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末農民起義背景(四):荒唐的機構改革點燃了暴動火苗

今天我們來聊聊明朝末年一件小事情——裁撤驛站。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面對空前遼闊的疆土,為了確保中央政令、軍令能夠快速傳遞到地方,同時為了方便官員出差公幹等事宜,建立了一套驛站體系,在京城通往各地的交通要道上,每隔幾十里建立一個驛站,每個驛站配備幾名差役、五匹馬、三頭驢,相當於過去的官方招待所,為過往辦事的公務人員提供了一個歇腳休息的地方。

古代驛站

明初,由於政府機構比較簡單,加上朱元璋管理的非常嚴格,因此,驛站系統的開支不是很大,基本上沒有給朝廷造成財政負擔。明朝中期以後,官僚系統逐漸膨脹,官員出差變的頻繁,再加上制度上的約束已經形同虛設,於是,官僚集團的各種私人接待也被轉嫁到了國家驛站上,一時間,迎來送往,大吃大喝,使得驛站支出急劇暴增,地方上叫苦不迭,朝廷也逐漸認識到驛站非改革不行了。

雖然幾代皇帝都有心改革驛站,但都在官僚集團的強烈抵制下不了了之了,直到崇禎帝時期,才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1628年,崇禎帝為了節省每月30萬兩白銀,宣布裁撤天下驛站,這不經意間的一件機構改革事件,卻要了大明的命。

李自成 影視劇形象

在被裁撤下崗的千千萬萬個驛卒中,有一個叫李自成的小人物最終干起了一件大事情,結束了崇禎皇帝的性命,也結束了明朝276年統治。

李自成,原名李鴻基,陝西米脂人,他家裡世代務農,家境貧寒。李自成可以說是踩著饑荒的點來到人世的,他出生於1606年,正是萬曆晚期,從萬曆晚期開始,一直到崇禎時期,整個陝北天災不斷,饑民遍野,饑民們以草根、樹皮為食,十分凄慘。

為了填飽肚子,李自成在21歲那年應募到銀川驛站當了一名小驛卒。雖然干著最苦最累的活,伺候來來往往的達官貴人,稍有不慎還受到鞭撻,甚至薪水也不能按時領到手。但是,在那個饑荒年代,能有一口飯吃,不被活活餓死,能夠苟延殘喘,也夠了。

然而,好景不長,為了節省開支,崇禎皇帝在1628年裁撤了驛站,時年22歲的李自成僅僅吃了一年皇糧就下崗了。

崇禎殉國

回到家裡後,李自成面臨生計問題了,卻見不的比他更窮的人受罪。米脂連年受災,農民交不起租稅,當地有個大地主姓艾,趁機放高利貸,想在農民身上敲骨吸髓。李自成見大家交不起租稅,就一個人借高利貸替鄉親們把稅交了。

到了還債時期,艾地主逼李自成還債,李自成還不起,艾地主就教唆官府把李自成抓起來打個半死,還鎖上鐐銬,放在烈日下暴晒,不給喝水吃東西。百姓和驛卒懇求縣令把李自成放到樹蔭下,喝點水,縣令也不允許,還呵斥百姓。

群眾徹底被激怒了,一哄而上,砸碎了鐐銬,帶著李自成逃出了米脂,投奔不沾泥張存孟的起義軍。從這一刻起,李自成正式走上了武裝反抗明朝統治的道路。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明後年農民的日子怕是只能更難過!
為何農民不願意種田?
未來10年,農民的土地最終會落到誰的手裡?
「藏糧於地,藏富於民」。農民憑啥要為 「環保」 買單 ?

TAG:農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