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琳:為何眾人追思法官鄒碧華?|時事話題

12月10日晚,很多法律人的朋友圈,被「鄒碧華」這個名字刷屏了。這一天,時任上海市高級法院副院長的鄒碧華因突發心臟病逝世,生命定格在47歲。12月14日上午,鄒碧華遺體告別儀式在龍華殯儀館舉行,上海高院四任院長來向他告別,上千人從全國各地自發前來為鄒碧華送行。

逝者身後,極盡哀榮。這有見諸各類媒體上的各種悼念文章可茲為證。藉助於自媒體的傳播,悲傷迅速籠罩法律圈。耐人尋味的是,向鄒碧華表達追思的,不僅有他的法官同行,更有大批律師。原本處於「死嗑」狀態的兩個法律陣營,在這一刻似乎有了共同致敬的默契。有媒體甚至評價,鄒碧華讓人們看到了整個法律圈的共同價值觀和最大公約數。

法官與律師本不應是兩個陣營。法治發達國家,法官多為律師轉任,許多律師也將當法官視為職業追求。律師與法官在職業來源上天然親密,在程序上,法官超然於訴訟兩造居中裁判,律師也犯不著「死嗑」法官。以最為普通公眾所熟知的刑事法庭為例,法庭辯論程序實為控辯所設,辯護律師與公訴人才是對壘雙方。

而現實卻並非如此。法律界曾流傳一則段子,「法官一思考,律師就發笑」。這明顯是律師對法官的戲謔,潛台詞大概是律師對法官專業素質的嘲弄。與此相映照的是,也有法官回敬段子稱,「律師一發言,法官就發笑」。這潛台詞大致是說,律師空有法律技能而不懂得「審者不判,判者不審」的中國國情,有些時候,律師在法庭上的滔滔不絕往往只是庭審的點綴。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沈德詠曾撰文探討過律師與法官對抗的成因,他以法官的身份警醒同行,「法官是否存在小題大做、反應過度的問題?思想深處有無輕視刑事辯護、不尊重律師依法履職的問題?工作關係上有無存在重視法檢配合而忽視發揮律師作用的問題?法官是否恪守了司法中立的原則和公正的立場?」沈德詠大法官進而指出,「要充分認識到,律師是法律職業共同體的重要一員,是人民法院的同盟軍,是實現公正審判、有效防範冤假錯案的無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鄒碧華也是法官群體中對「法律職業共同體」有著清醒認識的一員,他不但這麼想,還在這麼做。在他擔任長寧區法院院長期間,就出台規範明令「庭審中法官不得隨意打斷律師發言,並要求法官不應當著當事人的面指責、批評律師,更不得向當事人發表貶損律師的言論。」他生前留下最後一句寄語「希望讓律師的執業環境越來越好」,更是顯得意味深長。

「一人逝去而眾人哀,不唯哀斯人之早逝,亦哀法治之多艱。」這是一位律師對「鄒碧華現象」的解讀。鄒碧華曾言,「律師對法官的尊重程度,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法治發達程度;法官對律師的尊重程度,體現了一個國家司法公正程度。」不論是法官還是律師,對鄒碧華的最好追思,莫過於承繼逝者在法律職業共同體上的這份清醒與實踐。「做法官當如鄒碧華」,這在一個崇尚批判和解構的時代尤顯珍貴。逝者走好。

感謝廣大讀者的厚愛與支持,「鳳凰評論」將在2015年華麗升級,增加原創評論比例,所屬「獨家評論」、「高見」、「自由談」、「大參考」等品牌欄目,皆對外開放,接收投稿。獨家原創稿件,一經採用刊發,稿費千字千元。鳳凰評論投稿郵箱:all_opinion@ifeng.com。


推薦閱讀:

「性騷擾」為什麼沒有絆倒大法官
遇到法官錯判怎麼處理?
制服與法官們
知乎的法律工作者有沒有產生惺惺相惜並面基的事情?
社會輿論對法官判案的影響是好是壞?

TAG:法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