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鑒賞技法歸類(下)
6-4藝術構思
1別具匠心◇
7化實為虛:由此物想到彼物。如「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統治者和那些麻木的人們偏安一隅,歌舞昇平,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直把」透露出虛寫的信息◇
19逆筆◇
27虛實結合、虛實相生:前者指現實的景、事與想像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後者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繫,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好處是,①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上片除「念、闊」外,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後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捨。②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的中心。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實虛。通過設「行人」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③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④可以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並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詩人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三四句「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裡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麼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28虛與實-關係:①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書上所言,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②實寫是指對事物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是指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和描寫。③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虛景是詩人通過感覺、聯想或想像而虛擬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
29虛與實-實: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中筆畫細緻豐富的地方。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
30虛與實-虛:①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例如柳永《雨霖鈴》中雲:「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的別後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中崔鶯鶯送別張生唱詞很多是設想的未來之境。今夜中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②多指文章想像的分。如辛棄疾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實。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生後名,可憐白髮生虛!」寫出了理想和現實的巨大矛盾,理想在現實中幻滅,這正是辛棄疾一生的悲憤。③已逝之景、之境。這類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並不在眼前,也是虛象。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雲:「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31言此意彼◇
35以虛象顯實境: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像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詩畫同理,詩歌借鑒了中國畫的這種方法。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裡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此外,詩人往往藉助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描繪了一幅美好的仙境圖景,圖景的美好反襯出現實的黑暗◇
36抑揚:包括「先抑後揚、先揚後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王昌齡《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毀教夫婿覓封侯。」先寫少婦「不知愁」,後寫「悔」——先揚後抑。通過對少婦情緒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44正側:包括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側結合三種。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如白居易《楊柳枝詞》「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黃金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再如王昌齡《從軍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詩風勢很大,捲起紅旗便於急行軍,另一方面勢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
二、詩歌鑒賞之「表達公式」
一、注意事項
1、切入的角度
①題目開口面小的,按規定的角度切入。
例: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分析:此題的開口面很小,只要從「折柳」切入作答即可。
參考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②題目開口面大,可自選角度切入。
例:閱讀下文,試從一個角度切人,對這首詞寫一段鑒賞性的文字。
蔣捷《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分析:解答此題,不要面面俱到,圍繞一點寫即可。例如從內容、形象、線索、語言風格等等方面均可。
參考答案:
①從謀篇行文的角度看,這首詞是從舊日之我寫到今日之我,在時間上為順敘;但它的寫作觸發點卻是從今日之我想到舊日之我,在時間上是逆推上去的。詞中居主要地位的應當是今我,而非舊我。因此,詞中的三幅畫,是緊密相連的,當我們讀到第三幅畫時,只會感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這樣一個極其單調的畫面,正表現出畫中人處境的極端孤寂和心境的極端蕭索。他在嘗遍悲歡離合的滋味,又經歷江山易主的巨大變故後,不但埋葬了少年的歡樂,也埋葬了壯年的愁恨,一切皆空,萬念俱灰,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雖然感到雨聲的無情,而自己卻已木然,無動於衷了。詞的結尾,以「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樣兩句無可奈何的話,總結了他「聽雨」的一生。
②從線索的角度看,這首詞層次清楚,脈絡分明。詞的上片感懷已逝的歲月,下片是慨嘆目前的境況,它按時間順序,由少年寫到壯年,再寫到老年,寫了三個不同時期的不同環境、不同生活和不同心情,而以「聽雨」作為一條貫串始終的線索。
③從組材的角度看,作者非常高明。作者的一生是在戰亂年代中度過的。這首詞正是他的憂患餘生的自述。其寫作的高妙之處在於:作者沒有用抽象的敘述來進行概括,而是從自己漫長的一生和曲折的經歷中,截取了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徵性的畫面,通過它們,形象地概括了從少到老在環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發生的變化,其概括本領是極其高明的。
2、答題的格式
①先觀點後理由
解題時先表明觀點,再陳述理由。
例: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參考答案:
A.遊子思歸鄉。【前為觀點,後為理由】一、二句是遊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遊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後兩句遊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無期,更添愁苦。
B.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遊子;最後兩句寫思婦設想遊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
C.二者兼有。全詞以遊子思歸鄉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②先分後總式
答題時,先分說後總說。
例:王維《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影,安禪制毒龍。(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慾念)」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
答:詩眼分別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擋,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的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和「冷」二字繪聲繪色,【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兩字的妙處。先分說】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結合全詩的意境分析其妙處。再總說】。【此答案從用詞之妙分析其效果】
③先總後分式
答題時,先總說後分說。
例:朱淑真《秋夜》「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並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答:「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先總說】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後分說】
④分點作答式
答題時,分成幾點,列出答案。
例:李白《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①,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②,餘響入霜鍾③。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的理解。
註:綠綺: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霜鍾:《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鍾,霜降而鳴。
答:① 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②寫出了作者沉醉於琴聲之中的狀態,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3、寫法指津
①填空型:看清題目要求,注意題目空格前後相互照應的語言及能給我們啟發、暗示的文字。所需信息盡量在詩句中提取。
②表格型:同「填空型」。
③問答型:認真審題、明了要求。讀全、讀准、讀懂題目。明確答案來源於何處(如全詩、上闋、首聯等),答題要有得分點意識。做到「問什麼,寫什麼;要什麼,給什麼」。一般可採用「總-分-總」式。(1)概括特色(一個判斷以標明觀點,回答題中所問)(2)扣住要求,結合詩句進行分析闡述,以證明觀點。(3)揭示這樣寫的好處。即詩歌寫了什麼、如何寫的、這樣寫的妙處。
二、基本公式
0、萬能公式型
公式:詮釋+手法+作用;作用=表達效果+情感主旨
詮釋。就是將所要鑒賞的詩句的大意給解說一下,但遠沒有翻譯那麼嚴格,略可自由發揮;
手法。就是指出此詩或是此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或是表達手法,只要說出一到兩個即可。這個很自由的,你知道什麼說什麼,只要基本能與該詩該句掛上邊就可以了,比如比喻、誇張、引用等修辭,比如映襯、對比、烘托等;比如寄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作用。就是緊承上句,進一步指出該「手法」的作用,一般從兩處下筆:①該手法本身所具有的表達的效果,比如比喻、擬人就可說是「更加形象生動」之類;②對表達情感、主題的作用,比如「使詩句更具有一種悲切感人的藝術效果」「更強烈地表現了作者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具有更強的感染力」之類的,如果你竟然連該詩的基本感情都把握不住,不妨就籠統地說「使情感的表達更加強烈感人」之類。
總之,運用此法,只有第一步因具體詩句而大有不同外,另兩步幾乎全是一些大話套話現成話,你只要對「常用術語」有所印象,自可「以一知充十用」到處抹「清涼油」啦!
1、語言風格
①簡析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①釋詞。可以從該詞的含義、詞性,特點,內容等方面入手。如「萬里」,形容詞,極言空間之寥廓;「時時」一詞,運用疊詞,寫月光時時照進黑暗的居室;「夜久」,形容詞,極言時間之久遠。
②表達作用。詞語在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等方面有著突出的效果。「萬里」,極言空間之寥廓,烘託了詩人望月懷遠的思緒之綿長(表達情感)。「夜久」極言時間之久遠,烘託了詩人因憂慮時局動蕩、國事艱難以及思念親人而老淚縱橫、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描繪形象)。「時時」一詞,運用疊詞,寫月光時時照進黑暗的居室,與下句的「故故」相對,使語言表達更富有韻律美(語言層面的作用)。
②對關鍵字的品味
公式:詞語含義+手法+表達作用。
例:(宋)宋祁《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③鍊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公式I:觀點+詮釋+作用;作用=該詞對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公式II: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例:王維《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影,安禪制毒龍。(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慾念)」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答:(步驟一)詩眼分別是「咽」、「冷」。(步驟二)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森幽暗,似乎顯得陰冷。(步驟三)「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孤靜幽寂的景象意境。
例:白居易《南浦別》「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答:(步驟一)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二)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三)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
④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公式:該詞對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結論
例: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答:(步驟一)「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三)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⑤比較型
提問方式:某人認為某詞應改為××,你是否同意?
提問變體:同「一詞領全詩型」「鍊字型」
公式:觀點+甲詞效果+乙詞效果
注意:「甲詞效果」可以參考以上各種型號的答題模式,從該詞用詞是否準確、有無特殊手法,以及對再現情景描繪意境所起的作用、對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採用「鍊字型」「對關鍵詞品味型」的模式答題。「乙詞效果」則很簡單,只要說它沒有甲詞所具備的××效果則行了,不必具體分析。
例:宋?方惟深《舟下建溪》「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末句,一用「應有」,到底哪個更好?為什麼?請簡要賞析。
答:(步驟一)「猶有」更好。(步驟二)「猶有」二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還保存到現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步驟三)而「應有」二字卻不能道出此意。[①「應有」更好。②「應有」二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複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③「猶有」二字則無此意趣。]
⑥語言特色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公式: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注意:①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②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等。
例:王昌齡《春怨》「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答:(步驟一)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二)「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三)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例:柳中庸《徵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為什麼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答:(步驟一)此詩語言特點是慷慨悲涼,(步驟二)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塞等邊塞地名,寫徵人的戍邊生活。「馬策」即馬鞭。「刀環」,刀柄上的銅環。馬策,刀環雖小而微,足以引起對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聯想,(步驟三)我們不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與荒涼,也可以感受到徵人轉戰跋涉的苦辛。徵人的怨情也躍然紙上。
⑦品味詩歌的語言風格
品味詩歌的語言風格,是對詩歌語言的綜合性考查。命題形式為概括詩歌語言特色並評析。這類試題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的巧妙,而是抓住關鍵語句品味整首詩呈現出來的語言特點。
怎樣分析詩歌的語言風格?
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見長江滾滾來。
①多角度思考:
(語言層面):對仗工整
(畫面特徵):雄渾(「無邊」「不盡」)
(意象特徵):悲涼(「落木」)
(情感特徵):沉鬱
(語言錘鍊):頓挫(疊詞「蕭蕭」「滾滾」)
②多要點概括:沉鬱頓挫(情感+語言)、沉鬱悲涼(情感+意象)、沉鬱雄渾(情感+畫面)、雄渾悲壯(畫面)、凝練沉鬱(語言+情感)
③分析步驟:第一步,概括語言整體風格;第二步,具體分析(重點詞釋義+重點詞表達效果+畫面特徵+情感)。
示例:這句詩語言有雄渾悲壯的特點(「概括」)。「蕭蕭」擬落葉之聲,使人如聽落葉之窸窣(「重點詞釋義」);「滾滾」擬長江之音,使人如見長江之無窮(「重點詞表達效果」)。落葉「無邊」見其壯闊,長江無窮見其深遠(「畫面特徵」)。落葉已下,長江永逝,更令人感慨的是詩人那韶華不再、壯志難酬的苦楚(「情感」)。
2、意境形象
①分析詩歌意象
公式:表層含義+深層含義。
例:(唐)黃巢《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分析:滿院菊花在颯颯秋風中開放,似乎帶著寒意,散發著幽冷細微的芳香,蝴蝶也難得飛來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像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而統觀全詩,詩中的菊花寓意是當時社會上懷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讚賞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遭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志要徹底加以改變。
②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公式:羅列意象+氛圍特點+思想感情(或藝術效果)
注意:①羅列意象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時,注意從兩方面概括,一是畫面內容概括,如「月下秋景圖」;二是從整體情緒特徵上概括,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主要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時,力求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還不夠,應儘可能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例: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請簡要分析此詩的意境。答:(步驟一)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二)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三)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
例二:宋?方惟深《舟下建溪》「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首句「月黃昏」三個字,營造的是一種什麼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答:「月黃昏」三字為全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步驟一)客船、「無燈」野店、「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步驟二)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步驟三)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③對詩歌意境的體味:
公式: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麼樣的感情。
例:(唐)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分析:這首詩寫秋晚山景,描繪了山中秋雨過後清朗明凈的月夜:松間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漁舟有機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靜、淡遠的秋色晚景圖。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寫秋晚山景,藉以表達作者對純樸安靜、放縱山林生活的熱愛。
④分析抒情形象:
公式:身份+性格+思想
例:辛棄疾《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3、情感主旨
①對所抒發情感的理解
公式:通過什麼+抒發(寄寓、揭露)什麼感情
例:(唐)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分析:通過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淡、悠然、脫俗的意趣。
②評價思想內容:
抒發……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實表現……的情趣寄託……的情懷(如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
4、手法技巧
①手法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公式:手法+闡釋+作用;
注意:①手法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等,②闡釋主要是結合原詩具體說明此種手法在詩中的運用情況,證明運用了此手法;③作用,即「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起到了某某作用」「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等。
例:陳與義《早行》「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驟一)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二)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三)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
例:李白《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註:綠綺: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霜鍾:《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鍾,霜降而鳴。)」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的理解。答:(步驟一)主要用了側面描寫,(步驟二)詩人聽完蜀僧彈琴,舉目四望,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青山已罩上一層暮色,灰暗的秋雲重重疊疊,布滿天空。時間過得真快啊!(步驟三)寫詩人沉醉於琴聲之中的狀態,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例: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而作此詩。)」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麼?答:(步驟一)「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步驟二)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穎,(步驟三)更形象地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
②對表現手法的賞析
公式:手法+表達作用。
例:(宋)周邦彥《關河令》「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雲深無雁影。
③賞析表達方式:
運用什麼手法+描寫(敘述、議論)什麼+抒發什麼情
5、整體評價型
整體評價: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概括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麼+通過什麼手法+抒發什麼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最後的總結:
1.閱讀詩歌,感悟情感的正負方向。
2分析思考導致情感的原因(無論是正方向還是負方向,注意利用標題注釋等的信息)
3.答題時,比觀點的對與錯更重要的是:字數+卷容+格式(公式和分要點)
4盡量套用公式,運用術語。(術語:反覆閱讀,自然胸有成竹)
推薦閱讀:
※如何賞析柳永的《雨霖鈴》?
※你若懂我,該有多好
※佛教徒(出家僧&在家眾)是否可以喜愛搖滾樂?
※清代郎世寧《親蠶圖》卷賞析
※怎麼評價《題西林壁》這首詩?
TAG: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