一定甚至巨大的偏差。 在利益面前,各種人的靈魂會不自覺地暴露出來。有的人在自己的利益沒有受到損失的時候,還可以同你稱兄道弟,一旦他們的利益受到損失了,他們就立刻轉變,唯利是圖,將昔日的友情拋到了九霄雲外。因為他們的心已經被利益所充斥,根本容納不進去其他的東西。 有的人追逐利益,其實這是一種滿足自己心理的一種行為,有的人可以用其他的東西來滿足自己心理的需求,而有的人只有利益才會讓他們的心理飢餓感得到滿足。這就是利益對於那些人的作用,想到這些,也就不難理解,他們在面對利益的時候背叛自己好友的心理狀態了。 但不管怎樣,在這個世界上還是重情的人多,他們在利益面前,不為利益所動,總是能夠堅持著自己的人生底線,不會讓自己走入心理的誤區,無論眼前的利益有多麼的誘人,他們都會用同樣的心理來對待。 「人」雖然只有兩筆,但這兩筆卻很難有人工工整整地將它寫出來,要麼歪歪扭扭,要麼筆畫的力度不夠,要麼筆畫不到位。做人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很出色。你到底是不是出色的人,利益會告訴你答案,千百年來這顆「試金石」從來就沒有失誤。 心理小貼士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對你的真心,你可以借利益來檢驗他。人的心理都是會變的,過去的真摯情感不代表眼前的一切,人心會變,所以,它面對利益的反映也會改變。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周圍的人是怎樣的心理,你可以藉助利益來找到答案。 4.冷靜對待「酒後吐真言」 酒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飲品,有的人為了它不顧一切,而有的人卻對它避而遠之。有的酒量有限,有的人酒量卻出奇的好,稱得上「千杯不醉」。不過有的人卻還是醉了,並且在醉的時候醜態百出,胡言亂語,但這些「胡言亂語」卻總是會讓身邊的人有所觸動,所以,人們將這些「胡言亂語」稱之為「真言」,故有「酒後吐真言」之說。 曾有人這麼說,愛喝酒的人最有發言的權利。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們承擔了太多的生活壓力,但又無處發泄,所以他們只能藉助於喝酒的時候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和心情了。對於那些酒量不好的人而言,總會在喝醉酒之後無意識地講話,他們講話的內容要麼是無心的,要麼是平日的積累,總之,他們醒過來之後,就不記得自己曾經說過什麼話了。 酒後是否有真言 也許很多人都經歷過有人酒後說話的場景,對於這些酒後說的話人們都在質疑:這些酒後說的話可信嗎? 其實,酒後說的話並不都是可信的,有的話可以相信,有的則應該當作一則笑話一笑而過。酒後說的話是因為人們平日里生活壓力大,但苦於沒有可以發泄的對象和時機,所以,他們總會把自己內心的不滿、鬱悶、痛苦等消極情緒隱藏在自己的內心,為的就是不讓外人看出來。但凡事都有一個「度」,一旦過了這個「度」就會出問題。 出問題的形式一般都是以發酒瘋的形式出現。這是因為人們在酒精的作用下,大腦對自己神經的控制已經是「力不從心」了,大腦中的思維出現了混亂,以至於講話也出現了混亂。但這種混亂不是好無緣由的。人們總是會在這個時刻將平日的消極情緒藉機發泄出來,但這種發泄不是有意的,而是無意的,當事人對自己當時的心理以及行為都無法掌控。 此時的人所說出的話是真言。因為酒精給他們提供了發泄的勇氣和機會,心中的不快發泄出來後他們的情緒就會歸於平靜,那中消極的心理就會消失,重新出現的是樂觀開朗的積極情緒。 不過有的人酒後說的話並不是真言,甚至他們說的話可以說得上是「胡言亂語」。這種人多是原本就經常醉酒的人,醉酒說胡話也就成為常事,他們所說的話也就沒有了可信度,自然也就談不上真與不真了。 這種人在說醉話的時候,他的心理並不清醒,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醉了。他們在說話的時候,大腦是沒有思考的,說的話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結果,並不具備可信度,也就是說他們說的話並不是「真言」。 人是理智和感情的綜合體。在不喝酒的時候,是理智主宰著一個人,這時沒有人會亂說話。而喝了酒的人也並不是沒有理智,而是此時他們的血液循環加快,處在亢奮或者興奮的狀態,一旦喝多,自己就無法控制自己了。只能由自己的感情來支配自己了。 冷靜對待「酒後吐真言」 酒後吐真言的人不在少數,但這並不代表所有的人酒後說的話都是真言,所以,對於酒後說的話應當冷靜對待,不要一時頭腦一熱便做出了不理智的決定。 對於那些平日並不怎麼醉酒的人,如果他們醉酒了,並且還「酒後吐言」了,這時人們就不應該用敷衍了事的心理來對待這些「話」,而應當採取謹慎的態度來對待。回憶自己同當事人生活的點點滴滴,通過思考來尋找他們說這些話的原因,然後通過換位思考,來設身處地的為當事人考慮,體會他們這麼做的苦衷,原諒他們的讓你不滿的決定,也許在他們做出這種決定的時候,他們的心也是痛的。 只有你把當事人的酒話同當時的生活場景結合起來,你才會明白當事人當時的心理活動,你才會體會當事人當時的內心掙扎程度,這樣你才能及時地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矯正,避免今後再次出現傷害對方的事情的發生。 而對於那些經常喝醉酒的人,如果他們醉酒了,他們的酒話完全可以不必在意,因為他們平日里就是如此,當他們清醒過來後,自己會當作什麼也沒有發生,他們對自己說過的話都不會記得,其他人就更沒有必要記得了。如果你很在意他們說的話,恐怕你會浪費很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到最後你可能什麼也沒有得到,甚至可能會受到傷害。 不管怎樣,如果遇到了酒後講話的人,首先應當看這個人醉了沒有,有的人表面上醉了,其實他們的心沒醉,他們的思維很清醒,他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有時候他們會藉助酒勁兒來實現自己的某些計劃,這樣的人所說的酒話應當慎重對待。而那些真醉了的人,他們說的話應該極具有可信度,人們應當用自己的心仔細地體會他們所講的每一句話,因為他們說的話就可能是現實中無法表達出來的內容。 心理小貼士 也許你也有醉酒的時候,你是希望人們相信你說的話,還是希望人們把你當時說的話當作什麼都沒有一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心理,不同的心理就會導致人們用不同的態度對待這些話。學會用正確的心理來對待「酒後吐真言」,因為錯誤的心理和態度會造成意外的傷害和損失。 5.城府不妨深一點兒 何謂城府?城府原意是一個城市或者一家府院,後來人們把這個詞的意思引申了,如果說一個人很有城府,這就是在暗示這個人有著寬廣的胸懷,他具有一顆寬容的心。城府的深淺往往可以彰顯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生活中的花開花落、月盈月虧是常事,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坎坷荊棘也都是平常事,如果連這些事情都耿耿於懷的話,那麼只能說明這個人的城府確實有問題! 人在少年的時候,總是不知道事情的一二原因,芝麻大的事情也要大驚小怪,這都是沒有城府的表現。城府折射到心理學上,就是一個人心理素質的好壞。城府越深的人,其心理素質都要優於常人,而那些城府很淺、甚至沒有城府的人,其心理素質一般情況下會比常人差。 城府有何用 當人們稱讚一個人具有寬容胸懷的時候,總是會誇讚對方城府很深。一個人城府深是好事,但有時候也會變成壞事。說白了,城府就是一把雙刃劍。 首先,城府深的人好處多多,城府可以讓你學會從多方面去思考問題,會鍛煉你細膩的心思,你的思維也會有一個較大的提升。城府深會讓你在面對突發事情時,不會驚慌失措,而是冷靜對待,這樣,你可以鎮得住場面,會增加人們對你的信服,會增加人們對你的信任。 當你的城府達到一定的深度後,你就不再會為小事而斤斤計較,反而會以大度的胸懷包容它。當你思考問題時,你的城府會提醒你多方位的去思考問題,從而避免了由於你的片面的觀點而導致不好的結果出現。 城府深的人具備優秀的心理素質。這是因為城府深的人經歷過的事情較多,對事情的認識也有所積累,久而久之對已經遇到過的事情就不會感到太突然了,逐漸心理素質便得到了鍛煉,在鍛煉中心理素質便也越來越優秀了。 不過,從某些角度來說,城府其實也意味著心機,為人處世的心機。這種心機會讓你失去很多原本可以成為好友的人,甚至你的親人也會因為無法接受你的城府般的心機而遠離你。一個人可以有一定的城府,但是不要讓自己的城府過於太深,否則你容易讓人們對你的城府產生厭煩。 古時諸葛亮和周瑜都有著極深的城府,在聯合抗曹的時候,二人在商量對策的時候,面對敵人的大兵壓境,二人都不願說出抗曹的計謀,最後都伸出一隻手,而且二人的手上都寫著「火」字,真是英雄所見略同。這就說明了二人的城府達到了相當的深度,否則不會不用言語交談就可以知道對方的心裡是什麼想法。可見,城府極深的人在處世當中也有一定的弊端! 城府深的人在面對生命時,總是有較深的認識和理解,他們更明白人生的意義,更知道眾多人生的轉機在何時出現。不管生活發生什麼樣的災難,他們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從來不會出現失誤。 城府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作用,在一些人身上,它是一種積極的動力,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卻起著一種消極的作用。但不管怎樣,城府都是人的一種內力,一種內斂而不外露的內力。第二章 做人心理,左右逢源受歡迎 3更新時間2011-1-6 13:38:04 字數:5571 加深自己的城府 城府是一個人給他人的一種感覺,若想知道你城府的深淺,你可以向他人詢問,也可以自己進行深思。一個人若想不讓別人一眼就看穿自己,可以試著加深自己的城府,那麼什麼方法可以加深自己的城府呢? 首先,在生活中應該多觀察,多思考,少開口。多觀察那些城府深的人是怎麼講話,是怎麼處事,是怎麼做人的,從他人為人處世的點點滴滴中悟到加深城府的方法,讓自己變得有城府或者更有城府。 多思考是告訴人們在你看到那些城府深的人為人處世的方式時,要思考這樣為人處世的原因、好處以及其他方面。要思考哪些方法適合自己,哪些不適合自己,從中挑選精華之處來為我所用,不要不經思考直接拿來使用,這樣容易使自己犯錯誤,而且還可能會受到傷害。 少開口不是說不開口,而是說開口講話要注意時機,注意場合,不要不顧一切地亂講話,少開口不僅開口要注意場合和時機,還應該注意自己講話的內容,要經過思考後再講話,這樣不容易出錯。 其次就是說話要精幹,要善於用暗喻或者暗示,而不要用白話來告訴他人你的企圖和計劃,盡量留給別人想像的餘地。也許這樣你的敵人會對你的話多幾分忌憚,而不敢輕易地對你做出不利的舉動。 再者,就是不要可以去掩蓋自己不好的方面,那些城府深的人向來不會掩蓋自己的缺點之處,他人看到了就是看到了,他們不會在別人發現後做出亡羊補牢的舉動。另外,城府深的人一般都具有自我反抗的能力,如果有人給他們提了攻擊性的意見,如果是好意,他們便會說一聲「謝謝」,這樣就避免了兩種強盛心理的碰撞;如果是不帶攻擊性的並帶有笑容的提醒,這樣他們會說「我會注意的」。這樣對於提醒的人來說,會感覺到對方的感激心理,會對自己的提醒有所安慰。 城府深的人在遇到出醜的事情時,如果場景有點尷尬,他們則會自己聳聳肩,或者做個鬼臉,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無所謂的心理,這樣他人就會覺得這個人不簡單,有一定的城府。 其實城府的深淺同個人的學識是沒有必然的聯繫。學識高的人未必就是城府深的人,有的反而讓人覺得他們顯得很迂腐,學識低的人也未必是城府淺的人,比如歷史名臣和珅,他雖然學識不高,但可以稱得上是城府極深的人,一般的人是看不到他的內心的真實想法的,也就說是猜不到他心理的活動。 一個人的城府其實跟一個人的素質修養有關。一個人如果素質修養達到較高的水平,那麼他該忍耐的時候自然會忍耐,該等待的時候自然會等待,也不會像常人一樣喜怒於色,更不會生氣得氣急敗壞直跺腳。這是因為這些人經歷的事情較多,對生活有了較多的感悟,對生活的體會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 所以,對於深具城府的人來說,他們做事要麼絲毫不隱藏,要麼隱藏得讓你絲毫找不到。 心理小貼士 總之,在這個世界上,不要讓像一層空氣一樣,可以讓他人一眼看穿,如果這樣,你永遠只有受騙或者受傷害的份。不要埋怨這個社會的現實,人都是現實的。所以,要學會讓自己的城府深一點,不斷地加深自己的城府,給自己脆弱的心靈加一層面紗,保護自己脆弱的心靈,以免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6.做人要真誠 生活中有很多可貴的品質,比如誠實、善良、勇敢等,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做人還應該真誠。真誠是一種做人的不可缺少的品質,同時,它也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必要的道德品質。有的人由於做人虛偽,最後所有人都遠離了他,沒有一個人願意同他做朋友,這樣的人是可悲的人,他的人生也不會有太多的陽光,因為,他缺乏真誠。 真誠是一種難得的品質,同時它也是一個人的素養。真誠也是一種天然的純情,毫無瑕疵,潔白無瑕,可是,世事多變,炎涼難測,總是有那麼多的人真誠的人不斷地受到傷害。所謂的「防人之心不可無」講的應該是對那些對人並不真誠的人,所以,真誠也是一種相互的心理感應,一旦你感應到了對方的真誠,你也就不會擔心他人的人品了。 真誠是火,真誠是金 透過真誠,我們可以看到人性的真誠,能夠驗證真誠的鑒證者是時間,時間可以告訴人們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正因為這個世界被許許多多的真相和假象交織著,掩蓋著,沒有人可以分辨出其中的真諦,於是有的人便認為,在這個世界上,真誠並不是必需的人性品質,其實,這種想法是一種愚蠢的想法,因為,沒有人願意與虛偽的人為伍。 真誠是一個人真實內心的寫照,擁有真誠品質的人不會有邪惡的心理,也不會整日轉動腦筋,思考怎麼去算計他人。他們所想的而是怎樣才能讓他人同自己一樣真誠,怎樣才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從本質上而言,真誠是一把火,它可以照亮人性的黑暗處;真誠是一塊金子,在黑暗中它依然可以散發出自己的光芒。 擁有真誠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為他們擁有人類最貴的精神財富。多棱的真誠擁有不同程度和層次的光輝,也擁有不同水平的心理素質,這些不同程度的光輝和不同水平的心理素質便構成了一個為人處世的精神金字塔。 人生在世,倘若帶著虛偽的面具與人相處,其心理總會背負著巨大的包袱,思想上總是無法放開生活的負擔。所以,請摘下虛偽的面具,用自己的真面目示人,用真誠的心與人相處,這樣你也不會覺得這個世界缺乏美,感動和善良。 生活中總是有那麼些人,他們時刻提防他人,心理總是防備著他人,認為總是有人在算計自己,所以,他們便不再相信別人,心裡總是擔心別人懷疑自己,而他們自己卻總不知道試著去相信別人,就這樣,這些人的生活就在這無休止的懷疑中度過,當他們的年華老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人生是多麼的蒼白,回憶自己的人生,才發覺自己從未誠心誠意地與人交往。 現代人總認為快節奏的生活讓自己變得很浮躁,自己的心理也變得不再健康了,認為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其實,不是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而是自己丟失了對生活的認識,沒有對生活的認識就沒有了生活的目標和動力,就容易讓自己走入生活的誤區當中。 真誠是火,燃燒的火充滿著激情,這種對生活的熊熊燃燒的激情時刻都可以感染那些消極生活的人們,喚起他們內心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從而用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真誠是金,金子的光芒不是黑暗可以掩蓋的,金子的光芒可以照亮人性的黑暗,還人性一個本來的面目。 做人應當真誠 做人要真誠,只有真誠交往的人才會得到真正的朋友。一個人如果缺乏真誠,他就缺乏與人交往的根本,真誠的心理才是正常交往的基礎。真誠的人擁有真誠的心,他們就不會用懷疑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在他們的心裡,人都是一樣的,也正是由於他們的人生態度與常人有所不同,這個世界才多了一份光彩,多了一份魅力。 不要戴著有色眼睛看生活,如果這樣的話,你的眼裡將裝不下一顆沙粒,你的心中不允許有半粒灰塵。真誠的生活,做到無愧於心,不管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如何,自己將同樣地精彩地生活下去。 如果做人缺乏真誠,那麼你的人生將不會有太多的歡樂,也許你的心理原來很健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心理健康程度將每況日下,你也不會有歡樂可言。真誠的人在生活中總是可以左右逢源,因為他們對人沒有戒心,他人也就不會對其有傷害之心,所以,他們與人相處就變得簡單起來了。 心理小貼士 也許做人很累,但我們可以選擇累並快樂著,不要選擇累的同時也很痛苦的生活,因為這樣的人生足以摧毀一個人的生活鬥志,喪失生活的勇氣。所以,用你的真誠換取生活的快樂,用你的真誠去感染你周圍的人,這樣你會發現,其實生活也是很美的! 7.既要原則,又要妥協 人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讓自己為難的境地,比如魚與熊掌,你要哪個?江山與美人,你選擇誰?權勢與快樂,孰輕孰重?這些都是人們遇到的為難的問題,有的人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會選擇熊掌、美人、權勢,可是有的人卻不要那些金貴的事物,而是選擇了普通的魚、平凡的事業、簡單的快樂,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原則,有的人在遇到問題時可以堅持自己的原則,而有的人卻選擇了妥協。不過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不可能一味地堅持自己的原則,在適當的時候應當學會妥協,因為生活需要一定的妥協。 一個人在生活中要學會用妥協來保全自己,用原則來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妥協與原則交互使用,這樣你的人生才會更有保障。在該堅持原則的時候沒有堅持,只會增加自己的遺憾;在該妥協的時候沒有妥協,這隻會增加自己的傷害。人應當學會適時地堅守原則和適時地妥協。 堅持原則 一個人在面對金錢的誘惑時,能否堅守住自己最後的陣地,這是在考驗一個人的心理。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強,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原則,從而遵照自己的心意而行事;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他極有可能會背叛自己的本心,做出違心的事情來。無論在何時,都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 堅持原則,可以讓你更有勇氣面對生活。原則是一個為人處世的底線,如果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連這個底線都守不住的話,那麼只能說明這個人實在是一個毫無原則的人。那麼,在遇到較大事情的時候,他就會不知所措,他的心理活動便會變得極為紊亂,無法達到平靜的狀態。 堅持原則還是在考驗一個人心理的定力。如果你有足夠的心理定力,那麼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都可以在自我原則的支配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會成為他人脅迫的對象。堅持原則的人有足夠強的心理,他會在自己的內心衡量出自己原則的重要性,這樣他就不容易違背自己的生活原則。 有的人在遇事的時候沒有堅持住自己的原則,結果很多人看低了他的人品,不再像以前那樣尊重他,愛護他,而是鄙視他,遠離他,因為這樣的人容易在危急的時刻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背叛他人。 原則其實是人們某種堅定的心理經過了時間的洗禮而生存下來的抽象事物,他體現了一個人的心理品質和生活質量。有原則的人遇事會經過反覆的思考,考慮哪一種做法不會違背自己的原則,然後再做出決定。 不管人們怎樣對待生活,看待生活,都是在堅持自我原則的前提下實現的。不過,這並不是說一個人一生只能堅守自己的原則,恰當的妥協還是需要的。 學會妥協 在生活中,不管是在哪個領域內,總會有爭鬥發生,爭鬥的解決方式有多種,妥協就是其中的一種解決方式。妥協就是主動地降低自己的要求和條件,以低姿態來應對對方。妥協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 妥協可以幫助自己贏得扭轉不利局勢的時間和機遇。如果是對方提出妥協,你可以看出此刻他已經是力不從心了,可以猜測出他此刻在做什麼樣的心理打算,也許他就要放棄了這場爭鬥,如果你提出某些條件,他也有可能接受;否則他是不會放棄將要得到的勝利的果實,因此,妥協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迷惑對方的心理,讓對方對你的警惕有所放鬆。 如果你是妥協的一方,你可以利用妥協的時機來為自己贏得扭轉戰局的時間。但妥協一定維持住自己最起碼的「存在」條件。另外,在向對方提出妥協的時候,要盡量掩蓋住自己的心理活動,一旦敵手看到了你的心理活動,就會知道你的妥協的目的,那麼你的妥協就會成為徒勞。 妥協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一種高超的讓步藝術,是現代人必備的心理素質。 在大自然中,有一種最基本的觀點,那就是一切生物都是處在普遍的聯繫當中,在生物圈中有著複雜的相生相剋的聯繫,這種聯繫把所有的生物都聚集在一起組成了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 在這個圈子當中,每一種生物都要學會對自己的對手做出一定的妥協,這種妥協並單單是弱者的表現,它還是一種明智的表現,正如人們所說,「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青山」都沒有了,哪有可以燃燒的「柴」呢? 妥協是一種主動示弱的心理,它是在告訴你的對手,你是在向他表示屈服,你服從他的決定,但你希望對方可以適當地保存自己的利益,不要將自己逼上死角。當你的對手感覺到你的這種心理的時候,他會衡量你的妥協對他產生的影響,如果是有利的影響對方會接受,如果是不利的影響對方則會拒絕。 不同的場合應該用不同的方法,既要原則,又要妥協,用原則為自己贏得利益,用妥協為自己贏得轉機,這樣才能夠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保存自己的利益,使自己擁有長遠發展的機會。能夠妥協,就意味著你尊重他人,這樣他人也會尊重你。這是心理的呼應。 心理小貼士 一個足智多謀的人知道何時該進,何時該退。他會根據對方的身份、來歷等來調整自己的應對策略,察言觀色,抓住堅守原則和妥協的最佳時機,保存自我實力和自尊。中國古代的鑄幣,採用的是外圓內方的方式,這其實也是一種孔氏理念。孔夫子是在告訴商人,外表可以圓滑,可以妥協,但內心要方正,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所以,不管什麼人,都應當既要原則,又要妥協。 8.得意之時不忘形 凡人都有得意的時候,得意就是因為自己做了令自己滿意同時又是值得慶賀的事情,這是一種自我陶醉的心理。每個人都會在得意的時候表現出自己的自我陶醉的心理,這是可以理解的,無可厚非。但是有的人卻得意地自我陶醉過了頭,結果忘了形。有些人在得意忘形的時候總是做出一些令人難以接受、令人厭煩的事情,甚至做出損人身心的事情來,這是要不得的。所以,每個人都應該謹記得意之時不忘形。 總有這麼一種人,他們總是喜形於色,從沒有考慮到身邊人的感受。記住: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談論你的得意,否則你會讓他人更加失意與煩感。所以,人要儘力把握住自己的氣韻,讓自己少一些傲氣,多一些正氣,這樣人生就會充滿風骨和色彩! 得意之時莫忘形 得意之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樂不思蜀,這是他們得意心理的外泄,應該提醒這些人,快樂可以,但不要快樂的忘記自己。心理學告訴我們:記住,永遠不要在別人面前得意忘形,哪怕是自己最親近的人。 人在得意的時候最好能夠保持一顆平和的心。平和的心態是一種升華後的理性人格和境界,是寬容和睿智的代表。那些成就大事業的人,沒有一個是得意忘形的人。用一顆平和的心態去看待生活中每一件事情,不管它是喜是憂,它都不會干擾你的心緒。第二章 做人心理,左右逢源受歡迎 4更新時間2011-1-6 13:38:25 字數:5615 之所以勸得意之人不要忘形、不要迷失自我,是因為如果你在那些原本就已經很失意的人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得意,這樣你只會讓他們失意的心情變得更加失意,脆弱的心理變得更加脆弱,並且你讓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在故意炫耀自己的得意。所以,你的得意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傷害。 人生難得快樂,所以得意的時候並非不可以忘形,但要注意場合。比如你如果在你自己的小房間里得意得忘了形,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幸福,因為此時的你是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自我陶醉,再說了你的自我陶醉不會影響他人的生活和心理變化。所以,得意是要講究場合的。 許多得意忘形的人總認為人們故意疏遠自己,其實不是人們在疏遠他們,而是他們的表現無法讓人們接受得了,人們不得不稍稍遠離這些人,以防止自己的失意遭到這些人的嘲笑。 如果你忍受不了想要展現自己喜悅的心情,那麼可以在公共場合適當地表現自己的得意,這樣別人會對你投以佩服的眼光,你還可以獨自一人到一個空曠的地方大聲呼喊,讓蒼天和大地知道你的喜悅,這種表達方式不但不會影響到他人,而且使你的得意之情也得到了一定的宣洩。 因此,人應當學會不吹噓,不狂傲,不抬高自己,真正做到「勝不驕」。懂得「滿招損」的人是生活的智者,也是在生活中備受歡迎的人,並且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得意忘形壞處多 得意忘形雖然可以讓你的喜悅之情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泄,但得意忘形的好處遠遠小於它帶給你的壞處。 首先,得意忘形容易將你原本的面貌展示給眾人,人們從眼前你的得意忘形中看到真實的你,如果讓你的對手看到了,他會在暗地裡找到一種新的對付你的方式,他會從你的得意忘形中參透你的心理,明白你的任何一個舉動的意義,並且會對你今後的舉動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 一般而言,失意的人是沒有任何攻擊性的,他們只會獨自沉浸在自己的鬱鬱寡歡之中,但這並不是說他們不會發怒,其實他們好比一頭沉睡的獅子,一旦你的得意達到了一定的限度,激怒了這些人,那麼你就要倒霉了。在你得意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已經滋生出了叫做報復的心理,你的得意之情在不知不覺中為自己埋下了隱患。 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很堅強,有的人很脆弱。如果你在一個極度脆弱的人面前得意忘形,那麼你的得意只會讓他人內心的自卑心理一點一點地蔓延,直至他人對自己徹底沒有了信心,對生活失去了勇氣,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那麼由於你的得意反而使自己成為致人死亡的罪魁禍首。 不要用你的得意來傷害他人,因為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經受得住生活的磨鍊,所以,你應該學會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而不是不經過大腦思考就隨隨便便地做出舉動,如果這樣的話,你可能會為自己的得意忘形付出巨大的代價。 心理小貼士 為了不因自己的得意而給自己招致禍端,一個人在有了得意事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形。得意之時要少說話,謹慎說話,而且講話的態度要更加的謙遜。所以,提醒你,與人相處,尤其是在你面對失意的人的時候,不要在他們面前談論你的得意,切忌得意忘形。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華民族的道家思想,它講的是一種心態,一種思想,也是古人的一種修身的要求。這種思想對於如今的人們來說並不過時。生活的現實讓很多的人變得越來越不會沉靜了,情緒總是大起大落,得到自己喜歡的就狂喜,失去自己的之愛就悲到極致。這種生活方式是最累的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每一個人都這樣生活,那麼這個世界將會陷入到一片混亂當中。 人們總是在羨慕他人多麼得偉大,多麼得有自制力,而認為自己是多麼得愚笨,其實產生此種差別,並不是因為每個人智商的差異,而是心理與思想的區別,如果你的思想達到了一定的深度,你的心就不會被外界事物所左右,反過來你會影響你的周圍環境及身邊的人,這也是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差別。心理學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很現實的唯心論。 不以物喜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有人因為某些東西而高興得忘乎所以。比如有的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便會高興得迷失了自我,而有的人高興在心裡,平和在臉上,這就是一個人在做事時是否高明的所在,也是一個人是否具有修養的所在,並且,這更展現了一個人的心理定力。 不以物喜就是說不要因為某一件物品而無故地開心,或者因為某一件自己看著順眼的東西而高興。但人與人都是有差別的,有的人可以做到,有的人卻做不到。不以物喜蘊含的是人的一種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強的人是不會被外界的事物干擾自己的本心的,如果本心不被干擾那麼思想就不會被干擾,這樣,一個人的心理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性,如果心理獨立了那麼也就做到了不以物喜。 在這個社會中,人追求的東西有太多,比如權利,比如金錢,比如榮譽,諸如此類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是極具誘惑力的,一般的人都難免會不對它們動心,畢竟人的心理定力不一樣。當人們對這些「美好東西」動心後,便會產生一種征服和得到的慾望,一旦得到了,心情自然尚好,那麼人在好心情的時候便會把自己的喜悅之情表露出來。 然而古人提倡人們應該不以物喜,不管你得到的東西是不是自己所喜歡的,都不應該讓自己的情緒起伏不定,同時,這也是一個人是否具備修養的體現。宋朝大詩人范仲淹就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為自己為人處世之道,所以他入世處世樣樣自如。 其實,「不以物喜」並不是簡簡單單地指「物品」,「物」也可以指結果。在這個世界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個人的成就同客觀的利益越來越有關係了。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會直接同你的名譽有關係。這裡的「物」可以是財富,可以是成就,這是對一個人過去的認可和承認。榮譽在一定程度上也滿足了一個人的心理需求。 「不以物喜」不是要人們把自己的喜悅心情隱藏起來,而是告訴人們要適度地表現自己的心情,睿智的古人在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總是在嘴角露出並不顯眼的微笑,或者是牽動一下嘴角,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一個人的喜悅的心情,滿足了其張揚的心理,同時也沒有讓他人覺得自己低俗。 不以己悲 「不以己悲」是說一個人不要因為自己一時境遇的不佳而感到失魂落魄。人在活著的時候不要因為自己所遭遇的不幸而對美好的生活失去了信心,應當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受外界的影響。 每個敵人在看到自己的弱點或者失敗的時候總是會感到沮喪,甚至還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這樣反而抑制了自己的潛力和發展的機會,這是因為消極的情緒會干擾一個人的心緒,心緒的不平會讓自己的思路陷入到紊亂的狀態當中,心緒的不平也是一個人心理上的一種障礙,心理上有了障礙就容易對生活產生消極的情緒。 每個人都應當建立其自己的思維繫統,不能讓自己的辛酸經歷干擾了對自己事物的公平判斷。有的人在自己的職業發展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向自己提出挑戰,不斷地戰勝自己,而有的人只會因為一時的失敗而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失去了信心,成了「以己悲」的「犧牲品」,結果令人扼腕嘆息。 其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恆定淡然的心態,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在告訴人們,不要讓自己成為自己情緒的奴隸,人應當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來處理遇到的各類事情,這樣就這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中心就是要人們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可以有一個非常平和的心態,不會因為一時的收穫而驚喜,也不會因為一時的失去而過度悲傷,在遭遇成功和挫折時,總是能夠做到鎮靜自如,真正成為了自我情緒的主人。 在中國歷史上有「氣死周瑜」的典故,也有唐太宗納諫的史實,周瑜由於無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失去了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沒有寬廣的心胸,他便包容不了諸葛亮的才氣,結果自己只能是自己活活被氣死。 而唐太宗納諫,魏徵不畏權勢敢於直諫,雖然魏徵的諫言在一定程度上讓唐太宗很是生氣,並且有時候的生氣,唐太宗連殺魏徵的心都有,但唐太宗最後還是沒有殺魏徵,還是包容了魏徵。當唐太宗被魏徵氣得忍無可忍的時候,便使自己到後花園中散散步,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爭取不讓自己成為自己情緒的俘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沉穩的做事風格,具有沉穩做事風格的人總是可以成為最後的成功者。曾有人說,真正會笑的人不是最初笑的人,而是最後才笑的人。這是因為最初笑的人不具備自我控制能力,或者自控能力還有欠缺,做起事情來自然就沒有那些笑到最後的人有耐性,自然也就容易暴露出自己的弊端,那麼,也就沒有了後者具備成功者的風範。 心理小貼士 縱觀歷史古今,只有那些保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才會更容易成功,最終實現了自己人生的突圍和超越,達到了人生的頂峰,而那些做不到的人只能眼看他人的成功而在自我抱怨中度過自己的餘生。這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處世態度的優勢所在。 10.不用一味祈求別人的認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的是自己的夢想;有的人追求的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有的人追求的是他人的讚美;有的人追求的是他人的認可,他人的認可對於這些苦於追求的人來說,就是一種人生的激勵,有了這種激勵,就有了努力的動力。有的人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不斷地努力,可最終也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這多少讓一個人覺得悲傷。殊不知一個人一生沒有必要一味地祈求別人的認可,只要自己做到無愧於心就是完美了。 有的人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一味地取悅於人,在取悅這些人的時候,他們不顧自己的尊嚴,不顧這種行為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當他們得到了別人的認可後,便覺得這個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了,殊不知,當他們得到別人認可的時候,他們的心理也就進入了將別人的認可作為動力的境遇當中,這樣,在這些人的心理必定會對他人的認可產生依賴性。 做事要無愧於心 人的一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當成長的車輪無聲碾過歲月時,青春就像一頁日曆被翻落。當一個人在回憶自己往事的時候,如果做到了無愧於心,那麼也就獲得了真正的人生。 時光總是在生命的縫隙中輕輕流過,帶給人們的是喜怒哀樂,帶走的卻是人們的青春與年華。當這一切都過去時,卻發現人生竟有這麼多的事情讓自己覺得遺憾,使得自己有愧,這都是因為自己在過去做事的時候沒有經過仔細斟酌,最終只能使自己悔恨。 有的人在為人處世時,從不考慮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後果,也不考慮自己將來會不會後悔。一個年輕的心是不需要過多的修飾,只需要捫心自問,是否自己無愧於心,只要自己覺得無愧於心就可以了。 當努力過後,自己渴望的東西卻沒有得到,看到天邊的殘陽在自己的心田中褪去顏色,那顆追逐的心才覺得真得累了,倦了……總以為得到他人的認可就可以得到人生的意義,到最後卻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的,但哲人說過,凡事不可強求,只要無愧於心就可以了,是啊,凡事不要強求,只要自己沒有愧疚就好。 「人」字就兩筆,卻足夠每個人用一生去書寫。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將要遇到的挫折和困難也不計其數,每當自己身處逆境的時候,都要堅定自己的原則和信心。雖然在逆境中成長,只要我們坦然地面對命運,無論未來多麼得艱難,絕不可以放棄自己的人生志向,徒增自己的人生愧疚! 人生苦短,不過數十載,一個人到底是在愧疚中度過,還是在無愧於心中度過,這要看每個人的本心。如果一個人沒有一顆懂得愧疚的心,便不會對自己做過的事情有功過評斷,也就不會有愧疚的心理,所以,一個人做事要無愧於心。 人的不同就決定了人生的不同,但都少不了人生的主體,不同的人在演繹不同的人生,但諸多的不同當中又有許多的相同。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的人可以不假思索,有的人卻是在徘徊猶豫。不管做出怎樣的選擇,前提都應該是無愧於心。 無愧於心的心理可以讓你做起事來更有精神,可以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來應對生活中的一切。青春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有悔,就怕有愧! 不要總是追求他人的認可 希望博得他人認可的心理是一種正常的心理,但是,一個人不能把所有的時間花在尋求他人認同上,因為這是一個疲憊的過程,一個身心皆疲憊的過程!如果你想得到人生的幸福,你就必須拋棄追求他人認可的虛榮心,因為建立在他人的認可之上的自尊和自信是不具備穩固性的。 但丁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就告訴人們不要一味地追求他人對你的看法,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得到別人的認可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從生活的本質上來看,這樣的追求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有時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你將不得不做出一些違心的事情來,這反而使你健康的心理走向不軌之路! 一個人一味地追求他人的認可,就會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用在努力徵得他人的同意上,或者說用在了擔心他人對你的反抗上。如果他人的贊同和認可組成了你生命中的必需,那麼,你的人生恐怕要變得沉重的多,從此你的心理負擔也要加重了。 如果一個人渴望得到他人的讚許和同意,一旦這個人的渴望得到了滿足,那麼這個人就會感到滿足,但是,如果沒有得到呢?結果你極有可能會陷入到無法擺脫的虛榮當中,一旦這個渴望無法得到滿足,自己便會覺得自己的心理受到了傷害。 如果苦苦追求還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到頭來還得到一身的傷痕,這又是何苦呢?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所以,不用一味地祈求別人的認可,只要自己做到愧於心就行了,他人的看法又有什麼值得在乎呢? 心理小貼士 人的一生有很多要做的事情,追求他人的認可不是惟一可做的事情,人的成功的心理不一定需要他人的認可來滿足,只要自己做的事情不違背於道義,不違背道德,不違背社會的價值和道德的標準,就沒有必要將他人的看法看得那麼重。與其有那些時間來研究他人的思想和心理,倒不如多花點時間來讓自己保持一顆健康的心理,這樣的人生恐怕要比前者有意義得多。
推薦閱讀:
第三章 處世心理,得心應手打交道 1更新時間2011-1-6 13:38:40 字數:5348
在當今社會,你可以沒有學問,但不能不會處世。一個人空間能取得多大成就,說到底,取決於他如何做人和處世。過分的方正是固執,會四處碰壁,過分的圓滑是世故,也會眾叛親離。因此,處世的至高點是心理學中的潛規則,點點滴滴,盡顯睿智。掌握為人處世心理學會使你如虎添翼,你的人生將更上一層樓! 1.自我心理暗示的奇妙作用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心理現象。它是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這種信息,進而做出相應的反映的一種心理現象。 人類自產生以來,曾經有許許多多的思想家、傳教士和教育者都已經一再強調過信心與意志的重要性。但他們都沒有明確指出:信心與意志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可以用自我暗示誘導和修鍊出來的積極的心理狀態。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但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心理與行為,還能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消極的心理暗示可以干擾一個人的心智、行為及其生理機能;而積極的心理暗示則能夠改善一個人的心智和行為。堅持積極的心理暗示對個人獲得成功十分重要。 心理暗示的正反兩作用 消極作用: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心理暗示的消極作用有多種,比如說,「假孕」就是一種典型的消極的心理暗示現象,它是指有些已婚女性結婚後很想懷孕,由於焦慮而十分害怕月經按時來潮,而使懷孕失敗。由於存在這種迫切的心情,所以,當自己月經過期未來,就覺得自己懷孕了。接下來便開始出現厭食,噁心、嘔吐,愛吃帶刺激性的食物的一系列癥狀,於是到醫院就診。結果,經過醫生的檢查和化驗後,發現並不是懷孕。這是因為想懷孕的強烈願望及焦慮的心理因素,破壞了人體內分泌功能的正常進行,尤其是影響下丘腦垂體對卵巢功能的調節,使體內的孕激素增高和排卵受到抑制,從而出現暫時閉經的結果。 所以,心理暗示的消極作用就是體現這樣一種心理變化的過程。 積極作用: 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發掘出人的記憶潛力。曾有這麼一個試驗:分別讓兩組學生朗讀同一首詩。第一組學生在朗讀前,主考官告訴他們這是著名詩人的詩,這就是一種暗示。而對第二組學生卻說不知道這是誰寫的詩。待學生朗讀後立即讓學生默寫。結果顯示,第一組的記憶率遠遠高於第二組。這說明權威的暗示可以影響學生的記憶力。可見,掌握好了積極的心理暗示,對求職面試、考試、重要比賽、睡眠等都會產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樣,積極的心理暗示有時還能夠產生巨大的力量,甚至創造奇蹟。 曾經有一個人到醫院就診,向醫生訴說自己的身體很難受,百葯失效。一番檢查過後,醫生髮現此人患的是「疑病症」,是心病。後來醫生告訴他:「你患的是一種綜合症。我這裡剛好有一種剛剛試驗成功的特種葯,專門用於治療你這種病,注射一支,保證你三天後就康復。」打針三天後,患者果然痊癒。其實,醫生所謂的「特效藥」不過是普通的葡萄糖注射液而已,真正的「特效藥」是積極的心理暗示。 幾種快樂的心理暗示 第一,在心理學有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叫做「內省法」,它是這樣一種方法:放鬆心情,冷靜細緻的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把觀察結果如實講出。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緊張心情得到釋放,獲得一種輕鬆感。 第二,我們要學著把每一次失敗都當作是最後一次,在自己最不開心和失敗時告訴自己:「這已經是最糟糕的了,不會再有比這更倒霉的事情發生了。」那麼,「最糟糕」的事一旦發生,就再也沒有比這更可怕的了。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自己的內心安全感和樹立自信心。 第三,注意不要總向自己強調負面結果。我們不要總是給自己一些這樣的提醒「昨天我就是在這裡摔倒的」、「這段路總是出交通事故」等等。因為這種提示只會增加你的緊張感,它對於事情的進展並沒有任何幫助。試著用一些積極性的暗示給自己鼓勵,此時,不妨這樣想:「走穩點就不會摔倒了」,「減慢速度就不會出事故了」等等。 第四,用「汽車預熱」方式調整心情。作為司機都知道,汽車在上路之前都要進行發動機預熱,從而保證汽車良好的行駛狀態。做事情也是同樣的道理。經過了周末的休息調整,全身心都得到了放鬆和解脫,因此,周一的時候心情難免會感到緊張,這時,不妨先做些與工作無關的事,比如先與同事簡單進行交流,或是翻閱一下以前的工作日者等,當自己的心情得到「預熱」之後,再以最好的狀態去投入到工作中去,發揮自己最大的激情和能力。 第五,幾乎每個人的情緒都有一個周期性的波動,有時人們難免會陷入莫名的情緒低迷階段。這時不妨先做些簡單的工作,而不要給自己增添過重的負擔。把那些令你感到棘手的問題放到自己情緒高漲的時候再去處理。因為心情好的時候腦子往往比沮喪和焦慮時更加好使,處理起問題自然不費力氣。 第六,不要總是給自己貼上失敗的標籤。別總是對自己說「我的能力實在不行」、「我缺乏變通的技巧」、「大家都不喜歡我」等等。要知道,很多時候真正能夠擊倒你的人恰恰就是你自己。因此,不要總是給自己貼上「這不行、那不行」的失敗「商標」,多給自己一些激勵與信心,相信自己並不比別人做得差,成功一定會屬於自信的人! 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法 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是通過語言、思想對自己施加影響以達到對心理衛生、心理預防和心理治療目的一種辦法。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調適你的心情、感情、愛好、意志甚至提高一個人的工作能力。當你身處緊張的考場中時,反覆對自己說「我要沉著、沉著」;當你面對榮譽的時候,要告誡自己「我一定要謙虛」;而當你遭遇失敗時,不妨試著安慰自己「光明就在眼前,我要繼續努力」等等,這些都是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 學習自我暗示的時候需要擁有堅強剛毅的意志,要對自己及自我暗示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並在實踐中進行鍛煉,使自我暗示得到恰如其分的應用。 下面介紹兩種具體的自我暗示的方法: 第一種:冥想放鬆法 找一件真實的物件,比如某種球類,某種水果,或者其他的小塊物體,來發揮自我想像的能力,具體做法是: 第一步:凝視手中的蘋果(或其他物體),反覆、仔細地觀察它的形狀、顏色、紋理脈絡;然後用手觸摸它的表面質地,看是光滑還是粗糙,再聞聞它有什麼氣味。 第二步:閉上眼睛,用心回憶一下這個蘋果都給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第三步:放鬆肌肉,排除一切雜念,想像自己鑽進了蘋果里。那麼,想像一下,裡面是什麼樣子?它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它裡面是什麼顏色?和外面的顏色一樣嗎?然後再試想自己已經品嘗到了這個蘋果的滋味並記住它。 第四步:想像自己此時已經從蘋果裡面走了出來,一切都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回憶自己剛剛在蘋果裡面的所見、所嘗和所感,深呼吸5次,慢數5下,慢慢睜開眼睛。這時你便會感到頭腦清晰,全身心都很輕鬆。 第二種:自主訓練法。 自主訓練法又叫適應訓練法,其做法如下: 第一步:取坐姿,輕輕地把背部靠在椅子上,頭部挺直,稍稍前傾,兩腳擺放與肩同寬,腳心貼地。 第二步:將雙手水平置於大腿之上,閉上眼睛,做3次深呼吸,摒除一切雜念,將注意力集中於兩手及大腿的邊緣處,再把意念排導於手心之中。 第三步:一段時間之後,你會感覺到,注意力最先集中於的那個地方給你一種溫暖的感覺,這種感覺會慢慢擴散至整個手心。此時,在心裡反覆默念:「把心靜下來,靜下來」,雙手就會都跟著暖和起來。 第四步:深呼吸5次,慢數5個數,睜開眼睛。 心理小貼士 大多數人的生活境遇,既非一無所有,一切糟糕,但也並非什麼都好,事事如意。這種一般的境遇相當於「半塊蛋糕」。你面對這半塊蛋糕時,心裡產生什麼念頭呢?消極的自我暗示是為少了半塊而不高興,情緒消沉;而積極的自我暗示是慶幸自己已經獲得了半塊蛋糕,那就好好享用,因而情緒振作,行動積極。因此,我們要堅持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去做那些你想做而又怕做的事情,尤其要把羞於自我表現,懼於與人交際,改變為敢於自我表現,樂於與人交際,那麼,終有一天你將取得成功! 2.天下沒有一次性人情 首先,請檢查一下自己或是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種人:他總是把朋友當成是受傷後的拐杖,需要的時候用一用,一旦自己傷好復原就立馬扔掉。有這種做人態度的人可要注意了,經常這樣的話你最終將被眾人所拋棄,沒有人會再願意幫你的忙,若是哪天你想去施恩,怕是也沒人願意接受你的情。要知道,人情就是財富。人際關係中一個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結人情,有人緣。要像愛錢一樣喜歡情意方能左右逢源。 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道牆」、「要想人愛己,己須先愛人」。做人應當時刻存有樂善好施、成人之美之心,才能為自己多儲存些人情的債權。這就好比一個人為防不測,須養成「儲蓄」的習慣,不止對自己有益,甚至會讓各自的子孫後代得到好處,正所謂「前世修來的福分」。 給人情,留後路 在日常人際交往中,如果有人需要幫忙,就要像一隻松樹撲向地球上的最後一粒松子一樣立馬撲上去。因為人情就是財富,人際關係的一個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結人情,有人緣。 戰國時期,有一次,中山國國君設宴款待國內的名士。不料在宴會上卻出現了羊肉羹不足的情況,因此,無法讓全場的人全部品嘗到羊肉羹。 司馬子期便是其中一個沒有喝到羊肉羹的人,此人因此懷恨在心,便到楚國竭力勸說楚王攻打中山國。 對於強大的楚國而言,攻打中山簡直易如反掌。因此,中山被攻破,國王逃到國外。他逃走時發現有兩個人手拿武器跟隨他,於是,中山國國王問道:「你們跟來做什麼?」兩人答道:「我的父親曾經因為獲得您賜予的一壺食物而免於餓死,父親臨終前曾囑咐我們,中山若是有難,我們二人必定要竭盡全力,拚死報效於您。」 聽完此言,中山國君感嘆地說:「給予不在乎數量多少,而在於別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淺,而在於是否傷了別人的心。我因為一杯羊肉羹而亡國,卻由於一壺食物而得到兩位勇士。」 這段話便道出了人際關係的微妙,給別人施予恩情便是給自己多留一條後路。即便是對一個陌生人很隨意的一次幫助,可能也會使那個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難得和真情的可貴。而當他看到有人遭到難處時,他會很快從自己曾經被人幫助的回憶中汲取勇氣和仁慈。 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一個沒有人情味的人,是永遠處理不好自己的人際關係的。人際關係的處理方式中是包含著很多學問的。比如說,在你幫助了別人之後,最好不要過於「挑明」,否則容易傷人自尊;當你對別人施加恩惠時也不能一次過多,不然會給對方造成負擔,反而不利於雙方關係的維持。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讓人覺得你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呢? 想要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就從以下幾點做起吧: 第一:與朋友相處要同舟共濟。朋友之間的交往尤其是在困難環境中的交往,必須注意要採取一種合作的態度,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相互關照,只有這樣做才最容易產生感情,從而建立起深厚的情誼。 第二:千萬不能有「一次性交際的心態」:給對方一包煙,請對方吃一次飯,這並不是增加情感帳戶的真正含義。當你知道對方有困難需要你的幫助時,作為知情者不要無動於衷,要向對方主動伸出援助之手。這樣做會為你贏得更好的「人情效應」,或許受到幫助的人一時沒辦法予以回報,但你的樂於助人、豁達高尚的品質一定會成為大家的美談。 第三:口渴以後再送水:試想對於一個快要餓死的人,一包餅乾、一瓶水和一沓鈔票哪個更能讓被救助者感激你一輩子。在工作中,我們應該盡量先幫助那些緊急且非常重要的忙,這樣做無論對於事情本身還是存儲人情都是件好事,這即是「口渴以後再送水」的道理。 第四:對人要雪中送炭。當一個人身處困境之時,他需要的並不僅僅一顆同情心,而是具體有效的解決困境的方法來幫助其渡過難關。這種救人於危難之中的行為才能夠激發出受助者內心深處的感激之情,以至於終身不忘。 第五:注意培養與同事之間的共同愛好。因為共同的愛好、興趣,可以成為建立彼此交情的紐帶。比如下棋的棋友、打牌的牌友、釣魚的釣友等等,通過一些共同的愛好把彼此聯繫起來,在進行切磋的同時也增進了友情。 心理小貼士 在日常的處世中要注意避免出現如下心理,否則你將會得不償失。第一,給人幫忙後不要使對方覺得接受你的幫助是一種負擔;第二,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說在當時對方或許無法強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體會出你對他的關心,能夠做到這一步是最理想的;第三,幫忙時要高高興興,不可以心不甘、情不願。總之,人際往來,幫忙是互相的,切不可像做生意一樣赤裸裸地。忽視了感情的交流,這會讓人興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3.世故的人很難有知心朋友 所謂世故,是指在人際交往中不真誠、不可靠、圓滑勢利、虛情假意、見風使舵的一種心理現象。社會是在矛盾中發展的,人們在生活中所經歷的磕磕絆絆會磨去自身原有的稜角,磨平自己的個性,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千萬不能失去自我。人們大都不願與世故的人交朋友,因為世故的人有著「見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的人生態度,這種人猶如層巒疊嶂,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別人很難與其進行情感、心靈的溝通,就更談不上成為知心朋友了。第三章 處世心理,得心應手打交道 2更新時間2011-1-6 13:38:55 字數:5186 世故的人在現實中往往表現得圓滑和勢利,因此,它常常同虛偽聯繫在一起。事實上,人們是不喜歡同世故的人打交道、交朋友的,因為世故的人在交往時總是讓人感覺很難溝通,因此就很難交到知心朋友。人際交往中若是存在世故心理,必定會成為你人際交往中的一大障礙。因此,一定要認清它的危害,堅決摒棄它,培養一種真誠、坦率和豁達的健康交往心理。 世故心理的形成原因 世故心理的形成往往是由於人們對社會的錯誤認識。在這種世故的人眼裡,人都是自私的,人與人之間都很虛偽,沒有真誠可言。生活在父母世故的家庭中的人,父母消極的人生觀容易使子女從小對他人產生不信任,變得虛偽世故。軟弱的人也常常通過世故來掩藏自己的弱點,這種人往往表現得低人一等,時常取悅於人,這也是一種人格不健全的表現。因為,他們希望通過掩藏自己的弱點和缺點來避免衝突,從而對自己實施保護。 鄰居家有一小孩名叫奇奇,在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第一學期期末興高采烈地拿回了「三好學生」證書向大家炫耀。全家都很高興,鼓勵他繼續努力,爭取下學期再得一個。 受到鼓勵的奇奇學習更加努力,並且積极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然而,奇奇期末並未評上「三好學生「,一回家便沖著父母大吵大鬧。 原因很簡單,因為奇奇的家長沒有給老師「意思意思」,奇奇自己也說:「我都知道自己肯定得不到了,因為只有給老師好處,老師才會給評獎的。」 看似簡單的事情確已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打下了人情世故的烙印,小小年紀便少年老成,你求我一點事就必須得表示表示,否則就予以推脫。這些都是交往中的世故心理。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世故心理的形成通常為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從小接受的世故教育。如果一個家庭信奉「各掃門前雪」的處世原則,那麼子女大多也自私、世故。 第二,由於對世故的認識、情感和行為在社會生活中得到相反的評價,從而形成世故的心理,本來學習雷鋒做好事是正確的,但卻遭他人嘲笑,因而使他們也不願學雷鋒,形成世故心理。 第三,由於世故的心理和行為在生活中沒有得到否定的評價,因而在潛移默化中反而強化了這種不良品質。有些人在生活中表現得善於投其所好,只有言行而沒有實際行動,但他卻左右逢源,各方面的好處都撈到了,於是他便覺得為人世故對己有利,這種世故品質便在不自覺中得到了強化。 世故心理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 世故心理在人際交往中通常表現為如下幾個類型: 第一種:朦朧型交往 「朦朧型」又叫「披紗型」,這種類型的人在人際交往中總是把自己封閉得嚴嚴實實,從不對別人講真心話,他們所信奉的是「見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的處世哲學。他們認為社會很複雜,什麼人都不可靠。他們常常將自己內心的秘密隱藏起來,表面上寒暄看似親熱,事實上則待人冷漠。在與別人相處時,常常圓滑應付,心口不一。遇到事情從不輕易發表意見,或者是半真半假讓人捉摸不透。 對於這種人,當人們一旦了解到他的世故之後就不再願意與他交往,久而久之,有著世故心理的人就將自己的心與他人之間建立起了一道厚厚的屏障,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正常人際交往,更多的看到了社會的陰暗面,從而失去了內心的真誠。 第二種:「反差型」交往 這種類型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表現得有很大反差,他們總是抱著一種「有事有人,無事無人」的交際態度。當自己有求於人時就表現得很熱情,甚至不惜討好巴結,降低自己的人格,求完人家之後便又會冷眼相待。對自己沒用的人,則往往表現得相當冷淡。這種人在生活中是特別令人厭惡的。 第三種:「變色型」交往 與人交往,立身處事總要有自己的立場、觀點、是非、愛憎,但生活中就是有這樣一種人,他們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投其所好,八面玲瓏,彷彿一隻變色龍。當兩個朋友發生矛盾時,他會當著甲的面大肆地指責乙,說乙是如何令人討厭;而在乙面前,他又會憤怒地批評甲,說甲如何不好。這種做法或許在一段時間裡使雙方都認為他是朋友,時間久了,一旦事情穿幫,這種世故心理便會讓其失去朋友,這種人在關鍵時刻是不會維護朋友的利益的。 第四種:「哈哈型」交往 這種類型的人遇事不講原則,奉行中庸。跟這種人在一起,他會和你談天說地,但絕對不說對錯。別人贊成的事他不會表態,而有人反對時他同樣保持沉默。儘管內心明知事情的是與非,但就是不會表明自己的態度,總是給人一副老好人的形象,誰都不去得罪,逢事只會「哈哈」一笑了之。這種人,生活一帆風順時他或許是你的朋友,而一旦當你遭遇了困難或是糾紛,他不可能會為你挺身而出,只會以中立者自居。 如何克服世故心理 要想克服世故心理,首先要了解它的危害。世故圓滑在較短的時間內或許可以獲得別人的讚許,使自己處於一個觀察他人真實狀態極好的位置。然而時間一長,就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加之這種人長期隱蔽,扮演各種討好人的形象,極易失去自我,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真的變得沒有主見,沒有態度了。事實上,在欺騙別人,愚弄別人的同時,自己內心也會有內疚和痛苦,以致背上沉重的精神負擔。世故的人總讓人感覺不可靠、不可信、不可近、不可交,難以產生感情和精神上的共鳴,不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克服世故心理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首先,學會相信。信任自己的朋友並敢於展現真實的自我。在處理事情時要敢於向他人表達自己的真實態度,而不要根據他人的態度來取捨自我暴露的程度,只需自然地表現出真實的自我形態。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是雙方相互的,你對他人的開放程度往往決定了你們的交往程度,沒有人願意與一個披著面紗的人交往的。 其次,不要總是用肯定和讚揚的口吻來對待他人的評價。說話不要總是講得那麼婉轉,有些時候,直截了當地表達你的情緒,尤其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朋友或許當時對你的態度接受不了,但事後肯定會體會到你的真誠,從而會更加信任你。 還有就是當你面對他人真實的自我暴露的時候,要有相應的反映並說出自己的真心話,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讚賞與理解。當朋友真誠的向你訴說一件事情時,你的虛偽會使他感到很傷心,從而不願再接近你;而一旦你真正向朋友敞開心扉,真誠的對待身邊每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從中體會到那種隨時可以一吐為快的樂趣,體會到獲得信任的幸福。 心理小貼士 交往中的世故心理往往會使人認為你不可靠、不可信、不可近,從而很難交到知心朋友,久而久之,也會給自己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負擔。所以,從現在開始,拋卻世故的處世心理,輕輕鬆鬆做回自己吧!相信你會從中體會到從未有過的幸福和美好! 4.學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打交道 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更會遇到一些不喜歡的人。然而,很多時候,這些不喜歡的人恰恰與你的工作、學習或是生活又分不開。出現這種情況自然很讓人揪心和頭痛。這種事情,如果處理不好,會對自己的工作、學習以及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居不必無惡鄰,會不必無損友,惟在自持者兩得之。」這句話出自明代文學家和書畫家陳繼儒之口。意思是說,居家不一定非要沒有壞鄰居的地方不可,聚會也不一定要避開有害的朋友,能夠自我把握的人同樣能夠從惡鄰和壞朋友中吸取有益的東西。因此,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要試著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而不要把眼光全部放在令自己討厭的地方,這樣對人對己都是有利的。 厭噁心理要不得 生活中,人人都喜歡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打交道,但對於那些「志不同道不和」的人卻置之不理,事實上,這種做法只能讓我們少一些快樂,多一些煩惱。 美國成功學家馬爾善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個性開朗,能夠和各種人交往,那你就會因為交友廣闊而獲益匪淺。」他還說:「某些人認為世界上最大的快樂就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建立友誼,抱有這種思想的人,永遠也不會體會到結交「三教九流」等各色朋友的那種樂趣,例如:養雞的人、私家偵探、伐木工人,這些人的生活多姿多彩,與他們交往能為你帶來無限樂趣。」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免不了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接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有你欣賞的,也有你不喜歡甚至厭惡的,自己身上也同樣會有別人不喜歡或是厭惡的地方。尤其是在工作中,有太多的利益衝突,言語稍有不慎就容易引發爭吵,從而產生仇恨而打心眼裡討厭一個人。 但事實證明,討厭一個人卻是一件損人又不利己的事。同一屋檐下,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對於一個一般的同事,當他做什麼事的時候你可以視而不見,或是點點頭一笑置之,但如果他是一個令你討厭的人的話,只要一見到他你就會產生很多的心理變化,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令你感到厭煩或是生氣,想把他當空氣都不行,他就好比你的眼中釘肉中刺,他的出現會讓你感覺很不舒服,甚至做起事來都會不理智,而你的討厭卻對別人產生不了絲毫的影響,討厭一個人只會讓自己的心靈飽受折磨。 所以,千萬不要輕易去討厭一個人。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要學會用一顆公正的心去對待,而不要讓他成為你生活、工作上的絆腳石。一個能夠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的人,他肯定是一個快樂和大度的人。即使賺錢不多,也會因此而感到很滿足,因為你能夠從融洽的人際關係中汲取「報酬」。 如何與不喜歡的人打交道 一個人若想在工作中有突出的表現,就必須學會與自己不喜歡的人打交道,因為這樣在工作中就會多一份力量,少一份阻力,工作做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相遇本身就是一種緣分,彼此相處融洽並不一定是因為對方的德行很高,只能說是對方身上的某一種特質是自己所贊同或欣賞的;同樣,彼此之間的不融洽也並不一定是因為對方德行很低,而只能是說對方身上的某一特質是自己所不喜歡的,從而將其擴大化。那麼,如果遇到了自己不喜歡的人該怎麼和他打交道呢? 首先,你要明白,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你對他如此反感。這時,你不妨靜下心來仔細想想這個人的特點像誰?你對他有怎樣的感受?你與他又會有怎樣的互動模式? 例如,小張總是和公司里的一個主管領導搞不好關係,因為這個領導是一個沒多大本事卻喜歡管著管那,這讓小張極其反感。然而,經了解得知,小張之所以會有如此反映是因為他有一位懦弱又專制的父親,從小深受父親的嚴厲管教和責罰之苦,因此成年後便會不自覺地把對父親的憤怒轉移到這位具有類似特點的領導身上。 弄清楚原因方可對症下藥,從而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 其次,有時候你不肯接納別人身上的某個特點,實際上是因為在你自己的潛意識裡就有著類似的東西,因為不接納自己,所以才會如此不接納別人。 當你領悟到這些原因之後,再去和自己不喜歡的人打交道時,心態就會變得輕鬆些。 心理小貼士 人際關係中存在的矛盾常常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相互之間只知道用冷漠和敵意對待對方的話,只會進一步把對方推到自己的對立面,如果能夠嘗試以德報怨,用溫和與友好來面對不喜歡的人的「找茬兒」,相信你的對手會逐漸感受到你的善意,進而與之建立一種遇到問題對事不對人的健康人際關係。但如果你的厭惡情緒比較嚴重,已經影響到了工作和日常生活,通過以上方式得不到解決時,也可以向專業的心理醫生尋求幫助,進行專業的分析和調節,從而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 5.別讓優柔寡斷的性格成為你的絆腳石 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人,他們雖然在能力上出類拔萃,但卻因為猶豫不決的行為習慣而使自己最終淪為平庸之輩。很多時候,優柔寡斷這個詞語往往和沒出息聯繫在一起。因為優柔寡斷就意味著不能勇於面對失敗,不能夠把握好成功的機會,以至於原本很不錯的基礎因為優柔寡斷而失去了優勢,成為你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因此,我們必須拋棄這個壞習慣,即使身處混亂之中也必須做出果斷的選擇! 優柔寡斷的人往往思想、情感不集中,且難以有明確的指向;遇到事情時在各種動機、不同的目的以及不同的手段之間常常猶豫不決,無法做出取捨;對於自己所做出決定的正確性總是持懷疑態度,時常擔心這種決定會給自己帶來不利後果,這種情況下,即使做出一些決定也很難堅決執行。優柔寡斷的心理時常會給學習和生活帶來消極影響,從而喪失一次次良好的機會。 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優柔寡斷性格 導致優柔寡斷性格的原因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認識障礙 心理學認為,由於對問題的本質缺乏清晰的認識是導致遇到事情拿不定主意併產生心理衝突的原因。 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優柔寡斷大多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因為他們涉世未深,對某些事物缺乏必要的經驗和知識的緣故。 二、情緒刺激 所謂情緒刺激實際上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樣一種心理。一旦遇到類似的情境,便會產生消極的條件反射,因而踟躕不已。 三、性格特徵 通常說來,凡是優柔寡斷的人幾乎都具有如下一些性格特徵: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易受暗示,在集體中隨大流,過分小心謹慎等等。第三章 處世心理,得心應手打交道 3更新時間2011-1-6 13:39:10 字數:5249 四、缺乏訓練 這種人從小在家庭中備受溺愛和關注,一直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現成生活,缺乏獨立性,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強,一旦踏入社會,遇到事情時就容易出現優柔寡斷的現象。 而另一種情況則是由於小時候家庭管束太嚴,以此種教育方式教出來的人只能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情況發生變化,他們就擔心自己不合格,以致在動機上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晨辰是一位大學生,性格內向,不過為人善良,行為端正,只要別人讓他幹什麼,即使心裡不太願意,他也很少拒絕。 在期末考試前的一個周末,晨辰安排了滿滿一天的學習任務,他打算上午背兩個小時課文,寫篇作文,再練會兒毛筆字;下午複習高數,晚上再做一些別的科目。然而,上午的時候同學到家裡找他一起踢球,想想自己的計劃,晨辰原本並不想去,可是又不好意思拒絕,便勉為其難去踢球了,結果整整一個上午全耗費在了操場上。 既然已經耽誤了上午,那下午就好好利用吧,誰知道剛想學習電話又響了,好友小林要找他一起去看電影,想想已經浪費的一上午,晨辰便拒絕了,可是經不住小林的再三勸說,心一軟又去看了電影。結果也沒有好好複習成功課。 分析 與優柔寡斷相反的品質是意志果斷性。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意志果斷的人在遇到事情時能夠及時、堅定、正確的做出決定,並且毫不遲疑地採取措施來執行這個決定。當然,果斷性需要建立在對問題情境準確分析的基礎之上而不是一種盲目的行為。 對於學生而言,由於缺乏知識經驗,不善於仔細、全面地考慮問題,因此他們在採取和執行決定時,容易受外界和自己情緒的影響。案例中的晨辰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遇事猶豫不決,缺乏果斷。 案例二: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博士在成名之後曾經回憶起這樣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5歲那年,在路邊玩耍的時候從樹上掉下來一個鳥巢,裡面還有一隻沒長翅膀的小鳥。他覺得小鳥非常可憐,就打算把它帶回家去想辦法。當他走到家門口時突然想到媽媽從來不讓自己在家裡養小動物,幾經猶豫之後,他決定先把小鳥放門口,等跟媽媽商量好了再把它帶進去。 然而,當他獲得許可出來取小鳥的時候小鳥卻不見了,只剩下一隻黑貓在那裡意猶未盡地舔著嘴巴。為此,王安傷心了很久。他從中得到了一個教訓:凡是自己認定的事絕對不可以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或許可以使你免去一些做錯事的機會,但同時也會使你喪失成功的機會。 分析 優柔寡斷的人往往性格軟弱,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和表明自己的態度,總是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於是,不僅僅因為自己內心的鬥爭而感到困擾,還經常被別人的意見所束縛。 人人都有自己的觀點,經過周密考慮之後如果認為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就應該毫不猶豫地堅持下去,尤其是當你作為一名決策者時,很多時候你的責任就是堅持一個正確的觀點。 如何克服優柔寡斷的性格 要想克服優柔寡斷的性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注重培養自己自信、自主、自強、自立的勇氣和信心,培養自己性格中意志獨立性的良好品質。 第二,面對取捨的時候,不要總是追求盡善盡美。要知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只要不違背大原則,就可以決定取捨。 第三,鍛煉自己的膽識。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決策水平與其所具有的知識經驗有很大關係。一個人的知識經驗越豐富,其決策水平就越高;反之則越低。這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有膽有識,有識有膽。」 第四,遇到事情主動思維。平常多動腦筋,勤學多思,才是關鍵時刻有主見的前提和基礎。 第五,保持一顆冷靜的頭腦。排除外界干擾和暗示,穩定情緒,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地仔細分析,有助於培養果斷的意志。 第六,當你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不妨相信自己的感覺,跟著第六感覺走,成功與失敗都不再重要,至少自己曾經努力過! 心理小貼士 生活中,做任何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優柔寡斷,一旦背上想贏怕輸的包袱,只會讓自己一次次錯過機會。不怕犯錯及時修正,汲取經驗教訓才能不斷地前進。要想把握生命中的幸福,把握住每一次成功的機會,就要該決定時就決定,凡事要當斷則斷,心動不如行動! 6.學會控制你的情緒 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的情緒都會時好時壞。有時候,人的感情就像波紋一樣顯示在臉上,說哭就哭,說笑就笑,讓別人一眼便洞察了他內心的動態;也有些人很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輕易表露自己的喜怒哀樂。在社會交往中,控制情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年紀大的人一般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他們有防範心理的基礎,所以不易被外界刺激牽動自己的情緒,而學會控制情緒是我們成功和快樂的要訣。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戈爾曼曾指出,情緒能夠影響智力水平的發揮。當一個人在焦慮、憤怒、沮喪的情況下很難有效地從事正常的工作和學習。 無論是生氣還是哭泣,都不是無緣無故地產生的,而是一個人思維活動的結果。情緒通常包括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所謂正面情緒就是指對我們成功和快樂有幫助的感覺,如幸福、愉快、自信、感恩、愛、樂觀等。而負面情緒則是指那些帶給我們不舒服不愉快感覺的情緒,它常常會給我們的成功和快樂起妨礙作用。如憤怒、悲傷、自卑、生氣、失望、懊悔等。我們要改變或控制情緒,實際上就是想辦法把負面情緒轉化為證明情緒。 當你產生情緒的時候 生活中,因當事人不能剋制自己的情緒而引發爭吵、咒罵、打架、甚至流血衝突的情況屢見不鮮。有時候僅僅是因為不小心而踩到了腳,或者言語上一句不恰當的話就引發一場口舌大戰。在如今社會治安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案件是由於當事人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所致。如果在生活中你能夠注意去培養自己控制情緒的能力,那麼,當有緊急狀況發生時你也能做到處亂不驚,保持鎮定了。 七情六慾,人皆有之。在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時,我們難免情緒激動,易火易怒。但這種情緒不能夠任其放縱,因為它可能使你喪失冷靜和理智,從而做起事來不計後果。因此,當遇到事情的時候,面對人際關係矛盾要學會克制和忍耐,不要一點就著火。 當你傷心的時候 友誼、愛情、地位或自尊心等,對於這些,每當人們有所失去的時候就會覺得傷心。這個時候,你要設法找出自己失掉的是什麼?這種失去會對你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失去的東西曾經滿足過你哪些需要?失去這些之後今後能在什麼地方取得補償? 當你理清了思路找到了傷心的根源的時候,相信問題就會很容易得到解決了。 當你焦急的時候 當一個人在恐怕傷害或是有所喪失的時候就會變得焦急(憂慮、恐懼、緊張)。如果你感到焦急,首先設法確定你恐怕喪失的是什麼?是別人的愛或是照顧?是對境況和對自己本身的控制還是做人的自卑心和價值感?想想有什麼能夠幫助你防止損失或是有什麼應變的方法,不要因為害怕而逃避。選擇逃避只會把事情變得更糟,問題也更加難以解決。 當你憤怒的時候 當有人得罪你的時候,往往會使你發怒。在發怒時請先自問是誰得罪了你?怎樣得罪的?你對他說了些什麼?你本來是打算說什麼的?為什麼沒有說呢?……弄清楚原因再說,不要因為一時衝動而使自己追悔莫及。 當你內疚的時候 如果一個人的憤怒不能得到及時的適當的發泄,就很容易轉回來對付自己。當一個人對自己發怒時,就會產生內疚心理從而對每件不如意的事都歸咎於自己。當你感到內疚的時候就要設法找到讓你感到內疚的根源,查出心靈所受到的傷害並找出造成傷害的原因,適當地進行發泄。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和其他一切心理活動一樣,人的情緒是同神經系統有關的,大腦皮層下的神經過程在情緒的生生理基礎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決定了人能夠主動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可以用理智來駕馭情緒,使自己的情緒逐漸成熟起來。當你產生不良情緒時應該有意識地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轉移注意力,避免二次刺激 當你悲傷、憂愁、憤怒的時候,在人的人的大腦皮層中常會出現一個強烈的興奮灶,如果能有意識地調控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使興奮灶轉換為抑制平和狀態,則可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使自己從消極情緒中解脫出來。 例如,當你苦悶、煩惱的時候,就盡量不要再去想引起苦悶的事,避免煩惱的刺激,可以有意識地聽聽音樂、看看電視、翻翻畫冊、讀讀小說等,強迫自己轉移注意力。這就可把消極情緒轉移到積極情緒上,淡化乃至忘卻煩悶。 再如,遇到棘手的事情,先不要想它,給自己的思維插上翅膀,自由暢想,到幻想世界中去遨遊;也可與他人漫無邊際地暢談,免得在難解的事上鑽牛角尖,給自己帶來無端的煩惱。當自己心態平和的時候再去解決問題、化解矛盾,這樣往往能得到更加滿意的效果。 二、用理智去控制,進行自我降溫 心理學中對理智控制的解釋是這樣的:所謂理智控制是指用意志和素養來控制或緩解不良情緒的暴發;而自我降溫則是指努力使自己激怒的情緒降至平和的抑制狀態。 對於一個理智的人來說,他總是能及時意識到自己情緒的變化,當怒起心頭之時便馬上意識到不對,從而迅速冷靜下來,主動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用理智來減輕自己的怒氣從而保持穩定的情緒。 三、寬宏大度,克己讓人 生活中總會有喜怒哀樂的事情發生,所以,我們要注重涵養,消除抑鬱寡歡的心境和私心雜念,對於自己易怒的事情要用豁達樂觀、幽默大度的心態去應對,經得起挫折。這樣做可以使原本緊張的事情變得非常輕鬆,使一個原本窘迫的場面在幽默中得到化解。 心理小貼士 情緒是人們對於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產生的心理體驗。良好積極的情緒能夠成為事業、學習和生活的內驅力,而不良消極的情緒則會對身心健康、人際交往等產生破壞作用。因而,不斷把自身情緒提升到有益於個人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高度是十分必要的。 7.學會放棄乃人生大睿智 人生面臨著無數的選擇,放棄則是一門選擇的藝術,是人生的一門必修課。從小到大,我們接受到的都是不放棄、堅持到底之類的教育,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學會如何放棄。要知道,小溪放棄平坦,是為了回歸大海的豪邁;黃葉放棄樹榦,是為了期待春天的蔥蘢;蠟燭放棄完美的軀體,才能擁有一世光明;心情放棄凡俗的喧囂,才能擁有一片寧靜。很多時候的苦苦掙扎,拼得你死我活,倒不如瀟洒地揮一揮手,勇敢地選擇放棄。 司馬相如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未形。」只有學會放棄,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加寬容和睿智。 該放棄時則放棄 非洲人是這樣捉狒狒的:他們故意讓躲在遠處的狒狒看到他們把好吃的食物放進一個洞中,這個洞口小里大,然後佯裝離開。那些狒狒等到人們走遠了之後,便歡蹦亂跳地來到洞口,將它的爪子伸進洞里緊緊抓住食物。然而,由於洞口太小,它緊握的拳頭根本無法從洞中抽出。這時,人們便不緊不慢地來收取獵物,一點兒也不擔心狒狒會跑掉。 因為狒狒捨不得洞中那些可口的食物,情況越是緊急,它就越是把食物抓得越緊,爪子自然無法從洞中抽出。 正是由於捨不得放棄這種心理的存在,才最終使它失去自由而被輕易俘獲。所以,有時不懂得放手會導致悲劇的發生。 1955年,許光達被授予大將軍的頭銜,當其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反而感到十分不安。當即便給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寫了一封《降銜申請》,信中這樣寫道:「高興之餘,惶惶難安。我捫心自問,論德、才、資、功,我佩帶四星,心安神靜嗎?此次,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功績授勛。回顧自身歷史,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地說,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說同大將們相比,就是與一些資深的上將比,也自愧不如。為了心安,為了公正,我曾向賀副主席申請:授予我上將軍銜,另授功勛卓著者以大將。」 許光達這種具有大捨得、大境界的人是非常值得人們敬重的。敢於放棄,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更實際、更科學、更合理的追求。 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人們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看似玄虛,實際上大都有具體的指向,面對大千世界的種種誘惑,有時捨得放棄也不失為一種智慧。 居里夫人的客廳里通常只擺放著一張簡單的餐桌和兩把舊椅子,而並沒有任何享受奢華的裝飾。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我生活中永遠是追求安靜的工作和簡單的生活。」魯迅先生也曾說過「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是的,為了自己高尚的追求,他們放棄了享受安逸的生活,從而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所畢生奮鬥的事業中去,獲得了巨大成就,他們的這种放棄為人生做出了精彩的詮釋! 在繽紛多彩的世界裡,每個人的心理都各不相同,好似大海一般的變幻莫測。倘若讓自己跟著誘惑走,被形形色色的慾望和身外之物所束縛,緊緊抓住名利的韁鎖,這也放不下,那也捨不得,為了功名利祿一路狂奔,這樣的話就很難感受到生活的絢麗和多彩。我們不妨把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一切順其自然,就不會把有限的生命攪到無限的名利場中去,也不會為了職務的升遷而勞神費力、刻意追求。第三章 處世心理,得心應手打交道 4更新時間2011-1-6 13:39:23 字數:3434 能放棄的時候要捨得放棄。保持一種淡泊、曠達的心境,把名利看得淡一些,用更多的時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專註於自己的精神生活,而不要成為金錢和慾望的奴隸。《易經》中一有句話說得好:「安其心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浩瀚的宇宙雖然很大,但它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而能否在宇宙這個大空間中找到自己的支點並且在上面站穩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無欲自然心如水,有營何止事如毛」,在慾壑難填、混沌紛擾的世界,要始終保持一份清心寡欲的高潔。用自己寧靜的心態來面對紛呈的生活,以平常的心態來面對世間的一切。 倘若錯過了花開,等待你的將是豐碩的果實;倘若錯過了太陽,你還將會看到璀璨的星光。追求與放棄都是正常的生活態度,有所追求就應有所放棄。有價值的人生,需要開拓進取、成就事業,但更要懂得正確和必要的放棄,要知道,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有時候,放棄是為了下一步更好的堅持。智者曰: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懂得生活的人,懂得堅持也懂得放棄。真正能感謝悟生活的人,懂得人生是有得有失,有舍有得的,並且知道它們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許許多多的成功人士都曾體會到過這一點:有時候選擇放棄比選擇堅持顯地更加重要。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放棄而又不斷獲得的循環往複的一個過程。只有豁達的人才會懂得「舍」與「得」的人生哲理。 心理小貼士 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很多人在放棄一些看起來還不錯的事情時,往往會表現得猶豫不決,這正如面對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如果你不能果斷地放棄,你就不會得到更好的選擇,更不會得到好的結果。因此,一個人一定要有懂得放棄、敢於放棄、果斷放棄心理,這樣才會使內心達到一種平和的心態! 8.遭遇領導批評時該如何應對 每個人身上都會存在著這樣那樣,或大或小的缺點和毛病,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就難免會犯下錯誤,受到領導的批評,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可有的人卻不能夠以正常的心理來看待,他們感覺自己丟了面子,抬不起頭來,擔心會影響到自己進步,從而背上了思想的抱負。固然,受批評是件讓人不愉快的事情,但壞事是可以變成好事的,可以把領導的批評當作你繼續前進的動力,關鍵就是要調整好自己對待批評的心態。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可能會受到一些來自於不同方面的批評。給予我們批評的或許是長輩,或許是自己的上級領導,也可能是自己的朋友或同事。 通常,對於自己父母的批評,許多人都能夠正確對待,無論父母的批評是對還是錯,也大都可以接受,因為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天經地義。而關係緊密的朋友或是交往不錯的同事,來自於他們的批評也大都能夠理解,坦然接受,即使一時可能接受不了,但也不會產生太多的想法。 而唯獨對於領導的批評就不同了。當受到領導批評的時候,有的人可能當面不說什麼,卻在背後說三道四;有的人則會持滿不在乎的態度,依舊我行我素;還有的人會一直耿耿於懷,記恨在心等等。總而言之,受到領導批評心裡就是不高興。這些人就要注意調整好自己正確的心態了。 認識批評,從心理上接受它 有著上下級關係的領導和下屬之間,工作上有些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即使有摩擦也實屬正常。「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同的人由於受自身文化學識、閱歷經驗、品德修養以及心態因素等方面的局限,對於有些問題往往自己意識不到,以致對工作造成過失而犯下錯誤,於是便遭到了領導的批評,這本事情理之中的事。 作為一名有責任心、講原則的領導,當下屬出現錯誤時就應該及時地予以批評,而不是對其姑息遷就。試想,如果領導對我們的錯誤視而不見,就等於是在放縱我們,於無形之中助了我們一臂之力,使我們更加快速地滑向錯誤的深淵,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從而走上一條不歸路。 因此,對每個人來說,都面臨著一個怎樣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問題。批評就好比醫生給病人治病,是針對人們思、言、行上存在的「病灶」進行的,目的是要把病治好。有缺點毛病的人之所以要給予批評,就是要在其思想上引起震動,促使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處,從中吸取教訓,改掉壞毛病,從而在工作中更加出色。 同時,批評也是人生道路的「修偏儀」。恩格斯曾說:「無論從哪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後果中學習來得快。」特別是對於年輕人,由於閱歷尚淺,思想上也不夠成熟,做事缺乏經驗,因此就更加容易出現錯誤,這時對他的批評無疑是把他從偏差和錯誤上給拉了回來,對於以後的成長史非常有益的。 另外,批評還可以作為維護紀律的「助推器」。無規矩不成方圓,違反了紀律就要受到批評,從而保持一顆奮發向上的心態,當你思想「拋錨」時,批評會使你奮發進取,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 所以說,要以一種正確的心態來面對領導的批評,使自己更加快速地成長起來,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應該以怎樣的心理來對待批評 一、虛心接受批評 對待批評要虛心,用一個寬闊的胸襟去接受和改正。領導的批評是對你真正的愛護和高度負責的體現,倘若你在錯誤面前沒有人吭一聲,眼看你跌倒也沒人扶,這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此,只要是對自己有幫助的批評就應該「聞過則喜」。學會從錯誤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用於指導自己今後的工作。 二、勇於承認錯誤 面對批評要態度冷靜,不要總想著為自己開脫和辯解,首先嚴格認真地檢討和反省自己,老老實實地承認錯誤。即使有時需要作出解釋,但也要等承認錯誤,自我檢討之後,找到適當的場合和時機時再說明情況。 優秀戰士王傑就曾發生過這種情況,一次,他利用休息時間去幫附近的一位老人喂牲口,顧不得一天的施工勞累,一口氣幹了四十多分鐘的活,還幫老人挑了滿滿一缸水,鍘了一百多斤草,剛一回到班裡,卻挨了班長一頓批評,因為他外出未請假,這時缺乏組織紀律性的表現。當時,王傑心裡很不是滋味,畢竟自己是去做好事了,但他當時並沒有做任何辯解。事後自己認真想了想,感覺到了班長的批評是有道理的,自己應該受到批評,並在班會上主動檢討。 這種嚴以律己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三、學會變壓力為動力 當你有了缺點、毛病,或是犯錯誤的時候,受到批評會感覺慚愧、內疚、悔恨,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要長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這樣對人對己都是不利的。鳥兒的翅膀掛上重物就難以高飛,魚兒的尾巴拴上重物就難以暢遊,人的思想若是壓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就不可能順利前進。 面對批評,要善於變壓力為動力,而沒必要出於自責中無法自拔。 四、用實際行動消除偏 當一個人受到批評的時候,會有很多人給予熱情的幫助,但有時也會遇到有些素質低的人的冷嘲熱諷。出現這種情況的話也不必生氣和懊惱,因為在別人的印象里你的錯誤或缺點並不容易一下子消除,這些人往往會由於心理上的定勢而長期地對你心存偏見,即所謂的「光環效應」。你應該做的就是吸取教訓,用實際行動證明給他們看,只要能夠長久堅持下去,那些人遲早會對你改變看法,對你刮目相看的! 心理小貼士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當你由於自己的工作作風、工作經驗、工作效率、工作質量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因對領導的意圖領會不夠、客觀條件影響、工作能力所限、思想精力不夠集中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一些失誤在所難免。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一旦有人在工作中真的出現了失誤,對於任何一個領導,肯定都會站在全局的立場上,對下屬工作中出現的錯誤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和善意的批評,並會及時地提出正確的建議和補救措施。這個一定要以正確的心理來對待,這樣才能使你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9.做人要謙虛,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一個人沒有個性,便失去了自己。生活之中,適當地改變自己的個性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為了自我的完善,恰恰在這一點上,有一些人常常本末倒置。」——汪國真 當今社會,把自己當回事的人不計其數,每個人都想極力表現自己,處處以自我為中心,毫不隱晦的彰顯個性。有個性自然很好,但太過個性就會顯得鋒芒畢露,後果則是要麼自慚形穢,要麼就遭人反駁。因此,做人要懂得謙遜,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心理達到平衡的狀態,才能得到健康的心靈! 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一個人若是太把自己當回事就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心理,這種心理對於工作和學習都是一道障礙,這種人總愛憑著自己曾經取得的成績就自我感覺良好,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從而導致在工作中不思進取,喪失更多進步的機會,使榮譽不能連續保持。第三章 處世心理,得心應手打交道 5更新時間2011-1-6 13:39:47 字數:3392 在新加坡,提起何晶可能知道的人並不多,她是隨著李顯龍的宣誓就職,才開始漸漸走到了新加坡的政治前台的。雖然大多數人認識她是通過李顯龍的地位,但何晶本人卻也是一個十分厲害的角色,因為人低調而很少有媒體對其進行報導。 然而,細心者就不難發現,在美國《財富》雜誌首次選出亞洲25位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排行榜上,何晶排名第18位,與索尼集團行政總裁出井伸之、日本豐田汽車社長張富士夫及香港富商李嘉誠齊名。只是當時並沒有多少人將她與李顯龍聯繫在一起。 原來,何晶是新加坡官方最重要的投資控股公司淡馬錫控股公司的執行董事,目前掌管著新加坡遍布全球各地的數百億美元資產。一次,何晶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曾說:「我和他(李顯龍)時常意見相左,但我們在這些問題上常作有益的辯論。他雖然是財政部長,但也不能做任何片面決策,因為他只是一個團隊的一分子。」 作為新加坡的第一夫人,何晶常常打扮樸素,她經常留著一頭短髮。她曾在美國接受電子工程教育,因此她也是一位出色的政府學者。在1985年嫁給李顯龍時,李顯龍剛以准將一職從軍中退役,而當時何晶正在新加坡國防部任職。 她這種不把自己當回事的心理成就了她的人格魅力和事業輝煌,從而受到了更多人的愛戴。如果總是把自己當成珍珠,那麼就時時遇到被埋沒的危險;如果不把自己太當回事,坦誠平淡的生活著,也沒有人會把你看成是卑微、懦弱和無能。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進而締造一個完美人生。 謙遜是受益終生的美德 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在生活中受人尊重,只懂得如何做事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如何做人。當工作中取得一點成績時,切不可驕傲自滿,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時間久了,大家就會對你產生一種排斥心理,工作做起來也會不如先前那麼順暢。 那種在業績上出類拔萃的優秀員工是固然是每個企業都需要和看重的,但企業絕不會喜歡總是以功臣自居,愛擺架子的人。在老闆眼裡,最重要的首先還是團隊整體的平衡,而不可能為了少數的一兩個人去傷害整個團隊。真正優秀的員工是懂得把目光集中到自己的上司和所處的團隊上的,而不是使自己成為引人注目的焦點。 在團隊中真正受歡迎的還是那種低調、謙虛、不驕不躁的人,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從而成就你的事業。做人保持一個謙遜的態度,既體現出對別人尊重,又充分展示了真正的學實和胸懷。所以,在社會生活中,一個懂得謙遜的人必定能受到大家的愛戴和擁護。謙遜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教養。 能否保持一種謙遜的心態是與一個人的學識、閱歷、修養、素質等各方面相連的。達芬奇曾說過:「微少的知識使人驕傲,豐富的知識使人謙遜,所以空心的禾稈高傲地舉頭向天,而充實的禾穗卻低頭向著大地。」不張揚的背後隱含著真正的大智慧、大聰明。 蔡元培,20世紀中國作家和文化先驅之一,在他身上曾發生過這樣一件軼事:一次在倫敦舉行的中國畫展上,蔡先生和林語堂被組委會派去做監督人。自認為是中國通的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為了表示自己的內行,在參觀時一滔滔不絕,對每幅畫都品頭論足。而陪同的蔡先生只是客氣地低聲回應著「是的,是的」,一臉平淡冷靜的樣子。伯希和忽然若有所悟,面露窘色,大概是從蔡先生的表情和舉止上擔心自己說錯了什麼,已經出了丑還不知道呢!蔡先生以自己謙遜的態度展現出了中國人的涵養,同時也襯托出了伯希和的喜歡賣弄。 所以說,謙遜不只是一種學習態度,同時也是一個做人的原則。我們每個人都用要養成一個「虛懷若谷」的胸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時間去探求更多的知識空間。 心理小貼士 「水滿則溢」,太把自己當回事往往會顯得鋒芒畢露,容易遭人嫉妒和排斥,只有擁有了謙遜的生活態度,才能夠保持不驕不躁的心態,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工作中的小摩擦和小成就,為下一次的成功打好基礎。 10.說話時不可傷害他人自尊 自尊心對於一個人的思維流程、情緒、慾望、價值觀、目標以及解讀生活事件的方式都有著重大的影響。人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一旦受到傷害就很難彌補過來。因此,在日常交往中,說話一定要講究分寸,千萬不要去傷害別人的自尊心,否則只會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對人對己都沒什麼好處。 在日常交際中,如果你能夠掌握好說話的技巧,會給你帶來很多好處。因為懂得說話技巧的人總是能夠給人一種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感覺,通過察言觀色,在對方將要發火時,為自己找到台階下,而避免火藥味的加重,從而阻止關係進一步惡化。 說話有藝術,莫傷人自尊 說話也是一門藝術,並且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注意場合和分寸。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有時候,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導致一種無法挽回的悲劇發生。因此,說話之前一定要先想一想後再說出來,尤其是在公共場合,更應該禮貌地尊重別人,考慮別人的感受。 在慶祝十月革命勝利15周年的晚宴上,斯大林情緒高昂地當著眾多蘇聯黨政高級官員和外國代表的面對自己的妻子娜佳喊道:「喂,你也來喝一杯!」 就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對自尊心極強且年輕氣盛的娜佳來說無疑感覺使自己在眾人面前遭受了極大羞辱,因為這句話在她聽來自己就好比是一件附屬品,於是,惱羞成怒的娜佳沖斯大林大喊一聲:「我不是你的什麼"喂』!」在所有賓客的驚愕中衝出了會場。第二天早晨,人們在血泊中發現了她,自尊心極強的她用手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正值青春年華的生命就此悄然逝去,痛心的同時不難想到,如果當時斯大林注意到了場合和分寸,不說這一句傷害娜佳自尊心的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了。 相識即是緣分,茫茫人海之中,能夠與你結成同學、朋友、同事、夫妻則更是天大的緣分,我們對此都應該好好珍惜。有的人隨便開開玩笑是無所謂的,就算你一時失口,他也會笑笑而過,不計較什麼。但是有的人卻是經不起別人開玩笑,或者是說錯話的,你的一句話有可能就會使他悶悶不樂好久,甚至因為你的一句話而導致他的瘋狂行為會讓你內疚一輩子。因此,朋友相處,一定要注意說話藝術。 如果一個人惹你生氣了,尤其是自己的親人或是好朋友,你儘管發泄,但是,千萬不能在氣頭上輕言處罰。因為在氣頭上所說的話,往往使你後悔莫及,終生遺憾,造成不便以及尷尬。 作為一個老闆,當員工出現差錯時儘管去責備他,但是緊要關頭千萬不能說出這樣的話「你若不想在這呆了儘管告訴我,我一定會開除你,給你半年實現留公司觀察,在此期間取消加薪」等待,你應該對他說「我明天再和你談談,然後再做決定」,給自己留下思考的時間和餘地以避免做出錯誤的處罰。 一天,一位顧客在食品店買了幾包鹹菜,回家後發現有一包包裝是破的,密封不嚴,於是就拿去換。店主滿臉微笑,和藹地說:「好說好說,我們馬上給您換。」然後對顧客說:「對不起,請稍等一下」。顧客換好了鹹菜,臨走時很客氣地對店主說:「真謝謝你,你的態度真好,真會做生意。再見!」 然而,當他剛要走出店門時,店員小魏卻把他喊住了:「喂,你等一下,我告訴你,今天算你運氣好,碰上老闆高興,以後可沒這樣的好事嘍。要是我們天天都這樣,那生意就別做了。誰知道你的鹹菜是不是家裡的小孩弄破的?誰叫你買的時候不看仔細?」 一句話一下子可惹火了原本滿懷感激的顧客,他指著店員嚷道:「你當我是不講道理專貪小便宜的人啊!你施捨我?你以為我願意冒著大熱天,浪費時間再跑一趟?你們賣了東西還想不認賬?你還想不想做生意?你……」 這位多嘴的店員不僅遭到了這名顧客的有力回敬,而且又讓店主失掉了一位顧客。這件事如果傳揚開去,那麼,失掉的就不止是一位顧客了,這樣,店主從生意的角度考慮,就會宣布這位店員是一位不受歡迎的人。於是,店員的損失就更大了。 因此,在與人說話時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切不可傷害別人的自尊。例如每天要問問自己,哪些事情是應當防止的,久而久之,自然會牢記在心,不至於舊脾氣重犯。每天要回憶一下,今天都出了什麼事,是怎樣把它當成個問題給解決的,並從中總結經驗和教訓。要知道,禮讓不是人際關係上的懦弱,而是把無謂的攻擊降到最小。 心理小貼士 自尊心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無論是高高在上的企業總裁,還是沿街乞討的流浪者都是有自尊心的。在自尊心方面,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別人和你都是一模一樣的。尤其是在處世方面,我們常常會過分地強調自己的自尊心而把別人的自尊心踩在腳下。第四章 社交心理,事半功倍在於心 1更新時間2011-1-6 13:40:01 字數:5269
有位詩人說過:「沒有別人,你即是一座孤島。」人生在世,必然要參與社會交往,社交關係的好與壞,與人們的心理有很大關係。人與人的交往就是心與心的碰撞,心理學在人際交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會讓你明白很多社交現象背後深層次的心理動機,從而發揮自身的魅力,在社交中遊刃有餘! 1.握手與心理——握手定格第一印象 在社會交往中,握手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握手是兩個陌生人之間第一次的身體接觸,雖然只有幾秒鐘的時間,但是通過握手卻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心理狀態。而握手的方式、用力程度、手掌的濕度等等,就像啞劇一樣在無聲地向對方描述你的性格、可信程度心理上的狀態。正是通過這一剎那間的握手,就能使對方定格你的第一印象。從而就會直接影響到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由此可見,把握握手的心理知識是多麼重要! 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很多人為了表示對別人的尊重或禮貌,幾乎都會伸出手與別人進行握手。可不知握手也是非常有講究的,握手的質量表現了你對別人的態度是熱情還是冷淡,是積極還是消極,是尊重別人、誠懇相待,還是居高臨下、屈尊地敷衍了事。怎樣才是正確的握手方式,什麼樣的握手對你產生不利的印象? 握手反映的心理狀態 不同的握手方式會反映出不同的心理狀態,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握手方式以及所代表的心理狀態。 第一種:握手的態度及力度。在人際交往中,通過握手就能反映出彼此的心理狀態。一個積極的、有力度的正確的握手,則表達了你對別人友好的態度和可信度,也表現出了你對別人的重視和尊重;一個無力的、漫不經心的、錯誤的握手方式就會立刻傳送出不利於交往的信息。從此,因你的握手方式將會使你無法用語言來彌補,而它也將在對方的心裡留下了對你非常不利的第一印象。 第二種:同性陌生人之間的握手,往往反映握手者的性格特徵。同性陌生人握手,主動伸出手的人表示其性格堅定、熱情,有豐富的人際關係經驗。性格支配慾望強的人,往往會讓自己手心朝下壓在別人的手上,這樣就會顯示出他的氣勢。 在握手時,有的人手心會濕漉漉、汗淋淋,則表示這種人的性格可能不會輕鬆。常常會因一點小的波動就會讓他輕易地感到焦慮、緊張,尤其是這次會見對他有壓力。 在握手的過程中,那些性格粗獷、豪放,甚至莽撞的人,常常會過度地握住別人的手。而他的力度也是比較強的,就像要把人的骨頭都握碎。 當有人伸出手來對方沒有反映的人,可能不懂禮儀或者有意冷淡、讓人難堪或者根本沒有看見,或者是性格極端封閉、內向。 第三種:沒弄清握手對象,握手時切記手掌沒任何反映 方艾是個熱情而敏感的女士,目前在中國某著名房地產公司任副總裁。 有一天,方艾接待了來訪的建築材料公司主管銷售的張經理。張經理被秘書領進了方艾的辦公室,秘書對方艾說:「艾總,這是建築材料公司的張經理。」 方艾離開辦公桌,面帶笑容,走向張經理。張經理先伸出手來,讓方艾握了握。 方艾客氣地對他說:「很高興你來為我們公司介紹這些產品。這樣吧,讓我看一看這些材料,我再和你聯繫。」 張經理在幾分鐘內就被方艾送出了辦公室。幾天內,張經理多次打電話,但得到的是秘書的回答:「艾總不在。」 首次見面,張經理留給對方的印象不但是不懂基本的商業禮儀,而且還表現了他沒有紳士風度。他是一個男人,位置相對於低於對方,怎麼能像個王子一樣伸出高貴的手讓人來握呢?在握手的幾秒鐘,他的手掌讓對方感到沒有任何反映,讓對方選擇只有感恩戴德地握住他的手,這樣會對方留下極壞的印象,他的心可能和他的手一樣冰冷。他的手沒有讓對方感到受到尊重,這就表示了他對這次的會面也並不重視。因此,張經理失去了一次良好的合作機會。 第四種:最令人憎恨的「死魚」式握手方式。一般來講,一個性格熱情的人,就會有力地握住你的手,上下搖動以表示他渴望與你相見;而性格冷淡甚至內心冷酷的人,則會伸出來的手是冰冷、僵硬無力,就像一條死魚。這種握手方式,就會讓你感到就像抓著一條死魚,此時,讓你立刻有種被拒絕、被排斥的感覺。這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沒有禮貌、最破壞自己形象的握手方式。 從握手方式上看,反映出一個人內在性格上的冷淡、虛弱、傲慢、無知、愚蠢。不但內心冷漠,而且還愚蠢到不知道如何假裝禮貌。雖然並不是每個用「死魚」式握手的人都是這樣的性格和態度,但是這樣的握手留在別人心中的第一印象卻是難以彌補的。 掌握正確的握手方式 握手,是社會交際中最常見的一種禮儀。它貌似簡單,卻蘊涵著複雜的禮儀細節,承載著豐富的交際信息。因此,要想成功地進行社會交際,就要掌握正確的握手方式。 首先,當與陌生人初次見面,人們都會重視自己的著裝和微笑。但是,握手力度卻能對人的第一印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尤其在求職時,有力的握手可能讓你求得一份競爭激烈的好工作。「握手得體有力」往往意味著此人善於社交、合群、友善,並且具有很強的支配能力;而「握手無力」則會給人留下性格內向、害羞和神經質的不良印象。因此,在把握好握手的力度,才是成功的關鍵。 其次,先自我介紹,再伸出手。通常是高職位的人或者女人、長者先伸手,表示願意與對方握手。如果對方沒有伸手,你應該等待。如果對方非常積極主動地伸出手來同你握手,你一定要去回握,否則,不但會讓對方感到窘迫,而且也顯得你不懂的禮儀。 第三,當你伸出手時,手掌和拇指應該成一個角度,一旦你的手與別人的手握在一起,你的四指與拇指應該全部與對方的手握在一起。不用拇指是「死魚」式的握手特徵之一,也就沒有力度了。所以,握手要有一定的力度,表示你堅定、有力的性格和熱切的態度,沒有力度的手就是「死魚」式的手,但又不要握得太緊,好像要把對方的骨頭都握碎,則顯得你居心不良。 第四,在與人握手時,要同對方的目光接觸,臉上帶著笑容,你同對方的目光接觸表示你很重視他,你對他很感興趣,同時也表現出了你的自信和坦然,握手的時候也要注意觀察對方的表情。 第五,掌握握手的時間,大約為五秒。如果少於五秒,就顯得倉促;握得太久,反而顯得你熱情過度,特別是男人握著女人的手,握得太久,容易引起對方的誤解。 心理小貼士 握手,社會交際中最常見的禮儀。它是一門有趣的藝術,通過握手就能讓人們在瞬間產生種種推測和判斷。同時,握手的信息是無言的,但它卻是那麼的豐富和微妙;握手又是如此地感性,它卻在對方開口之前,讓我們感受到他的內心活動。握手,在社會交際中是如此的重要,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握手方式,才不至於讓你的第一印象大幅下跌。 2.識人的學問——擁有一雙慧眼 在社會交往中,要有一雙慧眼,學會識別人的本領。面對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中,都會遇到識人識才的問題。在社會上,要學會懂得觀察、快速識人,才能在社交上輕易地取得成功;如果沒有學會快速「識人」的本領,就很有可能做一些徒勞的努力和犧牲,沒有任何收穫。因此,擁有一雙慧眼,擁有識人的本領是多麼的重要! 如今的社會,競爭是如此的激烈,而每個人在不同的場合都有不同的身份,與各種各樣的人打著交道,這時就要把握好不同的交往方式。而在交往方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熟知他人的性格和洞察他人的心思。面對如此複雜的人又該如何去用我們的慧眼去識別呢? 慧眼識人,洞悉人之心靈(一) 第一種:喜歡眨眼的人,是心胸狹隘之人。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眼睛就可以洞悉一個人的心靈。如果一個人喜歡眨眼,則說明這種人心胸狹隘,給人一種不信任的感覺。如果和這種人進行社會交際時,一定要特別注意,有什麼事最好給他直截了當地說明,省得給你耍心眼。 第二種:總是習慣盯著別人看,給人以陰森的感覺 習慣盯著別人看的人,是一種戒備心極強的人。他們往往不容易表露自己內心的情感,總是給人以一種老謀深算的表情,觀察周圍事物的變化,卻不表露自己的心跡。對於這種人應該注意,不要出現過度的熱情,或者說些開玩笑的言語,以免遭到他的算計。 第三種:喜歡提高音量說話的人 喜歡提高音量說話的人大都是自我主義的人。他們往往對自己充滿自信,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凡事都要以他為中心,否則將會遭到他的反對,最終不得不向他妥協。如果認為自己不是那種阿諛奉承的人,最好與這種人劃清界限。 第四種:在穿著方面表現的不拘小節之人 在穿著方面不拘小節,則代表這種人個性是比較隨和的。當面對人情壓力時,往往會表現的容易屈服。因此,如果有事情找他們商量時,最好先是跟他們套交情,這樣做要比通過公事上的關係顯得要有效的多。 第五種:一坐下就會翹起腳的人 當觀察到周圍有這種人時,就要非常注意他的行為。他們往往都是充滿企圖心與自信的,而且有行動力,一旦下定決心後就會立刻行動。 第六種:邊說話邊摸下巴的人 邊說話邊摸下巴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他們警戒心也很強。因此,與他們打交道就應該十分小心了,以免上了他們的當。 第七種:常常將兩手環抱在胸前的人 常常將兩手環抱在胸前的人,做事一向都十分謹慎,而且行動力也極強,他們往往堅持己見,卻不肯聽取別人的意見。 慧眼識人,洞悉人之心靈(二) 在人際交往中,要識別一個人,也必須特別注意突然出現的異常行為。當人在緊張或是有壓力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做出某些動作,這樣就有利於我們識別他們心靈深處的思想。 第八種:習慣觸摸或按摩頸部 人的頸部有許多神經末梢,只要稍微按摩幾下,就可以降低血壓和心跳的速度,從而就會消除緊張的情緒。還有,撫摸額頭或是摸耳垂,這是一般人緊張時會做的動作。同樣,男生來回拉著領帶,女生則玩弄頸上的項鏈,均表示一個人在緊張時所做出的動作。 第九種:常會表現出深呼吸或是話突然變的很多 能夠立即平緩情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深呼吸。因此,當你觀察到對方做出深呼吸的狀態,就知道他可能在壓抑自己的情緒。或是在交際過程中,對方一向不太愛說話,而此時話突然多了起來,也代表他的情緒開始變得不穩定。 第十種:把手放在大腿上 人在緊張時,往往會不自覺地將雙手放在大腿上來回摩擦,試圖平緩自己的情緒。因此把手放在大腿上這個動作成為洞悉識人的另一個重要的線索。 如何掌握識人本領 在與陌生人第一次見面時,如何做到在開始談話的幾分鐘內就能了解這個人?如何拉近對方與你之間的距離?如何找到對方喜愛的話題?如何讓對方願意開口?這就需要我們要有細心入微的觀察力。 首先就是練習你的觀察力,這是最重要的方法。其中,回想遊戲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你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練習。例如,當你走入一個房間之後,閉上眼睛,儘可能回想在你走進房間之前你看到了什麼,越詳細越好。久而久之,你的觀察力就會大大提高,你識人的本領也就會增強。 其次,當你觀察過周圍環境之後,還要再問自己,這些代表什麼意義?例如,除草的人應該就住在那間房子里,因為門前的街道上沒有停放任何除草維護公司的車輛。這是另一種練習方式也更進一步。不管答案是否正確,重要的是訓練了你的觀察力,從觀察到的線索中做出合理的推論。當你真正和對方面對面接觸時,就能做到隨時保持警覺性,任何細節都不會放過。 第三,通過第一印象來識別人心。我們可以從對方的言談舉止來識別他;可以從對方的眼神來識人心;可以從人面部表情的變化來識人心;可以對方的體型坐相來識人心;還可以從對方的衣著服飾來識人心。這些則需要你要有超強的觀察力,不斷在交際中總結經驗。 第四,通過人的言語心聲可識別人心。俗話說,聞其聲可知其人。我們可以從聲音的清濁來識人心;可以語言的風格可識人心;可以從言辭的鋒芒犀利來識人心;可以從笑聲中來識人心;還可以從謊言中來識人心,什麼是假言假語,什麼是花言巧語。 我們掌握了識人的本領,就要正確地運用於社會交際中,最大化地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千萬不要以貌取人,更不要嫉妒他人,也不可輕信他人。不要做一個小氣量的人,要做一個學會大肚能容別人的人。 心理小貼士 一個人如果掌握了識人的本領,也就意味著這個人可以在瞬息之間,看透周圍的人與事。辨別出一個人的真偽,洞悉其內心深處潛藏的玄機,就能以不變應萬變,順利地窺探出其他人情緒變化的溫差,辨別出氣色蘊藏的內涵,就可以在人生的旅途上左右逢源,移步生蓮。另外,掌握了這樣的本領,就可以認識他人的長短優劣,辨人於彈指之間,以察其心而制其人;現人於咫尺之內,識其言而審其本,就會將人生的「發球權」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3.一定記住他的名字——拉近彼此心理距離 成功社交的人,總是能記住他周圍人的名字。名字,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任何語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聲音。記住對方的名字,並把它叫出來,就等於給對方一個很巧妙的讚美。於是,就能在社會交往中處於非常有利的地位,否則,將會使自己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由此可見,記住他人的名字是多麼重要!記住他人的名字就可以拉近彼此之間心理的距離。第四章 社交心理,事半功倍在於心 2更新時間2011-1-6 13:40:40 字數:5215 名字,是身份與自尊的象徵。我們都是人,人性的本能會讓我們知道,記得我們名字的人,一定是尊敬我們的。名字里所蘊含的奇蹟,完全取決於我們交往的人,沒有人可以取代。名字使人出眾,使人在許多人中顯得獨立。因此,我們所做的要求和我們要傳遞的信息,只要從名字著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記住他的名字,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第一種:先聽好對方名字,重複說出對方的名字 「早安,您是……」女推銷員說著,一邊友善而爽快地伸出手來。這樣以來,秘書也不好意思不報出自己的名字來。 「你好,我是張欣,」秘書一邊回答,一邊跟女推銷員握手,「我有什麼地方可以效勞嗎?」 「是啊,您一定能幫得上忙,張女士。」年輕的女推銷員重複了秘書的名字,輕快地說道,「華美公司剛剛派我接管這個地區的業務,我想勤快一些,親自拜訪所有顧客。雖然今天早上我沒有先約好時間,但是,如果您能讓楊先生抽出一點時間來,我保證不會逗留太久,不會耽誤楊先生其他的事情。」 從心理學分析,這位年輕的女推銷員的高明之處在於,在起初就先聽好並記住對方的名字,這對她來說是最重要的。然後她重複說出對方的名字,是為了強調對方名字的重要性。接著又說:「是啊,您一定能幫得上忙。」這樣以來,就以很微妙的手法,讓張女士負起責任,因為張女士本來就在問,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效勞的。於是,張女士被引向她這邊來。 接著,女推銷員又用「勤快」和「親自」這兩個字眼,來表示必須要見楊先生,並且進一步把張女士拉進這個事件中。最後,女推銷員又說,如果「您」能讓楊先生抽出一點時間來,這就顯得,是張女士個人給予她的恩惠。女推銷員還說,「我保證」不會逗留得太久,這樣以來,張女士就不用擔心會不會因為這個沒有事先約好時間的訪客而打擾到老闆。 第二種:要懂得記住他人名字的重要性 王啟是一個熱衷於划船的人。有一次在湖邊划船,遇到一位同好,他們一起度了30分鐘美好的時光。後來又在機場偶然碰到這位同好,而那位萍水相逢的朋友對王啟說,他很想買一條像王啟那樣的船,不知王啟肯不肯賣?因為王啟很喜歡那條船,所以不想賣。可是,過了一個星期,王啟被派調往其他地區。現在,王啟打算把船賣掉,但他卻想不起當初要買船的那個人叫什麼名字。 王啟先生沒有記住他人的名字,使他失去了一次少損失的機會。如果當初王啟和那個人談話的時候,能仔細傾聽對方所說的話,並記住那個人的名字,也就不會有後來的結果了。因此,記住他人名字的是多麼的重要。 第三種:快速地叫出對方的名字,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有一位大公司的總經理,因為儘力記住公司員工的名字,成功地拉攏了公司一位職員的心,從而獲得了私人間永久的良好關係。總經理和那位職員在一次會議中見過面。過了幾個月,兩個人又在大廳中相遇,出乎意料的是,總經理向他點頭打招呼,並且說道:「嗨!湯姆,你那個部門近來一切都很順利吧!」 對於一個大公司來說,有幾百個員工是很正常的。可是總經理和湯姆也只見過一次面而已,而總經理卻把握了機會,仔細聽人介紹了湯姆的名字,並且以簡便的名字聯想法,把它記下來。多年之後,湯姆始終沒有忘掉總經理記得他名字這件事。上級領導能夠做到記住並叫出下級的名字,從而就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就會使自己處於交際的有利地位,從而更有利於工作的開展。 教你記住他人名字的訣竅 如果你想記住他人的名字,在開始的時候,就要先聽好對方的名字;然後重複說出對方的名字,並強調對方名字的重要性。為了能夠更好地記住他人的名字,下面教你幾種方法: 第一,學會在心中默記對方的名字,至少要三遍。並在與他(她)談話的時候,使用他(她)的名字。如,「張彪,不知你去過北京沒有?」「張彪,你說得真棒!」等等。 第二,要學會把他人的姓名與相貌結合起來記。如:何曉梅,和顏悅色面帶笑容、「和」與「何」、「笑」與「曉」是諧音。張湯,是不是特別喜歡愛喝湯,才長這麼高? 第三,要聽清他人的名字。法國拿破崙三世,是拿破崙的侄子,身為皇帝,每天日理萬機,但他能記住每一個經介紹而認識的人。如果他沒聽清對方的名字時,就會請對方再說一遍,直到聽明白為止。 第四,要學會儘可能了解對方的事情。這樣做,有助於加深對對方的印象。 第五,充滿信心,用心記憶。很多情況之所以沒有記住別人的名字是因為沒有用心記。 第六,經常記憶。俗話說:「重複是記憶之母。」經常記,反覆記就能牢牢地記住對方的名字。一位美國私立學校的校長,把記住全校每個學生的姓名作為作業,每天練習。對尚未入校的學生,他就對著照片記他們的名字。新生一入校,校長立刻就可以喊出他的名字,並與他問好交談。試想,對於一位初到陌生地方,心裡忐忑不安的學生來說,能被這樣一位重要人物喊出名字,心裡能不踏實嗎?目睹這一切的學生家長,能不放心嗎? 第七,記錄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名字填在檔案中,以便以後使用。 心理小貼士 記住他人的名字,是社會交際最基本的禮儀。為了社交或生意,就要學習聆聽的藝術,其中,第一條規則就是記住別人的名字。在這裡,要注意聽別人的名字,並且記下來,在適當的時機能夠快速地叫出來別人的名字來,這樣就會為你的社會交際增加一碼。一個成功交際的人,總是能記住周圍人的名字,並且能夠很快地叫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彼此之間心理上的距離,從而能夠更好地同對方溝通,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結果。 4.說到不如做到——誠信 誠信是社會交往的基礎,也是做人的根本。在中國有句古話:「人無信不立」。如果一個人沒有信用,是立不起門戶的,很難立於人世間。在社會交往中,沒有什麼比失信會更迅速地破壞相互的關係了。失信不僅有損友誼,也會破壞生意上的關係。一個在商業上沒有信譽的人,是沒有人願意與他打交道的。因此,在社會交往中,說到不如做到——誠信。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把社交的關注點集中在交往的技巧方面,其實這是捨本逐末,緣木求魚,難以達到搞好人際關係的最佳效果。誠信不足的友誼,無論技巧是多麼的高超,終究不過是短暫的彩虹,難以成為長久的友誼。因此,不管是做人還是社交,都要以誠信為本,雖然交往中沒有高超的技巧,也會交到真心的朋友。 說到不如做到,誠信為本 第一種:誠信做人,做個不失信於人的人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一個人誠懇守信,言出必行,一諾千金,就值得交往;一個人總是失信於人,那麼,他身邊的人就會不自覺地對他築起心牆,並背信於他。最終,他只能在現有環境中無助地生活下去,也就不會有真正的朋友。 做人在講誠信。人若是缺乏誠信,就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那麼,這個人的社交道路也會越走越窄。之後,他會失去起碼的自信,時常失信於他人的人,內心還能坦然信任他人嗎?依據社會心理學中的投射效應,他也會對別人的動機產生懷疑。因此,這個人就會常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就不會具有根本的社會交際了。 第二種:相信「誠信」有著強大的力量 關於誠信,人們有多種說法。台灣行為分析訓練學導師孟華琳,曾這樣說過誠信的力量:「我獲得了成功,但這不是因為我是天才,別人尊敬我也不是因為我是富翁,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遵守諾言!只要我說出的話,我絕對兌現。所以,我的學生信任我,社會人士尊敬我,他們尊敬的不僅僅是我這個人,更是尊敬我堅守承諾的人品!我從不對別人失信,無論他是非常成功的名人,還是剛步入社會的窮小子。我相信,如果我經常失約或者遲到,無論我是一個多麼成功的人,也不會有人來聽我的演講。況且,沒有誠信,我根本不可能成功。」這就是誠信的力量,不信你可以試試? 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在社會上立足,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們能夠說到做到,答應過別人的事情總能夠兌現於人,從不失信於人,所以,他們就能取得成功,贏得社會上的尊重。如果一個人不守信用,經常失約於人,從來就不講誠信,他根本就不會取得成功,因為沒有得到社會上人們的支持。因此,我們不可忽視誠信的力量,說到就要做到,以誠信為本,才是立身之本。 第三種:說到做到,誠信為本 晉文公是春秋時期霸主之一,而他卻十分講誠信。有一年,晉文公為圖霸業決定攻打原國。晉文公和士兵約定用七天時間攻打原國。晉國攻打原國的時候,受到了原國頑強的抵抗,七天之後,原國仍然沒有投降。勝權在握,可是晉文公卻下令撤軍。 晉文公這一舉措讓所有人都不理解。謀士和將軍們都勸阻晉文公說,再堅持幾天就可以攻下原國了,但是晉文公仍然堅持要撤軍。他說:我已和士兵們約定以七天作為期限,現在七天已經過去了,還沒有攻下原國,我不能失去對士兵的信用。信用是我們國家的寶物,如果得到了原國卻是以失去國家寶物為代價,我不可以這樣做。於是晉軍撤離了原國。 到了第二年,晉國大軍再次攻打原國。這一次,晉文公親率大軍而來,他與士兵約定:一定要攻下原國才罷兵。原國人一聽到晉文公和士兵的約定,馬上就投降歸順晉國了。衛國人聽了之後,認為晉文公的信用會帶來極大的力量,因此,也就歸順了晉國。 不久,晉文公就成為了天下諸侯的霸主。 如果向別人許下諾言,就一定要實現它,這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如果一再地違背自己的諾言,就不會有人相信你,在他人眼中,你就是一個十足的小人。跟你打交道的時候,別人會一直在心裡想:「我會不會讓這小子給騙了?還是別搭理他吧!」試想,在這個社會裡,沒有了朋友,一個人還能做什麼?在社會交際中,這個人就會寸步難行。 學會誠信做人 一個人要立足於社會,就一定要講誠信。講誠信就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以誠信待人。對別人要講誠信,要抱著誠摯、寬容的胸懷;對自己要懷著自我批評、有過必改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誠實守信。 第二,要做到言而有信。在生活中,就要培養自己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只要承諾給別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實現,尤其是在社會交際中,對一個人是十分重要的,誠信往往能夠給一個人帶來成功。因為誠信的力量是巨大的。言而有信,則是社交中最基本的準則。只要把握住它,才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大法。 第三,「人無信不立」,誠信是最基本的道德培養。沒有誠信,其他道德都是形同虛設。誠信是道德中的道德,是「元道德」。一個人在確立誠信的基本道德之後,他就可以在自己的一生中遵紀守法,求真務實。一個人一生恪守誠實守信的道德規範,他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信任,得到肯定的、積極的回報,個人的聲譽就會不斷增長,個人的事業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順利。因此,人只有學會誠信做人,才有更好的發展。 心理小貼士 俗話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裡「不漏」不僅僅是法網,更有人心。它所包含的是絕大多數人自身那顆向善的心。也就是說,對一個心理基本正常的人而言,「失信於人」最大代價就是:從此以後,他會看輕自己,會承受沉重的心理壓力。因此,只要做到誠信,就能遵守底線倫理,從而就會對人的心情及心理健康有著重大意義。 5.君子之交淡如水——交友定律 在社會交際中,「君子之交淡如水」或許是很好的社交策略。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的朋友不一定要往來頻繁,而注重的是心靈的默契和呼應。也不是表面上的親近、熱鬧,而是心與心的和諧,心與心的共鳴。真正的朋友是「淡如水」心無煩惱,心清豁達,如水一般,平和清凈無垢、無漏。它是一種相互的信任和生活所帶來的平淡後的寧靜與幸福,「淡」是生活的味道,也是時間驗證友誼的味道;最重要的是「淡」如平靜的水,而不是洶湧的波濤,真正的朋友之間不需要有大風大浪一樣的日子,能夠和氣、平安、健康、快樂、珍惜、信任、像水一樣的清澈透明的友誼足以!因此,在交友的過程中,一定要記住「君子之交淡如水」,這一交友定律。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人的一生不能缺少朋友的幫助和支持。然而,大千世界,魚龍混雜,友分益損。古人告誡我們:「君子先擇面後交,小人先交面後擇」,「匹失不可不慎交友」。由此可見,怎樣交友,是人生十分重要的課題。 掌握正確交友定律 第一種:要想交到良師益友,必須端正交友動機。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必須要有良好的交友動機。我們只要抱著學習提高的動機去交朋友。多交一些坦誠相見、直率敢言的益友,經常與思想敏銳、見識廣博的朋友交流探討,多聽一些逆耳的忠言,幫助自己經常打掃思想上的灰塵,糾正錯誤的認識和行為,不斷提高思想水平,增長才幹,減少工作失誤。因此,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就需要用「誠實」去播種,用「真情」去澆灌,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只有這樣,人們的思想上得到升華,心靈上得到凈化,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交友過程中,如果交友動機不純,其情感將不會真摯,友誼也就不會長久。尤其是,那些一心想著利用別人、謀取好處的人,他交往行為必然出現偏差。這些人也不會交到真正的朋友。第四章 社交心理,事半功倍在於心 3更新時間2011-1-6 13:40:54 字數:5268 第二種:在交友過程中,必須慎重選擇交往對象。 一個人一生之中,接觸的人會很多,主動結交攀附的也大有人在,如果不加選擇,什麼人都來往,很容易被人利用,甚至受人左右。因此,在交友時,必須謹慎擇友,這是健康交際的前提。 首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善於識人。對那些懷著個人目的拉拉扯扯、搞感情投資、特別敢花錢、特別能套近乎、了解不多、背景不清的人,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拉開必要的距離。其次,就是要慎重選擇交友對象,以防交到雜濫之友。交到好的朋友,就如同得到良師,與他們在一起就可以不斷地汲取智慧和力量。從而,這些益友會為自己事業發展和個人成長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種:在交友過程中,必須堅持正確的交往方式。 其實交友很簡單,「君子之交淡如水」。但簡單不是冷淡,而是一種境界。每一個人都應追求淡泊簡樸的交往境界,逢年過節一聲問候,見面一杯清茶,既可以使自己身心輕鬆,又有利於培養真摯純潔的友情。 交往要「透明」。每一個人都要樹立「陽光交往」的意識,自覺增強交往的透明度,做到友在明處交,話在明處說,事在明處辦。朋友之間的交流是增進友誼最好的潤滑劑。只有彼此之間的交流,才能得到長久的友誼。 第四種:在交友的過程中,必須從善交做起,做到慎交友,交益友! 朋友之間,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作為人際關係的一種,雖沒有骨肉血脈的相連,但卻有一種親情無法替換的東西。也許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間你會發現,身邊最好的朋友就像一個翻版自己,這讓自己有一種心靈互動的感覺,但也有這樣的時候,你認為你的好朋友對你了如指掌,有許多事不該對你有所隱瞞,甚至從某一天開始他突然疏遠你而讓你感到莫名其妙,或許有時你會幫他做各種事情,但他卻不怎麼領情……不管怎樣說,只要從善交做起,就能交到益友。 維護友誼的法寶 人生之中,交到的朋友很多,但是真正陪伴到老的卻寥寥無幾。因此,當自己找到真正的益友是,一定要好好地維護你們之間的友誼。所謂維護友誼的法寶,就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幾點,以供大家分勉。 一、要想友誼長久,以誠相待是根本 這就是說要出於真心,誠心誠意。對朋友最怕虛情假意,虛與周旋。在朋友之間是允許保留各自的隱私,但毫無疑問,是否「無所隱伏」,「隱伏」多少,是衡量友誼的標誌。因此,以誠相待,是維護友誼的根本大法。 二、對待朋友要信守諾言,互信不相疑 「信」被古人奉之為人處世恆常不變的美德之一。孔子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信,首先是信用,自己說到做到,一諾千金,言而有信;其次是信任,想念朋友,不無端猜疑。一個無法讓人信任的人是不會擁有友誼的,一個總是懷疑他人的人,也不會擁有太多的朋友。所以,交朋友最重要的就是要信守諾言,互相不猜疑。 三、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 《莊子山木》中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真正的友誼靠的是赤誠相投,而不在於甜言蜜語或重金送禮。那些以物質交換,虛偽的吹捧,相互利用,甚至爾虞我詐作為友誼基礎的小人之交,是不足以接受的。因此,在人生之中,「君子之交」應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經得住外界環境的考驗。 心理小貼士 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年,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會結識許多形形色色的人,也會結交各種各樣的朋友。俗話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逢一知己,死而無憾」。「酒逢知己千杯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些都是關於朋友、知己的名句,可是當我們一天慢慢老去,回憶這短暫的人生時,真正能稱得上朋友的人又有幾個呢? 6.宰相肚裡能撐船——豁達大度 佛曰:「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又人常言:「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裡可撐船」,這些話都是強調為人處事要豁達大度。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凡事胸懷大志,目光高遠的仁人志士,沒人一個不是大度為懷的,常常是置區區小事而不顧;相反,鼠肚雞腸,競小爭微,片言隻語也耿耿於懷的人,沒有一個能成就大事業的,沒有一個人是有出息的。 古人云:「將軍額上可跑馬,宰相肚裡能撐船。」人們常常以此來形容一個人的豁達大度。在社交過程中,度量直接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否協調。大度的人常常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和事,而那些小肚雞腸的人,常常爭吵不休、斤斤計較,結果不但傷害了感情,還影響了朋友之間的友誼。因此,儘管做不到「宰相肚裡能撐船」,但要做得大度些,對人對己都是有益的。 有容乃大,豁達做人 在日常生活中,豁達大度的人不會為一己之私,一點小事而爭吵不休。由於人們的認知水平不同,也可能是一時的誤解原因,人與人之間總難免會發生矛盾。我們如果能夠有較大的度量,以諒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就可能贏得時間,使矛盾得到緩和。反之,如果度量不大,就會因斤斤計較或相互爭吵,結果傷害感情,也影響了友誼。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要做到「豁達大度」是很容易的,但是要真正做到有度量就很難了。在社交活動中,必須抑制個人的私慾,不在社交場上為一己之利去斗,去奪,甚至與他人鬧得面紅耳赤,也不能為了炫耀自己,而去貶低他人。這就需要人們要有良好的修養,只有修養達到了,才能做到豁達大度做人。 在社會交際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主要表現在人的度量上,而包容別人就是最大的回報。而度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人們之間的關係是否能協調發展。事實上,朋友之間會經常產生矛盾,有的是由於工作原因,有的是因為一時的誤會。此時,我們就要以較大的度量、寬容的態度去包容朋友,就可能會緩和矛盾,贏得朋友的喜歡。其實,有的時候寬容地對待別人,也是對自己最大的回報,不僅使自己心情開朗、豁達,還贏得了朋友之間的友誼。 豁達大度的人從不會抱怨別人,而是找自己的缺點。如果一個人長期抱怨,就會使自己偏離前進的方向。莎士比亞說:「不要因為你的對手而燃起一把怒火,熾熱回燒傷你自己。」因此,人們要學會豁達大度,不要因為一點小事,使自己陷入困境。 作為一個寬宏大度的人,他們的愛心往往多於怨恨。他們常常以樂觀、愉快、豁達、忍讓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和事,而不是以悲傷、消沉、焦躁、惱怒態度面對一些不幸的事;他們對自己伴侶和親友的不足處,常以愛心勸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聽者動心、感佩、遵從。這樣,他們之間就不會存在隔閡、對立、怨恨,這些人就是真正豁達的人。 心胸豁達的人,當面對衝突時,總是持開放的心態來對待。他們即使遇上再大的困難也能挺過去,因為世界上萬物都是融為一體相互依存的整體,皆在恩惠的海洋里。所以,無論是父母的生育、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愛人的關愛,朋友的關心,他人的服務,感恩之情永遠都存在。只有胸懷這樣的人生態度,才會有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 要真正做到豁達大度 豁達大度,胸懷寬廣表現了一個人的人生修養。中國有句古話,「宰相肚裡能撐船」。我們且不論那些宰相是不是都是有度量的人,但那些大海一樣寬廣胸懷的人看作是可敬的人。那麼,要想做到豁達大度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做人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 在社會交際中,只要有一種看透一切的胸懷,就能做到豁達大度。把一切都看作「沒什麼」,才能在慌亂時從容自如。憂愁時,增添幾許歡樂;艱難時,頑強拼搏;得意時,言行如常;勝利時,不醉不昏,有新的突破。然而,只有我們看開一切、收放有度,才是豁達大度的之人。 二、要有「宰相肚裡能撐船」的肚量 人生在世,難得糊塗。人們只要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塗就可以了。只要能做到這一點,人們的氣量就會慢慢大起來。氣量大,有涵養,能容人,這些都是在現實社會交往中磨鍊出來的。自然而然地,你的肚量也就大了起來。 三、做人就要想到,你的容量是別人的渴望 包容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體現。一顆心能包容一個家庭,就能成為一個家長;能包容一個城市,就能成為一個市長;能包容一個國家,就能成為一個總統、領袖。世界上,凡是尊貴的人,被他人敬仰的人,都是從寬容中來!因此,只有學會包容,才能做大事。 心理小貼士 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擁有「豁達大度」的心胸並非易事。它不但關係到個人的工作、學習乃至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且關係到事業的興衰成敗。人們常說:「樣樣可以有,可別有病;樣樣可以沒有,可別沒有錢」。可是,要想沒有病,就得有一份豁達,沒有豁達就不可能沒有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為金錢摧眉,也為豁達名哲;不為名利折腰,也要為豁達保身。 7.有仇不報真君子——化敵為友 在社會交往中,仇恨是最大的天敵。仇恨是一種不好的情緒,有著負面的影響,情緒化的仇恨行為有礙理性思維。它是最邪惡的一種情感,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影響了社會的和諧,也葬送了不可勝數的生命,吞噬了我們的健康心理。明智者不會懷著仇恨的心態對待人和事,而是採取化干戈為玉帛、化敵為友的策略,使對方放下仇恨。 在現代的社會裡,人們重視和善於交際。在很大程度上,交際往往能使人們的關係拉得更近,更有利於人們辦事。但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所以不免會出現之間的摩擦,或矛盾。可是,如果自己不注意或許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或傷害。因此,我們要正確地端正自己的態度,呵護健康的心理,有仇不報真君子——化敵為友。 有仇不報,呵護健康心理 在社交中,與同事或朋友交往難免發生不愉快的事。即使你的同事表達某種意思的方式沒能讓你高興得跳起來,對對方提出的正確的看法,你也應該樂於承認。這並不意味著你對別人攻擊的一種無冖,也非你都要對其舉手示弱。那麼,你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對方說的話中所包含的信息,而不是針對說話的人。 有時,可能別人的意見只是一種主觀的認識,這就需要你以客觀理智對待他的意見了。但或許對你有很大的幫助。因此,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首先請大家時刻記住:承認自己錯了,才能有更大的改進。只有這樣做,才能讓別人無趣而退,而也顯示了你高尚的個人魅力。 在生活中,不要理會別人對你的威脅性問題。例如「你以為你是誰?」「你們那所高級學校難道沒教你點什麼東西嗎?」「你從來就沒聽過什麼叫應急計劃嗎?」等等。這些問題以及它們那些數不勝數的變種,根本就不是詢問什麼信息,它們只是為了使你失去平穩的心態,或是讓你的面子掃地。 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不要帶著感情色彩去回答他們,其實我們根本就不要回答它們,或是索性假裝它們壓根兒就不是從你朋友的嘴裡蹦出來。這時,你只管回到你的主題:你感受到了什麼?你計劃做什麼?以及你希望怎樣做?只有這樣,你才不會給你的朋友向你破口大罵的機會,就有可能減少他(她)對這一類威脅性問題的依賴。因此,你就會佔據有利的位置,他們也不得不對你的寬宏大量所震動。 在社交中,一定要讓別人知道他對你的重要性,它在很大程度上調動著對方的情緒。我們的想法就是這樣一種接納,給予對方充分的自尊,進而避免把談話激化,儘可能減少或消除將來的敵對怨恨。當你需要朋友提供一些建議或指導時,如果你能很好把握這種交流方式,你就會得到朋友的真知灼見。把握這種交往技巧,你就會佔據有利的地位,贏得工作或生活上的相對優勢。 人際交往中,要懂得發揮自身主動性,讓對方認清事情的本質。它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幫助我們圓滿地辦成一件事,但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必在的麻煩,或是傷害。這時,我們就要做到抓住時機,運用心理策略加適當技巧,讓對方了解事情的實質,從而就會得到他人的重視。 在生活中,對於鬧了彆扭的朋友,甚至是「心腹之患」的怨敵。我們都應該採取這種方法,用自己寬容的心態,非凡的氣量,讓他認清是自己錯了,或事情的本質,這樣更有利於化解你們之間的矛盾或怨恨。 化敵為友,培養健康心態 在工作中,你非常需要得到另一個人的幫助。可是,這個人曾與你有某種不和的時候,你該怎樣做?要是放棄的話,顯然不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這樣做雖然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做到,但是,你也將會失去一個很好的夥伴。此時,你應該做的就是如何化敵為友,讓他成為你的好朋友?只要按照下面的方法去做,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當面對無關緊要的敵意,大可採取以寬容大度的態度對待。或者是不予理睬,或者是裝聾作啞,或者是轉移話題,讓對方知道無趣而停止他的某種行為。切記凡事不可斤斤計較,發生無謂的衝突對彼此都沒有好處,雙方可能就此不歡而散。 其次,面對有辱人格,或有傷大體的譏諷攻擊,我們應當予以還擊。這需要你採取婉言、暗示、幽默等巧妙的方式,做到有理、有利、有節地給以還擊。當然,這種還擊只是正當防衛,維護自己的尊嚴或整體的利益,而不是單純的為了出氣。當面還擊別人還要注意方法與技巧,不要一味地為了還擊而攻擊對方。 再次,我們要善於發現並抓住時機,向對方表示自己的關懷與體貼,並給予幫助,促成和解。同時,還要對別人的興趣加以注意,讓對方知道你在為他著想。這樣就會得到對方的好感,並願意與你成為朋友,從而加深或重建友情。第四章 社交心理,事半功倍在於心 4更新時間2011-1-6 13:41:11 字數:3153 現實生活中,一個人不論有多麼的堅強、能幹、有成就,仍還需要靠自己與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這是一個健康心理的體現,也是維持和發展自身的價值的重要性。 心理小貼士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為一樁誤會或一點分歧而心存芥蒂,那些猶如穀倉里滲進雨水,日久天長就會腐蝕、削弱了木樑之間的聯繫。好好的穀倉,本來只需花很少工夫稍加照料,就可修整完好,而現在也許只有放棄,或是花費很大工夫來重建了,是不是有些太虧的慌。因此,我們平時就要好好地維護朋友之間的情誼,要即時地修復人際破綻,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化敵為友。 8.好漢要吃眼前虧——圓融之術 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但人往往會認為,這樣會丟了男子漢的氣概,會被人看不起。其實,如果我們以「士可殺,不可辱」的心態來看待事實,這就是一種圓滑的處世哲學了。對於社交來說,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吃點小虧反而能佔大便宜。中國曆來提倡「以忍為上」、「吃虧是福」,這是一種處世哲學。有著深刻的內涵,道出了人們在生活中做人的準則。因此,我們應該說「好漢要吃眼前虧」,才能融會貫通、左右逢源贏得社交上的成功。 在社會交際中,「好漢要吃眼前虧」。它說的就是要以吃「眼前虧」來換取其他的利益,為了生存和實現更遠的目標。試想,如果因不肯吃眼前的一點虧,最終蒙受巨大的損失,甚至把命都丟了,還能談及人生理想嗎?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要學會吃眼前虧。 好漢要吃眼前虧 人們普遍心理認為,好漢不吃眼前虧。在任何時候都會保護好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忍一時之氣」,好漢們常常認為「吃虧就是福」。他們常常會因自己的一時莽撞,逞血氣之勇,或認為「士可殺不可辱」,「忍不得一時之氣」,結果可能就是因小失大,甚至得不償失。然而,真正的好漢為了自己的長遠利益,他們寧願去吃點「眼前虧」。 對於那些愛吃「眼前虧」的人來說,他們並非的不顧一切事關生命安全的一介莽夫,而是智勇又全的好漢。他們常常認為「吃虧就是福」。但如果只為了一己私利、個人性命而不吃眼前虧,違背道義,完全致真理不顧,又有什麼理由稱為好漢呢?只有敢於吃眼前虧和善於吃眼前虧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漢。 有的人認為,吃了眼前虧就會有失「面子」和「尊嚴」。當遇到吃眼前虧的時候,就會為了所謂的「面子」和「尊嚴」,甚至為了所謂的「公理」和「正義」而與對方搏鬥,有些人因此而一敗塗地,命喪他鄉!有些人也因獲「慘勝」而元氣大傷!這個時候,你是否想過自己到底是輸還是贏?古人說得好:吃虧人常在世,貪小便宜壽命短。所以,當碰到對己不利的環境時,要放下所謂的「面子」和「尊嚴」,千萬不要逞血氣之勇。寧可吃點眼前虧,也不要讓自己蒙受更大的損失。 在人際交往中,有的人捨棄不下那些蠅頭微利,而自毀形象的人大有人在。可是也有人寧願吃眼前虧,也不會做出損人利己的事。久而久之,他們在人們心中樹立了良好的自我形象,獲得他人的好感,為自己贏得友誼和影響力。 常言道:「大人不計小人過。」凡事不要與人斤斤計較,應該把便宜、方便讓給他人,這樣你與他人之間的矛盾就會減少,人際關係也會融洽了,這才是君子風範,大人的處世之道。吃虧是福,吃小虧佔大便宜。吃虧要吃在明處,便宜佔在暗處,而且還會讓得到創優由衷的感激,這就是最佳處世之道。 在生活中,總少不了一些為了點兒雞毛蒜皮的事爭來搶去的人。有的時候,那些人為了私利出朋賣友,為一丁點的小事小肚雞腸、算計來算計去,可就是不願意吃虧。到最後,不但沒有佔得便宜,反而還吃了大虧,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還是古人說的好,「好漢要吃眼前虧」,「吃的眼前虧,可保百年身」。古德說:「吃虧是福。」這是對吃虧或忍讓的最好的評價。因此,我們不要害怕吃虧,有時吃虧不但不是件壞事,還可能是好事,這也許是為自己培植福德。 掌握吃眼前虧的技巧 在社交活動中,要做到以和為貴,就要學會吃眼前虧。但是並不是傻乎乎地吃虧,而是要講究技巧的,雖然吃得眼前小虧,卻能佔得大便宜。這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做人要學會吃虧。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堅定的人生信仰和執著的人生追求,來克服自身固有的狹隘心理,時時刻刻將心中的「私」壓抑到最低限度。尤其是對待當今社會上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的橫流物慾和誘惑。做人處世的一大準則就是要學會吃虧。 吃眼前虧有時是為了更好的做好工作。在現實生活中,吃虧有時就能加強團結、吃虧就能發展經濟、吃虧就能夠創新、吃虧就能培養人才。一個人能夠主動吃虧,在現實生活中實在太少。有的人很難拒絕外物的誘惑,這不僅僅是人性的弱點,而是他們缺乏高瞻遠矚的膽識。當然,這些人也不忍心去肯前虧,更重要的是他們缺乏吃虧的技巧。所以,這類人往往不會成就在事。 做人要敢於吃虧、甘於吃虧、善於吃虧。這並不是懦弱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則是一個人品性、思想、行為的真實寫真。一般人不肯吃虧,聰明人甘於吃虧,而只有比聰明人更聰明的人才樂於吃虧。聰明人常常讓利於人、得失無悔,能夠放平心態對待周圍的人和事,也正是這種心態,才贏得社會上人們的稱讚。 心理小貼士 現實生活往往是殘酷的,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就需要我們對它俯首聽命。因此,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吃虧。面對吃虧,就要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胸懷。學會吃虧必有後福,一次吃虧或許就會改變你的一生。那麼,做一個會敢於、善於吃虧的人,才是成就我們一生的關鍵所在。好漢吃得眼前虧,換來人生無限好! 9.為對方著想——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作為一個新的生命降臨到人間,就註定要和社會上許多人打交道。可是,有些人總為此而產生許多莫名其妙的煩惱。有的父(母)子(女)不親,兄弟不睦,有的是自己與朋友不和,甚至反目成仇。有的人卻認為,人間缺少感情,人與人間的關係也很難融洽,而這種情緒直接影響到每一個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很想善待他人,包括自己的親朋好友,父母兄弟。但是,好像有些時候有些人不值得我們善待,想著他們是否一直善待著我們。 在社交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暴戾的人,在他身邊總是充滿著暴戾的氣息,一個善良的人,周圍總是彌散著和諧的氛圍。我們不能要求別人對自己怎樣,可是,我們可以主宰對別人的態度。要知道,一個愛惜自己的人,他會善待別人,因為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在心理上,油然而生,覺得這個世界對自己有些不公平。於是,你就放不下心中的怨恨,讓它一直在自己心理蔓延。但是,你卻不知道,善待他人就是在善待自己。 善待他人,締造健康心理 為人處世,如果你想得到別人對你的善待,首先就要學會善待他人。在現實生活中,不是因為我們沒有得到別人的善待,而是我們忽略了別人對我們所做的一切,只想著別人對你的不好。因此,你才覺得別人對你不好,也常常是自己折磨自己,沒有更好地對待周圍的人,不僅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所以,我們要心存善良,學會善待你周圍的每一個人。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生在世,就免不了要犯錯,相信犯錯的人心裡也有很多的自責和懊惱。能原諒別人,即是對別人的一種寬恕,也是對自己心理壓力的一種釋放。這樣做利人利己,豈不是兩全其美?如果有一天我們也犯了錯誤,同樣也能得到別人的原諒。但是,如果我們固執地走不出怨恨的心理,那無疑是作繭自縛,永遠都看不到明媚的陽光,找不到快樂的天地。因此,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回報。 有時候,不要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多為別人想想。人們是被自己鎖在自己狹小的圈子裡,看問題也就會變得狹隘。很多人都以為只要自己有堅定的信心,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翻不過的山,就沒有趟不過的河。其實,他們卻忽視一個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自己的內心。第四章 社交心理,事半功倍在於心 5更新時間2011-1-6 13:41:25 字數:3220 我們不肯原諒別人所犯的錯誤,說到底其實還是不能說服自己,還是因為自己放不下。也許朋友一句無心的話深深地傷害了你,也許父母出於愛的責罵深深刺痛了你,如果你不能夠原諒他們,那必將會成為你心中永遠的陰影。所以,當我們考慮問題時,要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想,多為別人想想,事情就變得容易得多了。在原諒別人時,自己也得到了解脫。 社會交際中,與人為善是最基本的準則。如果一個人不能做到與人為善,那麼他也就不會得到別人的認同,也不會有更好的發展。因為他身邊沒有人會支持他的做法,況且是在當今的社會,不可能單靠一個人的力量來完成某件事。如果得不到別人的支持,就不會有更好的發展。在這個合作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更是一種互動的關係。善待別才能贏得和諧的人際關係,進而順利的進展自己的工作;與人為善,是自身生存的法寶。 怎樣做才能到與人為善 與人為善,說著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或許為了生活中一點小事就會與朋友爭吵不休;或許是因為家人不自己的想法不同,而與家人反目成仇;或許……其實,每個人都很想與人為善,卻不知從何做起,因而被社會上的一些污濁所蒙蔽。在這裡,教大家幾招與人為善的技巧,以供大家參考。 首先,與人為善需要從關愛他人開始做起。每個人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作為朋友就要主動伸出友誼之手;要做到尊重他人,就不要去探究他人的隱私,也不在背後議論、批評他人。做一個善於和別人溝通、交流的人,善於和那些與自己興趣、性格不同的人交往。學會讚美他人,給予別人充分的個人價值肯定,還要勇於承擔應負的責任。 其次,與人為善需要你以一顆真誠的心對待別人。只有你真誠地去對待別人,別人才會心甘情願地與你合作,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是行動上做出來的,而是從心底里「流」出來的。在社會交際中,就要以誠待人,事事以心待人為準則,用「心」和他人交往。 再次,與人為善不要強迫別人不想做的事。善待他人的最重要原則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要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當你在交際場合中,如果能很發的遵守這個原則,那你將會交到更多好友及合作夥伴。善待他人,就是尋求社交成功道路中必須遵守的一條基本準則。 心理小貼士 人的生命是很短暫,不過短短几十載。同時,生命也是很脆弱,有很多人和事,都是我們無法把握的。過去了的光陰似箭,未來的歲月不可預知。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事在等著我們去做,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記恨和算計上,讓別人痛苦,自己也不好受,不如把時間用來好好的享受生命,享受快樂,享受愛……只有多為別人著想,才能享受到人生的快樂。善待他人即是善待自己,好好珍惜你身邊的人吧。 10.聰明反被聰明誤——難得糊塗 人常說,「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卻一向不被人看好,而人生難得糊塗,「糊塗」則被奉為高明的為人處世之道。尤其在社交活動中,很聰明的人不但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反而使自己在交際中更加為難。而那些大事清楚,小事糊塗的人,卻能眾望所歸,得到大家的認同與支持,從而使自己的社交更加如魚得水,獲取事業的成功。 社會交際中,有的人聰明,有的人糊塗,還有的人介與聰明與糊塗,而他們大事精明,小事糊塗。人生就像個萬花筒,人們在為人處事時要有足夠的聰明智慧來權衡利弊,以防莫測,但有時也要以靜觀動,守拙若愚的糊塗心態。聰明是天賦的智慧,糊塗是聰明的表現,人貴在能集智與愚於一身,需聰明時便聰明,該糊塗處且糊塗。那麼,「聰明」與「糊塗」究竟有哪些情況需要我們關注的呢? 「聰明」與「糊塗」的較量 在社會交際過程中,人更要能大能小,做到該清醒的時候清醒,該糊塗的時候糊塗。可是,有的人會這樣想:「我足夠聰明為什麼還要裝糊塗?那不是抹殺我的天賦嗎?」於是,他就事事表現得格外聰明,但是,常常事與願違,不但沒有做好事,反而人緣也越來越差了。 在這個社會上,如果沒有「糊塗」的聰明,不僅沒有立足之地,寸步難行,稍不留神,還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俗話說:「水清無魚,人清無友」。這就是說要把目標放在大事上,對那些小事不能太過於「認真」。真正做到糊塗做事,精明做人,才不至於成為碌碌無為的平庸者,也不會成為狡猾奸詐的小人。因此,只有「糊塗」中的「聰明」,才是人生處世的真「聰明」,才能在做人做事時如魚得水,左右逢源。 做人,就要「小事糊塗,大事精明」 為人處世,凡事不能太認真,對於無關緊要的小事能閉一隻眼就閉一隻眼。有的人總要求自己事事認真,卻不懂得拐彎抹角,不懂得假裝糊塗,這樣做的人經常會把一些事越辦越糟。其實,「小事糊塗,大事精明」就是教人要學會舍小利而圖大善。一個人每天都要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事情,生活中的矛盾也是在所難免的。如果一個人總是為一些小事而過分計較,在乎太多的細節問題,不僅會自尋煩惱,還會讓他人厭煩。事情沒有做好,人也沒有做好,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所以說,做人,就要「小事糊塗,大事精明」。 作為領導者,如果能做到「小事糊塗,大事精明。」那麼,這位領導的心胸就會開闊。這樣的領導,就會不計較個人的得與失,為人慷慨大方,遇到人際紛爭時,也能使大矛盾化為小矛盾,小矛盾化為無矛盾。因此,他就會有好人緣,還會給人一種可敬可親可愛的感覺,就能贏得下屬的好感和信任,從而更有利於自己工作的開展。 做人,就要學會「糊塗」的處世之道 在社交中,要學會「糊塗」的處世之道。對於一些原則性的問題,要保持頭腦清醒,毫不含糊,對於其他的該糊塗就糊塗,人生難得糊塗,能夠做到糊塗,就是一種大聰明。 「糊塗」讓外人看著這個人很傻,但在他心裡卻比誰都精明。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智若愚。這「糊塗」中的智慧可謂是深不可測,給人帶來的好處也是數不勝數。其中,裝糊塗並不難,難就難在怎麼去把握這個度,做到「該糊塗時糊塗,不該糊塗時絕不糊塗」做到裝糊塗時他人也看不出。這就要求人們懂得糊塗的技巧了。 掌握「糊塗」的技巧 要想裝「糊塗」,也要裝的像,如果裝得不像,就是一次失敗的「糊塗」,這樣與太「聰明」也就沒什麼兩樣了,就會造成功倍事半。因此,要掌握裝「糊塗」的技巧。 首先,裝糊塗就要心胸開闊。在人際中,要寬容大度些,爭取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發生意見不一致,爭論一陣,見不出高低,便不必再爭論了。沒有什麼大的原則問題,何必非要爭個清楚明白。其次,不要凡事都較真。生活中,有些事情,不是都要較真,否則就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相反,你若裝痴作聾、「難得糊塗」、「無為而治」,或許就會有令你滿意的結果。 第三,不要把話說得過於明白真實。有時候話說的過於明白,反而不會達到好的效果;而有時說得含糊一點,卻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在現實生活中,糊塗語言有著廣泛的應用。有時候可能碰到一些不能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的問題,這時,我們就可以巧妙地使用糊塗語言進行回答。因此,在與人交談時,糊塗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能夠給人台階下,從而使雙方皆大歡喜。 第四,要學會藉助「糊塗」,「忍讓」一下。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順利,人們可能遇到很多令自己「難堪」的情境,為此,人們可以藉助於「糊塗」,「忍讓」一下,不要過於斤斤計較,暫時「吃點小虧」,做點「退卻姿態」。這種「糊塗」,就可以讓你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人生,具有「保護自己」的功能。但值得注意的是:說糊塗話也要講究場合,能否收到預期的效果,不要弄巧成拙,就會讓人貽笑大方了。 心理小貼士 在現實生活中,人常說,「聰明反被聰明誤」。人要是精明,確實能佔得不少便宜。可是,人要是太過精明,也必定會使別人對其加以防範,從而就會使得精明人寸步難行。但善於「糊塗」的人,卻能做人有人緣,做事有事緣,糊裡糊塗總能笑到最後。所以說,真正聰明的人是懂得適時裝糊塗,遇到事情時,就會是一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清楚的樣子,讓一些事得過且過,在為他人行方便的時候,也讓自己落個好心情、好人緣。第五章 說話心理,揮灑自如顯魅力 1更新時間2011-1-6 13:41:39 字數:5317
了解人、說對話,你就是人氣王,說話代表一個人的溝通能力,而溝通能力常是人際關係的基石。會說話,不僅溝通無礙、談話愉快,也有助於達成工作目標,贏得人緣。所謂的「會說話」,不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就行,不是講話「實在」就沒問題。逞口舌之快,可能讓你樹敵,但沉默是金,也可能讓你埋沒一輩子。會說話是成功者的必修課,因此掌握說話心理學,你就能成為口才高手! 1.你的眼睛太漂亮了——讚美莫吝嗇 所謂讚美,就是指鼓勵、強化,是行為科學中的一個概念。它能給平凡的生活帶來希望,可以把世間的噪音化為音樂。讚美對人類心靈的重要性,好比植物依賴於陽光,沒有它,就不能生長,就不能開花結果。美國著名作家馬克葉溫說:「只憑一句讚美的話,我就可以多活兩個月。」讚美有著神奇的力量,讚美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藝術,得到適時、適當的讚美是人的高級心理需要,會使被讚美者更深切地感悟生命的原動力和自身的價值。 這種東西世人都樂於得到,也都有能力大大施捨,但有人卻往往吝於給予,那就是讚美——她是深藏在每個人內心的渴望。現實中,一次適時的讚美,能使別人永生不忘;一句輕輕的褒獎,能使別人勇往直前;一聲真誠的致謝,能使別人如沐春風…… 讚美——有效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讚美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交往技巧,能有效地縮短人與人之間的人際心理距離。 現實中,身處沉悶的辦公室,到處充滿了文件和繁雜的公務,日復一日的重複使人們發現曾經讓自己熱愛和感興趣的工作,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枯燥無味,當人們面臨越來越大的工作壓力,情緒也會變得焦慮和抑鬱,心態會變得煩躁不安,經常想些不愉快的事情,對能完成的簡單工作也會覺得複雜和難度增大!此時此刻,人們內心深處就會湧起一種熱望,渴望關心和讚美! 讚美是從心理上給人力量。讚美是發自人類內心深處的對他人的欣賞,然後回饋給對方的過程,讚美是對他人的關愛的表示,是人際關係之中一種良好的互動過程,是人和人之間相互關愛的體現。在現實中,當內心中充滿了對他人的愛護時,讚美就會油然而生。 看看下面這幾個辦公室的小場景。 小楊剪了一個新髮型,她把一頭蓄了幾年的披肩長發剪成了齊耳短髮,同事們都齊聲稱讚她的短髮清爽和簡潔,小楊在這鼓勵聲之中,對理髮師的怨氣一股腦兒全消了。「當時我剪完頭髮,覺得一點都不像我理想中的模樣,氣得我當時就想跟他吵一場,找他理論,怎麼給我做成了這樣的髮型?這不愉快的心情帶到了今天上班,甚至有一個客戶來找我,我當時還有些氣在心裡,平時對客戶很有禮貌的,今天不知怎麼就看那個客戶不順眼!總想跟他發火,但是聽了這些好聽話,氣不知不覺氣就消了,心裡也覺得順暢了,看客戶也覺得順眼了,真希望你們天天說讓我開心的話!」 小馬,是個剛參加工作的業務員,出去跑客戶,客戶不是拒絕,就是給他一副冷臉,讓他一腔熱情化為濕冷的汗水。因此,回到辦公室他就一臉的沮喪,看見同事,說話也沒好氣,女同事盈盈給他打招呼,問候他的近況,他也愛搭不理的, 「呦,這是怎麼了,遇上什麼不順心的事了?」 「一邊去,少理我!」 「什麼事情讓我們的小帥哥不開心啊?」 「小帥哥,管什麼用呢?還不是照樣遭人拒絕!」 「帥哥哥,你放心,我永遠不會拒絕你!」 「聽你這話我心裡真受用!」 一句簡單的讚美化解了小馬一天的疲勞和失敗感。 一凡自己經營一家公司,每天接待客戶,還要管稅務和財物,忙得不可開交。一照鏡子形容憔悴,幾個重要的客戶還沒有搞定,生活真是讓她忙得沒有照顧自己的時間,一絲傷感悄然襲上心頭。合作夥伴李飛看到她的眼神和舉動,從中讀出了她的感傷,走上前去,遞給她一杯香濃的咖啡,「休息一會,一凡,你永遠是最美麗和能幹的!」 一凡喝下了咖啡,同時也在品嘗著同事的一份關懷之情,一句簡單的讚美之詞吹散了一凡心頭的陰影! 有心理學家說:「渴望讚美是人最基本的天性。」現實中,誰沒有熱切地渴望過他人的讚美?既然渴望讚美是人的一種天性,那何不在生活中就應學習和掌握好這一生活智慧,從而為人生增加更多美好的愉快情緒體驗。 讚美——心理上的強心劑 有句唐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就是對人們良好心理狀態的描寫。然而生活中不儘是這樣,假如你每天面對嘮叨不止的愛人、孩子或你的同事,一定會感到很厭煩,甚至情緒沮喪,這樣的生活該是多麼索然無味!那麼,你不妨使用一下讚美這劑良方吧!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讚美往往會激發被讚美者的自豪和驕傲。一句話可以把你送入墳墓,也可以使你起死回生。一句話救人的事例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罕見。一位享有聲譽的老師曾經總是用訓斥來督促那些未能完成作業的學生。久而久之,學生聽膩了他的責罵,這樣督促毫無結果。後來,有人建議這位老師最好去表揚那些完成了作業的學生,這位老師欣然採納,不到三個星期,不但完成作業的人數大大增加,而且上起課來,師生雙方都很輕鬆愉快。 不過話說回來,讚美也不能濫用,它是需要藝術的,那種模糊籠統,甚至信口而來的讚美往往適得其反。如對一個初學騎自行車的人喊「好極了!就這樣騎!」這是恰如其分,若對一個早會騎車的人再這樣說,就不恰當了。當然了,如果對方有必須改正的缺點時,不能沒有真摯的批評,但批評後,對方認識或者改正了,這時就需要讚美的陽光了。 就像心理學家所說的,人是渴望讚美的動物。因此,在與他人相處時,要滿足他人的這種渴望,多讚美別人。假如說批評和鼓勵同樣都是催人上進、激人發奮的手段的話,在很多情況下,適當的獎勵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讚美的方法很多,其樣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讚美真摯熱情多種多樣,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自然流露,有的發自肺腑……應根據不同人的身份、年齡和層次,運用不同的讚美方法。當掌握了讚美的技巧,你就會感到生活竟是那麼充實,那麼可愛! 心理小貼士 在現實中,讚美是對人們精神的激勵和心理的疏導,能為人們打開壞心情的死結,能為人們展示光明的前途,調動其工作熱情和樹立信心。或許,你的一次小小讚美,竟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呢?試試看! 2.笑是兩人間最短的距離——幽默 從心理學角度看,幽默是心理壓力的「減壓閥」;幽默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幽默口才將使你的心情變得輕鬆愉悅,談笑風生,而且有助你在交際中左右逢源,事半功倍。如果你將幽默比作是金子,那麼幽默的口才,就好像華麗皇冠上,那顆最璀璨的寶石。如果你懂得運用幽默的口才,就等於是擁有了一筆無價的財富,並且讓你終身受益。 人生在世,難免會遭遇無數的痛苦、悲傷及困厄,當然也有歡笑。當我們歡笑時,大多是人生道路上稱心如意之時。其實,還有一個可以令你開懷的渠道,那就是「幽默」。面對生活的不如意時,學會用幽默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培養幽默感,笑心常在,笑顏常開,笑對百事,笑渡人生,創造愉快健康的生活。 幽默——心理健康的良藥 從心理學角度看,幽默不但是心理保健的潤滑劑,也是驅散心頭陰雲的春風,是延年益壽永葆青春的「良方」。 舉個例子:全國最佳健康老人、被譽為「軍中不老松」的孫毅將軍,是一個極富幽默感的老一代革命將領。在當年的長征路上,他作為軍委教導師參謀長本應該騎馬,但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卻以「孫毅是白軍過來的」為由而取消了他的騎馬資格。面對這樣的歧視,孫毅一笑置之:「沒有了四條腿,我還有兩條腿嘛!」此後的日子,他憑著自己的一雙鐵腳板走完了長征路。 到了和平年代,每當有人提起這段不愉快的往事時,孫將軍總是豁達地調侃道:「我還真要感謝那位李德先生,他使我鍛煉了兩條腿,為健身打下了基礎。」其實,正是因為這樣的坦蕩胸懷和幽默感使孫老健康長壽,越活越硬朗。 德國偉大哲學家康德活了80歲,他認為幽默對人的健康長壽大有裨益。用他的話說:「如果不會幽默和風趣,人就太苦了。」他的樂觀情緒和幽默感一直保持到晚年。 幽默是心理健康的良藥,這並不是人們的杜撰,而是有科學依據的。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皮層有個「快樂中樞」,幽默正是其最佳的刺激源之一。當「快樂中樞」接受到幽默的刺激之後,便呈現出興奮狀態,在人的機體內產生一場「生物化學暴風雨」,能夠緩解緊張的精神狀態,減輕心理負荷,洗刷生理疲勞和精神倦怠,改善體內循環,增強心、肺、肝、腸的功能,促進免疫,進而達到平衡自己心態和改善人際關係的目的。幽默對人健康的好處由此可見,這也就難怪科學家把幽默生動地比喻為強壯體魄、調節情緒的「心理按摩」,是人們最省錢的保健醫生。 記得有位哲人說過:「幽默是生活波濤中的救生圈。」的確如此,幽默是人類一種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它可以使人平衡和鬆弛心理鬱結,從而起到固守從容、化解焦慮的積極作用,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靈丹妙藥。 幽默療法自古有之。清朝一位巡撫患精神抑鬱症,久治無效,後經人推薦揚州府興化縣名醫趙海仙診治。趙切脈後沉默不語,巡撫大人再三追問,他才慢吞吞地答道:「依老朽之見,大人之疾乃月經不調也。」巡撫聽罷,不禁哈哈大笑,連說「庸醫,庸醫」拂袖而去,此後逢人談及,都是要大笑並嘲諷一番。但就是在這一次次開懷大笑中,他的病竟不藥而癒了。 其實,誰都都非常樂於接受幽默所帶來的歡樂。幽默能使人開懷大笑,可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節血壓和心臟功能,消除抑鬱、焦慮、緊張情緒,從而促進身心健康。所以,幽默是人們面臨困境時減輕壓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一種心理自慰行為。學會幽默,不僅可減輕心理上的挫折感,還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法。如果從醫學角度來看,懂得幽默的人其體內新陳代謝旺盛,抗病能力較強。 幽默是調節心理的有力武器 漫漫人生路,挫折和失敗是常有的事,如果忍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得不到提高,則焦慮和緊張就會常常困擾我們的身心。如果你學會幽默,你也就同時具有了隨環境變化不斷加以調節自我心理的有力武器,即可利用幽默減輕生活中因失敗帶來的痛苦。 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位青年,一面查看那輛嶄新摩托車被撞後的殘骸,一面對周圍的人說:「唉,我以前總說,有一天能有一輛摩托車就好了。現在我真有了一輛車,而且真的只有一天」。周圍的人哈哈大笑起來。對這個青年來說,車被撞已成事實,無可挽回,但他並沒有看得很重,而是利用幽默的力量,既減輕了自身的痛苦和不愉快,又給圍觀的人帶來了一片歡樂。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幽默給人帶來快樂,它的特點主要表現為機智、自嘲,調侃、風趣等。確實,幽默有助於消除敵意,緩解摩擦,防止矛盾升級,還有人認為幽默還能激勵士氣,提高生產效率。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家公司通過調查證實,參加過幽默訓練的中層主管,在9個月內生產量提高了15%,而病假次數則減少了一半。事實再次證明沉悶乏味的人和具有幽默感的人,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著差異,而這些差異正是幽默感心理調節功能和作用所在。 第一,智商。經多次心理測驗證實,幽默感測試成績較高的人,往往智商測驗成績也較高。但是,缺乏幽默感的人其測試成績則一般,有的甚至明顯缺乏應變能力。 第二,人際關係。具有幽默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比較好的人緣,他可在短期內縮短人際交往的距離,贏得對方的好感和信賴。反之,沒有幽默感的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交往,也會使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第三,工作業績。在工作中善於運用幽默技巧的人,總是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據統計數字顯示,那些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的人,並非都是最勤奮的人,而是善於理解他人和有幽默感的人。 第四,對待困難的表現。幽默能使人在困難面前表現得更為樂觀、豁達。因此,擁有幽默感的人即使面對困難也會輕鬆自如,利用幽默消除工作上帶來的緊張和焦慮;而對於那些沒有幽默感的人,只能默默承受痛苦,甚至難以解脫,這無疑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負擔。 綜上所述,人們具有幽默感,有助於身心健康。所以,在現實中一定要善於培養自己的幽默感,如果有機會可參加專門的幽默訓練,但更重要的是,從自我心理修養和鍛鍊出發來提高自己。 從心理學角度看,幽默就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如果能夠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恰到好處的運用幽默,就能巧妙地應付各種尷尬的局面,很好地調節生活,甚至改變人生,使生活充滿歡樂。 心理小貼士 從心理學角度上看,善於幽默的人,身心健康,情緒樂觀,易從負性情緒中解脫出來,心理防禦能力較強。幽默並不神秘,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它普遍存在於生活之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要你善於學習體會,注意文化生活的積累,同時闊展視野,汲取知識營養,幽默就會在你身旁點綴生活、滋潤人生,給你帶來健康,帶來歡樂,帶來幸福! 3.「情人」眼裡出「西施」——投其所好 人際交往中,在掌握和了解對方的心理特點之後,就要「投其所好」,採取一些對方欣賞和贊同的行為,以博得對方喜歡和接受。 投其所好,說到對方心裡 從心理學角度講,投其所好是別人喜歡什麼,就說什麼和做什麼。有討好之意,投其所好者受人歡迎,能贏得人心。除此之外,它也有「溜須拍馬」,「諂媚奉承」之意,使自己從中得到好處。第五章 說話心理,揮灑自如顯魅力 2更新時間2011-1-6 13:41:52 字數:3185 在宋真宗時期,開封城裡住著個閑漢,名叫於慶。這個人遊手好閒,好吃懶做,家境貧寒。一天,他找鄰居老秀才,請指點一條謀生道路。老秀才告訴他一個機密消息,大臣丁謂快要做宰相了。他讓於慶上丁府投靠,但一定要於慶把姓名換成「丁宜祿」。問何以如此?老秀才笑而不答。老秀才的話果然靈驗,丁謂不但高興地收下了「丁宜祿」做僕人,並向人宣稱:「吾得此人,大拜必矣!」 幾天後,丁謂果真當上了宰相。丁宜祿水漲船高,當了相府總管。丁謂貪婪成性,人們紛紛通過丁宜祿打通關節。經手三分肥,不到一年,丁宜祿就撈到十萬兩白銀的好處。老秀才因為當年的金言,也通過丁家主僕的門路,不費吹灰之力,當上了大州名郡的學官。 你可能會覺得不解,老秀才的話何以這般有效?原來,丁謂很迷信,他正排擠寇準企圖取而代之,但尚未如願,朝聽鵲叫,夜觀燈花,一見來投靠者的名字,恰是古時宰相家奴僕的通稱,又是本家,連起來,十分吉利,所以才如此這般。他雖有才,但跳不過老秀才的算計。 在這件事情中,正是因為老秀才抓住了丁謂的心理,然後投其所好,結果如願以償。 在現實中,關於發掘對方心理,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思考,設身處地,投其所好,發現對方的興趣、要求、而後再進行引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之與你的想法一致,最後使之接受。 據說:墨西哥的大企業家辦公室中常有兩把椅子並行排列,「商談」時並肩而坐,這樣便能促使「商談」順利完成。因為這時雙方的步調一致、立場一致,給人們的就不是「你我」的感覺,而是「我們」的感覺。 老練的攤銷員在說服開始時,總是避免討論一些容易產生意見分歧的問題而只是在洽談結束時,再把這些問題提出,這樣雙方比較容易得到一致的意見。 為了順應對方與之同步,「詢問」是一個有效的談話方法。在整個說服過程中,攤銷員應該不斷地向顧客提出問題,有了一問一答,我們就如同手握舵盤,可控制談話的過程。 但必須要注意,在開始的時候最好只使用反問的方法提問,在說服進行到一定的階段時,才能向顧客提出那些你想真正得到的問題。 投其所好,出其不意戰勝對方 在一些辯論之中,有時候也會運用到「投其所好」的心理術。論辯是參辯雙方的一種逆向抗衡,而這種抗衡往往針鋒相對,僵持不下。要想突破僵局,取得論辯的勝利,不妨另闢蹊徑,變逆為順,採用一種「投其所好」的戰術,從順向的角度,向對方發起一場心理攻勢,在順的過程中化解對方的攻勢,發現對方的破綻,捕捉突破的戰機,從而出其不意地戰勝對方。下面就來看一個在論辯中運用「投其所好」心理術的例子: 這個事情發生在法庭上,律師喬特斯為有殺妻嫌疑的拉里辯護,這時律師麥納斯提出了對拉里十分不利的證據:拉里曾向麥納斯提出過,要麥納斯幫助他與妻子離婚,並由此推論拉里在無法達到離婚目的時,會採取極端措施。喬特斯知道要直接反駁「要求離婚就有殺人動機」是困難的。於是他抓住對方心理,採取了「投其所好」的策略,與對方周旋,以圖找到最佳戰機。 首先第一步,喬特斯向麥納斯承認,自己對離婚是外行,一邊恭敬地問對方是不是很忙。麥納斯躊躇滿志地回答:「要我處理的案子要多少有多少。」後來又補充說,每年至少有200件。喬特斯讚歎說:「呀!一年200件,您真是離婚案的專家,光是寫文件就夠您忙的了。」此時,麥納斯的聲音開始猶豫,感覺這個數字會令人難以相信,就只好承認說:「可是……其中有些人……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改變了主意。」 破綻果然出現了,喬特斯抓住這一點,進一步誘導道:「啊!您是說有重新和好的可能,那大概有10%的人不想把離婚付諸行動?」麥納斯說:「百分比還要高一些。」「高多少,11%?20%?」「接近40%。」喬特斯用驚奇的眼光盯著他說:「麥納斯先生,您是說去找您的人中有近一半最後決定不離婚?」「是的」麥納斯這時有些感覺到了,但退路已經沒有了。「嗯,我想這不會是因為他們對您的能力缺乏信任吧?」「當然不是!」麥納斯急忙自我辯解,「他們常常一時衝動,就跑來找我。可是一旦真的要離婚,便改變了主意……」直到這時,他突然止住,才意識到自己上當了。「謝謝,」喬特斯說「你真幫了我的大忙。」 在這場法庭論辯中,喬特斯可謂是將「投其所好」的心理術發揮地淋漓盡致。他眼見正面反駁難度較大,就採用了「投其所好」術,從側面迂迴。他先坦率地承認自己對離婚案是外行,恭維對方很忙,當對方得意忘形,胡吹自己處理離婚案件的數目時,他又進一步恭維對方是離婚案專家。當對方感到吹過了頭,說有些人因這樣那樣的原因改變了主意時,戰機出現了。喬特斯就適時的抓住這關鍵的一點,一步一步誘導,終於使對方說出了自己否定自己的話。 綜上所述,有些時候,在論辯中若正面說理不奏效時,就可以採用「投其所好」術,與對方巧妙周旋,對方對抗心理弱化,疏於防範,就有可能自我暴露出一些破綻,這就為我方提供了戰機,我方乘隙而入,一舉制敵。由此可見,「投其所好」是論辯中的「迂迴」心理術。 心理小貼士 現實中,一個人的情感傾嚮往往會引導他的行動傾向。要改變別人對你排斥、拒絕、漠然處之的態度,並使別人對你產生興趣、予以關注,就需要你主動地去引導、激發對方的積極情感。使對方的想法向你希望的地方靠攏,「投其所好」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4.妙語如珠——活躍氣氛 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利於談話的順利進行。氣氛好,人的興緻便高,情緒向上,談興也較濃。否則,情緒提不起來,自然也就失去了談話的興趣。因此,為了能與人愉快交談,我們應努力創造一種能達到談話高潮的輕鬆和諧的氣氛。 在人際交往中,有些談話常常是以不歡而散告終,其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創造談話前的愉快氣氛。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在愉快的心境下交談,易產生求同和包容心理,對對方觀點的接受性增強,排斥力減弱。相信這個研究成果會給人們的言語交際提供有益的幫助。 輕鬆愉悅的氣氛——精神放鬆 在公開場合和人談話,旨在溝通思想,增加知識,升華感情。通過交談,力圖使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情感被對方所接受,同時也希望對方向你傾吐肺腑之言,說出內心世界的真實想法。 與人交談的時候,若是過於嚴肅,就會形成緊張氣氛,難以使大家輕鬆愉快地放開思想交談。那麼,不妨在交談過程中適當運用幽默話語,就能使交談的氣氛活躍起來,進而使大家精神放鬆,使交談更加融洽、更富有成效。 來看這個例子:1976年元旦,美國客人戴維攜妻子朱莉拜訪毛澤東主席。會見中,戴維總看著毛主席,毛澤東問他:「你在看什麼?」「我在看您的臉,」戴維說,「您的上半部很……很出色。」聽完翻譯後,毛澤東說:「我生著一副大中華的臉孔。」戴維覺得這話挺有趣,想笑,但忍住了。 毛澤東接著往下說:「中國人的臉孔,演戲最好,世界第一,中國人什麼戲都演得,美國戲、蘇聯戲、法國戲。因為我們鼻子扁,外國人就不成了,他們演不了中國戲,他們鼻子太高了。演中國戲又不能把鼻子鋸了去!」聽到這裡,戴維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笑出聲來,隨之屋裡笑語歡聲,氣氛活躍了。 在現實生活中,有時會因為突發的事件而使人陷入被動尷尬的困境。此時若能根據當時的情境,適時地幽默一下,就可以化被動為主動了,激活氣氛,巧妙解圍。 曾經有一次,著名相聲演員馬季和趙炎在山東演出。他們正在興緻勃勃地表演相聲《吹牛》。台上的燈泡突然閃了一下滅了。台下頓時一片嘩然,甚至還有幾個人乘機吹起了口哨起鬨。只聽馬季隨機應變地向觀眾說了一句:「我們吹牛的功夫真到家,燈泡都被我們吹滅了。」說罷,台下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氣氛又活躍起來。馬季的成功在於他巧妙地將相聲的名稱「吹牛」與演出現場燈泡熄滅的場景結合起來,用幽默的話語引得聽眾大笑,從而化解了尷尬局面。由此可見,馬季不但是一位傑出的相聲表演藝術家,同時還是一名機智應變的高手。推薦閱讀:
※舉頭明月低頭詩 何必自掛東南枝
※《古文觀止-答蘇武書》的原文內容是什麼?
※心理學教您如何讚美人? -郝歆老師
※心理治療中的自殺問題之我見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