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剛經》原文+白話通俗直譯 --2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白話直譯:

佛陀聽完之後,又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如果有人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太陽系所照之處叫做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共有三個千,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其實只是大千世界而已,但這已包括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也是一佛所教化的國度,不只是釋迦牟尼佛如此,十方諸佛也是一樣。)七寶(金、銀、琉璃、琥珀、硨磲、瑪瑙、珊瑚。)用來布施,你說他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

須菩提聽後回答說:「當然是很多!世尊!(弟子對佛陀的尊稱,因為佛陀是世人共同尊敬的人。)雖然是很多,但那只是有限量的福德,並非是無限量的福德;無限量福德須要無相布施,也就是不惦念布施多少,不惦念布施給誰,布施之後不求回報;而有限量布施即不同,他們經常惦念布施多少,布施給誰,更需求回報。所以佛陀您說福德很多,其實那也只是有限量之多而已。」

佛陀聽完須菩提的回答後,很慎重的說:「假使有人每天讀誦這本金剛經,或是將本經中的四句偈語(經中的四句話,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以及「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還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記在心裡,照著去做,或講給別人聽,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勝過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的福德,因為講佛法給人聽是法施的一種,法施是三布施(三布施是一、法施、二、財施、三、無畏施。助印金剛經是三施並行,如一、能讓人看到本經是法施,出錢助印是財施,護持佛法是無畏施。)中功德最大的,而金剛經的功德更是無限量之大。

為什麼金剛經的功德是無限量之大呢?須菩提!我老實告訴你吧!就是過去一切成就佛果的諸大菩薩,在徵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最後階段時,都是領悟此經(金剛經)才證悟的,所以此經可說是諸佛之父,諸法之母,一點也不虛假。

須菩提!一切有為法皆是方便法門而已,只有現在我所說的法(金剛經)才是真實之法,但我說真實之法讓你們聽,你們仍然不可執著,為什麼呢?因為讓人開悟的佛法,一旦讓你開悟了,那就不是佛法了,所以佛法只是對迷昧的眾生說的,在佛的世界裡就用不上了。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凈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白話直譯: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證得須陀洹(已證初果的聖者,須陀洹是印度古文的直接翻譯,中文是入流,也就是預入聖人的意思。)果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須陀洹果位的想法嗎?」

須菩提聽了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證得須陀洹果位的修行人,雖然已進入聖者之流,名為「入流」,但這只是假藉的名稱而已,反而在證得須陀洹果位時,心是無所入的,為什麼會無所入呢?因為證得須陀洹果位的聖者,已不執著艷麗的美色、悅耳的聲音、香濃的味道、可口的食物、細滑的摸觸,他不執著一切的形相,所以須陀洹只是假名而已。」

佛陀聽了之後又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證得斯陀含(已證二果的聖者,斯陀含是印度文的直接翻譯,中文是一往來,也就是尚須來人間修持最後一生。)果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斯陀含果的想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證得斯陀含所謂的修行人,雖然尚須天上、人間往來一次,所以名叫「一往來」,但是他們已沒有往來的想法,如果他們還有往來的想法,即是一種執著,而證得斯陀含果的聖者是心無執著的,所以才叫做斯陀含。」

佛陀又問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證得阿那含(已證三果的聖者,阿那含是印度古文的直接翻譯,中文是不來,也就是不再來欲界人間接受生死的意思,但仍須在色界、無色界天中繼續修行,才能進入四果阿羅漢果位。)果位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阿那含果的想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證得阿那含果位的修行人,雖然不須再來人間接受生死,但他們已不執著去與來之相,更沒有去與來之分別心,所以這才叫做阿那含。」

佛陀又問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證得阿羅漢(已證四果的聖者,阿羅漢是印度古文的直接翻譯,中文有三種意思,一、應供——也就是應讓世人供養的意思。二、殺賊——殺掉一切煩惱賊。三、無生——永不在三界受生。)果位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阿羅漢果的想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證得阿羅漢果的修行人,已是一位無學(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皆為有學聖者,只有四果阿羅漢才是無學聖者,有學聖者是須要再上進修學的意思,無學聖者是聲聞乘中最高果位的,在聲聞乘中他已全部修學完成,所以是無學聖者。但廣義來說,證得阿羅漢果位只是小乘果位而已,只修慧未修福,只度自己未度別人,不如大乘的菩薩乘,福慧雙修,度己更度眾生,兩全其美)聖者,在聲聞乘的修學方面,早已無法可學,無法可修,所以才稱為阿羅漢;世尊!假使證得阿羅漢果位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阿羅漢果的想法,那麼他已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怎麼有資格叫做阿羅漢呢?

世尊!您曾經說過我修持的境界已達到遠離是非、分別、執著、心性自在、自如、正定,在所有人中,讚許我是解空第一,有第一等的離欲工夫,也是第一等的阿羅漢。

世尊!雖然我得到您的稱讚,但我仍然默默的修持,從來沒有我已證得阿羅漢的念頭;

世尊!如果我有心念,認為自己已得阿羅漢果位,而念念在心,您就不會說我是一位喜歡寂靜的修行人;就因為我心無所得,亦無所失,不執著一切相,行而無所行,做而無所做,無欲無求,所以才叫做寂靜的修行人,倘若我執著果位在心,就不是寂靜的修行人了。」

 

第十品 莊嚴凈土分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白話直譯:

佛陀又對須菩提說:「你的意思怎樣?我過去在燃燈佛(因為燃燈佛出生時身邊有燈光照耀,所以成佛之後佛號稱為燃燈佛,當時釋迦牟尼佛的過去世是一位修菩薩道的出家人,曾經親近燃燈佛,燃燈佛為他授記,說他將來會成佛,佛號叫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國土叫娑婆世界。)那裡得到什麼嗎?」

須菩提回答說:「沒有的,世尊!您在燃燈佛那裡實在沒有得到什麼,因為有得即有失,有得失之心怎能成佛,所以照道理來說您實在沒得到什麼。」

佛陀又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菩薩有沒有在莊嚴清凈的佛土呢?」

須菩提回答說:「沒有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菩薩是心不執著才產生莊嚴的,而眾生是心生貪執才產生污衊的,所以菩薩雖然莊嚴了佛國凈土,但是他們心不執著,更不作莊嚴想,而莊嚴只是一種假藉之名而已。」

佛陀於是又說:「是的!就因為這樣,所以須菩提你應當知道,所有的大菩薩都應該如方才所說的,心不能執著,這樣才能達到一心不亂,而且才能生起清凈之心,如不應執著艷麗的物品,不應執著靡靡的音樂、香濃的味道、美味的大餐、華麗的服飾、物質的享受,才能使心清凈,也就是說,心不可執著一切,才能產生清凈之心!」

佛陀停了一下又說:「須菩提!假使現在有一個人,他的身體就像須彌山王(須彌山高度有三百三十六萬里,周圍有六萬座大大小小之山環繞,是眾山之王,所以稱為須彌山王。)那麼大,你的意思怎樣,他的身體大不大?」

須菩提聽了回答說:「是很大,世尊!為什麼呢?因為佛陀您所說的那麼大的身體,並不是普通人的身體,而是發大願、修大行所獲得微妙大身體,但是大身體也是假藉的名稱而已。」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白話直譯:

佛陀又說:「須菩提!假使用恆河(印度境內的一條大河,河內的沙非常的細,也非常的多。)中所有的沙數來作比喻,以一粒沙去比喻一條恆河,即一粒沙一條恆河,恆河的數目,和沙的數目一樣,而那麼多的恆河裡面還有那麼多的沙,你看這樣沙的總數多不多?」

須菩提回答說:「當然很多!世尊!以恆河中的一粒沙去代表一條恆河,那麼恆河之多就難以去數了,更何況是所有河中的沙呢?」

佛陀慎重的說:「須菩提!我現在老實的告訴你,假使有善男信女,以最珍貴的七寶盛滿那如恆河沙一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去布施濟貧,那麼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多不多?」

須菩提很快地回答說:「當然很多呀!世尊!」

佛陀告訴須菩提說:「假如有善男信女,每天讀誦這本金剛經,或是將本經中的四句偈語(經中的四句話,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以及「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還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記在心裡,照著去做,或講給別人聽,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勝過前面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的福德。」(如果自己認為口才不好,難以啟口講給別人聽,可改用助印《金剛經》送人,與人結緣,功德也是非常之大,請十方善信趁此機緣助印《金剛經》。)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白話直譯:

佛陀停了一會兒,再一次強調說:「須菩提!不管什麼人,不管在什麼地方,或什麼時間,如能對人演說金剛經或是經中的四句話,這個說經的地方就是無上聖地、就是無上道場,所有世間的天神、人民、阿修羅魔,皆應像佛塔廟一樣的恭敬供養。

更何況假使有人能完全依照經意去修持每天讀誦這本金剛經,那他的功德更是無法計算。

須菩提!你應當知道讀誦金剛經,照著經意去修持的人,將能成就最上等,也就是第一等級——至高無上稀有的究竟法,所以這本金剛經的所在地方,等於有佛在那裡,我們對修持讀誦金剛經的人,要像尊重佛弟子一樣。」


推薦閱讀:

流傳最廣的佛經----《金剛經》
金剛經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講師: 林老師 記錄: 競予
雲中的世界

TAG:金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