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氏太極拳小架如何用意——小架心法

太極拳運動是中國傳統武術,是中國文化的結晶。經過歷代拳師辛勤地傳播使太極拳這項運動被人民所接受。實踐證明,堅持太極拳鍛煉能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陳氏太極拳小架是中國武術的優秀拳種之一,是中華燦爛文化的一支奇葩。它結合道家的理論,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學的經絡學說以及導引吐納術,並綜合百家拳術之長而創立的。

被後人稱為「陳氏小架」的,是最為傳統的一種練習形式。也是小架特點所決定的。那麼小架特點是什麼?小架立圓,柔和連貫,螺旋纏絲,柔中寓剛,輕靈沉穩,含蓄於內,藏而不露,蓄而不發,以意引氣,以氣催行,圓轉自如,一氣呵成。它突出了立圓、連貫、以意引氣、以氣催形。丹田內轉 ,旋纏絲是陳氏太極拳所獨有的。

陳氏太極拳小架被陳溝人譽為「功夫架」「看家拳」。因過於保守(原只在家裡傳),所以傳播並不廣泛。另外它走立圓,給初學者造成一定難度。陳家溝有些人認為「小架難學」,就是這個原因。例:一個小學生寫毛筆字,不會寫大字,何以會寫小字,一個孩童不會走路,何以會跑,因走立圓比較難,有些人練了很多年,進步不大,另一個重要原因而是他只注重太極拳的形,而不注重太極拳的意。

常言說:「真功憑苦練,奧妙賴深思」,「師傅領進門,學藝靠自己」。自古以來武術界老前輩既提倡「苦修」,又強調「領悟」,認為兩者缺一不可。「苦修在身,領悟在心」,也就是修身養性。太極拳中手、眼、身、法、步、心法幾大類,其中心法是太極拳視為無上珍寶的修鍊秘訣,所謂:「寧給一寸金,不給一句話」,又所謂:「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都是指心法。

陳式太極拳小架的心法是什麼?筆者認為:「練、悟、養」三個字,就是要苦練、心要靈、多思悟。多思、多想、多練,開動腦筋,開發智慧,心靈手巧、勤學苦練、修身養性。心法講:「開天門以承天光,閉地戶以運太極,合四象以三華聚鼎,促五行而五氣歸元。意導氣運,暖流迴轉,升降有序,神息相依,百脈充盈,不運自轉,道基初成」。有人講:太極拳心法概括為八字:「靜、松、正、圓、舒、勻、輕、穩」。也有人講:「吸空排空」等等,眾說紛紜,練拳程度不同而感受則不同。筆者認為,陳氏太極拳小架必須要記住八個字:明理、苦練、感覺、領悟。明理在研,苦練在修,感覺在心,領悟在思。要內外合一,天人合一,達到自然,也就是我們鍛煉的目的達到陰陽相停,概括一個字就是「意」。

練太極拳怎樣才能把意貫穿進去,簡單講:可分為三個階段,我岳父陳堂大師常講,架、勁、氣,也就是說初學拳,先學架,也就是外型,要學規矩,守規矩,不要去多想,跟著師傅學太極拳的招式,一招一式,認認真真去做,要放鬆,先去掉身上的僵勁。第二階段,要用心去揣摩太極拳的勁,就要用心去想,一招一式從何處起,何時落,何時要慢,何時應快,怎樣轉關,小架的勁怎樣訓練等等,也就是在意的引導下,怎樣才能懂勁,第三個階段,就是怎樣做到一氣貫通,上下相隨。陳鑫老講:「十年練拳,十年養氣」。也就是陳氏太極拳的丹田內轉,帶動肢體的螺旋纏絲,達到內氣充盈,滋陰補陽,陰陽相停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常言講:「練拳時無人當有人,推手時有人當無人」。這正是意識訓練的形象描繪。例:單鞭變金剛搗碓,單鞭定式後,左手為主,右手為輔,左胯微下沉向左微轉,左手在肩和胯帶動下同樣外旋,忽然向左轉動,右胯微向右轉下沉而合,左腰微直向右下捋,待左手轉到中心時,松左胯和右胯向左轉動,左手外旋,左腳尖向左轉正,這時右腳跟蹬勁,從右腿跟過右腰傳到左肩,左手小指領勁慢慢變為擠勁,左膝不能超出足尖,慢慢沉左胯,丹田轉至左邊,左手收回,掌心朝上,輕輕提起右腿上步,意念放在右膝,右拳上沖,意在敵咽喉(上打咽喉下打陰,左右兩肋併當心),這時,左下右上,右腿落下,相距一肩寬,右拳落於左掌心,拳心向前,金剛搗碓勢成,這都是在有意情況下而為之,是被迫而行之。

拳論講:「先在心,後在身」,一上場,先要心靜,心無雜念,無妄念。我岳父陳堂大師常講:「教拳育人」。又講:「入手之法,首重調心,聚氣生精,不二法門」。練拳要注重內在質量不在外,而在內,練拳一招一勢,要去想,要感覺,要覺悟。例:小架雲手,太極內練口訣云:「太極雲手功為首,大小勢分意不同,陳家絕藝傳天下,皆從雲手築根基」。雲手一勢可大可小,大圈是伸筋、拔骨,去掉身上原有的僵勁,從上到下,從下返上,身體各個關節,定要展開,從緊到松的階段。「中圈靜心合神意,調理臟腑順經筋,虛心實腹丹田轉,註定生死本命根」。中圈注重內勁,強調丹田內轉。「小圈無圈隨敵轉,上棚下打理貫通,前後左右隨身找,松活彈抖柔中求」。小圈注重意,內在精氣神,立體變化。小圈是在一氣貫通的基礎上,才能做到用意不用力。

我們通常練雲手,只見手動,連胯都不松,怎樣上功,連外三合都達不到,何談內三合。陳鑫老講:「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雲手是小架的基本功法,也是太極推手四正手,棚、捋、擠、按。充分體現太極拳,圓中有方,方中有圓,何為圓,何為方,圓為陰,方為陽。例中圈雲手接單鞭勢:兩腳相距一腿之長,以鼻為界,左右各管半邊,兩胯根下沉,先松右胯微微向右旋轉,拳譜雲:欲左先右,(摺疊勁)當右手五指鬆開時,右胯根慢慢下沉,右小指用意貫注,右手弧線落於右胯外,(按勁)右胯下沉,合右襠,丹田轉到右邊。這時左手在左胸前,左手心偏右,右手心和左手心意相對。也就是在右手下按時,左手為上棚。當丹田從右旋轉到左邊時(意念),右手心向里,慢慢由手小指轉向手大拇指,而變為擠,而左手由掤變為捋,丹田由右轉為左。(左雲手)實際丹田為意念轉動,轉立體圈,運用變化多端,切不可死搬硬套,要系統地全面地研究陳氏小架。例:上三步前為初收,初收定勢後,左腳虛,右腳實,兩手前手實,後手虛,慢慢向下轉動,待左手轉到中線,此為捋,右手繼續向右展開,左手由下上懸,左腿向左掤出,左手、左腿同時到位,腳到手到,當敵按我左手時,我左胯根下沉左手順勢向左松出,右腿和右手同時跟步向前,把敵打出,此動作都是襠勁和丹田轉動下做出。練拳時定要仔細揣摩,不可一帶而過,流於形式。

小架拳定要從雲手練起,大、中、小圈做起,手和腳、膝和肘、胯和肩同步運轉,胸和背,丹田與命門互相配合,達到根節催、中節隨、梢節發、才能懂勁。

拳譜說;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內氣不動,外形寂然不動,內氣一動,外形隨氣而動。意識指揮一氣貫通,一處動,百骸皆隨,一處靜,全體皆靜。練拳到第三階段,內氣充盈,練拳自如,全身達到透空的感覺,是在有意和無意之間而為之。感覺是心在感覺,心中有拳,拳在心中,全身上下無處不是拳,無處不是手,要用心去聽,用手去聽,用骨去聽,用毛髮去聽。渾然無跡,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虛靈,豈知我心,只守一敬。

練拳要心靜,以意引氣,才能感覺到氣的運行。人的一身內有五臟六腑,外有五官四肢。五臟者:肝、心、脾、肺、腎,六腑者: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五官者:目為肝竅、耳為腎竅、鼻為肺竅、口為脾竅、舌為心竅,四肢皆為筋為脈絡,筋始於爪,聚於肘膝,裹結於頭面,其動而活潑者為氣。氣以練筋必先練氣。氣行於脈外,血行於脈中。血猶如水,百脈猶如百川,血的循環,氣的運行均發於心,養氣不離性,練氣不離命。欲要養氣修命,須使心意不動。初學時,要吞入清氣,直入氣海,由氣海透過尾間,旋於腰閭,然後上升督脈而至九宮,仍歸於鼻間,以舌接腎氣而下,則小腹充實,漸漸結丹入田。站樁練功,目似垂簾,意守丹田,用鼻吸氣,聽氣下行,下至腳心湧泉,上至頭頂百會,手的出入,足的進退,身的旋轉,起落開合,練成一體。習之純熟,則三節明,四梢齊,五行閉,身法活,手足法連,彼來我去,接取呼吸,一動即是。運氣貴於緩,用氣貴於急,送去必用呼,接來必用吸,起吸落呼,拳打不見形,要在疾中疾,此中玄妙理,只在一呼吸。

呼為陽,吸為陰,頭為陽,腳為陰,陰生陽長,陰不生,陽何以長,陰陽互為其根,一陰一陽謂之道。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路,七星,八卦,九宮,陰陽之變化,明理在十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十年寒窗非一日之功。道家「內經圖」詩云:鐵牛耕地種金錢,刻石兒童把貫穿,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中煮山川,白頭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若問此玄玄會得,此玄玄外更無玄」。聚力通關養三田,任督貫通自相隨,守住九竅練內功,功到成時活神仙。

小架心法,各人自悟,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卡尺等寸,決非虛談,藉此一章,略談一二,對與不對,敬請指正。


推薦閱讀:

從心意拳鷹捉實戰法,看戴家拳,形意拳大成拳的核心:周身勁整
徐曉冬vs雷雷 各代表了什麼?
徐曉冬和雷雷的比武,說明了什麼?

TAG:太極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