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明皇帝的最後三個五月,從藩王成皇帝,被清軍俘虜後秘密殺害

南明歷史上的今天系列28五月十五日

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雖然在歷史上沒有留下什麼好的名聲和政績,但是他卻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皇帝,他從一個落魄街頭、靠向王叔借債度日的藩王搖身一變成了佔據江南半壁江山的南明第一任皇帝,而僅僅一年後成了南下的清軍的階下囚,再一年後,被清軍在北京秘密殺害,而這一切都發生在五月,不得不說也是一個神奇的巧合。

1644年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正式即帝位

1644年是中國大地發生巨變的一年,這年的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上吊自盡,而後吳三桂又在山海關引清兵入關,擊敗了前來征討自己的李自成大軍,失敗後的李自成西逃,清攝政王多爾袞率大軍進入明朝首都北京。

1644年4月形勢圖

崇禎皇帝的噩耗在當年的四月傳到了明朝陪都南京,選擇一個合適的繼承人成了南京大臣們的當務之急。按照封建傳統和朱元璋定下的《皇明祖訓》,論血緣親疏當屬福王朱由崧最為合適,他與崇禎皇帝都是明神宗萬曆皇帝的親孫子,而且二人是平輩,所以朱由崧繼位當屬名正言順。

南明世系表

但是往往在這種一片祥和的時候總會有一些道貌岸然、卻暗藏鬼胎的所謂正人君子出現,這些正人君子就是東林黨,他們反對朱由崧繼位,倒並不是因為他們事先看穿了朱由崧無才無德的本質,而是他們害怕朱由崧登基後對東林党進行報復,因為由於當年東林黨的反對,朱由崧的父親朱常洵丟掉了本可以爭取來的太子之位。

雖然東林黨人反對,但是朱由崧在關鍵時刻做出了對於他而言最正確的選擇,他選擇拉攏手握兵權的軍閥高傑、劉良佐和黃得功等人,最終在此三人以及他們的上司馬士英的兵力協助下,朱由崧得以在皇帝大選中勝出。五月三日,朱由崧在南京稱監國,五月十五日,正式登基稱帝,史稱弘光皇帝。

江北四鎮

1645年五月二十五日,出逃的弘光皇帝被清軍押回南京

弘光皇帝登基後一年的時間內,根本無意進取,只知道享樂,而大政則皆出於奸臣馬士英、阮大鋮等人之手,國事日漸頹廢。而清軍則在1645年的正月擊敗了陝西的李自成政權,不久便南下討伐盤踞在江南的弘光政權。

醉生夢死

而此時,南明還發生了內訌,駐守武昌的左良玉為了逃避南下而來的李自成,率部向自己的首都南京進發,為了掩蓋自己的逃跑行為,還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馬士英為了保住自己的權位和性命,不惜犧牲江北防守,調集了黃得功和劉良佐部前去阻擋左良玉,最終導致江北防守大空,南京失守已是遲早之事。

左良玉

五月初五日,清軍抵擋長江北岸,五月初九日,清軍渡江來到長江南岸,攻克鎮江。五月初十,弘光皇帝和馬士英得知消息後連夜出逃,都沒來得及通知在京的其他大臣。

但是出逃也只是苟延殘喘罷了,弘光皇帝輾轉來到蕪湖黃得功的營中尋求庇護,不久之後已經投降清軍的劉良佐領清軍殺到,黃得功雖忠心護主,但是無奈手下出了叛徒,叛徒將黃得功射殺,馱著弘光皇帝獻給了清軍。據記載,「田雄負弘光皇帝於背,馬得功執弘光二足。弘光慟哭,哀求二人。二人曰:『我之功名在此,不能放你也。』弘光恨,嚙田雄項肉,流血漬衣。」

清軍

「五月二十五日丙午,……弘光以無幔小轎入城,首蒙包頭,身衣藍布衣,以油扇掩面。太后及妃乘驢隨後,夾路百姓唾罵,有投瓦礫者。」出逃十五天的弘光皇帝又返回了南京城,只不過短短十五天,他已經從至高無上的皇帝變成了清軍的階下囚。

1646年五月,弘光帝同其他明朝藩王在北京被殺害

1645年六月,繼弘光皇帝之後監國的潞王朱常淓投降清軍,同時寓居在浙江的惠王、周王和崇王的其他明朝藩王先後歸順了清朝。七月份,被俘的弘光帝和投降的潞、惠、周、崇等王跟隨多鐸大軍返回北京。

1645年6月形勢圖

到北京後,這些原明朝的藩王們起初還得到了清朝政府的優待,發給俸銀供養,但是好景不長,這些明朝的藩王在世對清朝始終是一個禍患,尤其是在局勢尚不明朗的時候,這些明朝的藩王都有可能成為天下臣民反清復明的旗幟。

1646年五月,清朝政府將弘光帝朱由崧、潞王朱常淓連同其他藩王一起秘密殺害。

在人生的最後三個五月里,弘光帝從落魄藩王成了大明的皇帝,一年之後的五月弘光帝做了逃跑皇帝,又被清軍俘虜成了階下囚,又一年後的五月,弘光帝被清政府秘密殺害,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更多歷史故事,請關注「天涯看點」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南明為何未被列入正史?
滿清是如何滅明的?
南明為何不能像南宋一樣被承認為一個朝代,而只認為是一系列政權,主要是因為時間太短嗎?
為什麼李定國不如鄭成功出名,更沒有民族英雄的稱號?
中國官修歷史為什麼以崇禎自殺為明朝結束的標誌,而不認可南明對明朝的延續?

TAG: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