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本周總結《傾城之戀》

親愛的有書書友,你好,本周我們一起共讀了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非常感謝大家這一周的陪伴。在共讀過程中,大家的點評我都有認真參考學習,其中有幾條評論很有意思,值得我們單獨拎出來共同探討一下:

有位讀者說,在抗戰時期,張愛玲的文學作品只沉溺於男歡女愛小情小調中,沒有家國觀念,格局不大。我覺得有這樣的理解特別正常。在我初讀《傾城之戀》時,也有類似的感受。

張愛玲的文學生涯與二戰、中國抗戰無法分割,在那個「嚴峻」時代里,其他作家都試圖通過文字,來鼓動人民對抗侵略者的士氣,而張愛玲呢,依舊談論市井生活,男女情愛。甚至,她居然講過這樣一段話: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

而這就是《傾城之戀》的結尾。

通過一周的共讀,我們應該都知道,張愛玲在這裡用的是「反諷」的手法,一座大城市的傾滅,千萬人死亡,千萬人痛苦,不可能是要成全白流蘇跟范柳原的愛情故事。

但是,就算知道它是反諷,仍然難免有些刺耳。試想一下幾十年前,當很多中國老百姓正處在水深火熱的時候,聽到這段話,又會是什麼感想?難道你是把戰爭當成白流蘇的陪嫁嗎?

直到今天,大家自然承認她的才華,但仍然有很多人詬病她、非議她。

其實,無論是歷史、文學作品,亦或是小說,都應該融入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生活背景中。

張愛玲出生於晚清沒落大家族,祖父張佩綸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祖母李菊耦則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鴻章之女。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張家雖然沒落了,但依舊是大家族。

《傾城之戀》中的「白公館」多多少少有張愛玲自己家庭的影子。作為晚清的遺老遺少,他們是與時間脫軌的一群人,成日里只知道抽鴉片,捧戲子,想著法子尋歡作樂,以抵抗王朝沒落帶來的不安與絕望。至於世道如何變幻,他們是統統不去理會了,更談不上去關注民間疾苦,操心國家大事。

張愛玲小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她的童年,母親這個角色是缺失的。父親娶了新太太,後母因為自己不能生養,對張愛玲姐弟倆十分苛刻。中學時,因為後母的挑唆,張愛玲被父親毒打併關了好幾個月禁閉,差點死去。在傭人的幫助下,她逃去香港投奔母親。

張愛玲的母親是位美麗勇敢的現代女性,但她愛自己勝過愛子女。她與各路情人約會,從不避諱女兒;她嫌女兒是個拖累,處處看不順眼;她一邊為女兒花錢,一邊又讓女兒感覺寄人籬下。嚴重時,母親會沖著她咆哮,「你簡直就是一個害人精!」

從小沒有與母親生活過的張愛玲,一直把母親當成心中的偶像,但是這一段母女倆真刀真槍的相處,毀滅了所有美好的想像。

由於母親給的生活費用極少,張愛玲在學校過得相當艱難。

大三那年,香港淪陷,香港大學亦停辦。張愛玲想轉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完成學業,便向母親求助,母親沒有給她錢,只讓她趕快嫁人:「若現在嫁人,不僅可以不讀書,還可以用學費裝扮自己;繼續讀書,不僅沒有裝扮,還要為學費傷神。」

21歲的張愛玲不想嫁人,更不想再仰人鼻息過日子,於是迫不及待地謀求自立。她主動輟學,開始賣文為生。而她在文壇最活躍、文學生涯最璀璨的時期,正好就是1941年到1944年抗戰之間。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二十齣頭的小女子,與家庭決裂,沒有經濟來源,她滿心想的應該是如何讓自己生存下去,哪裡顧得上其他!而她的家庭背景與生活背景,也註定了她是寫不出那些紮根於泥土的文章來的。

也有讀者留言,說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塑造的女主角白流蘇清醒自持,不會為愛飛蛾撲火,但她自己為什麼會嫁給渣男胡蘭成呢?還為了這個男人將自己放低到塵埃里?甚至為了他,自己也背負上了漢奸的罵名?

著名導演李安曾這樣評價張愛玲:「張愛玲是個沒有愛的人。有時候我們會奇怪,她既然那麼了解男女關係的本質,為何還要飛蛾撲火?張愛玲是個有心理疾病的人,這是幾乎所有經歷童年陰影、不得父母疼愛的人都有的問題。」

李安所說的「童年陰影」指的就是張愛玲幼時的家庭不幸。當然,我不否認童年經歷對一個人的影響,但是,張愛玲真的是一個病態的、沒有愛的人嗎?

張愛玲敏感內向,從不輕易表露感情,但她卻清楚地記得每個人對自己的恩情。她從父親家裡逃出後在母親和姑姑那居住了一段時間,那段時間母親為她的花費她一一記在心裡,等後來寫作拿了稿費,便存了二兩金子打算還給她。

姑姑對她的長期照顧她也牢記心中,1980年,遠在美國的張愛玲得知姑姑境況不佳,便將自己在國內的著作版權交由其丈夫李開第先生處置,所得稿費也一併贈予這兩位老人。

而對於為何會愛上胡蘭成,他人的流言蜚語都不能作數,因為「歷史大部分靠猜測,剩下的則是偏見。」我們只能看看張愛玲自己怎麼說,她在《小團圓》里寫過那麼一小段:

「這天晚上在月下去買蟹殼黃,穿著件緊窄的紫花布短旗袍,直柳柳的身子,半鬈的長髮。燒餅攤上的山東人不免多看了她兩眼,摸不清是什麼路數。歸途明月當頭,她不禁一陣空虛。二十二歲了,寫愛情故事,但是從來沒有戀愛過,給人知道不好。」

有多少女子的愛情,起始於這空虛。

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光。女人說,我要戀愛,便開始戀愛。遇到胡蘭成的時候,剛好是張愛玲想戀愛的時候,胡蘭成只是趕巧走過來,成全了她的夢想。

其實這個時候,不管走過來的男子是誰,只要遇到這麼個合適的對象,張愛玲都會把他變成自己的戀人。因為青春時我們愛的,多是自己的倒影。

只不過,張愛玲運氣不太好,碰上了一個渣男。可誰又沒遇到過幾個渣男呢?只不過有的人被渣男毀了,張愛玲卻不同,縱然曾經將頭低到塵埃里,她最後也會從這塵埃里開出花來,從來不曾放任自己在愛情里淪陷過。

還有讀者說,白流蘇最後的結局仍然不過是上一段婚姻的延續,流蘇仍然是找的一個長期飯票,重蹈覆轍,小說並沒有進步的意義。

作為女性作家,張愛玲沒有像同時代的其他作家一樣,把女性寫成參加革命戰爭的女革命者、女英雄,她在小說中講述平凡女人的平常故事,關注女人的命運,希望能由此引導女性從男人話語權力中解放出來,做到精神和人格的獨立。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版本的「娜拉走後怎樣」,是一個離婚的棄婦無處容身、謀求生路的故事。從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范柳原要的是調情,流蘇要的卻是一紙婚約,她背後是生存的焦灼與無奈,這與范柳原是不大一樣的。

柳原意在求歡,流蘇旨在求生存,這是女性根本的悲哀,也是張愛玲的洞見所在。

而這悲哀的主要原因,即是白流蘇無法養活自己。經濟不獨立,人格便難獨立。越早獲得經濟獨立,便能越早獲得人格獨立。

當然,作品中白流蘇的選擇有她的時代局限,小說的結局在當時來說是合情合理的。張愛玲雖然未能給她指出一條正途,但已經清晰地剖示給當時的女性看——傳統之路通向死亡。

事實上,社會進步到21世紀,「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依附意識還在少數女性身上陰魂不散,張愛玲的思想在今天看來依然閃爍著光芒。

微信編輯器 構思編輯器


推薦閱讀:

八字財運斷語秘要總結
LJ的水下攝影自我總結部分
非故事雜談——歲末總結
2016上半年總結
Python打包時添加非代碼文件的坑

TAG: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