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楊斌:「看皮膚病不能只看表面一張皮」

  專家檔案

  楊斌:博士,主任醫師,暨南大學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整形美容協會副會長及皮膚美容分會主任委員,在廣東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及廣東省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均擔任副主任委員。現任廣東省皮膚病醫院院長、廣東省皮膚性病防治中心主任。

  近年來主要研究方向為免疫性皮膚病、損容性皮膚病及性傳播性疾病的發病機理、診斷與防治。主持多項省級科研課題及國際合作項目,曾獲省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一項,在國內外知名雜誌發表論文八十餘篇。在治療複雜疑難皮膚性病方面達到全省乃至國內領先水平,牽頭成立了全國首家「皮膚病愛心救助基金」,每年無償救助幾十位貧困患者。2012年被中國醫師協會評為「全國優秀中青年皮膚科醫生」。

  不能只看表面一張皮」

  門診直擊

  七年的時間裡,她將一間原來專註於性病、麻風病監測的省皮防所發展壯大成有200張住院床位,每年診治30多萬門診患者的省級大型皮膚專科醫院。針對不少皮膚疑難患者到處求醫,卻得不到準確的診療現狀,她牽頭建立一個全省「大咖」會診平台——組織兩月一次的珠三角地區疑難雜病免費大會診,至今堅持了七年多,惠及五百多病患;作為醫院一把手,她至今仍堅持每周三次門診,每周參加院內大查房……這位嬌小身軀內總有無限能量的人,就是2007年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公招從海南調入廣東省任皮膚病醫院院長的楊斌。

  因長痤瘡感染化膿以至於住院手術需要休學一年的16歲高中男生,近三年來雙手掌乾燥皸裂從不出汗的陳先生,20來歲染了尖銳濕疣三次複發的美女,50來歲全身嚴重銀屑病到處求醫問葯的張先生……記者採訪的這一天,廣東省皮膚病醫院院長楊斌給來自全國各地的49位患者看完病時,時間已過了中午一點。談及多年從醫的體會,她深有感觸地說:「皮膚科醫生,看皮膚病不能只看表面一個皮!否則你可能找不準病因,治療效果就打折扣!」

  護膚不當引起損容性皮膚病

  她在門診中發現損容性皮膚病的治療需求者越來越多,於是為此開設專科門診。每周一下午要診斷30多位病人。

  損容性皮膚病就是長在面部有損容貌的皮膚病,它的種類也五花八門,青春痘(痤瘡)、黃褐斑、雀斑、扁平疣等都屬於損容性皮膚病,楊斌認為,這種病的治療並不太難,但要效果好也不容易。關鍵要幫助病人知曉病因再用藥,改變不良護膚美容習慣。「拿痤瘡來說,很多人會盲從商家的廣告宣傳,買來很多祛痘產品亂塗抹,這些產品中因可能含有抗生素和皮質類固醇激素,有一定的抗炎抗感染作用,一開始塗抹痘痘很快就消了,但時間一久藥物中的皮質類固醇激素就會產生嚴重副作用,面部皮膚出現敏感、灼熱、瘙癢等癥狀,嚴重者皮膚會變薄、脫屑、毛細血管擴張,皮膚抵抗力也隨之下降,容易感染毛囊蟲、馬拉色菌等,一旦出現瀰漫性發作時,整張臉就毀了。記者看見,一位身材模樣姣好的女子滿臉一顆顆淡紅色皮疹和色素斑。楊斌介紹說,這位姑娘就是在美容院做美容時買了對方推銷的數千元美容化妝品,用後的某一天發現全臉長滿了痘痘。「治過兩次了,第一次來時滿臉都是紅斑,很難看,估計還要治療兩個月。」

  「化妝品中出問題最多的就是面膜。」楊斌說,「一片面膜就幾塊錢、十幾塊錢,製作的門檻低,就是無紡布泡營養水,一些無良商家打著膠原蛋白、透明質酸美白保濕的旗號,為了加強效果有可能加入鉻、鎳等有一定美白效果的重金屬以及激素。雖然短期內看起來效果很好,能消除炎症、黃褐斑,但時間長對人體皮膚非常不好。面膜內還可能添加熒光粉等增白劑,「檢查時讓她們的臉在紫外線伍德燈下照一照,可以看見臉上有一片片的光粉。」表面上看,敷完面膜之後臉變得很白,但這些成分會被人體所吸收。很容易產生激素依賴、過敏、痤瘡、色素沉著等不良反應,這時治療需要3到6個月的時間才能慢慢恢復。

  怎麼判斷使用的化妝品是不是有問題呢?楊斌解釋說,「用後剛開始有點癢,感覺皮膚變得敏感了,原來常用的化妝品不過敏現在也容易過敏了,臉皮越來越容易發紅,到後面就會變干,皮膚開始長小痘痘,普通青春痘皮疹往往是散發性的,多數分布在口周、額頭、鼻唇溝等皮脂分泌旺盛部位,而化妝品引起的則會瀰漫性地一片片地出現,跟正常的青春痘明顯不同。」

  「愛美不是壞事,但是要掌握科學的護膚方法。」記者看到,對這類病人楊斌總是強調想美白和買治痤瘡的藥物、護膚品一定要到正規的專櫃購買,在選擇護膚品時,尤其是敏感性肌膚人群,要以保護皮膚屏障為主,建議選擇溫和、成分比較單純、針對敏感肌膚設計的護膚品。「我自己也不喜歡抹太多東西在臉上,年輕小姑娘,更沒有必要啦!做好基礎的清潔和保濕、防晒三樣就足夠了。」她說。

  治銀屑病,「偏方」「秘方」不如規範治療

  銀屑病(牛皮癬)是大家公認的難治性皮膚病,但經楊斌開方治療,她的病人總能葯到病「減」,所以慕名而來者眾。當天上午,記者見到來自平遠縣,今年69歲的鄧全(化名)。一進診室,他就操著當地口音的普通話大聲說,「楊院長,你開的葯好用,這次給我開多點!」原來他是第三次複診了,只見他坐下後,熟練地將褲管往上一拉,左右腿上均有數個一元硬幣大小的牛皮癬傷口,或者發黑或者仍有點發紅。家人說,鄧大爺患病多年,原來沒有正規治療,嚴重到整條腿都抓潰爛導致嚴重化膿感染,但現在好多了。

  楊斌介紹說,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表現為紅斑、鱗屑和瘙癢。銀屑病的發生主要源於機體本身免疫系統失調,導致角質形成細胞的生長出現異常。遺傳只是銀屑病的病因之一,類似鄧大爺這樣的病人每次出診總能遇到好幾個,有的病人是經濟條件較差,拖到病情不可收拾才來求治,有的病人是聽信偏方、秘方,特別是一些中草藥的方子,覺得沒有毒副作用就大量服用。結果,銀屑病沒治好,肝腎功能卻因某些中草藥的毒性而受損,甚至有些「秘方」因添加激素而導致患者病情加重。

  楊斌解釋道,在遺傳因素的背景下,一些誘發因素包括感染、環境和應激,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容易誘發銀屑病。所以治療時候必須講清楚道理,做好溝通交流,這樣患者的依從性才好,才能堅持用藥治療。最怕他們用藥後稍好轉了又不堅持,病情容易出現反彈,所以家人的配合理解監督十分重要。

  診病體會

  關鍵是「透過一張皮看到疾病的本質」

  針對很多疑難雜症的患者到處求醫,卻得不到準確診斷的現狀,從2008年起,楊斌針對疑難皮膚病建立愛心基金,召集廣東省內資深皮膚科專家,每兩個月舉行一次珠三角地區疑難皮膚病大會診,省內皮膚名家顧有守、許德清、陳永鋒等教授為固定會診專家,每次約討論15個病例。

  「會診中遇到的疑難皮膚病人的共同點是:病程長、病情重看了很久很多家醫院多個科室甚至多個專家,但仍找不到病因或療效不佳,會診的目的就是集思廣益,明確診斷,為病人指明求醫正確的路徑」。

  至今楊斌對一位病人仍然記憶猶新。一位50歲左右的劉先生出現了舌頭變大、吐詞不清、唇和牙齦增厚、眼眶周圍皮膚紫癜癥狀,活動時還會呼吸困難,他在大醫院耳鼻喉科和口腔科求醫5年,曾被當做是口腔扁平苔癬或天皰瘡反反覆復治療就是好不了。楊斌根據患者眼周皮疹和舌頭變大、口腔黏膜有紫紅色結節等情況,確診是系統性澱粉樣變,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幫助劉先生明確了病因。

  一位差點被誤診為神經梅毒的病人正是在她這種嚴謹而專業的指導思想下獲得正確的診斷。

  這位35歲的患者張女士1年前無誘因出現排尿困難,半年前出現雙下肢無力、行走不穩,行走時有踩棉花感,並出現反覆發作性頭暈、頭痛,雙耳聽力下降,精神行為異常,間歇性躁狂抑鬱及記憶力減退等一系列癥狀。曾在外院的神經外科和精神科進行檢查,抽血發現其血液中梅毒螺旋體抗原呈現陽性,於是醫生認為張女士患的是神經梅毒,推薦到皮膚科治療,但在會診時,對性病經驗豐富的楊斌發現病人腦脊液顏色呈血性,紅細胞很高,而且用兩種方法檢測梅毒螺旋體抗原均陰性,這隻能證明其曾經患梅毒但不足以說明患者目前的一系列癥狀是因神經梅毒引起。經過反覆檢查討論追蹤病史家人,最終排除了神經梅毒,確診患者的一系列癥狀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所致,患者重回神經科治療。

  楊斌認為,雖然皮膚科有60%—70%的病人是普通的濕疹皮炎、皮膚癬等常見病,但有20%—30%的病人的病因是與系統免疫及系統感染等內在疾患相關。因此,「皮膚病不能只看一張皮」楊斌院長多次強調這一觀點。她說,皮膚各種癥狀只是表象,是內在疾病的表現,皮膚科醫生要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尋找引起皮膚表象變化的內在病因,這些疾病可能與腫瘤、血管、神經、代謝等有關。醫生需要結合臨床經驗全面學習各科知識,才能避免「只看一皮,不見全身」的錯誤。


推薦閱讀:

護膚業的祖師爺「礦物油」,對皮膚真的不好嗎?
刷酸真的可以治療痘痘?還是來看看過去50年的臨床大數據吧
還在考慮激光祛痣?皮膚科醫生自己絕不會這樣做
完全顛覆你的想像!最古老的英國人竟然是黑皮膚
皮膚管理第一步——如何診斷皮膚類型

TAG: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