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太極拳北派八法秘訣
吳式太極拳名家王培生老師認為,太極拳和八卦掌一樣,都是以《易》理為拳理的,他在教拳時總是強調「頭頂太極,胸懷八卦,腳踩五行」。他認為,太極拳通過長期緩慢輕柔、細緻入微的拳架練習和經年累月、反覆不停的粘連黏隨、不丟不頂的推手實踐,主要是從知己知彼的層面和捨己從人的高度鍛煉自身末梢神經,感知對方「動靜之機」的靈敏度,在感知的同時,神形意氣自然與對方陰陽相合。
王培生老師所傳的吳式太極八法,在體用上強調八方力圓中走,不凹不凸,不丟頂,一動即變勁,遇力即合助,一勁一卦象,一運一太極。處處強調天人合一,要求八法之勁,每一勁都要清楚其源於哪個穴位,對應哪個卦象,沖合哪一干支,出現哪種技擊效果,有何健身作用。他認為,八法之勁,全在中正安舒、自然旋轉的運動中順勢而生,進攻化解勿自伸屈,無自主張,不可用力,純任自然,純以意行,純是循客觀規律,合陰助陽,陰陽相合,於自然而然中求自然。沒有獨陽進攻或孤陰化解的現象。如同地球繞太陽之運轉,公轉自轉同時進行,兩儀(陰陽、晝夜)、四象(四方、四季)、八卦(風、雨、雷、電、地震、洪泛、火山爆發等各種自然現象)自然而生,對這些自然現象只能順勢循規、利用,不能違逆、抗爭、逞強,人和世間一切事物的運動規律都是與天同性的。為人處世是如此,健身抗暴亦無不同。二、八法勁別的源頭及生克關係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種勁別,每一種勁的形成和發出都是自身兩個不同穴位或部位相合或相衝而產生的。對此,王培生老師曾總結有如下歌訣:掤勁命門找環跳,捋勁食指畫眉毛,擠勁夾脊找前腳,按勁憑欄樓下瞧,采勁玄關找肩井,挒勁意在蹬後腳,
肘勁勞宮肩井合,靠勁玉枕扛大包。此歌訣簡單明了地告訴我們,在使用八法擊人時,每一種勁法要從何穴出發,與何穴相合或相衝,也就是意念點應在何處。表面上是外形的變化,實則是穴位意念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明白了這些要點,在日常修鍊或技擊使用時,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就能很快掌握其規範、要領,就抓住了主要矛盾,找到了入門和登高大成的捷徑。八法中的掤、擠、肘、靠四勁是進攻之手法,捋、按、采、挒四勁為化解的手法。在實踐中除了要熟練掌握這八種勁別的著意點之外,還要熟練掌握它們之間的生克關係。H 八種勁法之間的生克關係是:捋勁破掤勁,擁遇捋生擠勁,按勁破擠勁,擠遇按生肘勁。采勁破肘勁,肘遇采生靠勁,挒勁破靠勁,靠遇挒生掤勁。
在理論上了解了上述八種勁法的勁源點和相互間的生克關係,反覆實踐、認真體悟,由招熟到懂勁,由懂勁達神明後,就像給計算機里輸入了正確的程序,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三、八法的內涵與外延王培生老師所傳的吳式太極八法有豐富有趣的文化內涵和廣泛獨特的科學外延。(一)掤,在八卦中為坎中滿,即表示發掤勁時丹田要沉實,上下要虛靈,方位正北,五行中屬水,人體對應竅位是會陰穴(二便之間)。意想此穴襠胯自松,身體自然會形下勁上,如同注水下鑽上浮,產生一種向上的漂浮勁、膨漲力。此乃掤勁之始的(意)蓄勁(以心行意)。掤勁的最後完成或生效,還要藉助於十二地支中的子與丑合(以氣運身),即腰(命門)與胯(環跳)相合。同時還配合科學規範的手法與身法。為了便於記憶,根據掤勁的內涵與外延,我們可以總結概括為如下歌訣:f 掤屬水下鑽上浮,子丑合松襠翻手,六面勁忘掉手腳,主進攻上對下找。
意思是說,使用掤勁要效仿水的特點,先向下後向上,想會陰穴松襠,用命門找前腿的環跳穴(負重之腿),同時上手(前手)翻轉,虛照對方臉面,下手前推。同時要把手腳忘掉,只想腰(子)與胯(丑)合,前手大指對鼻尖,眼看前手食指,心口窩追後手的大指。前手食指找對方左眉梢,鼻尖對對方右鼻孔,就可以像水一樣形成六面合一之力上浮前沖,使對方拔根後仰(圖1)。 (二)捋,在八卦中為離中虛,即表示發捋勁時下要沉穩,上要中正,中要虛靈。方位正南,五行屬火,人體竅位是祖竅穴(兩眉間向內,與囪門穴垂直的交叉點)。火有吞毀之力,能化萬物。人的兩眼和兩眉形如一個倒寫的火字,意想此穴,將對方柵力引到眼前,轉身沿眉一畫,可如火燃物,傾刻使敵力化為烏有。捋勁是通過十二地支中的午(兩眉間的玄關穴)與未(肩井)合產生的。即遇到掤勁時,以手畫眉的同時,想玄關(同祖竅)找肩井,配合步法,捋勁即可生效完成。為了便於記憶,根據捋勁的內涵與外延,我們可以總結概括為如下歌訣:捋屬火能化萬物.破掤勁食指畫眉,午未合收玄(關)找肩(井),想前手(心)動步移山。意思是說,使用捋勁時要效仿火的特點,遇到對方掤勁,要收祖竅,對對方之掤力要有大火燃吞灰化之氣勢,收玄(關)轉頭、找肩井,午未相合,意想前手心,隨之一撤前步,對方力量再大,也會隨我移動前傾(圖2)。 (三)擠,在八卦中為震仰盂,即表示發擠勁時要意在腳下,腰以上要虛靈,方位正南,五行屬木,人體對應竅位是夾脊穴。這裡指的是兩肩胛骨之間的部位。木屬直性,想此部位可產生一種勢不可當的衝撞之力,推手中遇捋用擠,意想此處可生擠勁。擠勁的產生還要與十二地支中的寅(前腳之湧泉穴)與卯(夾脊)相合,即在擠時想夾脊往前腳上放,才能生效。為了便於記憶,根據擠勁的內涵與外延,我們可以總結概括為如下歌訣:
擠屬木直撞前沖,想前腳再想夾脊,寅卯合形同剎車,主進攻狀如雷擊。意思是說,使用擠勁要效法木之特點,如以繩系木向前平行撞擊他物,勢不可當,威力極大。在使用擠勁時要注意先想前腳之湧泉穴,再想夾脊上下一合,也就是寅卯一合,就會像剎車或若雷擊,產生一種向前衝撞之力,威力無比(圖3)。 3 (四)按,在八卦中為兌(蘭)上缺,表示胸以上是虛靈的,中下部是沉穩的。方位正西,五行屬金,人體對應竅位是膻中穴。意想此穴可如金克木,使對方擠勁落空。按勁是通過地支中的申(手之勞宮穴)與酉(膻中穴)合產生,再配以相應的手法和身法,對方會覺得如墜深淵。為了便於記憶,根據按勁的內涵與外延,我們可以總結概括為如下歌訣:按屬金扶肘沾肩,膻找大指手追眼,
中酉相合中旋轉。破擠令其入深淵。意思是說,使用按勁時要效仿以金克木之特點,把對方擠勁視同直木,我欲以斧鋸將其劈折或截斷。其方法是一手扶其打擠之肘,一手沾其肩,想膻中穴與前手心相合,眼神向下看,如同憑欄樓下瞧,手追眼神,胸肩要虛活,重心要穩,腰胯要隨視線旋轉,就可把對方的擠勁引入深淵(圖4)。 (五)采,在八卦中為乾三連,表示上、中、下三田一線。方位隅西北,五行屬金,人體對應竅位是性宮穴和肺俞穴。意想此穴,可如金削木,使對方直進之肘勢偏傾落空。采勁是通過地支中戍(胯之跳穴)與亥(足之湧泉穴)相合而產生。 為了便於記憶,根據采勁的內涵與外延,我們可以總結概括為如下歌訣: 采屬乾老陽內藏, 三田合一上連下, 垂肘大指對鼻尖, 戍與亥合破肘打。乾卦在自身的表現是上、中、下連成一條線,上丹田位於兩眉之間的玄關穴向里,頭頂囪門穴垂直往下,兩者交叉的90度角處;中丹田在肚臍往裡,命門往前的十分之三處;下丹田在二便之間的會陰穴,這三者之間連成一線就形成一個無形的立軸,對方的肘向我進攻時,我側身垂肘,大指對鼻尖,以三田連線為軸,左右旋轉看肩井,就可輕易使對方進攻之肘落空而傾跌(圖5)。
: (六)挒,在八卦中為坤六段,方位隅西南。五行屬土,人體對應竅位是上、中、下之三部丹田。坤六段的卦象,在人體是指兩眼球、兩腎球(腰子)和兩睾丸。兩眼球的開合管兩手、兩足之鬆緊、剛柔。當意想兩眼球內合,看兩大眼角,即向上丹田靠攏時,兩手、兩足自然是鬆軟無力的;當意想兩眼球外展,看兩小眼角,即離開上丹田時,兩手兩足自然是膨脹有力的。兩腎球(腰子)的開合管兩肘、兩膝之鬆緊、剛柔。當意想兩腎球內合向中丹田靠攏時,兩肘、兩膝自然是鬆軟無力的;意想兩腎球外展離開中丹田時,兩肘、兩膝自然是膨脹有力的。兩睾丸的開合管兩肩、兩胯之鬆緊、剛柔。當意想兩睾丸內合向下丹田靠攏時,兩肩、兩胯自然是鬆柔無力的;意想兩睾丸外展離開下丹田時,兩肩、兩胯自然是膨脹有力的。肩、肘、腕、胯、膝、足六大關節(即人體坤卦之象),練得開合自如,挒勁才能便利從心。挒法有上挒、下挒、騰挪挒。上挒是右手前伸,手心向上,右膝前弓,左足蹬力。地支中為寅(右手心)、申(左湧泉)相衝(左式姿勢相反)。上挒的勁源或著意點在中丹田,即在右足前邁時,先要想兩腎球向內合於肚臍,肘、膝自會相合內收產生蓄勁。發勁上挒時,先想兩腎球外展,向後離開肚臍去找命門,左膝、右肘自然產生一種相衝之力,下傳於左足,上傳於右手,產生下蹬、上提之挒勁(圖6)。下挒是左足前邁,意想右手心往左足心上按,地支中為已(右手心)亥(左湧泉)相合(左式姿勢相反)。
下挒之勁源或著意點在上丹田。即在左足前邁、右手上舉蓄勁時,先要想兩眼球向內合於兩大眼角,手足自然鬆軟無力。發勁下挒時,先想兩眼球外展離開大眼角,看兩小眼角,左足、右手自會相合,產生下挒之勁(圖7)。騰挪挒是右膝上提,兩手一致向右膝外側下按,地支中為未、丑相衝。騰挪挒的勁源或著意點在下丹田,即在蓄勁時,先要想兩睾丸松垂合於下丹田(會陰穴),肩胯自然鬆軟無力。提膝騰挪挒時,先想兩睾丸上提離開會陰穴,小腹自收,右膝自提,右膝、左胯自然會產生一種相衝之挒勁(圖8)。 為了便於記憶,根據挒勁的內涵與外延,我們可以總結概括為如下歌訣:S 挒屬坤老陰內長,六球體中動無常,肩胯肘膝與手足,全靠六球佐朝綱。意思是說,坤卦屬老陰,在人身上就是兩個眼球、兩個腎球、兩個睾丸球(女子為兩卵巢),這六球的動靜是變化無常的,它在意念的指導下,能決定兩手、兩足、兩肘、兩肩、兩胯的開合、剛柔。化解對方的來力,主要靠兩腎球和兩睾丸的操縱;打擊的力度和發放對方之遠近,主要靠兩個眼球來掌握。眼是心之苗竅,是五臟精氣之巢,體內能量出入之窗口,素有「心勁」「眼力」之說。
(七)肘,在八卦中是艮覆碗,表示肩肘露出水面,打肘時忘掉中、下盤。也就是肩肘是實的,中、下是虛靈的。方位隅西北,五行中屬土,人體對應竅位是肩井穴,打肘時意想此穴,勁力圓整,氣勢磅礴,傷害力極大。肘勁是通過地支中的辰(右肩井穴)與已(右手勞宮穴)合產生的,在地支中重心在右腳時右肩為辰,右手為已。打肘意想右肩井穴與右手勞宮穴相合,肘勁自會產生。為了便於記憶,根據肘勁的內涵與外延,我們可以總結概括為如下歌訣:q 肘法渾圓用法多,如山沒水半山突,勞宮肩井意想合,膝找肘追命嗚呼。意思是說,肘是近擊之法(遠拳近肘貼身靠),用法很多,但都是渾圓發力,不用分力,就像全身都在水中,只有肩、肘露在水面上,恰如艮卦的卦象。右肘進擊時是想右手勞宮穴與右肩井合,右膝找右肘,後肘追前肘,全身之力灌沖於肘,傷害力極大(圖9)。 (八)靠,在八卦中是巽下斷,表示上、中實,腳下要虛空。方位隅東南,五行屬木,人體對應竅位是玉枕穴。靠勁在右肩打靠時,意想右肩井與左環跳相合為肩靠,意想右環跳與左肩井合為背靠,打靠時還要先想後腳空一下,再想前腳空,前腳為實腳不能空。只要一想欲提膝走路就夠了,腳下想踩空或想腳踏祥雲靠勁自生。如「天馬行空」勇往直前,並且還有很好的健身作用。王老作有「巽樁養生歌」一首如下:腳踏祥雲身自玄,玄妙之門身自尋,尋之至身顏為笑,笑顏常開身自安。為了便於記憶,根據靠勁的內涵與外延,我們可以總結概括為如下歌訣:q 以肩打靠想足空,前腳難空想前行,踩雲踏雪全身松,靠勁自強還養生。意思是說,以肩打靠時除要注意肩胯之外,在意念上還要特別注意兩腳踩空離開地面,或想腳踏祥雲,或想踏雪無痕,或想登萍渡水,或想腳底生風,種種想法、意念都可以,只要這麼一想,不但靠勁很大,還能起到養生保健之作用(圖10)。720){this.width_=720;} onclick=window.open("/image.htm?url="+this.src) style=cursor:pointer title=點擊查看詳圖>
720){this.width_=720;} onclick=window.open("/image.htm?url="+this.src) style=cursor:pointer title=點擊查看詳圖>
四、八法的練與用(一)八法的單式練習預備式兩腳自然站立,兩手心貼近大腿兩側,目平視遠前方,心平氣和,全身放鬆。先意想周身皮膚和肌肉分離,再想骨骼和肌肉分離,最後想全身骨節拉開。其順序是先從兩手食指梢節想起,第一節向前.第二節向後拉開距離。想完指關節,依次想掌、腕、肘、肩各關節都逐節拉開;同時想像每個關節節間都有一隻眼睛,關節之間就像有一種靈氣在蠕動。想完上肢隨即想下肢,從大趾開始住上逐節拉開距離,長上眼睛,一直想到胯關節。接著再由尾骶骨想起,腰椎五節,胸椎十二節,逐節拉開距離,長上眼睛。最後兩眼向前平視,後頂往上一領,下頦微向內收,頸椎七節也全部拉開。這時才能達到拳譜中說的「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的人體最佳狀態。然後再想周身汗毛孔都張開,激發毛孔呼吸的功能,使內外之氣交融。然後再意想命門(左腎右側.右腎左上角),橫隔膜自會上提,肚臍隨之後收貼近命門,自會產生「吸」氣之感。再想命門推肚臍,橫隔膜自會下降,肚臍會隨之前鼓離開命門,自會產生「呼」氣感。如此三次,像拉風箱一般,感到氣往下行,經小腹、會陰到足心、大趾,形成拳譜上說的「胎息」的最佳呼吸狀態,「胎息」三次,亦如舊式鐘錶之上發條,發條上滿,鐘錶會自動走起來。如從健身和技擊結合的角度講,八法每式練習都要按上述要求做好預備式。如單是從技擊角度考慮,則預備式之意念可以從簡(圖11)。1、掤手①由預備式開始,松右肩,墜右肘,想像肘尖擦著地皮走,右臂自下向前上掤起,指尖朝上,掌心朝前,拇指指甲要對準自己的鼻子尖,目光順著右手食指尖內側向前看去(圖12)。②右手心向後旋轉,大拇指肚對正自己的鼻尖;與此同時,左掌自動抬起至腹前,指尖朝上,兩掌心有相合之意。之後以心口窩追左手拇指指甲蓋;同時上右步跟左足,手腳身步的動作要協調一致(圖13、14)。③右腳向前邁進一步,足跟先著地面,隨之足心、足掌、足趾逐漸落地。此時,意想命門穴與右環跳穴相合,右手心便自動翻轉向前。鼻子尖與右膝尖、右腳大趾尖要上下垂直一條線,「三尖相照」。而右手大拇指指甲蓋與自己右鼻孔前後對正,左手拇指指甲蓋對正心口窩,橫向對正右肘尖。眼神視線順右手食指尖內側向前看去。重心在右腿,右膝前弓,左腿向後伸直,兩腳形成右弓箭步(圖15)。④右手由上向前降落,以手心內勞宮穴回貼右膝外下方之陽陵泉,左手扶於右臂彎處(圖16)。⑤意想右陽陵泉反貼勞宮穴,左腿自動向右腿靠攏,左腳與右腳並齊,左右陰陵泉相貼(圖17)。⑥以左手心之內勞宮扶貼於左膝外下方之左陽陵泉,隨之兩手同時用相反之力欲將自己抱起。稍停,待腰部發熱。此式可促進水火氣化,真氣運行,防治腎虛、腰疼等諸疾患(圖18)。{ ⑦兩手由陽陵泉慢慢往後移動,以手心托住兩胯側之環跳穴,欲將自己托起(圖19)。E ⑧兩足蹬地,身體慢慢直立,兩手同時於環跳穴處向上、向前、向下貼胯畫一小圈,兩掌向下插伸,手心貼於股骨兩側,稍停,大腿會有發熱感。再以中指尖點按風市穴,感到肚臍回收,兩手放鬆,恢復預備式(圖20)。以上是右掌前,練完右掌前掤再如是接練左掌前掤,動作要領與右掌前掤相同,惟姿勢相反(圖略)。2、擠手 ①由預備式開始,以右手食指引導,使右臂右前上方抬起,並伸直往左前方移動,使右手食指指肚和左眉梢前後對正。此時右腳自動向前邁進一步。隨之屈膝,左腿後伸成右弓步;同時意想右手背之前方似有一重物相貼之感;隨即再想夾脊穴(圖 21、22)。 ②出左手,以左腕橈側之脈門,隨著身體的扭轉而自動地貼於右臂的曲池穴上,兩手猶如三角鐵架焊住一般,任身體轉動,始終保持緊貼,絲毫不可放鬆。而前腳必須落在右手背和左手指尖之間的正中點的地面上,自會產生一種巨大的直衝之力(圖23) p ③左右兩手同時向前方舒伸,手心向下。指尖欲向遠處夠東西,目光向前平遠視(圖24)。④兩臂向左右平展,同時將後腿帶上來,左腳向右腳靠攏並齊,兩臂自然放鬆降落,身體直立,恢復預備式姿勢(圖25、26)。以上是左掌打擠,練完後再如是接練右掌打擠,動作要領與左掌打擠相同,惟姿勢相反(圖略)。3、肘頂 ①由預備式開始,右腳向前邁進一步,隨之屈膝前弓,左腿後伸,成右弓步;同時,左手拇指朝天,小指向地,朝正前方伸出,與右腳上下垂直(圖27)。②右手向前直伸,隨即向後回折,以手心與右肩井相合。此時左手中指指尖抵住右肘之曲池穴,意想以右手心之勞宮穴找右肩井,並與之相合。最後意想頭頂百會穴融天,右足心之湧泉穴入地;右肘肘尖向前穿透無阻,兩眼平視右肘方向。練習頂肘時,心中要有三條線:即頭向上頂一條線,右腳向地一條線.肘尖向前一條線。這三條線和眼神要自覺向無限遠伸展,即出一種混元勁(圖28)。e ③右臂向前舒伸,大拇指朝上,小指向下,手心朝左(圖29)。④右手落下,手心扶貼於右膝外側之陽陵泉(圖30 )。⑤以右腿陽陵泉反貼右手之勞宮穴,左腿自動向右腿靠攏,兩腳並齊,兩膝陰陵泉相貼(圖31)。⑥左手抱住左膝外側之陽陵泉,雙手同時用力上抱,欲將自己抱起,稍停,待兩腿發熱(圖32)。⑦兩手移到兩胯側之環跳穴,欲將自己托起,起身兩手隨之向上、向前、向下貼胯畫圓插伸,恢復預備姿勢(圖33、34)。以上是右頂肘,練完右頂肘,再如是接練左頂肘,動作要求相同,惟姿勢相反(圖略)。4、肩靠 ①由預備式開始,右手由下向前上方抬起,高與肩平,前後與鼻對正,並意想右手之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甲蓋依次向上托起,右腳同時上半步(圖35、36)。 ②意想右臂的腕、肘、肩之關節一一折斷脫落於地,隨之右臂下落松垂(圖37)。{ ③同時左手向前抬起與左肩平,隨即由左向下方落下,落至左手腕靠近右肋,使手心朝下後方,右手按於右胯後外側,高不低於胯,兩手虎口成遙遙相對之勢,兩眼朝身後回顧右手食指指甲;同時左腳自動往左橫跨半步,左肩自動轉向正前方,而意念則在腦後之玉枕穴(圖38、39)。④兩臂、兩腿同時松力,身體則由右往左自然轉動至極限,左腿自動向右腿靠攏,兩膝相貼,左腳與右腳並齊。上體復向右轉動,兩臂向前伸展,隨上體之左旋右轉而向左右擺動,似水中摸魚一般。如此反覆地轉至身體自然直立為止。在此直立之際,意想自己是在水中潛游之後冒出水面,身上似有水珠向下流淌之感,恢復預備勢(圖40、41、42、43、44)。以上是左肩打靠,練完後再如是練習右肩打靠,動作要求相同,惟姿勢相反(圖略)。5、捋手 ①由預備式開始,以左手食指之肚觸摸右眉梢至右眉攢。然後兩眼注視左手食指肚,這時手眼之間的距離便會自動拉開(圖45、46)。②左手食指肚轉向外,以食指指甲蓋對正左眉攢畫到左眉梢,眼神隨移到左食指指甲蓋上。與此同時右手自動抬起,使右手中指指尖與左手拇指尖相平,兩手間隔一掌寬。右腳朝後撤一大步,左腿屈膝,右腿伸直,重心在左腿,兩腿成左弓步(圖47)。③兩手向左後落下,眼看左後下方(圖48)。④上體向右旋轉,雙手向右橫擺,右腿自動向左腿靠攏,兩膝相貼,兩腿並齊,隨之再左右旋轉擺動,漸至身體直立,兩臂放鬆,意想自己是在水中潛游之後冒出水面,身上似有水珠向下流淌之感,恢復預備勢(圖49、50、51)。以上為左捋手,練完此式,再如是練習右捋手。動作要求相同,惟姿勢相反(圖略)。6、按手 ①由預備式開始,雙手抬起向左後擺動(圖52)。②雙手復轉於胸前,手心朝下,左手拇指和膻中穴相平,右手拇指與肚臍相平。同時左腳向左後撤一大步,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兩眼順右食指尖內側往下注視,意欲入地三尺(圖53)。③並步合掌,左腳蹬地,順勢上前一步,與右腳併攏,兩掌內合向上,合併於胸前,目視前方(圖54)。④雙手向前平伸,手心向下,兩腿直立(圖55)。⑤兩臂向體側平展,與肩平,中指指尖意念無限長,兩眼向前遠方平視(圖56)。⑥兩手自然向體側落下,恢復預備式(圖略)。以上是左按手,練完後再如是練習右按手,動作要求相同,惟姿勢相反(圖略)。7、采手 ①由預備式開始,左腳向後退半步,腳尖虛著地面,兩臂向前後伸展(圖57)。2 ②左腳收足跟並踏實,與右腳成90度,左腿屈膝,略蹲,使膝尖與腳尖垂直。右膝內側邊沿與腳腕內踝骨相對成垂直。右臂松肩墜肘,手指尖朝天,大拇指與鼻尖對正,中指尖與肘成上下垂直。左手虎口貼於右肘外側之曲池穴外,兩眼順左手食指、中指縫隙往下注視,意欲入地三尺(圖58)。③上體向左旋轉,右手拇指尖與鼻尖相對之關係不變,玄關與左肩井意欲相合,即以天目看肩井(圖59)。④上體向右轉,重心向右移(圖60)。⑤兩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別相接,松肩墜右肘,右肘尖意欲貼地面。左腳向右腿靠攏、並齊,兩膝相貼,眼看食指尖(圖61)。⑥身體直立,兩臂松力自然下垂,手心仍回貼於大腿兩側,目視前方,恢復預備勢(圖略)。以上是右采手,練完後再如是練習左采手。動作要求相同,惟姿勢相反(圖略)。8、挒手P ①騰挪挒A、由預備式開始,左手在身前,自左向右移到極限時,拇指靠於右肋處。右手亦隨之向右上方抬起到極限(圖62B、右手繞過腦後向左腳方向按壓。左手向身體左側移至極限,使兩手虎口遙遙相對,手心向下。左腳在兩手下落同時,蹬地抽提,移置於身前偏右側,左膝與右胯平,左腳懸垂不落,右腳單腿支撐體重。目視右手食指尖。肩、肘、腕、胯、足各大關節放鬆。肚臍回收,尾骶骨前鉤(圖63、64)。c、兩手拇指、食指、中指於胸前相接,兩臂環屈,食指收於鼻尖下方,低頭注視食指尖。左腳落下與右腳靠攏並齊(圖65)。D、兩臂松力,自然下垂,兩手心仍貼於大腿兩側,身體立直,目視前方,恢復預備勢(圖略)。以上是左挒手,練完後再如是練習右挒手,動作要求相同,惟姿勢相反(圖略)。②上挒手A、由預備式開始,意想右肩井與左環跳合,左腿同時退一步,重心自動移到左腿,身體亦隨之略蹲。再意想右曲池與左陽陵泉成上下垂直,右臂微屈,手心向天。同時左臂亦微屈,並使左手心扶在右臂彎處。目視右手食指肚(圖66、67)。B、左腿向下蹬地,直到蹬不上勁為止。右腿藉此自動向前邁一步。右膝微屈,左腿直伸,成右弓步,前手心向上與後腳相互分拉(圖6 8)。( c、虛腿向實腿靠攏並齊。同時兩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別相接,兩臂環屈,使兩手之食指尖往回收至鼻尖下約30厘米處,兩眼注視食指尖(圖69)。D、兩腿慢慢直立,眼神向前遠方平視,隨之松肩墜肘,兩臂自然下垂,使兩手心貼於大腿兩側,恢復預備式(圖略)。以上是右上挒式,練完後再如是習練左上挒式,動作要求相同,惟姿勢相反(圖略)。③下挒手A、由預備式開始,右手向右後上方舉起,出左腿,腳跟著地,目視前方(圖70、71)。B、右手找左腳,左腿屈膝前弓,意想右手之勞宮穴與左腳湧泉穴相合(圖72)。c、右腳向左腳靠攏,身體立直,恢復預備姿勢(圖略)。左右式動作相同,惟姿勢相反,可左右反覆交替練習(圖略)。收式:虛腿向實腿併攏,腳底虛著地面,兩手拇指、食指、中指相接。食指尖回收至鼻尖下約30厘米處,低頭看食指尖,以打開玉枕關。之後意想兩手無名指指肚,無名指肚輕向下按壓,身體逐漸自然直立(圖73、74、75、76)。抬頭內視玉枕關,用眼神迎接督脈至百會、前庭,之後松肩墜肘,想兩胯如泥皮下落,兩手分開垂直於體側。氣脈自百會向前、向下運行。兩眼向前平遠視,豎腰立頂。然後想兩手拇指指甲蓋脫落,繼之想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甲蓋依次脫落。再想一下手心,使氣血歸梢(圖77)。最後兩手心緊貼於股骨兩側,至大腿發熱發燙時,中指尖復點按風市穴,肚臍自然回抽。此時收小腹松胯,意想環跳穴落於地面,身如席地而坐。此時提膝找小腹,小腹亦找膝蓋,落步前進,開始散步,使宗氣不散(圖略)。上述是吳式太極拳之八法的單式練法,如時間允許,每式左右可交替練習20次,對於祛病強身和提高推手功夫,提高抗暴能力有極大功效,且簡單、有趣味。(二)太極推手各種練習方法動作圖解太極推手有定步推揉、活步推揉、采浪花三種。定步推揉有單人單手平圓練法、單人單手立圓練法、單人雙手四正手練法、單人雙手四隅手練法、單人大捋練法、雙人單搭手平圓推揉法、雙人單搭手立圓推揉法、雙人雙搭手四正推揉法、雙人雙搭手四隅推揉法。活步推揉法有活步四正推揉法、活步四隅推揉法和大捋。采浪花有定步隨意推揉法和活步隨意推揉法。但是不管哪一種方法都是以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法為基礎,分為四正、四隅方向,配合手法循環不息地推動著。學習推手,必須先由單人練習開始,也就是說在前述八法單式練法純熟合規合度的情況下,把八法連貫起來進行練習。然後再進入雙人單搭手和雙搭手的各種推手練習,才能把功法練紮實,使自己在推手運動中能準確、穩健地發出八法的各種勁力,巧妙、柔和地化解對方發出的八法的各種勁力,有效地達到引進落空的目的。1、定步推揉法$ ①單人單手平圓練法A、由預備式開始,右手立掌向前上方斜推,掌心朝前,大指指甲對鼻尖,隨即掌心轉向內,大指肚對鼻尖。同時,右足前移,足跟著地,足尖翹起。左腿屈膝下蹲,重心完全寄於左足,右足能抬而不抬,上體中正安舒,尾骶骨對正左足跟,收腹溜臀。手心斜向上,沉肩墜肘,目視食指尖方向。想像自己右腕與對方右腕相貼,左臂自然下垂(圖78、79)。 B、由上式,右膝前弓;同時右手內旋,使手心朝向外。想像翻手向對方頭面撲按(圖80)。C、由上式,重心後移,左腿屈膝下坐,右足尖上翹,足跟著地;同時右手臂外旋,隨坐身之勢,手心轉向左肩井,上體微向左轉,想像對方以右手撲按我頭面,我轉身翻手把對方勁力引開,使其落空(圖81)。D、由上式,下肢姿勢不變,向右轉體,右手心隨轉體之勢由左肩井前平移至右肩井前,隨即向前按出,想像對方進攻之力落空,回撤之時,我順勢轉身前按。如是反覆循環練習(圖82、83)。 右式練一定時間或次數後,右足收迴向左足靠攏,收式。改為左式練習,方法規範同右式,惟姿勢相反(圖略)。②單人單手立圓練法| A、由預備式開始,右手立掌向前上方斜推,掌心朝前,大指指甲對鼻尖,隨即掌心轉向內,大指肚對鼻尖;同時,右足前移,左腿屈膝下坐,收腹溜臀,上體中正安舒,右足跟著地,足尖上翹。松肩墜肘,手心斜向上,目視右手食指方向(圖84、85)。B、右膝前弓,右手內旋向前推按,想像向對方頭面進攻(圖86)。 c、上式不停,設對方以右手向右上方引導,使我之右手落空,復立圓向我右胯進攻推按,我則順勢坐身吸胯右轉,以右手引對方進攻之手於右胯外側落空,對方必坐身抽手,我復再借勢,立圓向其面部進攻推按。如此反覆循環練習(圖87、88)。 D、練習一定時間或次數後,再改為反方向立圓練習,即下肢姿勢不變,惟手之運動方向改為由上向下推按對方腹胯(圖89、90= E、右式立圓正反方向練完後,再換練左式立圓正反方向,練完後改式(圖略)。③單人雙手四正手練法A、掤面南背北站立,右手自右肋旁向前伸舉,大指遙對鼻尖,掌心向內,兩膝松力,身體下蹲,右腳向前踏進一步,腳跟著地,腳尖翹起。同時左掌向前伸舉,至大指貼近右臂彎處,掌心向前,隨之右腳落平,屈膝略蹲,左腿舒直,形成右弓步。這時右掌掌心轉向前方,眼看右掌食指尖,意在左掌心(圖91、92、93)。 B、擠接上式,步法不變,右掌以小指引掌向下降落,至與肘尖相平為度,掌心向內,指尖向左,使前臂於胸前屈成90。:同時左掌向前移動,至腕貼於右臂彎上邊為度,掌心向外,指尖向上,眼神順左掌食指上方平遠視。重心在右腳,意在夾脊(圖94)。C、捋接上式,右掌以小指引導向前下方移動至臂舒直之後,右掌心翻轉向上(意想托著對方左肘),跟隨左掌,以食指引導向左後上方劃眉移動,至左掌遙對左額角為度,兩掌相距約10厘米,掌心均向外,指尖斜向上。與此同時,左膝松力,往後坐身,體重移於左腿,右腿舒直,足跟著地,足尖翹起,形成左坐步式,眼神注視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心(圖95)。D、按接上式,步法不變。眼神從左手食指移到右手食指,重心仍在左腿;同時兩掌間距離不變,松肩墜肘,兩掌自動向下降落,向後轉動,身體隨兩掌邊落邊轉而向右轉動,至轉向正前方(正南)時,兩臂微屈,掌心均向下,橫於胸前,左掌與兩乳相平,右掌與肚臍相平,眼神仍注右食指尖,意在膻中穴(圖96)。 如此按上述動作規範反覆循環練習,練時要想像是在與對方兩手沾粘推化,不丟、不滯,注意神意。右式練完後,可改為左式練習,動作規範相同,惟姿勢相反(圖略)。4 ④單人雙手四隅手練法* A、由預備式開始,重心左移,左腿屈膝下蹲,右足前邁,足跟著地;同時右手螺旋前伸,手心斜向上,大拇指肚對鼻尖,松肩垂肘,左手置於右肘內側,手心斜向下,目視右手食指方向(圖97、98)。B、由上式,上體右轉,右手鬆腕上提至虎口貼近耳門,左手姿勢不變,隨轉體移至右腹前。隨即右腿前弓,左手立掌下按(掌心向右),右手姿勢不變,隨勢以意下貫,意想雙手沾閉對方右肘,向其右胯處推逼,目視左手方向,使其處於不利之勢(圖99、100)。c、上式不停,上體松腰左轉,上體前伏,雙手隨轉體之勢向上悠舉,右手由右上方降至左腹前,掌心仍向左,左手升至左前上方,掌心向右,兩手間距離不變,目視左上方,意想隨對方化解我之斜按之勢,沾粘就勢(圖101)。 D、上動不停,吸右胯,翹右足,上體向右擰轉,左肩找右胯,左腿盡量屈膝下坐,兩手隨勢向下復向右上方引動,右手旋腕使手心轉向外,右手姿勢不變,隨勢下移,手心仍向右,兩手間距離不變,目視右手方向(圖102)。 E、上述動作是意想雙方各推按對方右隅角一次(也可如是做多次重複循環練習)。然後想像雙方以雙手向左畫一平圓換手再改為向左隅角推按。即上動不停,上體左轉,兩手隨勢向左平圓旋轉。隨即右膝前弓,左手置於右肘上側,手心向內,想像以左手背沾接對方左手指。隨右手下降於左肘下向右前方伸展,手心向上,意想以右手沾托對方之左肘(圖103、104、105)。 隨即身體後坐,重心移於左足,左手上提至虎口貼近耳門,右手置於左腹前,開始打兩個左隅角。動作規範要求與打右隅角相同,惟方向相反(圖略)。打完左隅角再畫圓換手打右隅角,如此反覆循環練習。此式腰腿運動幅度較大,練此式時要特別注意旋腰與坐胯的協調配合。v ⑤大捋單人練習法A、掤由預備式開始,右臂由下向前上方抬起,手心朝前,至大指對正鼻尖時,將手心朝後轉;同時左手自動抬起,以中指指肚扶在右曲池穴上。與此同時,右腳向前邁進一步,足跟先著地,隨之腳心、腳掌、腳趾依次落地。此時,意想命門穴與右環跳相合,右手心自動轉向前方,鼻尖與膝蓋尖、右腳尖三尖形成垂直線。右手大拇指指甲和右鼻孔前後對正,左手大拇指指甲對正心口窩,橫著對向右肘尖,眼神看右手食指指甲內側,不可過高或過低,右腿屈膝前弓,左腿伸直,體重全在右腿,兩腳形成弓箭步(圖106、107)。B、擠C 由上式,左腳向前邁進一步,隨之屈膝前弓,右腿向後伸直,成左弓步。與此同時,意想右手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肚好像依次接觸地面,再想夾脊穴(脊背大椎下邊)往前腳上落。此時左手脈門便會隨著身體的扭轉而自動地貼在右臂的曲池穴上(即屈肘橫紋盡頭處)。右手背與左手指尖形成兩個接觸點,前腳必須落在兩點正中,便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前沖之力(圖108)。C、肘由上式,右腳向前邁進一步,屈膝前弓,左腿後伸,成右弓步。與此同時,右臂屈肘,向右前方頂出,左掌卧立,中指尖置於右肘內側,與右肘曲池穴相貼。同時想右手心回夠右肩井穴,右肘尖直向前穿透無阻,頭頂百會穴要上貼天,右腳之湧泉穴要向下入地,三條線無限延長,眼神沿肘尖方向往前平視(圖109)。D、靠由上式,右手向前方抬起與肩相平,意想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等五個指甲蓋向上托起。之後意想右臂的腕、肘、肩等關節好似折斷了,而依次脫落下來;同時左手向前抬起與肩平,兩眼朝身後回顧右手食指指甲,左手也隨之由左向右移到右胯旁,手心朝下,虎口向後。右手虎口朝前,手心朝後下方,兩手虎口遙遙相對。此時,左腳自動往左橫跨半步,左肩也自動轉向正前方,意念在腦後玉枕穴(圖110)。E、捋由上式,以左手食指肚觸摸右眉梢、右眉攢,兩眼要注視左手的食指肚,這時手和眼的距離自然拉開;同時右足蹬地,順勢後撤一步,與左足併攏,身體直立,右掌自然垂於體側。繼之,左手食指肚轉向外,以食指指甲蓋對正左眉攢、左眉梢,眼神轉到左食指指甲蓋上。與此同時,右手自動抬起,以右手中指和左手大拇指相平,兩手中間相隔一掌寬;右腳也自動地朝右後方撤退一大步,左腿屈膝,右腿伸直,體重寄於左腿,兩腳形成左弓箭步(圖111、112)。F、按~ 由上式,左腳後撤一步,與右腳靠攏;同時兩手向左後方平擺,左臂伸直,掌心向下,右臂屈肘,置於胸前,目視右前下方。隨即左足向左後方撤一步,成右弓步;同時上體前俯右轉,兩掌向右前方繞弧下按,兩掌分落在右腳兩側,掌心向下,左手大指與膻中穴平,右手與肚臍平,兩眼順右手食指尖內側往下注視,意欲入地三尺(圖113、114)。G、采由上式,左腳向左後方撤一步,腳尖點地外擺。兩臂前後分展伸直,掌心均向左,目視前方;右腳踏實,身向後坐,左腿屈膝略蹲,左膝蓋尖與左足尖上下垂直,右膝蓋尖與右腳腕內踝骨上下垂直,松右肩墜右肘,右臂屈肘,指尖朝天,大指與鼻尖前後對正,中指指肚與右肘尖上下垂直,左手推至右肘外側,以虎口貼近右曲池穴,兩眼順左手食、中指的空隙間往下注視,意欲人地三尺。隨即上體左轉,玄關竅與左肩井意欲相合,兩手姿勢不變(圖115、116、117)。H、挒由上式,上體略向左轉,同時左掌經前向左上方揚起,掌心內旋置於左耳後側,如似攏小辮子。右掌向左腋下橫移,掌心向下,目視右前方。上體右轉,兩掌同時向右膝上方平按;隨即右足蹬力屈膝上提,垂懸不落,左足獨立支撐,兩掌姿勢不變;隨即上體右轉,右膝向左橫擺,兩掌平移至右胯外側,右掌向後扒,掌心向後,意在左手心,兩掌遙遙相對,目視右手食指尖(圖118、119、120、121)。K 以上是大捋的右式練法,練完後可再如是練習左式。左右式換練之間需加一個采、挒的動作,具體練法如下。I、采由上式,右腳向右後方落一步,腳尖點地;同時兩臂前後水平伸展(圖122 )。右腳踏實,屈膝後坐成半馬步;同時左臂屈肘,左掌成立掌收於頭前,右手經前繞弧擺於體前,置於左肘外側,目視前方(圖123)。上體右轉,左掌心找右肩頭,目視右肩井(圖124)。s J、挒上體略右轉,左掌向右腋下推按,右掌經前向右上方揚起,置於耳後,掌心向上,目視左前方(圖125)。左膝前弓,兩掌同時向左膝上方平按(圖126)。隨即蹬左足,屈膝上提,垂懸不落,右腿獨立支撐,兩掌姿勢不變(圖127)。隨即上體左轉,左膝向右橫擺,兩掌平移至左胯外側,左掌後扒,掌心向後,意在右手心,兩掌遙遙相對,目視左手食指尖(圖128)。 K、左前掤:左腳向前落下,左膝前弓,右腿向後伸直成左弓步;同時左手向左前方掤出,左手亦前推,規範要求同右式之「掤」(圖129)。從此式開始練習左式大捋,規範要求與右式大捋完全相同,惟姿勢方向相反(圖略)。以上為左式大捋,如若再接練右式大捋還要再加練一個「采、挒」式(圖略)⑤雙人單搭手平圓推揉法A.單搭手法兩人相對站立,右足各向前邁出一步,右手各自從右肋旁向前伸舉,屈膝坐胯,重心寄於左足,右足跟著地,足尖翹起。甲乙兩足間距一順腳,甲、乙雙手腕背相貼,成交叉式(圖130)。B.平圓推揉甲右手微下按乙之右腕,隨即向乙胸前推按,沉肩墜肘,右膝前弓。乙松腰坐胯,身向後撤;同時屈右臂,上體左轉,把對方之力引向左肩,上體左轉,把對方之力引向左肩,手心對肩井,復上體右轉,右手沾引甲之右手向右肩前運行;同時翻手,使手背對肩井,屈膝坐胯,上體中正安舒。甲沾住乙手亦隨之上體左轉(圖131、132)。上動不停,乙屈膝前弓,右手向前推甲之胸。甲屈膝後坐,上體左轉,屈右臂,把乙之右手引向自己左肩,手心對肩井,復上體右轉,右手沾引乙之右手向自己右肩前運行;同時翻手,使手背對自己右肩井(圖133、134)。上動不停,甲再屈右膝前弓,以右掌前推乙之胸部(圖135)。乙再按上述要求化解。如此反覆循環進行,形成平圓推揉(圖略)。推揉時雙方都要注意用意不用力,集中精力用皮毛貼著對方手背沾粘連隨,不丟不頂,彼進我退,彼退我進,隨曲就伸,左手自然配合隨身而動。右式練完後,再換練左式,動作規範要求相同,惟姿勢相反(圖略)。⑥雙人單手立圓推揉A.單搭手k 姿勢規範與上述平圓推手之此式相同(圖136)。B.立圓推揉由上式,甲以右手掌緣,下切乙腕。隨之以手掌向乙面部推擊(圖137、138)。k 乙上體右轉,松腰坐胯,屈右肩隨甲切推之勁由右上向左前下方推擊甲之腹胯,右膝前弓(圖139、140)。8 甲吸右胯,化乙推勁,復屈臂上提,再回推乙右腹胯面。如是反覆循環練習(圖141、142)。右式練完後,再接練左式。動作規範要求相同,惟姿勢相反(圖略)。⑦雙人四正手推揉四正推手是兩人在推手時用掤、捋、擠、按四法,向四個正方向周而復始地做互相推揉運動。A.雙搭手兩人對立,右足前邁,足跟著地,足尖翹起,左腿屈膝下坐,甲、乙均伸右手,腕前相貼,手心斜向上,左手扶在對方肘部,上體中正安舒(圖143)。B.四正推揉甲掤乙捋由上式,甲右手內翻,以手掌向對方面部掤推,右手貼肘相隨,屈右膝前弓,意想命門找右環跳。乙順勢後坐,上體右轉,右手沾領對方掤推之手,以食指從左眉梢劃向右眉攢,使對方掤勁落空(圖144、145)。 甲擠乙按U 由上式,甲之掤手落空,順勢折右臂前擠;同時以左手腕置於右肘上方以助擠勢,含胸後坐;同時吸左胯,上體左轉,雙手輕扶對方左肩右肘,俯身向左斜下看,意欲人地三尺,使對方擠勢落空(圖146、147)。逃手托肘由上式,甲之擠勢落空,速抽右手上托乙方左肘(圖148)。轉腰圈掤乙右肘受制,速坐胯松腰,使對方托肘之手不利,隨對方後撤之意左手向甲頭面掤推(圖149、150)。如此反覆循環推揉,練完右式可接換練左式,動作規範相同,惟姿勢相反(圖略)。收式@ 左右式練完後,前腳收回,雙手相搭之手脫離收至大腿兩側即可(圖略)⑧雙人四隅推揉A.雙搭手甲乙對立,右手腕相搭,左手相互扶肘。右足前邁,足跟著地,足尖翹起,右腿在後屈膝坐胯,上體中正安舒(圖151)。 B.四隅推揉甲提按乙抽化由上式,甲右手內旋,上提,左手扶乙肘相助,隨即右膝前弓,雙手控制乙之右臂,向乙右腹胯處斜推。乙吸胯抽身,卸甲之力,引甲右手落空(圖152、153)。乙提按甲抽化由上式,乙再借勢,上提右手(手扶其肘相隨)至耳門,復再如上法按原路線向甲右腹胯處推按。甲吸胯抽身旋腰引乙右手落空(圖154、155、156)。畫圓換手上述甲推乙化、乙推甲化可反覆多次循環練習,也可以推一個循環,就換手推另一側隅角。欲換手推另一側隅角的方法是:甲由上式左轉身,引乙雙手一起畫一平圓,由右手相搭換為左手相搭(圖157、158、159) 甲提按乙抽化同前此式,惟姿勢相反(圖略)。乙提按甲抽化同前此式,惟姿勢相反(圖略)。) 收式上述動作反覆循環練習,收式時,先恢復雙搭手式,然後前腳收回,甲、乙兩手脫離,回到大腿兩側,即可收式(圖略)2、活步推揉雙人活步四正推手和活步四隅推揉主要是練習手腳的配合。在手上進行八法變化時腳下也協調一致地進行配合。為了節省篇幅,讀者可自己去悟。下面重點介紹一下雙人大捋推揉。雙人大捋推揉預備式:甲、乙均並步站立,伸右手相搭,左手扶肘(圖160)。A、甲掤乙捋甲:右腳向前邁進一步,以腳後跟與乙之左腳後跟外側相互貼近(此稱套鎖)。與此同時,以左手扶住乙肘(始終不要離開),以右手的拇指肚朝乙的鼻尖推去,眼看自己的右手食指尖,兩腳形成右弓步(圖161)。乙:左足往左後方撤退一大步,體重仍在右腿,在後撤之同時,以右手沾其右腕,經左手扶其右肘,往右後上方回捋,眼神注視右手食指指尖(圖162)。B、甲擠乙按甲:將左足向前邁進一大步,以左腳跟與乙之右腳跟貼近,隨之屈膝前弓,右腿向後伸直,體重在左腿,兩腿形成左弓步。與此同時,以右手手背貼住乙方前胸,並以左手脈門扶在右臂彎處,向前擠出,眼神向前平視(圖163)。乙:當甲之左腳邁進一步之同時,將右腳收回,靠近左足,再向右後方撤一大步,體重仍在左腿,兩腳形成左弓步。與此同時,以右手沾住甲之左手腕,以右手按住甲之左肘,往自己左膝上方按,兩眼注視左手食指指尖(圖164)。C、甲肘乙采` 甲:將右腳向乙襠內直進一步,隨之屈膝前弓,左腿向後伸直,體重在右腿,兩腳形成右弓步。與此同時,右手大臂曲折,右手心靠近右肩,並以左手大指朝天,中指之尖抵住右臂彎之尺澤穴,兩眼順右肘尖的上面往前平遠視(圖165)。乙:當甲進右步之同時,左臂前伸,右腳後撤半步,腳尖外擺,左腳尖朝前,右腳尖朝右,使兩腳成90度。隨之左前臂豎直,使左手中指尖與肘尖上下垂直。兩腳形成半馬步,即右腿使右膝與右腳尖成上下垂直線,占體重70%,左膝與左踝骨成上下垂直,占體重30%,右手之合谷穴與左肘外側相貼,手心向下,兩眼注視右手食、中指問,意欲人地三尺(圖166)。D、甲靠乙挒甲:當身體被乙採住向前傾時,以右手扶乙方的右手腕,左手扶乙方的右肘,兩手往同一方向,即向乙方的頭腦後上方棚出。隨即兩臂放鬆,朝自己之右後下方往下落,兩手手心均向下,兩手虎口前後遙遙相對,即右手靠近右肋,右手靠近左胯,使右手掌根與左右兩腳的腳後跟成等邊三角形。在兩手由前往右後方移動之同時,左肩朝乙方前胸撞擊,左腳也往左側橫移半步,眼神注視左食指尖(圖167)。乙:當右手臂被甲掤起後,即順其方向從頭頂落至身後,再從身後落至身前,以右手采甲之左肘,往左之方向沉落。左手同時先移到右腋下,然後用左手叼住甲之左手腕,也往身之左側掤之,使右手靠近左肋,左臂朝左伸直,兩手心均朝下。與此同時,左腳蹬地騰起,使左腳由甲方右腿的外側移到內側,再往右移至身之右前方,垂懸不落,兩眼注視左手食指(圖168)。- 以上是甲進乙退(甲以挒、擠、肘、靠為進攻之法,乙以捋、按、采、掤為化解之法)之八種方法,若再返回的話,即乙進甲退為左式。如接上式練,乙掤甲捋:乙將左腳落於甲之襠內,但須以左腿與甲右腿貼緊,隨之左膝微屈前弓,右腿向後伸直,體重在左腿,形成左弓步;同時以左手仍扶甲之左手腕,右手仍扶其左肘,往右前上方圈掤,眼神注視左手食指尖。甲:將右腿往右後方撤一大步,體重仍在左腿,兩腳形成左弓步。與此同時,用兩手分別扶乙之左手左肘,朝左後方捋出,眼神注視左手食指指尖由此往下「乙擠甲按挒」「乙肘甲采」「乙靠甲」等手法,均與右式動作相同,惟姿勢相反。如此反覆練習,循環無端,要求熟練,方能進入妙境。} 換手換步法:進攻者以肘、靠二法連續重複多遍均可;化解者用采、挒二法連續練習多遍均可;如進攻與化解結合練習,即可以由原左式變為右式,或由原右式變為左式練習,其餘類推。3、采浪花(也叫爛採花)此種推手沒有定式,雙方隨意進退推化,彼進我退,彼退我進,彼攻我化,彼化我變,心想勢成,如在大海中游泳,乘勢借力,隨波逐流,隨心所欲,隨遇平衡,以達到動即是法,應物自然,隨曲就伸的高級境界。但習者必須在八法、定步、活步練得規範、純熟後方可練習。切不可好高騖遠,急於求成,那樣將事與願違。下功夫練好基本功,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階及神明,自然水到渠成。如同書法,如不認真臨摩古帖,開始就求成速寫,寫一輩子也沒有成就。習者不可不知。(完)推薦閱讀:
TAG:太極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