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正義之聲】捲入「先公正還是先權威」怪圈只會兩敗俱傷

  最近,有人在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門前擺上書桌,抄寫黨章,並以標語明示讓江西高院的某副院長做合格黨員,而其原由是法院一個判決的執行問題。這樣的鬧劇看似滑稽,卻讓你笑不出來。這種現象在中國並非鮮見,很多司法機關都有過類似遭遇,而這種現象的製造者巧妙地利用了同情弱者的人性特點、仇官仇富的社會情緒,也利用了當前司法公信不高、司法權威不彰的社會氛圍,進而把一個十足的法律問題,轉化成了一個道德性的、以民眾意願為標準的非法律問題。當把問題限於法律範圍時,他們與法官還有「共同語言」;否則,其結果不是司法對此類行為的不理不睬,就是行為人對司法權威的嘲笑戲弄。兩敗俱傷,絕無勝者。

  澳大利亞前任首席大法官布倫南爵士在20多年前曾說過,人們都想把自己的權利置於司法這把保護傘之下,但人們所做的很多事情卻是在捅破這把保護傘。

  韓國的法官朋友曾告訴我,以前的韓國百姓見了法官畢恭畢敬,而現在的韓國法官見了百姓畢恭畢敬。其實,這種變化並不是說司法的權威下降了,而是司法機關在民主化、網路化背景下對行為方式的調整,是社會政治生活從官員權力本位轉向公民權利本位的體現。與此同時,當一個社會在向民主社會轉型時,遭受破壞最大、境遇最慘的往往就是法治權威。而通過這種方式在民主基礎上建立權威,其成本和代價非一般社會所能負擔得起,更不敢保證目的能夠實現。

  之所以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有一些人有意無意地把這個問題拉入一個無解的怪圈之中:為什麼司法不值得我尊重?因為司法不能給我帶來正義。對於一個不能帶來正義的司法制度尊重和服從,則會帶來更多的非正義……無數歷史事實證明,在這樣的怪圈裡放任冒犯司法、藐視司法的行為泛濫,都無一例外地帶來了無序、動亂、戰爭和各類災難。我不認為中國人民會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其實,無論是先公正,還是先權威,都是正確的選擇。而陷入先公正還是先權威的怪圈之中,則沒有出頭之日。

  蘇格拉底因宣傳無神論而被判處死刑後,他拒絕逃走、慷慨赴死的故事成為闡述司法權威的典範。他說:國家判決我有罪後,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因得不到遵守而失去應有的效力和權威。當法律失去權威,正義也就不復存在。這樣慨然的悲劇之聲,卻是歷史的智者在用生命詮釋法律的權威,儘管國家對蘇格拉底的判決在今天看來的確是非正義的。

  在中國,藐視法庭、踐踏法治的鬧劇卻在宣揚著另一種觀念:法治不能滿足我的要求,我便不需要法治了。更可悲的是,因為法治權威不能深入人心,甚至因種種原因而十分脆弱,這就導致類似鬧劇往往能夠得逞。他們會號召更多人起來共同把司法的權威打碎,並粗暴地踏過司法權威的殘片,去獲得自己期待的利益。

  歷史上一直有人嘲笑蘇格拉底,今天甚至有人嘲笑我們使用蘇格拉底的例子。但是,走不出這樣的怪圈,我們的多少努力會在這個怪圈中被無謂消耗,其結果是既不會有司法權威到來,也不會有個人權益的最終保障。

  我們如何期待用一把殘破的傘為世人遮風擋雨呢?

  (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所長 蔣惠嶺


推薦閱讀:

俠義精神,是拿來給小人物們洗腦的
人人頭上有月牙兒
深藏在骨子裡的正義感
光亮

TAG: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