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歌鑒賞

高考詩歌鑒賞

一、詩詞鑒賞總起課

詩歌是語言的精華,古詩更是文學藝術的瑰寶。閱讀古詩不但可以讓我們認識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化修養。

《考試說明》對古代詩歌鑒賞的具體闡釋:

 ①理解詩歌中詞語的含義。②概括詩歌的中心思想。③分析作者在詩歌中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④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⑤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考點詮釋

1、鑒賞、評價的意義:鑒賞、評價是指對閱讀材料的鑒別、賞析和評說。

2、鑒賞的範圍:(1)內容方面:意象、意境、情感;(2)表現形式方面:①語言(詩眼、鍊字; ②表現手法:構思手法、描寫手法、抒情手法、修辭手法

3、明確兩點:①鑒賞能力是根本。②不管什麼題型,都會有一個考查的切入點。

 

詩歌鑒賞的步驟和方法

一、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理解是解答古代詩歌鑒賞的基礎和前提。對一首詩的大致把握,包含兩個方面:第一是詩歌的內容,具體指記敘的對象,創造的意境,表達的情感;第二 是詩歌的表現形式,具體指詩歌的體裁,表現手法,語言特點等。

(一)、對詩意的理解。

要懂得「詩家語」

1、省略。古代詩歌由於語言凝練和格律限制等原因,比古代散文中的省略還要多,理解詩意時候 ,要把這些省略補出來。

2、變形

中國詩歌對語言的變形,在語法上主要表現為:改變詞性、顛倒詞序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樂美,給讀者留下藝術想像和再創造的空間。而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1)、關注詞性改變

例1、 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就是形容詞活用為使動,把春天來到的情狀寫出來了,它使江南兩岸一下子變得一片翠綠。

例2              送別 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明確:第一句下馬飲君酒」的「飲」字應理解成使動,君準備行走,邀請君下馬喝酒,然後才發生了那番對話。

例3、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明確: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歷代被譽為鍊字典範,均是使動用法。而上聯還是倒裝句式,應調整成「危石咽泉聲」,意思是高大的石頭,使泉水發出嗚咽的聲音。

例4、 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明確:詩旨在讚美後禪院景色之幽靜,抒發寄情山水之胸懷。詩人清晨登常熟縣的破山,入破山寺(即興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禮讚佛宇之情。然後走到幽靜的後院,面對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賞,寄託自己遁世情懷。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悅」和「空」字,是形容詞活用為使動,意思是美麗的山中風光,使鳥的心情大為愉悅,小潭中水的倒影,使人的心靈感到一片空靈。

(2)、關注語序倒裝

課內學習過的詩詞中,出現了好多的倒裝語序句,

1「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應該是「應笑我多情,早生華髮」,

2「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應該是「千古江山,無覓英雄孫仲謀處」,

3「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應該是「望中猶記,四十三年,烽火揚州路」,

4「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應該是「二十四橋仍在,無聲冷月,波心蕩」。

5「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應該為「浣女歸使竹喧,漁舟下使蓮動」,

6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漢陽樹歷歷(可數),鸚鵡洲芳草萋萋」,「漢陽樹」和「鸚鵡洲」置於「歷歷」、「萋萋」之後,看起來好象是賓語,實際上卻是被陳述的對象。

7杜甫《月夜》詩:「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實即「香霧濕雲鬟,清輝寒玉臂」。這裡的「濕」和「寒」都是使動用法,「雲鬟」「玉臂」本是它們所支配的對象,結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語。

8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詩:「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意思是「憐新雨後的竹,愛夕陽時的山」,本來是賓語的「竹」和「山」,在詩中成了主語。

(3)、特殊語言形式及表達效果

1典故 把作品所要抒發的感情暗寓於所用的典故史事

例: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效果: ⑴含蓄凝練,表意豐富,耐人尋味;

2諧音 運用音節相同或相近的詞去代替另一個詞,取得那一個詞的意義效果

例: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友情

效果:這種手法使表情達意更含蓄、機智,耐人尋味。

3疊字 重疊使用詞語

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效果:增強情感的表達,造成一種迴環往複的效果,形成一種獨特的韻味。

4純用名片語合

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效果:構成典型環境,起到了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表的效果。

(二)、對詩歌情感的理解

1、藉助意象把握

意象是蘊涵詩人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有些詩歌,詩人不一定把情感直接表達出來,而是藉助某些形象去含蓄地表達,在鑒賞詩歌時,要藉助意象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今夜曲中聞折柳」 ,「折柳」就是一個傳統的意象,含有惜別懷遠之意。「楊柳岸,曉風殘月」

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就知道傳達 的是傷別情懷。「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花」「江水」兩個意象,足以說明白居易的快樂心情。

   古詩詞意象中,一般都有固定的寓意,如「梅花」,一般是「孤獨」「寂寞」「孤芳自賞」「高潔傲岸」的代名詞;「蟬」則是「惜時光」「痛離別」「苦遠遊」「感身世」的同義語。

2、藉助情點把握

情點,指詩詞中透露詩人情感的字眼。

04年浙江卷16.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關於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遊子思歸鄉」,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

答題時,除了藉助「寒山」「暝色」「空佇立」等意象外,還可以抓住「傷心」「愁」這些字眼。這些字就是情點,直接而明確地表現出「樓上人」憂傷愁苦的感情,這種感情也是全詞的思想感情。

3、藉助詩題把握

有些詩歌,詩題就點命了思想感情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詩題就告訴我們,詩人的感情是快樂喜悅的。全詩對魚、夜、花的描寫,無不滲透在「喜」的感情。

4、|藉助表現手法把握

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撕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詩人首句用誇張,末句用比喻,把一生漂泊,壯志未酬,人以衰老的鬱悶、愁苦和怨憤以奔放的激情宣洩出來。在這裡誇張和比喻的運用,不僅使我們有形象的感受,更有情感的衝擊。

5、|藉助詩詞的結構把握

  古代詩詞在結構上一般是前半部敘事和寫景,後半部分議論和抒情。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全國卷一)

題竹石牧牛    黃庭堅

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①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野次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猶可,牛斗殘我竹。

[注] ①伯時: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這首詩可分為幾個層次?它們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這是一首題畫,共詩八句,前四句承題描寫竹石牧牛,後面四句抒情,表達了作者觀畫後的感想,因此這首詩可分為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次,分別寫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個物象,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後四句為第二層次,寫了作者由畫中的內容而生髮出的感想。

(三)、識記常識

文學常識是文學鑒賞的基礎,但作為考點,在各地考卷中出現的不是太多。其實,作為中學生了解點相關文學常識是完全必要的,關鍵是不要把它太當一回事。像上海卷將詩歌鑒賞與文學常識結合起來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閱讀下面的小令,完成題目。(2006年高考上海卷)

[黃鐘] 人月圓   山中書事  張可久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黃鐘「是這首小令的曲調,「人月圓」是___________。

這道考查元曲中最簡單的知識,答案是「曲牌」,沒有為難考生。這就善意地提醒考生在學習時要注意這方面的知識積累,避免不考就不學的急功近利式的語文學習所帶來的語文素養的降低。

(四)、劃分層次

詩歌非常講究層次,如一般律詩往往講究起承轉合,詞往往上闋寫景、下闋抒情等,鑒賞一首詩歌,首先要弄懂它寫了什麼,這就要懂得層次的劃分。如: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全國卷一)

題竹石牧牛    黃庭堅

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①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

野次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猶可,牛斗殘我竹。

[注] ①伯時: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這首詩可分為幾個層次?它們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這是一首題畫,共詩八句,前四句承題描寫竹石牧牛,後面四句抒情,表達了作者觀畫後的感想,因此這首詩可分為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次,分別寫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個物象,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後四句為第二層次,寫了作者由畫中的內容而生髮出的感想。

 

 

  形象鑒賞

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反映在詩歌中我們往往稱之為意象。

意象:意,是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象,是詩人所描繪的客觀景物意象是局部的,具體的。

意境:意象的組合構成詩歌的意境。意境是整體的,空靈的

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徵。

一、古典詩歌中的形象

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翁自己的形象。

          (2)、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托物言志詩中所吟詠的形象

   景物形象:詩歌中所描寫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觀

二、形象的鑒賞

  1、感知形象     2、分析形象的特點    3、體會形象中寄予的詩人的情感

三、鑒賞示例

意象是詩歌中融入了作者情感的物象,詩人的主觀情感往往通過一組或一二個精心選擇的具體物象來體現。把握意象是解讀詩歌的一把鑰匙,其考查形式有兩種:

1、根據詩歌內容選擇所描繪的意象。

例一、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浙江卷)

[正宮]叨叨令    無名氏

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斷紅塵路,白雲滿地無尋處。說與你尋不得也么哥,尋不得也么哥,卻原來儂①家鸚鵡洲②邊住。

[注]①儂:我    ②鸚鵡洲:此處為「漁父居處」的代稱。

本曲前四句運用豐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麗的自然圖景,其中    意象體現出溫潤柔美的特徵,而     意象則給人以飄逸渺遠的感受。

答案:分別是流水、白雲。

例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廣東卷)

粵秀峰晚望同黃香石諸子二首(其一) 譚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遠帆片片點歸艭①。橫空老鶴南飛雲,帶得鐘聲到海幢②。

註: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詩中哪些意象體現了題目中的「晚望」?請分別從「晚」、「望」兩個方面回答。

答案:前者表明時間,可以從詩中找出「歸艭 」「鐘聲」;後者是動作,「望」所體現的意象,如「江」、「青山」、「遠帆」、「老鶴」等。

2、要求考生對詩中的意象進行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全國卷一,詩歌見上(一)/2)

你認為這幅「竹石牧牛」圖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麼?有人認為作者在詩中「厚於竹而薄於石」,你對此有什麼看法?請說明。

答 案:結合詩前的小序「甚有意態,戲詠」可知,在作者心目中,竹、石代表著一種田園生活,無論是牛角礪石還是牛斗竹殘,都是作者所不願意見到的。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實際上作者對石與竹同樣憐愛。(或者說作者認為竹、石的寓意是一種堅韌的品格、高尚的節操,作者對竹、石的憐愛表現出他對品 節的珍視。)

3、分析詩句描繪的畫面(意境)

古代詩歌大多借景抒情,因此,我們鑒賞詩歌時,要善於根據詩歌所描繪的景物在腦海中展開畫面,從而領悟作者所寓含的情感。如: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全國卷二)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上闕中「數枝幽艷濕啼紅」一句展現的是一貼什麼樣的畫面,作者寫這句是為惜春傷懷嗎?為什麼?

這 題是對詞中的一句話所描繪的畫面進行分析,抓住「數枝」「濕」「紅」等關鍵詞語可知,這裡展現的是一幅幾枝鮮花的花瓣上沾著水珠堪憐的畫面。作者寫這句並 不是為惜春傷懷。可以從兩方面看出:一、作者接著「數枝」句說:「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二、在烏雲密布、寒雨將至時,作者更關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2)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天津卷)

涼州詞(其一)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註:磧(qì)沙漠。練,白絹,絲織品的一種。

 「無數鈴聲遙過磧」句表現了怎樣的邊塞景象?

答案:這裡的「鈴聲」即駝鈴,是沙漠中的特有景象,借代駝隊。整個詩句表現了長長的駝隊行進在廣袤的沙漠上的邊塞風光。

(3)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山東卷)

曉上空泠峽①  王罔運②

獵獵南風拂驛亭,五更牽纜上空泠。慣行不解愁風水,瀑布灘雷只卧聽。

[注]①空泠峽:在湖北宜昌市東南長江上。②王罔運(1832-1916),近代著名詩人。他早年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然而屢遭排斥,於是絕意仕途,歸而授徒。

本詩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情景?

問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情景,只要抓住二句詩寫到的景物,將它鋪開即可。如詩的前兩句寫拂曉時分,獵獵南風吹拂著江邊驛亭。詩人乘坐小船在縴夫的牽引下向空泠峽溯流而上。

四、鞏固練習

1、2004年全國卷

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 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

答案: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遊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

2、2004年廣東卷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 l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雲」、「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片雲」「孤月」意境凄涼,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又體現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

3、2004年福建卷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並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答:「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4、2004年江蘇卷

徵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1)為什麼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答案: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徵人的戍邊生活。

5、200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情理鑒賞

「情理」包括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在詩歌中抒發的感情及表現出的觀點態度。

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一、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分類

1、憂國傷時 

①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②反映離亂的痛苦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④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2、建功報國

  ①建功立業的渴望。②保家衛國的決心。③報國無門的悲傷。 ④山河淪喪的痛苦。⑤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⑥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⑦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鄉懷人

  ①羈旅愁思。②思親念友。③邊關思鄉。④閨中懷人。

4、生活雜感 

  ①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②昔勝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諷今的情懷。④青春易逝的傷感。⑤仕途失意的苦悶。⑥告慰平生的喜悅。

5、長亭送別

  ①依依不捨的留念 。②情深意長的勉勵。③坦陳心志的告白

二、鑒賞情感的方法:

  1、從詩歌的類別入手:(1)山水田園詩  (2)邊塞詩  (3)詠物詩  (4)懷古詩(5)送別詩  (6)閨怨詩  (7)即景敘事詩  (8)羈旅行役詩

  2、從詩歌的意象入手

  3、從詩歌的情點入手

  4、從知人論世入手

  5、從表達特點入手

三、高考示例

1、分析即景敘事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例一、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浙江卷,)

[正宮]叨叨令    無名氏

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斷紅塵路,白雲滿地無尋處。說與你尋不得也么哥,尋不得也么哥,卻原來儂①家鸚鵡洲②邊住。

[注]①儂:我    ②鸚鵡洲:此處為「漁父居處」的代稱。

請結合全曲簡要分析「卻原來儂家鸚鵡洲邊住」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結合「鸚鵡洲」的注釋,仔細分析這句詩,不難發現,其中所蘊含的情感還是比較豐富的,答案:①點明漁父(隱士)居住的環境是與世隔絕、遠離紅塵的「世外桃源」,表現其對所處環境的喜愛、自豪之情;②寫出漁父(隱士)超然塵世的情懷和隱逸的情趣。

例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全國卷二)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試分析下闋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

答案:這首詞的下片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作者通過對農民辛勞生活的感嘆,抒發了詩人對農民的憐憫、同情之情。

2、分析羈旅行役詩所表達的情感

例三、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江蘇卷)

鷓鴣天·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夜煮茶?

      註: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前兩句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答案:詞的前兩句通過對比,講去年妻子生日的時候自己還在家裡,現在卻在天涯與之相望,不能團聚,從而表達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親人的心情。

例四、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四川卷)

夜  歸       周密

夜深歸客依筇行,冷燐依螢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

        [注]筇:此代指竹杖。

  「竹窗斜漏補衣燈」這一耐人尋味的畫面中蘊含了哪些感情?請簡要賞析。

    答 案:「竹窗斜漏補衣燈」是一個典型的細節描寫,它是詩人想像(見到)的情景:竹籬茅舍中,一縷昏黃的燈光從竹窗里斜漏出來。青燈之下,詩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親)正在一針一線地縫補著衣服。詩人那懷鄉思歸的急切心情,家中親人對遊子的關切和思念之情,正從這幅畫面中流溢出來

3、結合詩詞的感情,印證前人的評價。如;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山東卷)

曉上空泠峽①  王罔運②

獵獵南風拂驛亭,五更牽纜上空泠。

慣行不解愁風水,瀑布灘雷只卧聽。

[注]①空泠峽:在湖北宜昌市東南長江上。②王罔運(1832-1916),近代著名詩人。他早年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然而屢遭排斥,於是絕意仕途,歸而授徒。

狄葆賢《平等閣詩話》認為此詩「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氣溢於言表」。請結合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答 案:本詩前兩句描寫拂曉時獵獵的風聲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艱難,為抒寫情懷作了鋪墊。第三句表面上說詩人慣於常年旅途奔波,已經不知道為風浪發愁為何事,其實這裡的「不解」為「不自意」之義,表現出久歷滄桑後從容自信的心態。(這點我們在注釋中可以得到啟發)第四句中「卧聽」「瀑布灘雷」這個典型場景更將 詩人對一切艱險都無所畏懼的傲岸氣度充分展現了出來。

四、鞏固練習

1、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做答[2005全國卷1]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2)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自詩。

   參考答案:  (2)這首詩寫了作考「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者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全國卷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麼特點?

    參考答案;  (2)①作者主要通過一幅想像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的。(想向1分,畫面描繪2分)  ②詩的語言樸實無華。(平易通俗)(意思答對即可)

3、.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第三折戲中,漢元帝在灞橋送別王昭君出塞和親時,有下面一段曲詞。閱讀這段曲詞,然後回答問題。[2005湖北卷]

   《漢宮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 向著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槍,馬負著行裝,車運著餱糧,打獵起圍場。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牆;過宮牆,繞迴廊;繞迴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蜇①;泣寒蜇,綠紗窗;綠 紗窗,不思量!

   註:①寒蜇:寒蟬。

   (1)有人讚賞《漢宮秋》的詞曲「寫景寫情,當行出色」。這段曲詞描寫了漢元帝所見、所想的哪兩種情景?表現了漢元帝什麼樣的感情?(4分)

參考答案:   ⑴曠遠悲涼的深秋塞外景況;凄清陰冷的秋夜王宮景象。

   感嘆昭君遠去塞外的艱辛,傷心離別;想像獨自返回王宮的凄涼,痛感孤獨。(4分)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重慶卷]

            從軍行七首(其二)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1)「琵琶起舞換新聲」與「邊愁」是否矛盾?為什麼?

   (2)「高高秋月照長城」與前三句寫法上有何不同?這樣的寫法有什麼好處?

    參考答案: (1) 不矛盾,這樣的對照寫法更能顯示出聽者深重的別情邊愁,這是任何歡樂的新曲都無法排遣的。   (2) 前三句敘事抒情,後一句寫景。以景作結,寓情於景;創造意境,含蓄無限。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4全國卷1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麼樣的情感?

答: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乍起,從而引起對家鄉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

6、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全國2

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最後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7、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重慶卷

東溪  梅堯臣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短短蒲茸齊似剪,守平沙石凈於篩。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自唐以來,古人作詩主張「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說詩人既要以自然為師,從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內心深處引發思想情感。

請指出在這首詩中最能體現這一主張的一聯詩句,並說說它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體現的。

(1)最能體現這一主張的一聯詩句: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2)體現的思想情趣: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閑情逸趣和對優美自然景色的讚美。

(3)如何體現的:能結合景(「野鳧眠岸」「老樹著花」)和情(「有閑意」「無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8、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廣東卷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拓展①詩中「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作者運用什麼寫法抒發怎樣一種感情?

②詩中「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一種精神?最後兩句言外之意是什麼?

答:①作者運用寓情於景的寫法,抒發了自己跟一片浮雲齊飄遠天,與一輪孤月共度長夜的飄零落寞之感。②表達了作者自強不息,鍥而不捨的頑強精神。最後兩句的言外之意指自己雖已年老,但自信還有一定的才識。

9、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江蘇卷

徵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2)詩題為「徵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

 

 

 

四  表達技巧鑒賞

  詩歌的表達技巧,在高考命題中涉及的問題較多。有單獨考查的,也有結合形象、思想感情表達來考查的。因此,是我們複習的重點

表達技巧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方面:表達方式和藝術手法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重點是描寫和抒情。

描寫:可分為正面、側面(渲染、襯托)、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景書懷

(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懷古傷今(己)

二、藝術手法

 1、修辭手法及作用

修辭: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互文、反覆等。

作用:比喻、比擬、誇張:更形象具體與生動 。                  

排比、對偶、反覆:音樂美、形式美、強調突出,抒情酣暢

設問、反問:增強語氣。

雙關:幽默,風趣,含蓄曲折

對比;特徵鮮明突出

2、表現手法:即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1)   寫景抒情的詩: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以動襯靜、虛實相生、樂景哀情、以景結情等。

(2)   詠史懷古詩:對比、反襯、借古諷今等。

(3)   邊塞詩:渲染、烘托、以小見大、象徵等。

(4)   即事感懷詩:借景抒情、以景襯情、樂景哀情、對比、鋪墊、照應、聯想、想像

等。                        

三、高考示例

1、分析詩中運用的表達技巧

例一: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麼特點?請簡要分析。(3分)

【答案】: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詩人藉助對「青苔」、「虹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從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例二: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江蘇卷)

鷓鴣天·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夜煮茶?

      註: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對「滿林殘照見歸鴉」的表達技巧,略加分析。

答:「滿林殘照見歸鴉」句似寫烏鴉歸巢之景,實則運用的是反襯手法,以鴉歸巢與人不能歸家對比。表達了作者漂泊天涯,深切思念家人的思想感情。

例三: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題目。(2006年高考北京卷)

移    居(其二) 陶淵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善欺。

注釋:①將:豈          ②紀:經營

本詩表現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的樂趣,請具體說明表現了什麼樂趣,這種樂趣是怎樣表現的?

答: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到一種美好的人際關係,即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純真而質樸的友情。這種樂趣主要是通過「過門更相呼」至「言笑無厭時」六句對具體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現出來的。

例四: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江西卷) 

三江小渡   楊萬里

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

【注】將:行,流過。

詩人採用什麼手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答:這首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詩人採用對比、比喻以及象徵等手法,用「溪水將橋不復回」與「不管風波去又來」進行對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賦予「山溪渡」、「風波」象徵意義,從而表達了友情恆久不變,能經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

例五: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安徽卷)

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飲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請結合全詞內容具體說明。

答案:這首詞作者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雲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離別之苦,下片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思念之切。

2、對題目中給定的表達技巧進行分析

例一: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天津卷,)

涼州詞(其一)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註:磧(qì)沙漠。練,白絹,絲織品的一種。

本詩運用襯托對比和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這首詩將「邊城暮雨」的遠景與「雁飛低」的近景、「雁飛」的高與動和「蘆葦」的低與靜、「雁飛低」的抑與「蘆筍生」的揚形成了襯托對比。前兩句實寫,後兩句以虛為主,虛中有實。

例二: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湖北卷)

暮春滻水送別   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雲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注]①鳳城:京城。

《暮春滻水送別》是怎樣融情於景的?請作簡要賞析。

答:結合詩歌可知,韓琮將友情、世情等濃縮為「古今情」,融入「綠暗」「紅稀」「暮雲」「宮前水」等意象組成的一幅感傷畫面之中,形成融情於景的特色。

四、鞏固練習

1、[2005全國卷1] 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做答(8分)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1) 三四句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具體說明。

答案:(1)修辭方法:對偶。  「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2、 [2005全國卷3]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雨後池上 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答案:一、二兩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後幽美迷人的靜態。三、四兩句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了雨後池上的一種動態之美。詩既寫出了靜態,又寫出了動態,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後池塘春景圖。

3、[2005湖北卷]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第三折戲中,漢元帝在灞橋送別王昭君出塞和親時,有下面一段曲詞。閱讀這段曲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漢宮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 向著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槍,馬負著行裝,車運著餱糧,打獵起圍場。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牆;過宮牆,繞迴廊;繞迴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蜇①;泣寒蜇,綠紗窗;綠 紗窗,不思量!

   註:①寒蜇:寒蟬。

     (2)這段曲詞中運用了對仗、頂真的修辭手法,試簡析它們各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答案:對仗:顯示了語言的對稱美,達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結合。頂真:具有迴環跌宕的旋律美,表現了漢元帝離恨未已、相思又繼、千結百轉的愁緒。(2分)

4、[2005福建卷]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而作此詩。

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2分)

答案:第三聯運用誇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對即可)

5、2004全國卷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答: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藉助於細節描寫傳達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詩中「復恐匆匆說不盡」是寫人的心理活動,「行人臨發又開封」則是一個有高度典型性的細節,也是心理活動的必然結果。這個生動的細節使抽象的「鄉思」變得具體可見。

 

 

 

   語言知識鑒賞

詩歌的表達效果是多方面的,它或一字提挈全篇,習慣上被除人稱作「詩眼」;或是在動詞、形容詞、副詞的使用上造語精、造語新,表情達意自然貼切,人們稱作 「鍊字」;或一句舉足輕重,給人啟迪,人們稱作「鍊句」這些都是鑒賞的基本內容。其具體考查內容是比較豐富的。但要注意的是,「鍊字」 、「鍊句」往往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點,答題時要從兩方面去發掘。

一、鍊字類

(1)找出詩中的「詩眼」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江西卷) 

三江小渡   楊萬里

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

【注】將:行,流過。

    本詩的「詩眼」是什麼?

    答:這是一首送別詩,整首詩寫友情恆久不變,經得起風浪,因此可以推知詩眼是「交情」或「交情得似山溪渡」。

(2)分析某個詞在全詩中的妙處。

例一、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廣東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以下問題(6分)

粵秀峰晚望同黃香石諸子二首(其一)譚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紅,遠帆片片點歸艭①。

橫空老鶴南飛去,帶得鐘聲到海幢②。

簡析詩中「帶」字的妙處。

答:結合詩句「橫空老鶴南飛雲,帶得鐘聲到海幢」可知,「帶」採用了擬人手法,賦予「老鶴」人的動作,不說鐘聲遠播,而說老鶴帶鐘聲到海幢,使畫面具有動感。

例二、閱讀下面的小令,完成問題。(2006年高考上海卷,

[黃鐘] 人月圓     山中書事    張可久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注釋〕 ①詩眼:詩人的洞察力。 ②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東曲阜。③吳宮:指吳國的王宮。 ④楚廟:指楚國的宗廟。 ⑤投老:臨老,到老。

〔賞析〕 《人 月圓》小令題名《山中書事》,實為懷古,借感嘆古今的興亡盛衰表達自己看破世情、隱居山野的生活態度。全曲上片詠史,下片抒懷。開頭兩句,總寫歷來興亡盛衰,都如幻夢,自己早已參破世情,厭倦塵世。接下來三句,以孔林、吳宮與楚廟為例,說明往昔繁華,如今只剩下凄涼一片。下片轉入對眼前山中生活的敘寫,雖 然這裡僅有簡陋的茅舍,但有詩書萬卷。喝著自釀的松花酒,品著自煎的春水茶,幽閑寧靜,詩酒自娛,自由自在。

16.「詩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

【答案】「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飽嘗人間世態炎涼之苦(2分),又為後文歸隱山村、詩酒自娛作了伏筆(2分)

 

例三、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江蘇卷)

鷓鴣天·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夜煮茶?

      註: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第二句「今年相望又一年」 中「又」妙在那裡?

「今年相望又天涯」 中「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跡天涯,飽含愁苦與無奈,因此妙處無窮。

例四、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遼寧卷)

東   坡①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确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①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确:山多大石。

請結合全詩賞析「鏗然」一詞的妙用。

答:蘇軾詩風曠達,這首詩抒發了他曠達的人生志趣。根據詩的意境,「鏗然」一詞傳神地描繪出手杖碰撞在石頭上發出的響亮有力的聲音,與月下東坡的寧靜清幽形成鮮明對比;聯繫前文對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堅守信念、樂觀曠達的情懷。

(3)換詞比較類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2006年高考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⑴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3分)

【答案】:⑴不能換成「對」或其它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用「對」或其它詞難以速到這種表達效果。

二、鍊句類

(1)選擇正確的項

例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2006年高考北京卷)

移    居(其二) 陶淵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善欺。

注釋:①將:豈          ②紀:經營

對這首詩的理解,恰當的兩項是(   )

A.全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佳日登高賦詩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與友人邊飲酒邊斟酌詩句。

C.「相思則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無為忽去茲」意思是不要急著離開這種生活。

E.最後兩句是說應該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解決衣食問題。

答案D、E。A項詩中並沒有描寫登高賦詩的情景,B項「斟酌」是飲酒,而不是推敲詩句,C項不是披衣起彷徨,而是披衣見老朋友,結合下句「言笑無厭時」可知。

例二、閱讀下面的小令,完成問題。(2006年高考上海卷)

[黃鐘] 人月圓     山中書事    張可久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注釋〕 ①詩眼:詩人的洞察力。 ②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東曲阜。③吳宮:指吳國的王宮。 ④楚廟:指楚國的宗廟。 ⑤投老:臨老,到老。

對作品賞析恰當的一項是 (       )

  A.作品語言委婉,結構嚴謹,虛實結合,意境闊大,餘韻耐人尋味。

  B.首句以歷史盛衰來表達作者對歷代王朝的繁華只是瞬間一夢的感慨。

  C.「孔林」、「吳宮」、「楚廟」三句意在讚頌儒家聖賢與英雄豪傑。

  D.末尾緊扣「山中何事」的疑問作答,描摹了釀酒飲茶的舒適生活。

答案: B。A項此曲抒寫隱逸生活的清新自然,意境闊大與此無關,C項意在抒發聖賢與豪傑不復存在的盛衰之感,D項不是描摹舒適生活,而是表明閑適心情。

(2)分析標題在詩中的作用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四川卷)

夜  歸       周密

夜深歸客依筇行,冷燐依螢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

        [注]筇:此代指竹杖。

   本詩是怎樣以「夜歸」統攝全篇的?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 標 題是詩歌的眉目。本詩寫景扣住「夜」字,寫情扣住「歸」字。首句直接點明「夜深」,刻畫出「歸客」拄杖而行的疲憊之態。隨後,詩人以「冷燐」、「螢」、 「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涼,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徑中孤身前行的艱難表現出歸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猶見「補衣燈」的感人畫面收束全詩,與先前的艱難 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遊子深夜歸家的複雜心情,意味深長。

(3)分析句子在詩歌結構上的作用

例一、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安徽卷)

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飲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內容上強調什麼?在上片的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答:這句在詞中強調二人相聚之短暫、相別之倉促。在寫聚、散的內容之間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例二、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江蘇卷)

鷓鴣天·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夜煮茶?

      註: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最後兩句極為感人,請談談你的看法。

答:最後兩句「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夜煮茶?」寫作者企盼與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倫之樂。語言樸素平實,親切動人,能喚醒讀者強烈共鳴。

例三、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遼寧卷)

東   坡①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确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①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

答:第一句 「 雨洗東坡月色清」描繪出一幅雨後東坡月夜圖,營造了一種清明幽靜的氣氛,以映襯作者心靈明澈的精神境界,可以說它在全詩中起了鋪墊的作用。

 

三、詩歌的語言風格

 1、樸實與華麗

2、含蓄與明快

3、文雅與通俗

4、豪放與柔婉

 

 

 

四、鞏固練習

1、[2005全國卷2]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

 (1) 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一句,並說出作者當時懷有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參考答案;(1)「抱膝」二字生動地勾畫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態,用「燈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將「影」和「身」聯繫起來,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顯得形影相弔。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時的一種孤寂心情。

(2)作者通過一副想像的畫面,即冬至深夜時分,家人還圍坐燈前,談論著我這個遠行之人來表現思家的。語言樸實無華。

 2、[2005福建卷]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而作此詩。

   (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麼?答案:(1)"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穎。(意思對即可)  答"雁別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3、[2005山東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的最為強烈和集中。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望地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心理。

4、[2005天津卷]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煙雲不盡頭, 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       簡析「望」在詩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望」字起到全詩景物描寫的統領作用。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北望燕雲,前途渺茫,來日未知;看眼前,江水悠悠,這正是南宋王朝一去不復返的寫照;抬眼望,夕陽漸沒,一片寒鴉掠過天空;極目遠眺,那昔日南宋王朝的「四百州」的狀況如何/?表現了詩人此時茫然、痛苦的心情。

5、2004年全國卷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木蘭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注] 縠皺:皺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 [棹]船槳,代指船。[浮生]人生短暫若泡沫浮生於水面。[肯愛]怎肯吝嗇。[晚照]晚日的餘輝。

2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答案:作者用一「鬧」字,不僅使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讓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6、2004年全國卷之四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城子    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   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姑蘇台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① 金陵:今江蘇南京。②落霞:晚霞。③六代:指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均建都於金陵。④暗逐逝波聲:默默地隨江水東流的聲音消逝了。⑤姑蘇台: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春秋時吳王闔廬所築。夫差於台上立春宵宮,為長夜之飲。⑥西子:即西施。春秋時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的美女。⑦江城:指金陵,古屬吳 地。

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台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答:「水無情」明寫落日餘輝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返。「空有」明寫六朝繁華已去,只剩月亮高掛,暗寓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之意。本詞同李白的《越中覽古》的主旨相近,應不難作答。

7、2004年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來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解釋第三聯的意思,並分析情與景的關係。

答: 第三聯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此聯歷來為人所稱道,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這兩句鍊字鍊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著眼, 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並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 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8、2004年浙江省高考語文試題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1)古典詩詞特別講究鍊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答「空"字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9、200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注]

註: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慾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是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 色、精鍊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

五、強化訓練

下列詩詞中加點的字各有其妙處,請加以鑒賞分析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3、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 

  4、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6、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7、即穿巴峽到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8、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9、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參考答案:

  1、「直」寫出烽煙之勁拔、堅毅;「圓」給人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兩字不僅準確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詩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之中。

  2、「生」字寫出明月從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動感,準確傳神。

  3、「蒸」寫出湖面豐厚的蓄積,彷彿廣大的雲夢澤都受到洞庭的滋養哺育;「撼」寫出洞庭湖洶湧澎湃的氣勢,極為有力。

  4、「低」寫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獨特的視角,非常準確。「近」字寫月亮彷彿也溫柔體貼,善解人意,來安撫詩人那顆孤寂的心。

  5、「轉」表明山色愈來愈深,愈來愈濃,山是靜止的,但憑顏色的漸變就寫出它的動態來。「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動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覺它始終如一的守恆。

  6、「盡」與「閑」把讀者引入一個寂靜的世界: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感到格外清靜;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地清幽平靜。寫動見靜,以動襯靜,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寂。

  7、「穿」寫在險惡的三峽中舟行如梭,「下」寫出峽後順流急駛,準確生動。

  8、星辰低「垂」,寫盡平野之廣闊,月隨江「涌」,寫盡大江奔流的氣勢,景象雄渾闊大。

  9、春草「自」碧,黃鸝「空」啼,景色幽美卻無人問津,景象荒涼凄慘。

附錄:古詩鑒賞——鍊字

     動詞謂語: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關照動詞。

 例1:詠懷古迹五首【唐】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首句一個「赴」字突出了三峽山勢的雄奇生動,把「群山萬壑」寫活了,化靜為動。在作者的想像中,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勢若巨龍賓士。作者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王昭君,把她寫得驚天動地。一個「赴」字,既寫出了山勢的不凡,還表現出作者對王昭君的感情,在作者心中王昭君是一個英雄。

例2: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形象地表現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這一實景;同時「鋪」字也給人平緩的感覺,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

②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或副詞,它在詩詞鑒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對象。

例1: 蜀 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三、四兩句詩表面是寫景,實質上卻是抒情,這兩句中的關鍵詞是運用了互文手法的「空」與「自」,儘管階前的春草十分碧綠悅目,儘管藏身在森森柏葉之中的黃鸝的歌唱十分好聽悅耳,但是一加上「自」、「空」二字,就將這草色鶯聲一齊抹倒,此時的詩人對美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心裡正在懷念諸葛亮而「無心問津」;同時,春草「自」碧,黃鸝「空」啼,景色幽美卻無人問津,足見其凄清。所以,「空」與「自」,一寫出了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景,二寫出了景色的凄清,是很有表現力的關鍵詞。

③疊詞:在詩文中,疊詞出現的頻率比較高。作用:或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有些疊詞繪聲繪色,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例1:《聲聲慢》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侯,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開頭連用14個疊詞寫出了李清照當時孤單凄涼無助的心境。環境「冷冷清清」,感覺「凄凄慘慘戚戚」,內心「戚戚」。如此陷入愁境而不得解脫。但全詞除結句一語道破外,都沒有直接說愁,而是從刻畫冷清蕭索的環境來烘托慘慘悲切的心境。

 例2:登 高   【唐】 杜 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說落木「蕭蕭」而下,使人如聞秋風蕭瑟,如見敗葉紛揚,使人聯想到落木落下的聲音,於無形中傳達出秋景的凄清蕭瑟;說長江「 滾滾」而來,使人如聞滾滾濤聲,如見湍湍水勢,表達出詩人心中對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慨;兩句詩,無論是描摹形態,還是形容氣勢,都極為生動傳神。從蕭瑟的景物和深遠的意境中,可以體察出詩人感時傷世和寄寓異鄉的悲苦。

④.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所著顏色一般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表現心情。

例1: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 首詞描寫了秀麗的水鄉風光,表現出理想化的漁人生活,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最吸引我們的是詞前兩句中作者調用各種顏色所表現出的那幅初春美景。煙雨中的青山,天空中的白鷺,夾岸的紅桃,江中的碧水,色澤鮮明而又柔和協調,氣氛寧靜而又充滿生機。體現了作者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例2:絕句二首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這 首詩前兩句詩狀江、鳥、山、花、四景,分別敷上碧、白、青、紅四種顏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為後面寫歸思作反襯,是一種典型的以「樂景寫哀」的表現手法。同時,詩中以動詞「燃」來表顏色,給人以動感和鮮活的感覺,與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以形容詞「綠」來寫春風的到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鞏固訓練】

1、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詩中「轉」「日」「余」「上」四個動詞用得很準確傳神,請分別予以簡要分析。

2、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古人寫詩很講究鍊字,詩中的「系」和「啼」兩個動詞就用得很準確傳神,請分別予以簡要分析。

3、絕句四首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請分析詩歌前兩句寫景很有特色,請加以賞析。

4、《夜上受降城聞笛》【唐】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本詩前兩句寫景方面有什麼特點?

5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請簡析最後一句中「新」字在寫景和抒情上的作用。

參考答案:

1、 本詩用語傳神,「轉」字表示山色愈來愈深,愈來愈濃,隨天色向晚,山色變暗,著一「轉」字,山是靜止的,但憑藉顏色的漸變把靜止的山寫出了動態的美。水是流動的,「日」字寫出流水的始終如一的守恆,「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時都在喧響;「余」字寫出落日行將與水面相切的一瞬,富有包孕地顯示了落日 的動態和趨向,在時空上都為讀者留下想像的餘地;「上」字不僅寫出炊煙悠然上升的動態,而且展示已經上升到相當的高度。

2、 這首詩寫於作者搬家之時。作者來辭別最喜愛的湖上亭,微風中,亭邊的柳條、藤蔓輕盈招展,彷彿伸出手臂牽扯人的衣襟,不讓離去。用「系」字既切合都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表現它的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般般挽留,凄凄惜別,也 容易讓人聯想到離人傷心的啼哭。這兩句把花鳥視為摯友,抒寫對故居一草一木依戀南舍的深厚感情,達到了物我交融、彼此兩忘的地步。

3、「翠柳」是新綠,剛剛披上綠衣的柳枝上黃鸝在歡唱,充滿生機;藍天上白鷺在自由飛翔。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傳達出無歡快的感情。

4、 詩意在抒寫邊防將士之鄉情。前二句寫月下邊塞的景色;回樂峰前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積雪一樣潔白而帶有寒意;受降城外,天上、地下滿是皎潔、寒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樣令人望而生寒。這種冷色調的環境正是觸發徵人鄉思的典型環境。三句寫聲音,聞見蘆管悲聲;四句寫心中感受,蘆笛能動徵人回鄉 之望。一個「盡」字又寫出了他無一例外的不盡的鄉愁。全詩把景色、聲音,感受融為一體,意境渾成。

5、這首詩抒寫對大自然物候變化的感受。構思新穎別緻,用語清麗細膩,不落窠臼,妙然生趣。「新」字寫敏感的蟲兒首先感到春的氣息,發出第一聲鳴叫;同時,

初春的蟲聲,可能比較稀疏,也許剛開始時還顯得微弱,但是詩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從中聽到了春天的信息,反映了作者對春天的期盼,以及喜悅之情。

 

 

 

 

  比較鑒賞

在古詩詞鑒賞中,往往將兩首詩的意象、情感、表現手法、表達效果(語言)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而使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分析詩歌的內涵,提高我們的鑒賞能力。

一、比較兩首詩的意象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湖北卷)

丹陽送韋參軍   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暮春滻水送別   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雲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注]①鳳城:京城。

兩首送別詩都寫到的「水」,各有什麼寓意?請作簡要說明。

答:上一首詩用「水悠悠」象徵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這與李白的「唯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下一首借流盡年光的「宮前水」來抒發對人生、歷史以及社會滄桑變化的感慨。

二、比較兩首詩的情感

閱讀下面的兩首清代詩歌,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重慶卷)

      新  雷   張維屏               己亥雜詩(其五)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兩首詩的末句寄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這兩首詩雖是同時代人所寫,但寫作對象不同,在詩中表現有情感也就不一樣,前者描寫的是春雷,「只待新雷第一聲」寄託了作者對新生活、新氣象的渴望與期盼;後者描寫的是「落花」,「化作春泥更護花」寄託了作者對新生事物的無私關愛。

三、比較不同表現手法。

閱讀下面兩首詩,根據提示,完成賞析。(2006年高考湖南卷) 

      薛寶釵詠白海棠                    林黛玉詠白海棠

珍熏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據人民文學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詠 物詩講究形神兼備。以上兩詩,頷聯都著眼於白海棠之「白」,但繪形寫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一聯,前句以洗盡胭脂,極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後句以晶瑩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潔之魂。倒裝句式的運用,顯得新穎別緻:「洗」「招』二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傳達出白海棠的情韻神態;而 「秋階」「露砌」的映襯,更是意味深長。詩人含蓄地表現了白海棠樸素淡雅、清潔自勵的品性。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一聯:             

答:「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一聯,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較之「洗出」句,更側重於表現「白」的鮮艷潔凈,後句再以梅花之魂賦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來」「借得」,巧用了擬人手法;而「偷來」一詞,貶詞褒用,想像新穎,靈巧別緻。

四、鞏固練習

1、 [2005浙江卷]16.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1)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________時刻的景色,均以荷與_______為詩歌的主要意象。(2分)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1)傍晚 西風

   (2)擬人表現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

2、[2005北京卷]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①—③題(7分)

夜遊宮 記夢寄師伯渾①   陸遊

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注釋:①師伯渾,陸遊的友人。

   ③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遊《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3分)

   參考答案:   ③相同點:詞句和詩句都表現了詩人抗金報國、建功立業的愛國之志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

   不同點: a 詞句抒發了對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嘆,突出了烈士墓年壯心不已的心境。

   b詩句著重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

3、[2005湖南卷]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根據提示,完成賞析。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

   兩詩寫作之時,作者都是貶謫之身,正值壯年的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則在垂暮之年被棄置崖州。從詩中看,兩人的處境與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兩詩都著一「望」字。李詩之「望」在首句,實寫登樓,引領全篇,既表達了對君國的眷念與嚮往,又蘊含了對「帝京」遙不可及的感傷。柳詩之「望」

   (2)兩詩都寫到了「山」。李詩曰「青山留人」,是面對群山阻隔欲歸不能的自我安慰。詩人運用擬人和象徵手法,抒發了看似平靜超然,實則深沉悲涼的情感。柳詩曰「尖山似劍」,

    參考答案:1)在末句,虛寫置身峰頭,收束全篇。既表現了對故鄉的思念,更表選了對「京華親故「一為援手的急切期待。

  
(2)表達的是在草木變衰的秋天,思念家國愁腸如割的痛楚。詩人在運用比喻手法的基礎上展開想像,直接抒技了奔迸而出的強烈感情。

4、[2005遼寧卷]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1)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藉此營造的是一種什麼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4分)

   (2)兩首詩的末句,一用「應有」,一用「猶有」,哪個更好?為什麼?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17.(1)「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氛圍」「心緒」各2分。

   (2)可以有三種答案:

   ①「應有」更好。「應有」二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複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猶有」二字則無此意趣。

   「心情」只要答出其中兩個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

   ②「猶有」更好。「猶有」二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還保存到現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而「應有」二字卻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見上)    只答出哪一個更好而沒有具體分析的,不給分。

5、[2005天津卷]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煙雲不盡頭, 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 目斷東西四百州。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的不同情感。

   參考答案:(2)「大江東去水悠悠」抒發了作者身處國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時的悲痛心情,側重現實。

  
蘇軾的詩句表達了對歷史流轉、英雄不在的感慨,側重懷古。

6、閱讀下面的詩和相關材料,完成第14-16題。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瀑布   徐 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蘇軾《東坡志林·記游廬山》:"仆初入廬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雲徐凝、李白之詩。……旋入開元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云:

"帝遣銀河一派垂,故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注]謫仙:李白。

14.古人有"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的評述,請以李白詩中的"掛"字為例,加以賞析。 (2分)

答案:化動為靜,描繪出遙看瀑布飛瀉時的景象。

解析:此題考查詩歌鑒賞中揣摩體味語言的能力。「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點題;「掛前

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讚頌。

15.以下詩句都運用了修辭手法,它們的表達效果是(2分)

飛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長如白練飛:                                   

答案:(用誇張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氣勢 (以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瀑布的色彩和

形態。

解析:此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飛流直下三千尺「,運用誇張的手法,一筆揮灑

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千古長如白練飛「用比喻手法,「白練」寫出了瀑布的形狀、色彩,「飛」字寫出動態之美,「千古」在肘間上拓展和延伸,有較強的表現力。

16.你是否同意蘇軾對李、徐兩詩的評價,請結合作品談談自己的看法。

答案:同意。(要點)李詩更為瑰麗,想像更為奇特,富有創造力,給讀者流下了回味的餘地。不同意(要點)徐詩分別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切入,氣勢顯得壯麗。

7、2004年高考語文試題(北京卷)

紅梅  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注]   詩老:指蘇拭的前輩詩人石曼卿。

讀下面蘇軾的詩論並回答問題。

林逋《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決非桃李詩。

皮日休《白蓮》詩云,「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墜時」,決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

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村學中至陋語也。

說出蘇軾讚揚寫梅花、白蓮的詩而批評石曼卿《紅梅》詩的理由,並作具體分析。

答案:第一問兩個要點。①讚揚的理由是,寫梅花、白蓮的詩能做到神似,表現了神韻、精神品格、內在特點;②批評的理由是,石曼卿《紅梅》詩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徵,僅作了外形描寫。

第二問3個要點。①「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的清幽、高潔;②「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月風清欲墜時」,寫出了白蓮的素潔、清雅;③「認桃無綠葉,辯杏有青枝」,僅從「綠葉」、「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紅梅的特徵,未見紅梅的精神品格。

五、強化訓練

閱讀下列唐詩,完成(1)—(2)題。

                《從軍行》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①舊別情。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塞上聽吹笛》  (高適)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借問梅花②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注]①關山:系樂曲(關山月)。②梅花:系樂曲(梅花落) 

 (1)填空:以內容分類,唐詩有「送別詩」、「詠史詩」等等,這兩首詩屬於邊塞詩。兩首詩都寫了樂曲聲和月色,藉以抒發戍邊者的情懷,可謂「『聲色』傳情」。

 (2)簡答:為什麼說《塞上聽吹笛》的三、四句有「語意雙關」的特點?

答案示例:字面上,似乎寫塞上梅花盛開,在風中,一夜間花散落於關山處處。實際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風將笛聲吹送到關山處處。(註:·借問梅花何處落·,用了拆字離合的手法,又稱「離合體」)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題紅葉    唐·韓氏                    行  宮    唐·元稹

        流水何大急,深宮盡日閑,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1)韓氏詩運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於物 手法寫宮女心事,顯得 委婉、含蓄 與韓愈詩中「還有小園桃李在,留花不發待郎歸。」的寫法相近;元稹詩則採用了樂景寫哀(反襯)手法寫宮女命運,和陸遊詩中「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寫法相似。

    (2)兩詩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

不完全相同。兩首詩都表達了宮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韓詩表現了宮女對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衝破樊籠的願望。而元詩流露出無可奈何,懷舊度日以了殘生的情緒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越中覽古   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蘇台覽古   李白

舊苑荒台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①請談談這兩首詩藝術手法的主要不同之處。(4分)

答案要點:《越中覽古》著重渲染越宮昔日的繁華,結句聚焦在今日荒涼的遺址,以強烈的反差抒寫了姑蘇台今日的荒涼;《蘇台覽古》著重描繪姑蘇台今日的荒涼,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襯託人事的變幻無常,抒寫了詩人內心的感受。

②這兩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慨?(2分)

答案要點:對人事變化、盛衰無常的感慨,對功名富貴的否定

 

 

 

 

七、開放型鑒賞

開放型鑒賞是一種較高層次的鑒賞,它要求學生在充分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對詩歌某一方面發表自己的見解。但在另抒己見時要思路清晰,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1、2004年(廣東卷)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擾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

開放題,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強不息」的要聯繫「落日心猶壯」,答「怨憤」的要聯繫「不必取長途」

2、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 文(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來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此詩第二聯「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麼?

兩字各有其妙,因此說哪個字都不能算錯,只要能把妙處體會得比較準確就行。

說「失」字更好,因為它生動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

說「闊」字更好,因為它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似也更為響亮。

如果有學生說兩個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處都體會得比較準確,也應給分。

3、2004年浙江省高考語文試題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2)關於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遊子思歸鄉」,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答遊子思歸鄉:一、二句是遊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遊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後兩句遊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無期,更添愁苦。 

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遊子;最後兩句寫思婦設想遊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

二者兼有:全詞以遊子思歸鄉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4、2004年遼寧卷

蝶戀花    蘇拭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麼?請 簡要賞析。「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美。「曉」字好,因為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像空間。只答「繞」字好或「曉」字好,而不作具體分析,不給分。只從字音角度來比較「繞」與「曉」的,言之成理,給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俞陛雲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麼?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賞析。

同 意。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總之,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 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

不 同意。起句寫花之凋零,青杏酸澀,為整首詞投下了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寫燕子翻飛、綠水繞人家,雖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卻是以樂景襯哀情;四句說柳絮飄飛,著一「又」字,則又表明詞人之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情,此處亦然,「天涯何處無芳草」即 言愁情無限。因此,這首詞中對「絮飛花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著傷春之情,並非曠達之語。

強化訓練

1、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隴西行    唐朝·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

    明朝王世貞讚賞此詩後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責前二句「筋骨畢露」,後二句為其所累。① 你認同前人的評論嗎?② 請寫下你自己的賞析。(不超過100字)

答案示例:前兩句以精練概括的語言,敘述了一個慷慨悲壯的激戰場面。唐軍誓死殺敵,奮不顧身,但結果五千將士全部喪身,表現了唐軍將士忠勇敢戰的氣概和獻身精神。後兩句沒有直寫戰爭帶來的悲慘景象,也沒有渲染家人的悲傷情緒,而是匠心獨運,寫閨中妻子不知徵人戰死,仍然在夢中想見以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詩產生 震撼心靈的悲劇力量。

   全詩的跌宕處全在三四句:可憐句緊承前句,本是題中之義;猶是句宕開一筆,另闢新境。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裡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2、閱讀下面這首七言絕句,根據要求寫一段評析性的文字,150字左右。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 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註:二喬:即大喬、小喬,她們分別是東吳前國主孫策和軍事統帥周瑜的夫人。

       對 於這首詩的後兩句,宋代的許顗非常反感。他在《彥周詩話》中批評說:孫權的霸業系此赤壁一戰,若這一仗打敗了,那麼國家就要滅亡,百姓就要遭殃,而杜牧不擔憂這些大事,只擔心「二喬」會被捉去,實在是「措大(對讀書人的蔑稱)不識好惡」,你認為這一批評成立嗎?為什麼?如果把末句改為「國破家亡在此朝」, 又如何?請就以上問題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許顗的評論是一個既淺薄又粗暴的批評。文學創作講究以小見大,通過個別反映一般。大喬、小喬雖與這次戰役並無直接關係,但她們的身份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東吳不亡,她倆決不會被俘;連她們都受到凌辱,則東吳社稷和生靈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杜牧說「銅雀春深鎖二喬」,正意 味著「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下東吳的徹底覆亡。如果按照許顗那種意見,將詩句改為「國破家亡在此朝」,就詩味全無了。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地反映生活,是詩的生命。因此,杜牧這兩句詩不但沒有錯,反而以小見大,富於形象性,顯示了詩人藝術處理上的匠心。

3、閱讀下面一首古詩,作答:

                             晚 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飛雪。

    本詩運用擬人手法有何妙處?本詩的主旨有人認為是勸人珍惜光陰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麼?

答案示例:(1)使無情的草樹能知、能解還能斗,且彼此還有高下之分,使描繪的晚春景緻生動而有奇趣。(2)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為作者是以"百般紅紫""斗芳菲"反襯"楊花榆莢"的百首無成;

不同意,因為作者在詩中是在嘲笑楊榆莢沒有紅的花,不能為春天增光彩;

不同意,本詩是在歌頌楊花榆莢儘管無才思還是敢於與紅紫爭鳴爭放,為晚春增色。

4、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沙上鷺      張文姬

沙頭一水禽,鼓翼揚清音。只等高風便,非無雲漢心。

   這是一首妻子勸勉丈夫的詩。其詩意一說是焦急期冀,一說是高曠昂揚。你同意那一種?為什麼?

焦急期冀:沙頭鷺並不是直上雲霄的鳥,又無好風;但有抱負,如有時機,就會展翅高飛。  

高曠昂揚:雖為沙頭鷺,但有雲漢之心,積極進取,抓住時機,定能一展抱負。

 

特例

(06全國卷1)    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題竹石牧牛    黃庭堅

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①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 

野次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猶可,牛斗殘我竹。

[注] ①伯時: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2)你認為這幅「竹石牧牛」圖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麼?有人認為作者在詩中「厚於竹而薄於石」,你對此有什麼看法?請說明。

【答案】:(2)一種自然平和的田園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實際上在作者心中石與竹同樣憐愛:因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著一種田園生活,無論是牛角礪石還是牛斗殘竹,都是作者不願意見到的。

 

[2005上海卷]

   閱讀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5--17題。(8分)

[越調]小桃紅 元?盍西村江岸水燈

萬家燈火鬧春橋,十里光相照。舞鳳翔鸞勢絕妙,可憐宵,波間湧出蓬萊島。

 香煙亂飄,笙歌喧鬧,飛上玉樓腰。

   17.就作品中的畫線句展開想像,作一段場景描寫。(80字左右)(4分)

答案:  突出重點詞語(燈火、鬧、橋)(2分) 想像合理(符合特定氣氛)(1分) 描寫生動流暢(1分)

2004上海卷

赤壁   杜庠① 

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②。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③眼裡已無吳。

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礬鷗鳥滿煙蕪。

[注]①杜庠:明朝詩人,曾任知縣,不久罷歸;不得志,放情詩酒。②舳艫;船隻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樣子。③曹瞞:即曹操。

客到黃州,或從夏口西來,武昌東去◎天生赤壁,不過周郎一炬,蘇子兩游

※郭朝祚題湖北黃岡東坡赤壁門樓

1※對聯在語言形式上的最大特點是對仗(或:對偶),律詩中的頷聯和頸聯也具有這樣的特點。

2※對聯中的「周郎一炬」與上面詩歌中的「兵銷炬影東風猛」一句同說一事;「蘇子兩游」與上面詩歌中的「夢斷簫聲夜月孤」一句同說—事。

※就詩歌中畫線的句子,結合全詩,從—個角度(如景和情的關係)寫一段鑒賞文字(80字左右)。從角度、內容、語言三方面綜合考慮

 

 

 

古典詩詞鑒賞題問答模式例析

  「古詩閱讀鑒賞」以主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考試說明》對此明確提出了兩點要求: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 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綜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有兩個特點非常明顯:一是試題切入角度小,但以對全詩的理解為基礎,且離不開景、情、境;二是文字淺易,抒發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園情、別離情等。考生一般對考點比較熟悉,能比較輕鬆地讀懂詩歌,但答題結果卻年年失分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題不規範,容易漏掉一些要點, 以致於只能「意會」而不能有效地「言傳」。

  答題自然要根據試題的要求給出相應的答案。就古詩鑒賞題而言,大體上可歸納出五種問答模式,本文對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 言力求優美。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 調。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 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 「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 (3)對比(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誇張。(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此外還有設 問、反問、反語等。

  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鍊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鍊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儘其所有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2002年高考題)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推薦閱讀:

《TAXI》/祁連山

TAG: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