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作為南明屏障的四十萬大軍,卻眼睜睜看著自己國家被滅,袖手旁觀

公元1644年,也是崇禎十七年,這一年,李自成的部隊攻陷了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同一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繼位,史稱南明弘光政權。

其實,歷史是給了明朝機會的,北方雖然有剛剛在一片石敗退的李自成和虎視眈眈的多爾袞,但明朝還擁有整個江南地區,況且明朝自從朱棣遷都北京後一直實行兩京制,在南京還擁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底,只要部署得當,南明就算不能重新統一江山,起碼也可以劃江而治,成為另外一個南宋,但是事情的發展卻讓人十分無奈,坐擁半壁江山的南明弘光王朝僅僅持續了一年的時間便土崩瓦解。

在弘光政權建立之初,為了防止清軍南下,兵部尚書史可法在淮安、揚州、廬州、泗州部署四道防線,分別由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統帥,也就是著名的江北四鎮,在此之前,大明朝僅剩的兩隻直屬主力作戰軍隊,一隻兩年前在孫傳庭的帶領下於柿園一役被李自成消滅,另一隻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在吳三桂的帶領下投降了多爾袞,四鎮的軍隊雖然不是主力一線部隊,且缺乏作戰經驗,裝備差,兵油子多,但作為明朝僅存的防禦力量,四鎮軍隊加在一起差不多有40萬,如果能同仇敵卡,上下一心,將士用命,還是有機會阻止清軍南下的。

但是,事與願違,剛剛成立的弘光政權雖然控制著富庶的江南地區,但由於之前崇禎皇帝要平定內亂,江南地區的賦稅全部都要上繳北京,導致朝廷根本沒有錢來養這麼一支龐大的軍隊,南明朝廷被迫同意各鎮可以在自己的駐地徵收賦稅養兵。

如果說要從歷史上找一個與此相似的例子的話,那就是唐朝後期的藩鎮割據。明朝的江淮四鎮不僅擁有在駐紮地徵收賦稅的權力,而且還可以負責當地的民政,他們名義上是南明的官員,但實際上是一個個利益集團。他們手裡的40多萬軍隊從名義上說是明朝軍隊,但是從現實中說,他們更像各鎮統帥手裡的私兵,各鎮統帥在自己的駐地,顯然成了一個土皇帝。而此時的弘光政權,四鎮的頂頭上司兵部尚書史可法基本不能調動四鎮,氣的史可法大罵:「斬四鎮之頭,懸於國門。」

有了私心變沒了進取之心,面對即將南下的清軍,劉澤清在淮安大興土木,建造王宮般奢華的宮殿。黃得功、高傑為了爭奪揚州而大打出手,完全不顧國家利益,而後四鎮統帥又不顧大敵當前的形式調動主力截擊打著清君側名字起兵反叛的左良玉,四鎮出兵左良玉其實也完全出於自己的私立,從江淮四鎮的角度來看,左良玉的到來純屬搶自己的飯碗,就在江北四鎮與左良玉窩裡斗的同時,給了北方的清軍極佳的機會,多爾袞命令清軍主力南下。面對南下的清軍,四鎮的情況又變了,面對左良玉最多是搶地盤的問題,而清軍卻是來滅國的。已經形成了一個個利益集團的軍閥自然不會為了所謂的朝廷,去拼光自己的老本。所以清軍南下之後,除了黃得功之外,其餘三個軍閥沒有抵抗全部投降。黃得功戰死之後,他的屬下也選擇了投降,至此,南明弘光政權已經喪失了自己所有的軍隊。

高傑駐守徐州:高傑實力最強,可是後來高傑在已經暗降清朝的睢州總兵許定國安排的鴻門宴上被一刀剁了,後清軍南下,高傑部將李本深、楊承祖、李成棟、胡茂禎等人率軍在揚州、瓜洲一帶降清。

劉良佐駐壽州:和高傑都原是李自成的部下。弘光元年,多鐸率軍攻打江南,劉良佐率領堂堂十萬大軍不戰而降。

劉澤清駐淮安:時常謊報戰績邀賞,真要有事兒比誰跑的都快。弘光元年,多鐸兵圍揚州,史可法傳檄諸鎮發兵援救,劉澤清卻逃往淮安。淮安失守,最終投降了清軍。

黃得功駐廬州:四鎮唯一堅守至死的總兵。清軍剛渡過長江,弘光皇帝朱由菘就棄守南京,逃跑了。黃得功正收兵駐防蕪湖,迎弘光帝,不久,黃得功率軍在荻港與清兵大戰。此時劉良佐在岸上大呼招降,黃得功怒斥他,突然一箭射射穿喉嚨,於是抽出刀自殺。其部下挾持朱由崧作為投名狀,投降清軍。

總結:江北四鎮本來是弘光政權倍加倚重的軍事屏障,然而,在弘光元年清軍大舉南下之時四鎮軍隊幾乎未作任何抵抗即相繼投降。一方面是由於弘光朝廷內部的傾軋爭鬥十分嚴重,導致各將領離心離德,不願效命;另一方面則在於大多數四鎮將領根本不受弘光朝廷的約束,他們一貫飛揚跋扈,將軍隊視作自己的私產,在戰爭中向來以保存實力為最高行動準則,四鎮軍隊的相繼降清直接導致了南明江北防線的瓦解,坐看弘光政權的被清軍消滅。

推薦閱讀:

榻榻米是哪個國家的,榻榻米起源於什麼時候?
含該成分藥材在歐美全面禁用?居民國家仍在使用!
《二十四史》讀後感1:國家、民族、個人
蘋果是哪個國家最先種的?

TAG: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