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練過沒有?武當趙堡心意開合太極拳

  一、源流

  三豐拳經曰:「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太極拳為萬拳之母,它既含人體內運作的最大限度和規則的拳術架式,又是人體生理生化陰陽運行的規則和規律。 此拳法由張三丰祖師弟子王宗岳傳與河南溫縣趙堡鎮蔣發,後經歷代宗師傳承,傳至我恩師周少學為武當趙堡太極拳劉鳳鳴系第十二代掌門人。我師繼承了前人的武功理念,不斷地總結、研習此拳的功理功法,較完整、系統地保留了三豐祖師拳架秘訣,在練功時運用了王宗岳譜中的經典拳論作為指導方針。認真總結和提煉了內家拳傳統的精華,創編此趟拳套路為89式。將趙堡太極拳重新定名為「武當趙堡心意開合太極拳」。

  這套拳法源於道家思想理念,始終以意念貫穿其中,將開與合、陰與陽的理論有機結合,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的、嚴謹的獨門武學。與易學、醫學、物理學科間密有不可分的關係。習練此拳始終以意念貫穿其中,陰陽轉換,循環無端,凝神守靜,動靜結合,內外兼修,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後發先至,四兩撥千斤之術。是集養生、技擊為一體,系「古拳術」中不可多得的拳種, 是典型的內家拳代表之一。

  二、特點

  

   1、架高、動作小,易化善發,可拳打卧牛之地 

  武當趙堡心意開合太極拳歷來注重四大節(兩膀兩胯)、八小節(兩手兩腳兩肘兩膝),身體要求五張弓(兩臂兩張弓、軀幹一張弓、兩腿兩張弓)要順其自然,手、眼、身、法、步要根據身體的生理結構調整角度,做到六合(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筋與骨合)。行拳去掉力度,放慢速度,增加柔度。除此之外,還要做到:頭正、頂貫、項豎、肩沉、肘墜、胸含、背拔、臀斂、襠圓提、胯松活、足抓扣。 

  正確姿勢,招熟行架,方能循序漸進,像練毛筆字一般,橫豎筆畫,一絲不苟,日久即能隨意揮灑,直至能收藏筆鋒,立骨出神。習太極拳也一樣,基礎夯實,明規矩,用規矩,知行合一,到外之所「形」即內之所「發」時自然水到渠成。

  2、行架以圓為形,圓轉、靈活、自如  

  「圓與弧」是太極拳的基本運動軌跡,拳論上講:「面前有手不見手,胸前有肘不見肘,倘若觸手彼難走,這樣方顯是高手」。太極拳以圓活為體,在練習太極拳架式時,不丟掤勁,向前有後撐,向後有前掤。凡練太極拳的都應知道不能出三圈,要做到手不出外圈,肘不出中圈,肩不出內圈。太極拳最忌直力,拳勢所變隨人所變,順人體自然而變。隨曲就伸,隨伸而旋,欲收先放,欲緊先松,欲進先引,掤擠和按發之勁是根據對方的力度和變化而靈活使用的。

  3、拳重心神、意氣 

  此拳重心神、意氣的鍛煉,講究意氣之開合,行拳時先在心,後在身,神為主帥,身為驅使。要做到以意領氣,以氣領身,以身領手。身雖動,心貴靜,視靜猶動,視動猶靜,心機伏,氣通血脈、神凝勁整,進入返璞歸真、一切自然這一特殊功能狀態。此拳重意不重形,用意不用力。走架時用意念去引導,拴意馬、鎖心猿、無雜念,在松靜的基礎上,全部心意和功力都要用到動作中去。凝神聚息,深、長、細、勻,自然而然,行拳走架一開一合,一呼一吸盡得太極大道。做到意念、動作、呼吸三者協調統一。內家拳,有外無內不全面,有形無意也不全面。要想弄明白這兩方面,必須有明白人真傳授才行。得了內與意,便知道天地如此廣闊,古德創拳之偉大了。

  4、陰陽無偏氣貫穿的練功原則   

  三豐拳經曰:「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太極之先本為無極,二者渾然不分,故為太極之母,陰靜陽動,陰息陽生,負陰而抱陽,黑白相擁,陰陽相交,始育萬物。太極從無開始,隨「一動無有不動」行拳之始,即呈太極之象,陰和陽始終貫穿其中,相互依賴、互為其根。

  人體就是一個太極體,頭陽天,腳陰地,體內動。靜脈之陰陽和任、督二脈及臟腑均可用五行和陰陽對照辨解。太極拳內功的門派眾多,架式風格各異,但不管是哪門哪派,其功理功法都離不開「陰陽」這兩個字,人體本身就是個太極體。頭為陽,腳為陰,中間軀幹部位為陰陽相交之部位,如太極圖之黑白陰陽魚合抱、陰陽相擁而平衡。前體為陰,後背為陽。陰中有陽,陽中寓陰。王宗岳拳譜曰「須知陰陽,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依據此理,太極拳的每一式也必含陰陽與虛實。                           

  比如練無極式:自然站立,兩腿分開。兩腳內踝與肩同寬,自然站立,腳尖正前,身體五張弓拉起,兩臂自然下垂,中指緊貼兩大腿外側的風市穴上。手掌心略凹陷,使氣血無阻力而通暢。十趾緊抓地,腳心呈弓形,足心為空,與地產生吸引力,並使氣血行走通暢。

  松腰含胸,拔背頂項。注意松三大關節,即肩關節、胯關節,膝關節。

  舌頂上齶,調身入靜,心亦凈。雙眼餘光觀鼻尖,眼觀鼻,鼻對臍,臍對會陰,會陰對湧泉穴連線的中點,百會對尾閭。尾閭本身即是中,用其也可校正守中的中點,這為守中。

  兩臂成弓形,微抬,臂腋有隙(夾一雞蛋空),兩手陰面朝上到臍下,十指尖相對,意念領氣至下丹田處,此時的狀態為和,為松沉疊緊,為陰。另一半姿勢從足跟虛領勁(氣血)到小腿、大腿、尾閭、腰際,上行脊及兩膀所有穴位直到頸後時大領向後收,氣血及勁上至百會後達上丹田。為開,為虛領頂勁,為陽。

  無極式是這套拳法的起式,也是母式,這種陰陽無偏氣貫穿的練功原則指導著每一式,這也是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論。我們習練太極拳就是要求得陰陽平衡,使身體處於「和」的狀態,陰陽平衡百病消。

  5、守四象的原理 

  練此拳無需音樂,首先要靜,要合住四象,即習練時舌不妄動,魂安於心,心受益,心為火;目不妄視,魂安於肝,肝受益,肝為木;耳不妄聽,使精安於腎,腎受益,腎為水;鼻不妄嗅,魂安於肺,肺為金;守住這四象不外泄,才能聚於意,意為脾,屬土。只有守住意,五行才不相剋,氣才能齊聚于丹田,這也叫五行攢簇歸丹田。

  6、正確理解松與剛

  王宗岳太極拳譜里有句「筋骨松,皮毛攻」之說。什麼是松,有人說找肉搭到骨頭架上都快掉了的感覺,其實那是泄。真正的松不是肉鬆,是筋骨松。人體所能松和縮的骨骼唯有人之脊柱,它能縮且能伸,因為每個椎體都是一個個體,是由韌帶穿連在一起,它也是人體的督脈從頭到尾所經過之途徑。按照老祖宗拳譜上所說,習功時筋骨松也只能是這條脊椎骨了,有些刊物把它稱謂「龍骨」,「龍」我們沒見過,土龍即蚯蚓也。我們都見過,它每前進一步,必將身體緊縮,縮得越緊,前進得越遠。這跟我們練功時一樣,松即縮也,氣沉丹田時將「龍骨」緊縮疊起到極致,虛領頂勁時,則將從足跟所虛領之勁頂至百會,意念將連接脊柱的所有韌帶向上無限延伸,這就是老拳譜所說的「伸筋拔骨」,然後緩慢將其疊起,疊到極致也就是太極拳的剛。


推薦閱讀:

太極拳丹田的幾個問題
太極拳學什麼?怎麼去練?
關於李玉琳的一些介紹

TAG:太極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