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萬有本體論(5)
五十三頁,「前忘已滅,後念未生」,前念已經滅後念未生,這句話是告訴我們,現前一念本自具足,禪宗講回歸當下,當下一念,」中間孤孤」,孤孤就是孤孤獨獨,意思就是獨立存在的意思,中間是獨立存在。「能觀之智,觀此本性,無念之境」,能觀的智慧觀到我們的本性,這個沒有妄想的境界是什麼,「極靜之念,照極靜體」極靜就是說沒有一點染污,這個心是靜到了極點,你可以照轍到我們最靜之體。「抓至極處」也是逼迫到最後,「靜極光通」光通就是內心的心性光明顯現通達了。」寂而照之」不但有定力又有智慧的照,」發本明耀」,發揮本來光明之耀。「此即離念,而後圓照」圓滿的照耀,「即是直心,正念真如」我們直心就是沒有彎曲,什麼叫直心呢?不受假相的影響叫做直心,講真話叫做直心,開悟的人要講真話不能講假話。直就是不彎,一個著相的人當然會彎了,譬如說你看到總統來拍馬屁,這個就不是直心了。是不是?譬如說看到總統來我們用最大的禮貌,因為是一國之君,我們迎接他。直心的禮遇他,這個就是佛法。如果阿諛奉承那個就不是真如。底下要加一個字。「心緣外境」上面加一個若,有時候這個文章不加個字,還看不懂,如果我們的內心去攀緣外境,加了兩個字立刻「攝之令還」立刻攝受回來,千萬不要著於外境,境沒有實體。若心攀緣這個外境,立刻攝之令還。然後「念想」就是分別的念一起來,「即」就是立刻,立刻「覺」悟。動到執著了,我們今天為什麼,晚上一直恨那個人,這個不行,為什麼我們晚上一直批評那個人,這個不行,要趕快,這個分別念要趕快擺平,立刻覺悟。「覺之即無」因為我們覺悟了,就曉得這個唯心所造,這個還是因為心,要說對方不好,是因為我們修養不夠,我們如果開悟了,天大的境界,我們也不會覺得委屈,對不對?這是我們的業力所牽引的世界,世界沒有冤枉的,這個都是因緣生因緣滅的。沒有一件事情是沒有原因的。一定有種種的因緣。我今天種種的逆境,沒有關係,覺之即無。所以我們有這個佛法,如果我今天沒有佛法,我哪裡可能放那個一直傷害我們的讓他安然無恙。對不對,沒有那麼簡單的。看我們這種臉你就知道了,殺氣騰騰。我們今天沒學佛,不會讓他這麼安然無事的。那麼好吃好睡的,我們今天有學佛了,我們很同情眾生,為了錢不計一切。我們真的很同情他,很同情他,我們不會恨他。只是覺得很可憐,眾生很可憐。「即此覺心,便名為觀」就是覺心,便名為觀就是方便說是觀,」雖」然」起」這個」覺心」,「亦無覺」心之「相」,也不會說我在覺悟,貪著一個覺悟之相。「所言覺者」所說的覺悟是什麼意思呢?「謂心離念」把筆拿起來,謂心離一切念相,念的底下加一個相,為心離一切念相就是覺悟的人,因為相是假的,對不對?所以「念念念覺」每一個念都令我們覺悟。前面兩個念字就是每一念,後面那個念就是個動詞,讓他覺悟,念覺,令這個念頭覺悟。念念念覺就是令每一個念頭讓他覺悟,就是這個意思。「念念追覺」這個追字就是接近,每一個念頭都要盡量接近覺悟,追覺,「念念即覺」如果我們妄想一起來,我們馬上迴光返照,要告訴自己,我們這樣修養不行的,所以說,修學佛道就是這樣子。「覺念皆空」覺悟了還有這個念頭都是空,覺而常照,照而常覺,以鏡來比喻體,鏡的光來比喻智,「鏡光喻智」有體就一定有智,有鏡體就一定有鏡光。「依鏡起光」光跟鏡其實是一體的,「返照鏡體」「鏡」跟「光」是「不二」的,鏡子不能反光,你怎麼照到你的臉?鏡跟光沒有兩種東西,鏡子的面跟鏡子的光其實是一樣的不能離開。所以「理」跟「智」也是「一如」也是「不二。」體即是用也,用即是體也。
五十四頁,「又如暗室」就像黑暗的房間裡面,「暗本無性」,無性就是沒有一定,暗本來就沒有一定是暗只要「燈光一明,暗相即滅」一樣的我們沒有智慧,要是有一天我們開大智慧,不著一切相,你也一樣是覺悟的聖人,六祖的衣缽就傳給你了。「真智一照,無明何在」我們就是因為不肯放下,所以一直擱在無明的巢窟裡面,我們就是不肯放下,終究到最後就是不肯放下,擺不平內在那種執著,都會藉理由來申訴自己。藉理由來搪塞自己。所以說真智一照,無明何在。「全體即是,大光明藏,正恁么時」就是這個時刻,「智」慧「與」理「性」冥」就是合起來,「孤月圓明,晴虛獨朗」一個月亮,孤月,圓滿光明,要是晴天虛空獨朗,朗就是朗照,我們如果悟到空性「身心脫落」記住,身心脫落意思就是說不著一物叫做桶底脫落。我們的無明都是來自於身心的不覺悟。我們了解身空,心的妄想也空,當下桶底就脫落。開悟的人叫做桶底脫落,就是打破無明的意思。這禪宗講的,身心脫落就是我們的身心就放得下了。「慧光頓發」智慧之光就頓時發起來。「便得無量」因為你不執著,一執著就會有量,量從哪裡來?有量,你要不執著,那就無量了。什麼叫無量無邊,沒有界限叫做無量無邊。你一執著就會有界限,一著相就會有界限。要不執著不著相,那就無是無邊了。你要內心不著就「輕安自在」「此初得力,不可歡喜」不可歡喜說你很有功夫,「立」一個「智」慧「立」一個「境」,「有照有覺」有觀照有覺悟力,「為初方便,仍屬情識」這個還是屬於情執的意識心。「同為空華,俱名障礙」這還是會障礙。底下這個很重要。「大休大舍」這個是真正修行的功夫,休是指心,舍,是指外面的境,內心的心一定要讓它休息,徹底的不著相,心以外就是身了,財富境界叫做大舍,心要休歇,境要放舍。「逐層譴除」,意思他怕我們功夫不夠,所以要一步一步來,到最後「境智一如,一心圓明」「照與照者」照跟被照「同時寂滅」。照與照者就是能照所照就是能所,同時就寂滅了。就沒有了。「無知而知,知而無知」本性是無知的,不安任何知見的,本性本自具足有知見,不須要安排任何的知見,本性具足有智慧光明本自能夠分別。而分別也是無分別,所以說無知是心性的真知。這個心性的無知而用,這種依體起用的知叫做而知。無知就是體,而知就起作用。雖然心性起作用知,但是還是心體的無知,用這樣體用一如的知,依體起用叫做無知而知,攝用歸體叫做知而無知。體用是一如的,「時節一到,桶底處脫」桶底旁邊寫一個無明,這個桶底脫落就是無明一脫落,一自落,無明就破除了。「若有能觀,猶未離幻」如果有能觀照,還是沒有離開幻化的。「覺所覺空」有一個能覺有一個所覺還是空。「空所空滅」,空就是能空,所空,還是沒有把它滅掉。這個是《楞嚴經》裡面的六結,動、靜、根、覺、空、滅。就是耳根,簡單解釋一下,耳根聽到動叫做聲音。動,耳根,沒有聲音了,靜,這是初步的功夫,第三個功夫叫根,耳根,能夠聽到動靜的耳根,也能夠放下,再來,能夠覺察耳根的能所,覺悟這是能所,動靜,都是我們的對立性的東西。再最後把這個覺悟空掉。還不能立一個能空,所空。最後把它滅掉,把這個空滅掉,所以,這個是到最後的第四層跟第五層到第六層。動、靜、根、覺、空,空性的空,滅,滅掉的滅,這個叫做解六結越三空,這六個結就是六種束縛,它這個是指第四個覺,覺就是能覺,所覺。能覺的根跟動靜以及所覺悟的根跟動靜是空。到最後把這個覺性也空掉,變成一個還有能空還有一個所空。能空還有一個所空也把它滅掉,最後就是「諸幻滅盡」。什麼叫做諸幻滅盡,記住,叫做色受想行識,五蘊。照見五蘊皆空,這個叫做諸幻滅盡。「真體自顯」就是你這個色身五蘊你統統了解這個都是妄想,幻相。統統放下心性自然顯現。譬如說色受想行識色法緣起的,受有苦受,樂受,憂受,喜受,你了解這個都是妄想。再來,這個妄想,相的執著叫做妄想,了解相不可得。行就生滅。了解那個生生滅滅的變化,叫做行蘊。識就是執著跟分別的微細念。統統是不值得我們貪著的。諸幻,這個幻旁邊寫五蘊皆空。諸幻滅盡就是五蘊皆空。就是我們所講的耳根,就耳根來講,叫動,靜、根、覺、空、滅。這六結統統滅盡。《楞嚴經》講的,我們的「真體自顯」自然顯現,「真境」是「無相」的,「真智」是「無知」的。真境是無相,真正的境界是空相,所以說真境是無相的,真正的智慧是不立知見的,所以是無知。「智外無境」沒有一種智慧以外的境界也沒有一種境界以外的智慧。所以境外無智。意思就是境智是一如。「無如外智,能認於如,無智外如,為智所證」這個意思是說沒有一種真如之外有一種智慧,意思就是悟到真如本身就有智慧。所以說無如外智,沒有一個真如以外又跑出一種智慧來證於真如,智慧以外沒有一個真如,智慧就是真如,擁有智慧就了解真如,所以也沒有一種真智,真正的智慧外,又跑出一個真如讓他證「為智取所證」。能證,所證本來就是一體的,智慧就是境界,境界就是智慧。「境智不二,體用一如」所以說「即智即境,即境即智」,境智是不二的,體用是一如的。「理無不盡」,這樣子的話空的理就決定透徹了。「鑒無不窮」,哪一個緣起法都迷惑不了。你一定照徹得清清楚楚,「靈靈不昧,寂而常照」,寂就心性有定。最高層次的定叫做寂,就是佛的定。常照就是智,般若的智慧,定中有慧叫做寂而常照,「三際洞悉」過去、現在、未來。「十方無遺」都是空。為什麼十方無遺?師父剛剛講的,這一朵花就表一切了。對不對,就表一切了,你看看過去半個鐘頭以前的花,跟現在的花表面看一樣,其實裡面已經起變化了,對不對。我們現在看這個就是唯心現量,就是心影現出來的。因為共業所感有眾同分,眾同分就是眾生所看的相人類所看的相是一樣的。但如果不同,異類的話,如果拿一隻螞蟻來放在這裡,他看的就不是一朵花了,所以我們有共同分,共業。「真如實性,照而常寂」照就是智慧。有智慧而且又常常定,就是慧中有定。前面是寂而常照是定中有慧,現在是慧中有定。定慧是一體的。「湛然無際」光明是沒有邊際的。「周偏法界,初次用功」,「未忘能所,故分境智」沒有辦法忘掉能所,所以分境界跟智慧,「觀久」了「功」力「純」熟了,「粗念不起,六根清凈,意識冰消」意識就是分別心就沒有了,你來聽課,所以師父告訴你課程不能停止。一次講課一直薰習,講課,薰習。不能說我要躲在自己的佛堂裡面不出來。那你要開悟很難。來聽課來薰習內心充滿著喜悅,一次來再糾正自己再修正自己。師父講我們回去迴光返照,再一次的修正,再一次的修正,你是世界最快樂的人,沒有人比你更快樂的,我的話如果你聽得進去,沒有人比你更快樂的。簡單解釋一下湛然無際,光明沒有際限周偏法界,初次用功還沒有辦法達到忘掉這個能跟所,能就是心,所就是境,所以就分境跟智,觀久了功夫成熟了,粗念就不起。你看,人家修行,你看是點滴的功夫,還要觀久了,所以我們那個內觀法觀照要下功夫。從無常下手,無常就沒有什麼叫做得失的觀念。生也沒有帶來任何東西,死也帶不去什麼東西。現在有的東西也不是我的,那麼,我們內心裏面放下這種得失的觀念,久而久之心境就開通了,觀久了功純,粗念就不起,六根清凈,意識就冰消。分別心就冰消。底下,「入無所依」,就是入於無所依,意識冰消,入無所依,就會進入一種沒有能所的境界,「由澄諸念」由澄就是說用功,定在那個地方,澄清種種的妄想,「覺識煩動」覺悟到意識這一顆分別執著心,很煩,動,生生滅滅,「憧憧未來」,憧憧未來就是想像,想像未來你就會發現我們一天到晚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憧憧未來,「起滅不停」沒辦法停止。「內心煩惱,無狀橫起」,在狀的旁邊寫一個因,無因橫起,沒有任何的原因,妄想來自無因,因為不覺悟,對不對?不知不覺就迷了,不知不覺就煩惱了。不知不覺就執著了,有什麼原因呢?原因就是無明,無狀橫起,沒有任何的原因就起來了。「向來妄心,譬如渾水」這個妄心沒有觀照,就像一團渾水,不清凈的水做渾水,也「不見泥沙」,「今水既澄,泥沙自現」,現在水澄清了,泥沙就自現了,「前六清凈,末那復將,八識體上,含藏無始,習氣種子,翻出傳於,第六意識」前面六識清凈末那……就是執著第八意識叫做末那,第七意識又將八識體上八識的怎麼樣?深入的含藏在裡面的無始以來的習氣種子,師父不是講說,習氣跟種子是微細惑,境界叫做粗惑,要斷這個習氣種子可是難。翻就是反過來,反過來傳出來,翻出傳於,第六意識,反過來,在裡面的第八意識,把它傳導出來化作第六意識,翻出傳過來第六意識,意思就是末那第七意識的執著,又執著第八意識,含藏裡面的無始以來的習氣跟種子又傳達到第六意識,「令不清凈,是故現此,微細生滅,未能凈盡」微細,剛剛師父已經講了,習氣種子統統叫做微細,所以「功夫相應,方能見之,此境現前,極力前進」如果是境界現前極力前進,用一點力量用一點功夫,「抖擻精神」振奮一下精神,「發奮勇猛,不可放鬆,百尺竿頭,極處邁進」你不要自己覺得我已經儘力了,儘力是一種藉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細審體究,覺照者誰」,參,覺悟的是誰,就變得無我了。所以覺照者誰畫一個問號。這就是問了,你就知道覺照者是誰。你就發現無我,「無相」而起「疑情」,無相,既然萬法皆空,為什麼現在我還執著呢?疑情也打一個問號,所以「大逼大拶,一鼓作氣」把那個煩惱、著相、執著,把它逼到無處可藏。「大逼大拶,一鼓作氣,「縱上高峰,絕壁之巔,懸崖之頂,放身直下」意思就是通身放下,沒有聽到正法以前不算。現在就像高峰,一下子直落到谷底。就是叫你不執著不能留一點毫無保留的餘地,一下子全部身心徹底放下,就是大徹大悟。一點都不要保留。不要假藉任何的原因執著,不要假藉任何原因來著相。不要假藉任何的理由。今天我們就是要有這種功夫,一鼓作氣,縱上的高峰,絕壁之巔,巔就是顛簸,絕壁之巔,高高低低的,懸崖之頂,通身放下。「撤手縱橫,滅跡掃蹤」蹤跡就表外相,千萬要滅掉這些假相,掃除那種執著假相。跡跟蹤就是緣起假相的意思。「不留寸絲,七識」,七識就是執著,任何我執跟法執「不死」的話,「法身焉活」,法身沒有辦法活的,所以是方便說,打死是打死妄念執著,而不是打死心性,心性打不死。所以打死妄想,打死妄想這是方便說。其實妄想當體即空就是覺性。所以七識不死,那個執著的末那意識打不死,法身沒辦法活。「行住坐卧,不離功夫」記住!「心如木石,如痴似呆,設不如是,非能究竟」你行住坐卧不能離開這個功夫,心要怎麼樣呢?如木石,木石就是說無情,無情就是不著,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不顛倒。意思就是像木石如如不動。他不是說叫你就像木石的無情,不是這個意思。像木石的如如不動,這是做功夫的先決條件。如痴似呆,就像愚痴似呆也沒什麼反應。簡單講痴呆是表示沒什麼反應,對這個境界的貪著,反應就是貪著。眾生對境界的反應是很強烈的,是不是,很貪著的,我們修行佛道的人沒什麼反應,來,好吃的也隨緣,對不對?再好的東西也隨緣,再壞的東西也隨緣,無量無邊的眾生讚歎笑一笑,無量無邊的眾生誹謗也笑一笑,為什麼?就像痴呆一樣沒有什麼反應。境界拿你沒辦法,「設不如是,非能究竟。」如果你沒有這樣子,你沒辦法究竟的。沒辦法突破那個生死的煩惱的。
五十七頁第一行第二小段,「凝心寂照」凝心就是專註的意思,修行人一個最基本上的條件,包括你念佛、觀想、持咒,都是要專心,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專心寂照,寂而常照,寂就是定,照就是慧,專心的在定慧上下功夫,而這個定慧是來自於清凈的本性不假任何的造作,「綿綿密密」綿綿密密就是不間斷,在剎那、剎那之間而不間斷,不放棄每一個念頭,叫做綿綿密密。「親親切切」,意思就是說鏡頭浮現什麼,他都感受得到叫做親親切切。感受不到那當然是妄想一直起來,妄想起來不怕它不理它,要自然,因為妄想本空,自然起不了作用,問題是妄想起來,你不知道那個是妄想,生起種種的觀念就被牽著走,「逼至極處」這個逼至極處,就是禪宗裡面講的參究到極點,就是打破無明的意思,第一個念頭都清清楚楚的觀照讓它無所遁形。掌握了每一個念頭的真心達到了究竟之處,自然打破無明。「山窮水盡」山窮水盡就是妄想不起來了,你無處可逃了,因為我都把它看得清清楚楚,「機緣成熟」機緣成熟就是自性顯現,「觸著碰著」不管是六根觸碰到外境的「見色」或者是「聞聲」,「忽驚而惺」這個是開悟的境界了,看到了色,聞到了聲,忽然驚醒過來,原來如此。「冷灰爆豆」,這個冷灰,以前我們古時候沒有瓦斯用燒盡的木炭,剩下還有一點熱度,把那個豆掩埋在裡面,這可以用使豆熟發出聲音,啪啪啪的這樣子,但是那個是熱的灰才有辦法,那是還在下功夫,所謂冷灰呢?就不必加功用行了,爆豆就自然可以見性。這個豆是指內在的見性。意思就是說冷灰也可以爆豆。是說一切境界現前不必加功用行,自然見性,叫做冷灰爆豆。這是一個人修行,修到相當的功夫的時候,不需要加功用行,自自然然的見到了不生不滅的清凈本性。叫做「絕後復甦」,在無處可逃之下突然醒過來,叫做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個蘇就是覺醒,置於死地然後而生,逼到極處竟然見性了。覺醒過來了。「雲開天朗」,雲開了,天氣晴朗了,見到了陽光了,「身心頓寂」,突然間進入空,這個寂解釋成畢竟空,身心就無一物,身心頓入空性,「體同虛空」,因為以前沒有得到的這種不生不滅的覺受,所以「遍身汗流」,太感動了。有的哭,有的笑,有的起大歡喜心,原來如此。然後就會講一句話就說,踏破鐵鞋無處覓或者是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原來見性就是離我們這麼近就在我們眼前。了解緣起生滅的不可得,這些都是影相,介於一切境界不住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了解身心本來無一物,體會到這樣子,一念無生全體現,莫依一切境界住著,自然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就是這麼簡單,弄了老半天,找來找去,找來找去找不到,竟然在這一剎那之間,悟到緣起空性的道理。遍身汗流。「豁然徹悟」,突然間大徹大悟,「自性智光,全體透露,靜慧發生」,空性裡面的智慧展露無遺,叫做靜慧。這個靜就是空性、空慧的意思。有的用空慧。所以說任何的顯密二教,一個最重要的兩個力量,第二個善巧方便的力量,二、空慧的力量。畢竟空慧智慧的力量,密法也是一樣顯教也是一樣,離不開這兩大智慧。第一個善巧方便,第二個了達空慧,空性的智慧。沒有這兩個的話,不能稱為一個大智慧的人。「十方廓然」廓然就是面貌,十方無盡的虛空這種面貌就無一物了,沒有什麼障礙,廓然就是沒有止盡,就是所謂的界限,一個輪廓,統統沒有了,因為沒有我、法二執了。「昊日當空」,昊本來就是大或者是烈日,這個日是指自覺聖智。如同烈日當空無障無礙,沒有烏雲。因為前面講的雲開天朗,身心頓寂,體同虛空,現在是講到「圓照明徹」,圓滿的照射,光明透徹,「三關透脫」,初關,二關,三關統統透脫了,最後一關叫做末後牢關,就是識、性最微妙的關係,最後的無明叫做末後牢關,就象皮跟肉一樣的粘著,就是我們無明種子習氣,一直粘著,你的道理知道,可是不下一番功夫,實在是沒有辦法除掉,就象皮粘在肉上,很難把它打開來,古時候人的比喻末後牢關,很難的。那個與生俱來的種子習氣實在是難。知道歸知道,可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困得我們死死的。「頓契無生」突然間合於無生,無生就無滅了,我們今天為什麼會這麼悲哀呢?就是生,哪裡生,念念生,念念生就會怎麼樣?就會念念滅,念念生就是從哪裡?從取捨,念念取,念念舍,念念生,念念滅這說是輪迴相。就沒辦法突破這個輪迴。所以我們見一切相如如不動,知道就好了,笑一笑,也沒有什麼。眾生就是這麼一回事情,是不是?也沒有什麼叫神秘感。你也不需要去知道,有的人做起事情來是很神秘的,怕人家知道什麼,世間也沒有什麼叫神秘的開悟的人才有神秘感。叫做不可思議的自性的功夫。凡夫,你有什麼神秘?人家不需要知道,你有什麼神秘,凡夫就是貪嗔痴嘛,吃飯、大便,你有什麼神秘感呢?你讓我知道我都不想知道,你怕我知道幹什麼?對不對。傻孩子你在避開什麼事情,你避開你怕人家知道,笑死人了。你要讓我知道我還不想知道。開悟的人他怎麼會好奇呢?他只有對本性有興趣而已,他對這個世間全然沒有什麼興趣的。「智周法界」無生處處就是不生不滅了。智慧就周遍了法界,哪裡都是大智慧的。「道證真常」,這個真常是出自於《涅磐經》,《大般涅磐經》,凡夫修的是無常、不凈是苦、是空,對不對?二乘人修的就是苦、空、無常、無我,二乘人修的是這個,那麼菩薩修的是常、樂、我、凈,十地菩薩所修的接近佛,證悟到最後的境界是真常、真樂、真我、真凈,還要加個真。所以什麼叫做大般涅磐?《大般涅磐經》就是指一切眾生畢竟成佛,沒有任何一個例外,叫做大般涅磐。這個大就是一定、絕對。叫做大般涅磐。所以人家講說:師父《大般涅磐經》在講什麼?是不是講常樂我凈,錯,要加一個真,加一個無休止常、真樂、真我、真凈。何以故?不落兩邊。不落苦空無常,無我,也不落常樂我凈,它是絕對的常,常就是無常不落兩邊。絕對的凈,不落不凈跟凈的觀念叫做真凈。真樂不落入苦跟樂,二乘人修的是苦觀,菩薩修的是樂,佛修的是不苦不樂叫做真樂。凡無著一個我,二乘人著一個法我,菩薩也執著一個法我,佛陀告訴我們,連一個人無我,法無我,統統沒有。這個就是真我,是絕對的我。不落人任何我的觀念,我相是保留只是去除我執,法相也保留,但是去除法相的執著,譬如說釋加牟尼佛破除我相,破除我相不是說沒有我相,你不要弄錯了,破除我相是說不著於一個我,釋加牟尼佛也還是一個影相。還有一個業力所顯現的影相,只是不執著而已。但破其見,不破其相,不破其法。佛法裡面一定要記住這一句話,但破見,不破法。意思就是說只有破緣起的知見,而不能破到現實存在的緣起的法,六根、六塵、六識這個法,它就是存在,不能去破壞它。只是說破壞這種知見的安立,錯誤知見的安立,所以但破見不破法,這個很重要。所以說成佛有沒有我相?當然有我相了,可是我們著於我相,佛陀知道我相如夢幻泡影,就是這樣子大家都有我相,成佛還是要有相,對不對?只是不著而已,你不能睜眼說瞎話呀,說佛陀沒有我相,佛陀還是我相,我相不能破的,不能除掉,說我把我相除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要除,不除這些相但莫著。但莫注著於相,破這個相就壞了緣起法,壞了緣起法就不是正法了。好,接下來,「親證藏性」,就是如來藏性,含藏在眾生內在的清凈本性。「親見本來」,親見本來的面目,「此即所謂,大寂滅海」,大寂滅海就是到如來的大寂滅海,就是楞嚴大定,一切境界動他不得,無論在生、老、病、死,不管怎麼樣,他都是悟到一顆自由自在、大智慧、大解脫的自性本來的那一顆心。什麼都困不住他,他就是要面對死亡,也一樣安若泰山,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他了知這些都是生滅的東西。「大自在性,大智慧光」,「大解脫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這個滅,注意!生滅滅已就是歇了,歇,歇即是菩提的歇,就是放下的意思。無所住的意思,生滅滅已不是把它生滅滅掉,而是說不著於生滅,自然說是不生不滅。就是萬法都是唯心現量,萬法都是心的影相。這些影相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只是剎那間變化。剎那間變化萬法都是唯心現量,唯心現量本來無一物可得,所以生滅的這些在心的影相上,不要去執著它,放下它。歇,滅已不是除掉生滅,但悟到生滅本空,莫於一切住著即得,這樣就叫做本性方法要正確。寂滅為樂,當一個人不執著,一切假相的時候就快樂了。「客塵煩惱」,客就是生滅,主呢?就是心性就是不生不滅。我們這煩惱只是來做客的,不能把它當真,這世間也是這樣子的,我們今天所見的影現在我們的心中這個也只是客塵煩惱。沒有實在性的沒有永恆性的。這個客塵煩惱的生滅,就「從此永滅」了。悟道的人說「冷暖自知,亦不吐露」,不是不吐露,因為講不出所以然,言一物,就是一物即不中,清凈自性是什麼?就是聖人來講,也講不出所以然。無形、無相、無生、無滅,什麼也不是什麼統統是,你叫他怎麼說,叫我如何說呢?實在沒辦法說。
五十八頁,「即以悟處」你悟到了這個不生不滅,可是功夫還不是很成熟,「歷境驗心」再繼續考試、考試,這是修行人一個重要的觀念,碰到讚歎如如不動,考試、考試,人家的讚歎,會不會如如不動呢?人家這個誹謗,是不是也如如不動呢?獲得到一千萬,他還是一樣如如不動,晚上一覺到天明,還是不會想到這一千萬的事情。就是一億來供養你,你還是一樣晚上一覺到天明。也不會覺得很高興。叫做歷境驗心。病苦來,考試考試,所以我那一天肚子痙攣,那個痛呀痛,看到新聞報道一個讀到碩士的人被那個公車撞死了,這個女孩子騎摩托車要上班,還是闖紅燈,紅燈沒有停,這個給我感觸很大,書讀了那麼多,一剎那被公車撞死了,我們很少聽到公車撞死人的,我們從高中念到大學,就沒聽說過公車撞死人的,因為公車都在市區裡面,開得很慢的,公車會撞死人,撞死了,她的姐姐一看到她的妹妹屍體在那邊,哇!哭得實在是……內心裏面很難過,所以肚子痛就不感覺痛了,這個也不算什麼!如果她換我,我來躺在那邊,那慘了,這一點點痛不算什麼,所以幸福是由比較而來的。所以我那迴光返照,我還是覺得我很幸運,不跟那個惡劣的公車司機結惡緣。她就騎在旁邊,好好的騎了一下被撞死了,她怎麼死的她也不知道,來不及,所以這個歷境驗心很重要,碰到什麼境界就當做是考試。當然沒辦法一下子啦,可是我們一定要想盡辦法,把它用平等心、平常心來看,「隨緣保任」這個保任很重要,保,做下筆記,叫做保持正念,任呢?叫做任運隨緣。這兩個字倒是很重要,保任、保任,隨緣保任。隨一切的因緣要保持正念,這個不簡單,正念就是無念,隨這個因緣保持正念,而且要任運隨緣,任何的因緣起來,都知道那是空的不可得的,不需要在這個假相住著、執著。「珍養嬰胎」嬰胎就是聖胎,就是長養聖胎的意思,這樣子藉境練心,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磨練自己,所以我就告訴諸位說,有智慧的人會很歡喜,一切逆境的沒有關係的,所以說,有時候唱歌是很有意思的,金門王唱那一首歌很有意思,那個李炳輝唱那一首很有意思,「有緣沒緣大家睡一起孩子生十個,沒差啦,沒差啦」,很有意思,是不是這樣唱,不是這樣唱,我也不知道,我聽他是這樣唱的,常常唱:沒差啦,沒差啦。所以說有緣沒緣,大家結個善緣。唱這一句,外省人聽不懂比較沒關係。(笑)所以說要長養聖胎,「凈除流識」流識就是生生滅滅的,「鎔成真智」把一切境界,把它溶入真正的智慧,凈除流識這個流就是生滅的分別心,這要下一點功夫,所以我們平常要靠什麼?要靠發願,要發願,我今天學佛如果受到一念是非的心動搖我不是修行人,我在南普陀廣化老和尚,我今天要發大願,再怎麼苦,都要把所學的普度眾生,動到一念的是非受到一念是非影響不是大修行人,要常常這樣發願,自然什麼分別、執著、慢慢的就沒有什麼力量了。對不對,沒什麼力量了,看自己功夫了。「八,了幻非實,一切萬法,聚合幻有」聚合,因為不一定,因緣是聚一聚、合一合,離一離,這一定的道理,有時候來親近文殊講堂,有時候又跑去外面的道場,這一定的,難免的,不會說一進去文殊講堂,他就一生一世就釘住了那很少,到目前為止,沒剩下幾個了。從頭釘到尾的,沒有幾個,少之又少,所以說,聚就緣起,來來去去是生滅相,是世間的常態。所以我常常告訴眾生說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你要用很平常心去看待它,死亡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它沒有什麼很特殊的,大家都要經過這一關的,不需要恐懼它,恐懼還是要死。「分散幻無」,如果有一天分散開來,沒有了,聚合也是幻化的有,分散來是幻化的無。「本無今有」,本來是空現在是緣起,叫做本來就沒有,意思是體空,今有也是空,「有已還無」,雖然是緣起的有,可是當下還是空,「故知非實」,所以知道不是實在的,「智者了達,性空非有」,所以說「觀諸法相,無有常住」,透視它,就沒有常住相,「猶如虛空,無有堅固」,世間任何東西,就沒有什麼堅固,一下吃多了腹瀉一下又健康,一下漂亮,幾年不見了就老了,所以我們隨時隨地都了解緣起的東西,「內而身心,外而世界」,我們內在的身心外面的世界是「畢竟幻化,皆不可得」。「六道諸趣,循業所見」,循就是隨著個人的業力,福報或者是業障,所顯現的境界都不一樣,叫做六道的諸趣,隨著個人的業力所顯現,一下來,一下又走,「似空中花」,就像空中的花,空中本來沒有花,因為你眼睛有問題,這個人生宇宙本來是空,是因為我們意識的強烈分別,本來無我,我們執著有我,本來緣起是空,我們著於幻化的有,所以似空中的花,空中本來就沒有花。「無不是幻」,沒有一樣不是幻化的,「煩惱業障」從內心裏面,因為不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理,不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理,「本來是空」,我們今天的「苦樂罪福,悉如夢幻」,還是就象作夢一樣。五十九頁「富貴浮雲,色聲谷響」外面的色跟聲就象谷響,谷響就是不是實在的,聲音的最後叫做響,迴音叫做響,我們常稱音響,音響,音就是聲音,音就開始,響就是結束。迴音的意思,色聲谷響表示都是生生滅滅的,不實在的一個境界。「法法如幻」,我們每一個法就像幻化的,人生也是這樣子的,「幻有非有」,幻化出來的有不是真正的有,「有非有故」有中間加一個字亦,有亦非有,就是有也等於沒有。「生亦非生」,緣起的生也是等於無生,生亦非生,沒有一個真正的生,就象我們一個色身來講的話,說我們有一個人,徹底的把它分析開來,也沒有,拿著時間一直推論到出生以前,沒有。爸爸、媽媽沒有結婚以前,也沒有。好,就是往後推百年以後化做一堆骨頭也沒有一個我。就現在來講剎那無住,剎那生滅也沒有一個真正的我。到底是脾臟是你,是心臟是你,還是骨骼是你,還是肉是你,是血脈、血液、頭髮是你,什麼分析開來就找不到一個我。就是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剎那怎麼分析,也沒有一個我,所以說,你講的生,那只是個名相而已。亦非生,也沒有一個真正的生,「生非生故,滅亦非滅」,因為生就是無生,當然滅也無所謂的滅。滅亦非滅,非就是無所謂,滅也無所謂的滅,生也無所謂的生,滅也無所謂的滅,不生當然就不滅了!「寶積經雲,佛告幻師,一切眾生,及諸資具」,我們所享用的這些器世間叫做資具,「皆是幻化,謂由業力,之所幻故」,業力,包括你的福報或者是你的罪報,你今天有福報,你感得的衣、食、住、行,轎車、洋房、高樓大廈、事業都做得很順,這個就是福報。如果是你業力很重的話,那就麻煩大了,生個女兒不聽話,生個兒子百病從生,嫁一個老公一天到晚拈花惹草,再來,動不動犯法,被抓去關牢籠裡面,所做諸事不順,還一大堆的病,是不是?痛苦沒有人知道,所以這個業力很可怕的,不是你要拼就拼得過它的,所以要認命不要算命,要接受它,你要接受它。能夠接受這個業力,就可以化業力於無形,所以改變不了的事實,我們要去接受它,所以佛陀告訴我們,不要用抗拒的心態來面對這個世間,因為很多事情是我們前世所造的因緣。一切如夢幻泡影,業力是很可怕的,尤其是病呀,你要象王小明這樣的病,慘了,雖然有佛性六根都用不出來,媽媽死了,爸爸死了,她還沒有死,你看這業力多可怕,對不對?業力多可怕,王小明到現在還活著。這是很恐怖的,一個人四肢好好的,一撞腦死,你看,這個計程車司機真是罪過,說來說去是不是欠他的,也不知道,就被落跑了。業力能深巨海,能障聖道,能抵須彌。這個就是《地藏經》所講的業很可怕的。謂由業力之所幻化。「三千大千,一切世界亦皆是幻化的,「一切眾生,共所幻故」共所幻就是共業,這個世界就是共業,大家一起來,創造一個幻化的世間。「凡所有法,無非是幻」,為什麼?「因緣和合,之所幻故,本無三界,可以出離,本無菩提」,本來也沒有所謂覺性菩提「可以求證」,因為本來無一物,是我們迷才講悟,如果醒的那一天不能講是什麼東西,什麼也沒有,就象一個人在夢境夢到這個夢到那個,一到醒來夢中的東西拿不出來,現在也是一樣的,現在我們就迷了,有這個人身,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種種的世界。等到我們有一天象佛覺悟了,當處發生當處就寂滅。什麼統統是空性。什麼本來無三界可以出離,本來也無菩提可以求證,「生死涅磐,猶如昨夢」,就像做夢,所以生死是對涅磐講的,涅磐是對生死講的。這個都不是實在的,所以猶如昨夢。「諸佛剎土,盡同虛空」,所以因此我們現在所看的,都是業力所幻化出來的,所以我們說科學家怎麼能夠研究分析到最究竟,你說用天文望遠鏡展開來看,第一個就嚴重的錯誤,在看天文的時候,第一個就執著一個我,我在觀察外面宇宙的世間,你看,對立,他不曉得外太空用一個天文望遠鏡看,外太空是心所影現的世界,他怎麼樣看怎麼分析,都沒有辦法得到答案。因為你所看的都是假象,就算你能看得到,發現外太空也只是緣起法,你看到外太空人,他因為重力不一樣引力不一樣,色身成長得也跟我們不一樣,他的美的標準也不一樣,說不定外太空來的時候頭腦都是光禿禿的,眼睛也沒有什麼雙眼皮的,都是單眼皮的,兩個眼睛很大,對不對?也沒有皮膚,毛細孔也不一定。所以說我們發現了它還是緣起,只是因為貌相不一樣,所用的食衣住行也都不一樣,這樣子而已。也沒有什麼叫神秘感。看到我們地球沒有看過的東西,我們就會覺得很奇怪,值得去探討,如果以佛陀的大智慧的眼光來看它都是緣起的,就是看到外太空,也不過是如此而已。也沒有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所以科學家,你怎麼發明就是這樣子。醫學家也是這樣子,還是著一個我相,人相,就是這樣子,當然對我們來講,生命也有一個幫助不是說不好,不過醫生,還是保不住眾生的生命的,人到死亡的時候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的,醫生沒辦法醫死人,讓他活起來的沒辦法的,醫生還是有盲點的,所以只有佛法可以究竟解決生老病死的大問題。諸佛剎土,盡同虛空。「百千三昧」,三昧就是正定,「眼裡空花」也不是實在的,雖然種種的神通,定啊,它就像眼裡的空花,「一切行門,空中鳥跡」不可得。鳥跡,鳥飛過去的痕迹叫做鳥跡,看得到嗎?看不到。「佛是幻師,轉幻*輪,成幻涅磐,轉幻生滅」,都是幻的。
六十頁,「世世世間,染凈諸法,由諸法集」就是緣起。因緣生因緣滅,都是「幻化而有」的,「依幻立名,皆無自性」,把筆拿起來,這個等於《楞嚴經》的八個字,依幻立名在旁邊寫但有假名,只有假名,皆無自性,旁邊寫都無實義,沒有什麼意義。什麼大亨、小開、老開、什麼有錢人什麼總統、皇帝,對不對?那個幻化的東西。依幻立名,都是用這個幻化的東西,所以說但有假名皆無自性,都沒有實義。都沒有實在的意義。「如鏡中像」鏡中的影像,對不對?但能顯相看得到摸不到的東西,沒有實體。「如水中月」也是幻化的,「如空中雲,聚散不定。如夢所見,不離自心,虛妄見故」,所以只有佛最偉大。釋加牟尼佛一語就道破人生宇宙統統是虛妄的,如空中花本無實體可得,我們今天為什麼過得這樣痛苦呢?就是不了解真相,「如是觀察,作時亦幻」「迷惑顛倒,知覺亦幻」,就算你有一天覺悟了它還是幻。畢竟都是緣起。「過現未來」三際「皆悉是幻」,「心如幻師,身如幻城」,心是造作的根本是主導的叫做幻師,身是有形相的就像城牆,「凡身夢宅,幻無所著」,凡是一切色身皆如夢宅,夢宅就不是實在的,或者也可以解釋說我們凡夫的色身,就像夢宅一樣的作夢,暫時住在這個色身,幻無所著,幻化出來的不應當有所執著。「阿含經雲,色如聚沫」,沫就是水泡。聚集了一堆水泡,很快就歸於破滅了。「受」色受想行識的受,「如」水面上的「浮泡」,水面上的浮泡,上來就沒有了,浮到水面上來就沒有了,意思就是我們的覺受,這個受有五個,苦受、樂受還有就是不苦不樂受還有憂受、喜受,也不是實在的,你說我們吃這個破布子很好吃,有一次日本人來,拿給他,他不敢吃,有的人,唉呀,很好吃,這個甜蜜蜜的東西很好吃,糖尿病的人不敢吃糖,你覺得美好的食物對他來講是很可怕的食物,那個東西鹹得不得了,對他來講,沒有這種鹹的東西吃不下飯。四川人才可怕,沒有辣椒吃不下,隨身都要攜帶辣椒。為什麼四川人就那麼喜歡吃辣椒呢?因為從小,爸爸媽媽去種田,小孩子就在田邊一直哭,哭鬧不停,他爸爸媽媽就拿一塊辣椒給他,他從小就開始咬辣椒,一開始咬下去就會辣得不敢吃,從小孩子就開始哭就拿一條辣椒給他在旁邊咬,爸爸媽媽種田種水果都要哭,什麼都拿辣椒給那個小孩子,從小就這樣子,所以一個人吃辣椒吃習慣了,對我們來講那怎麼受得了,那個辣椒一吃的話沒辦法,喉嚨馬上受不了,他們沒有那東西吃不下。所以這個受都是假相其實沒有一定。沒有一定,受如浮泡,是不是?「想如野馬」,想,我們想奔騰不定剎不住車,你叫他不要想,沒辦法,你叫他稍微停一下,也沒辦法,停不下來。「行如芭蕉」,表示脆弱,芭蕉表示脆弱,行表示生滅的意思,芭蕉一下子就壞了,意思就是說我們所有的造作那都是生生滅滅,一下生一下子滅,識表示分別跟執著,「識如幻法」,你看色、受、想、行、識,都不是實在的,「依正危脆」,依報、正報,都是很危險很脆弱的,車子稍微一撞就死掉了,飛機一爆也死了,這世間擁有一個正確的心性才叫做享受,「無堅牢者,倘以為實」,如果,你把這個色身當做是實在的你不會死,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你心理都沒有準備死,突然死也是大錯特錯,如果你把這個色身當做是實在的,「與體不應」與智慧的體性不相應,與智體不相應,你就是一個沒有智慧的人「菩薩識幻」,識就是透視,菩薩了解這個幻化的就「不見」它「起滅」了,不是不見,是見而不著,叫做不見起滅,他看到的都是空,隨著你的塵自生滅,他清凈自性不動,你怎麼變換他都不會執著,為什麼?他知道有一天一定會散的,所以說像演那個電視劇,有一次看那個電視劇,他老婆死了,他拿著那個骨灰,那個男主角是秦漢演的,拿著那個骨灰哭,在海邊哭,它已經化作跟沙灘的石灰一樣了,坐,坐在那邊看著哭,怎麼樣就觀想他老婆站在水面上跟他打招呼,是不是?他不會觀想觀世音菩薩的,他老婆比觀世音菩薩更重要,所以說這個眾生。人已經死了變成骨灰了,那種還是不會覺悟,不曉得這個人已經不存在,世間人就死了以後,他認為這個人還是實在的,到另外一個世界去,還要想辦法引魂引出來,已經到一個陰陽分隔了,他還是認為有這樣一個實在的人,眾生實在是迷茫到極點了,沒有聽到佛法,我也是跟大家一樣,一樣。是不是,所以我們如果了解這一切都是幻化的,來隨之來,去也隨之去,自性不動,「即境常虛」,虛就是空,「達有如幻」,了解一切境界常常了解是虛幻的,也了「達」通達一切緣起的「有」,也是如夢幻泡影的,「見聞如翳」,所見所聞如果你動了一念執著,就像眼睛有毛病,就會卡住一層的無明,見聞如翳,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如卡住在執著或煩惱,你就卡住一層無明,記住!「三界空花,知是空花,即無輪轉」,這一句真是一針見血,你在三界裡面,空花這個花就是指一切境界,三界當中你能夠了解一切境界都是空,知是空花,知道是空中顯現的花,是不實在的,空中本來沒有花,意思是說,我們現在看的這個人生,跟宇宙、外太空,好象是實在的,當我們悟到這個其實是虛幻的分別,起起落落的境界,沒有實在的本體當體即空,那麼你的執著說停止,歇即是菩提,也沒什麼好追求的,所以沒有輪轉。「以幻化身,而見幻化」我們能夠透視它,內心充滿著智慧,就運用這個幻化的色身來做無量無邊的功德。「雖現世間,無邊幻法」,雖然是現種種的世間,是無邊的幻法,「而了」世間的「名假」「受假法假」,受假說是我們的覺受,這個受就是覺受,眾生因為錯覺,要記住受假法假,色受想行識,我們這個覺受是錯覺,法也是但有假名,「皆不可得,無自他相」,何以故?自是對他講的,他是對自講的,自相、他相都是緣起空相,沒有真實相,「離人我見」,注意那個見,見就是看法,你為什麼一直恨那個人?你就認為有一個人讓你恨,如果你把它用醫學的眼光,拿一支刀子把他分析,把他手砍下來,腿砍下來,骨骼把它拔了皮拔了,頭髮把他剃下來分析,肉把它刮一刮統統放進去火化,實在沒有,你恨的那個人實在是沒有,你那個恨就沒有,這個見就是看法。因為你把它認為有實在的這個東西你就會貪求。譬如說錢,世間人認為錢是實在的,沒有錢的人就想貪,就用不正當的手段想要獲得,然後到最後就殺人放火,如果我們悟到這個錢也是緣起的觀念,對不對?你安住了執著有一個實體的東西你才會貪,你就知道錢也是種觀念。真正最重要的智慧才是我們永恆的財富。你記住師父這句話,智慧才是我們永恆的財富。不是外面身上這一些錢,再多的錢都沒有用的,離人我見「住真實觀」,真實觀就是空觀,了解世間真正的真相,「了心如幻」,幻,因為心是剎那取捨,「知身無實」知道這個色身也沒有實在,「如虛空花,本無所有,畢竟空寂,不可說相」,實在說不出所以然,「住無分別」安住在無分別心,「萬緣自寂」,千種萬緣自然寂滅,「當體無生,古今常然」這個就是世間的真相,所以佛陀是發現了真理,緣起性空的真理。佛陀並沒有創造,就不管有佛沒有佛,這個世間總是如此。只是佛比較有智慧去發現了這樣的真理,叫我們要保持一個自由、解脫、自在的心性,不要為物所轉,為境界所改變,古今都是這樣子的,簡單講緣起性空的道理隨時隨地都會在我們智慧人心中展現。可是在迷茫的眾生就會變成強烈的執著,以為是真實性的東西。「心如幻故,動而恆寂」寂就是靜,雖動但是保持一顆心很靜,所以心如幻,雖然動我們了解,雖然是生生滅滅的這樣跟著外境在動其實就是不生不滅,就是不動。「物非有故」物就是緣起,緣起不是真實的有,它不是實在的,物非有,物就是緣起,緣起不是真正的有,你為什麼要為它傷心呢?死執不放呢?為他觀念一直打不破呢?為什麼?所以說你有學佛以後就發現眾生那個執著,你真是無奈他何,那個眾生那種執著,實在是沒辦法溝通,所以我們現在越原始越好,所以科學不進步也有它的好處。空氣新鮮,哪裡都是青山翠綠的草原,對不對?現在沒有了,現在人一多的話,所有的草原統統挖掉了。人要吃飯要建大樓要住,空地越來越少,森林越來越少,所以這個世界一直呼籲環保的意識要抬頭可是沒有辦法,受到經濟的壓力這個原始森林一直砍,原始森林一直砍,那個大樹幾千年兩分鐘倒了,兩分鐘就解決了。所以講一句誠心話就是,諸位趕快往生極樂世界,不要在這裡輪迴是苦不堪言的,再來會更慘的,如果你下輩子再來投胎,空氣會害死你的,會很慘的,現在已經染污到北極了,北極的大熊,我那一天看到discovery國家地理頻道,北極熊就是吃海豹,結果多氯聯苯中毒,海豹一生出來十支,死了八九支沒辦法活,為什麼?他們吃裡面的魚,魚吃什麼?魚是吃裡面的藻類,藻類從哪裡來?從歐洲的先進的國家工廠廢水一排出這個毒,多氯聯苯,你們聽過嗎?多氯聯苯就是吃下去的時候整個臉就是中毒,如果說多氯聯苯中毒,這個手一拿起來的時候,整個手就是瘡瘡疤疤的,整個都是爛掉,北極熊就是這樣子,體內的多氯聯苯是其他地方十倍以上的毒素,所以現在整個世界發生的事情,師父都一直在看國家地理頻道,再來看discovery,那是非常有深度的,非常有深度的,實在厲害,國外的人重視環保,一直研究到海豹的身上,海鳥的身上,將來我們這個世界會很慘,然後就請環保的人士科學家起來講,他說:不是我一個人可以做得來的,我可以犧牲,就象美國,我昨天看到美國,美國他們找那個美國的國鳥,禿鷹,美國的國鳥禿鷹死得快完了,剩下幾隻,美國的國鳥也快死掉了,剩下沒幾隻,可以生的蛋都沒有辦法孵化,因為毒素、環保、煙,所以他呼籲。我們只能盡我們一點力量,但是還是要有聯合國透過聯合國有力來推動,否則這個世間會越來越慘,科學家就一直警惕我們,尤其環境這個問題,污染得非常嚴重,所以這個世界越來越糟糕,所以大家內心裏面要有一個心理準備,釋迦牟尼佛講的叫做末法時期越來越糟糕,環保是很嚴重,破了一個大洞臭氧層被破壞,更糟糕。我們趕快到極樂世界去。物非有故。「起而無生」雖然起但是是無生。慢慢的「了物非物」,了解有形相的緣起法當體即空。也沒有實在這樣的東西。因為「物物性空,知心無心」,知道我們這一顆真正的心才是無心,我們一分別一執著,就變成妄想心這不是真心。所以知道真心是無心,「心心」就「體」會到心體就是空「寂」。「無性無生」無性就是無自性,無自性中間加一個字『即』,即心即佛的即,無自性就是無生。你說有一個人這樣出生,到老病死中間都在變化,剎那不住,說他這個人是什麼,你講不出個所以然,一個假名。什麼叫生?什麼叫滅?他每一秒都是生每一秒都是滅,找不到一個起點,找不到一個終點。「幻不可得」幻化的東西不可得,「如是了達,名智境界」這個就是有智慧的人。「故知身心,皆為幻垢」,為什麼會垢呢?因為是一種煩惱的,執著的,分別的心,使這個身體變成了煩惱處、心變成執著處、叫做幻垢。「垢相永滅」,這個心一不著相一不分別,包括微細的動念都很清楚。連這個垢相都沒有。「十方清凈,諸佛傳心,不離了幻」,這個了幻兩個字畫兩線,了幻就是了悟幻化,如果你了悟了這個世間是幻化的不實在的,你就是一個覺悟的人。對金錢它幻化的,你對兒女你也很清楚,這個都是幻化的,對不對?對死,父母親的死也不會那麼難過的,因為幻化的,大家都要死,我也要死你也要死。所以什麼事情都會很平淡的去接受它,因為你了幻。這就是修行的功夫了。你了萬物一切都是幻化的,那不會難過。智慧自然顯現出來,你不會大哭特哭在那邊一直鬧,對不對?我看那電視劇常常動不動就要自殺,女人這是很難的。這幾天看到的都是跑到十幾樓準備要跳,說實在話的,如果我們這一顆心沒有經過特別的訓練,實在沒辦法的,到最後沒辦法解決就是想自殺,真的是這樣的,克服不了。所以我們要得到幸福、快樂,要訓練這一顆心,讓它有智慧,讓它不執著,要訓練。每天都要訓練,時時刻刻都要訓練它。訓練才變成……我們到臨命終的時候,平常我就訓練在等這一刻了,對不對?平常我已經訓練好了,就等這一刻來臨不怕死,就訓練好了。等到你還沒有斷氣的時候,你已經完成佛道了,那不怕了。身消失了,心就到凈土去。聽師父的話往生是燃眉之急,這個世間的環境實在太嚴重了,所以科學家現在一直準備要移民要移到外太空,現在一直在找星球,看看一直在找外面的星球,能不能象地球這樣,水、空氣的因緣具足,現在還在找外太空,看哪裡可以移民,這個地球實在太糟糕了,要移民。我們以為移到加拿大,不是,要移到外星球。那個時候你拿大哥大去是沒有用的喲,0932、33、35都打不回到台灣來的!那個時候就不是用大哥大可以聯絡的了。就不曉得要用什麼了。一定沒辦法用有線的,你到地球就好了,到月亮就好了,月球跟地球是轉動的,你怎麼安個有線的?從那裡牽一條線來要怎麼牽,會受到干擾的。所以說這個世界要認清楚往生是燃眉之急。世間沒什麼好留戀的,真的,越來越壞了,這個世間。「執幻則隨生死之流」這八個字一起念的,執著幻化的就會隨幻化而不覺悟。就會變成生死之流。「了幻則順涅磐之道」這八個字也是一起的,如果你了悟了萬物皆是幻化的,就順著清涼的涅磐之道,「幻化不離,真空有現」如果幻化執著,如果不離不放下,不能夠放下幻化的執著,真空是不會顯現的。就是涅磐不生不滅的心性不會顯現的。底下這八個字是最重要的,修行的根本。「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如果你徹悟了,萬法都是幻化的緣起就放下它。記住!這個離不是離開它,這個千萬要分清楚,你知道這些是幻化的,就放下它一切隨緣,你今天受到多大的委屈,錢被倒多少那也不生不滅;你今天擁有多少,你也是不生不滅。令心無所增減是名離。所以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放下這些幻化的,世間的假相就會覺悟,「一切世間,種種幻化,悉皆生於,如來藏心」,如來藏心就是蘊藏著我們如來的德性,每一個眾生都含藏著如來的德性叫做如來藏心。就是佛性。「猶如空花,從空而有」,空中的花就像從空而有,空中本來就沒有花,它是幻花。所以說「幻花雖滅,空性不壞」,在虛空的花滅了沒有了,那是因為眼睛有毛病,我們也是一樣,透視了人生宇宙智慧不壞,幻相被我們透視了,幻相對我們起不了作用了,可是自性不壞,大智慧的本性不會壞的,所以說空中幻化出來的花雖然滅可是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眾生幻化出來的心,還是藉著對治使它幻滅。「諸幻滅盡」種種的妄想滅盡了,「覺心不動」覺悟了這一顆自性清凈心如如不動,「幻境既忘」幻化的境界既然可以放得下,「幻智亦泯」,也不須要對治它了。因為境是對智講的,智是對境講的,對這個境界產生執著就用智慧來對治。境界不著這些智慧也不須要了。「無」所謂的「智」也「無」所謂「得」,無智就是本性本來就具足智慧,不能安另外一個智慧再加上去,所以無智無得,「二俱遠離,得無所離」,到無所離,放下到寂靜處了,「即除諸幻」,這些幻化的統統除掉,所以你拜佛、念佛,不管發生什麼境界,多大的瑞相也統統不要執著。那是好的訊息,內心充滿著喜悅,自己知道就可以,也不要大吹大噱,大大的誇大其詞,使我們善的境界變成魔障,不好。因為這也是幻化的,「能所既脫」,能攀緣的心所攀緣的境界,既然擺脫了,「境智俱絕」境智就放下,「絕待靈心」絕對的心靈,「圓明獨朗」圓滿光明獨自朗照,「九心空境自空」,心放得下境界自然就沒有,用一句俗話來解釋就是這樣,心如果放得下的話,一切境界統統不存在,吃好的吃壞的,有車子沒車子,有房子沒房子,有錢沒錢,統統沒有煩惱,心放得下這個世界就是你的,整個宇宙就是你的,你就擁有最大的財富。「覺諸相空,心自無念」,如果了解種種的相是空的,心當然就不會有貪嗔痴的念頭。「但得無心,境自不現」,不現就是不起作用,不是沒有現前,境界還是存在的,不壞緣起,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但得不執著心不分別心,沒有顛倒的心,這些境界自然就不起作用,這樣解釋才對。「由心生故,種種法生」因為動念所以有心生,因為不知道外面的境界跟內在的分別心是空性的。所以因為妄想動念所以心生種種執著的法就生起來,「由法生故,種種心生」又薰習回來,由內在生起種種的法,然後由法又薰習回來,所以前面兩句叫做種子起現行,後面兩句叫做現行又薰習種子。「色不自色」,色法不會把它命名自己叫做色法,色法是「因心故色」,色法這個名字不是因為色法自己顯現的自己產生的,是因為有心法所以叫做色法。「心不自心」單單一個心也不能叫做心,因為沒有比較,「因色故心」,因為必須有色法來才命名為心法,因為色法是由心產生的,心法是由色法襯托的,沒有對立是沒有辦法互相襯托互相顯現出來,所以這整句的意思就是說,色法這個名字不會自己命名叫做色法,是因為有心法這個名字所以我們把它命名叫做色法。因為心法的陪襯,對立起來,襯托出來,心法也不能自名為心,那是因為由色法來襯託名為心法,所以叫「萬法」都是「唯心」,看你心怎麼安排,你心怎麼下這個名字,「心唯萬法」,意思就是萬法都是心的作用,心就具足了萬法,心唯萬法,唯就當作具足的意思,「心唯境生」,妄想的心因為境界而有,「境唯心有」也就是境界的產生,也是因為這一念分別心而有,如果「心忘境寂」,心放下動念,無明的動念沒有了,分別、執著沒有了,境界就自然寂滅了。「境寂心滅」境界寂滅了心分別也就沒有了,「所言滅者,唯心相滅,非心體滅」,這一句要畫線,這算是最重要的,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滅掉什麼?生滅滅已。滅掉唯心相滅。心的影相,我們一切境界統統是心的影相,境界就是心相,所以相會生滅,心是沒有生老病死的,我們色身會生滅,可是我們這顆心是不會生滅的,所以我們只有心相影現在心的相沒有了,就象電影,一播底下是一個白幕,白色的銀幕,一放好象電影是動態的,一播映完了只是一塊白布而已。我們境界也是這樣子的,你透視它,不管境界的銀幕怎麼改變,你那個體是不會改變的,所以非心體滅。我們的六根「見聞覺知,皆因前塵」,影現在前面的境界叫做前塵「而有分別」,「妄境妄心」,境跟心「二妄相依」,心因境有,境因心生,二妄相依互為因緣「因緣會合,輾轉相熏」,「心不離境,境不離心,惑業果報,輾轉相生」,譬如說賭博,這個賭場,一開始去到賭場好玩,後來賭場變成你的生命,這個變成一種很強大的力量,不賭博很難過,本來是玩一玩,可是到後來變成習氣變成業力,不去賭場,沒辦法過日子,也是一樣的,世間人都這樣,一開始抽煙,沒有什麼嘛,抽煙,久了習慣了。喝酒、打牌都是這樣子的,玩女人久了就變成習慣了。業力比什麼力量都強,你勸他不要賭博,打死老婆他還是要賭博,你叫他不要下地獄,他非下去不行,因為他沖著往那個地獄一直衝,對不對?一個喝酒喝習慣了的人,心不離境,境不離心,久了就變成業力,業力就感果,感得果報,惑業果報就輾轉相生一直來。從現世的例子就可以看到生生世世的例子,所以有的眾生一直往地獄沖,你拿他沒辦法的,就是釋迦牟尼佛都沒辦法。釋迦牟尼佛我們只知道他的兒子叫做羅喉羅,在經典裡面記載他有生三個孩子,有一個孩子受到外道的指使,開始誹謗比丘僧團,誹謗佛陀,下地獄。這簡直是最大的諷刺,釋迦牟尼佛的兒子下地獄,下無間地獄那不是很好笑嗎?佛也沒辦法,沒辦法,是不是?造了這個惡業是誹謗的罪,那是很重很重的,所以我告訴諸位,只有我們能夠救得了我們,你就是想要到極樂世界去,記住,也要把自己的心變成一個極樂世界的境界。極樂世界如果是一個大吸鐵,你就要變成一個能被吸走的鐵。頻率要相同,你要自己把自己變成一個鐵,你要變成一塊木頭就不感應了。簡單的講就是要相應。雖然說凈土法門是靠他力,可是還是要自轉,自己去把它轉變轉變成阿彌陀佛能夠接引,如果說我們不轉變,我們老是用我們的觀念,對不對,惑業果的輾轉相生,佛也拿你沒辦法的。所以不能著境,我們的心要安住在極樂世界。內心裏面常常告訴自己,我一定可以往生,絕對沒有任何的疑問。沒有的,也許、可能、或許,沒有的,大概,中國人的名詞都是這樣差不多,差不多會往生哪,那就不會往生,可能,那就不會往生,也許,那就沒有機會。人家問你說:某某師姑、師兄、師姐你有沒有信心往生,說:我決定有信心往生。造五逆十惡懺悔都可以往生,何況我們還沒這麼嚴重,一定往生,決定往生,不能遲疑。人家覺得你這個人很驕傲,師父講的佛慢不可不有,佛的傲慢不可不有,驕傲、傲慢不可有,佛慢不可不有,大丈夫捨我其誰,就講我不往生,誰往生?連惡魔看到你這種願力都會怕你的,某某師姑你會不會往生,差不多啦,這樣是會還是不會,怎麼講差不多呢?也許吧、可能會……那不會,那你也沒有什麼希望的。所以跟人家回答就:我決定往生,五逆十惡罪、重罪都可以往生,一念懺悔都可以往生,何況我沒有這麼嚴重,對不對?那就一定,非常堅定的告訴自己一定往生。底下,惑業果報,輾轉相生,「而現三界,六趣四生,人天地獄,修羅鬼畜」,「盡由心造,一心作故,三界虛幻,唯心所現,離心則無,六塵境界,一念纏動,即具諸苦」就具足了種種的苦。
六十四頁,「妄若不起」,這個妄心如果不起來,「寂滅常樂,心虛境寂」,心空的話,放得下境界自然就寂滅了。「念起法生」,我們一動念法就生起,「水」一「濁」故「波」就「昏」,一定的看你的起源是什麼?水一混濁波浪當然就不會清澈了,如果是「潭清」的話,則現「月朗」。潭一清,潭水一清凈月就明朗,「本體不動,外境常虛」,如果「了境」界是「性空」,因為是緣起剎那不住,「其心自寂」因為就沒什麼好執著的。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態,也就沒有什麼時候好難過的,「一念心寂,萬慮俱消」,種種的煩惱就會消除,我們一念心空徹底的放下,萬慮俱消,所以如果還是沒有辦法,我勸勸你們到非洲去到越南去,或者象我們有因緣到尼泊爾去,你就會一念心寂,萬慮俱消。你會很滿足的,會很滿足的,我們能夠出生在台灣這樣子的,你調查看看,家裡沒有摩托車、轎車的舉手,統統有,家裡沒有電話的舉手,統統有,家裡沒有電冰箱的舉手,統統有,你怎麼問都統統有。像我們文殊講堂電話二十幾支,二十幾支電話,流通處、里里外外、私人有的,二、三十支電話,對不對,所以說這在台灣實在是寶島,太滿足了。在台灣你家沒電話的舉手,大家都有電話,搞不好說,兩支大哥大以上的舉手,你自己一個人,用兩支有線電話的舉手,家裡加來就有四五支,太好福報了,對不對。我們到尼泊爾去,他們家裡哪有什麼大哥大小哥小,一到他家去的時候,廁所先借用一下,到尼泊爾去的時候,借一個廁所一進去,怎麼這麼臭。想到這個薰習的力量這麼重。佛說,釋迦牟佛說,要多多薰習,多多薰習,那是最大的薰習。走到哪裡都是大便,尼泊爾走到哪裡都是大便。然後你就看到這個實在是夠滿足的。我們台灣的居士去就穿得漂漂亮亮的,到那個地方去怎麼配合不起來,小孩子到處都是,抱一個然後一個坐在地下,肚子又一個,對不對?尼泊爾他們的觀念就這樣子,生越多的男孩子,升天的機會越大,所以他們就沒有什麼避孕,什麼節育統統沒有,因為他們也沒有……他們那個鄉下或者那個國家也沒有什麼快樂的場所,跳舞、打保齡球,很少這種地方。閑著沒事就生孩子。乞丐呢?爸爸乞丐討的媽媽也是乞丐,乞丐討乞丐生的孩子還是乞丐。代代相傳已經六代都是乞丐,沒有房子住,帶了四五個。碰到師父他就手比這樣子,意思就是叫我給他一點錢,他要養孩子要吃飯。我們語言不通,他比我就馬上知道,,我要養孩子要吃飯。所以這個外語根本不需要學動作就知道。你學什麼英文呀,一比就知道,不必學,真的。最厲害的語言就是手勢。然後我就對他比,我是出家人,什麼也沒有。我比這樣喔,喔。他也看得懂。我光頭,馬上就,這樣多厲害。那需要學什麼語言,不必了,你對他比這樣很無奈的表情,這樣他就知道了。世間人都知道。所以說這個你要一念心寂,萬慮俱消就是這樣。到那裡去看一看,馬上你就會覺得你是個……太好了。我問那個印尼來的說你們那個總統薪水多少?大概七八十萬或者不會超過一百萬,印尼的總統,以前印尼總統像蘇哈托摺合起來多少兩萬多塊台幣。兩萬多塊台幣,我就跟我們的工作人員,你們的薪水都是總統級的。在印尼的總統都比你們還低,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印尼的總統還不到我們這裡的工作人員的薪水。你想想看這個印尼,他一出手都是幾十萬的一塊麵包都幾十萬的。沒有辦法,對不對?所以說夠了,已經很好了。真的很好,台灣實在是美麗的寶島。「人法頓空,諸緣自息」,如果人空法也空,種種的緣就熄滅了。「心離於妄」,心就離開了虛妄。「境界則滅」,境界就沒有了。所以「諸緣無縛」,種種的因緣也不會綁著你。「本自解脫」,本來就解脫,所以說「六塵不惡」,因為本來就空,六塵也沒有什麼壞,對不對?「還同正覺」色聲香味觸,本來也沒有什麼叫你去貪的,它放在那邊有叫你貪嗎?沒有,是你起心動念的問題,它會講話嗎?也沒有。它沒有說你來貪我,沒有。色聲香味觸法哪裡叫你去貪,沒有。都是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自己去貪。鑽石放在那邊店面裡面是誰講要買的,你講?有沒有鑽石說:來買我,來買我。沒有的。鑽石都是,老公,那個啦,那個最大的那個!都是自己,人講的,是不是?所以六塵不惡,還同正覺,鑽石也沒有叫你要買它。很簡單的道理。「心性無染,法界坦然,六通自在,一道清凈」,記住這個六通不是六種神通,是說見一切物不執著通達自性,叫做六通自在。一道就是見性,六通,眼睛見一切境界,沒有任何的障礙。不貪著,眼睛就通。眼、耳、鼻、舌、身,不著一相就通。「一念妄動,煩惑系縛」,煩惱迷惑顛倒就困得死死的。「三界業果,千差境起」,三界的業力果報種種的差別,所顯現的境界是不一樣的。如果你「了」悟「心無」自「性」,「知」道「境」界也是空,「非實」就是空,「境風吹來,識浪不生」,識浪若不生,「頓息諸緣」,所以「莫生妄想」,在旁邊寫五字,歇即是菩提。頓息諸緣就是你了解這些不須要這樣子,執著,這樣強烈的一直追求,求到什麼時候呢?頓息諸緣,因為緣起就是空,莫生妄想,歇即是菩提。「性自清凈,即是菩提,生死業行,自皆止息」,你也沒有造作生死之業,當然統統停止了。「唯一真心,無所不偏」,因為你不再起心動念,去貪著這一些了,也不記恨也不貪婪,也不恨,也不嫉妒統統沒有。因為這些都沒有意義。「一了千明,一迷萬惑」,一悟了就顯現了光明,千燈光明,一悟就如千燈的光明,一迷了就有微細的種種惑。「境本自空,何須壞相」壞就是除,不須要把外在的相除掉,所以沒有功夫的人就是,我討厭看到你,你不須要來給我看,對不對?那就是沒有功夫,要有功夫的人,你儘管顯現在我面前,我就是不起心動念。來呀,再恨的人在我面前,還是一樣笑笑,何須壞相,不須要除掉這個外相,「心靈自照,豈假緣生」心是不生不滅的東西,自己有觀照的力,自己有覺照力,不須要假藉因緣生,你也不需要六根、六塵去攀緣,因為內存裡面的智慧一直產生,對不對?內在的智慧一直產生,何須要假藉六根、六塵之緣呢。所以說心性不是因緣生的緣生也不壞自性的。所以「境無自性,由見而有」,見就是分別,執著跟顛倒。境界是沒有,無自性就是空性。境界是本來是沒有,因為是因緣生,由見而有,都是因為你分別、執著、顛倒而才有這個境界。「見無自性」分別的這個見還是空,「由心有動」,因為你起心動念,「動無自性」分別心無自性,執著心無自性,內空、外空,你為什麼起心動念呢?那是因為迷了。「獨由不覺」,不覺就是無明,「覺則不動,以不動故」,你透視它內心也是緣起,色身也是緣起的,外境也是緣起的,妄想就不生了,你覺悟了就如如不動了,你如如不動就沒有能見,「則無能見」沒有能見也沒有所見,沒有能見之心,也沒有所見之境界,就充滿著智慧。「離見則無」,離開分別心就沒有所謂的境界,境界是因為分別而有的,「境界之相,清凈本然」,意思就是悟道的人,看到一切相都是實相,不必壞相不必離相,何以故?清凈的自性展現。所以說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就是這個道理。境界之相,清凈本然,意思就是境界之相,當下清凈心看就是實相,「妄心既寂,幻相何生」,妄心既然空,幻相怎麼會生呢?什麼是妄心,分別心是妄心,執著心是妄心,顛倒見是妄心,嫉妒是妄想,恨是妄想,貪嗔痴是妄想,這些都不生就智慧了。這些幻相怎麼生也是一樣,「心境俱冥」,冥就是滅了,心境都沒有「自然合道」,俱冥就是合於道,合於空性「自然」就「合道」,「當前一念,三際寂然」就回歸當下,禪宗講的,當前一念就是回歸當下,三際本空叫做寂然,寂然就是本空。過去空、現在空、未來也是空,所以回歸當下,三際本空,「內無根相,外無塵相」內無六根之相,外無六塵之相,「無心」無「境相」無心這個無要用兩次,無心境相就是無心相,無境相,「照而常空」,是大智慧,但是內心實在如如不動,「心境一如,有何掛礙,一一諸法,一一諸心」「當處寂滅」因為都不可得,內空外空本來就是這樣,「即是道場」這個要畫,當外寂滅,即是道場,諸位你要找道場嗎?就要找這個道場,這個就是我們真正的道場。如果這個妄想、分別、顛倒見,還沒有放得下,哪裡都不是道場,當處寂滅,當處六根、六塵,境界一顯現當下統統放得下。就是我們的道場。你要找道場就要找這個自心的道場,這是我們永恆的道場,智慧的道場,善知識就是你自己的心性,你就是心性,你的道場就在你的內在,不需要往外求。「欲契法性,無生之旨,離相之體,唯證相應」,離相,放下妄相的執著、顛倒、分別見,貪嗔痴慢疑統統放下,只有證道,唯證相應,唯證相應,意思就是要下功夫,才有辦法斷習氣才能證。這個唯證意思就是不是空口說白話。只有真正證入的人才可以相應,不是說說而已不是學者,不能用浮華表面之詞說心性的功夫,唯證相應是勉勵我們不能空口說白話,要實際面對這個境界,真的去擺脫它放下它,「真如自性,清凈圓明」。「非心非佛」它也不能講是心也不是佛,因為是無一物,不能安上任何的名相,「無假無真」畢竟空的體性,沒有所謂假也沒有所謂真,「心佛眾生」都是假名「名皆假立」,「不立菩提,不立涅磐,亦無解脫,亦無知見」,「絕諸幻化,無所依倚」放下種種的幻化也無所依靠,「離一切縛,便得中道,性常湛寂,慧日自現」,離一切束縛就是中道,中道,當然就是無相叫做中道,對不對?無相叫做中道,性常湛寂,湛就是光明顯現又能夠如如不動,性是常常光明智慧顯現又是如如不動,體用一如,慧日自現,智慧如太陽就自然顯現。「境識俱亡」俱亡就是統統沒有了,外面的境界內在的分別心的念頭統統沒有了,因為我們用的就是大智慧打破一切的妄想、顛倒,「入大總持」總就是主一切法,持就是持一切義。所以密宗就是這樣子,你持咒就是大總持,道理不懂你就持咒,好好的持咒,慢慢的在顯教的基礎慢慢的改變,持咒是佛的密語,慢慢從佛的心性裡面去相應,慢慢去相應慢慢業障消除,然後再開示就很容易悟道,所以持咒消消業障,持咒也可以離苦得樂,但是還是要有經教的功夫,顯密是不二的。「十?我空,我執法執」,我執就是對五蘊的假相,產生堅固的執著,法執就是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構成的種種法。產生一種認為有實體性的執著,我執法執「相互依存」,什麼叫相互依存呢?意思就是說有關聯,其實我執跟法執究竟來講都是一種影像,只是兩種不同的名詞而已,叫做人我執、法我執。其實這個都是建立在有實體性的角度叫做執,相互依存「一切邪執,皆依我見」,邪執就是對生命的看法偏激、錯誤,實在是無我把它當做一個有我,這就壞了,生活起來就處處你爭我奪,不肯退讓,一切的邪執,皆依我見,我見就是我的看法,在任何的相上,加了一個強烈的自我意識,認定有一個實在的東西,有一個實在的我,有一個實在外面的境界的法,統統叫做我見。「我見實為,生死根本」我見就是鬥爭的開始,沒有止息的鬥爭,書讀得越多鬥爭越厲害,世智辯聰越可怕,讀小學也爭,讀到台大研究所還是爭,就以清華大學那兩個女孩子為了一個男朋友殺死對方,還判了十幾年,清華大學夠好的,你就是念到哈佛大學還是爭,這個世界沒有碰到釋迦牟尼佛的法一點辦法都沒有,就是爭,沒有人會覺悟的。我們讀到大學都是念理工的,看到佛法才恍然大悟,一切法無我,都是因緣生因緣滅的,才開始思維主觀的意識狀態,空性的。再思維客觀的環境都是緣起的東西,才發覺佛陀的偉大。活了二、三十年快死掉的人了,都沒有想到這個色身是假的,是壞的、是無常的,都沒想到這個東西,所以這個佛法,我見就是爭論的開始,夫妻為什麼會吵架,我見看法不同,兩個國家為什麼會戰爭?我見看法不同,朋友之間為什麼怒目相視、反目成仇?我見看法不同。這個很可怕的,一個東西加上一個我的執著那很可怕的,強烈的對立性,二元的世界就產生,沒有辦法,所以我見。出家人也是一樣,如果沒有在心性上下功夫,他只會照顧我(自己)的信徒,不會照顧整個佛教,我見,還是一樣的。所以這個很難突破,所以我見實為輪迴生死的根本,「流轉主因」,這是流轉的主因,化做一念知見就爭,爭就開始貪嗔痴就起來,「身心世界,因緣假合,空無自性」,空無自性就是沒有實體性,沒有永恆性,但是不能否定它,既不肯定也不可以否定緣起,「妄認四大,為自身相」,這個地水火風構成的色身認為就是自己的色身,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就是由能攀緣的心,見到所(被)攀緣的境界,這個放在內心的影像其實那只是影像的投射。而我們以為有一個自心相,所以說,六塵的緣影來當做自心相,因為六塵緣影還是沒有自性,這個自心就是妄想心。拿那個沒有自性的緣起法,安立種種的知見,就變成我們一般的貪嗔痴的心,在《楞嚴經》講這不是真心,這是妄想心。這是「惑亂之因,源於妄執」,虛妄的執著。所以生命就是六個字,虛妄的生、虛妄的死,虛妄生、虛妄死,都是虛妄的,「一切眾生,皆由著我」,執著一個我,「因而幻起,六趣升沉」才產生了六道的升跟沉,升是指三善道,沉是指三惡道,「若離此著」,如果離開這個執著,放下了這一份執著,「則無生處」,你想去投胎都不可能,對不對?你不執著這個世界,沒有貪嗔痴無明也就頓斷,就悟到清凈的自性,你要投胎到哪裡去呢?無生處就是凈土顯現的地方。「不住吾我,不自貪身」,不要執著有一個我,也不貪這個色身,「若離於我」我觀念,建立了我執的觀念很可怕,如果離開一個我執的觀念,「則無邪執」,為什麼沒有邪執呢?遠離對立,邪執就是對立,能所不斷叫做邪執。能所不斷叫做邪執,「觀自身心,貪愛淫慾,赤白和合」,赤白是你精母血,「膿血臭穢」我們色身都布滿了血骯髒的,「九竅污垢」我們這個色身九孔都常流不凈,「皮袋充滿」,就象一個充氣的皮袋裡面裝滿著屎尿,「尿屎」胃「腸」五「臟」「無常敗壞」,有一天總是會消失,再大的美女,久了就會變發霉的霉就是霉女。同樣的聲音時間的不一樣,對不對?所以說這個師媽長得很漂亮,過期的美女,已經過期了,所以說人沒辦法,再英俊的小生還是一樣的,還是一樣無常敗壞的,「青瘀脹爛」,這是指死的時候發青,瘀就是血不通就變成黑黑的,脹,膨脹了,爛,壞了,「唯余白骨」,「自身既而,他身亦然」,一個「薄皮所蒙」蔽了,「妄生愛戀」,所以說美只是一層皮,把這一層皮剝起來就不會說你可以再靠近一點,你可以再靠近一點,這只是這一層皮,這一層皮一剝掉就你不能再靠近了。遠遠的看還是不好看。所以美容瘦身中心就是為了做這一層皮膚,所以薄皮所蒙,妄生愛戀,「愛箭入骨,不能自拔」,英雄好漢,都沒有辦法躲過這個東西,愛箭入骨,不能自拔。所以為什麼修行人可以值得讓人家尊敬,這個愛當然包括兄弟姐妹的一種執著。包括男女的慾望的一種執著。這個愛箭入骨,比如說,母親天性就是愛自己的兒女,兒子死了,她也不想活了,所以這個愛範圍講得比較廣一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男女的淫心不除,六塵是出不了的,「如是觀察,自他男女,種種惡露,悉皆不凈」,「知心無常,知身無我,貪慾為苦」,所以一結婚,發喜帖、穿新衣、請客,世間就是這樣子,請完了苦就開始來了,有一個人剛結婚才幾天,紅包都還沒有弄開來,今天晚上結婚紅包收一收,小偷就闖到他家去了,就拿起刀子來命令他們把他們所有的首飾、紅包袋,今天晚上收的統統拿出來,否則要讓他們死。第一天結婚,晚上人家就來干一票了,因為顧慮到新婚這個問題統統給他好了,收了七八十萬統統給他,包括那個首飾一百多萬總共損失兩百萬,剛結婚而已,所以這個世間什麼時候要碰到很難講。貪慾為苦。「心不染著,慾念自除,我人亦空」,沒有一個真正的我,沒有一個真正的人,「心水本澄」,我們的心其實如果悟道就可以很寂靜的了解人生的真理。「即是至道」。六十八頁,「愛欲所攪」擾動,擾亂我們這個心境,「真性不顯」,真性就顯現不出來。「楞嚴經雲,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如果沒有淫念「則不隨其,生死相續」,不貪著,所以修行人要看淡一點,慢慢的觀照。「當觀身心,猶如幻夢,中無有實」,在這中間實在沒有一個身心,「亦如枯樹」,就像枯樹,枯樹的意思就是說毫無生機,沒有艷麗的花朵,外表也沒有艷麗的外觀也快死掉了,乾涸而死了。譬如「牆壁瓦礫」就是人人棄之,牆壁打下來,這些瓦礫是一文不值,「念念衰老,其息出已,更不復入」,不但念念衰老,我們這個呼吸一出,有時候就不一定能夠吸進去再能夠……吐出去的氣能不能吸進來,人命在呼吸間,「圓覺經雲,宴坐靜室」這個就是禪坐,保持一顆心安祥。「恆作是念」,恆這樣子,作是念其實就是觀照,永遠做如是的觀照。怎麼樣觀照起呢?「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是頭「發」要不然就是「毛爪」要不然就是牙「齒」,分析看來不是「皮」就是「肉」,不是「筋」就是「骨」,要不然就「髓腦垢色」就是不清凈的,都是不清凈的東西,這個色只是表法的,都是一種不清凈的形相或者是形色,「皆歸於地」,只要這一些統統屬於比較堅固的東西。第二個「唾涕」,鼻涕,唾就是唾液,再來就「膿血」,「津」甘的口水,有一點甜的味道津液。「液」就是尿液。或者津液就是指我們的口水甘的不是苦的,「涎沫」就是指口水泡沫。「痰」或者是「淚」或者是我們的眼淚,「精氣」就是我們所謂的精髓。「大小便利」大便、小便這個「皆歸於水」,「暖氣」是「歸」於「火」,我們色身有溫度,「動轉歸風」,我們有呼吸,「四大各離」四大一分開來,各離就是如果把它分析開來就沒有了。「今者妄身,當在何處」,你觀照、觀照看看,現在這個虛妄的色身,四大把它分離起來,到底人在哪裡呢?你找不到的。「即知此身,畢竟無體」沒有一個體性沒有一個永恆,「和合為相」,那只是因緣和合就當做是一個相,「實同幻化」這實在是幻化出來的,「四緣」地水火風的「假合」,虛「妄」的一出生具足「有六根」,這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跟地水火風的「四大」,「中外合成」中就是心,外就是身,身心和合,由內在的心外在和身合起來,「妄有緣氣」虛妄有一個呼吸。因為這個呼吸起來,支持了四大繼續活下來,「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好像有一個能緣的心相,似有緣相,緣就是能緣,能夠攀緣的相,就是心。似有能緣之心相,「假名為心」,其實那是因為緣起法影現出來的假相,我們就拿這些語言文字、假相來做功夫不曉得當體即空。意思就是說把這些因緣聚合起來的,由六根接觸六塵,然後化做意識形態的一種觀念,牢死不可破,沒辦法。說這是一種花,就告訴他這不能講是樹,這是一棵樹就不能講是花,在一個聖者來講,樹跟花是平等的,因為它是空性的。漂亮的環境跟惡劣的環境還是平等的,因為還是空無所有。有錢人跟沒錢人還是平等心,為什麼?畢竟無。因此它不會因為緣起所建立的觀念的假相牢不可破,有錢人就定位在有錢人的角度,不會的,因為沒有一個實在的東西,悟到了這一點隨時隨地隨處就沒有高低的心。所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就是這個道理。「當知眾法,合成此身,五蘊四大,幻緣假合」,「空無自性,起唯法起」,法起就是緣起。而意思就是說,我們的自性是不生不滅的,這一句話含義就是這個意思。你只要覺得有一種東西是起生滅、來去相、增減相,對不對?有緣起就有法起,但是意思就是說其實那個不生不滅的清凈自性,是沒有起也沒有滅的。它的言外之意是含著這個重大的意義在背後。「滅」也是「唯法滅」,六根、六塵、六識一緣起就是法起,十八界緣滅就是法滅,都是虛妄相在生滅,清凈自體根本就沒有來去沒有生滅。「四大無主」作不了主的,說死就死,說生病就生病。「身亦無我,反覆推求」反覆的思維、推敲、分析「我不可得」。「一切法中悉無有我四大本空五蘊非有」地水火風本來就是空,五蘊也沒有一個我,所以「故知無我」,而且這個色身、身心都是「無常」而且又是「不凈」,這個很明顯的,你若三天不洗澡試試看,女人就會很有女人味了,男人就很有男人的味道了。所以」無常不凈」佛陀講的都是實在話。「不自在故」一點都不自在」故知無我身見顛倒」也著有一個五蘊身的知見,堅執有一個知見,當然有一個我身見,有一個我的色身,什麼都要為我追求,吃最好的,睡最好的,貪圖享受的時間一到,變作黃土一堆,什麼也帶不走,所以這個身見顛倒要不然就縱慾享受,最後「假名字故」只有一個假名。就象一朵花,花開的時候只有五天,再過五年、十年再去觀照它就知道它是空的,但有假名,而無實意,所以「故知無我過現未來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的心還是不可得,「故知無我」只是生滅的幻想的執著,「諸法性空斷我得道」斷我,這有兩種我,人我執還有法我執,人我執是指執著五蘊身的一個我,法我執指萬物、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都沒有一個自體性。第一個人我執是比較具體感的,意思就是對四大五蘊身的一種執著叫做人我執,法我執著一般比較不懂,法我執這個我是表法的,是表說相一般人認為它是實體的存在,比如說執一朵花實在這個就是法我執,執四大地、水、火、風是實體的這個就是法我執,所以斷我得道是斷兩種我,斷人我執,斷法我執「故知無我法性寂滅」悟到空性的人內心是很安詳很寂滅很知足的,聖人的心二十四個小時都是那麼安詳那麼的知足,這就是法性寂滅,「本自涅磐」,因為我們對緣起的幻相沒有透視它,拚命的追求有跟無,所以不知道法性寂滅本來就是不生不滅「故知無我諸法性相平等一如」為什麼相緣起不可得,性也是空無所有不可得,但有覺性作用所以平等一如,知道「故知無我」那麼我們的心「真如本際」「寂然無蹤」找不到形象與蹤跡,清凈的真如自性是本自清凈,沒有任何的形象。「一真法界常住不動」這個是出自華嚴,絕對的心性,心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心,一真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一真,這是絕對的,常住不動「故知無我」我們的「清凈」自性當中是「絕諸對待」沒有對立法,就是絕諸對待,所以知道無我。
推薦閱讀: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中的死星可以通過什麼技術手段實現?
※突然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所謂「如來」是否就是宇宙中所有能量本身,而「道」就是能量的規律。?
※星系的演化史和ALMA的新發現 | 徐令予
※引力為什麼總是吸引?
※網上流傳的神貼,想問說的都正確嗎還是有哪些不妥?
TAG: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