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素質教育下的語文自主學習

淺談素質教育下的語文自主學習                       

內容提要:

素質教育勢在必行,語文自主學習大勢所趨,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指明方法,加強反饋。主要有:

(一)自主積累。學生要多方面積累,形成良好習慣,奠定堅實基礎。

(二)自主閱讀。分為三方面:引導發問式閱讀;引導批註式閱讀;引導寫閱讀札記。

(三)自主練筆。拓寬練筆渠道,增強筆力。

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社會有用人才。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處於被動、從屬地位,還是處於主動、主體地位,這不但是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一道分水嶺,而且是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一條分界線。主體性是全面發展的核心,因此,我們在積極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實施主體性教育。很明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主體性教育,這個主體不是老師,而是學生。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背景之下,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高中語文教育正處於新舊交替的過渡階段,改革勢在必行。舊,一是指我們的教師觀念陳舊,不適應或者跟不上素質教育的步伐,二是指我們的教育對象仍是在小學還沒有接受新課程學習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大多數仍處於傳統的被動的局面,留有很深的應試教育的烙印,即使接受了新課程學習的學生,也未能擺脫舊式學習的羈絆。新是指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形勢又要求我們順應教育發展的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推進語文教育的改革,而不能坐、等、靠。「臨事而懼,好謀而成」。我們必須積極想辦法,大膽嘗試,不僅從學理上,更要從實踐上,推行素質教育下的語文學習改革。

新課標提出要建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也有很多人提出高中應著重進行「探究」式學習,即研究性學習,但我們認為,現階段,我們仍須以「自主」學習為突破口,為重點。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的學生仍是「舊」的學生,二是「自主」學習是「合作的、探究」學習的基礎與前提,沒有這個前提,「合作」學習只是表面的熱鬧和少數尖子學生的話語「霸權」,不以深入的「自主」學習為根基,探究學習也無從開展。

所謂「自主」,我們認為包含著自覺、自動、自控幾方面的意思。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就是要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教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

    一、 自主積累

學好語文非一日之功;語文學習靠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這是我們經常樂道的語文基本思想。沒有了積累,也就沒有語文學習。這一思想必須明確。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對學生的積累依然重視不夠,或僅以訓練代替學生的積累,缺少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字詞而言,現在應當說得到了重視,但大多具有盲目性(老師盲目,學生也盲目),缺乏必要的指導。字詞並非小兒科,它涉及字音、字形、詞義及其正確運用(包括作文),等等,奧妙無窮。若你深入其中、管窺堂奧,你會發現中國漢字、中國語彙原來有如許魅力。語文教師應該有深深的愛戀,從而引導學生產生深深的愛戀,自覺地、積極地積累,那就讓人衷心喜悅了。我們就應該做這樣的工作。現在的問題是,一方面要正確引導,另一方面也應有相應的措施。一個班上大部分學生沒有必備的語文工具書,學習字詞很少查閱字詞典,遇到生疏的字詞一隔而過(惰性使然),這必然導致了學生語彙積累的貧弱。這一現狀必須改變。辭彙是語言的基礎,高中階段一個學生要積累4000個現代漢語辭彙,1000以上個文言辭彙。從高一開始,就須專門準備一個詞語抄釋本,對課內課外任何一個自己不會讀、不會寫、不會用的詞語進行積累,同時每周分別積累10條成語、格言、名句等,對每次作業或測試中的近義詞進行辨析積累,這樣保證了辭彙的積累,也為高考複習準備了資料。

語彙是這樣,其他同樣需要積累。學生寫作文往往犯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頭腦空空,致使文章內容空乏,言之無物,勢必影響表達的力度。因此,我就引導學生平時注意積累典型、新穎、鮮活的寫作素材,補充營養,從而為我所用。比如,《溫家寶總理語錄》(每次答記者問精妙之語),每次「感動中國」人物事迹及頒獎詞,《本色于丹》,等等,既開闊了視野,又升華了思想,讓學生耳目為之一新。

二、 自主閱讀

學習語文最大的興趣應該是閱讀,也只有閱讀能把學生的心牢牢抓住。但是,從實際來看,學生的閱讀興趣還不夠濃厚,閱讀效果還比較差,帶有盲目性,缺少自主性。要改變這一現狀,語文教師必須正確引導,授之以「漁」,激發起學生的閱讀情趣、閱讀熱忱,從而帶動整個語文學習。在這方面,我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與積極的探索,給學生找到了比較可行的閱讀方法。

    自主閱讀就是讓學生對文本進行自主閱讀,通過理解、分析、鑒賞等方式發現意義、發現美感、發現規律、發現未知。閱讀中的發現有兩個層次:一是主體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有所發現,發現文本的意義、美感或規律;一是發現未知,遇到問題障礙。問題障礙有如下幾種情況:1、學生生活經驗中的盲區障礙;2、原有知識掌握運用不熟練而形成的障礙;3、新知識障礙。此外還有隱含的障礙,即超越了學生最近發展區,如同冰山潛藏在深水之下,被學生簡單化,最終錯誤地理解並將其忽略過去的沒有問題的問題。自主閱讀,必須善於發現,善於思考,多問為什麼。

    自主閱讀是預習,是學習,也是遷移。它不同於傳統的預習,在操作上應克服傳統預習的做法:1、戒淺嘗輒止,求全面深入。傳統的預習有時僅僅要求學生感知課文,疏通字詞,掃清閱讀障礙,層次太淺。自主閱讀要求學生調動所有心智並融注全部人格,盡其所能去閱讀發現。2、戒過早導向,求本色閱讀。傳統的預習常常先由教師給出預習提綱,提出問題,或以預習提示、課後思考練習題指導預習,形成了過早的目標導向,其思維形式大多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演繹思維,不利於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發現式閱讀倡導學生自主發現探究的本色閱讀,其思維形式是從個別到一般,有利於創造思維的培養。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1、引導發問式閱讀。發問式閱讀是指在自讀過程中,學生自設問題,圍繞問題思考閱讀的的方法。主要教給閱讀不同文體文章的基本程式與角度,由此自設問題進行閱讀。散文有散文的寫法,小說有小說的寫法,論說文有論說文的寫法,因而也就有各自的閱讀方法。散文是中學生接觸最多的文體,也是高考經常考的文體。我就把散文作為學生閱讀的重點。閱讀一篇散文,應主要把握主旨、行文結構及表現技巧。學生則應在這幾方面「發問」。教材是這樣,課外的文章也要這樣。

2、引導批註式閱讀。批註式閱讀是指在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時,對文章的語言進行感知,對文章的內容、層次、思想感情、表現手法、語言特點、精彩片段、重點語句,在思考、分析、比較歸納的基礎上,用線條符號或簡潔的文字加以標記。這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我在研讀課文或是課餘閱讀時,就經常拿筆圈劃,疑惑處打上「?」,反覆思考,關鍵處就寫上自己的感悟。讀《淮陰侯列傳》,韓信功蓋天下,而「夷滅三族」,我很有感慨,寫下「讀至此,不禁悲從中來,為之凄惻」幾個字,心中則有釋然之感。我用現身說法引導學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3、引導寫閱讀札記。寫閱讀札記,是一種比較高級的閱讀方式。一旦閱讀興趣真正培養起來,學生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感悟寫下來,思想得到升華,是一次精神與審美的再創造。這裡不說寫讀後感,因為讀後感有一定的體式要求,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和定勢心理。閱讀札記形式、內容完全開放,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愛怎樣寫,就怎樣寫,以抒寫性靈、提升思想為目的。養成寫閱讀札記的習慣,就為寫好整篇文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現在,自主閱讀仍是一個薄弱環節,最根本的一點就是缺乏思考,不善於思考,相當一些學生沒有圈點批劃,了無痕迹,不要說寫批註、閱讀札記了。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堪稱經典,給我們很多昭示。我們需要的不是望洋興嘆,而是扎紮實實、一點一點地去做。只要你篤行,你一定會盡享其樂。辦法總比困難多。為了激發閱讀興趣,可以設置課前5分鐘隨筆或佳作交流,也可以即興演講(說話訓練),更可以拿出專門的時間進行辯論等,展示閱讀成果。這樣既能「刺激」閱讀,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也會逐步形成。

    三、 自主練筆

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應只在課堂,不應只是一周一篇(有的兩周一篇),而應有一定的「量」。頭腦越用越靈,文章越寫越熟道。那就要強化自主練筆。

傳統的作文課,總體而言是重視技法,輕視生活與思想的積累。切實要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就要重視平時生活與思想的積累。自主練筆是一種好的方法。比如,每日15分鐘(15分鐘不佔用學生太多時間,會樂於接受)練筆活動,一學期下來,學生的隨筆大多數就可達到5萬字以上。這樣堅持下去,學生就會普遍感到不再懼怕作文,提起筆來則有話可說。為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寫作積極性,可以舉行作文競賽,可以組織學生投稿,也可以自編作文集,等等,都應積極嘗試。

    現在我省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主體性教育。這裡的「主體」,不是老師,而是學生。我們認為,時機與條件業已成熟,能夠充裕自如地進行自主探究,自主學習。革而化之,與時宜之。知之艱,行之更艱、更可貴。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學生切不可「坐以待斃」,應立即行動起來。

    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養,為了中華民族的未來,加強素質教育下的語文自主學習,我們責無旁貸。

 


推薦閱讀:

戒毒為什麼這麼難,這些你應該要知道
期中成績出來後,不管孩子考得好不好,一定要看看這篇文章
為什麼中國不重視培養學生審美,為什麼不將近幾年的社會現象網紅炒作這些網路案例引入教學?
如果 MOOC 獲得大規模應用,許多教師會因此失業嗎?或者說教師的職能會發生什麼轉變嗎?
知識和教育能改變一個人的面貌,神態或者氣質么?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