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剛經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講師: 林老師 記錄: 競予

4月16 自然風國學班 金剛經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課程開始,大家一起向林老師問訊。)

  學真理,先從禮節開始學,禮尚往來。

  今天我去了慧聚寺,大家知道慧聚寺供奉哪位神明嗎?

  ——媽祖。那請問大家:去慧聚寺拜拜,你有什麼感覺嗎?

  ——時師姐:林老師好,我沒有進去過,只從外面看裡面,感覺很莊嚴。

  ——龐師姐:林老師,我也從來沒有進去過。

  ——林老師:那你去過華藏寺沒?

  ——龐師姐:去過;我姐姐學佛,叫我去皈依,那天在皈依現場,我怕小孩不懂事破壞規矩,心裡就有點急躁。

  ——林老師:看到寺廟來這麼多人,都是在拜什麼呢?大家來拜拜,無非求財、求利。這兩天我剛好去了華藏寺和慧聚寺,今天還在慧聚寺遇到朋友,我問他你來這裡有什麼感覺?他就問我:真的有媽祖這個人嗎?我告訴他:真的有,媽祖這個人原來跟我們一樣的,是一個普通人,但是她修行利益眾生,在百年之後,被人朝拜;佛菩薩在世時跟我們一樣,

  可能也要來聽課,了解道理,再講給別人聽,跟今天我們做的事一樣, 我們也一樣能成為佛菩薩。

  在座的各位,看起來年齡最大五十來歲,還有三四十歲,請問,你還有幾個40、50年?再過40、50年,你在哪裡?身體可能就沒有了!在座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這個課題,要好好研究,過了一天少一天,過了一年少一年,今日無事上床眠,難保明日再起身。從前佛陀在世時,要度一個人, 他說等我房子蓋好我就去修行, 過了一年,佛陀再去看他, 他說等我孩子長大娶妻生子再說,又過了一年,他說等我要照顧我孫子, 等他長大再說, 就這樣過去幾年, 當佛陀再去要度他時, 他已經不在世了! 無常來的時候,你再忙也只能跟著走。所以身體還在,要來聽道理,要盡量做, 不然沒了色身也沒行功立德機會了!

  今天講金剛經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須菩提,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也是金剛經的「主角」

  「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我們知道恆河嗎?

  恆河的沙子多不多?——多!

  恆河裡的沙子已經很多了,假使每一粒沙子代表一個恆河,這樣每一個恆河的所有沙子,「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這樣的恆河真是已經很多了;那麼,「須菩提,

  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什麼是七寶?我們看下圖:

  布施七寶這樣寶貴的東西,數量又象剛才說的沙子那麼多,「得福多不?」你認為這樣福報多不多?——很多!

  我們再來讀完第十一分:

  前後說了兩個福德,你認為哪一個福德更大一些?

  首先,大家知道「四句偈」是哪四句?——其實這是一個千古疑問,人們一直在找,有說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其實,這是誰說的?是武則天說的。佛陀曾經與弟子走在路上,遇到一群小孩子在玩沙子,其中一個小孩拿著沙子做的點心,給佛陀吃,弟子就要呵斥「怎麼可以給佛陀吃泥沙!」,佛陀就說:這是小孩子天真自性的流露。由於這個因緣,那個小孩後來轉生為武則天。

  那麼,還有說四句偈就是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到底是不是呢?我們看「乃至四句偈等」,乃至,代表說最高等級,我曾經問過我的師父:四句偈是哪四句呢?師父開示我說:阿難當時記錄佛陀開示,自己還沒有開悟,聽到四句偈的時候,

  他聽不懂——佛陀剛才在講什麼?於是就寫「四句偈」;所以「四句偈」代表是一個開悟的道理。

  「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在這個經文里,能明白佛陀講的,能見性開悟了,為他人說,這個福德,勝過前一個福德。

  我們知道,譬如有人吝嗇,也還樂意做一點布施,因為怕沒有福報嘛,布施會有福報。但一讀到「於此經中,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那好,從此就不布施了,反正我講經說法的功德比布施的還大嘛!

  大家千萬不要就此認為講經說法比布施的功德大。

  布施和講經說法,兩種功德,其實一樣大,為什麼?!

  佛陀之所以那樣說,是要我們破除相。人的財產再大,也算得出數目,布施了多少,總歸算得出數目。今天我在這裡講了一個道理,哪一天聽過這個道理的人又再講給多少人,又再有人講給多少人,這個數算得清嗎?——算不清的,這個影響是無可估量的。

  那麼,一個算得清,一個算不清,為什麼要說這兩種功德「一樣大」?

  算不出來的是「心意」,台灣有話說:誠意喝水,水都是甜的。物質性的東西是有限的,

  如果物質加上心意,就無可估量了。「而此福德,勝前福德",看你怎麼做。你布施一個東西,心裡是無為的,這個功德跟講經說法的功德是一樣大的。如果講經,卻懷了有為的心,這個功德也是有限的。

  不要被講經障礙住了。只要懷著無限至誠的心, 哪怕是一點點,此福德也是不可限量。譬如以前的課上講過一個老婆婆和油燈的故事:老婆婆她非常窮、身無分文,就剪下自己的頭髮去賣得一點錢,來供養油燈,結果油燈怎麼風吹扇吹都不熄滅。其實,這個油燈真的熄不滅嗎?不是的,是因為老婆婆的這個心,是熄不滅的。看經文,不要只看表面,還要看另一面。

  無為福勝篇比較短,今天我們繼續接著講金剛經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複次」,就是「再一次」。佛陀怕大家不明白,就再次叮嚀。「隨說是經」,隨著這個因緣,隨緣是處,能夠讓人家明白。

  各位,你們有在講經嗎?(無人舉手)有沒有當媽媽的,請舉手?有沒有當爸爸的,也請舉手。 各位,你一直在講經哪!講的是「爸爸經」、「媽媽經」。隨緣是處,為了小孩好,不厭其煩講到小孩明白為止, 這就是在講經,只是佛的講經是講給天下眾生, 他視眾生如同自己小孩一般

  再回看金剛經 法會因由分第一:

  第一分最重要,這一分就已經把經講完了。我們看紅色字體的部分,「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陀在默默的示現:什麼是佛?——時間到了,肚子餓了, 要不要吃飯?人為什麼會想吃飯睡覺?因為身上有一個佛性,佛陀示現的是這個佛性。身上沒有這個佛性,人還會動嗎?死人不會動。

  「次第乞已」,因為去結緣,不是去一家乞食就好了,那時候要去七家乞食,七家乞食下來,如果沒有得到食物,那就沒得吃了;

  「還至本處」,這是一個暗示!我們的本性終究要回到原本的地方,如所從來,如所從去。

  你能看見我,是因為有眼睛嗎?死人也有眼睛,為什麼看不到?因為我們裡面有一個「自性」。佛陀已經把示現的要講的講完了

  ,如果懂了這個, 千經萬典都通了;六祖不識字,沒有讀多少經典,但是人家如何向他請教?只要讀給他聽,他就能講出來這讀出來的部分,是在講什麼道理;因為他通達了。

  譬如這個水杯,英文是cup, 日文發音好像「卡普」,韓文也有對應的詞,不管怎麼讀音,都是在講這個水杯,那你需不需要把英文都理解了,才知道什麼是水杯?——不需要的。所以,要理解金剛經講什麼,只要了解佛陀要講什麼,就都通了。

  每一個人都會講經說法,當你看到一個人需要幫助,就奮不顧身去幫助他。這就是講經說法。所以,並不是把金剛經的字都講出來稱為「講經說法」,做出來也一樣是講經說法。「說」,不一定是嘴巴,動作也是說。把利益眾生的事做出來就是講經說法。

  有一天你也能把開悟的道理講出來,功德無限了。有人說我在家也能學啊,我自己讀書就好,為什麼要出來學?——因為要出來聽道理,為什麼出來,因為心性的提升,需要不斷的尋訪明師

  道理講錯了有沒有因果?——有!禪宗有一個著名的公案:一位法師開壇講經說法,法會結束其中一位聽眾不肯離去,而是找法師請教:我前世也是法師,講經說法,但是講錯一個地方,受果報轉世為一隻狐狸,修行了五百年,才能夠幻化人身。今天特意來請教一個問題:請問佛不落因果嗎?——這個時候,這個法師的壓力大不大?很大呀,講錯了,也許要轉世做狐狸一千年啊。法師思索了一下回答說:佛不昧因果。那隻狐狸變的人,立刻得到解脫。

  佛不落因果,那怎麼可能成佛?種佛因才有佛果。一個了解道理的人講兩個小時,比不懂道理的人講一輩子,還有功德。所以了解真理很重要。

  正確的道理要不斷的傳布出去。現在,道理到處都聽得到,但是,對道理的認知要不斷的升級,那怎麼學?(大家回答說:要多聽,問,講,行)——對,就是實證。真理不經過實證,只是紙上談兵,在做的過程中才能印證出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如何更上一層樓?你要走那個樓梯。要把道理理解更精純,要創造你自己新的道理出來,只有你自己走過的才是最深刻的體悟,光聽老師講,停留在聽講,不經實證, 玄妙道理是出不來的(上一課講過「理」的五個層次,從玄理開始,就只能做出來,講不出來了。做了才能讓心性真正提升)。

  比如以前中國人寫字都用毛筆,好多人都覺得寫毛筆好麻煩,要磨墨,要洗毛筆,出門又更麻煩了,為什麼沒有造出來新的代替毛筆的呢?因為習以為常了。

  道理永遠講不完,還有沒有沒講到的理路?所謂「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佛法不一定是宇宙最上第一的法,佛用智慧的眼看到宇宙虛空的道理,再講出來,佛講經說法49年,能把古往今來的、宇宙所有的道理都講的完嗎?講不完!宇宙真理何其多啊,所以不斷的有佛來到世間,不斷的來闡述。要把宇宙虛空所有的道理都了解清楚,不光學佛學,還要學習道學、儒學,所以真正學佛的人,無門戶之見。

  有人問我:老師您看過無形界的東西嗎?我沒看過。那為何知道?我的眼睛沒看過,不代表就不懂。還有人問:林老師是佛教徒嗎?我不是的,那為什麼能講金剛經?——中文是不是只有中國人才講得好?不一定!外國人也有講得很好的。佛法,也不是屬於哪一宗教,不是只有佛教徒才能理解,

  金剛經不是釋迦牟尼佛講給佛教徒聽的,是釋迦牟尼佛希望天下人都能明白的,悟者自得。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為什麼供養?因為有功德。辦一場法會,誰最有功德?一切到法會,都需要場地、空間、人員,所以說來法會的、所有的人都有功德。如果我一個人在這裡,沒人來聽,有沒有功德?有人來聽,我才能講給人聽,不光是我們人在聽,無形界的也在聽,許多佛經上有提到佛陀講經時,天龍八部也來聽法。很多人都從金庸的小說里知道有」天龍八部」。其實天龍八部包括龍神、蛇神、阿修羅、夜叉、大鵬金翅鳥等。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大家都很法喜,有神發願說:未來如果有人講經說法,願意護持這個人。一共八位神響應,其中天部和龍部的福報法力最高,便以天龍八部來代表這八位護法。

  為什麼是供養天人啊?我們知道天道是「三善道」之一:天、阿修羅、人;因為有福報,所以得受供養。「三惡道」是畜生、餓鬼、地獄。畜生比如貓狗,是沒有很多福報的,所以再過幾千年,貓狗的神識也不能創造一個文明社會。今天在慧聚寺,看到很多麵條被扔掉,那一碗面很大碗啊,做很大碗,是廟方的用心,怕人吃不飽,可是有這種扔掉食物的習性,會墮入餓鬼道。所以食物千萬別浪費。

  只有三善道,才能供養,就因為有福報。下面講阿修羅

  阿修羅是」非人」,不是天人,但有跟天人一樣的福,但沒有天人同樣的德,有福無德。天人與人一樣, 也吃飯、結婚,身體是無形的, 怎樣吃飯?——想一下,就來了。幸福嗎?幸福。但這是有限的, 每天都在不斷的消福報,吃飯、住房、都靠福報,福報不夠,就只能借靠他人法力。

  為什麼阿修羅沒德?比如在布施善事的時候,夾雜了嗔念。各位,修行有沒有福報?有。但你在做善事的同時,內心有怨氣、忌妒,上天還是一樣給你福報,但也會給你去阿修羅道。

  下圖講有四種阿修羅,也是看福報大小的:

  阿修羅也有降生到人間,負責「考道」。有的人發現沒有修行還好過,一旦修行,忽然多出來一些障礙麻煩。這些障礙麻煩就是阿修羅負責考驗的。

  阿修羅為什麼干這個事,你修行就障礙你?因為呢,修行會修成佛成菩薩或是天人,去到高的境界了,而阿修羅需要「招兵買馬」,不喜歡你修行,怕你修得好影響更多人去修、去成佛。

  那說好的天龍八部護持呢?鬼神、阿修羅, 一方面幫助你、護持你,同時又嫉妒你,這就是心念不正,善中有惡。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還要從地藏經中的一段經文來理解,看下圖:

  在古印度時代,修行不是人人可以想修就讓你修的,那是國王、貴族才有的資格;那時候吃素也是尊貴的事,不像今天,吃素有時候還被人側目。

  「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轉輪王,就是統一這個世界的大國王、世界霸主、比如成吉思汗、亞歷山大大帝等人。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南北朝的梁武帝,在世時大力弘揚佛教,達摩祖師還差點把衣缽傳給他。梁武帝的前身,因為做了這個事,轉世做國王的:梁武帝前世曾經是一隻蚯蚓,住在一間寺廟的東廂房的泥地里,古時候沒有水泥地沒有瓷磚嘛。每天一到早課時間,這蚯蚓就發出叫聲,吵醒住在東廂房裡的僧人,起來做早課,每天按時如此。而住西廂房的僧人則老是起床晚、做早課遲到,常常被住持罵。一位西廂房的僧人跑去東廂房問:你們按時起早的秘訣是什麼?這僧人回答:也不知道為何,一到早上那個時間,就有聲音吵醒我們。西廂房來的僧人終於發現了是那蚯蚓,害得自己那一屋的夥伴都因為比別人晚而挨罵,於是殘忍的用開水燙死了這蚯蚓。蚯蚓轉世為樵夫,這位僧人轉世為一隻猴子,因緣果報再相遇,蚯蚓本身並不知道殺自己的兇手,但是因果就是會讓他們再遇到一起。(所以被欠錢的不用擔心,對方總會還給你,因為,上天會主持公道)

  有一天,樵夫在山上一間破廟看到佛像淋雨,就拿自己的斗笠給佛像遮雨。這一舉動,被路過的日夜遊神記錄為:有人蓋了三寶殿。(為佛像遮雨一隻斗笠,其心意等於建造一座三寶殿);所以這位樵夫再一世就轉為梁武帝。

  而那隻猴子,由於前世是出家人,還有著供佛的習性,會摘了山上的果子去那間破廟裡供佛。猴子和樵夫都去供佛,都把對方擺的供品弄亂了,樵夫暗地裡觀察,原來是猴子跑來搗亂,於是把猴子抓住了,有前世僧人殺蚯蚓的因緣,這世樵夫對猴子就心有殺意,所以把猴子關起來餓死了。猴子由於念佛供佛的功德,加上被樵夫殺,了結掉前世的惡因,轉世來做諸侯王。

  梁武帝在位時頗有政績,晚年爆發「候景之亂」,餓死宮中。這還是前世的仇人來討報啊。

  「受持讀誦」,讀,就是看文念文字,誦,是背出來。

  一說受持讀誦,就有人認為是要念經多少多少,錯了,不是叫你念這個經,釋迦牟尼佛的時候,沒有這個經,佛要你誦持的是真理,不是要你誦持文字。文字本身沒有生命,什麼是有生命的?是人的心意。佛的念頭,才叫「念佛」

  「經典所在之處」,金剛經、法華經等,心中有佛,心中才有經,佛在講的不是文字的經,而是自性良心經。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佛經,跟佛相應。看經典,不要只看文字講什麼,要看佛到底在講什麼。內心時時對自己尊重,去廟裡拜拜,也是拜自己的內心良心佛,把自己的自性佛找出來。內心有經典,

  走到哪裡,哪裡就有佛

  問答:

  第一問:林老師好,聽說只要念經念幾千幾萬次就能消業是真的嗎?

  答:1,佛教最開始的修行方式,不念佛也不念經。上一堂課我們講過釋迦牟尼佛之前的莊嚴劫時期,有千佛,根本無佛經可念,那麼如何消業呢。

  2,我們都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念誰?

  3,功德不是靠嘴巴念出來,是靠行為做出來的。

  消業,是靠做出來。不斷的做,利益眾生;

  好比說支票只開了一半,還兌換不了錢,是空頭支票。念佛,有功沒有德,因為沒有受者。念佛,對自己內心有功,至少沒有惡念,但由於沒有行出去,就沒辦法消罪業,只有實有功德,才能消, 當你念至一心清凈之時,內心罪業是沒有了, 但外在的因果業力, 沒有功德沒法消。

  好像在念「我要幫助你」,這個光念沒辦法有功德,只有去做了幫助你的事,才有功德。

  往生到佛的世界,不是就成佛了,這還只是學生,佛的學生。考進大學,不代表是本校畢業生,還得學完畢業才算。

  在利他的工程中, 放下了我執。

  財施,法施,無畏施,才有功德,家裡念,有功無德。

  第二問:大自然的食物鏈,狼就是吃羊,那人為什麼不能吃肉?

  答:動物之間它吃它,也是有因果的,動物在業報當中,不太可能成佛。冤冤相報何時了。獅子、鱷魚、狗,也有不吃肉的,不吃肉,這輩子的靈性清一點,也是在修。狼吃兔子,是它們的業報呈現,不是說這就是「應該的」,償還的因果是整個世界、包括動物都在這個規律之中,植物不在其中,植物無靈魂。

  比如:我們理解所謂「不昧因果」,就是「不會迷失,很清楚因果」。舉一個佛陀的故事為例:佛陀曾經有一世是一個村莊的小孩,有一天,村裡的魚池抽干,出現一條大魚王,全村的人分而食之,唯有這個小孩沒吃。但是小孩用棍子打了魚頭三下。後來,這整個魚池的魚都轉世成為一個國家,魚王轉世為這個國家的國王,把小孩所在的家族全滅族了,所以你說佛有無因果,當然有啊。那小孩並沒有吃魚,所以當滅族時,倖存活下來,但頭痛了三天,來還那敲打魚頭三下的果報。他很清楚,所以不埋怨,這是天地的公道,這是家族前世造的因果。

  第三問:林老師,所謂「不昧因果」與「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有關聯嗎?

  答:比方說:你吃麻辣燙嗎?(吃),很多麻辣燙不健康哦,但有人會說「吃了再說」,結果肚子疼,上吐下瀉了,這時候就會說「哎喲,我早知道就不吃了」。——這就是眾生畏果,等到嘗到苦果了才後悔 。還比如喜歡喝酒的人,明知道喝酒不開車,但是因為看到酒,酒癮上來了,就顧不上結果, 等到酒駕造成危害事故才說我下次就不喝了,這就是眾生畏果。而不昧因果就是我們要了解宇宙間一切都是因果,明白它而不落於惡因果當中。


推薦閱讀:

精通《金剛經》後的人生段位
試解《金剛經》(中)
《金剛經》生活 - 第三十二品
雲中的世界

TAG:金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