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香港去!曝光3次內地移民潮內幕!圖
在移民香港的方式之中,除了「優才計劃」之外,投資移民是成本最高但難度較低的一種。圖為2013年4月29日,上海五一假日房展會上,第八屆海外置業投資移民展同期開展,吸引了大量意向者前往諮詢洽談,其中不乏年輕人。
而另外一種赴港就讀就業是屬於成本中等但難度較高的方式。2012年香港高校招收約16000名內地學生,這數字是10年前的10倍。包括在香港高校就讀的時間在內,這些學生如果留港工作3到6年,可自動成為香港永久居民。他們的家人則可以通過單程證渠道,也在數年後移民香港。圖為2011年6月28日,香港科技大學在北京舉行內地招生面試。 在短短的70多年間,香港經歷了3次內地移民潮。第一次在抗戰時期,58萬人從內地移民香港,當時的香港人口只有九十九萬,這批人帶來了資金以及中原文化。圖為1938年11月21日,
逃往香港的難民坐在草堆里休息。
分別是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共計56萬人(次);參與者來自廣東、湖南、湖北、江西、
廣西等全國12個省、62個市(縣)。圖為1955年颱風之後,香港市民為逃港者送粥。
30多年裡,近百萬內地人在香港落地生根。他們大多居住在木質棚戶里,從社會最底層做起,慢慢融入主流社會。圖為1958年,香港棚戶區,遠處是政府為安置逃港者修築的七層公寓。
逃港者多為農民,也包括部分城市居民、學生、知識青年、工人,甚至軍人。有一份來自深圳市的數據表明,至1978年,全市幹部中參與逃港者共有557人,逃出183人;市直機關有40名副科級以上幹部外逃。圖為1960年的羅湖火車站。排隊等候過境的人。 1962年,廣東出現嚴重饑荒,大量居民逃往香港。在寶安縣由東至西百餘里長的公路上,偷渡者成群結隊,每人持一根4尺多長的木棒。帶頭的偷渡者公開說:「誰阻撓我們,我們就用木棍和他們搏鬥,衝過去,
就算開槍也不後退!」圖為1962年5月,被香港警察護送回境的偷渡者們。
1962年5月1日,有3萬多名逃港者聚集在香港市區附近的一座名為華山的小山上。港府調集數千名軍警,開始大規模的驅趕與抓捕。與此同時,先後有十餘萬名香港市民,帶著食品和飲水趕到華山,保護這些逃港者。根據事後的統計,大約有一半的逃港者,在市民們的掩護下逃入市區。當晚,香港幾乎所有的娛樂場所都自動熄燈閉門,以示抗議。第二天,數百名香港市民擋住汽車,掩護近千名逃港者逃離現場。圖為1962年5月1日,香港警察在遣返逃港者之前分發食物。
逃港的方式,可分走路、泅渡、坐船3種。按路線,則有東線、中線、西線之別。當時對偷渡者的打擊異常嚴厲。凡不經合法手續前往香港者,都被視為「叛國投敵」,抓到就處以收容。圖為1967年6月22日,香港水警在公海檢查漁船。 1974年11月,香港政府實行抵壘政策,也就是偷渡者只要成功進入市區,聯繫到香港的親人,就可以合法居留,如果在邊境被抓,就會被遣返。圖為1979年11月1日,被抓到的逃港者等待遣返。 逃港潮在客觀上推動了經濟的開放和繁榮。1980年8月26日,在逃港的橋頭堡深圳,率先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而在來到香港事業有成的逃港者里,幾乎每個人都經歷相似的艱難時刻。圖為1989年11月,香港九龍街頭送鮮豬肉的人。在1980年10月抵壘政策取消之後,香港政府和內地政府確定了單程證制度,由內地公安部門審批簽發,
目前由回歸前的75個改為每天150個名額,主要給那些家庭分隔兩地的申請人。圖為1992年7月12日,
要求妻子入港的示威者和警察發生衝突,剛剛上任的彭定康親自介入,衝突導致14人受傷。
1997年香港回歸後,偷渡基本絕跡。圖為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歸前夕,香港一家美國化妝品連鎖店懸掛國旗,店員佩戴紅領巾。 1997年5月11日,一名女孩手持條幅參加抗議,身後的標牌上寫著:我要媽媽。由於單程證名額的問題,很多香港人在內地的妻子無法入港,而拿到單程證的申請人,就要放棄內地的戶口以及中國護照,但是在香港居住不夠七年,還沒有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前,他們也無法申請特區護照,只能夠拿著一本香港政府發出的」身份證明文件「。 1999年7月8日,內地移民在香港立法會大樓外排隊等待註冊信息。居港權問題一直在困擾著香港政府。行政區成立後,根據《基本法》第24條,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者在香港以外所生的中國籍子女,也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此前港人在外生育的子女身份問題,尤其是非婚生子女的身份問題變得尖銳起來。 1999年1月29日,香港終審法院裁決,居永久身份的港人在大陸出生子女具在港永久居留權。判決令香港人在內地所生的非婚生子女同樣享有居港權。1999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
做出解釋:只有香港人在內地所生的婚生子女才享有居港權,同年10月,大批聲稱擁有居港權的內地人
在天主教神父甘浩望支持下衝擊政府總部,引發嚴重衝突。圖為2000年6月25日,抗議者聚集
要求重新解釋《基本法》,認為違背常理,阻礙了一家團圓。
內地改革開放後進入香港的人被統稱為「新移民」。香港社會已經無法為這些新移民提供足夠的崗位,變成了要和香港的那些從新移民變成老移民的基層居民進行競爭,而政府不願意在福利方面投入更多,也使得社會公共服務不足。圖為2006年3月1日,陳先生和因懷孕從內地過來的妻子還有大女兒住在深水埗一間不到10平米的小房子里。 自2003年開放自由行開始,越來越多內地孕婦到香港生孩子,以期能夠讓孩子有一個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圖為2006年11月30日,約30名香港本地孕婦因內地孕婦大量赴港生產,公立醫院產房緊缺,上街遊行。 據統計,2001年,港產內地嬰兒只有620人;2008年,這一數字達25268人。目前,港產內地嬰兒總共超過10萬人。內地孕婦的大量湧入,一些醫院出現了「床位危機」。許多香港人認為內地夫婦搶佔了屬於本地孕婦的醫療資源。2007年5月18日,在羅湖關口,一名剛在香港生完孩子的媽媽站在出口。 對於很多准媽媽來說,赴港生子僅僅是為了中介機構推銷業務時所說的「香港優勢」:可以享受12年免費教育福利;他們持有香港護照,到全球130多個國家都可以免簽證;他們可以在60歲之後領取香港的養老金,這就相當於買了一份終身保險。圖為2009年12月24日,香港旺角街頭,專辦大陸居民來港生子廣告。 2012年2月1日,香港一家報紙出現一則題為「香港人,忍夠了」的大幅廣告,表達反內地孕婦赴港的立場。由於內地孕婦日增,香港醫療機構不堪重負,香港孕婦無床位產子,引發尖銳的矛盾。而港府採取優先照顧本地孕婦等措施後,內地孕婦開始沖關、衝擊醫院急診室。去年外地孕婦經香港公立醫院急症室分娩的就有1600多起,較前一年增兩倍之多。推薦閱讀:
※這樣的香港真的還是中國的嗎?
※香港人敵視內地人嗎?
※為甚麼大陸人這樣喜歡到香港買藥?
※2017港百前瞻 | 群雄並起匯香江 大帽山下巔峰決
※為什麼澳門比香港安靜多了?
TAG: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