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宮廷解密之 摸金校尉

文/老x

在中國,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盜墓者的產生與宮廷墓葬的興起幾乎是同步的。從有墓葬文化的那一天起,盜墓者和盜墓文化也隨之出現。「摸金校尉」本特指東漢時期曹操所設的一個專司盜墓取財的軍職,而廣義上可指中國歷史上的官方(或軍閥)盜墓集團。歷史上記載的被盜最早的墓葬是距今約 3600 年的商朝第一代王商湯冢,在距今約2700年的西周時期即被盜,從春秋時期的古籍中已能找到不少關於盜墓文化及盜墓技術的詳盡記錄。

  商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厚葬時期,從《呂氏春秋·節喪》我們能夠窺見先秦時的喪葬情形:「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含珠鱗施,玩好貨寶,鐘鼎壺濫,輿馬衣被戈劍,不可勝其數,諸養生之具,無不從者。題湊之室,棺撐數襲,積石積炭,以環其外。「先秦始,中國的「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喪葬文化開始興起。尋常百姓富家尚且死時會把生前認為珍貴的物品隨棺同葬,更不要說王侯將相一朝天子了。他們往往把陵墓建得恢宏大氣,墓中財寶多不勝數,無論是已被人們所熟知的秦陵兵馬俑、殷墟婦好墓,還是近期發掘的漢代海昏侯墓,莫不如此。

  厚葬必引盜掘,偉大的思想導師孔子就曾對魯國正卿季平子厚葬一事進行過勸阻「送而以寶玉,是猶曝屍於中原也。其示民以奸利之端,而有害死者,安用之?且孝子不順情以危親,忠臣不兆奸以陷君。」厚葬等同於曝屍,孔子是有先見之明的,然而並不被後世帝王所採納。到了漢代,皇帝用於修建自己陵墓的費用,已佔到整個國家稅收的三分之一。漢武帝歷時53年修建而成的茂陵,建築宏偉,陪葬品豐厚。茂陵地宮封上那一刻起,不少盜墓者便慕名而來。黃巾軍攻進長安城時, 動用數千人開掘茂陵,數千人搬運陵中金銀珠寶,歷時數日,但「陵中之物不能減半」!要不是秦始皇陵有歷代政府護佑,怕是埋得再深再堅固也是白搭。

  自知生死有命,所以歷代帝王都把修陵當成國家的頭等大事來抓。以秦皇陵為例,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了修築經過:「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關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其中「機弩矢」為,而「水銀」則是裝飾兼防盜之用。始皇入陵後,秦二世擔心築陵工匠泄密,竟下令「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以至「無復出者」。可見秦帝國為防止皇陵被盜,已是無所不用其極,對盜墓者更是施加重刑。

 

  漢代就規定,盜發冢與拐賣人口、訛詐、殺人同罪,處以磔刑(罪犯先割肉,再剝下骨頭,砍斷四肢,最後割喉)。 唐律對制裁盜墓的法律更詳細:如果是走墓道偷點東西,會被罰勞役併流放;膽敢打開棺槨盜取墓主人身上擺放的金銀珠寶,處以絞刑;沒開棺但偷了墓室其他東西的,判處徒刑三年;毀人棺木屍體或者故意破壞墓葬,亂塗鴉亂畫墓室壁畫的,判處徒刑二年半;盜取死者衣服者,罪減一等;拆人墓磚來砌自己墓牆的,按一般盜竊罪同樣處罰;損害大型陵園花草,判處有期徒刑二年,杖刑一百。

  明清時期律例把盜墓放入十惡不赦的大重罪,對盜掘墓葬破壞遺體的行為重則絞刑、斬則監候,流三千里,杖刑一百。拋棄、破壞長輩遺體的,也是死罪。即便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以示仁政,可是盜墓賊可沒被赦免的可能。

  新中國刑法也明文規定: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盜掘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慣犯、盜墓頭子、盜墓造成珍貴文物破壞的,要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項羽曾對始皇陵實施破壞,而劉邦卻設「守冢二十家」予以保護。此舉標誌著「戰國末期社會動亂中盜掘君王貴族陵墓之風得到官方的制止。到了班固著《漢書》時期,「掘冢」已被視作「奸事」所不齒。

  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引發了持續近百年的軍閥混戰,中原「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盜墓又起,西涼軍閥董卓進京專權,曹操、袁紹等十八路諸侯組成聯軍討伐董卓。公元190年,勢如破竹的討董聯軍攻破虎牢關,進逼洛陽,促使惶恐不安的董卓挾持漢獻帝西遷長安。據《三國志》載,董卓離開時放火焚燒洛陽宮室,並「悉發掘陵墓,取寶物」。《後漢書》中詳細記載了董卓指使呂布的掘陵行為「發諸帝陵,及公卿已下冢墓,收其珍寶」。

  不過,歷史上設立的最著名官辦性質「盜掘辦公室」還要算曹操。史書記載曹為了籌集軍餉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專門研究執行盜墓。曹操想到陪葬甚豐的芒碭山王墓,這裡是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劉武處「文景之治」、國富民豐的年代,墓室總容積達1367立方米,與皇帝享用的規制有過之而無不及)。曹操親臨工地指揮,僅憑這一次盜掘所得就養活了手下全軍將士三年。幹了虧心事後,曹操開始提倡薄葬、秘葬,死時設「疑冢」72處 。究竟哪一個才是曹操下葬的高陵,至今仍是一個謎團。

  古今盜墓者中,乾隆是權力最大的一位。乾隆瞄準明「十三陵」,盜不說盜,而用頗討漢人說法掩蓋:修葺明皇陵。與他人的野蠻盜掘相比,乾隆的行為更文明,他只看上了朱棣長陵恩殿的金絲楠木大柱,降旨修明陵的企圖將長陵大殿拆毀。經劉墉(劉羅鍋)、紀曉嵐等人的勸阻,乾隆皇帝才放棄了拆長陵的念頭。但賊心難滅,乾隆仍命人拆毀了永陵的大殿,換下該殿的楠木用於建設自己的裕陵,民間遂有「盜木」一說,若干年後沒想到自己的陵墓也淪為「摸金校尉」的目標。

  民國初年的軍閥盜墓成風。孫殿英土匪出身,大字不識戰功也無,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以剿匪換防為名,進入清東陵搞「軍事演習」,用炸藥轟開慈禧的東陵、乾隆的裕陵,三天盜得寶物無數,裝了滿滿30車。僅從兩個綠皮 紅瓤、黑子白絲「翡翠西瓜」,估價就在白銀500萬兩。

  裕陵與定東陵分別是乾隆皇帝與慈禧太后的陵寢,也是東陵盜墓案中遭洗劫最嚴重的兩座陵墓。乾隆生前自稱為「十全老人」,沒想到身後卻落得陵墓被盜,死無全屍的結局。據《世載堂雜憶》載,乾隆帝陵遭洗劫後,他的遺骸「下頦已碎為二,檢驗吏審而合之。上下齒本共三十六,體干高偉,骨皆紫黑色,股及脊猶黏有皮肉……」慈禧墓被盜細節就更具體,孫殿英的部隊剖棺時,「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長白毛寸余。有兵士大呼,速以槍桿橫置棺上,防殭屍起而傷人……西太后口中所含大珠一顆,亦放白光。玉枕長尺余,放綠光。其他珠寶,堆積棺中無算。大者由官長取去,小者各兵士陰納衣袋中。眾意猶未足,復移動西太后屍體,左右轉側,悉取布滿棺底之珠寶以去……」

  十幾年後,孫殿英向軍統局的文強談起了東陵盜墓的往事,大方承認盜得不少寶貴的陪葬品。孫後來將從乾隆墓中取得的一顆朱紅朝珠作為見面禮贈給戴笠;並托戴笠把他從慈禧口中取出的夜明珠轉送給宋美齡;乾隆墓中盜得的九龍寶劍等一批名貴的古玩、字畫送給蔣介石;慈禧的枕頭「金玉西瓜」送給了宋子文;50萬兩黃金送給了閻錫山.....1947年孫在河南湯陰戰場上被解放軍俘虜,解放軍從他隨身帶的兩隻箱子里發現了價值連城的珠寶:一個箱里收藏的由珍寶玉石做成玉石西瓜;另一箱里收藏的寶劍,劍柄鏤金雕玉,傳是三國時名將趙子龍的遺物……這些都是從清東陵內盜來的贓物。

  盜墓使古墓遭到巨大破壞,對墓主和墓主後代乃至其家族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文物價值也無法保留。現在盜墓集團已產業化運作,其盜墓技術先進已不亞於專業的考古機構。不僅如此,這些盜墓賊還往往與富商大賈甚至官場人物相勾結,所盜之文物還被用作官員之間的行賄。大批珍貴文物悄無聲息地流出中國,最終受到損失的還是國家,肥了自己罷了。


推薦閱讀:

晚清老太監回憶宮中「怨女」:巴結太監飢不擇食
一爐檀香,一抹青煙,她用老祖宗傳承下來葯香秘方驚艷全場

TAG:宮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