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演技最好男人:每次演戲堪稱一次毀容,拿下3座奧斯卡獎盃
丹尼爾·戴-劉易斯,即將息影了。
丹尼爾的名字對很多人是陌生的,這人是誰?長什麼樣?
他沒有「抖森」、「小李子」、「休叔」這樣的花名,也沒有湯姆·漢克斯、布拉德·皮特這樣覆蓋地球村的影響力,他一直遊離在大眾視線之外。
好萊塢頗類金庸小說的武林。
江湖上響噹噹的大人物,武功固然高,但各有千秋,評不出絕對的誰強誰弱。
唯有江湖之外的掃地僧,只出手一次,便成了公認的最強者。
丹尼爾·戴·劉易斯是奧斯卡史上唯一一位三次獲得影帝的男演員。並且三次都是毀容級的演繹!
有趣的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即奧斯卡獎)認為的全世界演技最好的男人,卻是個英國人。
89年的奧斯卡歷史上,共有16位英國男演員獲得過影帝殊榮,平均三四年一個。
而在丹尼爾1990年首奪影帝之前,英國人卻屢屢鎩羽奧斯卡,自1983年的《甘地傳》後,連續7年無人獲獎。
然後,33歲的丹尼爾橫空出世,首次提名,一擊即中。
丹尼爾電影產量很少,他40年的演藝生涯中,只出演了十幾部電影。
就算是蘿蔔白菜一筐裝的豆瓣上,將頒獎禮和電影周邊都算上,他也只有可憐的「35部作品」,遠少於其他同級別男星動輒100多部的數量。
十幾部電影,5次奧斯卡提名,3次獲獎。再看看最近出演的《林肯》這可怕獲獎記錄。
獲獎已經不是他的榮譽,而為他授獎才是這些電影獎項的榮譽。
越了解丹尼爾的牛逼,一個疑問也就越來越清晰:
「為什麼他這麼厲害,我們卻不熟悉他?」
他在《林肯》獲獎後接受媒體群訪,可憐的丹尼爾(原諒我用可憐這個詞)局促地站在台中間。
先是把獎盃撂在地上,兩隻手卻不知道放哪兒,一會背在後面,一會交叉在身前。
每個記者提問,他都會在人群中搜索,找到了,就將整個身體轉向記者的方向,恭恭敬敬地回答問題。
連續回答三個問題後,他長嘆了一口氣,彷彿經歷了一場無休止的拷問,看著都讓人替他難受。
拜託,你是三冠王好嗎?就算是新人應對這場面都比你老練啊?
除了參加頒獎禮,丹尼爾從來不出現在公共視野里,不要說脫口秀、綜藝節目,就連為自己的電影做宣傳,他也難以輕鬆應對。
在《林肯》的花絮採訪中,丹尼爾緩慢地、艱難地講出演林肯的感受:
「當我跟林肯共同度過的那段時間結束以後,我有了一種強烈的悲傷和失落感。」
他用手蓋著嘴唇,是說話時緊張的表現,下意識地用手去堵住即將說出口的話。
僅這一句話,就足夠精確地抓住了角色的特質——一個巨人內心隱秘的脆弱,這遠比很多演員大談特談表演經歷來得有力。
他現實中的表現特別像在最早獲獎的《我的左腳》中,飾演那個小兒麻痹的天才作家。
在那裡面,說話對他來說也是一件艱巨的事,也因如此,他的每一句話都值得玩味。
被問到為何如此低調,丹尼爾自己的解釋是:
「演員永遠不該接受採訪。觀眾要是知道你穿什麼顏色的襪子,下次他們再看你的表演,這個印象就會跳出來。」
用白話文翻譯一下這句話,就是「演員不要賣人設」。
不論是湯姆·漢克斯的大氣、阿爾·帕西諾的痞氣、馬龍·白蘭度的霸氣、約翰尼·德普的怪調、還是小李子的乳臭氣,抑或是國內諸如張豐毅、姜文之類的演員。
不管演員自身是不是故意在「賣」,總會給人以一個人設。
我們會覺得,這人適合演什麼的,那人適合演什麼。
就算是公認的全能型的演員:克里斯蒂安·貝爾、馬修·麥康納、羅賓·威廉姆斯,也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
因為他們是人。
是人,總是會有性格的。不管你在銀幕上形象如何,你在平日生活中的言談舉止,總是會受到性格的影響。
不管演技多麼登峰造極都無可避免。
而丹尼爾呢,幾乎不存在於現實中,只存在於銀幕上。
推薦閱讀:
※《水形物語》憑什麼擊敗《三塊廣告牌》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如何評價2017第8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完整版?
※跟著藝厘米一起來一場萌寵奧斯卡的PARTY 吧!
※如果這都不算愛。電影《call me by your name》短述。
※女兒被侮辱致死,案情未破,她包下鎮上三塊廣告牌懟天懟地!
TAG:奧斯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