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學的基本知識
古代天文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日月、五星、二十八星宿、北斗七星、三垣等。這些星宿大體上分為兩類:
1.行星:是指運行著的星體,包括日、月和水、金、火、木、土5星。古人把水、金、火、木、土5個行星稱為五緯。亦稱為五曜。日月五星稱為七政。《尚書·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五星又稱為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
金星,古名明星、大囂、太白。金星於黎明見於東方叫啟明,黃昏見於西方叫長庚。古人認為,啟明與長庚是兩顆星,所以給它起了兩個名字。
木星,古名歲星或歲。《史記·天官書》中提到的攝提、重華、應星、紀星等,都是歲星的別名。木星12年繞天1周,每年居十二次的一次,故名歲星。並用歲星所在的次名作為紀年的標準。
水星,古名辰星,離太陽最近,它一般都出現在太陽的兩側,距太陽的距離總保持在三十度內。這裡的「度」,為中國古代的單位,三十度左右約為一「辰」,我國古代把一周天分為十二辰,每辰約三十度,故稱水星為辰星。
火星,古名熒惑。以其紅光熒熒似火而得名。火星在天上的視運動,時而由西往東,時而由東往西,很迷惑人,故名熒惑。
土星,古名鎮星。土星約28年繞天1周,每年進入二十八星宿中的一宿,叫歲鎮一宿,好像輪流坐著二十八星宿一樣,故名鎮星。也寫作填星。
2.恆星:包括二十八星宿、北斗七星、三垣、十二次、九野等。實際上通過這一動一靜,已經分出陰陽兩種不同性質。
圖2-3-11 四象與二十八星宿圖
(1)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恆星分為二十八群,且其沿黃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它分為4組,又稱為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每組各有7個星宿(圖2-3-11)。
最初是古人為比較太陽、太陰、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選擇的28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記。「宿」的意思和黃道十二宮的「宮」類似,是星座表的意思。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星宿成為28個天區的主體,這些天區仍以二十八星宿的名稱為名稱,和三垣的情況不同,作為天區,二十八星宿主要是為了區劃星官的歸屬。
二十八星宿的名稱,自西向東排列為: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二十八星宿從角宿開始,自西向東排列,與日、月視運動的方向相同。
東方稱青龍: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南方稱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西方稱白虎: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
北方稱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獝。
(2)三垣
古代對星空的分區,除了二十八星宿以外,還有所謂的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古人在黃河流域的北天上空,以北極星為標準,集合周圍其他各星,合為一區,名曰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於北天中央,所以又稱中宮或紫微宮。紫微宮即皇宮的意思,各星多數以官名命名。在紫微垣外,在星張翼軫以北的星區是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於紫微垣之下的東北方。太微即政府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執法即廷尉,右執法即御史大夫等。在房心箕斗以北的星區是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東南方向,是專營寶玉的市場,車肆「主眾貨之區」,是商品市場,市樓「市府也,主市價、律度、金錢、珠玉」等。
(3)北斗七星
北斗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的。七星在古代天文也佔有重要地位。古人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舀酒的斗形。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為斗身,古曰魁;玉衡、開陽、搖光為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屬於大熊座。
古人很重視北斗,因為可以利用它來辨別方向,定季節。把天璇、天樞連成直線並延長5倍距離,就可以找到北極星,而北極星是北方的標誌。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在天空不同的方位。人們看起來它在圍繞著北極星轉動,所以古人又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斗柄指斗,天下皆春;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極星是恆星的中心位置,是所有恆星的樞紐,從恆星視運動觀察可以發現所有恆星都以北極星為中心旋轉,夜間的中心是北極星。
(4)十二次
古代人為了觀測日、月、五星的運行情況和氣節的變換情況,把周天分為12等分,叫做十二次。他們採用的方法是把黃赤道帶天區自西向東劃分為12個部分,並依次命名為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表2-3-1)。
表2-3-1 十二次與十二辰、二十八星宿、十二州、國對應表
十二次的創立大概起源於對木星的觀測,創立年代在春秋時期或更早。每次都以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為標誌,但由於有些星宿跨屬相鄰的兩個次的,因此十二次中的各次的界限其實與二十八宿不能完全對應。
古人創立十二次主要有兩個用途:第一,用來指示太陽所在的位置,以說明節氣的變換,例如,太陽在星紀中交冬至,在玄枵中交大寒。第二,用來說明歲星(木星)每年運行所到的位置,並拒以紀年,例如,說某年「歲在星紀」,次年在「歲在玄枵」等。
十二次的名稱,多和各自所屬的星宿有關。例如大火是次名,同時又是心宿的星名。鶉首、鶉火、鶉尾,其所以名鶉,顯然又和南方朱雀有關,朱雀七宿也正屬於這天宿內。
(5)分野
指與星次相對應的地域。古人依據星紀、玄枵、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等十二星次的位置劃分地面上州、國的位置與之相對應。分野亦將地上的州、諸侯國劃分為12個區域,使兩者相互對應。就天而言,稱為「十二分星」;在地而言,稱為「十二分野」,也有以二十八星宿劃分分野的。《晉書·天文志》記載了十二州乃兗州、豫州、幽州、揚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荊州,分別由鄭、宋、燕、吳(越)、齊、衛、魯、趙、魏、秦、周、楚十二古國瓜分,如簊、尾二宿代表燕國的幽州。
分野講的是地理部分,經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地理在自然環境中,對氣候的影響很重要,人們更注重對天文的研究,忽略了地理對氣候的影響,應該說地理的作用要比天文還要重要,天文只是給出四季變化的原則,地理是人們真正生活的地方,直接影響氣候的變化,一年四季之所以各地方的氣候不同,都是由於地理條件的不同造成的,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們體質的差別也是由地理不同所形成的,學習中醫要充分認識到這點。
推薦閱讀:
※什麼是宇宙暴脹?了解早期宇宙(內含中文視頻)
※夜空中最亮的那些星星
※盯住星星的前提——校準赤道儀
※陳學雷:出人意料的宇宙黎明之冷
※當太陽生命走到盡頭轉化為紅巨星時,地球將難逃被吞噬的下場?
TAG:天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