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63.賞讀常福居士百家家訓書法心語——朱氏家訓》——另感
得意雄風休自滿,
雜念初生即撣塵。
由多至少常心檢,
從有即無境界真!
(作品局部)
不得飲酒荒思廢業,亦恐言語差錯,失己忤人,尤當深戒。
不可言人過惡,及說人家長短是非,有來告者,亦勿酬答,於先生之前,尤不可說同學之短。
見人嘉言善行,則敬慕而記錄之。
——朱熹與長兒書
釋義:不能因肆意飲酒而荒廢事業,也不能害怕自己言行出現差錯,而觸犯了別人,應當引以為戒,避免再發生。不能討論別人的過錯,指點,別人的長短是非,有人來告訴你或打聽是非的話,也不要給予回復,在沒有經過老師驗證事情的對錯之前不能說同學的壞話。聽到他人精闢的言語和好的事迹的時候,應懷著尊敬羨慕之心並把它們記錄下來。
朱熹的背景材料: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 漢族,南宋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婺源縣)人。18歲即登進士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博主評論:朱熹對在外求學的兒子不忘教誨之責,教育兒子該如何學習、做人。遇到不懂的問題應虛心向人請教,增長見識,提高閱歷。在刻苦學習生活的同時,還應懂得為人處事的道理。這篇家訓中提到的不得荒思廢業、不可言人過惡及說人家長短是非等等都有啟發意義,值得我們學習實踐。總的來說態度親切,語氣也不失嚴肅。
6尺對開(第二次創作)
(作品局部)
朱氏名人:
中華朱氏,國之望族。全國人口達四千七百多萬,在全國姓氏人口數排第十四位。海外達一百七十多萬。在中國歷史上,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英才輩出,為創造世界和中國的文明歷史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激勵後人勇流直上,了解和學習前輩的光輝形象,為國為民,為美好的明天而奮鬥。特輯《朱氏名人譜》、《義烏朱氏各派歷代名人錄》以備查閱。《朱氏名人譜》分帝王篇,武勇篇,功臣篇,文儒篇,海外篇等五個部分予以闡述。《義烏朱氏各派歷代名人錄》以兩個部分:歷代賢達;義烏赤岸朱氏各派歷代名人錄;兩部分予以錄輯。誤繆之處,務請校正。
一 帝王篇
在中國的歷史上,朱姓帝王之氣旺盛。自隋末朱粲造反稱帝,歷碭山朱氏的後梁王朝,至公元十四世紀安徽鳳陽朱氏重溫帝王之夢,朱姓正式上升為國姓。此間稱帝者二十一人,稱王者無數。明亡以後,許多朱氏族人都以帝王裔胄自居,紛起反清復明,自稱王號。朱粲 (?——公元621年)隋亳州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人,初為縣左吏。大業中(公元605年——公元616年)從軍。逃亡聚眾,號「可達寒賊」,自稱迦樓羅王。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有眾十餘萬,橫行荊沔(今湖北省境內),轉掠山南,所至食人。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冠軍(今河南鄧縣西北)稱楚帝,稱年號達昌,仍以殺掠為事,次年為土豪楊仕林,田瓚所破。朱 泚 (公元742年——公元784年)唐幽州昌平(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南)人,初為盧龍節度使李懷仙部將,任經略副使。大曆三年(公元768年)與朱希彩等殺李懷仙。公元772年朱泚為幽州節度使,加封懷寧郡王,實封200戶。大曆九年入朝,領兵駐防京西一帶,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因弟朱滔以盧龍節度使叛唐被免職,以太尉銜留居長安,次年涇原兵變擁他為帝,國號秦,年號應天,興元元年(公元784年)改國號為漢,自號漢元皇帝。
朱 溫 (公元852年——公元912年)五代後梁開國之君。宋州碭山(安徽碭山)人。留痞出身。唐末參加黃巢起義,後叛變降唐,被唐禧宗賜名朱全忠,委以左今吾大將軍,宣武軍節度使等多種職務,後進封為梁王。公元907年,代唐稱帝,正式建立國號梁,建都汴(今河南開封),改元開平,改名朱晃,史稱後梁太祖。
朱友王圭 (公元886年——公元913年)五代後梁皇帝。朱溫之長子。字遙喜。初封郢王,不為朱溫所寵。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帥牙兵入宮,刺殺病危的朱溫,自立為帝,改元風歷。次年因侍衛袁象帥禁軍攻討入宮,被迫自殺。朱友貞 (公元888年——公元923年)後梁亡國之君。太祖第四子,後改名朱王真。初封均王,公元913年誅殺朱友王圭,自立為帝。朱元璋 (公元1328年九月十八日——公元1398年潤五月乙酉日)生戊辰年壬戍月丁丑日丁未時,卒戊寅年戊午月乙酉日。中國明朝創建者。幼名重八,改名興宗,後改名元璋,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徽風陽)人,貧苦出身,當過和尚,元末參加郭子興起義,後成為統帥。公元1368年滅元,正月初四乙亥日在金陵稱帝,國號明,改員洪武,滅元一統全國。在位三十一年,史稱明太祖。壽七十一,葬孝陵。朱允火文 (公元1377年——公元1402年),明惠帝,明朝第二個皇帝。公元1398年至公元1402年在位。太祖之孫。任用方孝儒等,訂立典章制度,削各藩王勢力。不久燕王朱棣造反,攻陷京師,傳說他自焚而死,一說逃出宮流落在外,不知所終。史稱建文帝。朱 棣 (公元1360年——公元1424年)明成祖皇帝。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公元1399年舉兵靖難,反判朝廷,1402年篡位自立,改元永樂,在位二十二年,其間遷都北京,整理內政又遠征越南,韃靼(蒙古),瓦刺,阿魯台等,修《永樂大典》,溢孝文皇帝,史稱永樂。壽65歲,葬長陵,建文四年六月即位。朱高熾 (公元1378年——公元1425年)明仁宗皇帝,(公元1424年公元1425年)在位一年,年號洪熙,除繼續成祖的文治武功外,頗能體恤民情。成祖之子,崩年48歲,葬獻陵。永樂二十二年八月即位。
朱瞻基 (公元1398年——公元1436年)明宣宗,仁宗朱高熾之子。(公元1426年——公元1436年)在位十一年,年號宣德。宣宗即位後,基本執行成祖時制訂的政策。人稱之為太平天子,繼續了明初的太平盛世,崩年37歲,葬景陵。洪熙元年八月即位,仁宗之長子。
朱祁 (公元1427年——公元1464年)明英宗,宣宗之長子,(公元1436年——公元1449年)十四年。(公元1457年——公元1464年)八年,共二十二年在位,年號正統,天順。即位時年九歲,因太皇太后賢明,任用老臣輔政,朝剛未亂。至王振專權,陷害忠良,大興土木,致使朝野不安,公元1449年,親征瓦刺,兵敗被浮,史稱「土木之變」。於此同時朱祁監國並即皇帝位,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公元1450年朱祁被釋回京,被囚七年,於公元1457年(景泰八年)趁代宗朱祁病危時復辟,改年號為天順,在位期間政治腐敗,土地兼并日益嚴重,先後爆發葉宗留,鄧茂七等農民起義,臨死前遺詔罷宮殉葬,崩年38歲,葬裕陵。宣德十年正月即位,宣宗之長子。朱祁 (公元1428年——1457年)明代宗。英宗之弟。(公元1450年——公元1457年)在位八年,年號景泰。「土木之變」朱祁受命監國,英宗被浮後即皇帝位,在位期間以賢能著稱,任用于謙等人,安定社稷,勵精圖治,抗擊瓦刺軍,後英宗趁其病復辟,英宗復辟不僅殺了于謙等人,且毀朱祁所營壽陵,只以親王禮葬之,直到成化年間(公元1465年——公元1487年)為其追謚,正統十四年九月即位,宣宗之次子。朱見深 (公元1447年——公元1487)年明憲宗,初名見。英宗之子。公元1465年至公元1487年在位,年號成化,在位期間,頗有作為,一意想改其父腐敗之治,曾昭于謙冤案。蠲賦省刑,後信任宦官汪真,屢興大獄。葬茂陵。天順八年正月即位,朱祁鎮之長子。朱佑 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