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揭秘:多爾袞獲封「皇父」是傳說「太后下嫁」鐵證?

揭秘:多爾袞獲封「皇父」是傳說「太后下嫁」鐵證?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皇父攝政王」與《太后下嫁詔書》的爭論

對於「皇父攝政王」這個稱呼引起的種種聯想,學界早有爭議。著名清史專家孟森的解釋是:順治帝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是為了表彰他的功勞,符合古人的「尚父」、「仲父」之意(比如周武王稱姜尚為師尚父,秦王政稱呂不韋為仲父——引者注),並不能說明孝庄下嫁給了多爾袞。

至於孝庄太后死後沒有與丈夫合葬於昭陵,是因為無顏見先夫於地下、葬清東陵風水牆外是「罰」自己給子孫「看陵」的說法,孟森也不以為然。他認為,在清朝,皇后不與皇帝合葬者,「累代有之」,如順治皇帝的第二位皇后孝惠章皇后就不與順治合葬,而是另起孝東陵葬之;雍正皇帝也只有一位皇后與之合葬;嘉慶皇帝的第二位皇后也不與嘉慶合葬,而是別起昌西陵……在孝庄太后去世之前,已有孝端皇后同皇太極合葬於昭陵,所以不葬孝庄太后於昭陵也是非常正常的。

而類似於「太后下嫁」這樣的朝廷大事,照例應當詔諭給藩屬國的,然而孟森說自己遍查順治初年的朝鮮《李朝實錄》,也找不到有關「太后下嫁」的詔書,可見根本就沒有「太后下嫁」這件事。

孟森先生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給多爾袞加尊號的事,在順治五年之前就做過多次了。入關之後,多爾袞的稱號一開始是「叔父攝政王」,沒多久改為「皇叔父攝政王」。他的特殊待遇也是一加再加,從免去向皇帝跪拜,到與皇帝一起接受百官朝賀,可以說是「加無可加的富貴」。至於順治五年十一月,「皇叔父攝政王」又被改為「皇父攝政王」,則透露出順治和孝庄的一種無可奈何。因為在這一年的三月,多爾袞囚死了他的政敵、當初的皇位競爭者豪格,「兩虎」變成了「一虎」。也就是說,用福臨繼位來維持平衡的時期已經結束了,大權獨攬的多爾袞,下一個目標是什麼,處於權利中心的孝庄不能不有所警惕。為了緩衝迫在眉睫的危險,把「皇叔父」變為「皇父」,就成了一根救命稻草。即使看上去有點怪,畢竟比「皇叔父」又更親近了一步,以求多爾袞看在「皇父」這一稱號的份上,保住自己兒子的一條命(我的兒子即是你的兒子),但這並不能說明太后真的「下嫁」給了多爾袞。

然而,當孟森把自己的考證文章拿給好友胡適看的時候,胡適慎重其事地回信表示,孟森先生的考證文章「似仍未能完全證明(太后)無下嫁之事」,因為「皇父」之稱究竟不能等同於「尚父」、「仲父」之稱。

看來,在沒有發現過硬的材料之前,誰也說服不了誰。

1947年1月28日,劉文興發表了《清初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起居注跋》一文,披露其父劉啟瑞在宣統初年發現了《太后下嫁詔書》:

清季宣統初元,內閣庫垣圯,時家君(劉啟瑞)方任閣讀,奉朝命檢庫藏。既得順治時太后下嫁皇父攝政王詔,攝政王致史可法、唐通、馬科書稿等,遂以聞於朝……時又於起居注檔上,見有《皇父攝政王起居注》一冊,黃綾裝背,面鈐有弘文院印。皇父者,多爾袞尊號也……特書式博大,與康熙立館後所修起居注式不合……家君心竊疑之,遂語諸同僚,不虞竟散失,蓋為同僚某聞而竊取之矣。越一年,始見諸廠肆,家君亟購存之。惜書面已褫去,某君恐事發,乃為之重裝者,即是本也。

文中所提到的《皇父攝政王起居注》的原件的確存在,已被四川師範學院圖書館在1959年從廣州古籍書店中購得,但是《太后下嫁詔書》的原件,除了劉文興說他的父親親眼見過,並沒有其他人看到,這不能不使人懷疑。後來,有人為撰寫《清代宮廷史》就此事專門問劉文興的好友、故宮博物院資深專家朱家溍先生。朱家溍回答說:「我和劉文興是極熟的朋友,劉先生在文字聲韻的研究中態度是非常嚴謹的,但在生活中卻有些喜歡開玩笑。關於《太后下嫁詔書》一事,我曾詢問過劉先生。他哈哈大笑說,詔書是沒有的,因為打算賣掉這部書,所以寫跋語時加點噱頭,何必認真,姑妄聽之而已。不過劉先生相信太后下嫁是真的。」

所謂發現《太后下嫁詔書》一事,原來是劉文興為了在轉讓《皇父攝政王起居注》這一珍貴檔案時賣個好價錢而特意加的噱頭。

至今是否有這麼一份《太后下嫁詔書》仍然是個謎。其實為了滿足多爾袞的權利慾望以獲得暫時的安全,不管是改稱「皇父攝政王」,還是如張煌言詩里所描述的,在慈寧宮小範圍地舉行「太后下嫁」的婚禮,對孝庄來說都是情理之中的事。至於詔書布告天下,筆者卻覺得不大可能。雖說清軍入關之前,兄弟死後娶嫂子或弟媳是傳統風俗,但畢竟此時已經入關,不宜給本來就笑話滿人野蠻的漢人以口實,除非像順治那樣頭腦發熱的少年天子,才會把從兄弟那兒奪來的董鄂妃拿來炫耀,多爾袞、孝庄畢竟是比較老練的政治家,不至如此。

推薦閱讀:

好女不嫁赤峰男——赤峰盛產流氓一說是咋來的
正經狐妖才不會隨便陪你睡覺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傳說
重陽節漫話和瞎寫
世上到底有沒有麒麟?

TAG: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