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古代中央官制

  一.知識歸納

  (一)大綱版

  1.秦朝:中央設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秘書和監察;「九卿」是虛指,是中央各部門的專職官員。

  2.隋唐: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確立,唐太宗完善,中書省草擬政令(中書發令),門下省審核批駁(門下審令),尚書省頒發執行(尚書行令),三省集權於皇帝;六部分吏、戶、禮、兵、刑、工。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權,提高了行政效率,是封建社會官制的重大變革。

  3.宋元:(1)北宋:按「分化事權」原則設三個副宰相,參知政事管行政,樞密使管軍事,三司使管財政。(2)遼:實行「蕃漢分治」,中央設北面官,由契丹人擔任,管理契丹和其他少數民族;又設南面官,由契丹人或漢人擔任,管理漢人和渤海人。(3)西夏:實行党項官職和漢族官職分開的制度。(4)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為全國最高行政機關(相當於秦朝丞相和唐朝尚書省),設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關;設御史台為最高監察機關;設宣政院專管西藏和宗教事務。

  4.明清:(1)明初: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六部尚書直接聽命於皇帝。(2)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限制了皇權;康熙帝設南書房;雍正帝設軍機處;乾隆帝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中央設理藩院專管民族和外交事務。

(二)新課標版

  1.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1)禪讓制,是指我國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2)王位世襲制,是指階級社會中,帝位(或王位)可以世代承襲(世襲制一直沿襲到清亡,經歷了近四千年的時間)。(3)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是歷史的進步;因為王位世襲制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私有制發展的結果,階級對立的產物。

  2.夏商時期中央行政管理制度:王位世襲制的形成;相、卿、師等的設立。

  3.西周的宗法制:(1)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裡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它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具有規定宗族內嫡庶系統的辦法,來確定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證王權的穩定。(2)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內容(也就是其特點):第一,宗法制的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製。第二,規定了相對的大宗、小宗之別。第三,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3)宗法制的作用: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4)宗法制對今天的中國社會的影響:①積極影響:有利於民族的團結、社會的安定和祖國的統一,如「尊宗敬祖」「認祖歸宗」;②消極影響: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勢力和宗派勢力等,如「認人唯親」「宗派主義」。

  4.秦朝至高無上的皇權和中央官制:

  (1)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①建立:從秦朝開始,皇帝成為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謂,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全國軍政大權由皇帝總攬,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也都由皇帝任免。調動軍隊的憑據虎符由皇帝控制、發給。②特徵: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襲顯示了權力的不可轉移,另一方面以皇權至上顯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這是中國古代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徵。

  (2)建立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①職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機構中,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兼理監察事務,太尉負責全國軍事事務。丞相之下還有諸卿,分別掌管著國家的各項具體事務,是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②評價: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職,在地位、職責和權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牽制,軍政大權操縱在皇帝手中。然而,對於軍政大事的決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諸卿進行朝議,最後由皇帝裁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君主專制下重大事情的決策失誤。

  5.從漢至元君主專制的演進:(1)漢朝:漢初,丞相集決策、司法、行政大權於一身,位高權重。為了加強皇權,漢武帝重用身邊工作人員,讓他們擔任尚書令、侍中等,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2)魏晉南北朝:握有實權的先是尚書省,繼而又有中書省、門下省,逐步形成三省體制。(3)隋唐時期:唐朝中央的三省中書、門下和尚書,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隋唐時期在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司、工六部。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相權分散。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削弱了相權,保證了皇權的獨尊。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此後歷朝基本沿襲這種制度。(4)北宋:措施: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最高長官行使宰相職權。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5)元朝:中書省是最高行政機構,長官行使宰相職權。相權得到加強。元朝後期,宰相的權勢越來越大,有時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繼承。

  6.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1)宰相制度的廢除:元朝丞相權勢過重,以致皇權不穩、內亂屢生。明初沿襲元朝制度,明太祖認為丞相制度妨礙皇權的高度集中,會導致社會動蕩。1376年,明太祖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分別隸屬於中央有關部門,這樣,地方權力就集中到中央。統領中央各部的宰相,職權也隨之擴大。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謀反罪誅殺胡惟庸;同時,裁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影響,有利於防止權臣專政,鞏固統治;有助於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使中國歷史上秦以來一直實行的延續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廢除,皇帝集皇權和相權於一身,缺少制約君權的機制,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但是廢宰相,過分集權於皇帝,造成了明中期以後的太監亂政。(2)內閣的出現: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幫助他處理繁多的政務。這些大學士很少能參決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親自主持。明成祖在位時,選拔翰林院官員作為殿閣大學士,入值宮內的文淵閣,隨侍皇帝,並開始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內閣」由此出現。明宣宗時,內閣大學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擬權。後來,內閣的地位日益提高。至明朝中後期實際掌握了宰相的權力。張居正任首輔時,大權盡歸內閣,六部幾乎變成內閣的下屬機構。明朝內閣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而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內閣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不可能對皇權起到制約作用。(3)軍機處的設立:清初,中央機構大體採用明朝制度,設內閣,置六部。但最高的決策和中樞機構是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凌駕於內閣、六部之上,使皇權受到很大制約。康熙帝設置南書房,使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與南書房三足鼎立,加強了皇權。雍正帝時為辦理西北軍務,又設置軍機處,軍機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見,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的作用只是上傳下達。這樣,地方軍政首腦實際上也直接聽從皇帝指揮。軍機處的設置,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處理各種文書;全國的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專制加強,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鞏固;是皇權高度膨脹的產物,標誌著我國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發展到頂峰。

 二.規律小結

  1.各部門分工合作又相互制約,是中國古代中央官制的一個基本特點。

  2.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是中國古代中央官制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皇權的強化和相權的弱化是一個基本趨勢。

  3.歷代中央官制之間有繼承和發展關係,如秦與漢、隋與唐等。

  三.熱點冷點

  1.中國古代各朝代中央官制的具體內容及總體演變趨勢是歷年高考的熱點。

  2.歷代中央官制與當時的歷史階段特徵的聯繫是高考的冷點。

  四.高考題例

  01.(2005天津文綜15)中國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襲制,適應了君主專制的需要,主要是因為

  A.拓寬了官吏選拔途徑B.擴大了統治基礎

  C.君主控制了用人權D.實現了選賢任能

  02.(2006天津文綜13)削弱相權是中國古代加強皇權的重要手段。與此相關的措施是

  A秦朝設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設立樞密使和通判D元朝設立中書省

  03.(2007全國文綜二14)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職能是

  A.尚書省和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執行B.中書省決策尚書省和門下省執行

  C.門下省決策,中書省和尚書省執行D.中書省和門下省決策,尚書省執行

  04.(2007廣東歷史4)下列選項中,通過直接變革宰相制度來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實行分封制②西漢設置刺史

  ③唐朝實行三省制④宋朝設立參知政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05.(2007廣東文基歷史20)朱熹說:「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這段話說明宋朝

  A.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B.地方政府進一步收回財權

  C.政治和理學思想緊密結合D.藩鎮割據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06.(2006廣東歷史5)反映我國君主專制制度發展趨勢的排列是

  ①參知政事的設置②丞相制度的廢除③軍機處的設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創立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

  07.(2008山東文綜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於

  A.增設機構,獨立施政B.分工明確,相互協調

  C.一職多官,互相牽制D.簡化機構,總攬於上

  08.(2008海南歷史6)下列各項中,分割宰相軍權的官職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B.漢朝的刺史C.唐朝的節度使D.宋朝的樞密使

  09.(2008天津文綜13)我國古代中央機構不斷變革,曾先後出現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內閣、軍機處等制度。這些變革反映的趨勢是不斷強化

  A.專制皇權B.中央集權C.監察權力D.對農民的控制

  10.(2009年江蘇歷史2)唐代中樞機構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的精細分工體現了

  A.施政觀念上的民主追求B.剝奪相權的創新設計

  C.行政運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權的重要進步

  11.(2009年遼寧寧夏文綜28)明朝「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六部所掌握的主要是

  A.決策B.行政C.監察D.司法

  12.(2009年浙江文綜16)關於明代內閣,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明太祖罷除丞相職位,設內閣制B.內閣成員的權勢和地位有過提高

  C.內閣正式成為統帥六部百司的機構D.司禮監最終取代了內閣

  13.(2009年廣東歷史5)君主專制在從秦到清不斷強化的過程中偶有特殊情況,能反映這一情況的是

  A.戰國時秦國以王為首,統一後秦王稱皇帝

  B.漢武帝以身邊近臣組成中朝執掌決策權,隋代實行內史、門下、尚書三省制

  C.唐代決策、審議、執行權分離,宋代中央機構形成全面的權利牽制體系

  D.明初廢除丞相,清初「軍國政事」由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

  14.(2006江蘇歷史27)列舉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權與相權關係的有關史實,揭示其歷史演變的總體趨勢,並指出其影響。(11分)

 高考題例答案及解析:

  01.C君主「天下為私」,用人權等大權在握,這是實行封建官制的政治前提。

  02.BA項為三公九卿制,丞相權力極大;C項通判為地方官員以牽制知州;D項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

  03.D熟悉隋朝以來三省六部制的職能即行。

  04.D僅③④項涉及宰相制度的變更。

  05.A這是北宋初高度集權的反映。

  06.D④①②③依次為隋朝、北宋初、明太祖時、雍正帝時。

  07.B從三省六部制下各中央部門的關係可看出。

  08.D四個選項中只有宋朝的樞密使分管中央軍權。

  09.A總結中國古代中央官制變化的基本規律得出。

  10.C從「三省」的職能和相互制約關係角度思考。

  11.B從明太祖廢丞相,權分六部,確定其職能。

  12.B熟悉內閣的由來及演化。

  13.D議政王大臣會議限制了皇權,弱化了君主專制。

  14.

  (熟悉四個朝代中央官制的基本情況)史實:秦朝: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在中央設置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北宋:在宰相下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把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便於皇帝總攬大權。明朝: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權力六部,直屬皇帝。皇帝的權力空前提高。

  (總結中國古代中央官制演變的基本規律)總體趨勢:君權日益加強,相權日益削弱直至被廢除。

  (得出最終結局)影響:君主專制制度走向極端。

  五.新題預測

  01.韓非有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首先實踐「聖人執要」這一思想的具體措施是A

  A.確立皇帝制度B.設置壓相C.設置「三公」「九卿」D.確立郡縣制

  02.封泥是將稠泥漿貼在捆好書繩的簡策的鎖口處,在其尚存軟性的似干非干之時,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蓋印(壓印),從而留印跡於封泥之上。從下圖秦印封泥中能夠獲取的歷史信息有C

  ①秦朝設立左右丞相制度②秦朝實行分封制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秦朝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

  A.①②B.①③④C.①③D.③④

  03.「漢代宰相是首長制,唐代宰相是委員制。」(錢穆《國史新論》)文中「委員制」指當時的C

  A.三公九卿制B.郡縣制C.三省六部制D.內閣制

  04.中央官制和政府機構的改革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建設的主體內容,下列措施既能分化事權、強化君主專制,又能提高行政效率的是B

  A.秦始皇虛設太尉、直轄兵權

  B.隋文帝設立三省、同為宰輔

  C.宋太祖實施「更戍法」,疏遠將兵關係

  D.康熙帝以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南書房同掌中樞

  05.隋唐時期在中央設立中書省,元朝時在中央也建立了中書省,他們之間最根本的不同在於B

  A.前者下設六部管理全國政務;後者專管佛教和藏族地區事務

  B.前者是立法機構,後者則是行政機構

  C.前者為削弱相權、加強皇權而設;後者則為加強各民族的控制而設

  D.前者標誌著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後者標誌著專制主義達到頂峰

  06.我國古代的中央政治制度經歷了從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再到內閣六部制的演變,下列關於它們的評價,正確的是D

  A.前者確立於秦,中者盛行於隋,後者完善於宋

  B.丞相名號始終保存並呈現權力加大趨勢

  C.都體現了決策、審議、行政三權分立的管理特色

  D.皇權一步步加強,有利於君主專制的有效實行

  07.根據秦朝官制,中央設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稱「三公」。但太尉一職始終空設,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實際作用是D

  A.監察百官並掌管財政B.協助皇帝助理萬機

  C.協助丞相管理軍事D.牽制丞相,以防其專權

  08.按唐制,中男不服兵役,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兵役的建議,得到唐太宗許可。但是,魏徵不肯簽署文件,並指出這是竭澤而漁的辦法。最終此建議沒有通過。據此,你認為魏徵供職於C

  A.尚書省B.中書省C.門下省D.吏部

  09.陸遊名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中的「王師」,按兩宋軍事管理模式,其調兵之權應屬於B

  A.節度使B.樞密院C.三司使D.轉運使

  10.明朝永樂帝時設立了內閣制,以內閣作為皇帝處理國政的助理機構。英國「光榮革命」之後,國王威廉三世逐漸以內閣代替樞密院,成力國王直轄的最高行政機關。下面關於兩國內閣制的敘述,正確的是D

  A.內閣制的形成標誌著兩國的皇權(王權)得到空前強化

  B.內閣已經成為兩國最高權力的象徵

  C.明朝的內閣長官稱丞相,英國的內閣長官稱首相

  D.明朝內閣是君主專制加強的結果,英國內閣是君主立憲的象徵

推薦閱讀:

不友善專業戶
定陵考古與鄱陽湖修閘
中國人沒有信仰?別鬧了!
敢愛不敢說 中國同性戀者處境艱難
中國崛起的秘訣,並不是誰都能學會的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