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詩詞鑒賞技法歸類(下)

古代詩詞鑒賞技法歸類(下)

 

6-4藝術構思

1別具匠心◇  2別具一格◇  3不落窠臼◇  4不落俗套◇  5點面結合: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繫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寫的景物也一樣,它們總是和周圍的景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我們在寫景狀物時,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必須寫主體物周圍的聯繫物,點面結合,烘雲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柳宗元在《江雪》中就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畫面上顯得比較小,但處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是詩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屬於點的描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於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從「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並在「山」「徑」前冠之以數量詞「千」「萬」,對突出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6獨樹一幟◇

7化實為虛:由此物想到彼物。如「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統治者和那些麻木的人們偏安一隅,歌舞昇平,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直把」透露出虛寫的信息◇  8即景抒情◇  9寄寓、寄託:把感情、主題放在一種事物上表現◇  10借古諷今◇  11借古抒懷◇  12借歷史人物自比自慰◇  13浪漫主義:善於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像和誇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源頭,《楚辭》;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龔自珍等。 ◇  14聯想◇  15聯想和想像:由一事物聯繫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繫起來造成一個典型。多為浪漫主義詩人所採用。如李白常把現實與夢境、仙境,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打成一片,他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以飛越的神思結構全詩,詩人的想像猶如天馬行空,所描繪的夢境、仙境,正是他所嚮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時不識月,呼著白玉盤」「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都是奇思遐想與自然天真相結合的神來之筆。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徵義◇  16明暗對比◇  17明褒實貶◇  18明貶實褒◇

19逆筆◇  20起興,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李商隱的《錦瑟》首聯用瑟這種樂器起興,由此而思及「華年」◇  21曲折◇  22設問與懸念◇  23托物言志、感物抒懷: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特點是,隱晦的表情達意,含蓄蘊藉;似在詠物,實為表志;物耶人耶,融為一體;一般兼用了「象徵」手法。如陸遊《卜運算元·詠梅》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著雪,絕勝南陌碾成塵」兩首,分別用「梅花」「杏花」象徵著不隨俗,出類拔萃、性格堅強的人,是詩人自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寫照。杜荀鶴《小松》「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開頭兩句描寫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特徵。以「小松」喻人,寫「小松」初始不為人注意而最終長成凌雲大樹,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淺陋目光◇  24想像: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劉禹錫的《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像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於紙上◇  25象徵: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好處是,形象、生動、具體,化實為虛。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這兩句描寫青山環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徵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  26虛構想像◇

27虛實結合、虛實相生:前者指現實的景、事與想像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後者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繫,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好處是,①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上片除「念、闊」外,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後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捨。②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的中心。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實虛。通過設「行人」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③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④可以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並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詩人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三四句「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裡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麼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28虛與實-關係:①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書上所言,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②實寫是指對事物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是指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和描寫。③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虛景是詩人通過感覺、聯想或想像而虛擬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

29虛與實-實: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中筆畫細緻豐富的地方。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

30虛與實-虛:①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例如柳永《雨霖鈴》中雲:「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的別後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中崔鶯鶯送別張生唱詞很多是設想的未來之境。今夜中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②多指文章想像的分。如辛棄疾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實。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生後名,可憐白髮生虛!」寫出了理想和現實的巨大矛盾,理想在現實中幻滅,這正是辛棄疾一生的悲憤。③已逝之景、之境。這類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並不在眼前,也是虛象。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雲:「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31言此意彼◇  32以古喻今◇  33以景結情: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如王勃的《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最後兩句寫山上望見實景,映襯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風蕭瑟,黃葉飄飛來襯托自己的悲苦。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詩人敘事時只寫淫樂不寫敗亡,這種以景結情的手法餘味無窮,耐人尋味◇  34以小見大:寫的是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的是重大的主題。如司空曙《江春即事》「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全詩以小見大,通過「不系船」這樣一件小事,表現江村寧靜幽美的自然環境和主人公悠閑安逸的情調。我們透過詩的畫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種單純樸實的社會生活◇

35以虛象顯實境: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像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詩畫同理,詩歌借鑒了中國畫的這種方法。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裡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此外,詩人往往藉助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描繪了一幅美好的仙境圖景,圖景的美好反襯出現實的黑暗◇

36抑揚:包括「先抑後揚、先揚後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王昌齡《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毀教夫婿覓封侯。」先寫少婦「不知愁」,後寫「悔」——先揚後抑。通過對少婦情緒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37由上而下◇  38由虛入實◇  39由遠而近◇  40欲擒故縱◇  41欲揚先抑◇  42欲抑先揚◇  43照應: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首聯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裡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

44正側:包括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側結合三種。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如白居易《楊柳枝詞》「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黃金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再如王昌齡《從軍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詩風勢很大,捲起紅旗便於急行軍,另一方面勢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  45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46做鋪墊: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又叫「埋伏筆」◇

 

 

二、詩歌鑒賞之「表達公式」

一、注意事項

1、切入的角度

①題目開口面小的,按規定的角度切入。

例: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分析:此題的開口面很小,只要從「折柳」切入作答即可。

參考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②題目開口面大,可自選角度切入。

例:閱讀下文,試從一個角度切人,對這首詞寫一段鑒賞性的文字。

蔣捷《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分析:解答此題,不要面面俱到,圍繞一點寫即可。例如從內容、形象、線索、語言風格等等方面均可。

參考答案:

①從謀篇行文的角度看,這首詞是從舊日之我寫到今日之我,在時間上為順敘;但它的寫作觸發點卻是從今日之我想到舊日之我,在時間上是逆推上去的。詞中居主要地位的應當是今我,而非舊我。因此,詞中的三幅畫,是緊密相連的,當我們讀到第三幅畫時,只會感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這樣一個極其單調的畫面,正表現出畫中人處境的極端孤寂和心境的極端蕭索。他在嘗遍悲歡離合的滋味,又經歷江山易主的巨大變故後,不但埋葬了少年的歡樂,也埋葬了壯年的愁恨,一切皆空,萬念俱灰,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雖然感到雨聲的無情,而自己卻已木然,無動於衷了。詞的結尾,以「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樣兩句無可奈何的話,總結了他「聽雨」的一生。

②從線索的角度看,這首詞層次清楚,脈絡分明。詞的上片感懷已逝的歲月,下片是慨嘆目前的境況,它按時間順序,由少年寫到壯年,再寫到老年,寫了三個不同時期的不同環境、不同生活和不同心情,而以「聽雨」作為一條貫串始終的線索。

③從組材的角度看,作者非常高明。作者的一生是在戰亂年代中度過的。這首詞正是他的憂患餘生的自述。其寫作的高妙之處在於:作者沒有用抽象的敘述來進行概括,而是從自己漫長的一生和曲折的經歷中,截取了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徵性的畫面,通過它們,形象地概括了從少到老在環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發生的變化,其概括本領是極其高明的。

2、答題的格式

①先觀點後理由

解題時先表明觀點,再陳述理由。

例: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關於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遊子思歸鄉」,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A.遊子思歸鄉。【前為觀點,後為理由】一、二句是遊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遊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後兩句遊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無期,更添愁苦。

B.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遊子;最後兩句寫思婦設想遊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

C.二者兼有。全詞以遊子思歸鄉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②先分後總式

答題時,先分說後總說。

例:王維《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影,安禪制毒龍。(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慾念)」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

答:詩眼分別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擋,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的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和「冷」二字繪聲繪色,【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兩字的妙處。先分說】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結合全詩的意境分析其妙處。再總說】。【此答案從用詞之妙分析其效果】

③先總後分式

答題時,先總說後分說。

例:朱淑真《秋夜》「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並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答:「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先總說】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後分說】

④分點作答式

答題時,分成幾點,列出答案。

例:李白《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①,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②,餘響入霜鍾③。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的理解。

註:綠綺: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霜鍾:《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鍾,霜降而鳴。

答:① 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②寫出了作者沉醉於琴聲之中的狀態,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3、寫法指津

①填空型:看清題目要求,注意題目空格前後相互照應的語言及能給我們啟發、暗示的文字。所需信息盡量在詩句中提取。

②表格型:同「填空型」。

③問答型:認真審題、明了要求。讀全、讀准、讀懂題目。明確答案來源於何處(如全詩、上闋、首聯等),答題要有得分點意識。做到「問什麼,寫什麼;要什麼,給什麼」。一般可採用「總-分-總」式。(1)概括特色(一個判斷以標明觀點,回答題中所問)(2)扣住要求,結合詩句進行分析闡述,以證明觀點。(3)揭示這樣寫的好處。即詩歌寫了什麼、如何寫的、這樣寫的妙處。

二、基本公式

0、萬能公式型

公式:詮釋+手法+作用;作用=表達效果+情感主旨

詮釋。就是將所要鑒賞的詩句的大意給解說一下,但遠沒有翻譯那麼嚴格,略可自由發揮;

手法。就是指出此詩或是此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或是表達手法,只要說出一到兩個即可。這個很自由的,你知道什麼說什麼,只要基本能與該詩該句掛上邊就可以了,比如比喻、誇張、引用等修辭,比如映襯、對比、烘托等;比如寄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作用。就是緊承上句,進一步指出該「手法」的作用,一般從兩處下筆:①該手法本身所具有的表達的效果,比如比喻、擬人就可說是「更加形象生動」之類;②對表達情感、主題的作用,比如「使詩句更具有一種悲切感人的藝術效果」「更強烈地表現了作者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具有更強的感染力」之類的,如果你竟然連該詩的基本感情都把握不住,不妨就籠統地說「使情感的表達更加強烈感人」之類。

總之,運用此法,只有第一步因具體詩句而大有不同外,另兩步幾乎全是一些大話套話現成話,你只要對「常用術語」有所印象,自可「以一知充十用」到處抹「清涼油」啦!

1、語言風格

①簡析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①釋詞。可以從該詞的含義、詞性,特點,內容等方面入手。如「萬里」,形容詞,極言空間之寥廓;「時時」一詞,運用疊詞,寫月光時時照進黑暗的居室;「夜久」,形容詞,極言時間之久遠。

②表達作用。詞語在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等方面有著突出的效果。「萬里」,極言空間之寥廓,烘託了詩人望月懷遠的思緒之綿長(表達情感)。「夜久」極言時間之久遠,烘託了詩人因憂慮時局動蕩、國事艱難以及思念親人而老淚縱橫、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描繪形象)。「時時」一詞,運用疊詞,寫月光時時照進黑暗的居室,與下句的「故故」相對,使語言表達更富有韻律美(語言層面的作用)。

 

②對關鍵字的品味

公式:詞語含義+手法+表達作用。

例:(宋)宋祁《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分析:「鬧」字以動寫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的濃烈氣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機勃勃的美妙境界。

 

③鍊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公式I:觀點+詮釋+作用;作用=該詞對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公式II: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例:王維《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影,安禪制毒龍。(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慾念)」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答:(步驟一)詩眼分別是「咽」、「冷」。(步驟二)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森幽暗,似乎顯得陰冷。(步驟三)「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孤靜幽寂的景象意境。

例:白居易《南浦別》「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答:(步驟一)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二)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三)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

 

④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公式:該詞對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結論  (注意:第三步結論也可放最前面為第一步)

例: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答:(步驟一)「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三)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⑤比較型

提問方式:某人認為某詞應改為××,你是否同意?

提問變體:同「一詞領全詩型」「鍊字型」

公式:觀點+甲詞效果+乙詞效果

注意:「甲詞效果」可以參考以上各種型號的答題模式,從該詞用詞是否準確、有無特殊手法,以及對再現情景描繪意境所起的作用、對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採用「鍊字型」「對關鍵詞品味型」的模式答題。「乙詞效果」則很簡單,只要說它沒有甲詞所具備的××效果則行了,不必具體分析。

例:宋?方惟深《舟下建溪》「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末句,一用「應有」,到底哪個更好?為什麼?請簡要賞析。

答:(步驟一)「猶有」更好。(步驟二)「猶有」二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還保存到現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步驟三)而「應有」二字卻不能道出此意。[①「應有」更好。②「應有」二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複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③「猶有」二字則無此意趣。]

⑥語言特色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公式: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注意:①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②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等。

例:王昌齡《春怨》「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答:(步驟一)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二)「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三)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例:柳中庸《徵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為什麼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答:(步驟一)此詩語言特點是慷慨悲涼,(步驟二)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塞等邊塞地名,寫徵人的戍邊生活。「馬策」即馬鞭。「刀環」,刀柄上的銅環。馬策,刀環雖小而微,足以引起對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聯想,(步驟三)我們不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與荒涼,也可以感受到徵人轉戰跋涉的苦辛。徵人的怨情也躍然紙上。

 

⑦品味詩歌的語言風格

品味詩歌的語言風格,是對詩歌語言的綜合性考查。命題形式為概括詩歌語言特色並評析。這類試題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的巧妙,而是抓住關鍵語句品味整首詩呈現出來的語言特點。

怎樣分析詩歌的語言風格?

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見長江滾滾來。

①多角度思考:

(語言層面):對仗工整

(畫面特徵):雄渾(「無邊」「不盡」)

(意象特徵):悲涼(「落木」)

(情感特徵):沉鬱

(語言錘鍊):頓挫(疊詞「蕭蕭」「滾滾」)

②多要點概括:沉鬱頓挫(情感+語言)、沉鬱悲涼(情感+意象)、沉鬱雄渾(情感+畫面)、雄渾悲壯(畫面)、凝練沉鬱(語言+情感)

③分析步驟:第一步,概括語言整體風格;第二步,具體分析(重點詞釋義+重點詞表達效果+畫面特徵+情感)。

示例:這句詩語言有雄渾悲壯的特點(「概括」)。「蕭蕭」擬落葉之聲,使人如聽落葉之窸窣(「重點詞釋義」);「滾滾」擬長江之音,使人如見長江之無窮(「重點詞表達效果」)。落葉「無邊」見其壯闊,長江無窮見其深遠(「畫面特徵」)。落葉已下,長江永逝,更令人感慨的是詩人那韶華不再、壯志難酬的苦楚(「情感」)。

 

2、意境形象

①分析詩歌意象

公式:表層含義+深層含義。

例:(唐)黃巢《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分析:滿院菊花在颯颯秋風中開放,似乎帶著寒意,散發著幽冷細微的芳香,蝴蝶也難得飛來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像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而統觀全詩,詩中的菊花寓意是當時社會上懷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讚賞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遭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志要徹底加以改變。

 

②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公式:羅列意象+氛圍特點+思想感情(或藝術效果)

注意:①羅列意象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時,注意從兩方面概括,一是畫面內容概括,如「月下秋景圖」;二是從整體情緒特徵上概括,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主要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時,力求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還不夠,應儘可能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例: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請簡要分析此詩的意境。答:(步驟一)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二)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三)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

例二:宋?方惟深《舟下建溪》「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首句「月黃昏」三個字,營造的是一種什麼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答:「月黃昏」三字為全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步驟一)客船、「無燈」野店、「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步驟二)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步驟三)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③對詩歌意境的體味:

公式: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麼樣的感情。

例:(唐)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分析:這首詩寫秋晚山景,描繪了山中秋雨過後清朗明凈的月夜:松間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漁舟有機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靜、淡遠的秋色晚景圖。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寫秋晚山景,藉以表達作者對純樸安靜、放縱山林生活的熱愛。

 

④分析抒情形象:

公式:身份+性格+思想

例:辛棄疾《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分析:這首詞描寫了一位思婦,即一位內心充滿「離恨」與「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滿了「離恨」,明知視線已被青山遮斷,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著樓上的闌干(欄干)遠望,足見其情之痴絕。

3、情感主旨

①對所抒發情感的理解

公式:通過什麼+抒發(寄寓、揭露)什麼感情

例:(唐)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分析:通過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淡、悠然、脫俗的意趣。

 

②評價思想內容:

抒發……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實表現……的情趣寄託……的情懷(如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

4、手法技巧

①手法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公式:手法+闡釋+作用;

注意:①手法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等,②闡釋主要是結合原詩具體說明此種手法在詩中的運用情況,證明運用了此手法;③作用,即「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起到了某某作用」「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等。

例:陳與義《早行》「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驟一)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二)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三)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

例:李白《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註:綠綺: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霜鍾:《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鍾,霜降而鳴。)」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的理解。答:(步驟一)主要用了側面描寫,(步驟二)詩人聽完蜀僧彈琴,舉目四望,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青山已罩上一層暮色,灰暗的秋雲重重疊疊,布滿天空。時間過得真快啊!(步驟三)寫詩人沉醉於琴聲之中的狀態,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例: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而作此詩。)」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麼?答:(步驟一)「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步驟二)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穎,(步驟三)更形象地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

 

②對表現手法的賞析

公式:手法+表達作用。

例:(宋)周邦彥《關河令》「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雲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分析:這首詞表達的思想感情:融情於景。本詞上厥先寫薄暮凄清之景,孤獨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長鳴傳來,不見雁影,營造了一種凄清的氛圍。下厥的「孤燈」與上片相呼應,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於詞的字裡行間。

 

③賞析表達方式:

運用什麼手法+描寫(敘述、議論)什麼+抒發什麼情

5、整體評價型

整體評價: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概括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麼+通過什麼手法+抒發什麼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最後的總結:

1.閱讀詩歌,感悟情感的正負方向。

2分析思考導致情感的原因(無論是正方向還是負方向,注意利用標題注釋等的信息)

3.答題時,比觀點的對與錯更重要的是:字數+卷容+格式(公式和分要點)

4盡量套用公式,運用術語。(術語:反覆閱讀,自然胸有成竹)


推薦閱讀:

如何賞析柳永的《雨霖鈴》?
你若懂我,該有多好
佛教徒(出家僧&在家眾)是否可以喜愛搖滾樂?
清代郎世寧《親蠶圖》卷賞析
怎麼評價《題西林壁》這首詩?

TAG:詩詞 |