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港股直通須好好掂量
桂浩明:港股直通須好好掂量
2014年04月10日01:05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手機客戶端
- 保存到博客
- 大|中|小
- 列印
日前,一則港交所與內地滬深交易所就網路互聯互通達成共識的消息在市場上引起軒然大波。按一般理解,在實現了互聯互通以後,內地投資者就可以直接通過滬深交易所系統買賣在港交所上市的股票,同樣,境外投資者也可以通過港交所直接買賣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有人稱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這是2014年版的港股直通車,其影響要比2007年版大得多。
所謂的2007版港股直通車,就是當年開放內地居民直接買賣港股的方案,那時設定了中國銀行天津分行作為交易與結算的通道,在那裡開戶後就可以直接買賣港股了。但就在直通車行將發車之際被叫停。據說有關方面考慮到內地投資者還不成熟,同時港股受到直通車消息的影響已經大漲,因此認為此時讓內地居民直接買賣港股風險太大。這一停就是7年,而今則又出現了以兩地交易所相互銜接為模式的2014年版直通車。如果真的實施,那麼由於交易與結算更為方便,形式也更為靈活,其影響顯然會更大。而這到底會給市場帶來什麼,的確很值得討論。
毫無疑問,A股市場對外開放是必然的,境內投資者直接買賣境外股票,境外投資者直接買賣境內股票,這些都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在如今的條件下,這些要進入到直接操作階段,又的確還存在一些問題。舉例來說,現在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還沒有實現自由兌換,而港股直通車的開通,實際上就意味著在這方面要有大的動作。如果不設置額度的話,那麼就等於變相實現了資本項目的全面開放。而如果要設置額度的話,那麼就會帶來一系列的管制措施。這些措施應該如何制定?要讓額度管理既能夠滿足實際投資的需要,又避免套匯逃匯現象的發生,恐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這方面並沒有做好充分研究的情況下,談論直通車是缺乏基礎的。
另外,港交所的交易制度與內地滬深交易所不同,在信用交易等方面的限制比較少,普通內地投資者恐怕一時難以適應。因此,比照內地的相關做法,理應建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既需要對投資者進行風險測試,同時對於參與港股交易的投資者作出一定的條件限制。顯然。在這方面人們也沒有看到相應的準備工作在進行。
最後,現在不少內地投資者已經在擔心,也就是由於滬深股市走勢疲軟,相比之下港股的行情要強勁得多,此時開通港股直通車,會不會導致滬深股市的進一步失血,或者讓外資「炒」了境內股市的底。其實,現在境內外市場上,已經有了QFII與QDII等在運作,在一定程度上內地投資者已經可以間接投資港股,而境外投資者也可以投資境內股票。由於相關的額度也還沒有用完,而且在上海自貿區所建立的境內外資金「雙向投資」的機制也沒有在市場上引起太大反響,所以可以認為即便直通車開通,其對境內外市場的直接影響也不會很大。但問題是,由此對境內投資者是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衝擊。在市場本身很強壯的背景下,也許這種衝擊不至於對大盤走勢帶來什麼干擾,但是在市場十分疲弱之際,這種影響還是不可忽視的。對此,有關方面有必要作出充分的評估,並且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好應對的預案。
就A股市場的實際情況來說,現在最需要的是建立良好的治理環境,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進一步落實「三公」原則,吸引中長線投資者入市,打破股市持續低迷怪圈,形成良好投資氛圍。如果這些最為基礎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一旦開通港股直通車,即便未必真的有多少資金會轉到香港市場操作,但還是會加劇A股市場的邊緣化。
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資本市場,都以本國或者本地區的投資者為主來運行,在自身資本市場還沒有搞好的背景下,匆忙實現全面開放,這裡的成敗得失,的確應該好好掂量才行。在此,筆者的觀點是,實施港股直通車的條件現在還不那麼具備,相關各方對此要慎行才是。
推薦閱讀:
※都在罵碧桂園老闆是農民,但最近誰在炒他的股票呢?
※如何用機器學習跟著許家印在恆大股票上三周賺一倍
※估值低到塵埃里,港股里的奇葩今年終於要爆了
※周黑鴨研究報告
※金嗓子上市後,創始人4個月卻虧了15億
TAG:港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