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邵氏四大導演之一:李翰祥,他擅長的不僅是風月片(下)

「電懋」老闆陸運濤為了幫助李翰祥離開邵氏,付給邵氏30萬港幣的違約費。成功脫離邵氏之後,李翰祥在台灣成立了自己的 「國聯影業公司」,凌波沒有跟著他離開,但他仍從邵氏帶走了導演和技師20多人,演員就只有江青一個。

此江青和我們所熟知的江青並不是同一人,她原名江獨青,1946年生於北京, 1961年隨父母南遷香港,報考了邵氏的南國演員訓練班。在訓練班裡時,江青就憑藉精湛的舞藝嶄露頭角,到邵氏之後被李翰祥相中,選為黃梅調電影《七仙女》的女主角。

江青與李翰祥

由於某些原因,直到李翰祥離開邵氏,《七仙女》也沒能拍成,當邵逸夫聽到李翰祥把《七仙女》作為「國聯」創業作的消息後,邵逸夫馬上下令,邵氏影城的所有影棚,都搭上《七仙女》的布景,要搶在李翰祥前面拍成此劇。

雖然邵氏用盡全力,但還是讓李翰祥先拍好了《七仙女》,事後說起此事,他不無得意:「『國聯』的《七仙女》,我們只用了17天半的時間就拍完了。邵氏公司打對台,用四個導演連夜趕,比我還慢,同一天在台灣上片。這戲在台北作了240萬的票房,邵氏公司的凌波版《七仙女》比我少,只做了220萬。」

邵氏《七仙女》

不過國聯的《七仙女》在香港上映時,卻被邵逸夫一紙訴狀告上法庭,理由是盜用邵氏的歌曲。兩部影片均使用黃梅調,談何盜用?但雖然最後「國聯」贏了官司,卻輸了先機,法院裁決「國聯」《七仙女》可以在香港公映的時候,邵氏的《七仙女》已經放映數日,觀眾的興趣早已轉移,戲院里觀看《七仙女》的觀眾寥寥無幾。

李翰祥事後說:邵逸夫做這種事,鬥不過他。所以後來《七仙女》在香港再上的時候,生意就壞了。

1964年6月20日, 「電懋」老闆陸運濤在台北乘坐飛機失事,包括陸運濤及其新婚妻子、行政人員等電懋高層在內的57人全部罹難,從此改寫了港台電影歷史。

陸運濤

在台灣的李翰祥仍然繼續拍戲,幾年裡也出品了不少電影,但失去後台老板陸運濤的支持,加上多部電影票房的失利,他的國聯公司負債纍纍,瀕臨倒閉。

拖垮國聯的電影是《西施》,李翰祥讓江青任女主,調動台灣士兵拍攝,一意要拍到千軍萬馬的戰爭場面,但影片上映後的票房卻差得一塌糊塗。

1971年,李翰祥回到了香港,令人意外的是,在台灣站不住腳的他,卻住進了豪華酒店。他帶著兩位副導演,找一些熟人影星幫忙客串,用了短短几天,把幾個東湊西湊的小故事拍成電影《騙術奇譚》,結果香港票房居然賣到一百多萬,與張徹、李小龍的動作片一起躋身當年十大賣座港片!

《騙術奇譚》的成功,讓李翰祥乘勝追擊,再接再厲,立馬又拍了部《騙術大觀》,又狠狠地賺了一把,確實厲害。

1970年鄒文懷帶著何冠昌等幾個猛將從邵氏出走,自建嘉禾電影公司,由於李小龍的加盟,此時的嘉禾氣勢如虹,李翰祥兩部影片的成功,讓正尋求應對之策的邵逸夫不計前嫌,將李翰祥重新招至邵氏旗下,此事成了一段佳話,有人說李翰祥能屈能伸,有大將之風;有人說邵逸夫不計前嫌,有容人雅量。

李翰祥一回邵氏就提出拍攝電影《大軍閥》,並大膽採用許冠文出任男主角,雖然遭到不少人反對,但李翰祥堅持說甚麼人到他手上,都能拍得像模像樣,他沒有說錯,《大軍閥》一上映便極度賣座,許冠文也憑該片一炮而紅,自此榮登香江第一喜劇明星的寶座。

《大軍閥》的成功,李翰祥和許冠文固然功不可沒,但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狄娜在影片中的裸體演出,在當時引發了轟動,不過據說狄娜出演這些鏡頭並不是心甘情願,這事我們在狄娜的文章里有講,在此不再細說,不管如何,狄娜自此再不跟李翰祥合作。

1972年和1973年,李翰祥接連拍了《風月奇譚》《一樂也》《風流韻事》《北地胭脂》幾部風月電影,票房收入接近1500萬,比之李小龍三部電影1300萬的票房收入更高。

在重返邵氏的12年里,李翰祥共執導了30多部電影,其中風月片佔20多部,李翰祥說:「我拍的那些喜劇呀,風月片呀,完全是為了賣錢。」

李翰祥的電影東抄西湊,無所顧忌,《一樂也》抄了老舍小說《開門大吉》,《大軍閥》抄了傳統相聲《關公戰秦瓊》,《風月奇譚》抄了義大利名著《十日談》,但由於他手法高超,又精於傳統文化,也能拍得趣味十足,讓人看得輕鬆舍意。

除了精通傳統文化外,李翰祥還對古董文物特別痴迷,在他家裡,堆滿明朝傢具和清朝瓷器,他太太張翠英說過一件事:「有一年窮得不知道怎麼過,除夕晚上借了一筆錢,我們在家等著還給債主,沒想到李翰祥那個傢伙竟然拿來買古董!」

1975年,李翰祥拍攝了《傾國傾城》和《瀛台泣血》兩部巨作,他對這兩部影片盡心儘力,場面無可挑剔,連配音都費盡心思,影片一經推出就備受好評,它們的藝術成就也震驚了港台和內地,特別是在內地內部放映時,北京高層看了感嘆道,香港彈丸之地居然能夠拍出如此宏偉的電影。

1978年,李翰祥回內地商討拍戲事宜,最後未能落實,1980年與邵氏續約兩年,拍攝《徐老虎與白寡婦》和《武松》。

拍《武松》時,李翰祥原想找胡錦飾演潘金蓮,遭婉拒之後便找台灣明星汪萍代替,潘金蓮最後被武松一刀刺死的戲,汪萍怎麼演也演不好,李翰祥跟她講戲:「她一生愛武松,一直渴望和他來一下。這一刀,就像操進她的啤里!」

說完李翰祥教了一個欲死欲仙的表情,汪萍照做,得到金馬獎女主角獎。

1982年,李翰祥將自己在《東方日報》的連載《三十年細說從頭》拍成電影,講述他從影以來娛樂圈裡發生的奇聞趣事,這也是他為邵氏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

1983年,李翰祥談妥了回內地拍戲事宜,拍攝了《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兩部影片,《火燒圓明園》在香港創下近千萬票房佳績,《垂簾聽政》讓初登銀幕的梁家輝榮獲第三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據沈西城說,李翰祥回大陸的最大心愿,是開拍《末代皇帝》這部電影,但他屢次申請都不獲批,後來才知道中央早已圈中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此事成了李翰祥心中最大的遺憾。

1996年,李翰祥應劉曉慶邀請,赴北京拍攝四十集大型歷史劇《火燒阿房宮》,拍攝其間心臟病複發去世。 

從閱讀量來看,對李翰祥有興趣的朋友不多,這個不能怪大家,畢竟年輕一代知道他的影迷很少,連香港女星梁詠琪都誤以為他是大陸導演而鬧過笑話,但不管怎麼說,李翰祥對華語電影的貢獻巨大,成就非凡,是香港電影史上難以忽視的傑出人物。


推薦閱讀:

芭比之歌星公主導演是誰?
導演餘慶導演過《監禁風暴》你看過嗎?
蘇有朋導演《嫌疑人X的獻身》拍得很爛 嗎?
馮小剛導演選演員有什麼標準?
蜘蛛俠3的導演是誰?

TAG: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