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利用按摩來治療中風半身不遂大全6篇

  1. 利用按摩來促進中風半身不遂的康復  
  2. 特效穴位治療偏癱
  3. 點穴推拿治中風偏癱,半身不遂  
  4. 半身不遂 按摩有講究
  5. 防治中風的穴位按摩方法
  6. 腦出血後障礙 針灸穴位可治療

 利用按摩來促進中風半身不遂的康復  

  中風後遺留的半身不遂,需要進行康復訓練,才能使部分機體功能得到恢復。按摩以機械力形式刺激人體,直接影響到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肌腱等組織。並通過神經系統,影響到大腦功能和內臟器官。並可以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改善組織營養狀態以及物質代謝能力,加快功能修復。有消除疲勞、改善僵直、防止萎縮和增加關節活動度等作用按摩療法對中風患者的病殘肢體的功能恢復是極其有利的。

    下面就給您開具一張簡便有效的中風按摩治療的處方: 

    1.病肢按摩

         病人取舒適體位,暴露病殘肢體,肢體肌肉放鬆;一般先行推摩,繼之以擦摩、揉捏、叩擊等手法。最後再用推摩手法結束調理。可先選擇上肢調理,然後再行下肢調理。調理時間上肢5分鐘,下肢5分鐘。病殘肢體的按摩,以關節、肌肉為主。按摩過程中,可結合病殘肢的被動運動,以增加療效。  

    2.頭頸部按摩

    ①可用手指拿捏患者肩頸部的斜方肌和相關的督脈、膀胱經、大腸經、三焦經等穴;

    ②用手指按摩患者肩頸部的肌肉和天柱、啞門、風池、肩井、廉泉等穴;

    ③用手指揉按患者頭面部的肌肉和百會、囟會、印堂、太陽、人中等穴。

    3.活動關節

    活動關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必須每天練習的內容。家人從患者手腳的末梢開始,依次向上活動每個關節。活動關節注意手腳的關節都應向上輕輕扳動,不要向內屈曲地進行扳動。力量不可以大,以免掰傷關節,以患者不痛為度。手指、手掌和手腕的關節活動後,再活動胳膊肘和肩部,注意是輕輕地向外展;腳趾、腳腕活動完,開始活動膝關節和大腿,注意大腿向上抬和向外展的動作要多做。

    以此方法按摩對治療中風具有雙向調節(溶栓和止血)的作用,可解除腦血管痙攣和降低顱內壓。

本文轉載自天然水蛭素120《利用按摩來促進中風半身不遂的康復》特效穴位治療偏癱

艾灸足三里穴位;

大椎,脾俞可使白細胞迅速上升,針刺能使痛閾明顯升高,能促進神經再生,促進損傷神經的恢復。  足臨泣取穴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足臨泣穴位於足背外側,第四趾、小趾跖骨夾縫中。(詳見此腳部穴點陣圖相關圖示)

  主治癥狀: 

  此穴的主治癥狀為:肌肉痙攣、中風、神經官能症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環跳針刺環跳;

有很好的降血壓作用。具有促進神經再生作用,可促進受損傷神經功能的恢復,

點穴推拿治中風偏癱,半身不遂  

點穴推拿治中風偏癱,半身不遂(臟腹圖點穴法)

點穴推拿治中風偏癱,半身不遂

第一式:病人仰卧,解開腰帶,醫師坐在病人右側,用右手中指按住闌門穴,旋轉推按,左手大指迎住巨闕部位。右手中指旋轉推按的時間,俟指下感到氣通為止

第二式:用右手中指按住建里穴,旋轉推按,左手大指迎住巨闕部位。以建里穴氣通為止。病人姿勢和醫師手式,同第一式。

第三式:左手大指迎住右石關部位,食指和中指迎住左梁門右手中指按住氣海穴,旋轉推按不可過久,以指下覺氣通即止。病人體虛弱或虛症,氣海穴用補或調,如果體壯,病實症則用泄或調。虛實關鍵在此。 

第四式:兩手放兩帶脈。用左手食指中指和右手大指,同時按住闌門、水分間,同時左手大指、右手食指和中指,扣住腹部兩側面帶脈,往裡攏撥,以闌門感覺跳動為止。 

第五式:右手大指按住闌門穴,中指是按住左章門部位,旋轉推按,氣通即止;同時左手大指迎住巨闕部位。推按畢,用右手食指和中指由章門穴往下偏右斜推至少腹。最多三次。 

第六式:右手中指按住左梁門穴,大指按住右石關穴,同時旋轉推按,氣通即止,推按畢,大指和中指仍按以上兩穴,同時擰撥一至三次,多至五次,左手大指迎住巨闕部位。左手無名指扣天突穴,中指按璇璣穴,食指按華蓋穴,右手中指按住巨闕部位,旋轉推按,氣通即止。

第八式:右手食指按上脘穴,中指按中脘穴,無名指按建里穴,同時旋轉推按,並用左

手中指和食指,迎住巨闕穴。感到中脘,建里部位氣通即止

此式操作畢,再治闌門穴(與第一式同)一次 

第九式:右手大指按住右天樞部位,中指按住左天樞部位,同時旋轉推按,氣通即止,推按畢,大中指仍按以上兩穴,同時擰撥(食中指向右旋引,大指乘勢挑送之)一至三次;左手大指迎住右石關,食指迎住左梁門。

第十式:按照第四式推按氣海一次後,並壓三把,其手式:右手中指仍按氣海,無名指和小指捲起,靠住病人少腹。自右少腹右側緩緩壓推至正面:中指和食指捲起,翻壓少腹,自左少腹左側緩緩壓推至正面為第二把,用手背緩緩向下壓推至關元部位,為第三把。一次為止。

左手捏住建里部位,右手捏住氣海部位,同時提起。病人即感到呼吸舒暢。治完任脈,接用此法,操作一次為宜

做完上法讓病人仰躺床上不用枕頭,雙手抱頭,第一式,一腿屈起,醫者一手扶膝一手自膝面到大腿根緩緩撥筋三次,再撥內側外側的筋。

第二式,醫者換手一手扶膝蓋一手從委中撥筋至腳跟再撥小腿外側膽經的筋和內側脾經的筋。

第三式,把此腿擱彼腿上,一手撥三陰交部位的筋十數次,然後一手按腳脖一手壓膝蓋,再把腿放平,重複此動三次。

第四式醫者一手握腿腳一手扶膝向病人腹部壓三次,再最大限度轉髖左右各三次。

第五式,仍將此腿屈起一手握腿腳一手扶膝壓向對面腿三次,然後扶膝之手順勢向環跳推三次並揉之。如是右腿則扣腎俞左腿不用。

重複另一條腿做同樣的動作。

做完這個過程讓病人坐起面對醫者

第一式:先伸右臂,醫者左手扣住肩井穴部位及肩頭的筋,右手握住病人手腕。然後彎病人肘部,點撥曲池部位的筋。依次再點開合谷穴的筋,也是旋轉推按,氣通即止。 

第二式:按經絡走向,撥通手三陽和手三陰經脈,由上而下三至五次。 

第三式;醫者兩手握住病人右手,用兩手大指撥病人手背的筋分撥三至五次,然後捏住病人大指,從指根捏至指梢,由大指一個一個接著到小指。然後再治左手,先撥手背的筋,再從小指開始,一個一個捏到大指結束。

本法對中風偏癱,半身不遂,癱瘓等氣血不通筋肉偏枯之症有特效,腹部點穴是本法的關鍵,幾乎所有的病都和五臟六腑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本法先從臟腑入手治其本源,通其氣血再治其筋骨有事半功倍之效,另一原則是先治健側,再治患側,這也是依據上病下治左病右治之古法。另外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患者的情緒波動,如患者長時間卧床一經治療即能行動,心中不免激動,或因閑事生氣均能產生不良後果,特需注意,事先告知。

「闌門穴位位於臍上一寸五分,為大小腸交會之處,」是開中氣、治療中焦疾病的要穴。每次治病必首先開通此穴。

本文轉載自twt356《點穴推拿治中風偏癱,半身不遂》半身不遂 按摩有講究           半身不遂 按摩有講究。當患有半身不遂後,除了行動不便外,有時還會伴有口眼歪斜、舌強語澀等癥狀。中醫認為,引起半身不遂病因為氣血運行不暢,脈絡痹阻或肝陽偏亢。治療半身不遂,可採用中醫推拿按摩方法。    疾病診斷

1.肝陽上亢 半身不遂,伴有煩躁易怒,頭痛頭暈,面紅目赤,舌紅,苔薄黃,脈弦。

2.氣虛血滯 半身不遂,伴神疲乏力,面色萎黃,或患側手足浮腫,舌淡暗或有淤斑、淤點,脈細澀無力。

臨床處理

半身不遂早期治療為主,一般在中風後癥狀穩定即可進行按摩治療。治則舒筋通絡,行氣活血。

1.上肢部操作 基本穴位:尺澤、曲池、手三里、合谷;基本手法:滾法、按法、揉法、拿法、搓法、搖法。

基本治療:①病人俯卧位,滾法施於脊柱兩側膀胱經,並向下至臀部、股後部、小腿後部。重點在腰椎兩側、環跳、委中、承山和跟腱部,同時配合腰後伸和患側髖後伸的被動運動,時間約5分鐘。按天宗、肝俞、膽俞、膈俞、腎俞,往返2~3遍。②病人仰卧位,滾法施於患側下肢,自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至踝關節和足背治療,重點在伏兔、膝眼、解溪,同時配合髖、膝、踝關節的被動屈伸及旋轉活動。拿法施於患側下肢,拿委中、承山。按、揉風市、陽陵泉、膝眼、解溪。搓法施於下肢。在按摩時,一定要使患者情緒保持穩定。另外,患者要保持身體清潔,生活有規律,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配合活動肩、肘、腕關節。再作肩、肘、腕關節搖法,搓法自肩部至腕部往返2~3次。

      2.背及下肢操作 基本穴位:天宗、肝俞、膽俞、膈俞、腎俞、環跳、陽陵泉、委中、承山、風市、伏兔、膝眼;基本手法:按法、揉法、滾法、拿法、搓法。

       基本治療:①病人俯卧位,滾法施於脊柱兩側膀胱經,並向下至臀部、股後部、小腿後部。重點在腰椎兩側、環跳、委中、承山和跟腱部,同時配合腰後伸和患側髖後伸的被動運動,時間約5分鐘。按天宗、肝俞、膽俞、膈俞、腎俞,往返2~3遍。②病人仰卧位,滾法施於患側下肢,自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至踝關節和足背治療,重點在伏兔、膝眼、解溪,同時配合髖、膝、踝關節的被動屈伸及旋轉活動。拿法施於患側下肢,拿委中、承山。按、揉風市、陽陵泉、膝眼、解溪。搓法施於下肢。

      在按摩時,一定要使患者情緒保持穩定。另外,患者要保持身體清潔,生活有規律,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本文轉載自低調人生《半身不遂 按摩有講究》防治中風的穴位按摩方法         中風病因多樣複雜,總的來說都與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有關。預防中風,就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儘可能降到最低。重點是控制高血壓: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藥物,保持情緒平穩,飲食清淡有節制,多吃果蔬,適量活動。穴位按摩防治中風的原則是:舒筋通絡,行氣活血。按摩法治療中風後遺症的主要方向是溶栓和止血,以解除頸腦血管痙攣和降低顱內壓,疏通肢體脈絡。 穴位按摩具體操作方法是:將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揉動按壓。每個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時手指要有一定力度。按摩最好每日進行兩次,早晚各一次。

         (1)百會(督脈)         [位置] 百會穴位於頭頂的正中央,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中點處。         [主治] 頭痛,眩暈,休克,高血壓,脫肛等。按摩百會穴,可以寧神清腦,降低血壓。 

        (2)囟會 (督脈)         [定位] 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2寸(百會前3寸) 。          [主治]頭痛,目眩,面赤暴腫,鼻淵,鼻衄,鼻痔,鼻癰,癲疾,嗜睡,小兒驚風。  

        (3)神庭 (督脈)         [定位]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         [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淚出,目翳,雀目,鼻淵,鼻衄,癲狂,癇證,角弓反張。配囟會治中風不語。

        4)印堂(經外奇穴)         [定位]位於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         [主治]1、頭痛,頭暈 2、鼻炎,目赤腫痛,三叉神經痛。頭痛、前頭痛、失眠、高血壓、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5)頰車(足陽明胃經)         [定位] 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中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主治] 口歪,齒痛,頰腫,口噤不語。 

        6)風府(督脈)         [定位]在項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主治]癲狂,癇證,癔病,中風不語,悲恐驚悸,半身不遂,眩暈,頸項強痛,咽喉腫痛,目痛,鼻衄。

        (7)風池 (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衄,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

8)風市 (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腘橫紋上7寸。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         [主治]中風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癢,腳氣。

        (9)委中(足太陽膀胱經:合穴)         [定位] 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瀉,小便不利, 遺尿,丹毒。 

         (10)手三里(手陽明大腸經)         [定位] 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          [主治] 齒痛頰,上肢不遂,腹痛,腹瀉。 

        (11)合谷(手陽明大腸經;原穴)          [位置] 手背第1掌骨與第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          [主治](主治面部一切疾病——面、口合谷收),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衄,鼻淵,齒痛,耳聾,喉痛,指攣,臂痛,口、眼歪斜,咽喉腫痛,胃痛,熱病無汗,多汗,上肢病變。

        12)外關 (手少陽三焦經:絡穴)         [定位]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主治]熱病,頭痛,頰痛,耳聾,耳鳴,目赤腫痛,脅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顫。  本文轉載自小美《防治中風的穴位按摩方法》                       腦出血後障礙 針灸穴位可治療        發生腦出血後,很多患者經常會產生半身不遂、言語障礙等後遺症,筆者從江蘇省人民醫院針灸科了解到,針灸穴位治療對治療腦出血產生的肢體障礙等有良好效果。  42歲的夏女士不久前在家中突發腦溢血,家人趕緊將其送到江蘇省人民醫院綜合內科病區治療,經過治療夏女士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是左側肢體不能活動。綜合內科病區醫生建議楊女士試試針灸治療,或許對肢體功能恢復有幫助。 在針灸科田青樂副主任醫師的治療下,一周之後,楊女士奇蹟般的重新站立起來,左側肢體恢復良好,能夠自己刷牙、洗臉、去衛生間,生活可以自理。

  "穴位給葯是針灸治療腦中風後遺症的重要刺激方法。"江蘇省人民醫院針灸科專家田青樂介紹道,人體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內屬於臟腑,外佈於全身,將各部組織、器官聯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些經絡之中分布著眾多穴位,絕大多數"穴位"所在的"位置"都是人體的生物學信息相對集中的部位。通過針灸穴位給葯,可以使藥物更直接的作用於人體,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風在根本上是由於人體內肝腎精血不足,表現出來就是淤血阻絡,在治療中風後遺症中,將疏血通等蟲類葯通過針灸穴位給葯的方法應用於人體,一是起到活血作用,二是起到祛瘀的療效。

  田青樂醫師給夏女士實施針灸治療後第二天,夏女士患側肩膀的肌肉有跳動的感覺,第三天後左手兩個手指能動,腿可以平移,第四天後可以把手機握在手裡。九次穴位給葯治療之後,楊女士可以自己洗臉,去洗手間,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起到了非常好的治療效果,日前已經康復出院。

解溪穴:能促進神經再生,促進受損傷神經功能的恢復

本博來源於網路,子孫滿堂整理、歸類、編輯。

想複製的朋友們,請您保留這個鏈接,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好人好報有好運,謝謝!

 

更多博文請您點擊


推薦閱讀:

按摩這三個穴位,從此告別失眠!
養脾胃妙招 多動腳趾可健胃
身體除濕第一穴——承山穴!
一人曲:緩解疲勞簡單法,來學習一下吧!

TAG: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