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交際禮儀 大全

交際禮儀

·禮儀雙黃線對外交往九不送

·禮儀對工業企業的重要性

·揭秘外交禮儀背後的交鋒

·涉外禮儀 生活中一樣實用

·在迎賓過程前期準備和後期接待

·教您幾個"制怒"的高招

·交際禮節英語辭彙

·哈佛經理交往禮儀 稱呼與話題

·涉外交往咖啡禮儀不可少

·了解外國禮儀禁忌

·從各地風情說體驗營銷

·涉外禮儀須知

·營銷人員的職業禮儀

·社交禮儀的原則

·芬蘭社交禮儀

·禮節性的小費禮儀

·英國社交禮儀

·親吻禮

·法國人 在浪漫的人情味中談判

·涉外禮節性稱呼

·脫帽禮

·涉外活動日常禮

·文明禮儀常識2

·交誼舞會的禮節

·涉外場合見面介紹受禮

·涉外性受禮的禮儀

·涉外性送禮的禮儀

·家庭舞會的禮節

·人大教授金正昆說涉外禮儀

·禮拜堂的禮儀

·花木交往的禮節

·互跪禮與長跪禮

·旅美交往必知(二)

·女性的外事禮貌

·比較講究的比利時人

·外交代表和外交代表機關

·歐洲國家-阿爾巴尼亞

·涉外禮儀之四(行的禮儀)

·到朝鮮朋友家做客禮儀

·國際交往中的姓名禮儀

·喜歡綠色的奧地利人

·旅美交往必知

·使用名片的禮儀 表現出大方得體莊重

·貼臉 遭遇尷尬火辣辣

·涉外禮儀之一(衣的禮儀)

·美國的社交禮儀

·俄羅斯社交忌諱15例

·國際商務活動中的禮儀你知道嗎

·握手的禮儀 握手時機及伸手的先後次序

·涉外參加舞會的各項禮儀

·西方人赴宴的禮儀

·社交禁忌

·運用電話進行涉外交談 應怎樣講究禮貌

·電話禮儀 打電話和接電話的注意事項

·介紹的禮儀 介紹的五種具體形式和分寸

·稱呼的禮儀 如何使用正確稱呼來體現教養

·歐美國家的社交禮儀常識

·民間國際交往的禮儀

·涉外參加舞會的禮儀

·現代國際禮儀基本準則

·紳士風度的西方禮儀

·涉外禮儀淺釋

·如何與法國人做生意?

·卡達人待客宴請禮儀

·科威特人宴請待客禮儀

 

 

 

 

 

 

 

 

 

 

 

 

 

 

 

 

 

 

 

 

 

禮儀雙黃線對外交往九不送

  由於「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同一種禮品在不同國家、地區、民族往往會被賦予一些不同的寓意。有鑒於此,在外事交往中為對方挑選禮品時,無論如何都不應冒犯對方的禁忌。根據經驗,共有如下九類物品在外事活動中不宜充當禮品,統稱為「對外交往九不送」。

  第一類,一定數額的現金、有價證券。不接受現金、有價證券或實際價值超過一定金額的物品,不僅是一項常規的職業禁忌,而且被視為反腐倡廉的應有之舉。

  第二類,天然珠寶、貴金屬飾物及其它製成品。原因與第一類相同。

  第三類,藥品、補品、保健品。在國外,個人的健康狀況屬於「絕對隱私」,將與健康狀況直接掛鉤的藥品、補品、保健品送給外方人士,往往不會受歡迎。

  第四類,廣告性、宣傳性物品。若將帶有明顯廣告性、宣傳性或本單位標誌的物品送與對方,會被誤解為有意利用對方,或藉機進行政治性、商業性宣傳。

  第五類,冒犯受贈對象的物品。若禮品本身的品種、形狀、色彩、圖案、數目或其寓意,冒犯了受贈者的個人、職業、民族或宗教禁忌,會使饋贈行為功虧一簣。

  第六類,易於引起異性誤會的物品。向異性贈禮時,務必要三思而後行,切勿弄巧成拙,誤向對方贈送示愛之物或含有色情的禮品。

  第七類,以珍稀動物或寵物為原材料製作的物品。出於維護生態環境、保護珍稀動物的考慮,在國際社會中不要贈送此類物品。

  第八類,有悖現行社會規範的禮品。現行社會規範不僅指我國現行的社會規範,還包括交往對象所在國家現行的社會規範,以免跨越法律、道德的界限。

  第九類,涉及國家機密、行業秘密的物品。在外事活動中,我方人員要有高度的國家安全意識與保密意識。對於外方人士,既要講究待人以誠,又要注意防範。不可將內部文件、統計數據、情況匯總、技術圖紙、生產專利等有關國家、行業的核心秘密隨意送出。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度,禮儀在我國社會政治文化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早在先秦時代,我們先人就建立了一套完備的禮儀。周公的「制禮作樂」、孔子哀嘆「禮崩樂壞」,都說明了這一事實。

  禮儀,作為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並積澱下來的一種文化,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著每個人的行為,是適應時代發展、促進個人進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徑。

  另據2002年「北京市民禮儀水平」的調查研究顯示,對703名調查對象的問卷評分後,總平均分僅是52.04分(滿分100分)!結果表明:現代人禮儀水平的提高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禮儀不僅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和魅力,還體現出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水準、個人學識、修養和價值。禮儀是提高個人素質和單位形象的必要條件;是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人際關係的潤滑劑、是現代競爭的附加值。「不學禮,無以立」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形象」,正是對禮儀作用的恰到好處的評價。

  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與世界交流的日益頻繁,作為工業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已經成為簡單的事情,所以*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競爭力已經難以適應激烈競爭的需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提升服務和形象的競爭力已經成為現代競爭更重要的籌碼。

  來看看這篇曾刊登在《文匯報》上的題為《一口痰「吐掉」一項合作》的報道。

某醫療器械廠與美國客商達成了引進「大輸液管」生產線的協議,第二天就要簽字了。可是,當這個廠的廠長陪同外商參觀車間的時候,向牆角吐了一口痰,然後用鞋底去擦。這一幕讓外商徹夜難眠,他讓翻譯給那位廠長送去一封信:「恕我直言,一個廠長的衛生習慣可以反映一個工廠的管理素質。況且,我們今後要生產的是用來治病的輸液皮管。貴國有句諺語:人命關天!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一項已基本談成的項目,就這樣「吹」了。

  禮儀是表現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對於工業企業來說,禮儀是表現企業對客戶人性化的服務和關愛的重要途徑。

  服務和形象的競爭力是企業走向世界的國際通行證,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命根子。而服務和形象,最終還是要人來體現。所以,作為工業企業來說,學習禮儀、應用禮儀,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揭秘外交禮儀背後的交鋒

  1992年4月,作者(右)陪同江澤民主席訪問日本

  在外交活動中,到位的禮賓,會給外交活動增色不少,而欠妥的禮儀,也會給雙方帶來尷尬。外交禮儀既代表國家的形象,又是體現國與國之間外交關係的一面鏡子。

  第一印象十分重要

  第一印象在外交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1992年12月,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將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葉利欽作為俄羅斯總統後的第一次訪華,對兩國關係具有重要影響。為使接待工作做得圓滿,外交部禮賓司早早就做了周密的準備。

  17日,迎著燦爛的朝陽,葉利欽的專機穩穩地停在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按照國際禮賓慣例,應由被訪問國的禮賓司長登機歡迎,我就在俄駐華大使羅高壽的陪同下登上了飛機。為表示歡迎,我用熟練的俄語對葉利欽說:「熱烈歡迎總統閣下首次訪華,今天天氣晴朗,天氣也在歡迎您。」葉利欽聽後興奮地說:「這是我擔任總統後首次訪華。在踏上中國土地之後,你是我見到的第一個中國外交部官員,又用流利的俄語和我交談,我感到很親切,我十分高興,這是訪問圓滿成功的預兆。」短短几句話,立即拉近了雙方的距離,葉利欽也由剛才的握手改為熱情的擁抱。

  俄羅斯人喜歡喝酒,尤其喜愛烈性酒。可是按國際習慣做法,一般國宴只喝紅白葡萄酒。為了使葉利欽一行能喝得盡興,在歡迎宴會上,遵照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我們打破了宴會不用烈性酒的做法,為葉利欽準備了茅台酒。果然,葉利欽當晚情緒高漲,足足喝了半斤多,使宴會的氣氛十分熱烈。

  第二天,江澤民同志要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小型宴會招待葉利欽。招待會前,江澤民同志非常謙虛地向我問起葉利欽的小名,我告訴他是「鮑利斯」。當江澤民同志見到款款走來的葉利欽時,用俄語親切地說:「你好,我的兄弟鮑利斯!」葉利欽非常驚喜,他緊緊地握著江澤民同志的手說:「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一個外國領導人這樣親切地稱呼我,我很激動,我們的關係多麼親密啊!」

  葉利欽這次訪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們恰到好處的外交禮儀,給葉利欽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為訪問的圓滿成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細微動作表達外交含義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熱情好客,彬彬有禮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不過,在複雜的外交關係中,外交禮儀還體現在從容不迫、不卑不亢上。這一點,周恩來總理為我們樹立了良好榜樣。

  1972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對中國進行「破冰之旅」訪問,從此打開了中美關係的大門。由於針對這次訪華中美雙方在表述上有分歧,以及當時中美關係的大背景,所以,在尼克松沒來之前,周恩來總理給外交部確定了接待方針:不冷不熱,不卑不亢,待之有禮,不強加於人。這其中釋放出了政治信號。

  2月21日中午,尼克松的專機抵達北京,周恩來等到機場迎接。飛機艙門打開後,只有尼克松和夫人兩個人共同走下舷梯,而隨行的基辛格、羅傑斯等人只有在等尼克松夫婦與周總理握手後才下舷梯。這是因為美方想突出尼克松與周總理單獨握手的畫面。而我方是如何接待的呢?都體現在周總理接下來的一舉一動中。

 

  1992年4月,作者(右)陪同江澤民主席訪問日本

  在外交活動中,到位的禮賓,會給外交活動增色不少,而欠妥的禮儀,也會給雙方帶來尷尬。外交禮儀既代表國家的形象,又是體現國與國之間外交關係的一面鏡子。

  第一印象十分重要

  第一印象在外交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1992年12月,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將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葉利欽作為俄羅斯總統後的第一次訪華,對兩國關係具有重要影響。為使接待工作做得圓滿,外交部禮賓司早早就做了周密的準備。

  17日,迎著燦爛的朝陽,葉利欽的專機穩穩地停在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按照國際禮賓慣例,應由被訪問國的禮賓司長登機歡迎,我就在俄駐華大使羅高壽的陪同下登上了飛機。為表示歡迎,我用熟練的俄語對葉利欽說:「熱烈歡迎總統閣下首次訪華,今天天氣晴朗,天氣也在歡迎您。」葉利欽聽後興奮地說:「這是我擔任總統後首次訪華。在踏上中國土地之後,你是我見到的第一個中國外交部官員,又用流利的俄語和我交談,我感到很親切,我十分高興,這是訪問圓滿成功的預兆。」短短几句話,立即拉近了雙方的距離,葉利欽也由剛才的握手改為熱情的擁抱。

  俄羅斯人喜歡喝酒,尤其喜愛烈性酒。可是按國際習慣做法,一般國宴只喝紅白葡萄酒。為了使葉利欽一行能喝得盡興,在歡迎宴會上,遵照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我們打破了宴會不用烈性酒的做法,為葉利欽準備了茅台酒。果然,葉利欽當晚情緒高漲,足足喝了半斤多,使宴會的氣氛十分熱烈。

  第二天,江澤民同志要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小型宴會招待葉利欽。招待會前,江澤民同志非常謙虛地向我問起葉利欽的小名,我告訴他是「鮑利斯」。當江澤民同志見到款款走來的葉利欽時,用俄語親切地說:「你好,我的兄弟鮑利斯!」葉利欽非常驚喜,他緊緊地握著江澤民同志的手說:「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一個外國領導人這樣親切地稱呼我,我很激動,我們的關係多麼親密啊!」

  葉利欽這次訪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們恰到好處的外交禮儀,給葉利欽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為訪問的圓滿成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細微動作表達外交含義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熱情好客,彬彬有禮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不過,在複雜的外交關係中,外交禮儀還體現在從容不迫、不卑不亢上。這一點,周恩來總理為我們樹立了良好榜樣。

  1972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對中國進行「破冰之旅」訪問,從此打開了中美關係的大門。由於針對這次訪華中美雙方在表述上有分歧,以及當時中美關係的大背景,所以,在尼克松沒來之前,周恩來總理給外交部確定了接待方針:不冷不熱,不卑不亢,待之有禮,不強加於人。這其中釋放出了政治信號。

  2月21日中午,尼克松的專機抵達北京,周恩來等到機場迎接。飛機艙門打開後,只有尼克松和夫人兩個人共同走下舷梯,而隨行的基辛格、羅傑斯等人只有在等尼克松夫婦與周總理握手後才下舷梯。這是因為美方想突出尼克松與周總理單獨握手的畫面。而我方是如何接待的呢?都體現在周總理接下來的一舉一動中。

 

涉外禮儀 生活中一樣實用

        守時守信、尊重隱私都是國際禮儀的基本原則。關於守時,人們通常認為,不遲到就行了,那麼早到行不行呢?也不行,因為主人可能沒準備好,一般提前兩三分鐘到為宜。

    「您身體好嗎,沒查出糖尿病吧?」錯!如果對方不主動說起,不要打聽對方的收入、健康以及妻子、孩子的問題,這些都屬於對方的隱私。

    當眾理頭髮、領帶、衣服,對著小鏡子補妝,當眾剪指甲、剔牙齒、打噴嚏、挖鼻子、打呵欠、掏耳朵,這都是「無禮」的舉動。有人說,噴嚏來了攔也攔不住,怎麼辦?用手帕、餐巾紙捂住,或至少轉身別對人。吐痰要到衛生間去。

    禮品不得出現價格標籤,這也是國際禮儀。

    拜訪別人的新家時,除非主人主動提出帶你參觀,不要冒冒失失就往人家卧室闖。公務性的會談,至少要提前一周預約,答應後不輕易毀約。公務員名片的樣式簡潔大方最好,宜白色,不要用繁體字。遞名片的時間要在齊胸的高度,雙手遞給對方。如果是用餐時交換的名片,離席時,千萬記得要把別人的名片帶走。

    進了門,主人沒有安排你坐,不要先於主人坐下。

    男士的西裝扣幾粒扣子也很有講究,如三顆扣,扣上面兩粒,兩顆扣,扣上面一粒。

    領導起身時,第一件事應是扣西裝扣子,否則如被拍照會很難看。

    夏天公務場所最好穿有領的短袖。

    女士如穿裙子,則不能穿深色襪子,一般應肉色,襪口不得露於裙子下擺。長裙短襪就太煞風景了。另外,正式場合穿皮靴是不合時宜的,只能穿皮鞋。

在迎賓過程前期準備和後期接待

  迎賓它所指的是,在人際交往中,在有約在先的情況下,由主人一方出動專人,前往來訪者知曉的某一處所,恭候對方的到來,在一般情況下,迎賓儀式包括如下內容:

  一是賓主雙方熱情見面。

  二是向來賓獻花。獻花者通常應為女青年,或少先隊員。若來賓不止一人,可向每位來賓逐一獻花,也可以只向主賓或主賓夫婦獻花。向主賓夫婦獻花時,可先獻花給女主賓,也可以同時向男女主賓獻花。

  三是賓主雙方其他人員見面。依照慣例,應當首先由主人陪同主賓來到東道主方面的主要迎賓人員面前,按其職位的高低,由高而低,一一將其介紹給主賓。隨後,再由主賓陪同主人行至主要來訪人員的隊列前,按其職位的高低,由高而低,一一將其介紹給主人。

  四是主人陪同來賓與歡迎隊伍見面。

  在迎賓工作之中,要進行必要的先期準備,以求有備而行,有備無患。

  1掌握基本狀況:一定要充分掌握迎賓對象的基本狀況。來賓尤其是主賓的個人簡況。例如,姓名、性別、年齡、籍貫、民族、單位、職務、職稱、學歷、學位、專業、專長、偏好、著述、知名度,等等。必要時,還需要了解其婚姻、健康狀況,以及政治傾向與宗教信仰。在了解來賓的具體人數時,不僅要務求準確無誤,而且應著重了解對方由何人負責、來賓之中有幾對夫婦,等等。來賓此前有無正式來訪的記錄。如果來賓,尤其是主賓此前前來進行過訪問,則在接待規格上要注意前後協調一致。無特殊原因時,一般不宜隨意在迎賓時升格或降格。來賓如能報出自己一方的計劃,例如,來訪的目的、來訪的行程、來訪的要求等等。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之下,應當在迎賓活動之中兼顧來賓一方的特殊要求,儘可能地對對方多加照顧。

  2制定具體計劃:一定要詳盡制定迎接來賓的具體計劃,可有助於使接待工作避免疏漏,減少波折,更好地、按部就班地順利進行。根據常規,它至少要包括頭絞健⒔煌üぞ摺⑸潘薨才擰⒐ぷ魅粘獺⑽撓榛疃⒂衛饋⒒崽浮⒒峒⒗衿紛急浮⒕芽б約敖喲⑴閫嗽鋇雀饗罨灸諶蕁?BR> 單就迎賓而言,接待方亦應有備在先,最為重要的有五項內容。即一是迎賓方式,二是迎賓人員,三是迎賓時間,四是迎賓地點,五是交通工具。

  迎賓方式:要不要搞迎賓活動,如何安排迎賓活動。怎樣進行好迎賓活動。一定要精心選擇迎接來賓的迎賓人員,數量上要加以限制,身份上要大致相仿,職責上要劃分明確。在迎賓工作中,現場操作進行得是否得當,乃是關鍵的一環。

  時間問題:

  1要預先由雙方約定清楚。

  2要在來賓啟程前後再次予以確認。

  3要提前到達迎賓地點。

  地點問題:

  1交通工具停靠站。例如,機場、碼頭、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等等。

  2來賓臨時下榻之處。例如,賓館、飯店、旅館、招待所,等等。

  3東道主一方用以迎賓的常規場所。例如,廣場、大廳,等等。

  4東道主的辦公地點門外。例如,政府大院門口、辦公大樓門口、辦公室門口、會客廳門口,等等。

  前三類地點多用以迎接異地來訪的客人。其中的廣場,主要用以迎接貴賓。第四類地點也就是辦公地點門外,則大多用以迎接本地來訪的客人。

  確認來賓的身份。通常有四種方法可行。

  1、使用接站牌。使用接站牌時,牌子要正規、整潔,字跡要大而清晰。不要隨便用紙亂寫。盡量不要用白紙寫黑字,讓人感到晦氣。接站牌的具體內容,有四種主要寫法:一是「熱烈歡迎某某同志」,二是「熱烈歡迎某單位來賓的光臨」,三是「某單位熱烈歡迎來賓蒞臨指導」,四是「某單位來賓接待處」。

  2、使用歡迎橫幅。

  3、使用身份胸卡。

  4、自我介紹。在方便、務實的前提下,上述四種確認來賓的方法,可以交叉使用。

  施禮問題:在迎賓之時向來賓施禮、致意,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下列四點。

  1是與來賓熱情握手;

  2是同來賓主動寒暄;

  3是對來賓有問必答;

  4是為來賓服務周到。接到來賓後,在步出迎近地點時,迎賓人員應主動為來賓拎拿行李。不過,對於來賓手中的外套、提包或是密碼箱,則沒有必要為之「代勞」。

  引導問題:來賓的引導,指的是迎賓人員在接待來賓時,為之親自帶路,或是陪同對方一道前往目的地。在一般情況下,負責引導來賓的人,多為來賓接待單位的接待人員、禮賓人員、專門負責此事者,或是接待方與來賓對口單位的辦公室人員、秘書人員。在賓主雙方並排行進時,引導者應主動在外側行走,而請來賓行走於內側。若三人並行時,通常中間的位次最高,內側的位次居次,外側的位次最低。賓主之位此時可酌情而定。在單行行進時,循例應由引導者行走在前,而使來賓行走於其後,以便由前者為後者帶路。在出入房門時,引導者須主動替來賓開門或關門。此刻,引導者可先行一步,推開或拉開房門,待來賓首先通過。隨之再輕掩房門,趕上來賓。出入無人控制的電梯時,引導者須先入後出,以操縱電梯。出入有人控制的電梯時,引導者則應後入先出,這樣做主要是為表示對來賓的禮貌。出入轎車。如果引導者與來賓出行,賓主不同車時,一般應引導者座車在前,來賓座車居後;賓主同車時,則大都講究引導者後登車、先下車,來賓先登車,後下車。在引導來賓時,切勿一味沉溺於高談闊論,免得令來賓走神,「一失足成千古恨」,當眾跌跤丟人。

教您幾個「制怒」的高招

    心理學研究表明,脾氣暴躁,經常發火,不僅增強誘發心臟病的致病因素,而且會增加患其他病的可能性。有效地抑制生氣和不友好的情緒,使自己更融於他人,最有效的方法在於提高自己的修養及得到親人及朋友的幫助與勸慰。少發火的人,其死亡率和心臟病複發率會大大下降。  

  為了控制或減少發火的次數和強度,下面介紹幾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意識控制當憤憤不已的情緒即將爆發時,要用意識控制自己,提醒自己應當保持理性,還可進行自我暗示:「別發火,發火會傷身體。」  

  承認自我勇於承認自己愛發脾氣,還可向他人求助,使自己從今以後克服這一毛病。  

  反應得體當受到不公正待遇時,任何人心中都會怒火萬丈,但是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應該心平氣和,冷靜地、不抱成見地讓對方明白他的錯誤之處,而不應該迅速地做出不合理的回擊,從而剝奪了對方承認錯誤的機會。  

  推己及人凡事要將心比心,就事論事,如果任何事情,你都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那麼有很多時候,你會覺得沒有理由遷怒於他人,自己的氣自然也就消了。  

  寬容大度對人不斤斤計較,不要打擊報復,當你學會寬容時,愛發脾氣的毛病也就隨著那些不愉快的情緒自行消失了。  

  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常常說:「我過去經常發火,自從得了心臟病我才認識到,任何事情都不值得大動肝火。」請不要等到患上心臟病才想到不發火,要想克服愛發脾氣的壞毛病,就從今天開始吧。  

交際禮節英語辭彙

  久仰!  I"ve heard so much about you.

  好久不見了!  Long time no see.

  辛苦了!  You"ve had a long day.You"ve had a long flight.

  尊敬的朋友們!  Distinguished/Honorable/Respected friends

  閣下(多用於稱呼大使)  Your Excellency

  我代表北京市政府歡迎各位朋友訪問北京。  On behalf of the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I wish to extend our warm welcome to the friends who have come to visit Beijing.

  對您的大力協助,我謹代表北京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  On behalf of the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i wish to express our heartfelt thanks to you for your gracious assistance.

  在北京過得怎麼樣?  How are you making out in Beijing?

  我一定向他轉達您的問候和邀請。  I"ll surely remember you and your invitation to him.

  歡迎美商來北京投資。  American businessmen are welcome to make investment in Beijing.

  歡迎多提寶貴意見。  Your valuable advice is most welcome.

  不虛此行!  It"s a rewarding trip!

  您的日程很緊,我們的會見是否就到此為止。  As you have a tight schedule, I will not take up more of your time.

  請代我問候先生。  Please remember me to Mr.Wang.

  感謝光臨!  Thank you so much for coming.

  歡迎再來!  Hope you"ll come again.

  歡迎以後多來北京!  Hope you"ll visit Beijing more often.

  請留步,不用送了!  I will see myself out, please.

  多保重!  Take care!

  祝您一路平安!  Have a nice trip!

  願為您效勞!  At your service!

  為…舉行宴會/宴請  Host a dinner/banquet/luncheon in honor of …

  歡迎宴會  Welcome dinner

  便宴  Informal dinner

  午宴(附有情況介紹或專題演講等內容)  Luncheon

  便餐  Light meal

  工作午餐  Working luncheon

  自助餐  Buffet dinner/luncheon

  答謝宴會  Return dinner

  告別宴會  Farewell dinner

  慶功宴  Glee feast

  招待會  Reception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五周年招待會  Reception Celebrating the 45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雞尾酒會  Cocktail party

  茶話會  Tea party

  包餐/點餐  Table d"hote/a la carte

  上菜  Serve a courst

  您的位置在這裡。  Here is your seat.

  請入席!  Please have a seat.

  歡聚一堂  Enjoy this happy get-together

  請隨便!  Please yourself at home./Please enjoy yourself.

  請各位隨意用餐。  Help yourself please.

  您喝點什麼?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現在我提議,為了…和…之間的合作,為了…參議員的健康,乾杯!  At this point, I propose a toast: to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 And … , to the health of Senator…, cheers!

  最後,我借主人的酒,提議為…乾杯!  Lastly, taking up this glass of fine wine, I propose a toast to …

  請各位舉杯並同我一起為所有在座的朋友們的健康乾杯!  I"d ask you to raise your glass and join me in a toast ot the health of all our friends present here.

  敬您一杯!  Here"s to you!

  祝你健康!  To your health!

  我要為此乾杯!  I"ll drink to that!

  隨量!  Whatever you like!

  我失陪一會兒!  Excuse me for a minute.

  菜不好,請多多包涵!  Hope you enjoy yourself.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各位光臨,演出很快就要開始了,請儘快就坐。  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evening. The concert/show would start soon. Please get yourself seated. Thank you.

  招待會現在開始。  The reception will now begin.

  全體起立,奏國歌!  All rise please. For the P.R.C.National Anthem!

  出席今天招待會的貴賓有…  The distinguished guests paarticipating the reception are …

  現在請…講話  I have the honour to call upon …

  開幕式現在結束。  This concludes the opening ceremony.

  隆重慶祝  Grand celebration

  慶祝成立…一周年  Celebrating the 1st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

  熱烈祝賀第一屆…錦標賽  Hail the first FIFA of …

  值此節日之際致以節日的祝賀!  On the occasion of the season, I would like to extend season"s greetings.

    祝您工作順利、事業成功、身體健康、家庭幸福!  Wish you the very best of luck in your job, every successin your future endeavours, good health and a happy family!

  衷心祝賀您當選…  Hearty congratulations on your recent ecletion as …

  舉行會議/研討會/大會/座談會/學術報告會  Hold a meeting/seminar/conference/forum/symposium

  贊助人/主辦人/承辦人/協辦人  Patron/sponsor/organizer/co-organizer

  舉行談判  Enter into negotiation

  交涉  Make representations with sb. On sth./deal with sb.

  事物性會談  Talks at working level

  對口會談  Counterpart talks

  議程項目  Items on the agenda

  主題  Theme

  議題  Topic for discussion

  雙方商定的議程  Schedule mutually agreed upon

  開幕會議  Opening session

  全體會議  Plenary session

  開場白  Introduction

  情況介紹  Presentation

  小組討論  Panel discussion

  同有關單位磋商  Hold consultations with the organizations concerned

  一輪會談  One round of talks

  決議  Resolution

  諒解備忘錄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現在開會。  I declare the meeting open.

  請…發言。  I invit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o take the floor.

  下面我給各位簡要介紹一下北京的經濟情況  Now I would like to give you a brief overview of Beijing"s economy.

  我的介紹完了,謝謝!  That"s all for my presentation.thank you.

  我先說這麼多。  So much for my remarks for now.

  我要說的就是這些。  That"s all for what I want to say.

  您看是先談原則問題呢,還是先談具體問題?  I wonder if you would like to start with matters of principle or specific issues?

  讓我先談一個問題。  If you agree(With your permission), let me start with one issue

  在談那個問題之前我想對您剛才講的話談點看法。  Before we trun to that issue, I wish to make a few comments/remarks on your presentation.

  您對此事怎麼看呢?  I wish to benefit from your views on this matter./ What is your view on this matter?/ How do you see this matter?

  我提議休會十分鐘。  I propose a ten-minute break.

  我想接著剛才的問題講下去。  I will pick up where we left off just now.

  對不起,我插一句。  Sorry for the interruption but

  當然可以!  By all means.

  怎麼都行!  Whatever you say.

  我沒有異議。  I have no objection.

  我方對這個問題有異議。  We take exception to this question.

  我們高興地看到…  We note with pleasure that …

  這個日期貴方覺得合適嗎?  I wonder if this date wuld be suitable for you?

  不知你們上午談的怎樣?  I wonder how the meeting went this morning?

  我方很希望貴方能儘早給予肯定的答覆。  We would greatlyl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give us your favourable and prompt commitment as soonas possible.

  請你們務必在8月1日前提出意向書。  You are kindly requested to submit the letter of intent on the date no later than 1st August.

  糾纏這個問題。  Entangle this issue.

  提倡節約  Advocate/uphold thriftiness

  為了國家的繁榮  For the sake of national property

  經受了時間考驗的友誼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The time-tested friendship leave me a deep impression.

  密切注視  Keep close watch on

  促進密切合作  Spur/promote intensive cooperation

哈佛經理交往禮儀 稱呼與話題

    稱呼,雖是件極簡單的事,但只要留心現代稱呼名目的複雜,就會明白一個適宜得體的稱呼,常會發生微妙的作用,至少也不致因錯用而闖下了不愉快的事件了。有人喜歡叫先生,有人愛叫小姐。有些在社會中活動的女性,雖然已婚,但仍然不高興冠丈夫姓的,而願意別人叫她做某小姐。有些更要別人稱她做某先生。在拜訪她之前你最好調查清楚,以免誤事,若有人在旁介紹,則應按介紹人所用的稱呼方法,不可自作聰明,擅自更改。

  先生兩字是最普通的,甚至可以通用到稱呼一切高級職位的人們,當你覺得沒有稱呼他的職銜之必要,或急切中不知如何稱呼的時候,就稱他為先生吧!以職銜來稱呼一個軍政長官時,不必叫出對方的姓氏。總司令三字就夠了,在同一地方,難道除了他還有第二個總司令嗎?對於董事長、校長等亦然,除非同時有兩個董事長或校長在座,才加上他的姓氏。有些人在十年前作過市長,現在還喜歡別人稱他作市長,若你是一個宴會裡的主人,在一個適宜的情形下,你直呼客人們的名字,是可以打破了會場中嚴肅拘執的空氣,使客人們受到你的暗示而更感到自由隨便的愉快。

  跟人談話最困難的,就是應講什麼話題。關於話題,最普遍的誤解是:只有那些令人興奮刺激的才是值得一談。因而便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奇聞,驚心動魄的事迹,或是令人神經錯亂的經驗,以及最不平凡的情形。這一類的話題,雖是一般人聽起來最有趣,而且能夠在談話的時候,講出這樣動聽的事件,無論聽的人,或是講的人,都是一種滿足。但這類的事情,到底不多,有些轟動社會的新聞,根本不用等你來講別人就已經聽過了。即使你親身經歷過比較特殊的事件,你也不能把它到處一講再講。因為你在某一個場合講得很受歡迎的故事,在另外一些人的面前,不一定會適合。因此,你以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談,那你就會經常覺得無話可談了。

  有些人常常想跟別人談一些很抽象的哲學理論,或是什麼原子彈爆炸的問題。但這一類問題,即使你準備得很充分,卻很難找到和你有同樣興趣的談話對象,因此,在大多數的場合,你就會覺得無話可談了。任何題材都是良好的談話資料,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的話,你可以談足球、籃球和羽毛球;你可以談食物、談飲料、談天氣;你可以談生命、談愛情;你可以談同情心、談責任感、談真理、談光榮;你可以談證券市場、談流行的服裝;你可以討論書籍、戲劇、電影、廣播的節目、國際新聞、或者地方上的問題;你可以交換一下關於某個故事、或是某個人物的意見;你可以複述一下,你在某個雜誌上面看到的一篇論文的要點

涉外交往咖啡禮儀不可少

    「滴滴香濃,意猶未盡」,人類飲用咖啡至少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它早已成為西方人生活的必備品。與西方人打交道時,經常會有一起喝咖啡的場合,因此咖啡禮儀不可少。

    飲用咖啡可以用自己磨製的咖啡豆,用咖啡壺煮制而成,也可以用開水直接沖飲速溶咖啡。國外一般認為,自製的咖啡檔次較高,而速溶咖啡檔次較低,只是節省時間罷了。

    在飲用的咖啡里可以加入牛奶和糖,亦即「牛奶咖啡」,不加牛奶和糖的咖啡稱為「清咖啡」。加入咖啡內的糖(方糖)通常被放在專門的器皿里,方糖一般多用糖夾或咖啡匙取用,切勿直接用自己的手去拿取。咖啡匙是專門用來攪拌咖啡的,但飲用時應當把咖啡匙取出來。方糖放進杯子後,千萬不要用咖啡匙用力去搗碎方糖,要耐心等待其慢慢融化,或用咖啡匙攪動幾下。飲用咖啡時,不要用咖啡匙舀著一匙一匙地喝,這是不合規矩的。如果嫌煮好的咖啡太熱,可用咖啡匙在咖啡杯內輕輕地攪拌使之冷卻,或者等待其自然冷卻,然後再飲用。注意千萬不要用嘴試圖去把咖啡吹涼,那是極不規範的動作,一看就知道是個不會飲用咖啡的門外漢。如果自己的座位離桌子稍遠,不便用雙手端著杯子飲用,此時可以稍做一下變通:左手將咖啡碟子端至齊胸處,右手從碟中端起咖啡杯飲用,但注意,喝完後應當立即把咖啡杯子放在咖啡碟子中,不要使杯、碟二者「分家」。

    盛放咖啡的杯、碟都是特製的。它們一般應該放在飲用者的正面或右面,其中杯耳應指向右方。飲用咖啡時,可以用右手拿著咖啡杯的杯耳,左手輕輕托著咖啡碟,慢慢地移向嘴邊輕輕地啜飲;不宜滿把握杯、大口吞咽,也不宜伏下身去喝;喝咖啡時記住不要發出聲響來。飲用咖啡並且同時要吃點心時,不要一手端著咖啡,另一手拿著點心,吃一口,喝一口,交替進行。正確的方法是:飲咖啡時應當放下點心,吃點心時也要放下咖啡。添加咖啡時,不要把咖啡杯從咖啡碟中拿出。

了解外國禮儀禁忌

  尼泊爾

  面對多元的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外國旅行者應注意一些與當地人交往中的禁忌事項:

  尼泊爾的問候語是「那馬斯特(namaste)」,相應動作是雙手合十;

  進入尼泊爾寺廟、住宅之前要脫掉鞋子;

  注意不要用自己使用過的刀、叉、勺子或用手去接觸別人的食品或餐具;

  不要用腳去碰尼泊爾人的物品,這被認為是一種不嚴肅的冒犯行為;

  注重著裝,尤其是女性旅行者不要穿著暴露;

  進入印度教寺廟前務必徵得同意,因為寺廟是不向非教徒開放的;

  皮毛物品嚴禁帶入寺廟範圍內;

  圍繞寺廟或佛塔行走應依順時針方向;

  照相(無論是為人還是物品)之前應經許可;

  男女之間的公開親昵行為是不被喜歡的;

  埃及

  通常在埃及人面前盡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噴嚏,如果實在控制不住,應轉臉捂嘴,並說聲「對不起」。埃及人討厭打哈欠,認為哈欠是魔鬼在作祟。一個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說:「請真主寬恕。」

  而打噴嚏認為不一定是壞事,一個人如果在眾人前打噴嚏,則說:「我作證:一切非主,惟有真主。」而旁邊的人說:「真主憐愛你」。他接著說:「真主寬恕我和大家。」

  巴西

  巴西的風俗習慣與歐洲差不多。巴西人有時較拘禮,有時又十分隨和。初見面時,人們以握手為禮,然而親戚朋友彼此問候,也習慣擁抱、親頰。不僅如此,就是對完全不相識的陌生人也可以擁抱、親頰。「社交」禮儀的親頰,是在兩頰各親一下。男女彼此親頰問候,女人與女人也習慣如此,然而在大多數社交圈中,黑人彼此不興這一套,而習慣握手,同時用左手在對方肩上拍一拍。比較親近的男士彼此習慣擁抱,在對方背上重重拍打。不過,由於社會地位有高低,究竟誰該親誰,其中有微妙的區別。

  英國

  英國有三個禁忌:

  不能加塞。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問女士的年齡。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如果你問了一位女士的年齡,也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個人都想永葆青春,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了。

  不能砍價。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你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從各地風情說體驗營銷

  我是在北京的皇城文化中體驗成長的。每一個地方的人都是受當地的文化熏陶長大的。這種體驗可以不用掏錢,但如果我要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體驗,那個地方就要收我的錢,因為那個地方的文化是他們的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體驗有多種形式,一種是觀光式的體驗,一種是度假式的體驗,我們稱之為「旅遊」。

  從觀念上需要理解體驗

  從營銷上講,體驗的過程就是享受心理滿足的過程。這個過程比服務還差一些,因為服務也是產品,而體驗需要一個過程才能獲得利益結果。前些日子,媒體上炒作一個話題,就是很多買了商品房的人住在一層,而物業要收他們的電梯費,業主堅持說,我們沒有乘電梯,憑什麼要收我們的電梯費?而物業堅持說必須收。最後這個事情鬧到了法庭。媒體找來了專家評點,專家的意見也是必須收。我看了以後感到有種說不出的滋味,原因很簡單,這些專家的論點可以說非常荒唐,他們的理由是你在購買房子的時候連同電梯這個公攤面積都買了,所以,你必須負起維修和保養的責任。從直觀上看好像專家說得很有道理,但仔細一分析就能看出其中的問題。首先是那些所謂的專家混淆了一個概念,就是固化的產品和服務產品之間的區別,房產和分攤的所有東西都是產品,當這個產品被購買以後,使用者是服務的享用者,而上面說的住在一層的購買者根本沒有使用,不應該承擔服務產品所帶來的利益。這就好比說兩個人共同購買了一輛汽車,給其中的一個人開,另一個人就不應該承擔這輛車的汽油費、維修費、保險及違章責任,除非這個人收到了租賃費用。作為一層的住戶並沒有享用作為電梯擁有者所能獲得的租賃補償,說他們已經購買了,這本身就帶著很大的不合理性,因為他們是被迫購買,而高層的住戶是必須要購買的。所以說,為一個出發點本身就錯了的東西找出一個結果是很難的。雖然我也是高層住戶之一,但從營銷的角度上,我看到很多搞研究的人對市場的利益關係都分不清楚,使很多市場行為變得更加混亂,就好像故宮是中國人民的故宮,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遺產,你去參觀為什麼不交錢呢?有一句俗話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是人民的山,水是人民的水,憑什麼你當地農民收我的錢?道理很簡單,我遊玩和體驗,你負責維護,所以我交錢。

  從策略上需要符合體驗

  說到旅遊,也有很多要說的。比如我到了貴州,發覺貴州真是很美,但卻不如雲南開發得好。雲南有20多個少數民族,他們很為此自豪,因為全國的56個民族在雲南就有這麼多,實際上貴州有40多個。貴州跟雲南在同一個高原上,這兩個省是連在一塊的,風景和寨子他們其實各佔一半,但云南發展起來了,貴州卻沒有。雲南開發了麗江、大理、西雙版納、瀘沽湖等很多景點,貴州有很多天然奇景甚至超過了雲南,但他們沒有去開發。我曾受貴州旅遊局的邀請,到貴州旅遊,貴州有幾個絕世美景,真是太美了!他們的村寨很多都是完整無損地保存著,不亞於雲南的麗江,但卻沒有被開發,真是太可惜了!而且貴州的交通比雲南更方便,很多景點從貴陽坐兩個小時的車差不多就能到,但你從昆明去麗江、大理,坐長途汽車或火車也要五六個小時。雲南的旅遊資源開發得很充分,連與四川共享的瀘沽湖都被它開發了。由此可以看出,貴州的旅遊資源還有廣泛的開發前景。

  我去雲南有個感觸,到大理,那裡有一個洱海,洱海里有一個島,島上有很多白族人在那裡蓋了房,還有很多明星在那裡蓋別墅。那邊比較偏僻,離城市比較遠,但比較清凈,很適合度假。他們在島上開發了很多賓館什麼的,這就有一個問題,他們到底是做什麼樣的旅遊:如果是一個風景名勝的話,要做觀光旅遊;如果是一個度假勝地的話,要做度假旅遊。度假旅遊和觀光旅遊是兩種體驗方式。如果說我體驗了某一個點,我想住下來,在那裡多玩幾天,這就是深入地放鬆心情的概念,是度假旅遊。

  像泰國的普吉島就是做度假的,歐洲人一去度假就是七八天,然後直接回國,下次再來又是七八天,不像我們中國人,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跑。中國人去普吉島一般是坐著長途車集體出發到海邊,然後坐著船沿著普吉島觀光,再下船買點東西,上船大家趕快走,再回來。中國人這種旅遊方式是觀光的,不是度假的。其實就算有的地方本來適合做度假體驗,也會讓某些地方官把它變成了觀光的地方,他們在很多非常適合度假的地方建了許多新式的景點,就是為了把人留住多停留幾天,多賺錢。

  北京郊區有些度假村,弄一個四合院,或蓋一些鄉村茅草屋,一個小院一天是3800元到5000元,不同院落定價不一樣。旺季多是年節,「春節」、「五一」、「十一」等,有時提前一個月都定不了房。幾個朋友湊在一起,一家掏個幾百塊錢,住上一宿。晚上可以玩牌,白天可以到農園裡拔蘿蔔、挖青菜,這是一種度假方式,一種體驗。這裡的魚和螃蟹讓你自己釣,釣完了你自己吃,你體驗那種過程就要掏錢,只有體驗了你才有享受,而這種享受就是價值,這就跟做品牌似的,人就是體驗一種心情。

  現在各個省都在搞旅遊,但很多根本就沒有營銷觀念。賓客遠道而來,你到底是讓他們來觀光還是度假的?觀光要為人家提供方便的交通,你不提供方便,只說我這兒特美,把賓客吸引過來住兩天,想著多住一天就能多收一天的費用。但是要讓人家住你就要修賓館,修了賓館景區就被破壞,所以說看景的地方別讓人家住,不要在山頂上最美的地方建賓館,那是觀光的不是住人的,賓客坐兩小時旅遊車過去看就可以了。

  但現在有些人沒觀念、沒意識,總在最美的地方蓋房子,反而遍地的山溝峽谷等可以度假的地方他又沒有想到去開發。這樣下去,一旦國外的旅遊集團進入中國市場,對中國旅遊業的打擊將會是很大的。我覺得中國人開發旅遊的方式非常簡單,他們沒有考慮你度假應該以什麼形式滿足,你觀光又以什麼形式滿足,而是簡單地認為這個東西可以變成錢。

  從各地旅遊狀況上看,我們的旅遊項目好多方面還沒做出來。雲南開發出來了,於是大家趨之若鶩,很多人都說有一天我要去雲南玩一次,雖然現在可能還去不了,但起碼已經有了夢想。但是現在有人說想去貴州嗎?他會說,我去貴州幹嗎?你說貴州好,他也不會相信。其實貴州有山,幾億年前的山。當地殼運動把海平面壓下去時,海里所有的動植物都被壓到底下,變成了化石。現在有兩座山的剖面整個都是化石,有貴州龍,還有大的像荷葉的動物化石,現在這兩座山都被圈起來保護。貴州也有石林,貴州的石林和雲南的不同,是水上的,水有十幾米深,水上一個一個的石柱有高有矮,把矮的削平了,就成了墩子似的,可以在上面走。你可以在這裡走1000多米,樹藤繞著那水石林,倒影在水裡面,非常美。有的溶洞可以划船進去,「嘩嘩」的流水,可能延伸幾公里遠。各種各樣的溶洞美不勝收。還有那黃果樹附近的寨子都特原始的,沒有受外來之明的侵蝕。這些他們為什麼不推廣?還是意識和觀念的問題。

  從形式上需要達成體驗

  我說中國的旅遊業不會做營銷,是說他們在觀光的地方建賓館,然後在度假的地方又設計了很多觀光的東西,完全不了解遊客的需求。度假游是吸引當地人還是遠道來的人?這個不搞清楚設計標準就不對。雲南大理洱海搞度假游,是吸引昆明的人,還是吸引北京的或者歐美的人?針對不同地方的人要採取不同的方式。如果是吸引昆明人,可又在島上蓋好多賓館,而昆明周圍也有一堆度假村,跟這裡差不多,當地人怎麼會去?就像北京人到平谷去度假和到海南去度假,這是兩個概念。你要考慮好吸引近的人的方式是什麼,而吸引遠的人的方式又是什麼。讓昆明的人在這兒住兩天,不如吸引北京人來住三天五天的,因為北京人更樂意在這兒住,那種新鮮的感覺也不一樣,氣候的感覺不一樣,俗話說「距離產生美」。我們的旅遊業在營銷方式上太欠缺了。

  體驗營銷的例子很多,比如到超市買東西、到書店購買圖書都是。購買圖書以前是人家拿給你,現在是你自己開架選擇,這就是體驗。我們遊覽各地的風景名勝也是體驗,不同的區域文化讓大家的體驗不一樣。比如像北京是皇城文化,到北京要參觀長城和故宮,歷史名勝,古代建築,歷代皇都和古代園林,這些該怎麼做?這是北京的文化體驗。成都有小吃,有他的休閑文化,還有其古老的民間文化傳統,他又該怎麼做?以前說「少不入川」是因為這裡太清閑了。乾隆也好,康熙也好,全是去了江南,因為江南那邊很悠閑,又富足;一些為官一生告老還鄉的人最後也定居江南,因為江南既安逸,又能夠養生。當時皇帝是坐著運河的船直接下江南,一趟一趟地去,多次體驗。沒有人去荒涼的地方做體驗,那叫冒險,或者是流放。各地的文化不一樣,所以可以體驗的內容就不一樣;沒有文化的地方可以做度假體驗,而有文化的地方可以做觀光體驗。

  我想說說現在蓋的別墅。有人說北京和上海的別墅學歐美,歐美的沒有院子,其實中國人的應該是有院子的。不過歐美的別墅雖然沒有院子,外面卻有綠地、花園,有的也有欄杆。以前上海的房地產商把房子蓋在馬路邊上,一進去裡面圍著一個花園。有個上海房地產商問我:「老師,您說這高檔樓房和低檔樓房的區別是什麼?您用什麼來做標準?」我告訴他,最簡單的標準就是園包樓是高檔,樓包園就是低檔。比如說,你蓋了一圈樓把花園放在裡面就是低檔了,如果你建了一圈花園把房子圍在中間,價格就有天壤之別。只有把產品區分了,品牌才能區分。這就好比你到郊區蓋個別墅,是在大自然中蓋房子,而你在城市中蓋房子是在房子中建花園。如果在小區中間蓋幾座樓,外圍延伸出幾個走道,小區有地下停車場,四周50米之內是梯級綠化,然後有外圍院,住戶就感覺是住在森林裡面很安靜的小樓,這時即使你價錢賣高了還一定有人買。但如果你在樓房中間做一個水榭,即使有花園也照樣是低檔化,這就是感受。有些人穿再漂亮的衣服,也高檔不起來,例如民工穿一個名牌,即使是真的也會被認為是假的,因為他不能把那種感覺穿出來;老闆穿一個名牌,即使假的也被認為是真的,因為別人對他的感覺存在著先天的印象。

涉外禮儀須知

  一、日常交往禮節

1.尊重各國風俗習慣,遵守社會公共道德。

2.遵守時間,不要失約:參加活動要按約定時間到達。不要過早,使主人因未準備好而難堪;也不要晚到,不守時是很失禮的。

3.尊重老人和婦女,上下車輛和電梯應予照顧,出入門了應讓他們先行。

4.舉止端莊,注意言行。不要作一些異乎尋常的動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嘩,不放聲大笑,不在遠距離大聲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腳步要輕,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張奔路。無論站立或坐下,姿勢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車、等人。站立時,身子不要歪在牆上或往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坐下時腿不要亂蹺、搖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褲管撩起。手不要搭到鄰座的椅背上。女同志不要叉開雙腿。

5.切勿隨地吐痰,可吐在自己的手帕里。不亂扔煙蒂或其他廢棄物品。

6.公共場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齒、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屎、搓泥垢、搔癢、搖腿、脫鞋、打飽嗝、伸懶腰、哼小調、打噴嚏;打呵欠應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發出聲音。

7.在外事活動的許多場合,如看演出和進餐時不許抽煙。在允許抽煙的場合,應先敬左右的人,如婦女在座,應徵得婦女同意。不要邊走路邊抽煙。進入會客室、餐廳前,應把煙掐滅。

8.參加活動前不要吃蒜、蔥等味大的東西。必要時,口含一點茶葉可沖淡蔥、蒜味。

9.涉外住宿時,到對方房間拜訪,應事先電話聯繫,到門口按門鈴。即使國內同事間拜訪,也切忌直接到門口大聲呼叫,用力敲門。 

  二、見面禮節

1.初次相識,一般由第三者介紹或自我介紹。為他人介紹時,要先了解雙方是否有結識的願望,不要貿然行事。應把身份低、年紀輕的介紹給身份高、年紀大的,把男士介紹給女士。要把姓名、職務說清楚。介紹到具體人時應有禮貌地以手示意,不要用手指指,更不要用手拍打另一人。自我介紹,先講自己姓名身份,然後請教對方。互相介紹時一般互換名片;如果使用Email,最好印在名片上。

2.一天中首次見面,或一次活動中初遇,均應問好。對方主動問好,一定要相應回答。通常見面時互相握手,參加大型活動因人數眾多,也可與主人握手後,同其他人點頭致意,不一一握手。東南亞佛教國家有的人不握手,雙手合十致意。握手時,由主人、年長者、身份高者、女士先伸手。客人、年輕者、身份低者,見面可先問候,待對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時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別人握完再伸手。在室外握手,男同志應脫帽。

3.參加外國人舉行的活動,抵離時應主動與主人打招呼。如系慶典活動,應致節日祝賀。

4.在外交場合遇到過去熟悉的外國領導人要尊重,一般不要匆忙前去打招呼,待對方主動表示,再作相應表示。

5.日常生活中,與熟悉的外國人見面,應互致問候,酌情寒暄,但不要問人家「到什麼地方去」、「吃過飯沒有」等語。 

  三、儀容、服飾禮節

    1.頭髮、鬍鬚要經常修整,鼻毛、指甲應修短。

2.衣著要注意清潔、整齊,特別是衣領和手帕,要保持乾淨。衣服要熨平,皮鞋要擦亮,帽子要刷凈。參加正式活動穿西裝應打領帶。新西服袖口上商標穿用時應拆掉。長袖襯衣要塞在褲內,袖口不要捲起。不能穿短褲和赤腳穿涼鞋。內衣褲和襯衣、女同志的襪套,不要露在外衣外面。衣褲紐扣應扣齊。發現儀容不整,或需要整理服飾,應到盥洗室或其他適宜場所。

3.出席隆重活動一般穿深色服裝,上下身顏色要一致。參加弔唁活動一般穿黑色服裝。有些熱帶國家,隆重場合也可穿長、短袖便服。

4.參加活動進門後應把大衣(帽子、圍巾、手套、雨衣脫下,送存衣處存放,存放前注意檢查口袋裡不要留有文件、筆記本、錢包等物品。

5.男同志在室內不得戴帽子。

6.室內一般不要戴墨鏡。即使在室外,遇到隆重儀式和迎送等禮節性場合,一般亦不要戴墨鏡。

7.社交場合,無論天氣如何炎熱,都不能當眾解開紐扣、脫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賓可脫下外衣掛在椅背上。

  四、談話禮節

1.社交場合談話時要弄清對方身份,以便自己談話得體,有針對性。

2.對外接觸談話要自然、和藹。與外賓談話時,應面對外賓而不是面對翻譯。對方發言時要注意傾聽,不要左顧右盼,頻繁看錶。

3.說話時不可用過大過多的手勢。談話聲音不要過高,以使對方能聽清為宜。

4.不要談疾病等不愉快的事情,一般不要詢問對方履歷,談及時,要十分客氣,如對方不講,不要追問。不要詢問女士年齡,是否已婚等:

5.對外談話要實事求是,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隨便答覆,無把握之事不要允諾,應言而有信。

6.三人以上在場,不要只談兩人知道的事,冷落其他人。

7.不要議論第三者的事情,不要交頭接耳,譏笑他人,如所談事情不便讓旁人知道,則應尋找適當的時機再說。

8.談話時不要總自己講,應讓別人也有說話的機會。別人講話,不要隨便插嘴,打斷別人話頭。

9.對方講話如未聽清楚,可以再問一遍。發現對方對自己講話有誤解,應進一步解釋。

10.社交場合,應按本人身份,主動交際。但如別人在個別談話,不要湊前旁聽。若有事需與某人談話,應待別人談完。如有急事找,應先打招呼,表示歉意。

  五、宴請活動禮節

宴請形式一般有宴會、冷餐招待會、酒會、茶會等。各國風俗習慣不同,宴請方式也不盡相同。

    宴會通常分為國宴、正式宴會、便宴、工作進餐等。國宴最為隆重,規格最高,正式宴會次之,主要客人均按身份排位而坐,席間進行致詞、祝酒等。便宴則不排座位、不作正式講話,規格不高,菜肴道數亦不多,較隨便。工作進餐是邊談問題邊進餐,有共進早餐、共進午餐,排座位,不請夫人。

    冷餐會一般是招待人數較多時進行。規格有高有低,按主、客人的身份和招待的菜肴而定。冷餐會一般在較大的場合進行,設餐台、酒台。食品通常較豐盛實惠,由客人自取餐具和食品,有的不設桌椅,站立而食;有的設桌椅,自由入座就餐。酒水一般由招待員端送,也可自取。

酒會,亦稱雞尾酒會,以各種飲料為主招待客人,並備用少量小吃,由招待員端送。也有時將食品放在小桌或茶几上,一般用牙籤進食。酒會便於客人自由活動和攀談。一般在中午和傍晚舉行,時間較短。客人到場、退場的時間亦無嚴格要求。目前這種形式運用很廣泛,許多重要慶祝活動,採用酒會形式,如國慶等節日以及各種儀式之後,常常舉行酒會。

營銷人員的職業禮儀

   一、 職業形象與職場禮儀的重要意義

  營銷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高級傢具營銷人員更是營銷職業中的偉大者。

  決定業績的三個方面:態度   知識    技巧

  禮儀是企業獲得市場形象,得到更多資源支持的一種態度。禮儀是幫助企業和企業中的個體對市場產生影響力的最有效的資源。每位企業個體都是企業形象的代表,員工的職場形象與職場禮儀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形象。

  禮儀是指由於良好的教養或有關權威的規定在社交或正式場合遵守的規矩,對一定等級和場合要求遵守的禮節,傳統的禮貌。

  禮儀分為三部分:禮貌  禮節  規矩

  禮儀是現代職場中的「國際通用語言」。

  二、職業形象與職場禮儀

  1、職業形象 :

  西裝穿著的職業禮儀:

  ①襯衣與西裝相配②穿西裝要系好領帶③穿西裝必須穿皮鞋

  穿西裝十戒:戒袖口商標不除、戒上衣衣扣系得不得法、戒衣袋裡亂放東西、戒鞋襪與西裝不配套、戒領帶打得長短不適當、戒亂用領帶夾、戒內穿多件羊毛衫、戒不見襯衫袖口、戒不打領帶時仍然系著襯衫的領口、戒襯衫之內穿著高領內衣。

  2、接待禮儀(對客戶的迎接問送)

  介紹與稱呼:

  悉心介紹,相互溝通。(克服羞怯、注意繁簡、突出特點)

  稱呼

  原則:禮貌  尊崇   適度

  方式:姓名稱呼、職務稱呼、職業稱呼、擬親稱呼、一般稱呼

  我們的自覺性與自我管理能力是養成禮儀習慣的基礎,禮儀知識的不斷學習與鞏固是養成良好禮儀習慣的輔助力量。良好的禮儀形象影響著我們的企業形象。良好的企業形象對我們的作業又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它為我們介紹業務提供公信力,是無形的營銷資源,為我們的業務報價提供高端的心理預期,易於價格談判的預先定位,為我們的品牌傳播提供可以描述的元素,可增強我們在市場中的比較優勢。

  做一個有魅力的職業人

  掌握運用語言的藝術(說話要恰到好處)

  1、有效交談的十大法則

  激發他人談話  有條理地說話   避免更多的使用「我」

  不要插嘴    避免枯燥無味的談話 不要觸怒或得罪他人

  不要說長道短、散布謠言   談論而非爭辯

  不要忽略他人      聆聽他人講話

  2、提高語言表達的四種技巧

  正確表達自己的含義

  回答時恰當使用「抱歉,我還不太清楚」,但一定不是回答你必須知道的問題

  注重談話的開始與結束

  培養自己的語體風格

  3、掌握談話的三大要素

  參與的技巧  聆聽的技巧  本人的口才 準備注意聆聽的姿勢

  4、談話方式參照表

  我在適當的時候微笑了嗎?

  我的微笑是真誠的嗎?

  我的身體姿勢適當嗎?

  我是否注意不交叉雙臂沒有擺出防衛姿勢?

  我是否注意將身體傾向講話者而不是後仰了?

  我的聲音是否充滿了熱情?

  我表示出對別人講話的興趣了嗎?

  我是否做到在百分之八十的時間裡眼睛在看著講話者?

  我有沒有不停地轉移視線或死死盯住講話的人?

  我是否做到過一段時間就點點頭或露出贊同的表情?

社交禮儀的原則

  一、真誠尊重的原則:真誠是對人對事的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現,真誠和尊重首先表現為對人不說謊、不虛偽、不騙人、不侮辱人,所謂:「騙人一次,終身無友」。;其實表現為對他人的正確認識,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真誠的奉獻,才有豐碩的收穫,只有真誠尊重方能使雙方心心相印,友誼地久天長。

   

  二、平等適度的原則:平等在交往中,表現為不要驕狂,不要我行我素, 不要自以為是, 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視一切,目空無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職業、地位、權勢壓人,而是應該處處時時平等謙虛待人,唯有此,才能結交更多的朋友。適度的原則是交往中把握分寸,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情境而行使相應的禮儀,如在與人交往時,既要彬彬有禮,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熱情大方,又不能輕浮諂諛,要自尊不要自負,要坦誠但不能粗魯,要信人但不要輕信,要活潑但不能輕浮。

   

  三、自信自律的原則:自信是社交場合的一份很可貴的心理素質,一個有充分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強者不自慚,遇到磨難不氣餒,遇到侮辱敢於挺身反擊,遇到弱者會伸出援助之手。

   

  四、信用寬容的原則:信用即講信譽的原則,孔子說:民無信不立,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在社交場合, 尤其要講究一是要守時,與人約定時間的約會,會見、會談、會議等,決不應拖廷遲到。二是要守約,即與人簽定的協議、約定和口頭答應的事,要說到做到, 即所謂: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場合, 如沒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輕易許諾他人,許諾做不到, 反落了個不守信的惡名,從此會永遠失信於人。[寬容是一種較高的境界,容許別人有行動與見解自由,對不同於自己和傳統觀點的見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一切,是你爭取朋友是最好方法。

芬蘭社交禮儀

  儀態禮儀

  

  芬蘭人與外國人交往時很注意禮儀。他們在交談時習慣保持1.2米左右的距離,如果對方企圖靠得太近,會被看作是不禮貌的舉動。對於脫鞋,當眾剔牙等行為,他們會投來鄙視的目光。他們不喜歡見到別人把胳膊搭在一起。

  

  相見禮儀

  

  芬蘭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不分男女都熱情地行握手禮。芬蘭人與外國友人相會時,尤其是對到他們家中做客的朋友,喜歡讓對方簽名並留言,以示對於友情的珍重。芬蘭人願意別人稱呼他們的職銜。如果不知道他們的職銜,則可籠統地稱作經理。

  

  商務禮儀

  

  最近10多年來,芬蘭同中國的經貿關係有了很大的發展。 芬蘭人商談生意通常在辦公室進行,他們一旦作出決定,握手就像書面全同一樣有效。他們講究信用,事前約定的會晤,一般也都會準時到達。如果應邀到當地工商界人士家中作客,可帶花束送給他的太太,但必須是單數。

  

  旅遊禮儀

  

  與商務活動相反,到芬蘭旅遊的最佳季節可以是每年的6-9月,在這個季節可以看到世界罕見的極晝奇觀。芬蘭的露天市場是外國遊客觀光的必到之處,最能吸引他們的是擺滿各種工藝品的貨攤。芬蘭十分注意解決殘疾人出門難的問題。在公共場所有專門為殘疾人設置的停車處,地鐵入口處有殘疾人的專用電梯,在芬蘭坐計程車不付小費。

禮節性的小費禮儀

許多國家均流行有顧客向服務人員付小費的習俗。小費,含有一定的禮節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著顧客對服務人員的愛護與尊重。相傳,"付小費"之風源於18世紀的倫敦,當時,有些酒店的餐桌上擺著寫有"保證服務迅速"的碗。當顧客將零錢投入碗中後,必得到服務員迅速而周到的服務,久而久之,遂形成"小費"之風。

    

  由於各國各地各行業小費的數額沒有統一規定,所以顧客宜入境隨俗,酌情而付。 

1.                            在日本,當進人飯店大門時,顧客可向女招待員付一些小費,而對於其他人員可不必付。

2.                            在泰國,顧客所付的小費,無論多少,都是需要的。

3.                            在新加坡,付小費是被禁止的,如若付小費,則會被認為服務質量差。

4.                            瑞士的飯店餐館,不公開收取小費,而司機則可按明文規定收取車費 10%小費。

5.                            在法國,付小費是公開的,服務性的行業可收不低於價款10%的小費,財政稅收也將小費計入。

6.                            在義大利,收小費屬於"猶抱琵琶半掩面"的半公開現象。當遇到"拒收"的"示意"時,你最好是乘送賬單之機遞上小費。

7.                            在北非及中東地區,收取小費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許多從事服務性活動的老人與孩子,小費是其全部收入。如遇顧客忘卻付小費,他們會追上去索取的。

8.                            在美國,小費現象是極普通而自然的禮節性行為。

墨西哥人將付小費與收小費視為一種感謝與感激的行為。

  小費之風,日趨流行於越來越多的國家。但有些國家禁行小費,許多官方服務人員遂在私下進行收費或收禮,以免有損於"文明"。這種私下收費或收禮,其價值往往高於公開的小費。

英國社交禮儀

  儀態禮儀

  

  在英國,人們在演說或別的場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構成V形手勢,表示勝利;在英國,如有人打噴嚏,旁人就會說上旁保佑你,以示吉祥。

  

  相見禮儀

  

  在英國,當嬰兒出生時,父母親朋一般依嬰兒的特徵,父親的職業為嬰兒取名,有的母親家庭顯赫,就用娘家的姓作為嬰兒的第二個名字。在英國,孩子們只對父母親的兄弟姐妹稱叔。英國老人講究獨立,不喜歡別人稱自己老,走路時不必攙扶他們。

  

  商務禮儀

  

  到英國從事商務活動要避開7,8月,這段時間工商界人士多休假,另外在聖誕節,復活節也不宜開展商務活動。在英國送禮不得送重禮,以避賄賂之嫌。在商務會晤時,按事先約好的時間光臨,不得早到或遲到。英國工商界人士辦事認真,不輕易動感情和表態,他們視夸夸其談,自吹自擂為缺乏教養的表現。

  

  旅遊禮儀

  

  到英國旅行,需注意當地的所有車輛均沿馬路的左側行駛。英國人遵守紀律,即便是幾個人上車,他們也會自覺地排隊上車。在英國坐計程車,一般按10%左右付小費,將小費列入服務費帳單的飯店不必另付小費。在主人家中作客數日,視情況付給提供服務的傭人一些小費。

 親吻禮

  親吻,是源於古代的一種常見禮節。人們常用此禮來表達愛情、友情、尊敬或愛護。據說它產生於嬰兒與母親間的嘴舌相昵,也有人說它產生於史前人類互舔臉部來吃鹽的習俗。據文字記載,在公元前,羅馬與印度已流行有公開的親吻禮。有人認為,古羅馬人愛嚼香料,行親吻禮足以傳口中芳香。也有人說,古人用親吻時努唇的形狀來表示愛情的心形。還有人考證,法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公開行親吻禮的國家。當代,許多國家及地區的上流社會,此禮日盛。

    

  行此禮時,往往與一定程度的擁抱相結合。不同身份的人,相互親吻的部位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夫妻、戀人或情人之間,宜吻唇;長輩與晚輩之間,宜吻臉或額;平輩之間,宜貼面。在公開場合,關係親密的女子之間可吻臉,男女之間可貼面,晚輩對尊長可吻額,男子對尊貴的女子可吻其手指或手背。非洲某些部族的居民,常以親吻酋長的腳或酋長走過的地方為榮。在古羅馬與古波斯等國,同階級的人可以吻唇,不同階級的人只能吻面。

   

   西方現代的親吻禮,在歐美許多國家廣為盛行。美國人尤其受行此禮,法國人不僅在男女間,而且在男子間也多行此禮。法國男子親吻時,常常行兩次,即左右臉頰各吻一次。比利時人的親吻比較熱烈,往往反覆多次。

    

  在當代,許多國家的迎賓場合,賓主往往以握手、擁抱、左右吻面或貼面的連動性禮節,以示敬意。

法國人 在浪漫的人情味中談判

       法國人似乎天生就充滿著人情味。據說,在還沒有成為朋友之前,他們是不會跟一個人做大宗生意的。他們非常珍惜人際關係,但絕不會把交際同貿易聯繫起來。無論是在自己家裡招待或者是在飯店裡請客,他們都不會把這看作是交易的延伸。

       法國人的人情味在談判中,往往會表現為大而化之的風格。他們似乎不像德國人那樣細緻謹慎,法國人在談妥大約50%的條款時,就會在契約上簽字。不過,昨天才簽的契約,明天他就可能會要求變更。他們的想法是:「既然要點已經談妥了,細節的事以後再說也無妨。反正講一下就行了。」這種行為看來是不守信用,不過根據專家的研究,這也是法國的一種人情味。

     法國人的人情味還表現在:談判不能只顧談問題,否則會被嘲笑為是個枯燥乏味之人。除非在最後做決定時可以一本正經,在其他的時間裡,多談一些關於社會新聞或文化等方面話題往往受大家歡迎。當然這也與法國人的素質有關。有人說:「不知道是聽來的還是看書積累的知識,就是雜貨店或肉店的女老闆,也會時而滔滔不絕地談論藝術,一下子又會把話題扯到政治上去,真叫人感到驚訝!」

     不過,法國人的人情味也絕不是浪漫無邊的。對於地位不同的人,他的反應可能很不同,尼克松回憶,當他作為副總統訪問法國時,戴高樂的接待是嚴肅而認真。之後,尼克松當選為總統後,與戴高樂的會談便更多地充滿了隨意親切和無拘無束。法國是「存在主義」的發祥地,對於個人權力還是很珍視的,即使在商業談判中,法國人也很注重同個人的關係。而且認為,以個人為基礎的關係要比公司的信用重要得多。

     除此而外,法國人的談判風格還有三個特點:

     1、他們的立場非常堅定,他們都具有戴高樂的依靠堅定的「不」字以謀取利益的高超的本領。2、他們對自己的語言有一種很強的優越感,往往要求用法語作為談判的語言。3、他們明顯地偏愛橫向式談判。也就是說,他們喜歡先為協議勾畫出一個大致的輪廓,然後再造成原則協議,最後確定協議的各個方面。他們把談判的重點放在擬訂一些重要的原則上,而不注意細節。這與美國人的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談判的風格正好相反。

 涉外禮節性稱呼

  對一般成年男子,稱"先生";對已婚女子或有地位的女士稱"夫人";對未婚或不明婚姻情況的女子,稱"小姐"。這些稱呼亦可冠以姓名或職銜,如"XX先生"、"XX小姐"。對部長以上的男女官員,可酌情稱"閣下"、"先生",並冠以職銜 。有些歐美國家,如德國、美國、墨西哥等國,往往不稱"閣下"而稱"先生"。在日本對身份高的日本女子也稱"先生"。對國王、皇后,稱"陛下";對王子、公主、親王,稱"殿下";對有爵位的人,稱爵位,也可稱"先生"或"閣下"。

    

  對軍官,稱軍銜,或冠以姓名加"先生"。對將軍、元帥等高級軍官,稱"閣下"。

    

  對知識分子或有博士學位的人,稱職銜,或同時冠以姓氏或加"先生",如"X X律先生"、"X X博士先生"。

    

  對神職人員,稱職銜,也可同時冠以"先生",如"牧師先生"。對主教,可稱"閣下"。

   

   對男女服務員,分別稱"先生"、"小姐"。對以"同志"相稱的外賓,可同時冠以姓名或職銜,如"服務員同志"。

    

  在非洲許多國家,無論年長或年輕的男子,對女子均要敬稱"媽媽",無論其結婚與否。

脫帽禮

  歐美國家以及受歐美影響的許多國家,廣為流行著脫帽禮。此禮源於歐洲中世紀。據說,當時武士對女子講話時,必須把頭盔舉起,以示對女性的敬重。當武士們友好相見時,為了相致友情,彼此都要把頭盔掀起而露出面目。久而久之,便形成脫帽禮。

    

  在公共場合行此禮時,男子摘下帽子向對方點頭致意即可。若相識者側身已過,雙方亦可回身補問"您好",並將帽子略掀一下即可。若相識者在同一場合先後每次相遇,雙方不必反覆脫帽,只點頭致意即可。當進入主人房間時,客人必須脫帽,以示敬意。在莊重場合,人們應自覺脫帽。

涉外活動日常禮

守時,按時赴約,忌早到和遲到。若已遲到,應向主人致歉。若不能赴約,必須儘早通知對方。

  敬老,乘車、進電梯、上下樓梯、同行、開關門或用餐時,要主動禮讓,照顧老人與婦女。

  尊俗,要認真尊重各國的風俗、教俗、習慣等,其基本原則是"入境隨俗"。

  吸煙,在公共場合或重要活動中,不要吸煙。在私人住宅或辦公室,應徵詢主人同意後再吸煙。

  持重,舉止端莊,情態誠懇;站立時,不歪身,不斜靠;坐下時,不搖身,不蹺腿;走路時,不搭肩,不尾隨;講話時,不放縱,不比劃

文明禮儀常識2

二、見面禮儀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

    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麼有禮貌的順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序是: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j士。

    2、鞠躬禮: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方式。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西,或是邊鞠躬邊說與行禮無關的話。鞠躬前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鄭重地;,嘴裡不6。後應雙6先女士後男表示尊重與能吃任何東目禮貌地注3、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種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三、公共禮儀

    (一) 特定公共場所禮儀

    1 影劇院:觀眾應儘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合其讓自己通過;通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想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著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應注意衣著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在影劇院萬不可大呼小叫,笑語喧嘩,也鐵把影院當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結束後觀眾應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

    2、圖書館、閱覽室:圖書館、閱覽室是公共的學習場所。

    ①要注意整潔,遵守規則。不能穿汗衫和拖拉鞋入內。就座甲,不要為別人預佔位置,查閱目錄卡片時,不可把卡片翻亂或撕環,或用筆在卡片上塗抹劃線。

    ②要保持安靜和衛生。走動時腳步要輕,不要高聲談話,不要吃有聲或帶有果殼的食物,這些都是有悖於文明禮貌的。.. 

    ②對圖書館、閱覽室的圖書桌椅板凳等等屬於公共財產,也應該注意愛護,不要隨意刻畫,破壞。

    (二)乘車禮儀* 

    1、騎白行車: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騎車時不撐雨傘,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競駛,不騎車帶人。遇到老弱病殘者動作遲緩,要給予諒解,主動禮讓。

2、乘火車、輪船:在候車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喊叫。上車、登船時要依次排隊,不要亂擠亂撞。在車廂、輪船里,不能隨地吐痰,不能亂丟紙屑果皮,也不能讓小孩隨地大小便。

    3、乘公共汽車:車到站時應依次排隊,對婦女、兒童、老年人及病殘者要照顧謙讓。上車後不要搶佔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別人佔座。遇到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的乘客應主動讓座。

(三)旅遊觀光禮儀

    1、遊覽觀光:凡旅遊觀光者應愛護旅遊觀光地區的公共財物。對公共建築、設施和文物古迹,甚至花草樹木,都不能隨意破壞;不能在柱、牆、碑等建築物上亂寫、亂畫、亂刻;不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污染環境;不要亂扔果皮紙屑、雜物。

2、賓館住宿:旅客在任何賓館居住展p不要在房間里大聲喧嘩或舉行叫司的聚會,以免影響其他客人。對服務員要以禮相待,對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表示感謝。

    3、飯店進餐:尊重服務員的勞動,對服務員應謙和有禮,當服務員忙不過來時,應耐心等待,不可敲擊桌碗或喊叫。對於服務員工作上的失誤,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語,加以諷刺。

交誼舞會的禮節

參加交誼舞會時,男士的衣裝宜莊重整潔,舉止大方,女土的衣裝宜明快典雅,不宜濃妝艷抹。

  禮儀,進入舞廳時應彬彬有禮,熟人舊友要握手致意或點頭問好,陌生人也應以禮相待。話音宜低,步態宜輕。

   邀舞,舞曲響起時,男士應主動走到女士面前,可行半鞠躬禮,並輕聲說:"請您跳舞"。女方要點頭表示同意,然後由男方陪同並肩走入舞池。在正常情況下,女方不應謝絕男士的邀請,若不願接受邀請,可婉言說"累了"或"身體不適"之類的託辭,並致"對不起"的歉意。被謝絕的男士,不要再向女方強求,更不要表示不滿。

  共舞,在共舞過程中,男方對女方應多關照、配合。雙方不要互盯著對方的臉,要始終相待以禮,一曲音樂結束時,男方要點頭致意或道謝,也可將女方送歸原位。

涉外場合見面介紹受禮

  在涉外交際場合,彼此若要結識,可相互自我介紹,也可由第三者介紹。自我介紹時,要主動自然地講清自己的姓名、職務和國別。為他人介紹時,還應說明被介紹者與自己的關係。在具體介紹過程中,應將年紀輕、身份低者引導介紹給年紀大、身份高的人,把男子介紹給女子;要以手示意,忌諱以手指點。無論自我介紹還是為別人介紹,都應有禮貌地起立點頭致意;但女子、長者及會談桌、宴會上的人可不必起立,僅微笑點首即可。

涉外性受禮的禮儀

  在各種涉外交往中,當接受賓朋的禮品時,主人應極有禮貌地雙手接過,並握手致謝。許多歐美人,當接受別人禮品時,往往要打開包裝親眼欣賞並讚美一番。此時,送禮人可酌情對禮品作幾句介紹,以表"禮輕情意重"。若遇寄來的或派人送來的禮品,應及時復寄一張名片或簡信,以示謝意。

涉外性送禮的禮儀

在涉外性的各種友好交際中,為了向他人表示慰問、祝賀或感謝,往往需要贈送一些物美價廉的小禮物。在選擇禮品時,應考慮到受禮人的愛好、習慣和忌諱,還要考慮到禮品的意義、特色和價值。

  一般而言,應邀出席私人家宴時,應向女主人贈送小件土特產、小藝術品、小紀念品、小食品、乾鮮果品或花束,也可向主人的小孩贈以糖果或玩具等。應邀參加他人的婚禮,應贈送小型藝術品、鮮花或其他日用實物。探視病人,可贈以營養食品、果品或鮮花。元旦、聖誕節時,可送日曆、煙酒、名茶或糖果。出席各種宴會,可酌情贈送花束或花籃。

  所送禮品,即使已有包裝盒,也應再用花色或彩色禮品紙包紮,並用彩帶繫上梅花結或蝴蝶結。禮物宜當面呈送,但婚禮贈品可事先送去。節日禮品也可派人送或寄送。

  在挪威,商人出席對方晚宴的第二天,應當給主人送上一份禮物。

  在丹麥,商人被邀請做客時,應給同行的其他商人各送一束鮮花或精美禮品

家庭舞會的禮節

  許多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家庭舞會都通行有一定的禮節。應邀參加舞會的人,宜穿西服和晚禮服。跳舞時,男子嚴忌不系衣扣,也不宜隨便脫去外衣。第一輪舞必須由主人夫婦、主賓夫婦共舞,若夫人因故不能舞,可由其成年女兒代之。第二輪舞時,賓主眾人要交換而舞,男主人及男賓必須注意陪同無舞伴的女子共舞,以示對女性的敬重。男子之間,女子之間,嚴忌共舞。男子請女子跳舞,應先向其丈夫、戀人或情人致意,然後再立正向女子點頭致禮。在跳舞過程中、不要叼著煙,不能戴口罩,不宜吃零食(可含口香糖),不宜做過於親昵的動作,舞姿要力求正確。一曲完畢後,男子要向女子致謝,並送其回到原位。在一般情況下,女子不應拒絕男子的邀請,否則亦屬失禮。有些西化的家庭舞會,每一輪舞常以一吻作結束,但不可長吻狂吻。

人大教授金正昆說涉外禮儀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主任,禮儀與公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從事外交學、傳播學、禮儀學研究。已出版專著、教材12部,發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萬字。是國內知名禮儀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政府多部門顧問。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非常高興地來跟各位談一談涉外禮儀。那麼主要想跟各位在今天這個講壇之中,講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想講一講涉外禮儀的基本理念,總的要求;另外想講一講涉外禮儀可操作性的一些重點和難點。那麼我們首先呢,想從一個案例導入。那我請了一個同學來跟我合作一下,那麼這位同學呢,他將作為大學生志願者到一個國際會議去做輔助性工作,他專門去買了一身西裝,或者說借了一身西裝,那他現在等候出發。請各位注意他,發現他身上有哪些問題不符合涉外交往的要求呢?請

  好,謝謝,我想我們在座的各位應該是火眼金睛,那麼他呢?現在從國際交往的角度來看,他穿西裝是符合要求的,但是他的西裝上應該有比較大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想大家一目了然,就是穿了白襪子。在比較重要的場合穿西裝的話,最佳的要求是襪子跟皮鞋一個顏色,至少是深色,絕對不是白色,除非是白皮鞋,否則將產生巨大的反差。在很多國家深色西裝是正裝,黑色皮鞋是基本要求,中間夾雙白襪子他們稱為「驢蹄子」,反差太大了。另外他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錯誤,它就是袖子上的商標沒有拆。我們現在買來的西裝都會有一個比較醒目的商標,但是實際上那是西裝的封條,按照慣例你買來西裝之後,服務生要做的頭一件事就是替你把商標拆掉,啟封了,開始用了。很遺憾我們國內很多服務生對此不是很了解,也有人知道了不幹,久而久之,害得我們不少弟兄,誤認為袖子上有一橫是名牌的標誌。君不見經常有人走路時,有意做屈臂挺進狀,要露一手,那麼此點是不合慣例的。好我這個案例就到這裡了。

  那麼我剛才要講的這個案例是要說明什麼呢?我是想跟各位講,什麼是涉外禮儀?涉外禮儀實際上就是我們參與國際交往所要遵守的慣例,是約定俗成的做法。換而言之,它是講規範,規範就是標準。你講不講規範,是你這個人懂不懂規範的問題;你講不講規範,是你這個單位有沒有規範的問題。這個在國際交往中是很強調的。比如在大庭廣眾之前,一個男人一個女人著裝,他有規範性的說法,兩句話:「女人看頭,男人看腰」。女人看頭是看什麼呢?看髮型,比如染不染色,長度如何等等。像我們服務行業,政府機關一般公務員是不染彩色發的,除非把花白的頭髮染黑。另外頭髮不宜過長,作為女性,一般工作崗位上不長於肩部。有同志講了,長於肩部如何?長於肩部要做技術性處理,盤起來、挽起來、梳起來,不能隨意披散開來。道理很簡單,年輕姑娘的一頭飄逸的長髮是很有一些魅力的,你這兒一甩,沒準附近的每一個人就暈了。「男人看腰」,看什麼呢?不是看我們腰粗不粗,也不是看腰帶是什麼品牌,而是看這樣一個細節,腰上掛不掛東西。我們說句涉外交往中的行話,一個有社會地位的人,一個有層次的人,在大庭廣眾之前腰上是不掛任何東西的。你見過普京總統腰上掛手機嗎?你見過安南腰上有一串鑰匙嗎?所以我剛才想講的這是涉外禮儀的一個特點,就是規範性。

  那麼實際上從比較研究的角度來看,我們現在講的涉外禮儀,國際交往中要遵守的國際慣例,和我國傳統禮儀還是有一些差異的。我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明,有五千年的禮儀文化,我們都在這個良好的氛圍中繼任成長,那麼我們大家應該說是學識源遠流長,但是,從國際交往的角度來看,中外禮儀是有一些差異的。譬如國際禮儀它是強調關心有度,換而言之,不得打探或者涉及個人隱私問題。而我國傳統禮儀,強調親密無間。這個恐怕在國際交往中,此點不了解就麻煩了,按照我們的規範性說法,國際交往中不宜隨便探討對方、請教對方的問題有五,我們叫涉外交往五不問:第一不問收入問題,第二不問年紀大小,第三不問婚姻家庭,第四不問健康狀態,第五不問個人經歷。第二個特徵講對象性,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內外有別,自己人你該問還是問,但是外人你不問還是比較好。比如在國際交往中,每個人的健康被視為私人的資本,你身體不好,人家做生意會跟你合作?那缺乏可靠程度嘛,但是說實話,這個問題是我們很多人比較愛問的。

  那天一個老兄就問我了,說「老金你怎麼臉色不大好?」我說我最近比較累,晚上經常熬夜。「你是不是胃不行?吸收不好胃一般不好,臉色就不好。」我說我胃還行,比較能吃。「那你肝呢?」他不把你整死他難受,但是我也知道此人並無惡意。但是因為他在對外交往中,或者跟陌生、不大熟悉的人打交道時,他要不講規矩,就容易引起歧義、誤會。我們講了一個規範性,講了個對象性,還要講一個溝通。

  人和人之間有接觸才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溝通,有溝通才會互動,這是三個重要的程序。接觸是第一樣,前提。接觸了之後才會了解,逐漸了解之後知己知彼才容易溝通。所謂溝通是雙向了解,我理解你,你也理解我。但是這個有難度,不同地方人有不同的招呼。老北京的習慣,就是要問,五十歲以上的人起碼要問吃過沒有。我們聽眾大家外語沒得說,我不知道你怎麼翻譯?但是我一般告訴我的學生,老北京問外國朋友吃過沒有,最準確的翻譯是:「你好」。千萬不要直譯,因為大多數外國兄弟聽不懂。我個人就遇到這種情況,有一次一個活動,我們一個同志沒話說,就問外國朋友,說你們吃過沒有,他們很實在,「我們都沒吃,你請吧。」誰讓你問了?那外國人也有個習慣,他喜歡恭維異性,見男士會說你很帥很酷,見女孩子會說你很漂亮,甚至會說你很性感,很有魅力。但是我相信我們大家都見多識廣,當別人說我們說小姐你很漂亮,我們一定會落落大方地看著對方的眼睛,說一聲謝謝。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講,這實際是傳遞了兩個信息:第一咱見多識廣,第二誰怕誰,兩軍相逢勇者勝,充滿自信的人、臨陣不慌的人容易得到尊重。

  那麼從國際交往的角度來看,那麼涉外禮儀有什麼基本要求呢?宏觀上來講有三個基本要求:第一個要求尊重為本,這個尊重二字,應該是禮儀之本,也是待人接物之道的根基之所在。你不管是坐、請坐、請上坐也好,茶、上茶、上好茶也好,關鍵是要通過這種形式,向別人傳遞出尊重對方的信息,這恐怕是要點。但是尊重在國際交往中,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不能夠偏袒於一方。第一個方面的要求就是要自尊為本,要強調自尊自愛。一個人在國際交往中,不講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當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舉止大方。有同志這方面差點勁了,往人家對面一站,或者一坐,也不管對方是熟人是生人是同性是異性,比較洒脫,比如腿伸出去,男同志,順手把褲管往上一拉,露出一條飛毛腿。但是此種人,那麼在國際交往中,在比較重要的場合,怎麼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呢?所以要尊重自我。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職業。工作你分工不同,"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實力的人,是學有所長的人,是專業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愛崗敬業,這樣的人才會贏得尊重,各國皆然。最後,第三個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單位。大到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小到我們現在供職的地方,那在國際交往中,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維護它的尊嚴和形象。其次我們強調要尊重交往的對象,不僅要自尊,而且要對交往對象表示尊重。我們一般要講五句話:「尊重上級是一種天職,尊重同事是一種本份,尊重下級是一種美德,尊重客戶是一種常識,尊重所有人是一種教養。」這五個方面,涉及到我們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禮於人,尊重為本。但是,光講尊重為本,在國際交往中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第二個方面的理念的要求,就是要善於表達。

  你要把你對對方的尊重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你不表現他怎麼會知道你尊重他呢?它有個表現程式的問題。比如我們在國際交往中,接待外國客人,我們強調接待三聲:「來有迎聲,問有答聲,去有送聲」,是吧?來了話你要先說個歡迎光臨,然後再說事。我在我們保衛處的同志講過課,我跟他講,「那要來了客人的話,你首先要問先生你好,然後再說事,你不能上來問,找誰,人家是犯罪嫌疑人嗎?」你打電話也是,拿起話筒第一句話,「你好中國人民大學」,然後再說事,不能上來就喂喂喂,再問「有人嗎?」那人家不是人嗎?那你這是基本禮貌,你這個「三聲」沒有,你算什麼?

  那我下面呢,想結合我們日常交往和社交活動、公務活動,來跟各位談一談日常交往中和公務交往中,需要使用的一些常規的禮儀。首先我想跟各位講一講公務活動中會遇到的幾個禮儀。第一、公務交往中的介紹的問題。你人和人見了面你要介紹,你有時候不介紹就很麻煩了。我也遇到這種人,他對你很客氣,跟你說了半天話你不知道他是誰,你就沒辦法跟他溝通。介紹有兩種:第一種介紹----自我介紹,第二種介紹----介紹他人。那兩者你都需要了解,他有規矩。自我介紹一般有四個要點需要注意。第一個要點,最好是先遞名片再介紹。其實你交換名片時有個時機的問題,你說我要走了,都把事跟你談完了,你才給我留名片,是不是才信任我,以前都不信任我?其實有經驗的話,我們一見面就把名片遞過去,什麼頭銜、什麼職務都不用說了,頂多把名字重複一下,省得你念錯了,省很多事。所以有經驗的人他是先遞名片再介紹,這是第一個點。第二個點自我介紹時間要簡短,愈短愈好。你問我「先生怎麼稱呼?」「我叫金振坤」「您在什麼地方高就」「我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你就直截了當,說了就算了,不要在那兒連篇累牘地大說廢話。一般自我介紹半分鐘以內就完全可以結束了,訓練有素。

  第三條要注意,內容要全面。自我介紹一般的內容要四個要素:單位、部門、職務、姓名。比如我,比如正規場合我要介紹,我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的教授,我叫金振坤。單位、部門、職務、姓名,一口氣全出來,別擠牙膏。「先生在哪兒高就?」「混」「什麼單位?」「一個破單位」「到底什麼單位?」「不值得一提的一個單位」。他也夠不值得一提了,提都提不起來。要訓練有素,一氣呵成。

  最後第四個點要注意,倘若你的單位和部門頭銜較長的話,這個名字較長的話,一定要注意第一次介紹的時候使用全稱,第二次才可以改簡稱。你別小看這裡,你比如我在這裡要給你講個詞,簡稱「南航」。恐怕大多數人就會想到南方航空公司,其實還有一個南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所以在國際交往中,用字母來做簡稱,或者以中文來做簡稱,一定要注意,先講全稱,再搞簡稱,否則很麻煩,南轅北轍。這是關於自我介紹。

  第二個方面我想介紹,就是介紹別人。介紹別人有兩個點是比較重要的:第一個點誰當介紹人?比如社交場合的慣例,介紹人一般應該是女主人。那麼在國際交往中,介紹人是誰呢?國際交往中介紹人一般是三種人。第一種人我們稱為專業對口人員。比如我請一個外教授來給我們學生辦講座,那我就有義務把他跟校領導之間做介紹,我把他請來的,我倆對口,專業對口人士。第二是什麼呢?第二就是公關禮賓人員。外事辦公室的同志,辦公室的主任或者秘書,或者專門委託的接待陪同人員,各地的接待辦公室的同志,他是搞接待的。第三如果來了貴賓的話,禮儀上講身份對等,要講對等,就是我們在場的這些人里職務最高的。那麼這個是關於介紹。

  那我下面再講一講國際交往中名片的使用問題。在國際交往中,你要注意,我用的詞是國際交往中,不是學生,關於名片使用講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一個沒有名片的人,將被視為沒有社會地位的人。換而言之,國際交往中拿不出名片的人,人家懷疑你是真是假,有沒有地位可言。第二句話,一個不隨身攜帶名片的人,是不尊重別人的人。名片不僅要有,而且要帶著。說實在話,在外國的企業公司,員工這個名片放在什麼地方都有講究,一般放在專用名片包里,放在西裝上衣口袋裡,或者放在什麼什麼地方,不能亂放。比如白領的話,女孩子出去的話,一般在公文包的某一個部位放著呢,一伸手拿出來。我也見過有同志這方面稍遜一籌。我有一次跟女孩子交換名片,我把名片遞給她,「教授我給你拿名片」,把包馬上拉開了。包也是個好包,很名貴,但是找不著名片,首先抓出一包話梅,接著發現一包瓜子,最後拉出半隻襪子,然後告訴我,忘帶了。

  那麼我下面講一講名片使用的幾個重要的禮儀。第一,名片製作上在國際交往中,講三個不準。第一個不準:名片不隨意塗改。我們經常有的同志,你要說好聽的,他節約了,電話改號了,神州行變成動感地帶了,就劃掉再寫;電話升位了,010改成020,或者什麼什麼的,到外地去了,這種事常有。但是在國際交往中,強調名片譬如臉面,臉面是不改的,大家理解我的意思,不能改,否則會貽笑大方。第二不提供私宅電話。剛才講了,涉外禮儀和我國傳統禮儀的一大區別,涉外禮儀是講究保護個人隱私,有教養、有身份的人不向別人索取電話號碼、私宅電話諸如此類。那麼在國際交往中,你要注意,他講公私有別,我因公跟你打交道的話,我給你的電話就是辦公室的電話,手機號碼不給你,私宅電話更不給你。我們國內同志有些人沒這個感覺,那天一個外國朋友給我們一個同志一張名片,這上面沒有私宅電話,我們那位就問,家裡有電話嗎?那位裝聽不懂。你家都沒裝電話,是不是很貴?互動出現問題。

  第三個點你要注意製作名片的話,一般不提供兩個以上的頭銜。名片上不出現兩個以上的頭銜,他講「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倘若一個名片上給的頭銜越多,有三心二意、用心不專、蒙人之嫌,所以很多外國客人,他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他身上會有好幾種名片,他是對不同的交往對象,強調自己不同身份的時候,使用的不同名片,這個要說一下。

  第二個點關於名片我想講講索取名片的問題。一般索要名片有這麼幾個點你要注意。第一個點盡量不要去索取名片,因為名片交換有一個講究,地位低的人首先把名片遞給地位高的人,所以你要去索取名片的話,是不馬上就出現地位方面的落差了?你說是不是?

  那麼第二個點你要注意,索要名片也最好不要採取直白的表達。那天一個同志就問我了,你有片子嗎?這個話有點糙。我們比較恰到好處地交換名片的方法大概有這麼幾個:

  第一種我們稱為交易法,這是最常用的方法。交換的方法,交易法,「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我想要史密斯先生名片,我把名片遞給他了,「史密斯先生這是我的名片」,他無論如何他要回我一張,他不至於告訴我「收到」。當然,你在國際交往中,有的人會有一些落差,有的人地位高的、身份高的,他明哲保身,你把名片遞給他,他跟你說聲謝謝,他沒下文了。這種情況存在,你要擔心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就是跟對方有較大落差的時候,你不妨採用第二個辦法,我們稱為激將法。「尊敬的威廉斯董事長,很高興認識你,不知道能不能有幸跟您交換一下名片?」這話跟他說清楚了,不知道能不能有幸跟你交換一下名片,他不想給你也得給你,他不至於告訴你,不換,就是不換。還可以採用第三個方式,我們稱為聯絡法。「史瑪爾小姐我認識你非常高興,以後到聯邦德國來希望還能夠見到你,不知道以後怎麼跟你聯絡比較方便?」以後如何跟你聯絡比較方便,這就是聯絡法,那就是暗示她,怎麼才能找到你?她一般會給,她不給,她也有恰到好處的退路,我跟你聯繫吧,其深刻含義就是這輩子不跟你聯繫,還是講互動。

  那麼名片我們還要講第三個點,就是接受別人的名片的注意事項。有來有往,接受名片的第一點要注意,就是要回敬對方,「來而不往非禮也」,你拿到人家名片一定要回。當然這個在我國就會出現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相當數量的同志,大概是沒有名片的,特別是做內勤的同志,沒有。這個在國際交往中,比較正規的場合,即便沒有一般也不說,採用委婉的表達,「不好意思名片用完了,抱歉今天沒有帶」。沒有帶或者用完了,其實是兩種可能。第一對方不願意給你,地位高,或者對你有猜忌之心,不知道你是誰。第二沒有。那你給人家退路下,「沒關係改日再補」。不要給他拆穿,「沒有就是沒有,少來這套。」那也不合適,第一個點。

  第二個點你要注意,那是更重要的一個點,接過名片一定要看,是否對人家尊重,是否待人友善,那這個點很重要的。接過名片一定要看,通讀一遍,這個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看。為什麼要看?看是對對方表示重視,看是要了解對方的確切身份。但是很遺憾,我們有人不看,不看有時候就會出現問題了。我有一天到一個單位去講學去了,我給那個主持活動的同志遞了一張名片,那位你也不知道他看了沒看,我人民大學教授,他這麼介紹的:「各位非常高興地向你們介紹北大的教授」。我趕快就找,我以為還有位老高,沒有啊,就我一個。你把調到北大還說得過去,是吧?說實話咱兩學校也是勢均力敵,誰也不比誰差哪裡去。但是你幹嘛讓我姓高?我姓金,你讓我改姓對不起俺爹呀。你把人家的名字和姓氏搞錯了,顯而易見怠慢對方這不可以的,所以在這點要注意。

  那麼在世界各國對此都有比較具體的規定,比如在東南亞一些國家,他要求接過名片不僅要看,而且要看一分鐘左右,因為看一分鐘會看三四遍,看三四遍就記得很清楚了。有些國家要求更高,他要求不僅要看,還要像我這樣嘴裡做默讀狀。有些國家要求更高,發現對方有重要頭銜,要朗誦讀出來,「董事長,這麼年輕就是董事長,看不出來。」你想想對方一聽是什麼感覺,爽,是吧?他沒白印呢。

  那麼第三個點在國際交往中,你需要注意的是什麼?稱呼的問題。在國際交往中,稱呼的問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習慣不一樣,稱呼上面就有一些差異。比如我們大家知道,在國際交往中,對行政職務、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我們可以用「閣下」這個稱呼,總統閣下、大使閣下這樣的稱呼。但有些國家不行,比如美國、聯邦德國、墨西哥這樣的國家不大喜歡講「閣下」這個詞。一般而論,在國際交往中,以下三種稱呼最為通用。

  其一,稱行政職務。這個一般是在正式的官方交往中使用的,「董事長先生」「尊敬的經理先生」「部長閣下」,那麼這是稱行政職務。第二,稱技術職稱。見了專家學者,或者學術方面比較有造詣的人士,稱學術職稱。第三個在國際交往中,你可用的稱呼是什麼呢?就是所謂的泛尊稱,廣泛的泛,泛尊稱,先生、小姐、夫人、女士,這樣的一些稱呼。

  那麼在國際交往中,比較重要的下一個問題,禮品贈送的問題。在國際交往中,贈送禮品實際上是有兩個方面的作用:第一紀念,紀念兩國人民,兩方人員的交往和友誼;第二宣傳,宣傳本國文化,宣傳企業形象,推廣民族特色。紀念性和宣傳性是國際交往中禮品的基本功能,但是,我們在選擇禮品的時候,恐怕有兩個點,是一定要考慮的,一定要注意有規範性,有對象性,還有溝通的問題。第一個點你要注意的是什麼呢?就是在向外方人員選擇禮品的時候,首先要迴避對方的禁忌,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當你和他溝通的時候,一定要避免類似的禁忌,不僅國際交往有這個問題,其實民族交往也有的時候會出現這個問題。

  有一次我跟一個西北方面一個少數民族打交道,他很客氣,他非要給我送個禮物。我跟他講我說,不要送了吧。他說不行,那我說你就送吧,你送我一頂小花帽算了。他們這個民族喜歡戴小帽子。這個老兄第二天給我拿了一頂帽子,這個從包里一拿出來,在場的人都用幸災樂禍的眼神看著我,他送我一頂綠帽子。人是好人,但是溝通上出現障礙,我們怎麼能戴綠帽子呢?「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你在國際交往中,贈送禮品一定要注意溝通的問題,不是我喜歡不喜歡,而是對方能不能接受。就是他認為這個東西是不是好東西,是不是感覺到尊重和尊嚴。另外一個點你要注意什麼呢?國際交往中贈送禮品其實更多強調的是形式,而不是內容。換而言之它比較注重包裝,是否做到認真的包裝,跟鄭重其事有關。同時接受對方禮品時,如果沒有特殊原因要打開看一看,表示欣賞,不看他的禮品,不打開看,意味著怠慢對方沒把他當回事。

  最後,我關於公務接待的話我想講講宴請的問題。「衣食住行訪談送」。這恐怕是國際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幾個問題,衣食住行訪談送,訪問談話贈送禮品,吃是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那麼在國際交往中,宴請外國友人的時候,或者是請客人吃飯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問題呢,我們一般講所謂的五M公則,五個M。第一個M,費用的問題。國際交往要強調節儉,要強調務實,要強調宴請的少而精,反對鋪張浪費,沒有必要每件必吃,大吃大喝。說實話人家不是到你這兒混飯的,大吃大喝,不僅浪費金錢,而且浪費時間,沒有必要。少而精,乾淨衛生,上檔次就足夠的。必要的時候,到我們職工食堂吃個工作套餐也可以,務實。第一個是講費用。第二個我們講的M講的是什麼呢?講菜單,就是講菜肴的安排,講內容。但是這個呢,我跟大家講一下,你要請外國客人吃飯的話,這個地方你要動動腦筋,吃什麼?這個有的時候需要表達。我經常遇到這樣的人,他不善於表達,他問你,你愛吃點什麼,你喜歡吃什麼,這個海鮮行不行。不要這樣問,有經驗的人其實要問,你不能吃什麼,這是比較重要的。我愛吃什麼,有時候不好意思跟你說,最重要的是我不愛吃的東西你不要給我,民族禁忌、宗教禁忌尤其不可觸犯,這個事你不了解就麻煩了。一般的西方人,我們以西方人為例,白人為例,他們一般不吃什麼?首先不吃動物內臟,什麼炒肝尖、溜腰花、鹵煮,你上一道他就暈了,他不吃中式動物內臟,當然西式的你也不會,法式鵝肝你會嗎?你又不會,我講的是不吃中式做的內臟。第二不吃動物的頭和腳。我國宴請客人都全雞全魚,那頭對著誰都有講究的,那外國人不行,那魚眼睛瞪著,雞嘴張著,恐怖主義,破壞食慾,你吃過肯德基鳳爪嗎?

  第三他不吃淡水魚。他們比較喜歡吃海魚,而且煎炸。他認為淡水魚土腥味重、刺多,所以你要讓他不爽,還有個小辦法,吃清蒸鯽魚,那傢伙土腥味少,但是刺多,基本上可以扎壞他,他抗不住。接著他們不吃的東西還有什麼?不喜歡吃無鱗無鰭的魚,就是蛇、鱔、白鱔、黃鱔、鰍、泥鰍、鯰,蛇鱔鰍鯰,這四種他不吃,無鱗無鰭的魚。再者,不吃寵物,貓和狗絕對不吃,在他們來看,狗是人類的一員,是朋友,怎麼能吃朋友呢?所以這個東西你要注意這個。宴請呢,第二個M講菜肴,吃什麼,不吃什麼,首先要把不吃的排掉,再討論吃的。其實說實話,宴請外國客人吃的東西,有的時候還是比較好解決,要少而精,要對象化。我經常請他們吃飯,一般的西方人不怎麼特別喜歡吃中餐,這跟我們中國人嘗西餐嘗嘗可以,堅決吃下去是不行的,一個道理。偶爾一試可以,人家跟你說好好吃,那是跟你客氣,別當真,老讓吃也整死他。但是有些東西你還是可以跟他溝通,我一般邀請外國朋友到家,二十塊錢可以搞定。我知道他愛吃什麼,比如糖拌西紅柿絕對可以。他比較喜歡吃這個,糖拌西紅柿,酸酸的、甜甜的、半生不熟的。你要覺得這個玩藝不上檔次,炸春卷,他喜歡吃麵食,愛吃帶餡的麵食,並且喜歡煎炸,這三者炸春卷全包括,當然你不要說炸春卷,他聽不懂,我把它包裝為chinese 派,一下就溝通了呀。你要覺得chinese 派不大過癮,還有個更省事的,山西的肉夾饃,燒餅切開,把肉餡剁碎了,啪一進去,chinese 漢堡。接下來他們吃的菜也比較簡單,你給他吃炒土豆絲他一般都歡迎,他愛吃土豆一般都是煎炸沒有炒,京醬肉絲、咕老肉、糖醋魚等等等等,獅子頭,這種酸酸的、甜甜的、粘粘的都可以,不過肉絲你要注意,最好弄大點,最好肉絲改肉片,因為外國人吃牛排長大,肉絲越細,刀功也好,他生氣,找不著,肉在哪裡肉在哪裡,他抗議。那麼外國人的習慣喜歡吃點飯後甜品,其實對付他甜品更容易。我一般給他們上烤白薯,我告知chinese 布丁。最後我還比較喜歡,如果不上chinese 布丁,給他吃點元宵之類,把它炸了,不要煮,煮的太燙他不喜歡,他們不喜歡滾燙的東西,愛吃冰冷的東西,炸了的元宵給他,他沒吃過這個元宵閉眼就,餡是怎麼放進去的,沒縫。吃文化說白了,宴請外國客人是吃文化,吃特色。第三個我們講環境,那麼實際上宴請客人從高層次來講,是講一個檔次,是講一個環境。我們曾經前一段流行吃憶苦思甜家常菜,其實也是類似的意思。我注意過誰去吃,大概是我這種年齡的人,四五十歲,盤腿坐在土炕上,背後掛著大豆、高粱,「憶往昔崢嶸歲月愁」。吃著熬小魚、貼餅子,其實忘了吃的東西,心裡回想那往昔的時光,往往念及過去的小芳,憶苦思甜去了。所以它這是有一個環境比較的問題,講特色,講環境。第四個M是講什麼?第四個M是講音樂。高檔的宴請,強調音樂伴宴,當然這個音樂你要注意了,比如有一個國家差異,你最好選擇交往對象民族音樂,交往對象個人偏好的那種樂曲,而且應該若有若無,環境優雅情況下的妙、慢的音樂,不要給他造進行曲,不要給他放迪廳的音樂,那還不練倒立呀?音樂有講究。最後要注意就是舉止。宴請的時候舉止,吃飯那個舉止。比如和客人吃飯的話,我們餐桌上講幾個忌諱,四個不準。第一讓菜不夾菜,你可以讓,嘗嘗,別夾,你不知道他愛不愛吃,你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蟲子,你夾了他就得吃,這有強迫服務之嫌。剛才講了關心有度,而且有的時候夾,你要是筷子不幹凈更麻煩。有的同志這樣處理一下再夾,整死他,不衛生,你給他八筷子不等於罰他八口唾沫嗎?讓菜不夾菜。第二祝酒不勸酒。你可以講,我們為兩國人民的友誼,我們為兩個單位的合作來乾杯,他愛喝不喝,不要強迫服務。第三不當眾整理服飾。別在人家面前拾掇自己。有的同志吃飯,系列化動作一氣呵成。首先解褲腰帶,然後拽下領帶,接著捲袖子,土匪下山。最後一個禁忌,宴請時在外人面前吃東西不發出聲音,特別在歐美西方國家人的面前吃東西不發出聲音。他們有個不大好的說法,說吃東西發出聲音是豬的基本特徵。國際交往是講慣例,這慣例有時候你不講就比較麻煩,所以我講外事禮儀,我是強調它的規範性、對象性、技巧性。

  最後作為總結,想跟各位講一講國際交往禮儀的一個基本原則——三A規則。第一個A接受對方。所謂接受對方就是你跟別人打交道時,如果不是原則問題,不是什麼國格、人格、黨紀、國法大是大非的問題,一般性溝通,要有這樣一個理念:客人永遠是正確的,客人沒有錯,不要尋釁滋事,找別人毛病。第二個A,重視對方。欣賞的重視,不是找人家毛病。要欣賞的重視不是找人家毛病。有人也重視他找人家毛病。那天一個同志跟我講了,說老師你挺精神,但你有個問題,你背比較駝。我說我沒辦法,我這出過車禍,我腰直不了。「那你牙比較黃。」把我氣壞了,我說「我又不咬你,關你甚事?」你不能讓人家不高興。我們這裡說的重視是欣賞,比如接過名片一定要看,為什麼欣賞?為什麼客人來了要「坐、請坐、請上坐」?欣賞,為什麼要使用尊稱?欣賞。第三個A是什麼,讚美對方。有一位著名的行為科學家,美國著名的學者喬治 枚奧先生說過,「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發現別人的優點,實際上就等於肯定自我,那說明你寬容,說明你謙虛,說明你好學」,他強調這個。所以我們在國際交往中,你在適當的情況下,要善於發現別人的所長。很高興能跟各位介紹了一下涉外禮儀,那我們就到這裡吧,謝謝各位,再見。

禮拜堂的禮儀

       1、當星期天早晨來到禮拜堂的時候,首先要有一個平靜、愉快、祥和的好心情。 

  2、其次是著裝打扮。那麼應該如何著裝和如何打扮呢?原則上講只有四個字:整潔莊重。先說整潔,整潔就是穿著整齊和潔凈。無論是外衣還是內衣都要潔凈,不能穿帶有污垢的臟衣服進教堂,穿臟衣服也是對別人的不禮貌。如果你來教堂之前能夠洗一下澡就更好了。其次是莊重。男士不管穿哪種款式的服裝,應該扣的扣子一定要扣上,衣襟不能敞著,也不能扣上一部分留一部分。如果是帶拉鎖的衣服,要把拉鎖拉上。穿西裝講究要多一些。如果你的西裝是從商店裡買來的,首先要把袖口上的商標拆下來,然後方能穿著;其次是穿西裝要配套,要內穿襯衣,不能光著身子或只穿背心穿西裝。褲子要穿西褲,腳上要穿皮鞋,不宜穿球鞋、布鞋。上衣的小口袋不要插鋼筆,要打領帶。女士的服裝款式多種多樣,但總體上依然離不開整潔莊重四個字,以端莊典雅為宜,切忌花哨。超短裙和太短的短褲也不宜穿著,戴首飾要注意適度,畫的妝要清淡。還要說的一點,不能穿拖鞋進教堂。

  3、帶帽子的進教堂之後要脫帽,圍頭巾的要摘下頭巾進教堂就坐後,切忌前顧後盼東張西望,翹二郎腿,或把腳從鞋裡拿出來放風等,要端端正正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裡,目視前方。不要交頭接耳閑話家常,即或遇上熟人最好也不要講話,可以用目光、點頭或微笑等方式向對方致意。如果有重要的事非說不可,要盡量壓低聲音或附耳小聲說話。入坐以後不要再起身在過道上來回走動或亂竄,維護教堂內的安靜與秩序。在聽道的過程中要精神集中,不要搞小動作,不要挖鼻孔、掏耳朵等有礙於文明和禮貌的動作。如果有人患了感冒,最好自覺地不去教堂或其它人多的公共場所。如果在教堂或其它人多的地方禁不住打噴嚏或咳嗽,一定要用手帕掩口,勿使唾沫散到空氣中,使聲音盡量減小,不影響別人。不要隨地吐痰,可以把痰吐到紙上,過後扔到垃圾箱里。

  4、禮拜終止退出教堂時,要注意秩序,不要擁擠,要互相謙讓。不要在過道或門口停留,或幾個人集聚一起談話,影響別人走路。

花木交往的禮節

在日常交往中,人們往往以贈花的方式示禮。

  在歐洲許多國家,贈送戀人、情人、伴侶的,多為紅色的鮮花。成束的白花多用於婚儀贈禮。近親好友相互贈送的,多為色澤鮮艷的花束,如小蒼蘭、香石竹、月季等。白花也可作生日或命名日的禮花。送與中年人的,宜為大朵花;送與

  年輕人或孩子的,宜為多色彩的小花。許多歐洲人贈花時,只送單數。復活節時,可送盆花。

  日本人在探視病人時,往往選擇紅、紫、粉或綠色的鮮花為禮。向母親獻花時,日本人多用凌霄花、僧鞋菊、櫻草、金錢花、冬青等5種花組成的花束。這種花束表達的特定含義是:慈母的愛,撫育著子女的青春、歡樂與幸福。

互跪禮與長跪禮

     各國佛門男僧與女尼的跪禮有所不同。男僧行互跪禮,女尼行長跪禮。

互跪禮兩腿輪換跪於地。《釋門歸敬儀》申:"言互跪者,左右兩膝交互跪地","經中以行事經久,苦弊集身,左右兩膝,交互而跪。此禮行於僧人。

  長跪禮兩膝同時久跪於地。《釋門歸敬儀》言:"兩膝一 著地,兩脛翹空,兩足指拄地,挺身。"此禮行於女尼。僧、尼的跪禮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僧是丈夫,剛於事立,故制互跪;尼是文弱,翹苦易勞,故令長跪。"

旅美交往必知(二)

    6、同陌主人打招呼 

  我們在路上、電梯內或走廊里,常常與迎面走來的人打照面,目光相遇,這時美國人的習慣是用目光致意。不可立刻把視線移開,或把臉扭向一邊,佯裝不見。只有對不順眼和不屑一顧的人才這樣做。 

  美國人清晨漫步街道時,若碰到擦身而過的人,會習慣他說一句"早上好"。當然,在行人雜沓的街道上,不必對所有擦肩而過的人都以目光致意或打招呼。 

  7、交談時的話題 

  參加美國人的聚會時,切莫只談自己最關心最拿手的話題。談論只有自己熟悉的話題,會使其他人難堪,產生反感。談論個人業務上的事,加以賣弄,也會使其他人感到你視野狹窄,除了本行之外一竅不通。 

  在談話間,應該尋找眾人同感興趣的話題。醫生可以大談文學,科學家暢談音樂,教育家講述旅行見聞,使整個聚會充滿輕鬆氣氛。 

  應該注意的是,基督徒視自殺為罪惡,在美國,"自殺"這個話題不受歡迎,不論何時何地少談為妙。 

  8、別忘了問候孩子 

  美國人講究大人、孩子一律平等。到美國人家中作客,他們的孩子也一定出來見客,打個招呼。這時,千萬不要只顧大人冷落了孩子。那樣勢必使他們的父母不愉快。 

  跟小孩子打招呼,可以握握手或親親臉,如果小孩子親了你的臉,你也一定要親親他的臉。 

  9、 同性不能一起跳舞 

  同性不能雙雙起舞,這是美國公認的社交禮儀之一。同性一起跳舞,旁人必定投以責備的目光,或者認為他們是同性戀者。因此,即使找不到異性舞伴,也絕不能與同性跳舞。 

  10、莫在別人面前脫鞋 

  在美國,若是在別人面前脫鞋或赤腳,會被視為不知禮節的野蠻人。只有在卧室里,或是熱戀的男女之間,才能脫下鞋子。女性若在男性面前脫鞋子,那就表示"你愛怎樣就怎樣";男性脫下鞋子,就會被人當作叢林中赤足的土人一樣受到蔑視。無論男女在別人面前拉下襪子、拉扯襪帶都是不禮貌的。鞋帶鬆了,也應走到沒人的地方系好。 

女性的外事禮貌

     在涉外活動中,女性應保持適度禮節與禮貌,以防男女間某些誤解或誤會。對於一般相識的男性,在相見時不宜過於主動熱情地行握手禮或擁抱禮,即使須握手,也不宜力握久握。與對方暢談時,應適當問及其妻子、孩子,並應談及自己的男友、丈夫或孩子。不宜以個人身份向男性贈送禮物,若非送禮不可時,應特別說明禮物是送與對方夫婦的,或是代表自己的單位送與他的。已結婚或結過婚的女性,應讓對方稱自己"XX太太"。在歐美的一些飯館或旅館裡吃飯時,可以讓服務員把飯送到自己客房裡,也可邀請男朋友或女朋友一同進餐。到朋友家做客時,不要談論公務,而應和對方的全家人聊天。在拉丁美洲許多國家,男子有時可能公開向女性調情,若遇此種情況,女子可不予以答理或顧及,適度的禮貌與禮節,可拒之於"千里之外"。

比較講究的比利時人

  服飾禮儀

  比利時人在服飾上比較講究。喜歡穿質地高貴色彩柔和的服裝,通常是西裝筆挺,領帶鮮艷。加之當地是各國遊客和國際機構雲集之處,所以服裝款式也各式各樣,千變萬化。 在髮式和首飾上,比利時人也很講究,男子喜歡理較為標準的平頭,分頭和包頭。女子花樣更多,合人眼花繚亂。特別是當地的女子喜歡佩戴首飾,有的婦女渾身珠光寶氣,以顯示自己的雍容華貴。

  儀態禮儀

  比利時人是西方味較濃的民族。他們喜歡說笑並富有幽默感,儘管在正式場合很注意各種禮節,姿態端正,舉止端莊,但表情卻不是一副嚴肅的模樣。他們愛打手勢語,OK手勢或豎起拇指是表示讚美之意;V型手勢是表示勝利和成功之意;每當慶祝勝利和祝賀成功時,比利時人都普遍喜歡打這個手勢。

  相見禮儀

  比利時人常見的見面禮節是握手禮,尤其是在社交場所和工作交往中,人們相見和離別時習慣施握手禮。比利時人也有親吻禮和擁抱禮,比利時人相見時一般稱呼先生,女士,夫人小姐。

  餐飲禮儀

  比利時人以吃西餐為主,習慣使用刀叉。麵食是他們的主食,主要愛吃烤麵包和甜麵包,其早餐習慣喝酸牛奶,吃水果。 他們吃西餐較講究,首先是擺一塊餐巾在雙膝上,然後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將食物一塊塊切下,吃完後將餐具擺好,否則會被認為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喜喪禮儀

  比利時人每逢節日,還有給座落於布魯塞爾的赤身的小朱利安銅像穿上服裝的習俗。比利時的班什每年舉行狂歡節時,外地湧來觀看的遊客人山人海,當地的這一節慶以其別具風格的小丑服裝而名揚歐洲。班什春季狂歡節活動時最熱鬧的是化裝遊行。

   商務禮儀

  比利時南部為瓦隆,講法語;北部為弗拉芒人,講荷蘭語。兩族人數因在當地居民中大體上各佔一半,所以政府內閣和一些部門也一分為二,有世界上少見的特殊現象:雙重的機構和大臣。這個特點在商務活動中應予以注意。在比利時與工商界人士打交道時,外方人員頭銜必須和參議相當或略高一點,而且在商務洽談前應預約,請對方確定見面日期。經利時人辦事效率很高,對時間很珍視。

  旅遊禮儀

  在比利時,男子有尊重女士的良好習慣。無論是走路,還是上車,坐電梯等,男子都讓女子先行。到公共場所,男子會首先徵求一下女士的意見,待同桌女士同意後才入座

   主要禁忌

  比利時人忌諱13和星期五。認為這都是災難象徵。他們最忌藍色,視藍色為魔鬼的色彩。因此,凡遇不祥之事,他們都慣用藍色作為標誌。他們還忌諱墨綠色,因為墨綠色會使他們聯想起納粹的軍服。

外交代表和外交代表機關

    外交代表,又稱外交使節,是一個國家派往其他國家或某國際組織的代表。他代表國家,負責辦理外交事務,執行本國的外交使命,為本國利益服務。凡主權國家,都有權派遣外交代表,也有權接受他國派來的外交代表。主權國家以相互協議為基礎,互相派遣外交代表,這是現代國際關係中的常見現象。外交代表是本國政府的官方代表,不是一般的民間代表。

    對於一個國家的外交代表,其代表本國政府所陳述的一切,應視為是該國政府的官方立場,因而要給予信任和重視。這同一般的新聞報道是不同的。所以,一般的國家都派遣最忠實於本國利益的、可以信任的人員聘任外交代表。

    一、外交代表的種類和等級

    外交代表有常駐的和臨時的兩種。常駐外交代表指派駐某一特定國家或某一國際組織,並負責同該國或該組織保持經常聯繫的代表;臨時外交代表指臨時派出國負有某種特定任務的代表,通常中特使。特使,有的是政治性的,有的是禮儀性的。常駐外交代表也可以臨時被任命為特使。

    外交代表按等級可分為大使、公使和代辦。特例全權大使,簡稱大使,是外交代表中等級最高的,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權和豁免權,其所享禮遇也較其他外交代表為高。特命全權公使,簡稱公使,也是一國元首向另一國元首派遣的外交使節,與大使同樣享有特權和豁免權,但其禮賓等級次於大使。代辦,則是由一國外交部長向另一國外交部長派遣的,是最低一級的外交代表。其禮賓等級次於大使、公使,但所享外交特權和豁免權與大使、公使相同。

    關於公使,現在有些國家在大使館內也設有「公使」。這種公使是大使館內地位僅次於大使的一級外交官,但其使命和作用與由元首任命、作為外交代表派往他國之特命全權公使不同。教廷公使也是梵蒂岡派出的外交代表,屬公使級。臨時代辦不同於常駐代辦。當大使、公使或常駐代辦離職、休假或因故不能視事時,即任命臨時代辦主持使館館務。

    臨時代辦的任命,一般由大(公)使以照會通知駐在國外長,或由在(公)使館以照會通知駐在國外交部,並以同樣方式通知駐當地的所有建交國家的使館。如是新建使館,在大使尚未到任前負責建館任務的臨時代辦,則由派遣國外交部長向接受國外交部長派遣。如臨時代辦又不能視事、需要新任命一位新的臨時代辦時,也需要由派遣國外長任命。

    二、外交代表的任命及其職務的終止

    使節的任命須先徵得接受國的同意。因此,按照國際慣例,在正式任命外交代表前,派遣國需將備用人選的簡歷提供給對方,並以書面或口頭方式徵得對方的同意。接受國則應儘快作出答覆。在徵得接受國同意後,派遣國政府按國內立法程序正式任命並公布駐外使節的名單。在我國,派出的使節應經人大常委會批准,然後由國家主席任命。在美國,總統提出的駐外使節人選,需經參議院舉行聽證會審議,聽取意見後方能批准。

    外交代表的任期通常是三年左右,或稍長一點時間,任期屆滿,由派遣國政府召回,以避免因使節任期太久而可能產生的某些困難與不便。但例外的情況也有,前蘇聯駐美國的一位大使多勃雷寧,在美國的任期竟達22年之久。

    三、使節的到任活動和離任活動

    使節到任後的第一件主要活動是遞交國書。國書是派遣國元首為派遣或召回使節致接受國元首的正式文書。國書由派遣國元首簽署,外交部長副署,由使節親自遞交駐在國元首。國書最好由新任大使赴任時隨身攜帶,或由信使在大使到任前先期送達使館。否則,如果駐在國安排新大使遞交國書而國書尚未送到使館,則相當被動。

    新任使節在離開本國赴任前,可前往拜會接受國派駐本國的使節。新任使節抵達駐在國首都的時間應及時通知駐在國禮賓司,以便禮賓司派人迎接。使節到達任所後,應立即約見駐在國禮賓司長,了解遞交國書的禮儀程序等,並請其安排見外長。在會見外長時將國書副本(如有頌詞則連同頌詞副本)交給對方,並請外長協助安排向元首遞交國書,徵詢是否即可開始進行外交活動。

    遞交國書的儀式各國不盡相同,一般都很正式隆重。某些君主制國家至今保留著一些古老的風格。我國逢某國新任駐華大使遞交國書,收禮賓司長(或副司長)乘禮車前往該國使館迎接其新任大使,並陪同大使乘禮車前往人民大會堂南門。禮兵在門口向大使致敬,大使及參禮外交官由禮賓司長引入大廳。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站在大廳中央,大使向主席遞交國書,大使和做飯其他外交官員與主席及在場的我外交部長或副部長等握手,合影留念,接著主席與大使在會客室談話。最後,由禮賓司長陪送大使乘禮車返回使館。

    在大、公使用權離任時,應向駐在國政府領導人、官員、在任期間有來往的社會知名人士以及駐當地的各國使節進行辭行拜會,也可舉行告別招待會。駐在國按其習慣做法安排領導人接見離任使節;有的還由外長或副外長出面為其餞行;由禮賓司長或其代表到機場為離任使節送行。

    四、外交代表機關

    外交代表機關是一個國家派駐另一國的官方代表機構。與外交代表的等級相應,外交代表機關也分為三級,由大使擔任館長的為大使館;由公使任館長的為公使館;以代辦為館長的為代辦處。

    另外,還有一些以特殊方式互設的外交代表機關。例如,1949年,我國與當時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建交後,曾互派在使級外交使團;我國與聖馬利諾建立的是領事級正式關係。我國與美國曾互設聯絡處,這種聯絡處雖不是正式外交代表機關,但其主任具有大使銜,我國派出的副主任也具有大使銜。其外交官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

    外交代表機關的主要職能是:

    1、 代表 在駐在國中代表本國政府;

    2、 保護 於國際法許可之限度內,在駐在國中保護本國及其國民之利益;

    3、 談判 與接受國(有時也與第三國)就某事辦理交涉,進行談判;

    4、 了解和報告

    以一切合法手段了解接受國的情況及發展情形,向本國政府報告。有時也以所在國為據點,觀察國際形勢的變化和了解有關問題,提出分析和看法;

    5、 促進

    促進兩國的友好關係並發展兩國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關係。至於使館內部機構的設置,則可根據工作任務的需要擬定。有的國家為了節省開支而減少使領館,或縮小駐外使領館的編製。1995年,美國國務院即曾作出決定,關閉和縮小19個使領館。

    五、外交特權和豁免

    按照國際法和國際慣例,使館和外交人員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為什麼必需給使館和外交人員以外交特權和豁免呢?國際上曾經有三種理論:一是治外法相對論,認為使館是派遣國領土的延伸,因此,使節及其駐地仍應受派遣國管轄,而不受駐在國管轄。二是代表性論,認為使節是派遣國元首的代表、國家的化身。根據國家主權平等的原則,駐在國對使節無權管轄,使節享有特權與豁免是當然的。三是職務需要認,認為外交代表及使館所以需要享有外交特權與豁免,是因為這是保證他們正常執行職務所必需的。

    這就表明,外交特權與豁免是以尊重國家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原則為基礎的。各國外交代表和外交代表機一方面享有國際法和接受國法規所規定的外交特權與豁免;另一方面又應新生駐在國的主權,有尊重駐在國法律、法令,不干涉駐在國內政的義務。

    使館的外交特權和豁免主要有以下內容:

    1、使館館舍不可侵犯。

    2、檔案文件不可侵犯。

    3、通訊自由。包括:1)有使用密碼通訊的自由和派遣外交信使的特權;2)來往公文不受侵犯;3)外交郵袋不得扣留和開拆。

    4、免納捐稅駐關稅。

    5、使用國旗和國徽。使館及館長有權在館舍、館長寓邸和交通工具上,使用派遣國的國旗。館舍及館長官邸可懸掛國徽。

    關於外交人員享有的特權和豁免有以下內容:

    1.人身不可侵犯。這是一項最重要的規則。即外交代表不受任何方式的逮捕或拘禁。當然這不等於說如果外交人員正在行兇,可以不加防衛;或者在他進行犯罪活動時,可以不加制止。另外,對外交人員應表示特別尊重,並應採取一切適當步驟以防止其人身、自由或尊嚴受到任何侵犯。

    2.寓所和財產不可侵犯。寓所包括外交人員的私人住宅、外交公寓、旅館房間等。財產包括外交人員寓所中的財物,也包括汽車等。外交人員文書信件也是不可侵犯的。

    3.管轄的豁免。包括對外交人員刑事管轄的豁免、民事管轄的豁免及行政管轄的豁免。

    4.免納捐稅。外交人員可免納一切捐稅。

    5.免除關稅和查驗。但駐在國可制定具體的法律或規章,限制外交人員進口自用物品的數量,或對其安家用物品的進口加以日期限制等。私人行李免受查驗。

    6.行動及旅行雜傘

    7.免除某些義務。如免除個人勞役和服兵役以及其他軍事義務等。

    雖然有以上規定,但是外交人員和外交代表機關的工作人員仍有義務尊重駐在國的法律、法令;不干涉駐在國的內政,不參加、不支持反對駐國政府的示威遊行;不濫用外交特權與豁免進行陰謀推翻駐在國政府的非法活動,包括非法竊取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情報;不在駐在國內為私人利益從事任何專業或商業活動;不得進行走私及非法倒賣免稅物品等。

    外交人員違反駐在國法律時,一般通過外交交涉處理。

               歐洲國家-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現有人口330.1萬,97%以上是阿爾巴尼亞族,他們是歐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伊利里亞人是公認的阿爾巴尼亞最早的居民。首都地拉那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政治,工業,文化和科研中心;第二大城市斯庫台有公元前2世紀修建的羅扎法特古城堡;此外,都拉斯等都是著名的海濱休養和瀏覽勝地。

  服飾禮儀

  附近歐洲國家的服飾文化對阿爾巴尼亞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它的自身特點也非常明顯。女子愛穿寬鬆式褲子,以深色等色彩的棉布或緞子做成,並配一件較長的緊身夾克,或是飾有花卉圖案的緊身衣。當地人在室內不戴墨鏡,隆重儀式上或迎送等禮節性場合也不戴墨鏡。

  儀態禮儀

  在阿爾巴尼亞,人們以搖頭表示同意,而以點頭表示不同意。他們講話時目光一直注視對方,表情豐富,善用手勢,喜歡用聳肩,擺手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或顯露自己的情緒。他們對別人表示感謝時,除口頭表達外,還用一隻手撫住胸口,上身稍向前傾。當地居民大都有晚飯後成群結隊散步的習慣,散步的規矩是男左女右。若是二男一女,則女的一定要走在中間。在室內喜歡席地而坐,或坐於炕上。

  相見禮儀

  在正式文件中,他們一般只將本人的名與姓一起用,但也有人在本名後邊再加上父名,然後再寫上姓。見面一般行握手禮,男子在握手前先脫下手套,摘下帽子,熟人相見,相互不停地連連問好,並普遍行貼面禮,這種禮程度不同,有親疏之分。

  餐飲禮儀

  這裡的居民以麵食為主食,愛吃歐式西菜。在口味上喜酸辣。普遍吃牛肉羊肉,少數人常吃豬肉和魚類,生活中離不開各類蔬菜,水果和點心,喜飲咖啡,不少人對茶葉,牛奶也很感興趣。大多數人不太愛吃中國菜;也不吃豬肉,認為豬臟;還不太喜歡吃海味,在農村,用小羊或羊頭招待尊貴客人,若客人不吃,主人會很不高興。

  喜喪禮儀

  阿爾巴尼亞青年的現代婚儀比較簡樸,有的領取結婚證後,置辦幾桌酒席,宴請一些親朋好友,儀式就告結束。在有的山區還保留一種古老的婚姻習俗。 有的山區還有跳炭火的婚俗,還有的地方要讓新婚夫婦在空曠的野外度過半個月時間,經受風吹雨打的考驗,這樣以後夫婦的日子就會更好過。

  商務禮儀

  阿爾巴亞強調經濟獨立和民族主權,保護民族經濟。以前對外貿易由國家壟斷,以計劃經濟為主。近年來加快了私有化進程。 當地商人時間觀念較強,而且講究信譽,客商應認真對待,不可草率從事,在定價等問題上一旦得到雙方認同,就必須嚴格遵守。

  旅遊禮儀

  阿爾巴尼亞有許多著名的休養和瀏覽勝地,遊客們可以在這裡盡情遊玩。 當地人很講究體面或注重個人形象,認為這代表著個人,團體及至國家的尊嚴。示經允許,不得隨意拍照,特別是不能拍攝軍事設施,飛機場。

  主要禁忌

  在這裡一般不要問及別人的宗教信仰,政治態度等方面的情況,談談文學創作等則不會犯忌。許多人忌諱13和星期五。他們對紅色很感興趣,許多人對灰色,綠色則不太喜歡。

涉外禮儀之四(行的禮儀)

     與外國人進行交往應酬時,不能不涉及到有關行的禮儀。

在涉外場合,目前有關行的禮儀,具體上可以分為步行的禮儀,乘車的禮儀,乘機的禮儀等三個主要方面。

  首先,涉外人員要遵守步行的禮儀。有關步行的禮儀,是行的禮儀的核心內容之所在。具體而言,它涉及到了一個行走之時的各個環節。就重點而論,涉外人員特別應當關注下述幾點。

  第一,要注意步行時的儀態。人們常言:「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行走之時,每個人亦應注意自己的儀態與風度。一個人在行走時要作到儀態優雅,風度不凡,重要的是要作到穩健、自如、輕盈、敏捷。要保持的基本姿態是:脊背與腰部要伸展放鬆,腳跟要首先著地。具體而言,要作到正確而優美地行走,就應當注意下列幾個步驟:其一,走動時應當是上體前驅,以腰動帶動腿動與腳動。其二,行進時應當將腿伸直,而要作到這一點,就要使膝蓋伸直。其三,行走時應當上身挺直,並且始終目視自己的正前方。其四,走路時應當將注意力集中於後腳,並且使腳跟首先觸地。其五,步行時應當保持一定的、相對穩定的節奏,不論是步幅、步速還是雙臂擺動的幅度,均須注意此點。其六,前進進應當保持一定的方向。從理論講,行走的最佳軌跡,應當是雙腳後跟落地之後恰如一條直線。

  在行走之時,不雅的儀態主要有如下七種:一是上看下看,左顧右盼。二是東跑西顛,方向叵測。三是駝背彎腰,縮脖擺胯。四是連蹦帶跳,手舞足蹈。五是搖搖晃晃,東倒西歪。六是跑來跑去,虛張聲勢。七是走路帶響 ,震耳偷襲。

  第二,要注意步行的方位。任何人走路,都會碰上一個前、後、左、右的方位問題。在涉外交往中,需要注意的步行時方位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其一,是與交通規則有關的方位問題。在任何國家裡,每個人都要遵守交通規則的義務。要遵守交通規則,首先就必須對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世界各國里,與步行方位有關的交通規則主有兩類。一類是具有普遍性的交通規則。它們在世界各國廣為通行,並無二致。比如,橫穿馬路時,必須依照規定,要走過街天橋、地下通道,或是走人行橫道。不允許隨意穿行馬路,或是跨越欄。在通過人行橫道 時,要注意交通指示燈,並且嚴格地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慣例。在街道上行走時,一定要走人行道。在機動車道上走來走去,是違規的行為。另一類則是具有特殊性的交通規則。它們往往適用於某些國家,而在另外一些國家則不一定適用。例如,就行進方向而言,目前世界上存在兩種模式。一是「英式」,以英國為代表,行進時要居左而行。另一種稱為「美式」,以美國為代表,行進時要求居右而行。再者,有的國家往往會划出一些道路作為專用通道,如僅供盲人專用的「盲道」。還有一些國家,則對外國人划出了一些禁區。它們是不可擅闖亂行的。

  其二,是與禮儀慣例有關的方位問題。與他人同時行進時,居前還是居後,居左還是居右,是同禮儀直接相關的。在一般情況下,尤其是在人多之處,往往需要單行行進。通常講究的是「以前為尊,以後為卑」。前面行走的人,在位次高於後面行走的人。因此,一般應當請客人、女士、尊長行走在前,主人、男士、晚輩與職位較低者則應隨後而行。不過有兩點務請注意:是行進時應自覺走在道路的內側,而便於他人通過。二是在客人、女士、尊長對行進方向不了解或是道路較為坎坷時,主人、男士、晚輩與職位較低者則須主動上前帶路或開路。倘若道路狀況允許兩人或兩個以上的並排行走時,一般講究「發內為尊,以外為卑」。倘若當時所經過的道路並無明顯內側、外側之分時,則可採取「以右為尊」的國際慣例。當三個人一起並排行進時,有時亦可以居於中間的位置為尊貴之位。以前進方向為準,並行的三個人的具體位次,由尊而卑依次應為:居中者,居右者,居左者。

  第三,要避免步行時的禁忌。

  一忌行走之時與他人相距過近,尤其是避免與對方發生身體碰撞。萬一發生,務必要及時向對方道歉。

  二忌行走之時尾隨於其他人身後,甚至對其窺視、圍觀或指指點點。在不少國家裡,此舉會被視為「侵犯人權」,或是「人身侮辱」。

  三忌行走之時速度過快或者過慢,以至於對周圍的人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四忌在私人居所附近進行觀望,甚至擅自進入私宅或私有的草坪、森林、花園。此舉在一些國家被定為違法之舉。

  五忌一邊行走,一邊連吃帶喝,或是吸煙不止。那樣不僅自身不儀,而且還會有礙於人。

  六忌與早已成年的同性在行走時勾肩搭背、摟摟抱抱。在西方國家裡,只有同性戀者才會這麼作。

  其次,涉外人員要遵守乘車的禮儀。有關乘車的禮儀,主要包括乘車時的座次與禮待他人等兩個方面的內容。乘坐轎車與乘坐公共汽車、火車、地鐵時的座次,各有不同的講究。而轎車的類型不同,乘車時座次的排列便大為不同。

  乘坐吉普車時,前排駕駛員身旁的副駕駛座為上座。車上其他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應為:後排右座,後排左座。乘坐四排座或四排座以上的中型或大型轎車時,通常應以距離前門的地遠近來確定座次,離前門越近,座次越高;而在各排座位之上,則又講究「右高左低」,簡單地講,可以歸納為:由前而後,自右而左。

到朝鮮朋友家做客禮儀

  朝鮮素有「禮儀之國」的稱號,朝鮮人十分重視禮儀道德的培養,尊老敬長是朝鮮民族恪守的傳統禮儀。

  朝鮮民族熱情好客,每逢賓客來訪,總要根據客人身份舉行適當規格的歡迎儀式,接待外國首腦來訪,要按國際慣例舉行盛大迎送儀式,數十萬人夾道歡迎或送別,場面隆重。無論在什麼場合遇見外國朋友,朝鮮人總是彬彬有禮,熱情問候,談話得體,主動讓道,揮手再見。

  邀到朝鮮朋友家中作客,主人家事先要進行充分準備,並將室內院外打掃得乾乾淨淨。朝鮮人時間觀念很強,人總是按約定的時間等候客人的到來,有的人家還要全家到戶外迎候。

  客人到來時,主人多彎腰鞠躬表示歡迎,並熱情地將客人迎進家中,用飲料、水果等招待。朝鮮人素來待客慷慨大方,主人總要挽留客人吃飯,許多人家還要挽留遠道而來的客人在家中留宿幾天,用豐盛的飯菜款待。

國際交往中的姓名禮儀

    外國人的姓名與我國漢族人的姓名大不相同,除文字的區別之外,姓名的組成,排列順序都不一樣,還常帶有冠詞、綴詞等。對我們來說難以掌握,而且不易區分。這裡只對較常遇見的外國人姓名分別作一簡單介紹。

   英美人姓名

  英美人姓名的排列是名在前姓在後。如John Wilson譯為約翰.維爾遜,John是名,Wilson 是姓。又如Edward Adam Davis譯為愛德華·亞當·戴維斯, Edward是教名,Adam是本人名,Davis為姓。也有的人把母姓或與家庭關係密切者的姓作為第二個名字。在西方,還有人沿襲用父名或父輩名,在名後綴以小(Junior)或羅馬數字以示區別。如John Wilson, Junior, 譯為小約翰.維廉,George Smith, Ⅲ, 譯為喬治?史密斯第三。

  婦女的姓名,在結婚前都有自己的姓名,結婚後一般是自己的名加丈夫的姓。如瑪麗.懷特(Marie White)女士與約翰.戴維斯(John Davis)先生結婚,婚後女方姓名為瑪麗.戴維斯(Marie Davis)。

  書寫時常把名字縮寫為一個字頭,但姓不能縮寫,如G. W. Thomson, D. C. Sullivan等。 口頭稱呼一般稱姓,如「懷特先生」、「史密斯先生」。正式場合一般要全稱,但關係密切的常稱本人名。家裡人,親友之間除稱本人名外,還常用昵稱(愛稱)。 以英文為本國文字的國家,姓名組成稱呼基本與英、美人一樣。

   法國人姓名

  法國人姓名也是名在前姓在後,一般由二節或三節組成。前一、二節為個人名,最後一節為姓。有時姓名可達四、五節,多是教名和由長輩起的名字。但現在長名字越來越少。如:Henri Rene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譯為:亨利.勒內.阿貝爾.居伊.德.莫泊桑,一般簡稱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法文名字中常常有Le、La等冠詞,de等介詞,譯成中文時,應與姓連譯,如La Fantaine拉方丹,Le Goff勒戈夫,de 

  Gaulle戴高樂,等。

  婦女姓名,口頭稱呼基本同英文姓名。如姓名叫雅克琳.布爾熱瓦(Jacqueline Bourgeois)的小姐與名弗朗索瓦.馬丹結為夫婦,婚後該女士稱馬丹夫人,姓名為雅克琳.馬丹(Jacqueiline Martin)。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姓名

  西班牙人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名字,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一般以父姓為自己的姓,但少數人也有用母姓為本人的姓。如:Diego Rodrigueez de Silva y Velasquez譯為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貝拉斯克斯,de是介詞,Silva是父姓,y是連接詞「和」,Velasquez是母姓。已結婚婦女常把母姓去掉而加上丈夫的姓。通常口頭稱呼常稱父姓,或第一節名字加父姓。如西班牙前元首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其全名是:弗朗西斯科.保利諾.埃梅內希爾多.特奧杜洛.佛朗哥.巴蒙德(Francisco Pauolino Hermenegildo 

  Teodulo Franco Bahamonde)。前四節為個人名字,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簡稱時,用第一節名字加父姓。

  葡萄牙人姓名也多由三、四節組成,前一、二節是個人名字,接著是母姓,最後為父姓。簡稱時個人名一般加父姓。

  西文與葡文中男性的姓名多以「o」結尾,女性的姓名多以「a」結尾。冠詞、介詞與姓連譯。

喜歡綠色的奧地利人

  服飾禮儀

   奧地利男子平時著裝隨便,喜歡穿羊皮短褲或馬褲;正式場合則穿西裝。在山區,天氣寒冷時,很多人穿著馬褲和羅登尼料做的夾克。 觀看歌劇時著裝特別端正,不穿便服和牛仔服之類的服裝,而大都著高級禮服出入歌劇院。節慶時,男子愛穿白色禮服,女子多穿紅色衣裙。

   儀態禮儀

   大多數奧地利人是和藹可親,易於接近的,在社交場合既保持尊嚴,又顯得輕鬆隨和。許多奧地利人還給人一知足常樂的印象,正如我國作家馮驥才所描繪的,他們喜歡富足後的悠閑。

   相見禮儀

   奧地利人姓名的順序是名在前,姓在後,但在書寫時卻要顛倒過來,姓在前名在後,中間用逗號分開,通常情況下要稱呼其姓,並將爵位職務等冠在姓名之前;相見時,一般以握手為禮。說話時雙方相距半米左右,聲音不高。一些地區還保留著一種古老的寒喧方式:願神降福於你。

   餐飲禮儀

   奧地利居民以麵食為主食,麵包,香腸等成為人們普遍喜愛的食品,奧地利的釀酒業享有盛名,全國農業人口中近五分之一的人從事釀酒業。 招待客人一般在家裡進行,若在餐館宴請,則菜肴很豐盛,並且非常講究用餐環境和氣氛。

   喜喪禮儀

   奧地利一年中法定工休日96天,加上國慶,新年,各種風俗節日和宗教節日等等,將近有一半時間在度假和歡度節日。最著名的有國慶節,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奧地利是一個天主教國家,人們結婚都要到教堂舉行婚禮。新郎新娘身穿傳統的漂亮典雅的結婚禮服回答牧師問題。回家還要宴請賓客。

   商務禮儀

   奧地利企業家注重頭銜,講究面子,也極守信譽。談判前要搞清他們的職別,稱號等,免得寫信和稱呼時不妥。客人去訪問,呈上的名片也應印上自己的頭銜,以及相應的德文。在建立商業關係前,他們一般不願意提供公司業務情況的具體數據或材料。當地商人一般很樂意招待客商,客商則要回請,時間以周末下午為宜。

   旅遊禮儀

   奧地利的旅遊地理條件十分優越,擁有極富吸引力的山區休息環境和豐富的歷史遺產,一年四季都可以來到這裡盡飲眼福。 在維也納,當一名音樂愛好者拿起電話聽筒撥1509號時,電話中會傳來動聽的440赫茲A調高音標準音,可以此校正歌唱者發音或為樂器定音。在劇場不得任意鼓掌喝彩。

   主要禁忌

   與奧地利人交談,可談歷史,但不要談戰爭;可談文化,但不要談荒唐淫穢的東西。大多數人忌諱13和星期五,所有言行都竭力迴避它們。奧地利人喜歡綠色,一般不喜歡黑色。

旅美交往必知

    1、 切莫搭便車 

  在美國旅行,切不可隨意搭便車,這是由於美國社會治安情況造成的。搭便車而被搶去錢財或遭到凌辱之類的案件在美國屢見不鮮。有些歹徒看到路邊步行的女性,就主動停車,殷勤要求送上一程。如果誤以為他是好意,無異於羊送虎口。碰到這種情況,最好還是冷言拒絕,不要多加搭訕。 

  不僅如此,遇到要求搭便車的人也不要輕易答應。因為有些歹徒、包括年輕姑娘專門等候搭乘便車,上車後靠威脅等手段詐取錢財。 

  2、夜間不要乘地鐵 

  紐約的地下鐵道極為髒亂,夜間更成為黑社會成員麇集之地。吸毒犯、盜竊犯、流氓、販毒者齊集於此,整個氣氛令人不寒而慄。如果對此不在意,那麼出事之後,紐約的警官不但不會同情你,可能還要責怪你:"夜間乘地鐵,不等於在鱷魚聚集的水中游泳嗎?出了錯,責任在於你自己。" 

  3、"不要稱呼黑人為"Negro" 

  "Negro"是英語"黑人"的意思,尤指從非洲販賣到美國為奴的黑人。所以在美國千萬不要把黑人稱作"Negro","跟白人交談如此,跟黑人交談更如此。否則,黑人會感到你對他的蔑視。說到黑人,最好用"Black"一詞,黑人對這個稱呼會坦然接受。 

  4、不能隨便說"I am sorry" 

  "I am sorry"和"Excuse me"都是"抱歉"、"對不起"的意思,但"I am sorry"語氣較重,表示承認自己有過失或錯誤。如果為了客氣而輕易出口,常會被對方抓住把柄,追究實際不屬於你的責任。到時只有"啞巴吃黃連",因為一句"對不起"已承認自己有錯,又如何改口呢? 

  5、謙虛並非美德 

  中國人視謙虛為美德。但是美國人卻把過謙視為虛偽的代名詞。如果一個能操流利英語的人自謙說英語講得不好,接著又說出一口流暢的英語,美國人便會認為他撒了謊,是個口是心非、裝腔作勢的人。所以,同美國人交往,應該大膽說出自己的能力,有一是一,有十是十,不必謙虛客氣,否則反而事與願違。

使用名片的禮儀 表現出大方得體莊重

名片,是當代社會私人交往和公務交往中一種最為經濟實用的介紹性媒介。由於它印製規範、文字簡潔、使用方便、便於攜帶、易於保存,而且不講尊卑、不分職業、不論男女老幼均可使用,因此使它用途廣泛,頗受社會各界的歡迎。

眼下國內最通用的名片規格為9×5.5,即長9厘米,寬5.5厘米。如無特殊需要,不應將名片製作過大,甚至有意搞摺疊式,免得給人以標新立異、虛張聲勢、有意擺譜之感。印製名片的紙張,宜選莊重樸素的白色、米色、淡藍色、淡黃色、淡灰色,並且以一張名片一色為好。

最好不要印製雜色名片,令人看得眼花繚亂。也不要用黑色、紅色、粉色、紫色、綠色印製名片,它們均會給人以失之於莊重的感覺。不提倡在名片上印人像、漫畫、花卉、寵物。這些東西並無實用價值,卻會給人以華而不實的印象。在國內使用的名片,宜用漢語簡體字,不要故弄玄虛,使用繁體漢字。切勿在一枚名片上採用兩種以上的文字,也不要將兩種文字交錯印在同一面。製作名片,最好不要手書自製,也不要以複印、油印、影印的方法製作名片,它們均不夠正規。

交換名片的時機:1希望認識對方;2表示自己重視對方;3被介紹給對方;4對方想要自己的名片;5提議交換名片;6初次登門拜訪對方;7通知對方自己的變更情況;8打算獲得對方的名片。

碰上以下幾種情況,則不必將自己的名片遞給對方,或與對方交換名片。1、對方是陌生人;2不想認識對方;3不願與對方深交;4對方對自己並無興趣;5經常與對方見面;6雙方之間地位、身份、年齡差別懸殊。

遞名片給他人時,應鄭重其事。最好是起身站立,走上前去,使用雙手或者右手,將名片正面面對對方,交予對方。切勿以左手遞交名片,不要將名片背面面對對方或是顛倒著面對對方,不要將名片舉得高於胸部,不要以手指夾著名片給人。若對方是少數民族或外賓,則最好將名片上印有對方認得的文字的那一面面對對方。將名片遞給他人時,口頭應有所表示。可以說:「請多指教」,「多多關照」,「今後保持聯繫」,「我們認識一下吧」,或是先作一下自我介紹。

與多人交換名片,應講究先後次序,或由近而遠,或由尊而卑,一定要依次進行。切勿挑三揀四,採用「跳躍式」。當然。當他人表示要遞名片給自己或交換名片時,應立即停止手上所做的一切事情,起身站立,面含微笑,目視對方。接受名片時宜雙手捧接,或以右手接過,切勿單用左手接過,「接過名片,首先要看」,這一點至為重要。具體而言,就是換過名片後,當即要用半分鐘左右的時間,從頭至尾將其認真默讀一遍,若接過他人名片後看也不看,或手頭把玩,或棄之桌上,或裝入衣袋,或交予他人,都算失禮。

接受他人名片時,應口頭道謝,或重複對方所使用的謙詞敬語,如「請您多關照」,「請您多指教」,不可一言不發。若需要當場將自己名片遞過去,最好在收好對方名片後再給,不要左右開弓,一來一往同時進行。

貼臉 遭遇尷尬火辣辣

 剛來法國的時候,對他們熱情洋溢的問候方式很不習慣。不管是初次見面還是老朋友,一律擁抱貼臉(他們叫B ISOUS ),表示友好。呆久了,又漸漸了解:南方人和北方人「B ISOUS 」的次數還不一樣,規律是:越往南貼的次數越多,比如在馬賽和蒙比利埃,要左右左右地貼四下,到了巴黎通常兩次就可以了。這也許能從一個側面說明南部人熱情的性格和閑散的度日方式,一天很大部分時間用在街頭寒暄,擁抱,誇張煩瑣的禮儀上;而到了巴黎則要講究效率得多,不僅親吻次數精簡到兩次,而且往往是彬彬有禮的「淺嘗輒止」,不像南部人那樣恨不能把你擁抱到喘不過氣來。而且相對南部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熱情勁兒,巴黎人要懂得察言觀色得多。新朋友見面,他們見我是中國女孩,往往會聰明地和我握手,以此代替B ISOUS 。

  如此禮節,對法國人來說也往往是種麻煩。見過一個南部人去巴黎朋友家玩,見面大呼小叫地擁抱,輪到要貼臉,雙方邊貼邊互相詢問,在幾秒鐘內迅速達成默契:「咱們B ISOUS 幾下?」「四下?三下?好……」貼臉成了一種非常程式化的必經過程,看著也覺得累!

  教我們語言的老師也負責教法式禮儀,她告訴我們B ISOUS 時一定要發出「嘖嘖」聲,越大聲越好,表示你的熱情,告訴對方見到他是多麼高興。可想而之,這對我們這些從小循規蹈矩,以禮儀克制含蓄示人的中國學生而言是多麼彆扭的一件事!特別是炎熱的夏天,面對一張胖胖的流著油汗的臉,也必須微笑著湊上自己剛剛在家精心打扮好的面頰……

  我至今面對初次見面的法國人,還老是忘記主動湊上臉去,有幾次害得對方(特別是男生)空等半天,不知所措!等我回過神來看到對方尷尬的臉,心裡叫苦不迭,卻也不好說:「哦,我忘啦,讓我們重新B ISOUS 一下吧!」

  不過也有學得快的。有一中國女生就非常地入鄉隨俗,熱衷於貼臉問候。遇上法國人倒也算了,麻煩的是遇到同班的中國同學,無論男女也都堅持要一一貼過來,特別讓同班男生頭痛。每每狹路相逢,遠遠望見,偷偷繞道而行。有次四五男生同行回家,不幸被此女撞見,也不管前幾分鐘還見過面,被生生截下要熱情地「互致問候」。於是一個個齜牙咧嘴排成一隊,像等待女皇覲見。

  蒙比利埃課程結束的時候,我們一群中國學生請法老師吃告別晚宴。結束的時候,老師一一過來和我們B ISOUS 、道謝、說再會。場面突然有點傷感,還好女老師幽默了一把,她「吻別」一個便評價到:「嗯,這個嘛還不熟練,要多多練習。」「這個常和法國人喝咖啡吧?」「這個聲音還不夠響。」「這個技巧一流耶!」老師說:「你如果能夠掌握和各式各樣的法國人B ISOUS 的分寸,你也就差不多成為了一個地道的法國人。」我不相信一個真正的中國人能把此項技術練就得爐火純青,但我仍然欣賞法國人這種對親朋好友關愛的自然流露。

  想起剛到法國時,大家因B ISOUS 引發的種種笑話、煩惱,忽然覺得法國人的這項禮節雖然煩瑣,而且中國人運用起來又總是那麼不自然,卻的確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管什麼膚色,什麼國籍。當你遭遇突如其來的尷尬時,你也會愛上法式禮儀中不由分說的熱情與溫暖。 

涉外禮儀之一(衣的禮儀)

     在與外國人打交道時,對於每一各涉外人員衣著的基本禮儀要求是:得體而應景。主要需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個方面的主要問題是,涉外人員應當懂得依照自己所處的具體場合,而選擇與其所相適應的服裝。 

  根據涉外禮儀的規範,在國際交往中,涉外人員所接觸的各種具體場合,大體可以分作三類。即公務場合、社交場合和休閑場合。 

  場合之一,是公務場合。公務場合,指的就是涉外人員上班處理公務的時間。在公務場合,涉外人員的著裝應當重點突出「莊重保守」的風格。 

  我國的涉外人員目前在公務場合的著裝,最為標準的,主要是深色毛料的套裝、套裙或制服。具體而言,男士最好是身著藏藍色、灰色的西裝套裝或中山裝,內穿白色襯衫,腳穿深色襪子、黑色皮鞋。穿西裝套裝時,務必要領帶。 

  女士的最佳衣著是:身著單一色彩的西服套裙,內穿白色襯衫,腳穿肉色長統絲襪和黑色高跟皮鞋。有時,穿著單一色彩的連衣裙亦可,但是盡量不要選擇以長褲為下裝的套裝。  場合之二,是所謂社交場合。在社交場合,涉外人員的著裝應當重點突出「時尚個性」的風格。既不必過於保守從眾,也不宜過分地隨便邋遢。

  目前的做法是,在需要穿著禮服的場合,男士穿著黑色的中山套裝或西裝套裝,女士則穿著單色的旗袍或下擺長於膝部的連衣裙。其中,尤其以黑色中山裝套裝與單色旗袍最具有中國特色,並且應用最為廣泛。 

  在社交場合,最好不要穿制服或便裝。

  場合之三,是所謂休閑場合。涉外人員的著裝應當重點突出「舒適自然」的風格。沒有必要衣著過於正式,尤其應當注意,不要穿套裝或套裙,也不必穿制服。那樣作,既沒有任何必要,也與所處的具體環境不符。

  另一個方面的主要問題是,涉外人員應當使自己的衣著得法。

  其一,是要了解並遵守著裝的正確方法。

  穿西裝時,要注意的問題有:在穿西裝之前,務必要將位於上衣左袖袖口之上的商標、純羊毛標誌等等,先和行拆除,它們並非與西裝的檔次、身價有關。在一般情況下,坐著的進候,可將西裝上衣衣扣解開;站起來之後,尤其是需要面對他人之時,則應當將西裝上衣的衣扣繫上。西裝上衣的衣扣有一定的系法:雙排扣西裝上衣的衣扣,應當全部繫上。單排兩粒扣西裝上衣的衣扣,應當只繫上邊的那粒衣扣。單排三粒扣西裝上衣的衣扣,則應當繫上的兩粒衣扣,或都單系中間的那粒衣扣。穿西裝背心時,最下邊的那粒衣扣,一般可以不系。穿西裝時,最好不要內穿。萬一非穿不可時,則只允許穿一件單色薄型的「V」領羊毛衫。不要在西裝裡面穿開領的、花哨的羊毛衫,特別是不要一下子同時穿上了多件羊毛衫。  穿長袖襯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有:下擺在正式場合一一要束在褲腰或裙腰之內。袖管不僅不可以挽起來,而且袖扣還一定要繫上。不穿西裝上衣,或是穿上衣未打領帶時,領扣則通常可以不系。

  打領帶時,其位置大致是在七粒扣襯衫向上有處自上而下數的第四、第五粒衣扣之間。其二,是要了解並遵守著裝的搭配技巧。

  在國外,對於男士在正式場合的著裝,有必須遵守「三色原則」的要求。所謂「三色原則」,是指全身上下的衣著,應當保持在三種色彩之內。對於女士在正式場合的著裝的評價,人們往往關注於一個細節,即她是否了解不應該使自己的襪口暴露在外。不僅在站立之時襪口外露不合適,就是在行走或就座時襪口外露也不合適。穿裙裝的女士,最好穿連褲襪或長筒襪。 

美國的社交禮儀

    "入境就要隨俗,了解一些一般的美式生活禮儀是必要的。 "

  入境就要隨俗,了解一些一般的美式生活禮儀是必要的,免得在各種場合里,做出不合宜的舉動,使自己或對方尷尬。 

  1.一般禮儀: 

  一般而言,美國人在日常生活起居是大而化之,不講俗套;和陌生人打打招呼,不見得便是想和你做朋友;一場愉快的交談,不見得會變成知心莫逆,只有主動接觸,以愉快的心情應對。以下是一些一般禮儀提供參考: 

  (1)常面帶微笑,碰到認識的朋友時,主動的問候對方,別人問候你,也要反問候對方,表示關心。 

  (2)說話時語氣誠懇、態度大方,當別人問候你時,回答盡量簡潔。 

  (3)多讚美對方。眼睛要亮一點,當對方改變髮型時,看人家的相片,有好的地方要盡量讚美;不好的,可用另一個角度來欣賞,如說「cute」。 

  (4)到別人家作客時,有機會就要「贊不絕囗」,如homemade點心很好吃時。 

  (5)要注意自己的儀容整潔:千萬不要邋遢,身體或囗腔的異味、頭皮屑等等都是令人很不愉快的。 

  (6)別忘了說「Excuse me」,「Please」和「Thank You」。 

  2.社交禮儀: 

  (1)介紹:一般原則為將卑介紹予尊,男介紹與女,幼介紹與長。介紹後握手須簡短有力,美國人認為有力的握手代表誠懇坦率。不過對方倘若是女性時,可等女方先伸手,以免失禮。 

  (2)約會:男女交往在美國是比較開放,約會看電影吃飯也是非常普遍,和異性熱絡地交往並不算失禮。男女雙方均可主動邀約,通常男性較主動。可以各自拆帳或一方請客。美國朋友倘若說:「Let"s go get a beer」或「Want a cup of coffee?」可別誤會他要請客,這種情形通常是各自付費。如果應邀地點在餐廳,餐後可提議付小費,倘主人堅持不允,也可不必勉強。 

  約會有時並不具其他含意,也不表示必將成為特殊性的伴侶。所以,如果你想和某人見面談談或看個電影或一起吃個飯,以增進雙方的友誼,共度一段愉悅的時光,盡可主動大方地去邀約。如果你不想赴對方約會或對方有令你不舒服的舉動,可以客氣但肯定的說「NO」,彼此尊重是基本的交往原則,也是權力。 

  (3)時間觀念:約會應準時,如赴宴則最好遲到幾分鐘;如果早主人先到,反而失禮。若有緊急狀況無法準時赴約,必須電話通知和解釋,絕不可無疾而終,隨意放人空等。 

  (4)赴宴:美國人會常說「隨時來找我」,有些邀約是相當誠懇的,但拜訪前仍應事先電話聯繫,確定時間,以免自己的「隨時」而造成別人的不便。若接到正式的邀約,請柬上倘印有「R.S.V.P.」,去與不去必需電話通知。大型活動請柬通常印有Regrets only,此時只有不參加時才須通知。若沒有赴約把握不要輕意應允;若臨時不克赴約,務請電話通知。有任何飲食禁忌可先告知。特殊的文化風俗和飲食禁忌可得諒解和尊重。如果應邀參加家庭聚會,可問主人需要什麼禮物,即使主人婉謝,屆時仍可帶瓶酒或一束鮮花,或酌帶一些具有中國風味的小禮物。除非事先言明,一般聚會活動以不帶小孩參加為宜,如果聚會性質為野餐烤肉,則大都可全家參加。宴後三四天內別忘記寄一張感謝卡或謝函給主人,若在主人家過夜通常感謝卡寄給女主人。 

  (5)餐桌禮節: 

  a.餐巾用來拭嘴,切忌用來擦手或餐具。 

  b.注意使用刀叉順序,以及叉匙性質。

  c.刀叉斜放盤緣,表示尚在用餐之中;若完全放在盤中,則表示已使用完畢。 

  d.鹽、胡椒瓶倘離座遠,不可伸手去取,而須請隔座代勞遞送。 

  e.上甜點或咖啡時,主人可開始致詞,主賓亦可利用此時答謝。 

  (6)穿衣:參加重要場會,應注意請柬上有關服裝規定。如果不確定服裝的要求,可以先問問其他參加者,以免尷尬。請柬上有些字如「casual」並不意味著你可以穿牛仔褲,「semi-formal」也並不表示你可以不打領帶,最好問清楚。 

  a.西裝外套通常只扣上扣,亦可全部不扣,但切忌全扣。西裝背心最下一個鈕扣通常不扣。 

  b.深色西裝應著黑色皮鞋,深色襪子,切忌白襪黑鞋。 

  c.正式場合或上班,女性以裙裝為宜,男性應著領帶及深色西服。 

  d.著晚禮服裙擺應長及腳踝,並著高跟鞋。 

  (7)行路乘車: 

  行路一般以右為尊,女士同行,男士應走左邊,出入應為女士推門。搭車時,車主駕車,前座為尊,餘則以后座右側為尊。自己開車時須先為客人開車門,等坐定後始上車啟動。 

俄羅斯社交忌諱15例

在交往過程中,俄羅斯人有許多由傳統習慣形成的忌諱,要特別予以注意。

1、見面握手時,忌形成十字交叉形,即當他人兩手相握時,不能在其上下方再伸手,更不能依在門檻和隔門握手。

2.俄羅斯有"左主凶,右主吉"的傳統說法,因此,切忌伸左手給對方,無論是握手還是遞還物品。

3.遇老者、婦女、上級時不應主動伸手,要等待對方。臉要保持微笑,若臉冷若冰霜,沒有表情,則對方視為冷淡的表現。

4.稱呼女性時,切莫用"太太"一詞,這將引起對方的不快。有職銜稱職銜,或給對方介紹的機會,侍機行事。

5.忌用手指指點點,不論在任何場合都是如此,俄羅斯人認為這是對人的莫大污辱。在人面前,不能將手握成拳頭,大姆指在食指和中指間伸出,俄語中稱此手勢為"古基什",是蔑視嘲笑的粗魯行為。而美國人常用的手勢--用大姆指和食指接觸成"O"形,其他三指伸直(OK),在俄羅斯則是非禮的表示。

6.交往中切忌用肩膀相互碰撞,這種行為一般只發生在摯交朋友之間,否則,身體碰撞是極為失禮的行為。

7.避免交談中使用"你應該"一詞,俄羅斯人向來尊重個人意見,反感別人來發號施令於已。 8.不能說"你發福了"之類的話。朋友久別重逢,寒暄問候時,切不可論胖談瘦。俄羅斯人覺得這是在形容其臃腫、醜陋。

9.打招呼忌問:"你去哪兒?"這不是客套的問候,對俄羅斯人來說,這是在打聽別人的隱私。

10.讓煙不能給單支,要遞上整盒。點煙時忌諱劃一根火柴或用打火機給三個人同時點火,不能將別人的煙拿來對吸。

11.男女在社交場合,臨別時,男人要為婦女穿大衣、拉開門,要讓婦女先行,不能自己開門拂袖而去。

12.送禮不得送兩樣物品--刀和手絹。在俄羅斯、刀意味著交情斷絕或彼此將發生打架、爭執;手絹則象徵著離別。

13.不要在渴酒時勸酒或蓄意灌酒。俄羅斯人十分貪杯,酒鬼遭人蔑視,故意引別人喝醉,則令人憎恨、厭惡。

14.不得在橋上或橋下告別,這樣的告別意味著永遠地離去。

15.不能用腳踢狗或其他動物。外出遇到攔路狗,要說話將它趕走。俄羅斯的狗聽得懂指令,而踢則是犯忌的。

國際商務活動中的禮儀你知道嗎

  商務宴請

  應先問客人喜歡哪家餐廳,口味有何偏好。客人到達之前,主人應先到場,並把最好的座位留給客人。

  客人不能獨自用餐。如果對食物不滿意,應由主人提出投訴,切記:無論如何不要提高嗓門。

  用餐過程中一般不能離開和打手機。實在有需要,應在兩道菜之間離開。

  女士一般坐在男士的右手邊,左面的人應該照顧右面的人。

  握手原則

  女士主動將手伸向男士,年長者主動將手伸向年輕者,上司主動將手伸向下屬。

  別人主動伸手時,不應拒絕。握手時,正視對方的眼睛。

  問候原則

  男士主動女士問候,年輕人主動向年長者問候,下屬主動向上司問候。

  介紹和稱呼原則

  和客戶談判時,如果老闆正好來了,應先向老闆介紹客戶———最重要的人總是最先被介紹。

  自我介紹時,如你有頭銜,不要主動提及。

  如某人自稱芭芭拉,則稱呼她為芭芭拉。如果自稱為「芭芭拉·布希」,則要稱她布希夫人。

  誰該主動告訴別人如何稱呼自己?女士告訴男士,年長者告訴年輕人,上司告訴下屬。

握手的禮儀 握手時機及伸手的先後次序

在交際應酬之中,相識者之間與不相識者之間往都需要在適當的時刻向交往對象行禮,以示自己對於對方的尊重、友好、關心與敬意。

(一)握手的時機,何時宜行握手禮?這是一個十分複雜而微妙的問題,它通常取決於交往雙方的關係,現場的氣氛,以及當事人個人的心情等多種因素。不必握手的場合。1對方手部負傷;2對方手部負重;3對方手中忙於他事,如打電話、用餐、喝飲料、主持會議、與他人交談,等等;4對方與自己距離較遠;5對方所處環境不適合握手。

(二)握手時伸手的先後次序,有「尊者決定」原則,在公務場合,握手時伸手的先後次序主要取決於職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閑場合,它則主要取決於年紀、性別、婚否。握手的標準方式,是行禮時行至距握手對象約1米處,雙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傾,伸出右手,四指併攏,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握手時應用力適度,上下稍許晃動三四次,隨後鬆開手來,恢復原狀。

握手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與他人握手。

2不要在握手時爭先恐後。

3不要在握手時戴著手套。

4不要在握手時戴著墨鏡。

5不要在握手時將另外一隻手插在衣袋裡。

6不要在握手時另外一隻手依舊拿著東西而不肯放下。

7不要在握手時面無表情,不置一詞。

8不要在握手時長篇大論。

9不要在握手時僅僅握住對方的手指尖。

10不要在握手時只遞給對方一截冷冰冰的手指。

11不要在握手時把對方的手拉過來,推過去。

12不要以骯髒不潔或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手與他人相握。

13不要在與人握手後,立即揩拭自己的手掌。

14不要拒絕與他人握手。

涉外參加舞會的各項禮儀

1、參加舞會,服飾要整齊,儀態要端正。國外舉行舞會,通常在請柬上註明服裝要求,以穿晚禮服和西服為多。    

2、較正式的舞會,第一場舞,由主人夫婦、主賓夫婦共舞;第二場舞,男主人和主賓夫人、女主人和男主賓共舞。    

3、男子要避免只和一位女子共舞,也應避免同性之間共舞。    

4、男方邀請女方跳舞,應儀錶端正,舉止大方,不應勉強對方。    

5、跳舞時,應注意舞姿,舞步不要過大。男方的右手應在女方腰部正中,不能超過女方腰的正中。    

6、自己不熟悉的舞步,不要下場。    

7、跳舞時不得吸煙,不能戴口罩,不允許大聲喧嘩。  

西方人赴宴的禮儀

  無論您是出國旅遊還是出差,如果有人邀請您參加正式宴會,那麼您需要了解一些西方社交場所的基本禮儀。

  到達:你最好按時到達,遲到四五分鐘也行,但千萬不能遲到一刻鐘以上,否則到時為難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如果去的是富裕而講究的人家,你進大門時遇到的第一個人可能是個男當差,負責幫你掛衣服或者是給你帶路的,所以你先別急著跟他握手,觀察一下再決定。

  準備:進了客廳,你不要著急找位子坐。西方人在這種場合一般都要各處周旋,待主人為自己介紹其它客人。你可以從侍者送來的酒和其它飲料裡面選一杯合適的邊喝邊和其它人聊天。等到飯廳的門打開了,男主人和女主賓會帶著大家走進飯廳,女主人和男主賓應該走在最後,但如果男主賓是某位大人物,女主人和他也許會走在最前面。

  入席:西餐入席的規矩十分講究,席位一般早已安排好,這時,和你同來的先生或女士絕不會被安排坐在你身邊。歐美人認為熟人聊天的機會多得很,要趁此機會多交朋友。男女主人分別坐在長方形桌子的上、下方,女主人的右邊是男主賓,男主人的右邊是女主賓。其它客人的坐法是男女相間。男士在上桌之前要幫右邊的女士拉開椅子,待女士坐穩後自己再入座。

  大家落座之後,主人拿餐巾,你就跟著拿餐巾。記住:不管這時出現什麼情況(如主人有飯前禱告的習慣),主人沒拿餐巾之前你不能拿餐巾。

  用餐:一般的菜譜是三至五道菜,前三道菜應該是冷盤、湯、魚,後兩道菜是主菜(肉或海鮮加蔬菜)、甜品或水果,最後是咖啡及小點心。吃飯的時候不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胃的享受上,要多和左右的人交談。甜品用完之後,如果咖啡沒有出現,那可能是等會兒請你去客廳喝。總之,看到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站起來後,你就可以放下餐巾離開座位。這時,懂禮貌的男士又要站起幫女士拉開椅子,受照顧的女士不必對這一前一後的殷勤有特別的想法,這是他應該的。

  告別:如果你不想太引人注目,你最好不要第一個告辭,也不要最後一個離開,在這其間你什麼時候告辭都可以,只是一旦告辭就應該爽快地離開。

社交禁忌

    在社交場合,有許多禮儀、習俗、禮節是需要持別注意的,其中的一些東西近乎於某種禁忌,當事人最好不要觸犯,否則會被認為不懂禮貌,有時甚至會導致關係的破裂。在國際商業交往中,這些禁忌尤其需要生意人予以注意。

    (1)選用選送某種物品、圖案的禁忌。例如,法國人視核桃花為不祥之物,伊斯蘭教民忌諱用豬作為某種圖案,瑞士人視貓頭鷹為死人的象徵。

    (2)顏色的忌諱。在歐美國家,盡量少用黑色,比利時人忌諱藍色,而巴西人則忌諱棕黃色。

    (3)交往的忌諱。在一些場合,衣著要合適。與歐美人打交道時,少涉及私人性質的問題。交往中的舉止要得體,與一些地方之人交談時不要蹺「二郎腿」。在一些國家,不要摸小孩頭頂。在印度、印尼、阿拉伯國家,用左手與人接觸或傳送東西是不合適的。此外,在一些地方,笑有不同的含義,例如,在沙烏地阿拉伯的一個地區,笑被看作是不友好的象徵。

    (4)數字的忌諱。西方人把「十三」視為不吉利的數字,在許多場合盡量避免使用這個數字。南方許多生意人非常喜歡選用「八」這個數字,而忌諱用「四」這個數字。此外,「星期五」這一天也被一些基督徒視為凶日,

    此外還有一些其它方面的禁忌需要注意,如男女之間交往,盡量避免談論女人的年齡。與阿拉伯人交往,務必尊重他們的習俗等等。

運用電話進行涉外交談 應怎樣講究禮貌

(1)首先應當儘快使對方了解自己是誰,通話雙方都應當報上自己的名字;

(2)如果需要找人,應請對方「稍等」,如該人不在,應有禮貌地給予回答;

(3)打電話應當使用簡潔明快有禮貌的語言;

(4)除非你了解對方的生活習慣,一般不要在早上8時以前或晚上9時以後給人打電話,中午也要注意對方的休息;

(5)打完電話應有禮貌地說「再見」,不要隨意中斷電話;

(6)如你正在開會或接待客人,為避免讓客人久等,應說明情況,請來電話的人改在其他時間再來電話;

(7)手機只能在合適的場所才能打開,在會場、醫院、劇院、電影院等場所,均不宜使用手機;

(8)在飛機上禁止使用手機,在公共汽車、電車上使用手機也不合適;

(9)在餐廳用餐,必須離開桌子到餐廳一角去使用手機;

(10)打長途電話,特別時價格昂貴的地區,不要隨便要求對方主動打過來,可以問清時間後打過去;如果給國外打電話,還應弄清時差,以便不打擾別人休息,等等。

電話禮儀 打電話和接電話的注意事項

公務電話不宜在對方節假日、休息時間和用餐時打,因私電話最好不要佔用對方上班時間。要長話短說、有備而談,一次通話不宜超過3分鐘。去話時要首先向接待人問好並自報家門,需要受話人找人勿忘「請」字並致謝,通話結束時不忘說「再見」並輕掛電話。接電話最好在鈴響三聲時接,也應先說「你好」再自報家門,通話結束時不要搶先掛斷電話。記錄電話內容最好再複述一遍。使用手機、呼機要注意場合,不要招搖過市,在公共場所要使用振動功能,接聽電話要避開人群,乘飛機、開汽車、經過加油站、到醫院探病人和參加集體活動時,都不得使用手機或呼機。

介紹的禮儀 介紹的五種具體形式和分寸

介紹,就是人際交往中與他人進行溝通、增進了解、建立聯繫的一種最基本、最常規的方式。在社交活動中,如欲結識某個人或某些人,而又無人引見,如有可能即可自己充當自己的介紹人,自己將自己介紹給對方。

自我介紹可以分為下述五種具體形式:

1是應酬式,應酬式的自我介紹,適用於某些公共場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場合,它的對象,主要是進行一般接觸的交往對象。

2是工作式,工作式的自我介紹的內容,應當包括本人姓名、供職的單位及其部門、擔負的職務或從事的具體工作等三項。

3是交流式,交流式的自我介紹,主要適用於在社交活動中,它是一種刻意尋求與交往對象進一步交流與溝通,希望對方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與自己建立聯繫的自我介紹。交流式自我介紹的內容,大體應當包括介紹者的姓名、工作、籍貫、學歷、興趣以及與交往對象的某些熟人的關係。

4是禮儀式,禮儀式的自我介紹,適用於講座、報告、演出、慶典、儀式等一些正規而隆重的場合。它是一種意在表示對交往對象友好、敬意的自我介紹。禮儀式的自我介紹的內容,亦包含姓名、單位、職務等項,但是還應多加入一些適宜的謙辭、敬語,以示自己禮待交往對象。

5問答式,問答式的自我介紹,一般適用於應試、應聘和公務交往。問答式的自我介紹的內容,講究問什麼答什麼,有問必答。

自我介紹的分寸:

1、注意時間。以半分鐘左右為佳,如無特殊情況最好不要長於1分鐘。進行自我介紹的適當時間,指的一是對方有興趣時,二是對方有空閑時,三是對方情緒好時,四是對方干擾少時,五是對方有要求時。進行自我介紹的不適當時間,是指對方無興趣、無要求、工作忙、干擾大、心情壞、休息用餐或正忙於私人交往之時。

2、講究態度。進行自我介紹,態度務必要自然、友善、親切、隨和。屆時應顯得落落大方,笑容可掬。既不要小里小氣,畏首畏尾,又不要虛張聲勢,輕浮誇張,矯揉造作。

3、力求真實。除自我介紹外,還有他人介紹。

他人介紹,又稱第三者介紹,它是經第三者為彼此不相識的雙方引見、介紹的一種介紹方式。決定為他人作介紹,要審時度勢,熟悉雙方情況。如有可能,在為他人作介紹之前,最好先徵求一下雙方的意見,以免為原本相識者或關係惡劣者去作介紹。在為他人作介紹時,先介紹誰?後介紹誰?是一個比較敏感的禮儀問題。根據規範,處理這一問題,必須遵守「尊者優先了解情況」的規則。先介紹位卑者,後介紹位尊者

稱呼的禮儀 如何使用正確稱呼來體現教養

稱呼指的是人們在日常交往應酬之中,所採用的彼此之間的稱謂語。在人際交往中,選擇正確、適當的稱呼,反映著自身的教養、對對方尊敬的程度,甚至還體現著雙方關係發展所達到的程度和社會的風尚,因此對它不能疏忽大意,隨便亂用。

其一,是要合乎常規。

其二,是要照顧被稱呼者的個人習慣。

其三,是要入鄉隨俗。在日常生活中,稱呼應當親切、自然、準確、合理,不可肆意為之,大而化之。在工作崗位上,人們彼此之間的稱呼是有其特殊性的。它的總的要求,是要莊重、正式、規範。在工作中,以交往對象的職務相稱,以示身份有別、敬意有加,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稱呼方法。在政務交往中,常見的稱呼除「先生」、「小姐」、「女士」外,還有兩種方法,一是稱其職務,二是對地位較高者稱「閣下」。進行人際交往,在使用稱呼時,一定要迴避以下幾種錯誤的做法。其共同的特徵,是失敬於人。

1、使用錯誤的稱呼。主要在於粗心大意,用心不專。常見的錯誤稱呼有兩種:(1)誤讀,一般表現為念錯被稱呼者的姓名。(2)誤會,主要指對被稱呼者的年紀、輩份、婚否以及與其他人的關係作出了錯誤判斷。比如,將未婚婦女稱為「夫人」,就屬於誤會。

2、使用過時的稱呼。有些稱呼,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一旦時過境遷,若再採用,難免貽笑大方。在我國古代,對官員稱為「老爺」、「大人」。若將它們全盤照搬進現代生活里來,就會顯得滑稽可笑,不倫不類。

3、使用不通行的稱呼。有些稱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北京人愛稱人為「師傅」,山東人愛稱人為「夥計」,中國人把配偶、孩子經常稱為「愛人」、「小鬼」。但是,在南方人聽來,「師傅」等於「出家人」,「夥計」肯定是「打工仔」。而外國人則將「愛人」理解為進行「婚外戀」的「第三者」,將「小鬼」理解為「鬼怪」、「精靈」,可見這是「南轅北轍」,誤會太大了。

4、使用不當的行業稱呼。

5、使用庸俗低級的稱呼。「哥們兒」、「姐們兒」、「磁器」、「死黨」、「鐵哥們兒」、,等等一類的稱呼,就顯得庸俗低級,檔次不高。它們聽起來令人肉麻不堪,而且帶有明顯的黑社會人員的風格。逢人便稱「老闆」,也顯得不倫不類。

6、使用綽號作為稱呼。對於關係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張給對方起綽號,更不能隨意以道聽途說來的對方的綽號去稱呼對方,還要注意,不要隨便拿別人的姓名亂開玩笑。

歐美國家的社交禮儀常識

  歐美國家的人們在社交和旅遊、娛樂休閑等公共場合,十分注意禮儀風度和各項禮節,因此,出行歐美旅遊、探親、訪友的國人,一定要注意這些細節,以免發生尷尬、不愉快之事。

  首先要注意衣著整潔。紐扣一定要扣好,手要清潔,指甲要剪短,鬍鬚應修剪好。

  和人交談,要端莊和藹,彬彬有禮。雙方不可靠得太近,談話聲音不可太高;坐時忌蹺「二郎腿」,更不能抖腿部;談話要專註,忌在大庭廣眾面前耳語。初次交談切忌打聽對方的收入、家產、年齡和婚姻;異性之間交談時眼睛不能老是盯著對方;在路上與婦女交談應當邊走邊談,不能停下站著說話;與婦女同座時不要吸煙;同相識的婦女打招呼,男方應起立,女的可以坐著回答。

  到人家家裡做客,要先脫帽而後入室。雨天走訪,雨具應放在室外,不可穿雨衣入室。夫妻同到人家做客,告別時應當由妻子先起身告辭。

  出行坐車,要讓客人坐在駕駛座旁邊的位置上,以此為上座。走在街上不可東張西望、左顧右盼,不可亂扔東西與隨地吐痰。

  到餐館就餐,如果與別人同桌,須徵得先到客人的同意後方可入座,否則,會被視為粗魯。在美國的餐館,若用餐巾擦拭刀叉、盤子,服務員會馬上換一套餐具,在服務員看來,顧客擦拭餐具是被認為餐具不幹凈。

  男女同行,男的應走在外側,即靠車行道一邊,使女的多一分安全感;開始行走時應讓女士先行。

  出入商店等公共場所,男士應該為女士開門;年輕的應該為老年人開門。乘車坐船,男士應向女士讓座;男女同座不要旁若無人地大聲喧嘩。

  另外,還需要注意一些小動作。如翹拇指,在我國和其他一些國家表示稱讚、了不起、第一的意思,而在美國、法國表示攔路搭車;伸食指和中指,在我國表示第二或數目字「2」,在英國則有兩種含義,當做這一手勢時,手掌朝著對方,表示勝利,若手背朝著對方,則表示侮辱;單伸食指在我國表示數字「1」,還用於提請注意,而在美國表示請對方稍等,在澳大利亞則表示「請再來一杯啤酒」。

  在我國,食指作彎鉤狀表示「9」,在日本表示小偷;在泰國、菲律賓表示門匙、上鎖;印度尼西亞表示心腸壞、吝嗇;在新加坡是死亡的表示、還表示拳擊比賽中的擊倒。

  拇指與食指在我國表示「O」,中指、無名指、小指翹伸直表示「3」。這兩個手勢合在一起,日本、韓國、緬甸是表示金錢;美國則表示同意、了不起、順利;印度尼西亞表示什麼也幹不成和幹不了;突尼西亞用來表示傻瓜、無用。

  在我國,人們習慣用點頭表示同意、認可,搖頭表示否定、反對。但在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等國,人們卻以搖頭表示同意,點頭表示不同意。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世界各國之間、一國不同地區之間,有些民俗大不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到境外旅遊,掌握這些小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民間國際交往的禮儀

民間的國際交往,或稱「民間外交」,對於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促進國際間的經濟、科技和文化交流,建立和發展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民間外交」面向社會,接觸面寬,渠道多,方式方法靈活多樣。它有力地協助和支持「官方外交」,與「官方外交」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民間外交」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中國對外關係的歷史上,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都起到了「人民使者」的作用,促進了中印、中日友好關係的發展。著名的「絲綢之路」,通過民間貿易,開拓了東西方相互往來的渠道。在現代,民間的國際來往,更加廣泛活躍、豐富多彩。1971年,當美國乒乓球隊惡化訪問時,周總理曾對他們說:「你們這次應邀來中國訪問,打開了兩國人民友好來往的大門。」「乒乓外交」從此飲譽全球。中國同日本在1973年建立外交關係之前,也是民間貿易先行。廖承志同高琦達之助在1962年簽署了兩國民間貿易備忘錄,隨後又設立了「備忘錄貿易辦事處」,兩國人民之間進行了多方面的民間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並且「以民促官」,有力地推動了兩國關係的發展。

在我國,自從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民間的國際交往,在更廣闊的領域,以更大的規模,多渠道地進行著。1997年,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就接待了來自5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人代表團、派出友好代表團訪問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民間外交」,同「官方外交」一樣,也應當講究國際禮儀,遵從國際禮儀的一般準則;待人接物應當彬彬有禮,不亢不卑,落落大方。「官方外交」與「民間外交」在禮儀做法上是相通的。「民間外交」的禮賓工作可以借鑒並參考「官方外交」的禮儀準則。當然,由於「民間外交」自身具有的特點,在禮儀的具體運用上,應當與「官方外交」有所區別。主要有下述幾點:

一、在禮儀規格的掌握上,「民間外交」既要講求適當的禮儀規格,又要注意「從簡求實」的精神。

為了表示對交往對象的尊重與友好,對他們的迎送、會見、座談、宴請、參觀訪問以及生活接待等方面都應掌握適當的禮儀規格。有時候,還應注意把這些活動安排得更加親切一些,以示相互關係的親近友好。當然,由於民間人士通常是以對華友好組織或社團、公司的代表或個人的身份出現,他們一般不具備政府官方代表的身份。因此,在接待這類客人時,就不能套用給予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議長、外長等國家正式代表的那一套禮賓待遇。這是國際上遵行的通則。

1994年1月,美國前總統喬治·布希應邀來我國訪問。在他訪問期間,江澤民主席會見了他,同他一起在中南海小花園中散步;李鵬總理會見並宴請了他;萬里前委員長宴請他,同他共敘了「網球球友」的舊誼。這次對他的接待是誠摯的、友好的。但是,同他5年前作為美國在職總統來訪時相比,這次沒有正式的歡迎儀式,不舉行隆重的國宴,也不舉行雙邊的正式會談。這種禮儀安排簡化多了。這樣的禮遇規格,對於一位以個人身份前來訪問,並同中國有老關係的美國前總統,無疑是完全適當的。

同民間人士交往的禮遇規格,不但同「官方代表」有所區別,而且,還應按照交往對象的不同情況,做出切合實際的安排。民間交往對象,數量多,範圍廣,上至前總統、前總理、議員等上層人士,下至一般民間人士,各行各界的人士都有,情況很不一樣。其社會的影響,同我方的關係也有差別。因此,對禮賓規格的掌握,不但要考慮他們的現在身份、地位和影響,而且要顧及他們的歷史地位、社會背景、相互關係、來往性質等許多因素,以「求實」的精神,做出恰如其分的安排。

1990年,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設立了「人民友好使者」的稱號,頒發證書和有綬帶的獎章,以表彰長年為與中國友好而奮鬥並做出卓越貢獻的知名人士,迄今已授予十餘人此稱號。這種做法對一些老朋友是一種鼓勵,能更好地團結國際友人。下面列舉幾位獲此稱號的朋友:

1.盧森堡的旨朗克,是盧森堡中國友好協會前主席,是第一位榮獲「人民友好使者」稱號的中國老朋友;

2.英國的李約瑟博士,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積極地向全世界介紹了中國古今的科技成就;

3.日本的井上靖,是日本著名作家,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前會長;

4.日本的西園寺公一,是一位世界和平運動的鬥士,日中友好的掘井人,曾被周總理譽為「中日民間大使」;

5.印度的陸文星,30多年來為印度中國友好做了大量工作,著名英籍女作家韓素音的丈夫;

6.加拿大的文幼章,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一貫同情和支持中國的革命事業。

7.弗蘭克·佩斯塔納,美中友協創始人,為中美兩國之間的友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民間外交」既要有廣泛性,又要注意專業性。

「民間外交」有極其深厚的群眾基礎,這正是它的優勢所在。應該發揮這種優勢。廣交朋友,不斷拓寬相互交往的領域。對於長期致力於友好事業的國際組織和得高望重的國際友好人士,要珍視、保持和不斷加深相互關係;同時還應廣泛開展同各國年輕人的友好工作。要不忘老朋友,廣交新朋友。1986年12月,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召開全國理事會會議,當時擔任名譽會長的鄧穎超大姐因在外地未能出席,但她委託秘書轉達了她對友協今後工作的幾點意見,特別談到交友之道,說:「在交朋友時,要注意穩定性、連續性、長期性,使老朋友更加了解我們,新朋友發展為深交,從少數擴大到多數,增強友誼,發展友誼。」鄧大

姐的這段指示,言簡意深,為「民間外交」要結交更多的朋友,指明了方向。

1984年,中日間成立了「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其目的就是要在兩國年輕一代中開展頻繁的友好活動,促使兩國人民的友好關係能跨越世紀,世世代代留傳下去。這的確是一件面向未來的有意義的創舉。

當今世界下面臨著和平與發展兩大任務,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面臨著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的迫切任務。「民間外交」在這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為此,大力發展國際間的經濟、科技、文化、教育、體育運動、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專業對口來往,將為我國同世界各國之間的友好事業打下良好基礎,促進相互間友誼的深入發展。我國從1963年至1993年的31年中,先後向非洲的39個國家派遣了醫療隊員1.1萬人次。中國醫生以妙手回春的高超醫術,為非洲人民治療各種覺疾病和疑難雜症,並積極培訓了當地的大批醫務人員。在醫療條件極差的非洲農村,中國醫療隊滿腔熱情,克服種種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為非洲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的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贏得了非洲人民的交口讚譽。中國醫療隊不僅是一支「白衣天使」的專業隊伍,而且是播種友誼種子的「人民使者」。

三、地方和基層的「民間外交」,應注意表現出地方和民間的特色。

奧地利總理弗拉尼茨基曾經指出:「奧中之間不僅政府要有渠道,民間也要有渠道。不僅中央層次,地方層次也要有經濟合作和往來,使兩國關係更密切,為下一代的友好打基礎。」確實,「民間外交」必須有地方的積極性和基層的積極性,多層次地進行,才能廣泛和深入地開展下去。到1997年底,我國與世界各國建立的友好城市的關係已超過800對(其中包括友好省、州、縣關係),這方面的交往中,除了必須遵從中央的方針政策和國際交往的基本準則外,應當儘可能表現出地方和單位的特色。各地方還可利用地方的特點向對華友好做出突出貢獻的友好人士和一些國家領導人授予「榮譽市民」的稱號。例如,廣州市就曾向對中國十分友好的美國洛杉磯廣州友好城市委員會主席阿曼森夫人授予了「榮譽市民」稱號。又如,1993年10月底喀麥隆共和國總統保羅·比亞訪華時,他的喀麥隆家鄉的省份南方省同我國湖北省建立了友好省關係,尚比亞總統訪問武漢時,湖北省向他授予了「榮譽市民」稱號。地方和基層招待外賓,宴請時,切忌追求豪華和糜費,而要多注意地方風味;為外賓介紹情況,宜著重介紹本地方、本單位的特點,少說一般性在套話;組織參觀訪問,要注意安排有特點的項目。

送禮,不要一味追求價格高昂,而可多考慮送些地方特產。這些做法,不但會顯得更親切友好,不落俗套,而且有助於相互學習借鑒,以及經濟信息上的互補,文化上的交流,達到較好的實際效果。

四、「民間外交」在禮儀安排上,應當具有更多的靈活性。

「民間外交」與「官方外交」不同,禮儀上的條條框框不多,固定的禮儀程序較少,機動的餘地較大,更便於因地、因時、因人制宜開展活動。無論是「上中下」「左中右」都可以交往。在活動的方式上,也不必拘泥於常規俗套,可以多採取靈活、多樣、簡便的方式。除了有迎送、宴會等一般方式外,開展民間外交活動還可以彩座談、演講、茶敘、打球、下棋、打橋牌、共同出遊、音樂欣賞、吟詩作畫、小型演出、小型展覽等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有的民間團體,財力有限,更宜於不事鋪張、比較省錢的活動方式。「官方外交」代表政府,個人來往機會較少。民間交往則不妨以「個人交誼」的方式進行。總之,各部門應當適應形勢的需要,抓住有利時機,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實事求是、勇於開拓地開展人民之間的友好交往。我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最近率團訪問了歐洲一些國家,積極推動了我國與這些國家及歐盟的關係。全國政協包括了我國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界人士的代表,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它「亦官亦民」,對外交往中可以靈活運用自己的特點和優勢,發揮統一戰線組織獨特的作用。

涉外參加舞會的禮儀

  1、參加舞會,服飾要整齊,儀態要端正。國外舉行舞會,通常在請柬上註明服裝要求,以穿晚禮服和西服為多。

  2、較正式的舞會,第一場舞,由主人夫婦、主賓夫婦共舞;第二場舞,男主人和主賓夫人、女主人和男主賓共舞。

  3、男子要避免只和一位女子共舞,也應避免同性之間共舞。

  4、男方邀請女方跳舞,應儀錶端正,舉止大方,不應勉強對方。

5、跳舞時,應注意舞姿,舞步不要過大。男方的右手應在女方腰部正中,不能超過女方腰的正中。

6、自己不熟悉的舞步,不要下場。

7、跳舞時不得吸煙,不能戴口罩,不允許大聲喧嘩。

現代國際禮儀基本準則

  聯合國憲章在「序言」中闡述了「大小各國平等權利」的信念。憲章第二條規定了聯合國及其會員國應當遵循的七項原則。其中第一項就規定:「本組織系基於各會員國主權平等之原則。」

  由此可見,現代的國際關係應以公認「主權平等」為基礎。國家不論大小,都應當具有獨立處方處理自己內外事務、管理自己國家的主權。國家與國家相互之間是平等的,所有國家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

  「主權平等」含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每個國家都享有平等主權,不受他人侵犯;另一方面,每個國家都有尊重別國主權的義務,不得借口行使自己的主權而侵犯他國的主權。  「主權平等」既然是現代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作為國際交往中的一種行為規範的現代國際禮儀,當然也必須遵循這一準則。如果在相比交往中,損及他國主權,當然也就談不上什麼遵守國際禮儀。

  「主權平等」的原則在國際禮儀的實踐中,常常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國家尊嚴受到尊重;國家元首、國旗、國徽不受侮辱。這裡說的「國家尊嚴」一詞雖然比較抽象,但在禮儀活動中卻十分重要。禮儀活動有不少為了表現有關各方的友好關係。如果有一方的尊嚴受到損害,丟了面子,甚至感到難堪,就必然會損害相互關係。對於國家元首、國旗、國徽等國家主權的代表或象徵,不但不應當受到侮辱(這是最起碼的要求),而且應當表現出應有的尊敬。所以,在一切正式場合如果遇到升國旗、秦國歌時,都就當肅穆致敬。

  二、國家的外交代表,按照國際公約的規定,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這種外交特權和豁免,不但是工作上的需要,而且也體現相互的尊重。所以,有關各方既不應當濫用外交特權,也不應當侵犯外交特權,而應當遵照有關的國際公約的規定,享用外交特權和豁免。

  三、不以任何方式強制他國接受自己的意志;不以任何借口,干涉別國的內部事務,既不要強加於人,也要避免「強人所難」。不論是「客隨主便」,還是「主隨客便」,實際上都是要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社會政治制度的選擇,是各國人民自己的事;宗教信仰也有各自的自由,都不應當加以干涉。對於宗教習俗更應尊重。

  四、在相互交往中,實行「對等」和大體上的「平衡」。所謂「對等」實際上就是「禮尚往來」。例如,相互交往的雙方人員,其身份要大體相當;派代表團互訪時,雙方的接待規格應相差不多;「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這是「對等」原則的下面引用。而國際交往中,有時也從負面運用這一原則。例如,你趕走了我的武官,我就驅逐你的參贊;你有意怠慢了我,我也請你坐一坐「冷板凳」,如此等等。

  所謂「平衡」,也可以理解為「一視同仁」或「不歧視」的原則。例如,駐在國外交部邀請所有國家的使節參加某項社交活動,就不應單獨不請某一個國家的使節。所有來訪的各國外交部長都由總理接見一次,如果唯獨不見某個國家的外長,那也會被理解為有意給予冷遇。曾經有兩個非洲國家的部長級代表團同時來我國訪問,由於接待單位不同,一個部長住在國賓館,另一個住在旅館裡,被周總理髮現,總理嚴肅批評這是「搞上下鋪」的做法,肯定會影響接待效果。

  但是,所謂「對等」、「平衡」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在國際交往中,在禮儀上給予「破格接待」的,也有諸多先例。各國為了體現自己的外交政策,往往打破對「對等」、「平衡」的機械理解,做出一些特殊的安排。例如,1984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來華訪問,中央雙方達成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公報,在她訪華的短短36個小時中,中方為她安排了14場活動。鄧小平、胡耀邦、李先念等在同一天會見了她,被認為是一次「破格」的接待。可見,禮儀規則不應當是機械的條條,其巧妙應用還在於結合實際情況善於安排。從這個意義上說,國際禮儀程序的運用也是一種外交藝術。

  五、「主權平等」的原則,在國際組織中和在國際會議上,表現為每一個參加國都有同等的「代表權」和「投票權」,每一個國家所投的票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效力。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享有「否決權」,是在這方面的一個例外,是根據憲章規定,被國際公認的一種特別安排。某些國際金融機構採取「加重票」的做法,也是一種例外。

  六、在「禮賓序列」問題上,也應當體現各國「主權平等」的原則。在國際會議上,各國代表的位次,還是按國家大小強弱的原則來排列,而一般是按會議所用文字的國名字母順序為排列,而簽證條約協定時,應遵守「輪換制」,即每個締約國在其保存的一份文本上名列首位,它代表在這份文本上首先簽字。在國際活動中,各國代表的序列,應以代表的職務高低或就職時間的先後作後排列的依據。例如,駐在某國首都的各大使,即應以到任遞交國書的時間先後為序,並由最先到任的大使擔任外交團長。只有在少數信奉天主教的國家時,由於宗教原因,外交團長總是由梵蒂岡派駐當地的「聖使」擔任,而副團長由最先到任的大使擔任。

  在文字的使用上,每個國家都有使用本國文字的權利。在簽訂國際條約協定時,本國文字與別國文字具有同等效力,而經過有關國家的協議,也可以只使某一種國際通用的文字。  以上這些方面,只是根據國際交往中常風的做法,以大體上的概括。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國際生活日趨複雜多樣,我們應該按照「主權平等」、「相互尊重」的基本準則,結合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恰當地加以運用。

  在禮賓實踐中,除了已有國際公約做出規定的禮儀做法,公約簽字國均有遵行的義務外,國際慣例也是十分重要的依據。所謂國際慣例,是在國際交往中逐漸形成,最初某些國家長期反覆使用,後來為各國接受並承認其法律效力的習慣做法和先例。一般包括國際外交慣例和國際商業慣例。國際慣例有5個特點:一是能用性,即為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通用;二是穩定性,受政策調整和經濟波動的影響;三是重複性,一般都是反覆運用;四是准強制性,受到各國法律的保護,具有一定的法律約束力;五是效益性,被國際交往活動驗證是成功的。我國民法通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因此,我們應當充分注意國際糾紛慣例的研究和運用。

紳士風度的西方禮儀

  在英國,尊重婦女是體現紳士風度的一個重要(important)方面。女士優先(lady first)是一個人人皆知的行為準則。

  在通常情況下,英國人總是把女子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如男女一起進入(go into)某場合,男士要替女士開門(open the door)。進入餐館亦是女子在前,除非男士在選餐桌(dinning table)時,必須走在女士的前面,或開車門等為女士效勞的事情時。在街上行走或過馬路時,男士要走在女士身旁靠來車方向的一側。如果一個男士和兩個女士一起走,他應當走在兩者當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兩者同坐一輛車來接客人去吃飯,客人應該坐在汽車的前座(the front seat),讓后座空著,因為司機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會上,主人把客人領進客廳時,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進客廳時,廳中的大多數男子都要站起來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兒在,她要把客人給女兒作介紹。通常是把男士介紹給女士,除非他年長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不管進入客廳的是男士還是女士,在客廳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為禮。宴會開始,男士們為女士們拉開椅子,幫女士入座。

  有些英國人慨嘆,在對待女士的禮遇方面,如今世風已不如以前。據說是因為婦女在選舉、就業、 工資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獲得了與男人平等的權利,她們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種照顧了。看來,對女士的禮貌是出於男士覺得女士需要保護。

涉外禮儀淺釋

在西方國家,用正餐的時間比中國要晚。請柬上註明兩個時間:晚7:30到場,8:00用餐(7:30 for 8:00p.m.),意即7:30到場,8:00晚宴開始。在此情況下,可在上述兩個時間之間到場。如果請柬上只寫一個時間,便應在該時到場。晚宴開始前通常備有淡酒,一般是雞尾酒或雪梨酒。這時,應邀的賓客邊飲酒,邊走動,與人交談,等到宣布晚宴開始時便步入餐廳入座。

座次安排

餐桌為正方形或長方形,西方國家中唯一擁有圓桌的乃是神話中的亞瑟王。亞瑟王是英國的一位傳奇性的國王,他在西歐神話中所享有的地位有如皇帝之在中國的地位。雖然根據神話所說,亞瑟王是英國國王,但大多數關於他的故事卻載於法國及法國文學著作之中。亞瑟王有一個圓桌,這樣他手下那些文武百官便誰也不感到比別人低人一等:他們的等級都是相同的。

感恩禱告

千萬注意!還不到用餐的時候,在正式晚餐上,而且有時在家庭晚餐上,要做飯前感恩禱告,為所用飯食而感謝上帝。這種禱告可用任何語言進行,而時常用拉丁文。在此場合,如果其它客人起立,則應起立,否則不用起立,仍坐原位。如果你不信仰宗教,你就目光向下,雙手合十。感恩禱告時間不長。

用餐器皿(刀、叉、勺、盤、杯)

在正式晚餐上,用餐器皿為數甚多。據悉,全人類有三分之一使用筷子,三分之一用刀、叉、勺,三分之一用手取食。

在法國,刀常常是吃完一道菜之後繼續使用,他們凈刀放在刀架上,如同在中國將筷子放在筷架上那樣。在英國和美國,刀不放在刀架上。但在美國有另一個關於用刀的習慣。那就是,在菜盤中切割食物,然後將刀放在菜盤左邊,再將叉子轉到右手。這種作法現在不多見了,但是如與一個美國家庭聚餐,或與年長的美國人用餐,便可能看到這種使用刀叉的方式。

靠左邊的小盤是盛麵包用的,有時用於放色拉和水果的盤子也擺放在那個位置。與某道菜相關的刀具或則放在主菜菜盤之前,或者放在最後側,放在最中間的匙和叉是供飯後用甜食時使用的,不然就從外邊向裡邊接著用。

如果餐桌上有你不喜歡的食物,可以拒絕食用。將盤中的食物全部用光被視為有禮貌;除非你要求再加一些食物,否則不會添加。在正式宴會上,從不給添加食物。在這方面,應當很注意中國和西方禮儀上的差距:在中國,主人自然認為客人的菜盤應當盛滿菜肴,在西方則不然。

食物由侍者端上,總是從左方擺上,空盤於每道菜肴用畢後自左方撤下。

菜肴和酒的順序

記住菜肴和酒的順序是重要的,因為,如果是非正式的自助餐要依同樣順序用餐。與有的人的想法相反,在宴會上,菜肴的順序與中餐宴會一樣嚴格,但原則有所不同。在不是很盛大的宴會上,菜肴的數目常常有所削減,但是上菜的順序總是相同,即使減去很多道菜,也是如此。然而,近年來,在大型宴會上,菜肴的數目又增加了。上述菜肴的順序為:

(冷或熱開胃菜)

湯 雪梨酒

魚 干白酒

果汁雪糕 紅酒

肉食及蔬菜

色拉 甜白酒或香檳

甜布丁 紅葡萄酒(葡萄牙產) 或烈性甜酒

香薄荷

乾酪

水果

咖啡(另有捲煙或雪茄) 白蘭地或甜露酒

在法國,乾酪在布丁之先食用,這種情況在其它國家也常見。除此以外,菜肴的順序各國都是一樣。干白酒和甜酒或香檳酒經冷卻後飲用,紅酒則根據所食肉食的類別而定。濃紅酒與厚味肉食相配,較淡的紅酒則供食用略為清淡的肉食時飲用。紅酒在室溫下飲用,並在事先開瓶,酒的年代愈小,愈應早些開瓶。

濃紅酒可以串杯,葡萄牙產的紅葡萄酒,烈性甜酒和雪梨酒總是要串懷。總的原則是,酒的香味與飯菜的美味相得益彰。

在美國,總有冷水可供飲用,在歐洲則不一定。

還應當注意另一點,即在北歐,女客在女主人飲酒之前不應飲酒。

吸 煙

絕不應在正式祝酒之前吸煙,僅可在為國家祝酒之後吸煙。永不在食桌上吸煙這一習慣現已變得普通了。咖啡、白蘭地和露酒在另一個房間飲用。在少數情況下,女士們先離開餐室並去往另一房間。在此情況下,男士便在餐桌吸煙。這是一個很老的作法,但近來又已回潮。 祝 酒

祝酒是另一個容易出錯的事,在西方國家,在用餐當中非正式祝酒,如同人們在中國和其它亞洲國家所看到的,直到150年以前都是常見的習俗。這個習俗現已不復存在,現在,面對你認識的客人舉起酒杯,啜飲一小口而不談話,這種方法還是可以的。男士若對女士作這樣舉動應當注意,因為這種姿態寓有確定的涵義,如果該女士對這一舉動不予贊同,那就把她大大得罪了。

在祝酒前,將紅葡萄酒放在桌子上的串酒懷中。與其它酒不同的是,紅葡萄酒不是由侍者侍飲,而是由來客傳送,其次序總是由右向左,具體方式是將本人的酒杯斟滿,然後將串酒杯向左傳出。

紅葡萄酒在向國家祝酒之前絕不應飲用。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有欠明智,因為可能有另一次甚至數次祝酒。在每次祝酒之前會有一次講話。講話可能很長,達30分鐘,或者很短,僅兩個字。有的祝酒時應當起立,有的則可保持坐姿。

有些盛大的宴會上,將一個"流動杯依次傳遞。這是一個古老的飲酒禮節。這種酒杯是一個大杯,每位賓客都從杯中飲用。這種禮節之以現代的形式建立起來整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如果在這種場合做得正確,不啻為自己爭光。當你的鄰座客人接過酒杯時,他轉向你,要向你鞠躬,你鞠躬還禮,用右手將杯蓋取下,將杯高舉,飲酒的人以雙手接杯,飲用,然後以繫於杯底的餐巾擦拭杯口。此時你將杯蓋蓋上,然後將杯傳到你手中,這套禮節便重複一遍。當你已將酒杯傳出之後你得保持站立,直到你的鄰座已經飲酒,然後坐下,可以看出,這種禮節源於蠻荒時代的飲酒儀式。位於飲酒者兩邊的人要站立,以保持飲酒者免受敵人侵害。以右手持杯蓋,因為右手乃是持劍的手。

在主賓離席之前而離席是不對的。如有必要先行離席,應先向主人說明。

還有三種其它形式的社交聚餐形式,即在餐館室用餐,在俱樂部用餐及在某人家中聚餐。飯菜的順序和飲酒的順序總是同樣的,但要簡單一些。除非是正式宴會,菜肴的數目不超過四道,少則兩道,色拉不能用以代替第一道菜。

在餐館用餐

在西方,在餐館就餐所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每人選取自己的飯菜,因而在開始用餐前應當對自己喜歡哪樣飯菜有所考慮。再者,在最好的餐館,菜單是用法語印製,這就要求有專門的知識才能看懂。在點菜之前向人請教,完全不成問題;問問侍者有什麼可以推薦的菜,也毫無不妥之處。

在西方餐館裡遇到的另一個問題乃是如何對待酒單的問題。這種酒單與在中國餐館裡的菜單相同的方式對待,即將酒單傳來傳去,因為誰都不願意要為大家點酒這個面子。如果你運氣好,點酒的人精於此道,那就好了。精於酒道是很風光的事,甚至比精於菜肴更為風光。中遠集團有些領導在這方面樹立了榜樣,他們對外國酒知之甚多。關於酒,有許多書籍可供研讀。

不懂怎樣正確飲酒,就不能好好品味醇酒佳釀,便很難登大雅之堂。花費很多錢財點來名酒,卻飲而不知其味,實屬失禮之至,因此而引起他人不悅,乃是意料中事。中國人在這方面常常遭受西方人士批評。即使是與友人共飲,而且酒款已付,以為可以自行其是,然而飲酒而有失禮儀,也被視為粗俗可鄙,對此,同一餐館就餐的其它賓客因而倍感震驚,甚至發出怨言。

點酒是在點菜之後。這是因為點酒的人可以針對座上不同賓客所已選定的菜肴而選用與之相配飲的酒。

酒類侍者(他本人是或者應當是酒品專家)在將酒開瓶之前將其拿到前(向點酒者展示該酒的標籤正確無誤),然後開瓶。白酒放在冷酒器中,紅酒則在桌上開瓶,並在飲用之前"放訖"。點酒的人先品嘗酒味,然後將酒倒入各位賓客的酒杯之中,其目的在於確認該酒未在貯藏期間變質,如已變質,則將其撤去,另點一瓶。

如果你自己是點酒的人,但卻心中無數,便可徵求侍者的意見,而如該侍者對你愛莫能助,則作為一般的原則可為點魚的客人選用一瓶干白酒,而為選用肉食的客人點紅酒。不要從酒單上專選價格最低的或價格最高的,而要選第三便宜的酒,很多人點價格第二便宜的酒,而那常常不是好酒,餐館正欲將它賣掉。

如果飲起酒來好像飲用啤酒或白酒那樣,那可太有失體統了。飲酒的樂趣部分來自酒的芬芳,部分來自酒的甘醇,部分來自酒的外觀,而只有一小部分來自其中所含的酒精。設想一下你在品嘗極佳的香茗。首先是鼻聞榮香,然後是口償榮味,輕握杯柄,小口啜飲,則飲榮之樂莫大焉。如果你對飲酒並無樂趣,則裝作開懷亦無傷大雅。如果不喜歡酒,則不必多飲。

如在餐飲時需要將你的電話手機打開,則應向在場賓客表示歉意。當然,將手機關閉方為上策。

在俱樂部用餐

俱樂部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以及其它受過這些國家影響的地區如香港和新加坡是普通的餐飲、聚會之處。

(night club)這種真正的俱樂部可以分為兩類,即社交俱樂部及健身俱樂部。社交俱樂部中設有餐廳、一個或兩個酒吧、一個圖書室,有時還為前來的會員提供卧室。健身俱樂部設有進行某一專項體育活動的設施,(這從該俱樂部的名稱便可看出),但也設有餐廳及酒吧。

例如在香港,香港俱樂部及中國俱樂部是社交俱樂部,賽馬俱樂部、足球俱樂部及高爾夫球俱樂部等則為健身俱樂部。在紐約,商業區健身俱樂部是健身性質的俱樂部。其目的在於提供一個健身中心,但它常被紐約航運界人士用為社交俱樂部。

如果你應邀在你主人所屬的俱樂部用餐,這與在其家中用餐頗為相似,因為俱樂部是私人聚會之處,只有其成員及其賓客可以進入。俱樂部的規則必須遵守。大多數俱樂部規定,不準攜帶公務文件入內,並嚴禁使用電話手機。俱樂部常有關於衣著的嚴格規定,例如許多俱樂部不準穿牛仔服等。

在俱樂部用餐與在餐館用餐相差無幾,但在俱樂部用餐不提付賬的事,因為只有主人付帳。 在家用餐

在他人家裡用餐比較不太正式,除非這家人極其富有。應邀在他人家裡用餐時給主人帶些花束,是很得體的,但不應帶白花(白花是喪禮用的),而且也不應帶紅花,除非你有意向女主人表示浪漫之情。

應該注意,在很多場合手持花束獻給對方是很得體的,這不僅限於喪禮。出售花束的店鋪比比皆是。

在這種場合攜帶一盒巧克力,也是常見的禮品。

其它飲酒場所

(酒吧、咖啡廳及大眾酒吧)

西方國家與中國之間在餐飲方面的一個不同之處在於,中國沒有供應酒類但不供應飯菜或只供應少量飯菜的餐飲處所,而在西方國家,這類處所的存在由來已久。這種處所在北美稱為酒吧,在英國、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稱為大眾酒吧,在歐洲其它地區及南美則稱為咖啡廳(cafe)。

這種處所的開設並不在於使人一醉方休,而是為親朋好友提供一個歡聚暢談的場所。在這些場所所飲用的酒量各不相同,但通常並不過量。

這種處所的存在由來已久,在歐洲古代,將水煮沸用以祛病,並在水中泡茶使之飄香一事,直到從中國進口茶葉前,乃聞所未聞。使水能安全飲用的唯一方法乃是將其釀造成啤酒,因而出售啤酒的地方便日益常見了。

在咖啡廳選定桌位落坐之後,便有侍者前來問你選用何種飲料。在酒吧間,可以坐在桌前或在櫃檯,令酒吧侍者端酒。在大眾酒吧,便要前往櫃檯買酒,如果坐在桌前則無人前來。這是因為人們將大眾酒吧視為講述民主之地,因而應當自己動手(即無人服侍)。如與朋友同來,或不欲與人攀談,則可將酒端到桌上飲用。在大眾酒吧,在櫃檯參與大家的談話或與男女侍者談話,是正常的而且無傷大雅。事實上這是一種結交朋友的良好方式。與人開始交談所採取的方式通常是為站在你身旁的人買一份飲料。如果有人給你買飲料,而你接受,則正確的做法是與該人交談至少到將飲料飲完為止。如果坐在桌邊,則談話屬私人談話。大眾酒吧和普通酒吧各有不同檔次,如欲前往,可先請教當地人士,按他們採用的方式行事,即不妨到幾家不同的酒吧試試,最後選一家你喜歡的,以後便可經常光顧。

關於大眾酒吧還有一個細節問題,即常常是一群人在一起飲酒談天,所飲的酒由同飲者輪流購買,亦即該一群人中的每個人輪流為全體人員購酒。如果你在這群人中與人共飲,卻不出錢買酒,那是不對的。但是,如果有人買酒供大家同飲,而你卻不願再喝,則可婉拒。

除葡萄酒以外的各種加水烈性酒西方國家的啤酒和烈性酒像在中國一樣。然而美國人可能更喜歡雞尾酒,而中歐和南歐人則更傾向於飲用苦艾酒等。對這些酒類能有些了解是有用的。在此應當提醒各位,有的美國雞尾酒實際上比起償出的味道來要濃烈得多。

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有其本地的烈性酒和特殊的飲用方法。你儘管放心,無論你身在何處,當地人都會告訴你。

需要特別加以注意的是單酵蘇格蘭威士忌酒。這種酒看起來與普通威士忌酒相似,但價格更為昂貴,而且酒味更為談雅。這種酒絕不應與其它酒類相混,飲用時可以原裝啜飲,或將其淡化50%。凡是懂得這種單釀蘇格蘭威士忌酒的人,都為自己增光。

白蘭地在西方國家不常飲用。實際上"XO白蘭地"是由法國人為將該酒行銷中國而創出的牌名。

關於什麼樣的酒應當在什麼時間喝的問題有一套規矩。早晨以烈性酒待客是不對的,只有一兩個特殊的例外情況。過去曾有過不在晚間飲用褐色酒(如威士忌或白蘭地加蘇打)的規矩,但現在已不照辦了。將用葡萄釀製的酒與糧食釀製的酒例如將威士忌與白蘭地混合飲用是不明智的,因為這樣做第二天會感到猶有不小的醉意。

雞尾酒會及冷餐會

在西方國家和香港,但不包括中國的其它地方,一種典型的社交聚會是雞尾酒會。這種招待會有幾個有利之處,它舉辦起來花費較少,而且能比請吃一次飯邀到更多的人。賓客到場後即從大盤中取酒飲用,然後在廳中走動,相互交談。這種社交方式使許多人得以相聚並進行談話。在雞尾酒會上,總會有不含酒精的飲料,比如果汁之類可供飲用,而且有小食品。時間以18:30為典型,有時甚至在白天舉行,否則來賓將會去別處用餐。雞尾酒會將僅持續一或二小時。

冷餐會與此有些類似,只是食物(常為冷餐)是擺放在房間一側的桌上,來客自取菜盤、自取飯菜。如果設有座位,則位次的安排是非正式的。

令人不快的飯食

對於在外國用餐的中國人而言,他所能遇到的最為不快的事,乃是看到在他面前的桌上擺放著一大塊半生不熟的動物,而主人則手持大刀加以宰割。第二件最不快的景象就是那塊黏乎乎的帶有味道的乾酪。如果你認為你對這種食物吃不消,完全可以說你不吃肉或不吃乾酪。 特殊假日及傳統食物

在西方國家,聖誕節與中國的春節佔有同等地位。聖誕節的宗教內涵現已所剩無幾,而且常被忽視。但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在多數西方國家約佔全國人口的10%)對聖誕節則非常重視。如同春節那樣,聖誕節的假期自節前一日的中午開始。在聖誕節的第一天,人們在家與家人團聚,享用傳統食物,這種食物各國之間各有不同。但都是豐富多彩,而且是食之不盡的。兒童則有禮物可得。節日後一天人們進行體育活動,並探親訪友。西方人總是心裡惦記著在聖誕節這兩天不應當有人孤身一人獨處,因而,如果你是單身在外,西方人很可能請你與其全家共度佳節。

公務著裝

著裝問題對男士來說比想像的更為複雜。在辦公場合應穿蘭色或灰色西服套裝,千萬別穿棕色西裝。花呢服裝只能在鄉間穿用。不要將棕色皮鞋與蘭色或灰色西裝配套穿用,這樣非常不協調。穿長袖襯衫配袖扣則頗有風度。穿條紋襯衫時應配帶點或素色領帶,而不要系條紋領帶。千萬別在西裝上衣的上方口袋中裝入任何對象,西裝上衣只扣一個鈕扣。白色襪子只能在運動時穿用,這一點最為重要,因為中國人喜歡穿用白色襪子,在西方人看來,這種穿法相當荒唐,因而可能對你側目而視或是指指點點。

體 育

在中國通行的那些體育項目,如高爾夫球、網球、保齡球、足球等等無需加以談論,因為這幾種球類在其它地方也是同樣玩法。你可能遇上一些別的球類運動,例如在美國有棒球和美式足球,在其它地方有曲棍球和橄欖球。現分別加以簡單介紹。

棒球(Baseball):棒球流行於美國、日本及古巴,其規則複雜,如應邀前往觀看,則主人定當加以解釋。棒球賽每場歷時2-3小時。棒球被視為文明體育項目。

美式足球(American Football):這種球類運動只限於在美國進行,它是足球運動的一種,比賽時以手持球。

橄欖球(Rugby Football):英國、法國、義大利、羅馬尼亞、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及太平洋諸島國家是開展橄欖球運動的主要國家。比賽歷時90分鐘。橄欖球運動遠比英式足球(Soccer)劇烈,但被認為是比較高尚的體育項目,是很容易看懂的球類運動。

曲棍球(Cricket):英格蘭、加勒比海各島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南非、南部非洲國家、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等國有曲棍球運動。曲棍球比賽與其它球類比賽不同,它至少歷時一整天,有時甚至達5天。在上述國家,人們認為曲棍球在改進人們的行事為人、道德風尚方面有益,當然它也作為一種娛樂。它是享有這些聲譽的唯一一項球類運動。如果你對曲棍球有興趣,在上述任何一處,你的主人會對你產生深刻的印象,並且認為你是一位真正的文明人士。如同棒球那樣,上述盛行曲棍球的國家中,任何人都會樂於長時間向你解釋曲棍球的規則。

駕船:這在許多地方,包括香港和新加坡都很盛行,如果應邀參加,請記住要穿類似球鞋那樣帶有白色或淺色橡膠鞋墊的鞋,以免弄髒船甲板。多數人第一次駕船會頭暈,但無人擔心此事。

婚 禮

婚禮可以分為兩類,即宗教儀式及民間儀式,無論是宗教儀式或是民間儀式,實際結婚典禮之後都要舉行婚宴,規模盛大。婚禮及宴會的花費由新娘的父親負擔(他可能因此而傾家蕩產)。如果新娘是第一次結婚,她便穿一身白色結婚禮服。參加婚禮的其它人的穿著,在新娘父親所發參加婚禮的請柬上註明。民間婚禮儀式與在中國所見者相同,宗教婚禮儀式則歷時稍長,並常在儀式中唱歌。

在婚禮中,賓客的位置根據來賓是新娘或新郎的朋友而定:新郎的朋友坐在右邊,新娘的朋友坐在左邊。當你進入婚禮禮堂時,有人可能問你是新娘的朋友,抑或是新郎的朋友(Bride or Groom?),這是為了問明你是男方抑或是女方的朋友,以便告訴你坐在何處。新娘和新郎在結婚之日舉行婚禮之前彼此看見對方,被認為是很不吉利的,因而為避免此事發生,由新郎的朋友將新郎在婚禮前一夜邀出飲酒,俗稱Stag night,如果你是新郎的男朋友,你可能被邀前往。

美國有在花園舉行婚禮的傳統,而歐洲人則認為這是個奇特的習俗,歐洲人總是在教堂或是民間婚姻機構結婚。

如果參加婚禮,則贈送結婚禮品是正確的。從前,人們將結婚禮品一一陳列,作者本人即在某一鄉村婚禮上見過陳列結婚禮品。但是現在已不再認為要這樣做。目前,常在婚禮之前問問新娘她喜歡什麼禮品,並在私下饋贈。婚禮之後的婚宴比婚禮時間要長,而且總是稱之為結婚早餐,雖然它並不是早餐。它的意思是說這是新婚夫婦一起食用的第一頓飯。結婚早餐在飯店或餐館一起舉行,其間總是有人講話祝賀,未能參加婚禮的人所發賀詞則當眾誦讀。婚禮上舉行舞會是相當常見的。當新郎新娘換下結婚禮服以便渡蜜月時,婚禮便告結束。

喪 禮

如同在中國那樣,在西方,火化已屬常見,骨灰則常灑入大海。美國人在喪禮方面比其它國家有點小題大作而且大筆花錢。歐洲國家的喪禮比較簡單。喪禮的具體形式根據死者生前的宗教信仰不同而有不同的規矩。給死者家屬寄送一封弔唁信,這樣做肯定是對的。如果應邀參加喪禮,則應穿深色正式服裝,男士應系黑色領帶(不是黑色蝴蝶結,而是普通的黑色領帶)。

近年來,歐洲國家僅限於家人參加喪禮已成為普通的習俗,這一喪禮之後另行舉辦一次宗教性的追思儀式,邀請朋友及同事參加。在此種場合,也應穿深色服裝,男士則系黑色領帶。以上並不是社交禮儀的全部內容。最後但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需要注意!現在,在中國同事中有時還能看到一種習慣,那就是吐痰--大聲清嗓子、吐痰。中國有關當局已明令規定,不準隨地吐痰。所有的西方人都認為隨地吐痰是極為討厭的壞習慣。如果非吐不可,應去洗手間,千萬別吐在煙灰缸或廢紙筐中。

如何與法國人做生意?

法國人給人的印象是歐洲最愛國的,但這可能是一種誤解。法國政府是很愛國的。因為在各種事物中代表法國的利益是它的任務,商業組織似乎也以同樣的方式工作。但並不是所有法國人都像和你做生意的商業組織一樣緊緊地依附於法國中央政府,因此,在和法國人談判時,你不應假定對方是忠於政府的。

當然,法國政府還是為法國人服務的,它不會代表外國人的利益,如果你和它的代表接觸,不要指望他們會關心你的利益。當你和警察、海關官員、政府人員、政治家交往時更是如此。

當你和法國人談判時,即使他們英語講得很好,他們可能也會要求用法語進行談判。在這點上他們很少讓步,除非他們恰好是在國外而且在商業上對你有所求。,如果一個法國談判者對你說英語,那麼,這可能是這一天你可能取得的最大讓步。他們為人冷淡但不正規刻板。儘管冷淡,但他們每天和你握手的次數比你洗手的次數還要多。我曾會見法國一個公司的28名工作人員,當我進入房間時,每人都和我握手,我離開時,這種握手又重複了一遍。在咖啡店和酒吧間時,他們依然如此。

無論你去世界哪個國家,遵守時間都是一個好習慣。但在這方面,你不能指望法國人能做得多好。他們時好時壞,並且總是準備好一大堆冠冕堂皇的遲到理由(交通不好是最常用的借口)。但是,如果你由於什麼原因而遲到,他們就會很冷淡地接待你(如果真能等著接待你的話),並且,只有他們需要你的時候才會在那裡等著你。在公共場合下,例如在正式宴會上,有一種非正式的習俗,那就是主客身份越高,他或她就來得越遲。因此,如果有人邀請你出席有公司總經理參加的宴會,你可以預見他肯定會晚到,並且宴會總要推遲半小時再開始。一個內閣部長至少要遲到50分鐘。因此,如果你餓得比較早,你最好還是只和同一級別的人共同進餐或者在赴宴之前先吃點東西。工作宴會幾乎都在飯店進行而極少在個人家中舉行。我曾經犯了一個大錯誤,一次我乘飛機早上到巴黎,我去訪問一位高級別的商人,他住在一幢奢華的別墅中。那人雖然很有禮貌,但很快就把我指使到旅館,並提醒說,我們的會見訂在晚上8點。後來生意沒做成,我敢保證這是關鍵因素。

你自己不要遲到。在法國的社會交往中,外國人並不重要,因此你的遲到不會被原諒。如果別人遲到了,你不要發火,要學會容忍,你可以和準時出席的人隨便交談,法國人非常健談並且喜歡健談的人。在等人時不要喝酒,因為他們來到時,你可能已經醉了!如果渴就喝點礦泉水。

8月的法國一片寂靜,全國都在放假,幾乎不可能談生意。巴黎除了旅遊者外幾乎別無他人,法國南部海灘都擠滿了人。法國人喜歡度假,任何勸誘都不會使他們錯過或推遲一個假期去談判。甚至7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他們的心思就已經從生意上轉移了,因此你應極力避免在這一時期訪問法國。如果你認為可以奉勸一個法國談判者在度假時帶著你的建議書並仔細研究,以便回來後就可以立即著手做下一步工作,那麼你是陡勞的。最好9月份以後去法國談生意。

如果法國人在談判時有足夠的經濟勢力逼迫你讓步,他們是不會手軟的。如果協議有利於他們,他們會要求你嚴格遵守協議,如果協議對他們不利,他們就會一意孤行地撕毀協議。對於這種古怪的行為,可以找到很多先例。法國政府經常從本國利益出發自我行事,而不顧歐洲共同體和任何其他人的利益。如果他們不想讓日本產品進口,他們就會使用最明顯的非關稅壁壘手段,例如要求每一年商品都要在位於法國中部農業區的昏暗的海關大廳中逐一檢查。法國人私下非法搶便宜的義大利酒和英國羊,這是眾人皆知的,而且法國當局和警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此,你必須仔細檢查合同。如果你為了做成生意而做出讓步並接受一些他們硬要加進的一些索賠條款,那麼,如果情況有變,需要使用索賠條款時,你就會看到你處於何種境地,簡言之,如果他們錯了,他們會若無其事;而如果他們認為你錯了,他們就會對你起訴。

和法國人建立友好關係,需要做出長時間的努力。如果你和法國公司建立了多年的友好關係,互惠互利,並且未發生糾紛,那麼你會發現他們是容易共事的夥伴。他們會熱忱地與你交往,以美酒佳肴招待你,使過去的不愉快煙消雲散。

另外,法國的男士女士都穿戴極為講究,這可能會令人大為驚奇。你談生意時穿的最好的衣服,在法國同行所穿的衣服面前也很可能相形見絀,因此,在會談時要儘可能穿最好的衣服。

卡達人待客宴請禮儀

卡達居民大多數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流行其他伊斯蘭教國家的風俗習慣,又保持著自己獨特的傳統禮儀。

卡達人喜愛交朋友,每逢客人來訪,不論自己多忙,都要停下來熱情接待。接待阿拉伯國家的朋友,要相互擁抱,親切吻額;接待其他外國朋友,要行握手禮。當然,這些見面禮僅在同性別的朋友之間進行。卡達人見面首先說一句「薩拉姆·阿拉庫姆」(您好),接著握手並說「凱伊夫·哈拉克」(身體好),如果是阿拉伯朋友,便將左手搭在對方的右肩上,擁抱並吻對方的雙頰。卡達人在辦公室里接待朋友,行過見面禮後,第一件事便是請客人喝咖啡茶,然後再進行談話。

卡達人非常高興在家中接待客人,他們認為客人登門拜訪是自己的一種榮耀,另外在家中可以進行無拘無束地談話。應邀到卡達朋友家裡作客,要準時赴約,以免讓主人空等而浪費時間,因主人是很遵守時間的,到時會在家裡恭候。也不要過早抵達,以免主人因準備不足而顯得難堪。因有特殊原因而遲到,見面後要向主人作解釋,並表示歉意。萬一遇到特殊情況而不能應邀赴約,要設法儘早通知主人,很有禮貌地表示歉意,因卡達人認為失約是失信於朋友的行為。

客人進門,賓主相互行見面禮後,主人先給客人送上咖啡茶,然後點燃乳香枝或香片,頓時滿室飄香,再往客人身上噴洒幾滴名貴香水,在香氣宜人的氣氛中進行熱情談話。阿拉伯人相互交往中有贈送香片、香枝、香水的習慣,如果送給主人一瓶香水或一盒香料,主人會高興接受,會視為珍貴禮物,客人也顯得自然而得體。主人接受禮物後,常常會當場回贈一份更為珍貴的禮物,客人要欣然接受並表示謝意,如果不接受,則可能引起主人生氣。對卡達朋友不要送煙、酒、塑雕品等,這些是穆斯林所不喜歡的。同主人交談時,要避免談論政治、宗教、女人等問題。

卡達人對待客人十分真摯,總是傾其家中所藏進行招待,至少要留客人吃一頓飯,而且客人在飯桌上吃得越多,主人愈顯得高興,覺得客人很喜愛自己準備的飯菜,因此,到卡達朋友家中拜訪之前,最好不要吃得太飽。卡達人的膳食以米飯、牛羊肉為主,也喜歡吃海味。招待貴賓多用烤全羊,在羊肚裡填上米飯再烘烤,別有風味。有時也請客人吃椰棗飯,用椰棗、松子和葡萄乾炒米飯,香甜可口。招待客人吃的海味是烤魚和蘸湯大蝦。一種用做烤魚菜的魚名叫「哈穆拉」,顏色發紅。肉質鮮嫩,一般重10多斤,用松枝烤熟,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蘸湯大蝦是將大蝦油煎或水煮後蘸上用羊肉末制的佐料湯,鮮美爽口。吃飯時,賓主依次盤坐在地毯上用手抓食,賓主邊吃邊談,一頓飯常常長達一、二個小時,最後送上咖啡,客人喝幾口咖啡後,可以起身告辭。

同其他伊斯蘭國家一樣,卡達嚴禁穆斯林食豬肉,飲烈性酒、禁煙,而且禁賭,如有違犯嚴加懲處,對外國人也不例外。非穆斯林不得進入清真寺,穆斯林進入清真寺須凈身、脫鞋,女性穆斯林進入清真寺還須身著黑色蒙面紗。女性不同陌生男子接觸,不得穿短衣短裙(外國女性也須這樣)。女孩子通常是一身藍色的長衫,出門出外,不能裸露手腳,女性在公眾場所露出雙腳,被視為不體面的行為,必須穿上鞋襪。許多女性婚後不再拋頭露面,一年之中難得去一次市場,連購買衣料、服裝都是由丈夫代替到商店選購。

科威特人宴請待客禮儀

 科威特人多選擇飯店宴請外賓,吃的是西餐,如果要好的朋友則請到家中,用傳統飯菜招待。吃飯時,將準備的飯菜一次性上齊,賓主洗過手後,開始用手抓食物,待客的傳統飯菜有烤紅魚、烤羊肉、洋蔥炒米飯、咖喱牛肉炒米飯、三角包等。主人總是不時地將烤魚、烤羊肉撕碎後放人客人面前的盤子里,顯得異常親密友好。

   飯後,主人多要招待客人吃水果。科威特是沙漠國家,自然條件差,糧食、蔬菜、水果都要依賴進口,市場上價格一般比較貴,用水果招待,表示主人對待朋友的一番心意,客人即使吃得再飽,也要多少嘗一點,以領受主人的深情厚意。

   客人起身告辭時,主人還要為客人舉行熏香告別儀式。主人遞上一盞銅製香爐,爐內的炭火燃燒著檀香木,冒著香噴噴的青煙,客人接過後,將香煙往自己懷裡扇幾下,回遞給主人。最後,主人拿出一杯香水,客人攤開手掌.主人往客人手掌里滴幾滴,客人將香水塗到臉上或脖子上,頓時渾身溢香。客人要再三誠懇地感謝主人的盛情款待,如果是第一次交往的朋友,可以說:「非常高興同您相識,希望我們相互間再有見面的機會。」「請代我向您全家人問好!」「歡迎您有機會到我家裡作客。」

   客人離家時,主人總是要挽著客人胳膊,依依不捨地送到院門外,並要再一次握手、擁抱、親吻,客人也應握手、擁抱、親吻以回敬,最後相互道別。


推薦閱讀:

回族禮儀及禁忌
15條交際禮儀和經驗,讓你做文明人,吃得開,不犯傻,人脈變廣
穿西裝的禮儀(男士必看)
機關禮儀全接觸

TAG:禮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