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人的「國民性」及觀念的現代化

中國人的「國民性」及觀念的現代化2010年10月26日 10:41:40  來源: 北京日報 【字型大小大小】【留言】【列印】【關閉】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天下觀、倫理觀、義利觀等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已經達到前人沒有達到的理性高度——在我們國家,不斷有人討論一個問題,即中國人的「國民性」。也有人說這是偽問題,不存在國民性。我認為是有的,簡單歸納起來,集中反映在其天下觀、倫理觀、義利觀等觀念中。

梁啟超書法作品一幅從天下觀到世界觀先來談天下觀。今天我們比較多講的是世界觀,但是在古代是沒有世界概念的,中國古代說的是天下。中國自古以來,都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有中國在天下中心的範圍,而其他的周圍都是「夷」。這個觀念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越是靠近中間越是了不得,那是中原,在今天洛陽一帶。如果邊疆什麼地方發達了,也會自稱「小中原」。這種觀念一直影響到越南、朝鮮等,甚至是日本。越南說自己是「小中華」,或是「南天中華」,越南的舊王宮裡還可以看到這樣的匾額。唐朝時的長安像是個國際城市,各種各樣的外國人都有很多,但是唐朝有沒有派人出去留學呢?沒有,去印度取經的玄奘是偷渡出去的。宋朝時,泉州已經形成了阿拉伯人的社區,也可以說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但是基本上也只是人家來我們不出去的。什麼原因呢?因為我們這個地方最好,出去幹什麼?這種觀念一直到明朝、清朝都是如此。乾隆皇帝賜給英國使者的詔書里,還是認為「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無有」,天朝什麼都有,難得你們國王派你來給我們祝壽,我們什麼都不需要你的,我們不稀罕你的,還是這樣的一種心態。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打敗了,當時看到總得融入世界了,派湖南人郭嵩燾做英國大使,後來湖南人還組織了抗議,認為郭嵩燾丟了湖南人的臉,把他開除湖南省籍。西方人以武力打開了中國大門,但是他們來了之後,發現連官方都稱呼他們為「夷」。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條約里專門有一條,今後不能以英夷、法夷相稱,我稱你大清國,你要稱我大英國、大法國。開始清政府成立了「通籌夷務全局」,後來改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到了辛丑條約,專門加了一條,大清必須成立外務部,清朝沒有辦法,1901年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今後改為外交部。改革開放之前,我們的概念是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人民還沒有解放,等著我們去解放他們。台灣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日夜盼望著解放軍去解放。「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做了十幾年教師,我整天講這些,我一度對這些深信不疑。即使到現在,我們的教育還是說,中國歷史上都比外國強。我是教歷史的,不信到大學歷史系做調查,有幾個人知道中國的歷史在世界上到底排在什麼位置?都認為中國是歷史悠久的。其實中國的歷史在世界上最多是中等的,我們說自己是五千年文明,其實到現在能證明的也就只有四千年,這個歷史跟古埃及有什麼好比的呢?人家公元前五千年的東西還在,距今已經七千年了,跟巴比倫也不能比。

搜索更多倫理 中國 的新聞

在中國文化中找到"中國人的感覺"

重建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中國形象」宣傳片:為大國造形
推薦閱讀:

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近半自中國 外媒:因女性家庭負擔減輕
中國常規潛艇出口型號都有哪些性能優勢?
日本「隼」級導彈艇與中國022型導彈艇相比哪個厲害?
印太戰略下四國聯盟-中國地緣政治新危機
中國為什麼引進股票市場呢?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